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论文格式【6篇】

商法案例分析论文 篇1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论文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论文

摘要: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我国互联网产业和网路应用技术取得了突出的进步,高校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群体,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因此实践教学阶段必须突破现有网络发展的限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本次研究中以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如何做好安全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络、手机和多媒体软件的发展也出现了变动,传统媒体形式逐渐淡化,各种新型的便捷的网络传播形式出现,满足了当前大学生的实际要求。在新媒体传播趋势的影响,学生在感受互联网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入手,完善教育举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网络也成为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获取以及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很多网络漏洞,对学生造成影响。以下将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1.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盲从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参与者,应用互联网的几率比较高。网络作为比较方便快捷的信息传媒形式,也在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学习知识以及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网络信息存在盲从性的特点,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自身辨别意识比较差,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缺乏了解,因此面对新思潮或者新知识的同时,自身抵触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虚假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甚至成为了不良信息文化的传播和,直接对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造成影响[1]。2.大学生对网络发展存在误区网络的不断发展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能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网络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消极影响。例如在网络发展时代,国家的安全斗争成为比较隐秘的话题,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认识存在误差,停留在原有的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教育中,导致自身认知存在片面化的现象。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不良网络信息对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甚至也参与到破坏活动中去,增加了社会安全隐患。3.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差很多学生都热衷于上网,当前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各种客户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客户端查询知识。但是很多客户端借助学生的这一心理,会存在虚假信息传递和利用的现象。很多学生参与到网络犯罪,经调查可知,学生网络犯罪人数逐渐提升,除了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引导之外,也是和学生的自身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网络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和认知,自身辨别能力差,无形中加入到黑暗组织中,参与到犯罪活动中。针对此类情况,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及时进行制约和处理,必然会出现连锁反应的现象,增加网络安全隐患[2]。

二、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现状,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做好基础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以下将对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分析。1.更新网络安全教育理念网络发展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校的相关网络教育理念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信息本身具有多样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考虑到国家主权、政治以及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必须掌握网络安全教育的关键环节。针对网络系统中存在的不良信息,教师需对其进行放大处理,通过有效的网络交汇形式,处理安全教育的综合观念。教育者要从整体教学现状入手,强化大局意识和政治理念,对已有教学现状进行了解,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时代发展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必要时需要充分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思想和观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价,降低安全隐患[3]。2.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网络素养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强化网络素养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能帮助学生更新自身理念,了解自身欠缺的素养,提升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指的是学生对于网络信息选择能力和辨别能力,只有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才能帮助学生自主对信息进行选择,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可以采用微信和微博客户端对正能量的文化知识进行传播。高校应将网络素养相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建设,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日常教育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为主,提升学生的防范意识[4]。3.创新教育形式网络时代,各项教学形式都是开放性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已有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处理,开展有效的教学途径。安全教育要采用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引导。网络安全形式的引导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开展有效的文化传播活动,广泛应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实现有效教育。教师在网络安全教育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必须对当前网络信息的传播手段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进行了解,对学生的网络信息掌握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纳入到统一的规划范畴里,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网络公共秩序[5]。

三、结束语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布局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当前大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自身约束能力比较差,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准确的辨别和认识。因此在实践阶段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网络安全的相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强化对各类网络信息的了解和认识,必要时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对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论文 篇2

民法案例分析方法初探民法论文

笔者在基层人民法庭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就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结合有关学者的论述,谈一点粗浅的认识。笔者以前曾在校学习化学分析,认为与案例分析有相近之处。化学分析首先是定性分析,即待分析物品的成分,然后是定量分析即确定每种成分的含量。民法案例分析也有类似的“定性”与“定量”。原告起诉至人民法院,法院立案部门作形式审查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予以受理,案件分配到主审法官手中,案例分析就开始了。就象拿到分析样品一样,接到一个案件,首先要有一个大致的定性,这个案件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可能是什么,争议的焦点在哪里。然后,在被告递交答辩状以后,就可以初步设定双方的争点,通过证据交换,运用证据规则确定法律事实。这类似于化学分析中的定性。怎样处理案件,就类似于定量分析了。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支持下,同一个样品,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应是唯一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民法案例的分析中,我国一直缺乏一套规范、严谨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学识,思维方式来分析案例,欠缺一种规范的分析方法。在实务中,有一些法官常常先确定了事实,然后就凭想象,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再为了支持结论去寻找一些法律依据;也有的判决中,事实清楚,法律适用也正确,但是没有对事实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分析,欠缺说理;还有的从事实就直奔结论,没有推理过程。这些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实务中逻辑三段论和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不能得到广泛地认可和采用,判决缺乏说理性。使民众对法律的公正性持疑。往往同一种案例经过两位法官审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时甚至相反。因此,探求一种规范的严谨的方法去分析案例,已成为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一、案例分析方法的特点

