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通用30篇)
我叫,女,中共党员,现任中心路街道办事处鸿园社区残联专干。在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中,我脚踏实地,满怀激情、一丝不苟地投入调查工作,为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的圆满完成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领会精神。20xx年9月26日,我参加了上街区残联召开的持证残疾人状况调查培训工作会议。通过学习,我对这次状况调查有了充分认识,会后我对残疾人调查的相关文件进行了精读,熟练地掌握了调查业务知识,对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调查步骤和方法熟记在心。通过培训和认真学习,掌握了调查的基本方法,为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克服困难,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在调查前,积极宣传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促使社会了解,群众支持,使调查工作家喻户晓,为这次状况调查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在入户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当场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反映。为了提高见面率,解决入户难,见面难的问题,根据残疾人的作息时间开展入户调查,采用留纸条和邻居转告的方式,约定会面时间;对于情况不明,多次上门无法碰面的被调查户,我们找周边邻居了解情况,根据邻居提供的线索,千方百计找到他们进行调查。
通过残疾人状况调查,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残疾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心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残疾人永远没有终点,我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开创扶弱助残的新天地,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小杨于20__年5月发起爱心qq群“爱心好友团”,20__年成立“隆化爱心联盟”,任总支书记。20__年10月28日,作为一名基层公益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__年,成立“承德爱心联盟志愿者协会”,任会长。她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助残阳光使者”“中国网事,感动河北年度十大人物”“河北省青年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承德市五四青年”等荣誉。
协会建立”隆化县博爱养老中心”等机构,募集善款及爱心物资近千万元,长期一对一帮扶学生867名;孤寡、残障老人926户。向全市100多所学校捐赠《弟子规》十万多册;为24所学校更换新桌椅;为留守儿童捐赠爱心书包14000多个。共有15000多人参加过爱心联盟活动,活动27万人次,正式注册志愿者4624名,累计服务时长150万多小时,暂居河北省第一名。
小丁,女,现任双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智残儿童教师。她作为业务骨干,认真组织好每一天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活动,积极调动智残儿童思维意识,引导自主康复运动。
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提倡“残健结合”、“医教结合”融合式康复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同的活动,对每一位前来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都建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康复服务档案,让残疾儿童开始逐步学习和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康复、特色康复。
通过5年共同努力,双桥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已为300余名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其中有17名儿童通过训练后已到特教学校和周边的小学继续进行康复和随班就读,使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是黄湾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从事残疾人工作已经有10余年。他在平凡的基层残疾人工作岗位上,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用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为黄湾镇残疾人服务。
一、用心钻研,成能手。
他平时除了认真钻研残疾人工作业务知识外,还认真学习救助、养老、医疗等各项业务知识,具备多元化的业务服务能力,全方位保障残疾人权益,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综合服务型残疾人工作者。20xx年获评海宁市“最美窗口服务明星”。
二、用心服务,当帮手。
他积极推动辖区残疾人就业,为不能走出家门的智力及精神残疾人安排就业20余人,通过镇、村(社区)、企业三方联动,为本地区企业人事综合联络平台推荐残疾人求职等信息30余条。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推动镇区残疾人无人小店创收,开展残疾人家庭爱心橘项目等,三年来受益残疾人家庭达上百户。
三、用心投入,做推手。
近年来,以自身感召力助推黄湾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摄影、乐器、游泳等残疾人群体文化活动,20xx年被评为“体育先进”个人。海宁疫情期间,他“疫”无反顾,奔赴沙泗浜小区等一线支援,连续24小时奋战开展流调溯源、扫楼等工作。
今年,还有了一个新身份——成为了海宁市政协委员,代表残疾人群体献言献策、履职尽责。用踏踏实实的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小王(公益群网名木石),承德县爱心公益协会志愿者,公益群内主要组织者。一直利用节假日等公休时间,积极参加扶贫、助学、敬老、助残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使命,不计回报,任劳任怨。
她对残障人群尤为关心,每年“六一”儿童节“助残日”,都会与志愿者一起到特教学校,为孩子带去衣服、学习用品、蛋糕等节日礼物和祝福,鼓励他们自信自强自力,与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为帮助别人做点利所能及的事是最快乐最有意义的。
协会已发展志愿者20__余人,注册会员133人、会员单位8个,设县特教学校和县光荣院两个爱心基地和一个合作单位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承德教育基地。先后开展“情系困难户,爱心暖万家”“一对一助学”等系列活动300余次,筹集善款90万余元,征集物资5万余件,扶助对象达千余户(人)。
小高,现在兴隆县农业银行工作。20__年7月,他了解到本县榆树沟村刘志江突发重病致残且家庭陷入极度困难。刘家女儿刚考入大学,儿子在上小学。不幸降临,单靠柔弱的妻子种几亩地生活,收入廖廖无几,为了给刘志江看病不但花去了仅有的积蓄,而且还向亲朋借了很多的钱。那是20__年2月,刘志江在自家栗子树上剪枝时由于树杈突然折断从十几米高的树上掉下,正巧摔在石包上,当时晕了过去,住院诊断为腰以下截瘫,他是顶梁柱,他家的生活就此崩溃!刘志江住院了一段时间后,回到家每月的针药费都要花费千元,加上女儿每年一万多上学费用,对于一个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小高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同学筹集资金,对刘志江家庭雪中送炭。近两年累计捐助款物三万余元,并承诺一直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同时他还资助其他3名学生,圆梦助学,大爱无疆,坚持不懈。
小袁,女,中共党员,现任滦平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所所长。她始终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她心里,她深知残疾人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的`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应该受到社会同等的尊重。
了解残疾人情况,关心残疾人疾苦,踏踏实实解决实际困难,是每个残疾人工作者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每年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等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惠民政策,呼吁全社会更多的人加入到助残志愿队伍中来。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心为残疾人所想,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促进全县城乡残疾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小袁在她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以对残疾人事业的满腔热忱,为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在砚台镇汪家社区,提起方,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方,一个因车祸被夺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个肢体有残缺、行动有障碍的残疾女人,一个面对重大变故,自强不息的坚强女人。她,从社区群众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钦佩,是作为奋斗、拼搏的学习榜样。
无情车祸,有情帮扶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张罗日子。20__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艰难,看病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拖着不便的身体,方无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间,照顾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无旁骛的离家打工、帮补家用;大儿子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小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两个孩子学费、生活费怎么办?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载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曾一度让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几乎有了天塌下来的绝望和悲痛,那年她刚刚37岁。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关爱下,她乐观起来、坚强起来,自信、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没有了劳力,那就用技能改变生活,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吗?”方坚定了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以及亲友、邻居的关心下,开始了求学技能的道路。
