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支教报告(热门4篇)

社会实践支教报告(精选4篇)

社会实践支教报告 篇1

大二学年的暑期如约而至,针对这次社会实践,我有幸参加了文法与外语学院支教队的招募,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一员。背起行囊,带着最初的渴望,在张晶书记和闵文副书记的带领下,同另外13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一场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杨集镇小学,从7月7日到8月7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席九个女生和五个男生一起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而与我们朝夕相对的即是一群00后学生,小至幼儿园,大至小学六年级。

作为一个普通的班级,我参照着这所小学的课程表为这52个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课程表。当然, 也属于我们这14个老师。因为有的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有好一段距离,所以我将课时从固定规格中的4+3模式浓缩为4+2模式。安排两个班级的课表,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而我在这个支教过程中,则是担任高年级的作文老师和低年级的普通话老师,偶尔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太过调皮而帮着体育老师代课。

我们习惯将完整而有规律的一天安排为:上学、放学;吃饭、午休;上学、放学;吃饭、晚休,其中偶尔穿插着数个同小学生们在操场、教室、宿舍,总之在这个学校的角角落落里闹腾的时间。不知是不是因为面对的人是一群00后的孩子们,我这个名副其实的90后不曾感到一丝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是就将手搭在他们的肩上,可以说在这个混熟的过程中,我如鱼得水。当然这里面不乏有难以搞定的学生,或是上课时嬉笑得不规不矩,或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镇定自若。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学会这不以大学生的姿态来高高在上的对待这群小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氛围。

而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后对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毕竟网络上反对支教活动的号召不绝于耳,因为觉得正处童年中的孩子们被硬生生的剥夺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队员潇洒的离开后徒留孩子们过多的想念。当然,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有其根据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于弊”四个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学生们是自愿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小学校方及参加支教行的我们并没有硬性强求任何一人参与。

第二,当然,其中不乏有家长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进行上课,但这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与孩子们参加培训班相比,也许我们带不去太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快乐。我们也和学生们达成了协议,如果他们之中的部分人实在不想来,我们甚至可以和其家长进行洽谈,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们不教常规知识,例如数学和语文。年级和年纪的各不同造成了我们不想教他们已经学过了的东西,也不想教他们即将会学的东西,毕竟在某个时刻会减少他们的积极性。而是将手语、手工、魔术和日语这些他们鲜少接触的东西带进他们的生活。

第四,谈谈所谓的“弊”.除了给校方带去的日常麻烦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们平日接触中所积累的感情不曾被轻易的抹去。

20xx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在与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说是在为人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一、善于与他人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这一点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显得至关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语言解释就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因为和学生们的年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错不同。但是作为从小学阶段过渡来的我们,多少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年龄尚小的他们,却不一定理解我们的做法,因而叛逆。这个时候,需要的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

就像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我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希望从他们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直观而方便。于是,他们就会想尽方法的用词汇修饰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记住他们。就像学生中的这么一段开头:我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开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个女孩叫做张碧辉。而每次听见这句话,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脑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二、耐心的与人交往

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因而在与我们这群小大人交往的一个月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摩擦。没有谁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乖巧或是顽皮,性格的养成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学校、乃至个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问题,才能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耐心就成了重中之重。当成人的我们对着孩子苦口婆心的劝诱,这样的话多了则显得适得其反,孩子们无非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

支教活动的第一次见面会,有一个特别沉默寡言的小男生坐在教室的角落,不言不语,甚至不曾将眼光投向正前方。轻手轻脚的走到他的身边坐下,温柔的询问却依旧换来不理不睬,这个时候一定要将耐心挖掘出来,不然对孩子将是更大的打击。不妨采取我问你答的形式,哪怕只是一个点头摇头的回应都是好的。“是不是你不想来,爸爸妈妈偏要让你来,所以你不开心”、“其实我小学时候成绩也不好”之类的话来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预备一个善意的谎言在恰当的时候用上,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弥补。

