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礼仪【推荐4篇】

见面礼仪(精选4篇)

见面礼仪 篇1

风俗习惯

勿主动与女性握手或随意拍摄女性从社交礼仪上讲,一般情况下男性不主动跟女性握手,应先等女性伸手以免尴尬。在阿拉伯国家,女性一般不会主动跟男性握手。海湾国家的女性绝对不跟男性握手。

几乎在所有阿拉伯国家都不能不经允许拍摄女性,尤其是戴面纱的女性。这一点在海湾国家更要注意,随意拍摄往往会引起官司。另外,一些敏感处所也不允许拍摄,拍摄前最好先弄清有关规定或咨询当地人。

清真寺参观须知

进清真寺参观必须脱鞋,而且要先迈右脚进入。女性参观者应戴头巾或领取一件长袍套在身上,否则不能进寺。在礼拜时间参观清真寺切勿喧哗。清真寺内绝对禁止吸烟、吐痰。

在阿拉伯国家,还要更加注意勿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勿当众剔牙、打喷嚏、挖鼻孔或掏耳朵等。此外,儿童不得随地便溺,必须去卫生间。

右手比左手吉祥

穆斯林以右为尊,比如进门先迈右脚,吃饭须用右手,接送名片、收送礼品也都要用右手。在阿拉伯国家,用左手拿食物或礼品给阿拉伯人会被认为是不敬之举。

喝咖啡有讲究

阿拉伯人会客时一般先敬客人一碟椰枣,这时客人应吃一枚。然后主人会拿出小碗倒上咖啡,客人须一口喝掉。如果不想再喝,应当着侍者的面摇晃小碗。如果不这样做,把小碗直接还给侍者,就意味着还想要,那么侍者会不停地添咖啡,不会另加询问。

在一些场合,侍者会拎着冒着烟的香料让客人嗅。这时客人应把鼻子凑近并用手煽火,把香味往鼻子里赶一赶,以示尊重。

勿碰杯或祝酒

很多中国人喜欢主动碰杯敬酒,这在阿拉伯国家会被视为很不礼貌,因为伊斯兰教禁止任何形式的碰杯或祝酒。以水或茶代酒也不可以。

阿拉伯国家一般是禁酒的。有些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虽开放酒水,但在正式场合,餐馆里不允许卖酒和饮酒,正式宴会上更不能饮酒。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阿拉伯国家的餐馆吃饭时,要先落座,打开餐巾后再去取食物。勿拿餐巾纸擦拭杯子和碗碟,这像是怀疑人家的器皿不洁,会令人不快。

饮食

阿拉伯人善于烹调,食物丰富多彩。其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咖啡和茶是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吃猪肉,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如猎取野味,打中后,猎人即迅速趁其血还没有凝固时,割断其喉头,否则就不能吃。阿拉伯人从前的主食是玉米饼、麦饼和豆,贫穷家庭吃的主要是玉 米饼。

自从不少阿拉伯国家因出口石油而收入大量美元之后,各国政府对主要食品实行价格补贴。店铺里卖的大饼(发酵饼)和面饼比面粉还要便宜,所以平时家家都吃大饼或面饼。以

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煮豆酱等为佐餐,肉类主要是牛羊肉。

阿拉伯人喜欢咖啡和茶。在各城市的街道上,咖啡摊比比皆是,一杯咖啡加上几种点心,就是一顿便宜的午餐。名贵的菜肴有油炸鸽子、烘鱼、烤全羊等。烤全羊是把一只肥嫩的羔羊除去头脚,掏空内脏,塞满大米饭、葡萄干、杏仁、橄榄、松子等干果和调料,然后放大火上烤,其特色是又嫩又香,味道鲜美。

阿拉伯人用手抓饭的技术十分熟练,一是不怕烫,二是能用手指迅速地撕下一小块肉条、菜肴送入口内,手指又不允许碰着嘴。

服饰

千篇不一律的阿拉伯长袍

在阿拉伯国家里,人们的装束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的,男人大多是身着白袍,女人则是黑袍裹身,特别是在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教规森严的国家里,满大街映入眼帘的皆是一色男白女黑的世界。

阿拉伯人喜欢肉食甜食,更是每日离不开浓浓的糖奶茶,加上他们普遍不太愿活动,睡觉的时间较多,故他们的体型大多是较为发福,而穿着上下一般粗直筒式的阿拉伯长袍,能很好地遮盖住他们的肥硕体形,且能极大地方便他们的行动。此外,鉴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地处高温沙漠地带,宽松飘逸的阿拉伯长袍不仅能迅速散热,还能有效地抵御住漫天袭来的沙尘暴。难怪不止一位朋友这样说过,在炎热的阿拉伯国家里,穿着阿拉伯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们或许认为阿拉伯男人穿着的白色长袍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他们的长袍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国家大多都有自己特定的款式和尺码。以通常称为“冈都拉”的男袍来说,总共就有不下十几种款式,诸如沙特款、苏丹款、科威特款、卡塔尔款、阿联酋款等,更有从中衍生出来的摩洛哥款、阿富汗套装等等。这主要是根据各自国家的人的体型以及喜好而定的,如苏丹人普遍高大肥胖,故苏丹款阿拉伯长袍极为宽松肥大,更有一种苏丹款白色长裤简直就是像将两只大号棉布口袋缝合在一起,恐怕就是让日本横纲级别的相扑运动员穿上去也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阿拉伯妇女穿着的黑色长袍,它们的款式可就更加多得难以计数了。同男式长袍一样,各国也都有其独特的款式和尺码,其中尤以沙特款最为保守,连同必不可少的头巾围巾面纱等附件,穿上后能将整个人遮盖得密不透风。天生爱美的阿拉伯妇女虽受伊斯兰教规所限,不能随意展露玉体,也不宜身穿鲜亮的外衣,但无人能阻止她们在其黑色长袍上绣上黑色的暗花或艳丽的明花(这要视国情而定),更无法拦住她们在黑色长袍里面穿上漂亮的衣裙。