自谋创业,回馈社会
在培训老师的理论面授、实践指导下,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凭借凡事爱思考的性格和特别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车故障排检、维修的技能技巧。学成归来,方蒙发了在社区开办一间摩托车维修小店铺的想法,但即使一间小店铺,也要有资金啊。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又一次送来了援助。就这样,20__年,她在汪家社区街面租赁了一间门市部,开办起了摩托车维修店,一家完全属于方摩托车修理行挂牌了。由于诚信经营物美价廉。
生活逐渐好转后的她,却一次次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她没有忘记,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社会、大家的帮扶,她勤学专研,技术娴熟。帮邻里乡亲修车,他总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许的维修费,遇到残障人士,她还经常免费维修。她懂得,再造为人的恩情,她还不完、谢不尽……
同时她积极为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方面出谋划策,先后带动1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人生最强音。作为一名残疾人,方深知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为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能够自立自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谈到未来,感恩铭记
当问起方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她总是激动地说:“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遭遇车祸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无偿的传授乡亲、服务乡亲。”方是一名残疾人,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向党委政府提过什么要求,却总是怀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感染着别人。
小刘,丰宁中医院副院长,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丰宁儿童治疗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人。
在小刘带领下,丰宁中医院康复科于20__年8月成立儿童康复治疗中心,同年被县残联确定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
她始终秉承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每年召开“残疾儿童家长培训会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会为患儿举办“与爱同行,共享阳光”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患儿感受节日快乐。她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爱残疾儿童健康,联合县残联为患儿家长提供手工艺品制作的培训,联系帮助家长在医院做保洁工作,尽量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她,着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慈善关爱之心,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真抓实干,促进了丰宁和承德地区残疾脑瘫儿童的康复事业发展。
陈被区残联聘用上岗一年多以来,热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岗位,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她仅被聘用上岗一年多,凭一股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就深得社区残疾人的赞誉。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心系社区贫困残疾人,积极为有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排难解忧。
她所服务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岗以来,工作期间我与各社区残联兼职人员入户走访多名残疾人家庭。南岗社区52户、沙步39户、省电力一局社区53户等,了解陈邦俊、张春明、秦镜辉、秦锦萍、秦伟健等残疾人和家属的心声。对年龄大行动不方便,有重残补助的残疾人员实行上门发送重残补助金。并在4、5月期间与精防医生走访摸查南岗社区精神残人员,实行每户走访了解情况。在走访期间宣传残联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残联人开展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实肯干,腿勤、手勤,用心服务残疾人。
作为一名社区残协专职委员,陈能够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文员一样,常呆在办公室打打字,接接电话等类的勤杂事务完成好就称职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为街残联、居委民政组和社区各小区都有她的办公桌,对处动态中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要掌握了解得确切真实,若欠缺实时的上门走访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来,她对街辖残疾人基本情况的台账共修改堪对过多个数据;为居委会民政组资料收集、整理派发粮油及其他救济物资等共有50多个工作日。
,作为一名残疾人,自20xx年10月入职以来,她本人在XX市残疾人技能竞赛上屡获殊荣,获得过桌面排版第二名、珠宝设计第三名、珠宝制作第二名等优异成绩,近两年连续获得区残联优秀员工称号;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践行了“努力成为残疾人的第一知情者、第一代言者、第一维护者”工作要求,诠释了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爱岗敬业,服务残疾人的“最美”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睹她的风采!
深入钻研政策,如“蚂蚁搬家”
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自从在区残联工作以后,每次看到残疾人由于缺乏劳动能力,致使一家人仍然在贫困中挣扎,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决心对残疾人朋友“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她也深知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残疾人各项扶助政策,才能够为残疾人朋友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工作之余,她自觉而系统地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又深入钻研并掌握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扶助政策,她形容自己好比“蚂蚁搬家”,把政策一点点“搬进”自己的'心中。20xx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出台后,她更是一丝不苟地学习文件,把政策学懂弄通悟透,面对调查统计范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主动作为,将全区残疾人分类汇总,逐一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不缺一人,不少一户,建立工作台账,为全区“两项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心系残疾群众,如“雪中送炭”
在残疾人工作中,除了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外,帮助他们就业、创业才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脱贫致富的最根本手段。但深知,这也是最困难的,因为残疾而导致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职业技能,残疾人就业创业会很困难。她始终认为“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生活才有保障,才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择业,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技能,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只要有愿意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爱心企业,不分大小,都登记在册,然后逐一推荐给残疾人求职者。她觉得,多做一点工作,哪怕再困难,再棘手,哪怕只能为一位残疾人找到就业的门路,哪怕改善一户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也要百分百地努力。十年来,经她“牵线”,登记推荐就业岗位百余个。
强化奉献意识,如“春风送暖”
深知,残疾人工作者,是残联组织同残疾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是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者,不仅要强于业务,更是要善于做好思想工作。十年来,在直接面对残疾人,为残疾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协调沟通等服务时,经常碰上一些受自卑心理影响,对政策又不太了解的残疾人,在咨询问题时语气激动、态度不友好,但她始终坚持视残疾人为亲人,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耐心细致地为残疾群众做好解释、宣传工作,用自己过硬的工作作风感化、影响残疾群众,努力给予他们满意的答复,受到残疾人和其家属的好评。
小付,女,43岁,20__年以来一直在围场四合永镇负责残疾人工作,心系群众,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多次被镇里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县政府各项嘉奖。目前全镇已办理残疾人证682人,其中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167人,护理补贴180人。
履行职责,做残疾人的贴心人。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努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多次聘请农村实用技术专家到镇里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帮助残疾人实现脱贫致富。她走乡串户进行信息采集工作中,发现有25名卧床残疾人无法到残联办证,就为他们申请入户办理残疾证;发现22名急需轮椅的肢体残疾人,帮助申请轮椅。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她始终对残疾人始终充满着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满怀深情到残疾人中去,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真心为残疾人办实事。
是黄湾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从事残疾人工作已经有10余年。他在平凡的基层残疾人工作岗位上,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用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为黄湾镇残疾人服务。