案例分析方法属于法学方法论的组成部分,是指采用一种规范严谨的方法探讨每一个个案,以准确地认定案件的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最后得出公正的结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分析方法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案例,而不是每一个案例就有一种方法。

2、案例分析方法不仅是一种案件事实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工具。案例分析不是单纯地确定客观事实,重要是为了确立一种法律上的事实,一种符合法律构成要件的事实,也就是确认三段论中的小前提。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律的适用,即如何使小前提符合大前提,这样必须对适用的法律(即大前提)进行解释。

3、案例分析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结构。案例分析方法的展开其实就是形式逻辑三段论的过程。三段论在司法中的运用是法治文明的组成部分。

二、探讨案例分析方法的意义

法学方法是民法理论的灵魂,民法学就是民法解释学,表明法学方法论的基础性建构作用。探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沟通理论和实务,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动力,指引和规范司法裁判的实务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限制法官任意裁判,保证法律的安定性。法律推理本应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采取三段论的模式:大前提是“找法”,寻找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小前提是确定案件事实;最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抽象的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得出结论,即判决意见。而目前我们的一些法官,他首先确定判决结果,然后在法律条文和案件证据中寻找依据,即学者所谓的“被倒置的法律推理”。使判决结果成了法律推理的指南。至于这个判决结论怎样被确定的,却不得而知了。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确立有助于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法官依法裁判,从而维护法律的安定性,促进法治的实现。

2、有助于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仅凭自己的法感断案,不能带来可靠的公正,法官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才尽可能地达到以普遍或平等原则为基础的公正。法学分析方法体现了法律的形式正义,使得司法成为一个技术性的过程。裁判的技术化、形式化,使得判决书的公开和监督成为可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和透明性。判决书公开使得法官的推理过程和论证方法受到公众的监督,以保障司法公正。

3、有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案例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化的程式,可以提高法官思维的明确性,简化思维的过程,避免分析案件的思维误区,从而使得司法裁判更具有效率,并且保障审判的质量。法官面对一个新的案件,不必考虑从何处下手,只需按照分析方法指引的步骤操作即可。因此,案例分析法可以与流水生产线相比较,使审判效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大为提高。

三、案例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法律关系分析法。

(一)法律关系分析法的特点。

法律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运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法律关系分析法的特点主要在于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就是要判断在一个民事案例中,首先确定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和权利义务内容;其次要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适用法律。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

1、法律关系的分析方法首先着眼于对案件事实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再适用法律,把案件事实的分析与法律的适用作为两个步骤。

2、它是对法律关系三要素的全面考察,而不仅仅对法律关系的某一特定内容,即请求权的考察。采用法律关系分析方法,可以高屋建瓴地分析各种法律关系。一种法律关系中,可能有多个权利,而不仅仅包括请求权。

3、法律关系的分析方法是法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其不仅是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而且适用法字研究和民法体系的构建。

(二)法律关系分析法的步骤

1、考察案件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第一,明确争议点及与相关的法律关系,即明确争议焦点,围绕该焦点还有哪些相关联的法律关系,二者关系又如何。第二,确定是否产生了法律关系。如果根本没有产生法律关系,则剩余的问题无须考虑。第三,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如分析究竟是合同关系、侵权关系、无因管理关系还是不当得利关系。确定不同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对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影响很大。第四,分析考察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即考察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首先确定法律关系的主体,谁向谁主张权利,是否与法律关系发生直接的利害关系,具有适格的诉讼主体资格,确定具体的主体是谁,然后确定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内容,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直接表现。任何个人和组织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必然要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明确权利义务的性质、效力、行使对于分析案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债权为对人权,具有相对性,只能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约束力,原则上只能对相对人主张;物权为对世权,任何第三人侵害皆产生排除妨害及侵权责任。最后,明确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为法律关系的标的,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例如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是债务人的给付行为。如果没有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就无法确定,更不能在当事人之间分配权利义务关系。第五,是否发生了变更、消灭的后果,以及考察变更、消灭的原因何在。法律关系的变动包括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法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客观事件以及当事人的意志和行为发生法定的或意定的相应变动。如权利的取得、丧失,权利内容或效力的变更等。法律关系的变动必有原因,法律事实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考察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后果,首先重点分析关系何时产生,其次考察关系是否发生变动,最后确定关系是否已经终止。此外,法律关系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对于案例分析具有重要影响。时间对于时效期间和除斥期间的计算、要约与承诺期间的计算、清偿期的到来、失权的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地点对于清偿地的确定、风险负担、司法管辖,准据法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 篇3

