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魏德友事迹材料【合集三篇】

学习魏德友事迹材料(精选3篇)

学习魏德友事迹材料 篇1

基层法院如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很久以前,滕启刚就在一个个案件和司法服务中寻找答案。

坚持大胆受理、独立审判原则。在20__年的一份汇报中,记者看到“畅通立案渠道,解决行政案件‘告状难’现象。”

在办理行政案件时,滕启刚坚持有案必立,着力解决群众“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的“三不”问题。

案件是社会的“晴雨表”。在千山法庭工作期间,滕启刚发现辖区离婚案件逐年上升与征收补偿款之间有联系。为了防止村民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滕启刚在处理离婚案件和下乡普法时将“前进一步是孤独”“后退一步是幸福”“不弃不离”几句话制成对联,挂在调解室中和巡回法庭的宣传架上,一点巧思反响良好,滕启刚倍感欣慰。

接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因为善于做群众工作,每有重大接访任务,院领导总会想到滕启刚。在辽宁高院部署的某次接访任务中,18天里,滕启刚专攻“老户”,共解决30余起行政案件,并写下了万余字的接访经历,写出《如何解决城市征收补偿上访案件的一点认识》调研文章。

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20_年7月,千山区法院与千山区司法局联合建立千山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彼时,千山区法院行政审判庭集中管辖铁西、立山和海城辖区内行政争议案件。作为庭内唯一员额法官,20__年、20_年,滕启刚分别办理案件155件、161件,结案率均为100%,平均审理天数仅45天。在已经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滕启刚主动担当,负责牵头调处中心工作。

这是滕启刚去世前头疼了好几周的案件。李梅(化名)和郭力德(化名)是二婚重组家庭,有一处共有财产被当地政府征收,签订补偿协议时只有郭力德一人,李梅并不知情,后下发补偿款时被李梅发现。20_年8月,调处中心受理了李梅要求确认某综合执法局《关于对郭力德补偿的协议书》无效一案。

立案后,滕启刚第一时间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补偿款672万余元。紧接着,滕启刚找到综合执法局了解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时是否尽到了审慎审查义务,是否存在委托授权签订等情况。在调查之后,他发现综合执法局并未履行调查义务便签订协议。只要撤销该征收补偿协议,案件也就结了。然而,滕启刚认为,这起案件是因为家庭内部财产分配存在严重分歧引起的,简单一判,案子能了结,家庭矛盾不能解决。于是,他将其家庭纠纷纳入案件的调解中,找到第三人郭力德与原告李梅儿子共同到法院调解此案,重新调整了补偿协议,原告与第三人也签订了调解协议。在解除冻结款时,滕启刚一并将征收补偿款为李梅和郭力德分配完毕,家庭多年恩怨就此化解。

学习魏德友事迹材料 篇2

7月19日,一三一团印发《关于在全团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热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

为掀起学习热潮,该团34个党(总)支部严格按照《关于在全团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热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迅速拟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兵师团门户网站、微信、《兵团日报》等平台,组织1300余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要求参学的每名党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该团挂钩科室领导赴挂钩单位,组织召开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同时,利用“道德讲堂”和善行义举四德榜,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深入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兵团事业、对兵团老军垦、对兵团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深入挖掘、积极选树、广泛宣传身边典型,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戍边的兵团人,为推进团场事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学习魏德友事迹材料 篇3

一天24个小时,我们有10个小时在厂里;一年有365天,我们有340天在厂里;我们面对同事的时间超过家人;我们与同事的通话超过了朋友;我们对老板的敬畏超过了兄长。

我们来到这里也许都是为了钱,我们就像同乘一艘去远方淘金的船,我们有智勇双全的船长,我们有能干的舵手,我们有辛勤的水手......

船的前行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成员,哪怕你只是一个水手,我们都很辛劳,哪怕你是船长。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大家都放下所有的不公,坦然的,努力的为这艘船的前行出一份力,前行的路上有风有雨,有其他更好的豪华的船的诱惑,有船长的指责,有同船人的排挤,有......

其实哪里不是一样,哪条船,哪个人又不是一样呢?环境能改变多少,改变的只能是自己,适者生存是久远的规律。

我们做的只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面对困难和错误,而不是互相看笑话,互相揪小辫子,互相包庇,遇到问题,我们不怕,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彼此推卸责任,落井下石。就好比船坏了个洞,一船的人都在说不是我弄的,是舵手的错,是水手的错,是莫莫莫的错,那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大家齐心合力,把那个洞及时补上,那不一切没事了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