三、牢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间上市公司,小到一个几人小组,都是一个追求共同利益和梦想的团队。而这中间总会存在着一个犹如另领头羊一样起着关键作用的领导或队长,牵引着成员对其行为规则进行认知和奋斗。只有牢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乐趣。

即使产生了与领导或队长不一样的观点,也要学着耐心的沟通,弄清楚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进而站在以集体利益为基础的立场上同众人商议决策,而不能任由自己的小性子我行我素。即使地球是圆的,也没有人是中心,其他人更没有必要围绕着其旋转。可是当你有一丝不适时,却成为这个团队其他成员所关注的焦点,满是照顾与问候。倘若是这样,那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个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呢?与他人合作,也就显得不那么繁琐与乏味了。

四、不要吝啬自己的“对不起”

勇于道歉,即使相处的对象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就算自己在理,可在孩子面前,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变得无理可循。如果他想做一件事,任凭“不许做

”的恶言厉色,也不过是适得其反。为自己的粗鲁行为道个歉,然后告诉为何“不能做”,是不是更有可能换来对方不许做的效果?作为老师,即使并非名正言顺的真真老师,但是也不要摆出一副高姿态,自己错了,还是得道歉。

就像我发现一学生的作文存在抄袭现象,而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事后觉得不妥,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该同学说了一声“对不起”.本是一件小事,为何要小题大做而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呢?即使是小学生,也有着满满的自尊心,或者更甚于我们这群成年人。一句“对不起”,即使换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笑脸,又何乐而不为呢?

20xx年的暑期,是从出生到现在以来最充实的一个暑假,亦是最美好的一个暑假。和一群孩子们度过的假期,哪怕有疲倦有抱怨,却也依旧满足和感动。孩子们简单而美好的世界,真的不应该被岁月的年轮所侵蚀。而从孩子们和筑梦支教队中学习到的东西,将是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支教报告 篇2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七月流火,酷热难耐。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济南大学的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火热进行中。我想自己不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和冲动而参加这次义务支教的!听过很多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故事,我常常被他们感动。他们为了帮助贫困的孩子,从城市来到了农村,远离了舒适的生活,仅仅是了心中那份美好的信念帮助他人。同时在我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但是自己心里又不清楚是否会是一个好老师,所以想借这次机会证实一下自己。

早晨,在学校为我们举行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后,我们就踏上了去三明湖村中学支教的路。看着校领导对我们充满期望的眼神,耳边回响着他们的再三叮咛,我们都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次支教活动做好。经过十个多小时的颠簸,晚上八点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因为那山路正在修理当中,变得更加的崎岖了,大家晕的晕,吐的吐,一个个有气无力的。我们把行李拖到我们住的地方,望着破旧的宿舍,我们心里不禁有些犯堵,因为这里就是我们即将生活的地方:远离了家的温暖,没有电风扇,床只是木头做的,用水、上厕所都很麻烦。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地人的热情弥补了一切。

10天的支教生活从第一天晚上到湖村的那顿饭开始,我们就和那里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们的淳朴,热情使我们很快融入他们的集体中,虽然语言有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我们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让他们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更广的了解。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我们会尽我们那一份微薄的力去给他们我们所知道的。

一路的疲劳经过第二天的休整早就烟消云散了。第三天早上我们开了动员大会,学生们都很踊跃地报名,接着我们几个班主任就到自己负责的班级开班会,选班委,打扫班级卫生,各个科任老师做自我介绍等。下午我们的支教生活便正式开始。那天走进教室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群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还有村里孩子那份质朴与纯真。看着这样一群孩子,我们怎能不尽我们那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打开学生的视野,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书法、音乐、健美操、手工制作、绘画、奥运知识、西方文化等,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学会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生活的环境,这才是泱泱大国国民的胸怀。外面的世界不是伊甸园,但也绝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希望学生能更加自信,从厌恶学习到喜爱学习。

很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每天都有新学生加入到我们这个暑期夏令营中。原来只设初二和初三班,根据家长的反应我们又增设了小学班。小学班的人气实在太旺了!到最后一个班竟然有一百多人,都做不下了,只好三个人做一张桌子了!在这里我要跟所有报名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学生们说谢谢了!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支持!