关于审计案例分析论文

一、相关概述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状态,用经济新常态来透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选择是深思熟虑之举。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单位管理所处的环境和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经济新常态是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经济新常态下,管理者应当积极思考自身定位,考虑如何有效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求自身发展,把握发展机遇。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单位科学发展,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面临新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切实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特点以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为单位健康持续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机遇和挑战并存,内部审计的作用更加重要,所承担的管理职能越来越大。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管理环境变化,内部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思路决定出路。在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部门要想有所作为,为单位管理科学化提供有力支撑,就需要转变理念,创新思路,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水平和层次。在审计内容上,不仅突破原有的一般合规性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还应当逐步向控制为主线,风险为导向,增值为目的的全新方向转变。

更加关注单位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全环节,尤其对于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及经常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要尤为重视。要通过内部审计转型,为单位科学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内部审计在思维转型上,要逐渐从过去的过程控制型向风险管理型转变,从原先的借鉴应用型向开发创新型转变,从原先的揭露问题型向持续改进型转变,从原先的被动接受型到主动参与型转变,从原先的单纯强调独立性到积极追求价值增值转变。要将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审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帮助单位管理部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单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要将审计对象参与审计过程作为审计理念,共同研究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要将提高组织的管理服务水平作为目标。要将增加组织的价值作为审计理念,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责任化,并将其纳入单位组织管理目标,为单位管理提供支持。要将改善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审计理念,逐步预防单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推动单位持续经营和科学发展。要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作为新的审计理念,要在审计实践过程中逐步改变原有的传统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采用新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技术,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价值提升

围绕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要逐步提升自身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价值提升。一是依靠内部审计,进一步推动单位管理层顶层战略决策和重大措施落实到位。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支撑自身的独特优势,对于单位管理和日常流程比较熟悉,因此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单位顶层战略决策的执行过程实施关注。同时还应当对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及时向管理者进行报告,对于遇到的困难应当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议。应当基于管理定位,实现对单位管理和战略决策重大措施落实的有效支撑。通过内部审计,为单位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二是应当充分考虑单位关键环节和核心业务,实现对单位核心业务和环节的全过程跟踪,通过实时监督和跟踪义务有效识别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基于自身的管理定位和业务需求,应当首先确保单位管理过程中不存在重大的经营管理风险。逐步实现对单位关键管理环节和核心业务领域的全过程全流程跟踪,及时揭露和发现风险并消除问题和缺陷,进一步提升单位提高管理风险防范的能力。

四、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优化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当结合管理需求和经济新常态特点,对自身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在降低内部审计成本,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要面对新常态下复杂的环境,对于自身的业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在优化工作流程过程中,有积极树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理念,确保内部审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在内部审计控制的范围、流程和关键控制点上,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确定,要全面风险评估,制定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审计的样本量和审计的测试步骤。要结合风险等级水平进行排序,对于排序优先的'领域和环节,要专门制定专项的内部审计计划。

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增强内部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审计规划对具体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注重穿行测试,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有效性进行实时验证。通过验证测试确保内部控制流程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出具相应的内部控制阶段性评估报告,通过评估报告进行评估分析,确定专项审计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在实施专项审计之后,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另外还应当对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进行跟踪,要重点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审计整改,确保内部控制缺陷都能完善,将提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落实。同时对于重大审计问题,要提交管理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妥善处理和解决审计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五、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求内部审计在方法和技术方面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内部审计部门要应对新常态下管理业务,除了要熟练掌握传统审计方法之外,还应当对非现场审计与审计大数据应用等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和提升。将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作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审计人员应当逐步实现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各自的优势,并规避两者各自的缺点。面对非现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应用质量。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审计大数据应用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应当提高自身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加工实现数据增值。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逐步实现审计数据跨区域、跨业务、跨部门之间的联动分析,实现审计在更广区域和更多业务领域的综合运用,以此来有效应对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关联性更强,危害程度更大的管理风险。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信息在部门之间的有效贯通,要切实转变原有风险点的分布形式和表现形式,及时获取单位管理状况,明确风险点,掌握风险视图。

大数据的应用对内部审计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注重单位信息化管理,同时也要在信息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逐步提升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审计能力和手段,逐步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对原先关联复杂流程过长,标准不一,专业分割等信息技术所造成的审计难题进行攻关,逐步推动内部审计在跨部门、跨专业方面的优势,提高审计视角的开阔性。同时 …要进一步转变审计职能,跟踪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切实避免内部审计边缘化风险。尤其在大数据环境下,单位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数据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审计的内容和领域越来越广,内部审计要在大数据环境下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增强危机意识和数据信息化意识,坚持信息化发展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05).

[2]郑海涛。行政事业审计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03).

[3]毕兰。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2014(01).

