名人事迹(汇编32篇)

名人事迹(精选32篇)

名人事迹 篇1

小李,女,20__年10月11日出生,是固隆乡中心学校四年级二班班长,少先队中队长。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中,她是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她是个自信、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孩。受妈妈的影响,她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经常和妈妈参加这一类的活动,家里经济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她们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而是把积蓄很久的零用钱捐给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上次,得知六年级梁星源同学家庭困难,学校发出捐款倡议后,她急忙拿出自己写作文得来的稿费;得知妈妈厂里朋友的孩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后,连忙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了他,有时间就去探望关心他,给他讲故事,让他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学校组织“捐一张废纸,献一份爱心”的活动,她主动发起并组织了班级的“爱心募捐行动”,担任了“爱心大使”,将爱的力量传递;班上有同学生病掉课了,她上课记两本笔记,作业也不忘那两份,只要有不懂的就去问老师,生怕有一点没弄清楚,把他(她)教错了,平时她都没怎么复习自己的功课,只要一有空就去帮他(她)补习,虽然有时被班上一些的同学误解,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但她从没把它放在心上,依然帮助他人。她总是说,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在为贫困山区的同学们献爱心活动中,她送去了自己为他们精心挑选的课外书;在敬老院里,她给奶奶们梳头,给爷爷们唱歌,画画。打扫卫生,让孤寡老人们感到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温暖和快乐。生活中的她,就是这样,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每逢周六、日,她经常组织同学到一些小区、公园、街道打扫卫生,搞环保宣传教育,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了这项活动当中。

在家里,她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每天还协助大人做很多工作,帮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给爷爷拿报纸,给爷爷读报。和爸爸一起收看新闻节目,并且讨论实事政治。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是自己独立认真完成,今天的事情一定今天完成,决不留到明天。这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在学校,她努力的学习各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着丰满的自我。和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与同学们在互学互比中取长补短,一起进取;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班集体这个团队荣誉她倍加爱护,哪里能给集体增加荣誉,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并且在团队工作中,主动承担责任,同学之间的友谊她特别珍惜。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学习榜样。小李同学,兴趣广泛,全面发展,课余时间酷爱传统的中国文化,热爱书法、绘画、剪纸,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市里的书法比赛,在学校年年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优秀三好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她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热情和自信。和同学们在互相帮助中茁壮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她用自己的正直、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用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名人事迹 篇2

美国少年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小裁缝。尽管家境贫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劳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甚至母亲都觉得斯克劳斯太过分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却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衣服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为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居然又很受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款式,人们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那种衣服已风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

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哪怕你的梦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坚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为漂亮的时装!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史泰龙的电影梦,从1850次拒绝开始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事迹 篇3

歌德在莱比锡上大学的时候,爱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他爱得很认真,也很冲动,写了很多首动人的诗篇给那位姑娘,只是那姑娘一点也不领情,对他不理不睬,让他很痛苦。

歌德和一位知心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非常同情,建议他去德累斯顿城找一位老鞋匠,没准可以帮助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

歌德真的去了,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找到了老鞋匠。歌德把自己的故事说了说,问老人有什么建议,是不是年轻时候也碰上过类似的事情。

老人笑了,对歌德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修鞋。在我的鞋摊前,经常会有一个美丽的姑娘经过。她是一个富翁家的女儿,家庭环境好,家教也很好,每次她经过,我的心就会怦怦直跳,觉得整个生活充满了阳光。只是我们毕竟差距太大,我一直没敢对她表白,暗恋了她三年。后来,她结婚了,我很是伤心了一段日子。我把这段经历深埋在心底,并且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幸福。后来我也结了婚,日子过得也不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时不时见到她,只是我们都老啦,孩子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可真快呀。

那么,歌德焦急地问,您从来就没有给她表达过一星半点?她知道您对她的暗恋吗?

不知道,我从来没提起过。老人慢悠悠地说,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这还不重要?什么才重要呢?歌德好奇地问。

老人很认真地盯着歌德,一字一句地说: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你爱着的人很幸福,无论这个幸福,是不是你给她的!