在支教期间,我们除了每天有课的老师去上课外,没课的老师也要去旁听并做好听课记录。每个班的班主任还要每天都到班点名,这样学生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应,老师也可以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授课老师的意见及建议等。此外我们实行每天一会制,这些都是我们的领队胡老师提出来的,我觉得是个好主意,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每天上完课,大家就集中在一起开个简短的会议,谈谈今天上课的感想,自己觉得有那些不足需要改进,去听课的老师也发表自己的见解,觉得授课老师哪里做的比较好,哪个地方做的不好,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都可以提出来。

社会实践支教报告 篇3

公元二零**年七月二十日清早,我与本队其他队员踏上了去往穆寨乡杨南湾村的班车,开始了我为期两个星期的“奇幻旅程”。一路上风景清新亮丽而且不失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骊山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尽收眼中,可是我却无心观赏这些美景,我的内心在勾勒另一番景象:黑暗简陋的教室里学生们明亮求知的双眸;蜿蜒泥泞的乡间小道上孩子们欢畅的歌声,青青的操场上师生尽情嬉戏的欢乐身影。

颠簸的班车将我们载到了目的地,一下车,低矮破旧的土房霎时映入眼帘,黝黑淳朴的乡民带着些许的拘束招呼我们,而那一帮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孩童一下子跑开了好远,羞涩稚气的脸颊上还着几分好奇,远远地观望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

第二天,我们迎来了二十来名学生(后来是三四十人)。孩子们仍还很羞涩,都不愿打开话匣子,我们老师们便一一与他们耐心交谈,询问了他们基本的学习、生活状况。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与我们大胆聊起来,从他们的话中,我们惊讶地了解到这些年龄还很小的孩子平时要做很多家务活、农活,他们的父母大都打工在外,家中的老人还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帮学生在第一天就给我们所有老师上了深刻的一课!

以后数天的生活便步入了正轨。从赏心悦目的山野风光到苦不堪言的食宿条件,从热情豁达的当地乡民到令人哭笑不得的学生,从激情洋溢的课堂到无话不谈的“夜总会”,从淡淡离愁的分别到归来后情意绵绵的手机通话,那段生活的点点滴滴汇成了记忆中的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水,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

一、山野风景

下雨的山野,风景尤其迷人。杨南湾小学被青翠的山野环抱着,在夏雨中,活像一幅风姿隽永的山水画:远处、近处,雾气腾腾;房檐、屋梁,雨滴哒哒。周围十分安静,我和队员余巧玲唱着儿歌,在雨声中感受自然的悄无声息的力量,仿佛自己变得纯真了很多。

我们很幸运,5XX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日食被我们遇到了。但是,我们也是最不幸运的,日食当天天空阴郁,到处云雾缭绕,我们只能轻微地感受到天色逐渐暗淡了下来。趁着这一天文奇观的出现,我给学生们详细地讲解了日食和月食,甚至讲到了神州飞船和外太空,原以为学生们听不懂或是不感兴趣,没想到他们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聆听,眼睛里泛着亮光,我真恨不得把所有的天文知识都将给他们听!

看不到日食没关系,山村的夜晚给我们献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皎洁的月亮,点点的繁星,鸣叫的昆虫。城市的夜晚是看不到、听不到这些的。我们坐在院子的长凳上,议论北斗七星和其他繁星,感觉那些星星很远,又很近。

支教期间,我有幸出去郊游了一次。我和余巧玲老师带着一帮孩子去小溪边玩耍。与其说是我们带着他们,倒不如说是孩子们领着我们,这一条条山路,他们早已走得熟透了。一路上,绿绿的山坡看起来非常柔软,非常平滑,我恨不得从这绿毯似的山坡顶上一口气滚到山下。小溪的水没有想象的那样清,可孩子们玩的十分洒脱,大家弄得满身是水,满身是泥。回去的路上,女孩子们采了山间的野花,男孩子们则打打闹闹,十分活跃。在与几个五六年级的女生交谈的时候,我感受到山里的孩子十分会体贴理解他人,同时也感知到她们对外面的五彩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二、我的学生们