内部审计及代理成本的关系

民法案例分析方法初探民法论文 篇4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 参考 。

关键词:质量事故 实例

案例一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 分析 ,出现 问题 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 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 经济 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案例二

某市一商品房开发商拟建10 栋商品房,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桩尖深入沙夹卵石层500以上,按地勘报告桩长应在9~10米以上。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完后,由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采用低应变动测方式对该批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并出具了相应的检测报告。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主体施工,个别栋号在施工进行到3层左右时,由于当地质量监督人员对检测报告有争议,故经 研究 决定又从外地请了两家检测机构对部分桩进行了抽检。这两家检测机构由于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未及时发现问题。后经省建筑 科学 研究院对其检测报告进行了审核,在现场对部分桩进行了高、低应变检测,发现该工程振动沉管灌注桩存在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桩身未能进入持力层,有的桩身严重缩颈,有的桩甚至是断桩。后经查证该工程地质报告显示,在 自然 地坪以下4~6m深处,有淤泥层,在此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由于工艺方面的问题,容易发生缩颈和断桩。该市检测机构个别检测人员思想素质差,一味地迎合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桩长(施工单位由于单方造价报的低,经常利用多报桩长的 方法 来弥补造价),将砼测试波速由3600米/秒左右调整到4700~4800米/秒,个别桩身经实测波速推定桩身测试长度为 5.8m,而当时测试桩长为9.4m,两者相差达3.6m.这样一来,原本未进入持力层的桩,严重缩颈桩和断桩就成为了与施工单位记录桩长一样的完整桩。该工程后经加固处理达到了要求,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三

某市一开发商修建一商品房,为了追求较多的利润,要求设计、施工等单位按其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设计上采用底层框架(局部为二层框架)上面砌筑九层砖混结构,总高度最高达33.3m,严重违反国家现行规范〈建筑抗 设计规范〉GBJ11-89和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结构设计统一规定〉DB51/5001-92的要求,框架顶层未采用现浇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不均匀,在较大洞口两侧未设置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六至十一层采用灰砂砖墙体。住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房屋内墙体产生较多的裂缝,经检查有正八字、倒八字裂缝;竖向裂缝;局部墙面出现水平裂缝,以及大量的界面裂缝,引起住户强烈不满,多次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投诉,产生了极坏的 影响 。

案例四

某县一机关修建职工住宅楼,共六栋,设计均为七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001平方米,主体完工后进行墙面抹灰,采用某水泥厂生产的325水泥。抹灰后在两个月内相继发现该工程墙面抹灰出现开裂,并迅速 发展 。开始由墙面一点产生膨胀变形,形成不规则的放射状裂缝,多点裂缝相继贯通,成为典型的龟状裂缝,并且空鼓,实际上此时抹灰与墙体已产生剥离。后经查证,该工程所用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严重超高,致使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施工单位未对水泥进行进场检验就直接使用,因此产生大面积的空鼓开裂。最后该工程墙面抹灰全面返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案例五

某县级市一乡村修建小学教学楼和教师办公住宿综合楼,乡上个别领导不按照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自行决定由一 农村 工匠承揽该工程建设。工程无地质勘察报告,无设计图纸(抄袭其它学校的图纸),原材未经检验,施工无任何质量保证措施,无水无电,砼和砂浆全部人工拌和,钢筋砼大梁、柱子人工浇注振捣,密实度和强度无法得到保证。工程投入使用后,综合楼和教学由于多处大梁和墙面发生较严重的裂缝,致使学校被迫停课。经检查,该综合楼基础一半置于风化页岩上,一半置于回填土上(未按规定进行夯实),地基已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出现严重裂缝;教学楼大梁砼存在严重的空洞受力钢筋已严重锈蚀,两栋楼的砌体砂浆强度几乎为零(更有甚者个别地方砂浆中还夹着黄泥),楼梯横梁搁置长度仅50mm,梁下砌体已出现压碎现象。经鉴定该工程主体结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失去了加固补强的意义,被有关部门强行拆除,有关责任人受到了 法律 的惩办。

案例六

某县有关部门为教师建一广厦工程,位于河边,其上游数百米为电站大坝。该工程于1995 年11于月开工建设,元月竣工。具有关资料表明,该工程所在地一遇洪水水位313.50(绝对标高),但建设、施工单位擅自将该工程± 0.00标高由314.40m降到308.16m.致使该工程自19投入使用以来,遭遇洪水淹没五次,洪水水位高出二楼地面约70cm(相当于绝对标高312m),底楼地面受洪水冲刷已多处出现直径约1m~2m、深约0.5m~1m的管涌坑,直接危及地基基础的长期稳定和上部结构的安全。受电站卸洪浪涌冲击压力 影响 ,二楼楼面板向上反拱(据住户反应由二楼板缝冒出的水柱高达70cm),室内瓜米石地坪多处破损并与空心板剥离,二楼部分楼面板已不满足建筑构件安全使用要求。工程设计二个单元九层,实际建造四个单元十层,顶层部分住户擅自加建到十一层,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 8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要求。该工程经有关部门鉴定为不合格工程。