名人事迹 篇4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学画时,曾随老师安希莫尼湖写生,为一间教堂绘画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礼》的油画。到了希莫尼湖,老师突然病倒了,没有办法,只好让达.芬奇代为完成油画剩下的部分。当油画全部完成后,教堂的人看到这幅画,不禁赞叹说:‘好极了!这幅画画得实在太好了,尤其是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着画的左下角,而这一部分,正是达.芬奇代画的。

名人事迹 篇5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此刻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能够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之后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名人事迹 篇6

一、书香浓郁满屋堂。

我是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的一名普通干警,我的妻子小泽是xx县人社局仲裁院的一名仲裁员,我俩现在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我们一家都在为组建一个充满浓郁书香的门第、构建一个充满读书氛围的家庭、实现自己的读书目标而努力着。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余,我和我的妻子都喜欢钻研各自的业务书籍,经常攻读业务书籍到深夜;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俩会将家中收藏的各种中外名著和史书找出来,走进书的海洋,让自己的精神在书海中好好徜徉一番。

提到家中的藏书就不得不提起我的岳父王成寅。岳父早年毕业于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到学校任教,从年轻时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自己喜欢阅读之外,更是将读过的书籍收藏起来。由于从年轻时坚持藏书,现在几十年下来,家中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家庭图书馆。我和妻子小泽受到父亲的影响,不仅平时浸染在书山文海中,养成热爱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更是传承了坚持藏书的传统。现在家中书籍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有时我和妻子笑着憧憬未来:这些都是我俩给儿子留下最好的财富,愿他在书海中成长、成材。

二、学有所获展特长。

我和妻子小泽现在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我的.公安业务侧重于刑事案件的处理,妻子的仲裁案件则更侧重于民事纠纷的解决。虽然我和妻子都不是政法院校法律专业毕业的,但我俩自20xx年一起参加工作以来,就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通过自学和培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而我俩共同进步最好的方式就是下班后一起阅读和相互讨论心得体会,现在我俩已经双双成了各自岗位的骨干。

通过读书,我和妻子共同成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丰富了学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快乐,有了好多意外的收获。现在我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独挡一面,将所学的法律知识活学活用。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才能在平时的执法办案中做到于法有据。得益于平时我俩的一起钻研,现在我俩的法律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我在20xx年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优秀案件主办人”和县局“优秀民警”,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局“优秀民警”。我本人参加了20xx年度的国家司法考试,学习的时间只能靠从休息和吃饭的时间中挤出来。当时我的儿子刚刚一周岁,妻子深知司法考试的难度之大,主动承担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的重任,让我在学习上没有后顾之忧,最终考取了418分高分,刷新了xx县公安局民警的司考新纪录,并在同年通过了公安部组织的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感谢我的妻子,正是共同的读书爱好使她对我的学习更加支持,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20xx年,我的妻子顺利的通过了仲裁员资格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仲裁员。因为读书,因为学习,我和妻子共同的进步,共同的成长,年年被评为业务骨干和标兵,也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这都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意外收获。

读书,不单纯是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不是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应了那句老话“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为了响应构建“书香家庭”这一号召,我们家庭一定会将读书进行到底!

名人事迹 篇7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此时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刚刚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风在枯蒿腐草间探出头来,他喃喃自语道:“果真是‘春风吹又生’了。”

原来他触景生情,想起他写的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来了。

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见了担任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诗人顾况。白居易恭恭敬敬地从书囊里拿出自己的诗稿,恳请顾况指教。

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低声吟读起来。读着读着,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他反复吟咏品味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妙绝!妙绝!”老人读完这首送别诗,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喜欢这首诗真挚充沛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尤其欣赏前四行耐人寻味的独特意境。作为人,不同样应该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斗争、倔强地生活吗?“恩师过奖了,晚生无地自容。”白居易红着脸,喃喃地说道老人从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从11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

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名人事迹 篇8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名人事迹 篇9

达芬奇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着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达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时的达是在良好的知识环境下健康成长起来的。到了来该入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达芬奇聪颖好学,对任何事都很感兴趣,从不以老师讲授的课程为满足,尤其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难问题,使老师瞠目结舌,十分窘迫,在音乐方面,达芬奇善吹笛子,能创作,不仅作词,还会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弹自唱,在为米兰公爵演奏竖琴时,还自制乐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乐师,一时轰动米兰。

达芬奇体格健壮,爱好各种体育活动,善训马,曾力挽狂奔之马,。在辩论中,能使最强的对手甘拜下风,他左右手均能书写作画,他的许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写出来的,后人只有借助镜子反射出来才能辨认。

名人事迹 篇10

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著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在借鉴太公《六韬》的精华。

名人事迹 篇11

他不说教、不端着,他是一个平等的分享者,也是一个最好的陪伴者。他就是著名的主持人李响。1979年他出生于山东一个小县城里,爸妈都是双职工,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双职工家庭的生活质量算挺好的。