一、用心钻研,成能手。
他平时除了认真钻研残疾人工作业务知识外,还认真学习救助、养老、医疗等各项业务知识,具备多元化的业务服务能力,全方位保障残疾人权益,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综合服务型残疾人工作者。20xx年获评海宁市“最美窗口服务明星”。
二、用心服务,当帮手。
他积极推动辖区残疾人就业,为不能走出家门的智力及精神残疾人安排就业20余人,通过镇、村(社区)、企业三方联动,为本地区企业人事综合联络平台推荐残疾人求职等信息30余条。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推动镇区残疾人无人小店创收,开展残疾人家庭爱心橘项目等,三年来受益残疾人家庭达上百户。
三、用心投入,做推手。
近年来,以自身感召力助推黄湾镇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摄影、乐器、游泳等残疾人群体文化活动,20xx年被评为“体育先进”个人。海宁疫情期间,他“疫”无反顾,奔赴沙泗浜小区等一线支援,连续24小时奋战开展流调溯源、扫楼等工作。
小曹是营子区桥西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她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她乐善好施、无私奉献,身影遍布桥西社区的大街小巷,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位残疾人。
她在社区工作16年,一直担任残协主席,热心为残疾人服务,关心每个残疾人,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她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向民政、残联和社会各界寻求帮助,为残疾人争取最低生活保障、补贴补助等。
残疾人王树成、杨长立、刘一一、刘素芹等等,他们都是先天残疾,小曹通过走访,知道他们的需求,在残联支持下帮助他们安装节能灯,整修门窗,免费发放轮椅等,到年底救助资金也会发到这些困难残疾人家里。
小曹在社区工作到现在,为居民办的实事太多了,但是为残疾人办的事情更多,因为她时常会说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小李,滦平县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血栓病专委,市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积极投身于慈善部门和医院组织的各种残疾救助医疗和宣传活动,积极参加一系列扶残助残工作。对各类残疾患者有爱心,工作责任心强,经常与各类家属沟通,对一些特别困难的,组织捐款捐物,全心全意服务,没有发生任何差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各项救助项目,对扶贫扶残对象积极热情、按时完成工作。对因脑血管意外或脑瘫导致的肢体残疾及智力残疾患者提出康复意见,使更多残疾患者受益。开展下乡就医服务,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对部分残疾人积极联系北京等大医院进行专业救治。对滦平特教学校儿童群体,认真核实,科学评审,一次性完成各类残疾儿童的鉴定工作,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国家关爱与温暖。
,男,中共党员,20xx年6月起担任大麻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他先后获得“浙江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公益之星”、“桐乡市优秀团员”、“桐乡市最美退役军人”、“桐乡好人”、大麻镇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精通助残惠残政策。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积极参加各类残疾人工作业务培训,精准掌握、精准实施残疾人各项补助政策。大麻镇1000余名持证残疾人是要精心服务的对象,每月核对残疾人名册、低保低边名册已成为他的常态化工作,为困难残疾人申请生活补贴,为重度残疾人申请护理补贴,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助学补助,为有需求的残疾人申请轮椅、护理床等辅助器具……用细心全力为残疾人服务,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他,心系困难残疾群众。
为了了解残疾人的家庭情况,经常走访残疾人家庭,特别是困难残疾人,全面了解他们的残疾等级、家庭状况、就业需求等。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大麻镇湘洋村的沈奶奶家是一户老母亲带着三个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组成的家庭,在20xx年,因大儿子和二儿子尚未办理残疾人证,一家人收入超过了低保标准,只能进入渐退期,而渐退期的最低保障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帮沈奶奶解决这个问题,主动向镇卫生院获取了沈奶奶两个儿子的病历,并为他们申请了上门残疾评定。次月,沈奶奶家成功恢复了正常低保待遇。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心里残疾人的事没有小事,他用爱心奔走在为残疾人干实事的路上。
他,热心公益事业。
从开始工作至今,已累计参加无偿献血5次,共计20xxCC。在20xx年1月10日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大麻镇第2例、桐乡市第7例、全省第5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做残疾人的“暖心人”是他的努力方向,他用自己的细心、爱心诠释了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残疾人工作者形象。
海同志,1975年6月出生,是一名中共党员,历任梧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梧州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现任梧州市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22年来,她主动走进残疾人群体,乐于助残,多岗位锻炼,始终坚持以“三牛”精神服务残障群众,曾荣获20xx年—20xx年度梧州市直属机关创先争优优秀党务工作者、记公务员三等功等荣誉。
把责任铭记于心
海同志于1999年进入残疾人工作队伍,成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22年来,她从事过残疾人就业培训、教育、扶贫、社会救助、组联,以及办公室等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她把责任铭记于心,总是说工作就是责任,责任就是工作,不管工作大小,轻重,都是一份责任。因此,无论在哪个岗位,总是抱着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力求将工作做细做精。尤其在脱贫攻坚期间,她把在办公室工作的几年时间所历练出来的组织、协调、思考和反应能力用在了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上。面对大量的工作,她从不说一个“难”字,总会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她顾全大局,默默奉献,不惧困难的精神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所在的教育就业部作为单位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部门,而其作为部门主任,责任最重。20xx年,梧州市残联被评为20xx-20xx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份荣誉也饱含了她付出和努力。
乐于奉献助解困
海同志谨记残联是残疾人的“娘家人”,因此,她总是热情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及家属,平时不仅主动倾听残疾人朋友的诉求,还会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所急所想。她的这种主动服务、责无旁贷、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残疾人的赞誉。
20xx年7月,有两个在梧州市长洲区从事盲人保健按摩的年轻盲人蒋贤宇夫妇找到了,希望能解决其小孩就近入学的问题。原来这对盲人夫妻是外地户口,其小孩作为农民工安排在离家较远的小学读书。蒋贤宇夫妇都是盲人,行动本来就不方便,更何况每天还要接送小孩上学,这让夫妻俩非常着急。了解情况后,立即亲自为蒋贤宇写了一份详细的情况报告,然后联系长洲区教育局,将相关材料报送到教育部门。经过多次协调,终于解决了蒋贤宇小孩就近入学的问题,实实在在解决了他们家的实际困难。20xx年春节前,万秀区有个一户多残家庭,户主是位下肢残疾的老太太,姓廉,她有个精神残疾的儿子,两人相依为命,除了领低保,还依靠在路边卖点胶水和补鞋底帮补家用。有好心人同情他俩就给了个小黄车,让他们可以放点货物,万一遇到雨天还有个能躲雨的地方。后来因为整顿市容市貌,小黄车要被迁移到不好做买卖的角落。廉阿姨很着急,跑到残联找,希望能解决问题。立即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同时也对廉阿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为了帮助廉阿姨能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她自己掏钱,帮廉阿姨把小黄车进行了刷新。在她的协调下,市政部门也很支持,尽力为廉阿姨一家解决了实际困难。20xx年2月初,苍梧县沙头镇横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朱桂荣得重病住院,二话不说立马带头为其捐款治病。她认为残疾人都是困难的群体,只要残疾人找她,她都尽可能帮忙解决,哪怕是绵薄之力。
用行动化解矛盾
在扶贫工作期间,有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三口之家,户主张有光老伯80多岁了,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瑞新是视力残疾人,小儿子是健全人,长期在外打工。张老伯于20xx年底去世,张瑞新兄弟俩向村委申请了丧葬费补贴,但一直落实不下来,这让张瑞新兄弟俩产生了不满情绪。亲自到市民政局反映情况,经市民政局查询,原来在政策上已取消了丧葬费,这笔补贴不是丧葬费,是对低保户死亡的补助,并于20xx年初就存进了申请人张瑞新的银行帐户。搞清楚情况后,她立即告知张瑞新兄弟俩,彻底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不满情绪,化解有可能产生的矛盾。
市里有个精神残疾人张某,几年来隔三差五经常跑到残联反映情况。这名残疾人个头大,说话声音也大,有时候还表现出暴力倾向,大家心里都有点忌讳。奇怪的是他只要到残联总会找,而且总是喊着嗓门气冲冲进来,然后出门时却是鞠躬敬礼,恍然换了个人似的,大家既好奇又担心。好奇的是用什么办法改变他,担心的是会不会在接待中遇到暴力。其实,在心里,她总认为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不管是怎样的残疾人,只要来了都必须热情耐心对待。因此,对于张某的行为,她“研究”了一套接待办法,逐步让他态度软化,等他情绪平稳了,再跟他讲道理,并顺带宣传政策法规,化解他其心中的不满。
以精神感染同事
从残疾人劳动就业指导中心到残联办公室,再到教育就业部,为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她从没怨言,坚决服从工作安排。20xx年8月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右脚行动也受到了影响。单位领导看在眼里,让她休息。但她为了不耽误工作,还是坚持上班,甚至反过来安慰大家,说自己一个人在家休息很无聊,回到单位就算工作慢一点,但能与大伙在一起总比闷在家更充实,更利于身心健康。20xx年7月,她因得了急症被要求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急需要处理的公务较多,科室仅有2名同志,她放不下心,即便是动手术的当天,她依旧把工作安排好,晚上麻药一过,就立刻投入工作状态,医生和护士看到这种场景都由衷的敬佩她。出院后医生要求静养一周,为了不耽误工作,第二天她就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的精神和态度也感染着、带动着身边的同事,尤其是科室的两位同志,她们都以这个主任为榜样,对工作自觉性更强,干劲更足。