案例七

四川省某市玻璃厂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 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 内容 过于简略, 分析 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 方法 ,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 计算 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 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的内容到形式都缺乏严肃性;而且这种技术鉴定缺乏委托方与承担方之间的有关目的、任务、质量要求等基本的书面约定,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技术鉴定工作的深度和技术质量。

平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前后所发现的漏水等边坡岩体不稳定因素的征兆,虽然有关各方曾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与 研究 ,但由于缺乏岩土工程及支挡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隐患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盲目施工至全部工程(人工边坡及厂房扩建)结束和水池继续运行,并在7月3日决定将水池蓄水至7m水深,使整个工程的安危事实上依赖于个人狭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上。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经济 损失巨大,以及负面 社会 影响,主要是由于违章进行工程鉴定、处理方案错误所至。从事工程鉴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应从此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鉴定方法与标准进行工程鉴定,即按照:客户委托,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检测验算;安全性、使用性鉴定评级;可靠性评级;出具鉴定报告及处理意见的基本鉴定程序规范、标准地进行工程鉴定。

案例分析论文 篇5

一:《英国应对疯牛病危机事件》

一、案例背景

或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像疯牛病危机这样持续近,依然还有新的发展;或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从一场普通的农牧业疫情,发展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社会、政治危机。

1986年始发于英国的疯牛病,最初只是被认为是一种普通的动物疫情,直到英国政府公开证实了它对人类的致命才引起丁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加强了对其的监管和预控。但不幸的是,这种疾病因子在牛身上的潜伏期只有五年,而在人身上的潜伏期却可长达数十年,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因子还可能传染给其他的动物,这样就增加了人类被感染的途径。因此,疯牛病危机所打击的不仅是欧洲发达的农牧业以及相关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打击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直接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大选和政府的稳定性,并导致了人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质疑。

英国是这场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英国政府对这场危机初期管理的滞后导致了危机的蔓延扩散。从19开始,欧盟对英国牛肉实施出口禁令.英国政府曾一度采取不合作政蕹,与欧盟成员国乃至欧委会的摩擦不断,“牛肉大战”演化成为外交危机。布莱尔政府开始在疯牛病问题上与欧盟开展合作,并在内外压力下洱化了对危机的预防、监控和处理的机制,使该危机在英国有所控制。但是,,疯牛病在德、法等欧盟国家相继发作,导致了新一轮疯牛病恐慌,疯牛病危机成为欧洲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二、疯牛病危机的演变过程

(一)疯牛病在英国

1986年10月25日,位于英国东南部的一个风光绮丽的小镇——阿福什德镇发现了第一头患疯牛病的牛。这是一头黑白相间的奶牛,发病之初,它无精打采,然后是站立不稳,步履踉跄。到后期便口吐白沫,倒地不起。经权威兽医确诊后,这头牛患的是疯牛病。同年,英国国家兽医中心第一次进行检测,发现4起疯牛病病例。1987年11月,在英国的80个农场发现95例病例。到1988年,发现2512例病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共登记有8443例疯牛病。封1990年底,疯牛病泛滥至17323例。1992年达到最高值,为44544例。

(二)疯牛病危机爆发

虽然从发病数量上看,危机自1992年后有所减缓,但从1990年开始,相继发现了猫和猪感染疯牛病的病例,人们开始担心疯牛病会传染给人类。到年,不幸终于被证实了,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10名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谈牛色变”,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各成员国间因为“牛肉”而互不信任,纷争四起。1996年到5月6日,英国已有89人被证实死于新型克雅氏疾病。英、法、德等国民众纷纷通过示威、抗议等各种形式表达对政府危机管理无能的不满.隐藏已久的疯牛病危机骤然表面化,从一场农牧业领域的经济危机升级为社会、政治危机。

1996年3月27日,欧洲理事会禁止英国出口牛肉及相关产品。1996年5月24日,英国上诉欧洲法院,要求收回出口禁令,虽被驳回,但批准其可通过与盟国政府谈判取消禁令。1996年6月21日,欧盟成员国政府首脑会以签署《佛罗伦萨框架协定》,要求在英国达到以下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取悄对英国牛肉进口的限制:淘汰性屠宰有被感染危险的动物;改善英国的动物身份证和追踪体系;立法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肉和骨头用于动物饲料;屠宰30个月大的牛;有效清防屠宰后动物尸体残留的危险材料。