初入职场,与体育相伴

李响大学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20__年3月他去了长沙,供职于湖南的一个文体频道。他的本职工作是主持,同时还做了兼职的编辑和记者。就在20__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他跟一个同事15天走访了8位湖南籍奥运选手的家,其居住地址分布在湖南省的6个城市,他们差不多绕着湖南省的行政地图走了一圈。当时,他要出图、采访、写稿,经过几个通宵之后,成功地编辑出8期纪录片。他说:“这些事,没有人告诉你必须得做,不做也不会被扣工资,做了之后也没人会多给一分钱。但是我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将做电视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了。站在台上主持,脑子里住着的是一个编导,带着编导的思维做主持人,节目一定好看。而且领导也看在眼里,会认为这个人很好学,主持、采访,还做后期编辑,是个有心人,获得机会自然也多。”这种日子他过了两年,到了20__年湖南已经没有三大球的职业队了,湖南的体育节目越来越不挣钱,还得花大钱买外面的资源,所以体育节目慢慢变成入不敷出的状态。改革的大刀劈了下来劈断了响哥的体育梦!

转型做娱乐,成长与膨胀同行

该发生的事总要发生,湖南频道改成了湖南娱乐频道。李响也随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音乐的VJ。主持的节目叫《音乐Y地带》,Y代表娱乐也代表音乐,随后他又先后接了《超级男声》与类似《超级女声》的季播活动。直到20__年,响哥做了频道的艺人事业部主任,当时要带二三十个人,主持人、选美的艺人、化妆团队、外请嘉宾的接待,事无巨细。慢慢地,他发现,一些年轻人逐渐有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有了名气,也开始膨胀。他说:“我觉得这样不好,但仔细一想,我好像以前比他们更甚,带了团队之后才知道最大的傻瓜是自己,团队和制作人躲着你走的时候不是大家怕你,是大家讨厌你。”

“说到膨胀,我相信我比任何年轻人都有资格去面对他,因为我真的膨胀过。真正的成长会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伤害他人。我开始讨厌自己纠结于过去和现在的矛盾,我知道,我是被很多东西捧成这样的!”于是,他决定辞职,消除自己以前的负能量。

清心思考,结缘《职来职往》

辞职之后,他来到了北京,看了大量的书籍,了解了电视之外的“大世界”。“原来一个图书出版公司是这样的、原来一个大公司的销售是这样的、原来一个HRD是这样的”。他才真正知道自己干的工作只是很多职业符号里的一种,就像人类觉得地球很大,但是在宇宙中地球微乎其微。三个月过后,他发现有太多的不确定,也思考了很多。但最终他选择重回电视,20__年6月份出现在了江苏卫视的荧屏上。他说:“我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只是希望我做的节目,让我可以扎进去享受思考、享受感动、享受舞台上让我瞬间汗毛直立的真实。”后来,他主持的《职来职往》与观众见面,他说:“我不懂职场,我不懂HR,可以说我什么都不懂,但是我懂主持,我懂怎么调动这些有内容的人,讲出他们的内容。他们的东西有价值,这档节目就有价值。观众不是看我,而是看他们。因为达人老师们的金口玉言,会帮助年轻人更快成长。”

“我不压制一个人的人性,同时我也不夸大一个人的优点,遇到不对的事儿我们一起仗义执言,遇到不好的现象我们猛烈抨击,因为这是一档电视节目,不是一档真正的面试。电视节目有很多人在看,我们必须告诉更多的人,怎么做是不应该的,怎么做是应该的。”他说他很幸运,在节目中跟各位达人老师一起共事,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力量,每个人都是一道光芒,庆幸可以有这样一个身份和机会把这些光芒聚成一道光束,陪着我们年轻人一起成长。

名人事迹 篇12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赢得时间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大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时间,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珍惜时间,要学会挤时间。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少的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还是会有的。”半小时、十分钟,甚至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也有利用的价值。记几个单词,几个公式……难道能说这些零散时间都是无用的吗?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

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

名人事迹 篇13

如果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影响一生。

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中的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由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名人事迹 篇14

王,男,1927年3月生,交通大学纪委原副书记、离休干部。王出生在上海,随校西迁来扎根60多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王向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多年来从未间断。20__年起,王每年都资助仲英书院的贫困学生,到20__年,他已经资助了20多名贫困生。20__年,他设立王助学金,用来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王及老伴仇启真还拿出50万元捐赠给交大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仲英书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截至目前,王给交大助学捐款达90多万元,加上给希望工程捐款,捐款总额已超过百万元。王说:“孩子们有知识、有文化,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我们国家才会更好。”