起初,我们认为这种称为“阿巴娅”的黑色女长袍款式简单,制作容易,肯定也贵不到那里去。但后来与行家交往,才知道由于面料、修饰、做工、包装等的各异,价格差别甚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阿联酋的商业都市迪拜,我曾数次光临过高档妇女服饰商店,亲眼见到那里的黑色女袍果然价格不菲,每件竟然高达数百乃至上千美元!不过在正规的阿拉伯商店中,白袍和黑袍是不能同店的。

阿拉伯人从小就开始穿阿式长袍,这似乎也可以说是阿拉伯传统启蒙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年幼的孩童也穿上白色或黑色的小长袍,却是别有一番风景,不由得你不朝着他(她)们多瞧上几眼。特别是当节假日里阿拉伯人举家出动时,总会有成群的孩童穿着黑白长袍满地跑,因其独特的衣着而给节日点缀出亮点。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年轻人热衷于西装革履以及休闲服饰,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的一种挑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每一个阿拉伯人的衣柜里,总会有几件他们千古流传下来的阿拉伯长袍。

见面礼仪 篇2

两阿拉伯人见面

你可以当表演来欣赏

急性子千万沉住气

A:“啊撒来穆啊类一库木”——(你好!)

B:“哇啊类一库穆撒来木,哇拉哈么安拉,哇呗拉卡土”——(你好!)

阿拉伯语中问与答说的是不一样的

接着两人就开始握手

A拉过B的手边亲边说:“克一法哈鲁克”——(你好吗?)

B亲A的手回答:“啊了哈穆堵里拉黑,哇克一法恩塔?”——(感谢真主,我很好!你呢?)

A:“阿了航木都里了,啊呢比黑一里”(我也很好)

A:“克一法虽哈土克?”——(身体好吗?)

B:“比黑一里”(很好!)

接下来A的右脸去贴B的左脸

嘴巴还要咂一下,发出亲的声音

A:“诶兮哈呗鲁克”——(字面意思是有什么消息吗,翻译出来还是“你好”之意)

B:“库鲁谢一恩啊来么由拉穆”——(一切如愿,也是“很好”的意思)

B重复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动作

以上话语要在短暂的亲手动作和贴脸动作执行期间全部讲完

接着拉着手还在问:

“你母亲还好吗?”

“你父亲还好吗?”

“你的兄弟姐妹都还好吗?”

当然,你也可以问亲戚啊,朋友啊,还好吗

凡是家里有的人都可以过问一遍

不过,两男人交流的话

是不能问对方老婆还好吗

这是忌讳

弄不好前面的问候都白搭

他一生气就走人

该问的人问完了

也会问问工作的事情

被问候的人边回答,边反问

这一来一回的要扯上半天

然后才进入主题

看完上面文字

你用快镜头的方式想象一下两人问候的情形

加上阿拉伯语说上很长一个句子才表达一点点意思

所以两人从见面开始嘴就没停过

一边回答的时候还要一边询问对方

有时候就根本不在意对方说什么

而只顾着自己一口气把那些话表达完

好忙!

好累!

其实也就只想表达一个意思——“你好!”

当然这种漫长的问候表达大部分存在于两男性朋友之间、

两女性朋友之间、

或是家族成员的兄弟姐妹之间

我是急性子

一句“撒来穆”后直接进话题

他们也习惯我这样了

也会直接来个“哇啊类一库木”

这样其实是很不完整的,也不礼貌的

等我有较多时间,又有心肠的时候

才会跟我的那些女性朋友亲呀贴呀拉扯半天

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觉得很累,很啰嗦,很麻烦

见面礼仪 篇3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2)拱手礼拱手礼,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3)鞠躬礼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三鞠躬称为最敬礼。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意,演员向观众掌声致谢。

(4)拥抱礼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礼节,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礼行礼方法: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5)亲吻礼

①吻手礼。

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礼在英法两国最流行。

②接吻礼。

多见于西方、东欧、阿拉伯国家,是亲人以及亲密的朋友间表示亲昵、慰问、爱抚的一种礼,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一个吻。接吻方式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间才吻嘴。

(6)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其行礼方法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见面礼仪 篇4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