“学”是前进的灯塔
“学”是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她常说“人总会老去,却总有学不完的知识。”尽管在工作岗位上已经20多年,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她从未放弃学习,坚持充电,提升自己。先后考取了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并考取了在职研究生学历。在脱贫攻坚期间,她说政策就是残疾人的“救命符”,只有把政策学透,我们才有资本和能力去帮助残疾人脱贫。因此,她通过单位专题、支部党员大会和党课、学习强国APP和八桂先锋APP等途径,了解中央和自治区,以及市委在脱贫攻坚的重要精神,为落实脱贫攻坚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
22年来,在组织的培养下,在其自身的努力下,已历练成为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残疾人工作者。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当残疾人夸赞她、感激她时,总会说:“这是份内事,我应该做的”,这简单的10个字,却能清楚地看到她对工作、对残疾人的态度就是如此地用心与真诚。
履职尽责,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登门拜访、唠唠家常,申请补助、配发辅具……稀疏平常的小事,她却做得面面俱到、津津有味,她是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大家常念叨的“小朱”,她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让残疾人过上好日子”承诺,用良心诠释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真心。
自20xx年从事长兴县夹浦镇残疾人专管员一职以来,积极履职尽责,始终心系残疾人,带领残疾人共同走向富裕路。
她以太平桥残疾人扶贫基地为平台,不仅在生活上、医疗保健上为基地残疾人提供帮助,还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采取“输血”“造血”双管齐下的方式引导和帮助残疾人脱贫。为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产技能,帮助残疾人增收致富,每年都会推出相关面向残疾人的培训课程。对于学历不高、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残疾人,积极向当地企业推荐适合的残疾人就业,并协调相关部门提供一部分公益岗位给残疾人,如保洁员、门卫等。
经常和残疾人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她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夹浦镇丁新村重度残疾人钱惠新、太平桥村残疾人刘自锋、环沉村残疾人丁月华三家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房间内脏乱差,严重影响残疾人自身的健康,她通过不懈努力,经过多次与各部门协调与沟通,最后由政府、残联、慈善共同出资三万元对其三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经过改造后房间内干净、明亮、整洁。
她还努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为重度肢体残疾人申请轮椅;为听力残疾的人申请助听器等,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在残疾人中开展的书法展、文艺表演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一直用赤诚的忠心,为残疾人解决大量实际困难,在残疾人朋友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彩虹桥”。
,平泉残联职工。多年来,他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人道、服务、廉洁、奉献”的职业道德,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春风化雨般温暖、滋润弱势残疾群体心田。
在多年工作中,他视残疾人为家人、朋友和知己。负责残疾人办证工作期间,严守标准规范,对每位前来办证的残疾人都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残疾评定类别。对特困、重度残疾人亲自入户办证,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宣讲残疾人优惠政策。他坚持对办证残疾人进门道“您好”,出门说“再见”,让残疾人有家的关怀和温暖。截至20xx年8月,已为20000多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其中入户办证300多例,深受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好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身残助残,残疾朋友有话愿意跟他说,是残疾人的'知己。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默默贡献着力量!
“只有带着真心和感情的人,才能热爱残联工作,才能精心干好残疾人事业。”汝州市残联理事长把自己常说的这句话当做座名铭。自20xx年履职以来,他诚于事业、精于求索,团结带领残联一班人凭真情实干使汝州市残联跨入全省先进单位行列,连续7年被河南省政府残工委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凭心报得三春晖。“入情、创新、知心”,这条工作轨迹凝聚着太多的付出和求索。
“三联制度”体温情
入情,只有把残疾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才能踏实地去做“孺子牛”。以真情实干为“弱势群体”注入了春天的曙光。
20xx年11月,在市人大常委会任中层干部的调任市残联理事长。到知名度低得连群众都不知道的残联工作,亲朋好友很是不理解,面对劝阻与非议,他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安排,并下定决心要在“冷清”的“弱势”部门创出一番新天地。
亮相时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讲的那句话把大家的心拧在了一起:“我们只要带着视残疾人如父母、如姐妹的感情去投入工作,就会热爱这项事业,并能精心把它干好“。这句动情的话扎根在了每名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中,并成为了工作的准绳。
残联面对的是占全市总人口6。5%的6。8万残疾人,施政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干部素质,改变机关工作作风。他认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
有特色地提出“三联制度”,即联系实际、联系基层、联系残疾人,并以此作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责任制考核中。市残联规定,机关干部每人要长年联系1个乡镇街道、联系1户残疾人家庭,在联系中交朋友,做实事,在联系中摸清底数搞调研。
率先垂范,他把陵头镇养田村的肢体残疾人毛建平作为他的联系户,有空就去探望,逢年过节慰问,给予无微不尽的关怀,还用自己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5只优种绵羊,让他从事养殖,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小屯镇杨其营村的李许要在上中学时患强直性脊椎炎和肾炎,举家欠债10多万,四处求医诊治,病情得到基本控制。生性好强的李许要在20xx年6月以优异成绩在南阳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系毕业。由于身体残疾,工作没有着落。理事长得知后,多次到市人社局、卫生局协调,终于使李许要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李许要在给市残联写的感谢信中说:“感谢理事长,市残联是我永远的家”。
理事长的垂先垂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三联”中,市残联机关干部不仅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而且发现、扶持、宣传、树立了一批批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典型。
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则是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的手段。下决心理顺管理环节。
市残联把涉及到的所有工作内容全部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个人,做到人人担责任、个个扛指标,分三个层面层层签订责任书。一是理事长与机关科室负责人签,二是理事长与各乡镇、街道主管镇长签,三是市残联各科室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签。在保障落实中,加强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对残联机关内部和乡镇街道实行百分制考核。宏观与微观的管理带来了市残联和残疾人事业的可喜变化,形成了“奖勤罚懒,褒优抑劣”的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风气。
“授人以渔”求创新
创新,只有不懈求索,残疾人事业才能实现辉煌。如是说,并如是做。他把求索创新始终做为他工作的主旋律。
认为,残联不是事业,只有与社会划等号,才能构成残疾人事业。因此,没有领导的重视,部门的关心,社会的参与,残疾人事业便没有生命力。
为了争取领导重视,市残联每年都把自己的工作思路、打算等,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作全面详细汇报。在日常工作中,既主动汇报工作进度和成效,又及时邀请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检查指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自己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作用,每届都要向市人代会提交3-5件建议案,以利引起市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关心残疾人事业上,市残联主动出击,及时沟通,提出想法和建议,共同研究有关政策、探讨解决方案、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通过努力,汝州市残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机关内设“五部一室”,下属事业单位有“三个中心”,现有干部职工78人,全部经编制批,实现了机构完善、人员充实、作用发挥良好。几年来,累计向市财政和上级残联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汝州市广大残疾人普遍得到实惠,残疾人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动员社会参与残疾人事业建设,市残联与市内媒体联手开设专题、专栏、专题论坛,并以“文化墙”板报,拍摄电视专题片,开展文化活动、运动会、活动日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大张旗鼓地推广残疾人自强自立典型、表彰爱心助残模范、弘扬助人为乐精神,打造残联文化形象。
主动性的工作个性创新了市残联的工作方法,又以辨证性的思维审视并运用着一则古老的命题:“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授人以鱼”,整体的工作格局调动了全市协力解决残疾人的切身利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间,各级领导节日走访慰问残疾人、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已成为一种制度;企业界、知名人士、社会群众献爱心资助残疾人也蔚然成风。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也以行政资源向残疾人倾斜。