名人事迹 篇15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早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科学校。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并获得该校授予的“斐蒂士”研究奖章。应聘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任北洋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1942年任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先后出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55年6月,被聘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并当选为、副主任。还荣获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79年获美国卡尼基——梅隆大学授予的“卓越校友”奖章。

从小得到的启示

南京秦淮河上,有座文德桥,这里是夫子庙古代最繁华的地方。

自清末以来,秦淮河上每年端午节都要划龙船,看龙舟竞渡。

有一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几个小朋友来茅家邀约以升次日同到秦淮河去看龙舟竞渡。不巧的是,第二天以升的胃疼得厉害,不能去了。只好相约着,请他们看完以后,再把如何赛龙舟的情况告诉他。

这一天,秦淮河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一百多条龙舟一字儿排开,船头上坐着划船手,按照规矩,在龙舟竞赛的进行中间,划船手必须齐心协力地划,看哪条船最先达到目的地,就算是优胜者。当天,观看龙舟竞渡的人山人海,河岸边挤得水泄不通,不论

大人小孩,都穿戴得整整齐齐,鲜美亮丽,大家都想占据一个能看得清楚的地方,能站到文德桥上,便是最理想的选择。

当龙舟从文德桥下划过时,一时间,数百人拥向文德桥。忽听哗啦啦一声响,桥塌了,许多人都摔到桥下去了。文德桥原本是一座比较古老的桥,年久失修,突然遇到挤压,便倒塌了。有些识水性的人连忙下水救人,赛龙舟的人也放弃了竞赛,参加救援,这是出于人们预料之外的重大事故,经小朋友们的逼真描述,让以升心情非常激动。小朋友离开后,他平躺在床上,浮想联翩,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要学习造桥,要造出千万人踩不坏,挤不塌,踏不断的桥,甚至让汽车,火车从上面通过也无妨。

后来,茅以升决定学土木工程,特别是学造桥,这从小立下的志愿,终身为之奋斗,并立下丰功伟绩的,不能不说是文德桥倒塌的启发。

自炸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既高又长的铁路、公路和行人三用两层大桥。 1933年8月,茅以升授命来到杭州,为祖国建造新桥,出谋献策,绘图制件是他多年的心愿。钱塘江古称“无底”,就是说钱塘江水深,流沙厚,变迁莫测,江面水流汹涌,波涛险恶,冲刷力大;加之建桥经费有限,施工期限急迫,因此,必须把能同时动工的工程,上下有关的工程,配套联成“系统工程”同时动手,一气呵成。茅以升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集体智慧,势如破竹地解决一道道难题。如每一个桥墩下要打160根桩,9个桥墩就要打1440根桩,若用老办法汽锤打,一天只能打1-2根,后来他们采用“射水法”,一昼夜可以打30根,从而提高了工效。又如运用“汽压沉箱法”建造桥墩,将钢筋水泥制成重达600吨的箱子,准确地放在已打进泥沙里头的木桩上,沉箱下落时筑墩身,墩身完毕后架钢梁,上下并进,日夜施工,终于如期完成我国造桥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从此,他的名字和一座座大桥一起留在了祖国各地。1955年到1957年期间,茅以升又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在建桥的两年半时间里,茅以升没有星期天,没有假期,为了监督工程的进程,以身作则,经常同工人在一起,甚至通过沉箱下水去实地调查,以便及时修正施工规划方案。一次,他下到水深30多公尺的沉箱里,正好日机空袭,关闭电源,只好和工人一起呆在箱子里。虽然大家很沉着,但当时还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待升到水面以后,才知道原来是空袭的缘故。后来,茅以升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在水下的处境,真是永久难忘!那位管电气闸门,坚守岗位的工人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1937年9月26日,火车象巨龙般驰过钱塘江大桥。公路桥是11月17日通车的。“人们可以双脚跨过钱塘江了!”真是万人空巷,额手称庆!然而日寇入侵,战火已经蔓延至浙江,黑暗象笼纱似的把钱塘江桥两岸蒙住,难道经过千辛万苦造好的桥,留下给敌人利用?不能,绝不能!茅以升涔着一双泪眼,望着钱塘江桥,口中念念有词: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钱塘江桥”四字的偏旁为金土水木,按五行说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时“缺火”。

12月23日,距离公路桥通车一个月又6天,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已建成的钱塘江大桥被炸断了