除了通过出口禁令来制止疯牛病危机的蔓延以外,欧盟还采取了其他的防范措施,包括:194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处理动物肥料的“严格加工标准”;5月1日开始对检测、控制和消除疯牛病实施“积极监督”。欧盟的这些措施一度使消费者对牛肉安全和消费的信心回升,但20爆发在德、法等国的新一轮危机又使消费者信心再度跌落下来。这使欧盟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试图恢复市场信心和牛肉消费。尽管有严密的措施,疯牛病危机还是在整个欧盟地区爆发了,迄今只有三个国家未发现疯牛病。

年2月初,欧盟各国农业部部长开会时一致认为,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10月,法国一些超市里发现了被怀疑染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引起普遍恐慌。疯牛病危机使法国的牛肉销售量锐减,出口遭到重创,法国农牧民经济损失惨重,政府在这场危机中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社会压力:一方面为了消费者利益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控制疯牛病蔓延;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尽量帮助牛农渡过难关。 此后不久,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也相继发现了疯牛病病例,整个西欧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疯牛病危机。2月22日,因疯牛病危机而遭受惨重损失的法国农牧民在法国总理者斯潘参观第38届巴黎国际农业博览会时举行了抗议示威。他们对政府没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牧民的利益表示强烈不满。

(三)疯牛病危机扩大化

疯牛病危机使欧盟内部的贸易摩擦增加。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英法牛肉大战”,尽管欧盟已经于取消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但法国政府仍拒绝解禁,2000年12月,欧盟法院曾下令法国解除这项禁令,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拒绝。英国对此强烈不满,认为法国不是在“防止疯牛病蔓延”,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此,英国一些进口商对法国的水果、酒类和其他食品进行了抵制,这对两国的贸易往来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疯牛病的进一步蔓延,类似的贸易摩擦同样不可避免,这已经影响到欧盟内商品自由流通的正常运转。

欧盟内部围绕共同农业政策的分歧因此进一步扩大。疯牛病危机发生后,有些成员国要求从农业预算的其他项目中投出资金用来支持养牛业。但有的成员国却认为,这样做会造成欧盟农业政策的混乱.损害更多成员国的利益。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事务的委员费施勒甚至表示要重新审查共同农业政策。德、法政府则主张修订欧盟农业政策,重新确定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认为只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才能重新使人们相信共同农业政策的可靠性。他们还提出重新安排农业援助问题,将农业财政支持与遵守消费者保障权益、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各项标准相挂钩,以取代对管理不善的农业进行税收支持的政策。欧盟农业政策的改革 历来十分敏感,弄得不好会造成欧盟内部的分裂。尽管欧委会就疯牛病问题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方案,但由于欧盟各国利益不同,立场难以弥合,因此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欧盟统一大市场遭到质疑。欧盟内部边境开放后,方便了贸易往来和交通运输,但由于取消了各种检查措施而给疾病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使疾病更易传播。

疯牛病危机对欧盟扩大产生消极影响。欧盟已经决定从初开始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接受中东欧新成员。但疯牛病引起的欧盟内部纷争将使不少申请国入盟的信心大打折扣,同时也使欧盟与申请国的入盟谈判更加艰难。2000年6月,欧盟与首批候选国在谈判涉及最敏感的农业补贴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等问题时,由于各方的立场不同,致使谈判陷入僵局。中东欧申请国大多是农业国,从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中获得补贴,使他们入盟的,是它们入盟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最后协议,欧盟必须逐步减少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因此,欧盟竭力对中东欧国家入盟后享有的补贴加以限制,这与候选国的初衷大相径庭。

(四)疯牛病危机在继续

20初,伦敦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批流行病学家作出最新估计,在2000年至

年间,英国仅仅因为食用受疯牛病污染的牛肉而死亡的人数将逐步上升到5万人,最多可能达10万人。实验室检测已经证明,通过给羊注射受感染的牛脑物质或者投喂受感染的饲料,可以把疯牛病传染给羊。如果真是如此,死亡的总人数可能增加20%—50%。根据最坏的预测,英国将在80年时间里将有15万人因食用受疯牛病感染的牛羊肉而死亡。伦敦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强调,有许多未知因素——特别是人在食用受感染牛羊肉以后的潜伏期——可能使受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无法确定。20研究的初步发现表明,1%的羊可能感染了疯牛病,这一发现使人们担心英国全国的4000万只羊可能全部被销毁。年5月23口,欧洲食品标准局报道称,疯牛病监管协会建议采取措施,预防羊爆发疯牛病。该机构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羔羊肉、羊肉和山羊肉。科学家预言,新型克雅氏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疯牛病对人类的影响是长期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案例分析