说到那一帮孩子,他们的玩意可多着呢!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性格迥异,对他们要采取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感,而且对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歪门邪道”的知识充满自豪感。当你给他们讲任何“稀奇古怪”的知识时,他们会瞪大水汪汪的眼睛,露出惊讶的表情,认真地聆听。也经常会有个别学生露出自豪的、“不屑”的神情,高举小手,大声叫喊:“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然后不管是否经过老师的同意,他们便毫无忌惮地站起来喋喋不休地发表起自己的观点来。接着会传来另一个自豪的声音“老师,这我也知道!”这时整个教室会叽叽喳喳吵成一团,活像开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不过一会儿,你要讲的话题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是快乐的天使,他们自己会发掘很多快乐的元素,还会将快乐的一点一滴传达给每位老师。可是,我总感觉到快乐中的些许忧伤。课堂上他们知道毛主席,但没听说过毛泽东、周恩来;当被问到“你们是什么族?”他们稍有迟疑,然后自豪地、异口同声地回答“中国族!”课间,他们会津津有味地吃方便面,有些还露出羞涩的笑容慷慨地招呼老师吃。晚饭后,他们又一股脑全涌到学校来玩游戏,其中数“圈老师”这个游戏最热门,这群孩子的娱乐方式真是少的可怜,要不然怎么不吃饭就跑到学校来疯玩。

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最乖巧的。我有幸当上他们的班主任,近距离去感知他们带给我心灵的触动。课堂上,学生们比较积极、勇敢地配合老师:他们能举一反三,但不像一二年级的学生们那样讲一些风牛马不相及的话,他们往往能引用前面课堂的知识深化所讲课程的深度,拓宽其广度;他们有着严谨的求学态度,一个字的发音,一个不清晰的笔画,甚至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他们都要一一确认。课余、放学回家的路上,三四年级的姐姐们大都非常体贴照顾自己一二年级的弟弟妹妹,而且她们回家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

最触动我的一点是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表达谢意的方式很简单,不经任何雕琢。一堂课后,一个女生跑过来羞涩地递给我一封信,打开一看,一句句纯真的话语感动得我说不出话:老师,谢谢你,你不要走!相信仅这一句话就会拨动每一个支教老师的心弦。到快要离别的时候,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叠起了手工制品:纸鹤、纸船、百合花、玫瑰花、花篮、钱包、照相机、飞机、裤子、兔子、公鸡,还有各种橡皮泥做成的作品,一下课,学生们便将这些小玩意一股脑塞给老师,我们每个老师的房间都积累了一大堆礼物。还有一个平时调皮的女孩子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给我说说:感谢我在第一天来校时帮她系裙子的纽扣,这让她感受到受人关怀的温暖。这么一件小事她还铭记在心头!

五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一二年级学生那样活跃,三四年级学生那样认真,但他们很有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独到的判断力,也很有责任心。与其说和他们是师生关系,倒不如说是好朋友:一起聊天,一起玩象棋,甚至夜晚一起去逮蝎子。

三、食宿条件

说到了蝎子,我便忍不住想讲一讲支教期间的食宿状况。虽然有幸没有受到蝎子、毒蛇的进攻,但各种不知名的昆虫把我们害得苦不堪言。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地人,蚊虫们毫不留情。我每晚被盯得体无完肤,另一个队友更惨:脚背和嘴肿了起来。男生们发扬“女士优先”的美德,集体住在一间比较简陋的教室里,打着通铺的他们应该也不好受。

打道回府的前一晚,我们所有人一起在那间教室打通铺,聊到很晚。结果第二天一大清早,我被一股浓烈的烧焦味熏了起来,原来是一个男生的被褥着了火。我和队长赶紧处理了一下,而其他人仍在沉睡,看来十几天的工作真是把大家累坏了。