名人事迹 篇16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苏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名人事迹 篇17

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军大举南侵之际,文天祥率领军队与元兵苦战于江西一带,终因众寡悬殊,兵败被俘。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后,元朝,因知他文武全才,深孚人望,便软硬兼施,甩了各种办法,企图用高 官厚禄收买他。文天样虽身陷囹固,却坚贞不屈,志不可夺,宁死也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去做侵略者的鹰犬,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有一个弟弟叫文溪山,当时还在惠州做官,他看着宋室江山大势已去,不思振作,却甘心媚颜事敌。就在文天祥被俘后的次年5月,他投降元朝,后即赴燕京,骑马招摇于市。

文天祥在燕都狱中,听到这个消息,捶胸跌足,放声痛骂,大骂他的弟弟文溪山没有骨气。哭毕,援笔写诗一首:

去年别我施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兄弟一囚一骑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志,悠悠白日横苍烟。

文天祥还有一个哥哥名叫文天祯,宝祜年间乡举,也曾做过官。后因弟文天祥死节,于是再也不愿为官,隐居山林。同是一母所生,兄弟三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却大相径庭,是和他们不同的道德信仰的'人生追求分不开的。

名人事迹 篇18

阿基米德在其辉煌的数学生涯中,将数学疆界从欧几里得时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际上,此后近两千年,数学界再没有出现过像阿基米德这样伟大的数学家。

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据说他确立了力学的杠杆定理之后,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我就可以移动这个地球!,被誉为“力学之父”。

有一次,一只为国王建造的巨大的三桅船完工了。但是,因为船身太大,工匠们竟没有法子把它弄下水去。许多人使劲拉着、推着,可船身就像被钉在岸上一样,一动也不动。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向国王建议,请阿基米德来想想办法。阿基米德来到海边,他绕着船身走了几圈,就叫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装了一套设计精巧的滑车和杠杆。

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绳索。然后,他把国王请到岸边,让国王站在船后,轻轻牵动一根绳子。大船居然动了,慢慢地滑到海中。国王十分高兴,他向全城的人大声宣布:“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名人事迹 篇19

,她是x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x年参加工作至今已近x个年头,一直扎根农村。在过去的两年里,她热忱地投身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她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30%。孩子在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现在身为母亲的我看到这些急在心里,使她觉得这些留守儿童太需要关爱。

近年来,她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凭着这份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摸清情况建立档案。在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由于留守儿童数量很多,她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她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她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她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她与孩子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刘某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刘某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刘某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学生邓某,父母在外经商,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家离学校较远。在一次课下的活动中,他不小心磕到了路沿石上,正好把额头磕破,鲜血直流。当时身为班主任的她第一时间带他到卫生室进行包扎,消毒、包扎的过程她都紧紧的抱着这个孩子,生怕他觉得没有依靠,委屈的掉泪。在整个医治过程中,孩子都紧紧的抱着他的老师,这一刻她们胜似母子。

心理辅导爱心滋润。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周末的闲暇她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在她班上,有一个叫刘浩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刘浩的情况,她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刘浩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她柔弱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她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刘浩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她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刘浩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她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她只是一名乡村女教师,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

名人事迹 篇20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

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凭偶尔出生得来的。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也许实际情形比资料所载的更为暴烈,但贝多芬的朋友们设法把事情掩盖过去。

魏格勒资料库中的《魏格勒和布鲁林家族的朋友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没有奥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场,恐怕免不了发生殴斗,贝多芬已经举起一张椅子准备向里奇诺夫斯基亲王迎头痛击,因为贝多芬躲在房间里拴上门,亲王却把门撞开。幸亏奥普斯多夫挡在他们两人之间。”吵架的起因是贝多芬拒绝里奇诺夫斯基为他召晚宴的几个法国军官演奏。但贝多芬爱他们;他说过一些话,显示他心里对他们的感激,但这种感激并不授权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名人事迹 篇21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

受到皇帝赏识时,苏东坡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却变成了中国书法的。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

那时候,他写出了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说的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小童都不应。在他之前的诗里,敲门都不应,他肯定就要发脾气了,现在就算了,他颇有兴致地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

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历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思是: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名人事迹 篇22