(一)英国政府在后期危机管理的成功之处

1、较重视沟通信息。政府管理危机与传达危机信息的渠道畅通,定期向公众和欧盟委员会通报危机管理的进程。

2、重视危机研究及各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通过各类研究机构使公众正确理解危机,避免过度恐慌.提高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各机构间共同分享有关危机情报,通过对危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和传达危机信息的技术水平。指定由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主要负责危机的管理。

3、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疯牛病的研究;屠宰感染牛群;保护牛肉市场;发放屠宰补贴;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进行市场于预性购买,维系牛肉的价格体系;由政府向整个行业注入资金,支持个人公司重组等。

4、与欧盟和欧洲其他国家协调,防止危机扩大与恶化。力求恪守欧盟《佛罗伦萨框架协定》以争取解禁,重整英国牛肉工业。鉴于英国政府危机管理取得成效,欧盟于198月1日,解除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

(二)英国及欧盟对疯牛病危机在管理上的教训

1、不听忠告,自欺欺人。英国政府一方面宣布委任专家对疯牛病的原田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又表示并无任何证据显示疯牛病可以传染给人类,想以此安定人心。农业大臣甚至公然在电视里表演吃牛肉汉堡。直到]996年3月才正式承认疯牛病会传染给人类,但为时已晚。英国政府危机初始管理失败直接导致危机的蔓延及涟漪效应。

2、南辕北辙,错上加错。在未明确向牛农和牛肉经营者与消费者传达危机严重性的同时,拒绝以市场价收购病牛,牛农不甘心亏本,于是将有可能染病的牛另找销路出售,从而造成大量病牛肉进入市场。

3、目光短浅,造成后患。为降低眼前经济损失,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英国虽在1988年认定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是引起疯牛病的最大嫌疑,但直到1996年,才正式全球性禁止这种饲料出售,此时整整延误了八年。为降低眼前经济损失,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致使多达7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可能感染了疯牛病病毒的蛋白质饲料。

4、反应迟钝,管理滞后。1990年德、法、奥地利等国已经开始禁止进口英国牛肉,并向欧委会提议欧盟实施这一措施。但是,欧委会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恶果,—方面同意采取保障公民健康卫生的措施,另一方面却威胁要欧洲法院来判断成员国的禁令是否合法,迫使各国不得不取消禁令。1996年当得知人也会感染疯牛病时,才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疯牛病危机已经爆发了10多年,所能找到的解决办法已经过时了。

5、机制缺陷,无人问津。疯牛病危机的爆发与扩大,暴露了欧盟缺乏对国内危机特别是欧盟内部问题的系统研究。欧盟下设24个总司,其对危机的研究与管理几乎却集中在军事—安全领域。没有哪一个总司专门负责保护欧洲的公众健康,这是疯牛病问题爆发之初在欧盟无人问津的原因。

(三)案例启示

1、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一国的问题难免会波及整个欧盟,欧盟如何提高处理内部危机的能力便显得日益重要。

2、危机管理中专家的作用非常重要。现代社会正变得日益复杂,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屉,给人类带来更多不解之谜。危机管理者在应付不确定性的危机时,需要大量的专业信息和相关领域的专家。

3、违背自然法则的代价沉重。牛原本以食草为生,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人工饲料,“强迫”牛吃这种人造高蛋白“荤”饲料,就易感染朊病毒而引起疯牛病,疯牛病“是我们人类因违背自然秩序而付出的代价”。

4、要重视食品安全危机。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政府对食品安全危机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反映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它的连带效应是广泛的,会涉及国家的社会、政泊、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5、转轨国家因灰色经济泛滥而更容易受到危机冲击。所有严密的防范与管理危机的措施要奏效,还要取决于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有序性,否则监管的难度很大。在一个庞大无序的市场里,疯牛病出现只是早晚的问题。

6、疯牛病危机不同于单纯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它的爆发与升级,既有着深刻的自然科学背景,又涉及政府的管理水平与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等社会学问题。在危机管理领域,对危机情景的可见性愈差,对之进行管理愈是复杂艰巨。应对此类危机需要综合的能力,既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科学对待危机;又需要提高政府职能,有效管理;更需要加强与公众的及时沟通。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论文 篇6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论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经济贸易领域。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出现了各种困境,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这些企业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同大企业进行市场竞争。

电子商务案例论文范文一:电子商务企业内控环境与风险变化分析

摘要: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内部环境建设带来了一缕馨香,同时也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环境下,在逐渐完善的网络信息环境中,电子商务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无纸化办公、无场所办公的经营特点,数字化、隐形化的业务发展趋势,使得电子商务企业在充分挖掘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的同时,各种活动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企业的管理范围更加宽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也更加复杂。

现阶段,风险与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诸多风险更是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也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了冲击。

对于内部控制,我国学术界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但是,对于新型的电子商务行业而言,内部控制的研究并不多,电子商务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了诸多的新特点。