“授人以渔”则以社会的合力丰厚着残疾人的福祉。市残联联手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农村残疾人创业、建业,并发挥扶贫助残基地的辐射作用,劳动残疾人发展种养业。5年间,全市先后投入60多万元兴建了5家扶贫助残基地,带动了1500多名农村残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脱贫之路。
打开心结论知心
知心,深知残疾人所想,并由此拓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心结”搞服务,是不断破解的主题。
在走访小屯镇山王村残疾人孙要伟时,看到他因煤矿事故造成高位截瘫,常年躺在病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由此引发思考,在民生福祉提升后,下肢重残人最渴盼的是解决出入问题,使他们能融入社会。为解开残疾人这个“心结”,多次向市领导汇报,争取资金,购置1500台轮椅,为1500名肢体残疾人带来了新的欢乐。
“缺技能”是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最普遍的“心结”。几年间,市残联下力量破解这项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增长残疾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充实自强自立本领,完善了“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载体、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元培训途径”的培训制度。每年都有近千名人接受专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自20xx年以来,残疾人就业率每年都以1—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xx年达到了90%,5年间累计安排残疾人就业3760多名。
几年来,先后荣获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残疾人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被平顶山市政府授予“个人二等功”,连续五年考核等次为优秀。
“金奖银奖不如残疾人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残疾人的口碑”。民心所向提振着和他的同事们干好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有决心要使汝州市残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更大的飞跃。
我叫夏,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出生在斋坛乡小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7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我们小石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们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乡领导对我说:“小石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妻子儿女,顶住了少数人的冷嘲热讽,义无返顾地把组织关系迁回了村里,并以全票当选了小石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小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子村”。当时,村里共负债9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数村民依然没有脱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村里因拖欠电缆而被供电局切断了电源,出现了“日间有阳光,夜间无灯光,白村变黑村,户户叫黄天”的现象,这一上任就遇上这么棘手的问题,我想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验我夏吗?怎么办?村民在试目以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再困难也得硬着头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边这么想,一边带着两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的情绪;一方面抓紧与供电局协调,并到处筹集资金,为了还款,我以自己的名义贷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万多的电费,这下,灯亮了,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下来:当村干部真不易呀!
经过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就这个问题,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过了多少个不眠夜,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筛选。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滩的一块荒芜了很久的乱石地,经过多方论证,争取县国土部门的支持,我就带着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刨一锄硬是在这片乱石滩上开出100多亩土地,得到上补助资金10余万元,并将它承包给人搞开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1万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处平原,没有山可供开发,集体土地又少得可怜,切要壮大集体经济光靠农业开发显然不行。想到这点,我从自己办厂的经历中深要体会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要走发展工业的道路,自己没有资金、人才,就向外争取外地人来兴办企业。于是,我们研究规划了100余亩工业开发小区,引进了一外老板,投资100余万元在村里创办了一个“松阳县人和泵阀制造厂”和温州一家投资50万元左右的铁器铸件厂,引进企业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渠道。
村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个看点。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从一条小机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况很差,车进不了村,农副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别的村,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苦处。想着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计,经历几多波折,终于开通了一条8米宽,2.5公里长,直通乡政府的公路。后又结合康庄工种浇筑了水泥路面,这样连大型的货车都能开进村了,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辈辈都是靠种良田为主的,但农田因松荫溪古道冲击而成,烂田糊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有许多田只能种两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这700多亩烂糊田,成了村民们关注的又一个难点问题。是啊,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们作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经过几番周折,才与县国土部门联系并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现在是田成方,路成网,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湿就湿,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农业经济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可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转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办的厂,何不把厂办成一个福利企业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马放下手头的活,立刻赶到民政局咨询有关办福利企业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领导的赞同,他们决心帮我这个忙。于是,我费尽心思着手搞规划,写申请,跑报批,一路折腾下来,总算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就把村里12位有劳动能力但干不了重体力活残疾人招进了自己的工厂,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他们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当好书记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逢年过年,我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机,无事也好与我唠唠。
无论是为集体的事,还是为村民个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对外联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开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数村民认为我当老板大手大脚惯了,村开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会计处查帐,村会计是摆出所有的招待帐目,村民们哑口无言了。其实,自打我上任以来,我从没有向村里报过一包香烟,招待客人多数时候也是自个掏腰包,甚至有几次涉及到一些经济问题,都是我自己出钱摆平的,事后也没有向集体报过帐。这点我是问心无愧的。
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8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回忆这8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观了,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到有存款20余万元,人均收入从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县级文明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两届当选为县残疾人代表,连续三年被授予县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我所办的宏兴工艺品厂受到了县残联的热切关注,如今我厂年产值已达5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0多万元,全厂40名职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残疾人20多名。残疾朋友们在我这儿越干越有劲,越过越开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同样能够驾驭命运,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今后的路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能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就多为乡亲们干点事吧!