陈,男,1973年11月生,xx县胡家坝镇楼子沟村村民。20__年至20__年,陈在新疆库尔勒发展期间,积极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从不同的河道中救起9名失足落水人员。20__年他回到家乡,见乡亲们吃水困难,便出资购买水管、水泵,为乡亲们接通了自来水。20__年,他又出资5万余元,为家乡群众修建了一条1公里的'山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20__年,他再次回到家乡,投资数百万元实施旅游开发,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__年,他慷慨解囊出资90多万元,为左家湾村架起了一座长90米、宽4米的大桥。闲暇之余,陈不忘扶贫济困,他联系了6位孤残老人,每年都会上门看望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

名人事迹 篇23

除了电视圈的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吴梦知——她连“百度名片”都没有,又从来不肯接受采访。在“芒果台”,吴梦知的名气很大,一提到她,连向来不服输的广电人也要眼睛放光略带崇敬地说:“才女!”吴梦知的事迹包括参与了自20xx年起“芒果台”几乎所有选秀节目,是许多精彩方案的幕后撰稿人,她也给李宇春等选秀明星写过歌词。

吴梦知时下最的作品是去年唱道街知巷闻的《爸爸去哪儿》主题曲,而她也是当下最红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的总撰稿人。在7位明星参加的混乱旅程里,难为她每一集都能总结出荡气回肠的人生哲理。每次看得心乱如麻之际,一个男声就开始深情款款地抛出一段温暖而励志的人生感悟,一下子“熨平”了都市人躁动的心。

吴梦知将自己的文案风格设计为“鸡杂汤”,即在美好中揭示真实。“鸡汤”也好,“鸡杂汤”也罢,在残酷冰冷的世界里,总需要有人熬上一碗,走不下去的时候,暖暖身子也好。

我国伟大的名人事迹材料2

20xx年2月25日,随着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发布,86岁的李嘉诚以20xx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再次荣登华人首富和亚洲首富两大宝座。那么,作为指挥着横跨52个国家的李氏商业帝国的首脑,李嘉诚的主要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对此,在一次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的提问时,李嘉诚给出了答案,他说:“因为我90%的时间都在思考失败。就好像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时,如果你驾驶着以风推动的远洋船,在离开港口时,你首先要想到万一碰上10级台风,你该怎么应付?虽然你出门时天气晴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你要怎么办?要知道,成功的效果是100%还是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就可能带给企业极大的损害。就像一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这个表就会停走了。一家公司也是如此,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导致全部的失败。因此,当我决定要投资一个项目时,我都会花上90%的时间,认真反复地研究该项目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坏情况,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解决办法。”

正是由于李嘉诚把主要的时间都放在了研究失败上,事先对每个投资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风险预测,才使得他自创业以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甚至是遭遇业务巨亏或经济危机,都能保持盈利,并最终取得了今天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名人事迹 篇24

吴,女。中国共产党党员,xx乡太阳村妇女委员。多年来,她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无比热爱的赤诚之心,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融资,为贫困家庭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援助。她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几年如一日。她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多方呼吁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

名人事迹 篇25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名人事迹 篇26

1968年3月,原苏联西南部索契市第一中学,海姆高举着手,示意老师提问自己,他刚刚动手试验了一项搞笑的发明:他想用磁力让一只青蛙悬浮于半空中。

索诺斯基老师让他站起来,海姆向周围的同学们做着鬼脸,展示着自己伟大的成就。他站在课堂上,将一只青蛙放在课桌上,然后将一枚巨大的磁铁高高地举起来,青蛙神奇地被吸了起来,虽然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但令现场的同学大跌眼镜。

海姆的解释让大家瞬间释疑:他将一枚巨大的铁块塞进了青蛙的身体里。索诺斯基老师对他的恶作剧表示反感,他大声地怒斥着他: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你这样折磨它,它会生气的。

海姆下课后遭到了惩罚,许多同学对他的这项发明嗤之以鼻,认为他只不过是个十足的小丑罢了。

海姆又对铅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铅笔中的石墨,如果将来有一天,将固体石墨变成液体石墨,岂不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他将石墨刮了出来,加入了各种液体。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制的实验室中实验时,因为一场火灾而烧焦了自己美丽的头发,他为此懊恼不已,劝告自己再也不要痴狂于这些无聊的梦想了。

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后,他对这些别人看似无聊的游戏更加痴迷,他与同伴合作,想从铅笔的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因为这是一种公认的最薄的、最坚硬的、也是传导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项技术,但他们都无法成功剥离出石墨烯。

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用一根胶带,采用撕裂的方法从铅笔的石墨中成功地分离出了石墨烯,这个结果的问世,震惊整个世界。

由于他们的突出贡献,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获得了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人事迹 篇27