支教期间,做饭是一项艰巨、挑战的工作。本队队员都不是烹饪高手,不少队员(包括我)甚至几乎从没下过厨房。但做饭问题从来未难倒我们,而且,每天的做饭时刻是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的轻松时刻。虽然我们的厨具、厨艺、厨料都很“简陋”,但“厨师”们明确分工,认真操作,团结合作,虚心进取,使饭菜一天比一天可口,一天比一天丰盛,从起初的家常便饭到后来的“花样小吃”,“厨师”们忙的不亦乐乎。做饭这段经历是我支教生活中很宝贵的记忆,很珍贵的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着它们。

四、属于我的课堂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这回终于可以过过当老师的瘾了。为人师表,才真切地感受到当一位老师的不容易。前面已经说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一二年级的学生很活跃,想象力相当丰富。作为老师,课堂上不仅要启发的想象力,还要树立威信,这样才能使课堂秩序井然,又张有驰。

三四年级的学生相对比较羞涩,老师一定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发言。也不乏有积极的学生,这时,怎样使一个人的积极扩大成全班的积极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思维也相对比较成熟,作为老师要充分备课,使所讲课程有一定广度和深度。平时要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知晓自己与外界学生的差距,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我主要教三四年级的语文和音乐,授课情况总体较好。语文方面,我为每位学生打印了配有插图的课文,并在必要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还在课堂上夹杂幽默元素,这些都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音乐课主要以练习为主,适当讲一些与所选歌曲相关的知识,以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但无论是语文课还是音乐课,教给学生们一些普通的生活常理是最重要的。讲《麻雀》是在传达亲情,讲《一夜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讲《金色的鱼钩》是让他们感知革命先烈高尚的人格,树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态度,讲《桂林山水》是让学生徜徉在祖国秀丽风景的画卷中,培养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有很多励志的课文、歌曲,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十几天的时间,我给学生们讲的专科知识他们能记住的并不多,但这些生活常理将使他们获益匪浅。

五、“夜总会”

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和学生们待在一起的,所以队员们自己齐聚在一起的时光就显得弥足珍贵,而黑夜总结大会(简称“夜总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通常在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举行,所讲内容涉及教学情况、课程安排、家访情况、伙食安排、队员评价、齐唱队歌和闲聊。最有意思的是课程安排,队长像一个兜售课程的小商小贩,大声叫卖:“五六年级的语文课,谁要?”“一二年级的体育课,谁要?”队员们则像购物的顾客,提着篮子慢慢挑选。

“队员评价”也是我们队很有特色的项目,每次会议针对一个队员,大家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别人对我的评价比较高,这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队友眼中的我和我自己认识到的自我有不小错差,从他人口中,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自身,感觉获益不小。

每次谈完常规事情,大家都要聊一聊其他话题。比如各自专业、男女朋友、明星大腕、未来设想、等等。这时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其中的快乐可能只有经历的人才能感受到。

六、当地乡民

支教期间开心的时候很多,可有些时候也会有莫大的伤感。这些伤感的一份子来源于家访的经历。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当地很多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父母大都外出打工,体弱多病的老人留守在家,孩子的生活、学习仍有相当大的困难。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上学问题不太重视,有些甚至不支持孩子继续念书。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耐心地劝说家长们不要放弃供孩子读书,还教导学生自己要坚定求学的信念。

虽然当地乡民生活不宽裕,但他们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十分热情。每次家访,家长们都执意留我们吃饭,平时还托孩子送来自家的蔬菜。最要感谢的是村长和校长,他们给我们最基本的食宿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补充一下,那个失火的被子和一口用坏的锅是校长的,我们本来要赔偿,但校长执意不要。

七、尾声

公元2019年八月一日早上,我们准备踏上回程的班车。孩子们一直笑着和我们在村头玩耍,直到我们上了车,他们才好像意识到什么似的小声哭了起来。没有发生我想象中的“惊天动地”的场面,我们队员们也是笑着离开的。我不禁感到些许的伤感,异样的伤感。