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部黄立温,他怀着报党恩为民谋的情怀,主动请缨奔赴深度贫困村;他咬定目标加油干,全村没有摘帽不回撤。他用一种敢于挑战自我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村里的群众,用一名基层党员的实干担当帮扶村里的困难家庭,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黄立温获得20xx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残疾干部请缨去驻村能行?请给我机会!
“一个没有双手的干部到咱村搞扶贫,能行吗?”村支书韦俊勤心里暗自嘀咕。
这位干部就是黄立温,广西上林县残联办公室主任,自幼因事故失去双手,二级双上肢残疾。
20xx年上半年,全国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开场,黄立温主动请缨,要到脱贫攻坚一线做扶贫专干。
“你有这股干劲,组织看到了。可贫困村条件艰苦,你身体不便……”县委组织部派人特别找他谈话。
“我有两点优势:一是自己到残联工作18年,积累了一些帮扶经验;二是要帮群众脱贫,除了产业、项目,更要扶志气,而我自身条件和经历应派上用场。恳请组织给机会!”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科级干部,他曾荣获自治区自强先进个人、全区残联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一直铭记这一份党情、国家情,时时怀着一颗尽己所能帮助服务基层群众为党争光为国分忧的心。
黄立温被派驻到深度贫困村古春村。由于道路不通,有几个庄子得走最窄最崎岖的山路,黄立温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白天用手腕夹笔登记,晚上用手腕敲键录入。连续一个多月,他走遍古春村所有10个自然屯,对295户人家进行了识别登记,摸清了底数:建档立卡8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36%,其中残疾贫困户多达34户。
他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除了给补助资金,发放鸡苗,还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新建卫生间、厨房。过去有的残疾户用石棉瓦围着石缝当厕所,改造后全然一新。几年下来,让15户残疾人用上崭新的卫生间,帮助并资助1户修缮房子。
他饱含服务热情,急群众所急。南宁春暖家人协会、县红十会、市县文联、团县委、上林网、武装部、福州商会、当地老板等纷纷前来慰问并资助留守学生和老人。村里3户贫困户出现人身意外,他亲自跑医院跑保险,落实理赔金。有贫困户的孩子须上户口,黄立温四处奔波直到名单落户。有残疾人户口在外地,黄立温多方联系,帮助办理低保、护理补贴、困难补助。他把各种奖励1万多元资助了村里4名孤残儿童。
20xx年驻村期满,他选择留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xx年,对最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蜜蜂养殖扶持,实现产业收入,全村贫困户“清零”。防疫期间,他第一个进村工作,发挥党员作用。
山里穷惯没志气?我就是没手的!
山里穷不怕,就怕穷惯了;扶贫难,最难在扶志。作为自身带残的县残联干部,他经常说只要有信心石头变黄金。
塘歪屯的蓝子也,初中毕业就到广东打工,因为家里有残疾人,被评为贫困户。夫妻起早贪黑在山里种植,可是却被野兽糟蹋一空,颗粒无收,创业以失败告终。黄立温知道后,多次爬到山弄里,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艰苦创业。他邀请县养殖协会会长、党员致富带头人覃文全一起进山考察,扶持蓝子也养殖野猪。黄立温还争取上级部门修建了产业路,20xx年又争取到提升工程。几年下来,蓝子也养的野猪存栏200多头。为打造山区品牌,黄立温还帮助蓝子也注册商标,成功地拿到“石山年猪”“古春香椿鸡”两个商标。20xx年,蓝子也成为了一名党员,被评为脱贫励志户,20xx年成为村干部。
东乐屯残疾青年韦永贞,站不直身子,母亲也七十多了,家庭困难。起初韦永贞对驻村工作队员根本不搭理。黄立温不轻言放弃,只要有机会,就去找韦永贞拉家常,讲很多残疾人自强故事。黄立温了解到韦永贞有初中文化,就安排担任村残疾人协管员、图书管理员。争取后盾单位扶持了一批鸡苗,鼓励韦永贞创业,指导韦永贞办网店,推销山区土特产。然而第一次提出设想的时候,韦永贞苦笑说万一卖不出去,搞砸了怎么还债?黄立用了半年时间才说服韦永贞。韦永贞说担心学不会电脑。黄立温亲自辅导韦永贞,还跟韦永贞到处采购货源。几经努力,东乐土特产网店终于办起来了,成了农村电商的网点,让村民享受到电商的便捷服务。黄立温根据韦永贞电脑特长,让他应聘村里扶贫信息员,直接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
下浪屯蓝喜民户,自身智力低弱,妻子患大脖子病,全家从山顶搬下来,只有三间政府帮改造的房子,周围全是别人的地,想发展太困难。黄立温来到他们家,没说几句,夫妻俩都摆起手:“养鸡发瘟,养蜂空巢,养牛没牛栏,搞不好的。”话没说完,便躲出门了。黄立温不灰心,跑去找生产队长黄天军和几名老党员商量,一致认为本地人少山多草多,最适合养牛。可是,最起码的牛栏地在哪建设资金又在哪?黄立温冒着大雨找到庄里养殖大户韦俊华。当看到黄立温无手的双臂从助力车扣套里抽出,难以想象怎样驶过那么陡峭、湿滑的山路而来,韦俊华感动不已,当场决定让地出钱出力。黄立温又发动周边群众和党员干部一起,在半山腰给蓝喜民建起一个40多平方的牛圈,并集资买了一头牛。20xx年蓝喜民卖了一头小牛,这是他第一次依靠劳动得到最大一笔收入。
扶贫路上困难多?敢想敢做敢担当!