倪萍的《姥姥语录》出版发行,她说这本书写得相当顺畅,前后也就二十几天。签售当天,倪萍不施粉黛,是真正的素面朝天。

这个当年的中国主持第一旦,当年如此温婉动人如此美丽大方的女性,终于通过一本朴实的《姥姥语录》宣布了自己的转身:她扔下身后千浓万艳、千是万非、千光万彩……走进了真挚夯实看似平淡实则韵味无穷的凡人生活。

倪萍说,她到菜场买菜,卖菜的大妈看到她,忽然就牵手哭了,说:“你怎么这么显老,是不是过得不好?”倪萍就笑,拍着大妈的手,问:“大妈,我过得不好,能买得起二十几元一斤的黄花儿鱼吗?”

从街头时尚女到摊头买菜嫂,都认为艺人应该永远光鲜、永远不老的。否则就是江河日下昨日不再,就是落魄潦倒明日黄花。人世间,有多少人陷入这魔法般的心咒?于是,就有潘迎紫制造的不老神话(那种迎合大众的不老,看似热闹,实质却多么凄凉),就有某些媒体上暴露的整容后变形的明星的脸……

而倪萍将这些统统放下,她没有再在容颜上做丝毫的努力。这些放下引起过太多波澜、热闹了许多网络。人们常常在网上公布她的生活照,一面暴露她大妈式不修边幅,一面拿她和杨澜比:杨澜有好老公、杨澜永远在台前、杨澜越来越精致富贵……抨击、惋惜、同情,各种各样的声音潮水般往倪萍身上涌——其实,这些潮水只是观者的一相情愿,从《美丽大脚》到《最浪漫的事》,倪萍的演技得到过公认,如果想在演艺圈发展,她完全可以走得更风光更惊人,只是倪萍选择了另一条道……杨澜和倪萍的两条路,风格迥异,各自选择不同而已,为什么非要评判孰优孰劣呢?

如果说十年前的《日子》是倪萍自我写照的一次探索一种尝试,那么十多年后的《姥姥语录》就显示出倪萍走向自己内心的决心,她回到心灵深处了,她放下身姿努力更贴近大众、更接近自己,这样她就跟姥姥们融合了,她的心姥姥懂、姥姥的心她也懂!

关于姥姥,倪萍有一个深情的故事。为了让81岁的姥姥觉得自己还有用,倪萍就谎称有人想收购瓜子仁,给姥姥找了个剥瓜子仁的工作。然后她买瓜子给奶奶剥。再收购奶奶的瓜子仁四处送人……这样的举动,是任何慈爱有孝的孙女都会做的,倪萍就是千千万万敬爱老人的孙女中的一个。

知道倪萍这些的时候,我有流泪的冲动。比倪萍带着儿子一声不响地捐助地震灾区,还让我想流泪。倪萍经过怎样的自省、怎样的曲折、怎样的思索……才找到这条如此干净如此偏僻如此寻常又如此绵长如此动人的路呢?她的选择恰是一次华美蜕变啊!蜕变后的倪萍显得更亲切更平和更大方更令人亲近。

我想说:倪萍,转得漂亮!

名人事迹 篇28

段,男,1979年9月生,航空工业西飞公司机翼装配厂综合组组长。多年来,段用自己不高的收入先后帮助200余名孤寡老人、孤儿、失学儿童及留守儿童,累计捐款捐物17万余元,资助北京、黑龙江等多省市13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并在街道办的支持下发起“段爱心志愿者团队”,设立“爱心超市”,受惠群众近千人。在段资助下,一批优秀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段先后3次向团省委、阎良区红十字会等捐款1300元,并时刻关注在职员工以及退休职工的身体状况,实时了解情况。在复工复产后,段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工作十余小时,被称为抗疫“拼命三郎”。

名人事迹 篇29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齐白石挂角读书

从小读《三字经》,就知道了古人“负薪”、“挂角”的勤学故事。“挂角”说的是唐朝李密,初为隋炀帝宿卫,后辞去发愤读书,骑牛到外地寻师,以《汉书》挂牛角,行、止皆展读。阅《齐白石状略》,知道这位杰出艺术家少时也曾“挂角”读书,打下古文基础。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从那以后,母亲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是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精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爱因斯坦幼年时是出了名的“弱者儿”,3岁还不会说话!读书时是不爱玩耍的讨厌的学生。6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鸡,引来一片轻蔑的笑声:“差劲的笨瓜”。当时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智力迟钝,话说不清楚,成不了才。”读中学时,教导主任给他下了个结论:“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考大学时,语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补习一年。看来爱因斯坦日后成为科学奇才,绝不是靠早慧,而靠着一颗勤奋好学,勇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心!