本文将就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内控环境与风险变化进行探究,并找出应对内控环境和风险变化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内控环境;风险变化;

策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出现了各种困境,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这些企业也同样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同大企业进行市场竞争。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截止到底,在我国从事涉及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家,数百个交易品种横跨了煤炭、农产品、化工产品、能源等各个领域,这些交易在我国现代商品市场流通体系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排名靠前的网络零售商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整体交易规模高达13205亿元。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不断完善的网络平台、支付方式、安全方式等方面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

对于内部控制,在学术界一直就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但是,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而言,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与传统行业相比,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等方面还拥有很多新的特点。

例如,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网络化和电子化,很容易出现被窃取、篡改、泄露商业机密等信息安全风险的发生。

同时,电子商务企业并不是生产类企业,他们在整个交易中扮演的是百货商店(中介)的角色,丰富的、全面的产品,需要的是庞大的库存规模,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库存的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因此,我们要对已有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探讨分析,以此来降低新进入者的失败风险和几率。

可见,研究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与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电子商务企业主要业务环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分析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由于经营状况比较复杂,会面临多种经营风险的发生。

例如:存货种类繁杂、存货管理难度加大导致出现仓库资产保全的安全风险;主要的业务环节过分依赖于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黑客大肆进攻的情况下,存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再例如,在传统的商务环境中,交易双方需要实现面对面的洽谈、沟通、订货、发货、支付货款等环节后完成交易活动,整个交易活动中存在大量的文件、手写签名等,以此来保障双方交易活动的各自权益。

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无纸化、无偿所化办公的基本特点,再加之互联网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别有用心之人很容易伪造信息以此来建立虚拟的数据进行欺骗式交易,这为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信用风险。

虽然很多电子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上述内控环节的实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部分员工利用职权,扰乱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秩序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都实现了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权限。

但是,在部分产品的促销环节中出现的利益冲突,无法通过电子商务企业现行的内控措施得到有效解决。

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供销部门为了提升企业的营业额和销售额而推出一些促销活动,例如:抽奖等,这些活动的内容基本都是免费或是以低廉的价格促销的某种产品。

但是,抽奖的过程是由供销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操控的。

另外,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有的并没有实体店,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抽奖的过程其实就是暗箱操作,只要供销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串通在一起,就能够让自己或者是相关人员受益。

在网上的一些促销活动中,消费者经常看到“网上秒杀”的活动,有的抽奖活动也并未提前通知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在众多的网站中进行搜索,而那些能够获奖的就是最先知道企业促销信息的人。

因此,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很可能事先通知自己的亲属、朋友、相关人员帮助他们获利。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在短期内,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端倪,且广大消费者最初也并不知情。

但是长此下去,供销部门的这种隐蔽行为如果被客户发现,必然会对企业的诚信、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企业也会由此而失去一大批忠实的客户。

可见,这种利益冲突的矛盾亟待解决。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指:有客户购买了企业的商品后很快就退回,但是商品仍具有再次出售的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手商品”,对于这些商品而言,定价的主动权由供销部门相关人员掌控。

不同于正常的商品,二手商品在市场上并没有确定的参考价格,这本来也属正常现象,因此,相关人员很可能以不合理的、极低的价格对其进行定价然后自行购买并从中牟利。

通过对上述两种矛盾冲突的分析不难看出,之所以产生这两种利益冲突主要会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员工在企业中既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又扮演着员工的角色。

即使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权责再清晰、职位再分离,也无法解决这种在出售与购买之间的角色冲突与转变。

虽然目前还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数据来表明这两种情况会对企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两种利益之间的冲突的确时刻存在于电子商务企业中,而且为企业的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尚未实现对风险的持续评估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为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持续的风险评估,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类风险的发生。

主要应持续评估的风险如下:首先,产品更新换代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对于经营电子产品的企业而言,其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惊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供销部门不能准确掌握产品的最新情报和市场行情,不能及时关注市场上产品需求的变化情况,那么必然会出现产品供货不足、存货积压等情况,从而使企业失去了占领市场的先机。

其次,企业竞争环境风险。

目前电子商务企业的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很多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纷纷涌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在巨大的市场和利益的诱惑面前,不同的竞争者纷纷从最初的普通小网店发展成为国有企业的下属大型或中型电商。

企业实力的增强使得竞争的趋势更加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品定价风险大大增加。

这主要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利润率低于实体店,采取竞争的形式基本是大打价格战。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电商企业都将同一产品的价格在网络上进行明示,再加之各种比价网站的不断涌现,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对不同网站、不同电商的同一产品价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价格最低的、性价比稳定的商品进行购买。

可见,这一不断突出的风险点值得电商持续、密切进行关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