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السلام عليكم " (“色俩目尔来伊库姆”,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回答时要说:"وعليكم السلام " (“窝阿来伊库姆色俩目”)。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阿拉伯人会用"الحمد لله "(意即“一切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感情深,脸贴脸

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 (أهلا)——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

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

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因此,握手时,只能用右手。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称谓有讲究

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由三或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和家族名。平时,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本人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呼其全名。对有身份的人,习惯上用他所担任的职务来称呼,如:部长阁下。对已婚并有子女的男女,可以用其孩子的名字,称他(她)为××他爹(××他娘)。此外,先生、女士、老师、师傅、大叔、大婶等都是阿拉伯人在公共场合常用的称谓。

走亲访友寻常事

阿拉伯人喜欢在节假日和周末走亲访友,也非常欢迎别人来家里做客,尤其是将迎接一位贵客来访作为家里的荣耀。阿拉伯人在互相拜访时很注重衣着和礼节,拜访者一般都事先预约并准时赴约,主人则会在家里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来恭候客人到来。当然,守时观念弱也是阿拉伯人的一个特点。依照传统,异性之间一般不会互相登门拜访。

馈赠礼品有禁忌

阿拉伯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互赠礼品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但一般来说,初次登门拜访时不必送礼品,这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习惯不同。如果大家已是熟识的朋友,拜访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礼物。馈赠阿拉伯人礼品时要注意,一、不要送酒,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对他们来说,酒为禁物;二、不要送宗教人物、神话人物和统治者的塑像和画像,因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

阿拉伯人喜欢用金色外观的高级钢笔作为馈赠礼品。此外,阿拉伯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工艺品,如木雕、石雕、瓷器、檀香扇、国画、丝绸等。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单独向阿拉伯人的妻子赠送礼品,这样可能会引起男主人的不快。但是,给孩子送礼品,一般都会受到欢迎。另外,无论送礼还是受礼,都要用双手或右手,千万不要单用左手。

浓郁飘香的阿拉伯红茶和咖啡

一番寒暄之后,阿拉伯人便会热情地把你迎进客厅,待你落座,主人便会问你:喜欢喝茶,还是咖啡?你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茶和咖啡在阿拉伯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阿拉伯人喜欢喝加糖的红茶,茶叶要用壶在炉子上现煮,而不是用开水沏茶,有人在煮茶时放糖,也有人等茶叶煮好后再放糖。多数外国客人喝阿拉伯红茶都会觉得太甜,而阿拉伯人却非常喜欢。阿拉伯人喝茶用的杯子与酒盅大小相似,所以,应该说“品茶”更恰当。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客人喝完茶后,主人还会邀请客人再喝上一杯咖啡,他们认为咖啡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阿拉伯咖啡与普通的速溶咖啡不同,是用烘焙并研磨好的咖啡末在铜质咖啡壶中煮沸而成,待咖啡煮沸后,再加入丁香、豆蔻和肉桂等香料,其味道独特,口感极苦。幸好咖啡杯非常小,最多只够你喝一口。喝完咖啡后,主人肯定会递给你一杯矿泉水,好去除口中的苦味。当然,究竟是先喝茶,还是先喝咖啡,并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顺序,客随主便是最好的办法。此外,在喝茶或喝咖啡的同时,主人会端上一些点心,当然,这些点心也是非常甜腻的。

聊天不说没用的话

“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此话是夸阿拉伯人嘴巧,说中国人手巧。阿拉伯人健谈,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无所不聊。无论是新交还是老友,都应主动热情跟阿拉伯人交谈。当然,任何社会里都会有聊天的“禁区”,作为客人,不要主动和阿拉伯人谈论有关政治、宗教和性的话题,不要打听人家的私事。如果想拉近感情,可以选择聊一些阿拉伯人热衷谈论的话题,如诗歌、电影、体育、生意等。

先吃后聊,有益健康

到阿拉伯人家里做客,一般都会招待你吃饭。阿拉伯人的日常饮食貌似简单,却颇具特色。菜肴有凉、热之分,但没有炒菜一说,鸡鸭鱼肉全用炖、烤、煎、炸、蒸、煮的方法烹饪,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阿拉伯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有:烤羊肉、烤鸡、炸鱼、煮牛肉、酸黄瓜、腌橄榄、奶酪、沙拉和各色豆酱。阿拉伯人招待客人会非常慷慨大方,条件好的会请你吃烤全羊和 “手抓饭”。吃“手抓饭”有许多讲究,入席前要洗净双手,吃时要用右手的几个指头将饭搓成球状,再送入口中,不能大把大把地抓。吃烤羊肉时,也是先用手把肉撕成小条,一条一条地送进嘴里,不能抓一大块塞进嘴中。客人如能入乡随俗,尝试着用手抓食,会令主人特别高兴。当然,如果不习惯,也可以提出要刀叉和羹匙用餐。

一般来说,由于阿拉伯穆斯林不喝酒,所以,不像中国人吃饭时又吃又喝,边吃边聊,而是习惯上吃完饭后再继续喝茶聊天,这种就餐方式非常有益于健康。吃饱后,客人可用席上备好的餐巾擦净嘴和手,并向主人表示谢意。此时,主人会关心地问你是否吃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