古春环境恶劣,首要在修路。要立项修路,须自己先把基础数据报上来,他亲自带领群众拿着麻绳上山,一段一段量出来,山上荆刺多,他全然不惧。
靠着一股牛劲儿,20xx年起,黄立温带着村民们先后修建17条路,危险路段全部安装防护栏,大部分装上路灯,解决了行路难题。古春庄最后一户贫困户几年来门前一直是泥巴路,20xx年他积极争取进行硬化。为此,他已经骑坏了3辆车。
古春村干旱缺水,过去村民只能喝池塘水,前些年建了水柜但并不起多大作用。黄立温下决心要解决喝水的问题,他来到要求最迫切的弄矿屯,村民对他半信半疑,好在身边的包片村干樊永贵说:“我觉得黄主任有办法,能帮我们解决问题。”黄立温郑重地说包在我身上。经过他的发动,弄矿屯、古春四队、下浪屯群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6万多元打井。第一口井打到60米都不见水,面对群众,面对压力,黄立温选择了坚持,与村民带领工程队重新选址,当井打到地下67米时,水冒出来了,终于找到稳定水源。在上级支持下,新建成7处人饮水工程,彻底改变古春村缺水的历史。
村里面貌大变样,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更高涨了,黄立温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新产业。改造低产桑田,争取到县知识产权局扶持强桑一号八千余株示范种植,县扶贫办扶持嫁接大叶桑90多万株,全村改造低产桑田300多亩。他还请来县畜牧专家,先后举办了养猪、养牛、养羊培训,同时指导引进波尔黑山羊改良本地品种,利用山弄养殖杂交猪。他不辞辛劳进山入户宣传发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特色养殖遍地开花。引进专业户,在山地建成年出栏生猪20__多头的养殖场。20xx年他争取到800多平方米的古春庄文化戏台项目。20xx年,他开始着手古春村乡村振兴谋划,积极打造野猴谷景点,他的全部身心已融在山里。
黄立温同志跨越7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践行了党员忠诚干净担当品质。
,女,39岁,中共党员,从事残疾人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残疾人事业发挥出自己的贡献。每次看到患有残疾的群众由于缺乏劳动能力,致使一家人仍然在贫困中挣扎,责任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决心对残疾朋友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服务残疾朋友。
履行职责,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她深知作为残联工作人员,只有全面掌握党和国家的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更多的服务残疾人朋友。想要帮助到更多的残疾人必须能够钻研政策,强化自身素质,她加班加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的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证管理办法》、《残疾评定标准》,认真学习贯彻阿拉善盟出台的各项残疾人扶助、扶持规定和措施。经常和残疾人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成为残疾人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创新工作、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工作者,她最了解残疾人情况,也最关心残疾人疾苦,踏踏实实为残疾人解决大量的实际困难,赢得广大残疾人的信任。作为一名普通残疾人工作者,尤其是负责残疾人证办理、审核、核发工作,自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全面开展后,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让残疾朋友用上新证,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她多次利用节假日和晚上休息的时间,认真学习熟悉新的系统,调试制证相关设备。能够向其他盟市残联的同志虚心学习,分享经验,多次和阿盟残联办证同志学习、沟通,为全旗换发残疾人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她对残疾朋友始终充满着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对残联工作始终充满着真情和激情。
架起一道联系政府与残疾朋友的彩虹
她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对残疾人朋友有利的各种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他经常会拿着上级文件,逐字逐句推敲研究,认真领悟文件精神,再及时宣传到残疾人朋友中去,并为符合条件的人积极办理,让他们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雨露滋润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作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平凡而又那么的`伟大,只有真正从行动上保持工作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只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才不辜负领导和广大残疾人对自己的信任,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残疾人办更多的好事和实事。
自20xx年9月以来,有一个人一直在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默默从事残疾人工作,他就是。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工作中,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爱心,为辖区残疾人朋友服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城区残联的指导下,黄练镇的残联工作每年都列覃塘区前茅。
刻苦学习,努力成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者和政策的执行者
作为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刻苦学习研究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他能熟知各项惠残政策,精准找到符合条件的实施对象,不打擦边球、不优亲厚友,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入村服务等有利契机,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证办理流程》,让残疾人自强自力,依法维权。每年全国助残日,他都积极参与城区的助残宣传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播党的好政策,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建立残疾人信心,努力做好残疾人的知心人
自入职以来,通过入户走访残疾人家庭,与残疾人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状况、心理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镇上的视力残疾人颜志荣,吹笛子有一手,但很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不敢轻易出门,怕别人嘲笑。得知后,多次和他谈心,鼓励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奋发自强,靠勤劳改变生活,最终他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残疾人曲艺比赛,并获得了优秀奖。后来,颜志荣又参加盲人按摩培训,掌握了一门养家致富的技术。
因人施策,帮助残疾人解困
作为残疾人的“家人”“朋友”,最了解残疾人的需要。他通过组织实施各项帮扶项目,解决了残疾人大量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的信任。60多岁的肢体残疾人黄日强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黄英海是一个肢体重度残疾人,家庭没有经济来源,依靠低保过日子,住的是D级危房。在走访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多次与各部门协调与沟通,积极为他申请到了危房改造指标、残疾人无障改造指标,帮助他儿子申请托养补助,有效地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镇上的肢体残疾人董海森,他本人想开个灯饰店,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在积极帮助下,申请到了城区残疾人创业补助资金,终于把店开起来了,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为贫困残疾人脱贫带来了机遇。坚持加强扶贫政策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结合扶贫政策,积极动员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努力为残疾人争取政策扶持。新何村肢体三级残疾人何可敬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一套种养技术,种植了25亩沃柑,还套种南瓜、西瓜等。还为他申请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补助,今年何可敬的沃柑喜获丰收,纯收入有4万多元。
积极宣传,推进康复工作
深入村屯,走访残疾人,了解残疾程度以及适宜的康复项目,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基本康复服务,积极通过辅助适配、基本康复改变现状,减轻残疾程度,获得生活和劳动能力。他利用自己在残联工作的优势,及时掌握信息,充分利用精准康复政策,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下,许多残疾人摆脱自卑阴影,重获生活信心,主动到定点康复机构享受康复服务。在几年的帮助和支持下,共有183名残疾人接受了基本康复服务,11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
配合开展上门免费办证活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20xx年,覃塘区共开展5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上门免费办证活动。为保障评残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主动配合城区残联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办证服务,耐心细致地为残疾人解答疑问,对不符合残疾标准的申请人给予耐心解释。当年,他共帮助84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为黄练镇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以自己贴心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赢得了残疾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他把残疾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标准,把维护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依据,真正为广大残疾人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残疾人,自20xx年10月入职以来,她本人在XX市残疾人技能竞赛上屡获殊荣,获得过桌面排版第二名、珠宝设计第三名、珠宝制作第二名等优异成绩,近两年连续获得区残联优秀员工称号;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践行了“努力成为残疾人的第一知情者、第一代言者、第一维护者”工作要求,诠释了一名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爱岗敬业,服务残疾人的“最美”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睹她的风采!