社会实践支教报告 篇4

登上返回中巴车,我回头望了望一大早赶了几里山路来送行的学生,看着那些眼眶湿润的孩子们,谁也不说话,整齐地站成一排,投来一种不舍与难过的眼神目送我们驶出这条颠簸的山路。捧着学生离别前送我的鲜花,我微笑着向他们挥手作别,只想把微笑当作离别的祝福。但此时,我的内心又是何其的不舍,舍不得这群单纯可爱的山里孩子,只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好好成长,等过些年我一定要再回来看看他们。

携手共进,共同成长

回顾自己着在贵州实践的点点滴滴,这半个月的难忘经历不仅赐予我一辈子受用的收获,也给我的心灵带来触动。其实,我一开始就明白,我们这些大学生来支教,并不能给山里的孩子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实践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而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极为有限。但通过这十二天的教学和接触,学生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取得的进步也是可见的。很多学生从内向孤僻变得活泼开朗,从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到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到最后了解百科,还有的学生从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到立志成为对祖国做贡献的人,更有的学生连唱国歌都不会,到后来却变成小小的爱国主义少年,正是孩子们这种渴望走出大山的欲望在不断地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而我们这群在大学里接受理论学习的青年,来到边远地区吃苦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受益匪浅。从刚开始来到这里的不习惯,到最后的的舍不得离开;从第一次讲课略有些紧张,到后来嫌一节课的时间太短而不够讲;从一开始去家访时走不惯山路,到后来的轻松自如,我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适应,每一天都在进步。除此之外,我不仅收获了与队友之间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情,收获了一份纯洁的师生情,更收获了一种不畏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大学生应该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全力以赴做准备

通过紧张的招募面试,我幸运地成为去贵州支教的一员。为了此次暑期实践的开展顺利,爱心社队友相互协作分工、互帮互助,在前期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仅如此,暑期实践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前期任务。

六月份的毕业跳蚤市场上多了我们忙碌的身影,大家挤出考试复习的时间,穿梭在梧桐路和爱心社仓库之间搬运捐赠物资,顶着炎炎烈日进行义捐义卖。通过三天的努力,我们筹集了六百多元的爱心义款,并将它全部用来买带去给孩子们的文体用品。然而,课程准备也是我们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要在六月份紧张的考试复习之余准备半个月的教学课程,我每天自习后就去图书馆搜集适合带去给那里孩子的百科知识,世界地理知识等,精心的准备只想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六月初,我们就开始了每晚3000米的体能训练,目的在于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磨练队员坚韧的毅力。起初3000米的跑程对平时不锻炼的队员来说并非容易,但是从来没有人偷懒、没有人叫苦。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能轻松地跑下全程,这对我们支教期间每天走几里山路去家访有了很大的体能帮助。在队员的相互鼓励和相互督促下,体能训练一直坚持到去贵州的前一天晚上。

调整适应,潜心教学

x月6日抵达大水乡,我们开始了为期半个月暑期实践。然而,在大水乡实践的居住环境、教学条件比我想象中的艰苦。居住条件极为简陋,我们在校长家堆放饲料的杂屋里自己动手搭上不足四米的木板,八个人就挤在这张通铺上。然而,潮湿的环境和肆虐的蚊虫让不少队友的皮肤布满了红色的疙瘩。后面一段时间,不少队友生病了,带来的药已全部吃完,我们也只能拖着等它自然好。当地用水困难,我们十人的到来更是加重了附近的用水负担,为了节约用水,一盆洗脸水我们十名队友就共着洗,而实践的半个月谁也不忍心用紧缺的水洗澡。每天上课回来,我们自己做饭,没有其他菜就只好到山上挖土豆吃,土豆不够吃就用白糖下饭。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从不抱怨,只把心思放到教学上,因为我们明白“吃些苦不算什么,把教学搞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