名人事迹 篇30

吉鸿昌(1895.10.18-1934.11.24)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汉族,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父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便投到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智勇正直被冯赏识,提升为手枪连连长,不久又提升为营长。

,吉鸿昌回乡探亲时,拿出全部积蓄,利用一所破庙作校舍,创办了“吕北初级小学”。吉鸿昌立下规定:凡是贫家子弟,一律免费上学。学校规模一度壮大,曾被誉为“豫东第一”。

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十几年里,吉鸿昌虽不断升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他严于律己,也约束部队不许扰民。吉鸿昌结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19师,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奉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吉鸿昌所部被誉为“铁军”。

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军军长。他整饬了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吉鸿昌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他“托病”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随后又化装到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蒋介石发现吉鸿昌有“谋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在德国,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参观访问,遭到蒋介石反动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闻讯立即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环球视察记》,借以抒发他忧国报国的热情。同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他按照党的指示,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策划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赴泰山动员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吉鸿昌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武器,积极联络各地抗日零散武装,作起兵抗日准备。

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依靠苏联的武器支援和集合东北义勇军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败退的热河军,蒙古族武装,察哈尔当地民团和一些当地的土匪武装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伪军进击,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池后,吉鸿昌又指挥部队向多伦进攻。经过五昼夜血战,7月12日终于收复多伦。察北四城的收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然而,蒋介石却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

1933年8月26日,吉鸿昌率领3000多人试图去商都同抗日同盟军高树勋会合,建立苏区。但遭到国民党军队拦截,苏区无法建立。吉鸿昌无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准备一同进攻由国民革命军驻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进到日军和国军交界的非武装区。日军飞机投放传单,要求吉鸿昌部队3日内离开,不然派兵剿灭,吉鸿昌在3日内离开了。10月10日,吉鸿昌部队在进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军,晋军,西北军包围,军队哗变崩溃。

随后,日军主力在察边境集结,并驱使败退伪军准备重新进攻。苏联在国民政府的压力之下也停止了对同盟军的支援。国民政府中央也派出要员去说服同盟军领袖冯玉祥放弃独立割据的念头,将部队交给中央指挥。而中共则在同盟军内部开始宣传策反,准备将抗日同盟军发展成红军,在河北山西建立苏区。内忧外患之时,同盟军内部的东北义勇军部首先表示归附中央。冯玉祥也发表声明取消了同盟军司令的头衔。8月15日,伪军重新进攻多伦。分崩离析的同盟军不敢正面对抗。在15日夜连夜不战放弃多伦,全军转移。转移之后,剩下的5万抗日同盟军彻底瓦解。

吉鸿昌战至10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为了保存抗日实力,吉鸿昌与方振武到国民党第32军驻地同商震谈判。不料,蒋介石却电令商震把吉鸿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审问。途中,吉鸿昌用计使方振武脱身。车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员在吉鸿昌感化下,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吉鸿昌。

天津吉鸿昌旧居1934年5月,吉鸿昌回到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他被推为主任委员,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他家三楼一角,设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报。他的住宅也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因而被党内同志称为“红楼”。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秘密开会时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法会审”。吉鸿昌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来,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正是我的光荣……”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特务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在这震山撼岳的呼喊声中,英勇的共产党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吉鸿昌壮烈地牺牲了,年仅39岁。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周恩来在1971年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邓小平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写了书名。聂荣臻亲笔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张爱萍、迟浩田、程思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

名人事迹 篇31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xx村村医李`座右铭。数年来,他以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心愿,积极投身于各种村委会的公益事业,他参加并组织健康体检、敬老爱老、帮孤助残、环境保护、义务献血等各种活动达100余场。李是个热心肠,自己家庭条件虽是不好,但只要别人需要帮助,他总是热心帮助,不计得失。村里一些留守老人,他总是悉心帮忙照顾,曾经有一位留守老人突发重病,它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联系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等到老人病情稳定后,他才离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他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从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却一直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奉献着。

名人事迹 篇32

彭,xx乡太阳村二组村民,他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不顾自己身体状况。主动帮助其他残疾人做家务,干农活。平时只要他一有时间,他便会主动帮助村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维修水管、清扫垃圾,这些都是他日常所为。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但他在平凡的'奉献中,心怀大爱,感受着幸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