深入钻研政策,如“蚂蚁搬家”
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自从在区残联工作以后,每次看到残疾人由于缺乏劳动能力,致使一家人仍然在贫困中挣扎,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决心对残疾人朋友“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她也深知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残疾人各项扶助政策,才能够为残疾人朋友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工作之余,她自觉而系统地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又深入钻研并掌握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扶助政策,她形容自己好比“蚂蚁搬家”,把政策一点点“搬进”自己的心中。20xx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出台后,她更是一丝不苟地学习文件,把政策学懂弄通悟透,面对调查统计范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主动作为,将全区残疾人分类汇总,逐一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不缺一人,不少一户,建立工作台账,为全区“两项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心系残疾群众,如“雪中送炭”
在残疾人工作中,除了解决他们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外,帮助他们就业、创业才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脱贫致富的最根本手段。但深知,这也是最困难的,因为残疾而导致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职业技能,残疾人就业创业会很困难。她始终认为“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生活才有保障,才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择业,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技能,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只要有愿意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爱心企业,不分大小,都登记在册,然后逐一推荐给残疾人求职者。她觉得,多做一点工作,哪怕再困难,再棘手,哪怕只能为一位残疾人找到就业的门路,哪怕改善一户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也要百分百地努力。十年来,经她“牵线”,登记推荐就业岗位百余个。
强化奉献意识,如“春风送暖”
深知,残疾人工作者,是残联组织同残疾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是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者,不仅要强于业务,更是要善于做好思想工作。十年来,在直接面对残疾人,为残疾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协调沟通等服务时,经常碰上一些受自卑心理影响,对政策又不太了解的残疾人,在咨询问题时语气激动、态度不友好,但她始终坚持视残疾人为亲人,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耐心细致地为残疾群众做好解释、宣传工作,用自己过硬的工作作风感化、影响残疾群众,努力给予他们满意的答复,受到残疾人和其家属的好评。
,中共党员,生于1987年,20xx年在山丹县民政局工作,负责福利慈善、残疾人两补发放、特困供养等工作。在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拼搏、克己奉公,努力践行“孺子牛”精神,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20xx年被评为全省助残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深知开展康复工作是促进残疾人与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他有空就搜集残疾人康复方面的知识,努力学习、潜心钻研。为了提高乡镇残疾人工作者业务能力,他多次组织举办业务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并组织业务人员参观学习,为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常常到残疾人家庭走访,了解其家庭收入、就业及康复需求等情况,并积极指导村社区专职委员建立起残疾人工作台账和档案,努力为每个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严把低保和残疾人两补关,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为方便群众办事,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办公室门口最醒目位置,24小时候机。当他了解到陈户镇王城村精神二级残疾人茹鸿因丈夫车祸去世留下两个13岁和10岁的孩子,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时,他立即联系乡镇干部将茹鸿一家3口纳入特困供养,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去年春节放假,接到县民政局疫情防控的通知,作为县中心敬老院院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告诉他,县中心敬老院内180多名残疾人和老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易感人群,必须保证养老院的老年人“零感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当即赶回敬老院,安排采购人员购买口罩、消毒液等医护用品和能食用半个月的鲜肉蔬菜及生活用品,对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从人员管理、活动区域消毒、应急值守等方面做好全面防控。父母、爱人和孩子都在张掖,而他从正月初二起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因为他深知自己不光承担养老机构的安全责任,还肩负着全县1100多名特困老人和30多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照料工作,这些群体都是社会上弱势群体,也是最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群。考虑到工作人员上门探视的安全风险,他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利用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和全县11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30多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联系,询问其身体健康状况、外出情况及生活所需所求并做好相关记录,适时开展救助工作。
多年来,给残疾人群体亲人般的关爱,以满腔热情服务残疾人,让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每个残疾人的心。
,男,中共党员,20xx年6月起担任xx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他先后获得“浙江省红十字会红十字公益之星”、“桐乡市优秀团员”、“桐乡市最美退役军人”、“桐乡好人”、xx镇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精通助残惠残政策。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积极参加各类残疾人工作业务培训,精准掌握、精准实施残疾人各项补助政策。xx镇1000余名持证残疾人是要精心服务的对象,每月核对残疾人名册、低保低边名册已成为他的常态化工作,为困难残疾人申请生活补贴,为重度残疾人申请护理补贴,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助学补助,为有需求的残疾人申请轮椅、护理床等辅助器具……用细心全力为残疾人服务,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他,心系困难残疾群众。
为了了解残疾人的家庭情况,经常走访残疾人家庭,特别是困难残疾人,全面了解他们的残疾等级、家庭状况、就业需求等。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xx镇湘洋村的沈奶奶家是一户老母亲带着三个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组成的家庭,在20xx年,因大儿子和二儿子尚未办理残疾人证,一家人收入超过了低保标准,只能进入渐退期,而渐退期的最低保障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帮沈奶奶解决这个问题,主动向镇卫生院获取了沈奶奶两个儿子的病历,并为他们申请了上门残疾评定。次月,沈奶奶家成功恢复了正常低保待遇。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心里残疾人的事没有小事,他用爱心奔走在为残疾人干实事的路上。
他,热心公益事业。
从开始工作至今,已累计参加无偿献血5次,共计20__CC。在20xx年1月10日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xx镇第2例、桐乡市第7例、全省第5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做残疾人的“暖心人”是他的努力方向,他用自己的细心、爱心诠释了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残疾人工作者形象。
初见康,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康,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
康XX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而从康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康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在这段时间里,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饱尝了许多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创业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业务工作,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下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赔光了近万元的本钱。那段时间,家人的责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他去了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庄的路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康心中的创业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又开始筹备创业的事情。没有资金,他就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了十几万,于1997年筹建了物资供应站。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毫无经验的他被人骗了,十几万元转眼间打了水漂。外面还欠下了很多外债,要账的人整天赖在家里不走,弄得家无宁日。为了还上康创业所欠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就用自己当村医院护士的每月几百元工资,除了用于老母亲每月必须服用的药和家庭开支外全部还了债。“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康自己总结道。
自强不息创业终成功
两次创业的伤痛时刻刺痛着康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梦并没有破灭。20__年,当他把重新创业的想法跟家人一说,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以离婚相威胁。然而,他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康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倔强的他擦干眼泪,拖着残缺疲惫的身躯又一次奔波在创业的征程上。
20__年,康决定成立一个工贸公司主要经营化工生意。项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员手续都有了头绪,可是资金又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谈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达理的表哥很快帮他从朋友那里筹措到了20万元,他自己又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工贸公司开业了。从此以后,康XX日夜吃住在公司里,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他很快打开了自己的产品销路。他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理性管理,和许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并取得了国内多家优质化工产品的代理权,公司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两个事业一起抓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慢慢地,康还清了所有债务,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来,扩大企业经营是第一位的,而康却决定用自己的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
20__年由于康热心帮助残疾人朋友,被石家庄南高营镇残联指派为南高营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村内100余名残疾人的各项工作。这个工作其实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的。由于之前没有任何资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打交道,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可是他却看得比公司业务还重要。由于村子比较大,住得比较散,康自己行动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难。为了方便联系,他做了联系卡发放到每个残疾人手里,并给每个人做了档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残联表彰。
一方面是康事业顺风顺水,一方面康爱心事业也是处处开花,20__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捐款20__多元;20__年全国助残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费组织了由南高营村残疾人和河北东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残疾人参加的游园活动;为沧州重病村妇倪玉艳捐款1000元……
小褚,平泉残联职工。多年来,他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人道、服务、廉洁、奉献”的职业道德,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春风化雨般温暖、滋润弱势残疾群体心田。
在多年工作中,他视残疾人为家人、朋友和知己。负责残疾人办证工作期间,严守标准规范,对每位前来办证的残疾人都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残疾评定类别。对特困、重度残疾人亲自入户办证,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宣讲残疾人优惠政策。他坚持对办证残疾人进门道“您好”,出门说“再见”,让残疾人有家的关怀和温暖。截至20__年8月,已为20000多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其中入户办证300多例,深受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好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小褚身残助残,残疾朋友有话愿意跟他说,是残疾人的知己。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默默贡献着力量。
张,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张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双目失明对张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张,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20__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知识,又培训了2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