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同学,经常为了小小的一些事情发生争吵。
一次,我们全班吃完午饭,我和几位同学把餐具送回食堂,在回教室的路上想,今天的餐具应该是周鲁俊组还的`,怎么让我们去还呢?带着疑问去找周鲁俊说:“周鲁俊,今天的餐具应该是你们送的呀!”
这时,顾弘涛也在旁边插嘴说:“今天是你们送的,不要耍赖皮。”我听他没好气的这样说我,苗头马上就指向了他,跟他吵了起来,很快就由“嘴战”升级到了“打战,”他推我,我推他。越战越勇。正吵的热闹,不知谁告诉了凌老师,她马上赶了过来,总算把“战 争”给平熄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凌老师把我们几个召集在一起。让我们自己说说刚刚发生的事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自己的理由,谁也不让谁,让我也懂得了事情的严重性。最后凌老师和颜悦色地说:“我们同学之间应该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讲文明,懂礼貌,还要团结。哪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嘴打架的呢?”我听了凌老师讲的话,惭愧地底下了头,脸羞得通红通红的。
第二天,我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想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一进教室,就看见顾弘涛已坐在那里,我连忙跑过去伸出友谊之手,我们互相道歉。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一会儿,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我想,如果我们都讲文明,懂礼貌,也许就不会发生那些不该发生的事
1.升国旗时,你能肃立,行注目礼吗?( )
A.能 B.有时 C.不能
2.你平时说脏话吗?( )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
3.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上前问好吗?( )
A.是 B.有时 C.不
4.你有过破坏公物、乱扔粉笔的行为吗?( )
A.没有 B.有过 C.经常
5.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互相帮助吗?( )
A.是的 B.很少 C.没有
6.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 )
A.能 B.有时 C.不能
7.参加各种集会能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吗?( )
A.能 B.有时 C.不能
8.你在家经常帮父母干家务活吗?( )
A经常 B有时 C从来不
9.离开宿舍时,你会关好门窗,熄灯再走人吗?( )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不
10.做公交车时你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吗?( )
A经常会 B有时会 C从来不
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请同学们做完测试题后把自己的分数如实的合计出来。
公元前520xx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我国的礼仪可谓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其《三字经》、《弟子规》等就是古人留下的精华。礼仪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让生活充满自信。礼仪是社会交往中是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先来谈谈古代讲礼仪的人吧!晏子访问别的国度,在回国的路上看见一个人,通过交流得知这个人是从齐国被抓来做苦力的,晏子见他言行举止不凡,边帮他赎了身,并让他通自己一同回国。但到了齐国后,那个人气冲冲地对晏子说:“大夫帮我赎了身,我自然感激不尽,但大夫一路上对我不闻不问,我还不如回去做我的苦力好。晏子没想到他有这样的豪言壮志,边赶忙道歉,还恳请他留下来。后来那个人做了齐国的大臣。为齐国做了很多的贡献。
“礼仪”可不仅仅是两个字那么简单,而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细细研究的。礼仪包含了很多方面:见到长辈、老师应该弯腰行礼并问好;不管做什么长辈站着就不应该坐着;与别人交接东西时应该双手接送;长辈吩咐事情时不要答应得很晚;父母教育的话要洗耳恭听;别人的东西再漂亮、再喜欢不应该私自的拿走……
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细微之处见精神,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就要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争做一名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明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虽然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体贴的眼神,都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是却意义深远。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时常遇到。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老奶奶看上去六七十岁的样子,身边还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儿,老奶奶上车时,公交车上已经非常拥挤,没有空位了,老奶奶只好领着小女孩在人群中站着。突然,一个银铃般的声音说道:“老奶奶您坐这吧!”我寻着声音望去,看到了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站了起来。老奶奶感激的朝那个小姑娘点头说道:“谢谢你,小姑娘!”车上所有的人都向那个小姑娘投去赞许的目光。可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不停的批评自己:你为什么就不能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呢?我真为自己刚才的行为而感到羞愧万分。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间,开遍世界每个角落。
驻马店实验小学三年级:杜羿辛
下课了,我转过身去,想跟好朋友徐凌天聊天,可是,徐凌天哭了,于是,我问他的同桌孙家成,徐凌天为什么哭。
原来,孙家成在做作业时,徐凌天在一旁不停地烦他,最后,孙家成不胜其烦了,一拳头上去,就把徐凌天打哭了。身为中队长的我当然要调解,于是,我努力想安慰徐凌天,可他硬是连头都不肯抬起来,没办法,我只好去找朱老师,朱老师都把徐凌天叫去谈话了,徐凌天还是老样子,于是,我对徐凌天说:“徐凌天,你不该烦孙家成的,向他道个歉吧,好吗?”“可是孙家成打我了!”徐凌天边哭边说。听了徐凌天的话,我便对孙家成说:“不管怎样你打人是不对的,向他道歉吧!”孙家成似乎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脸涨的通红,他对徐凌天说:“对不起,我不该打你!”徐凌天也向孙家成道歉了,他伸出手,对孙家成说:“我们和好吧!”孙家成同意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总算过去了。
其实,孙家成和徐凌天都有错,有错并不可怕,只要你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过失。
上海闵行区鹤北小学四年级:干雪莉
文明,大家谁都知道,也懂怎么叫做文明,虽然这两个字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大街上随处可见文明标语,可是,又有谁真正做到文明?又有谁能次次文明呢?
我看过一个笑话:一位老奶奶上车了,车上没有位置,老奶奶便想让以为小男孩让座,谁知小男孩说:“奶奶,尊老爱幼,您知道吗?何况我是祖国的花朵,不能累着,您就站着吧。”当时,车上的人都蒙了。
这虽然不是真的,但却令人深思:中国人真的这么不懂礼貌吗?中国,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文明,也能做到,但外国人对中国的文明可不是那么确信。
有些国家在公共场所或餐厅会贴上用中文写的文明标语:请不要大声喧哗或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些用中文写的文明标语,为的就是警告我们,要遵守规则,要文明。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就是不文明。
这使我很气愤,怎么能这么说我们,我们国家已经大力推广文明,只要你随手捡起一片纸屑,不随地吐痰,那你就是一个文明的人,我们国家也会越来越美丽。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做文明人吧!
在这次文明礼仪学习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工作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孝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
通过这次文明礼仪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原来平时忽略的这些小问题其实带给车方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大的,试想当车辆驶到我们收费窗口,看见一个精神不振、吐词不清、面无表情的收费员时会是什么的感觉,相信他们也不会有愉快的心情,甚至会产生厌恶感。而我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什么呢?—“享受高速,感受真诚”,可我们的服务态度却带给车方的是一种疲倦、无奈的感觉,这不是违背了我们的服务宗旨吗?如果我们自己是车主,谁又愿意见到这样一位收费人员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当然,这不仅是单单要求我们文明礼仪方面,还包括业务水平方面,我们应在提供文明服务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文件,真正为车方营造一种良好的收费氛围,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起一片废纸,还校园一份干净;绕路一小点,还小草一份安宁;少说一句肮脏的话语,还自己内心深处的文明天地。
老师来了,敬个队礼;可以看出你有礼貌;同学摔倒了,赶忙去扶,表现出了你心灵的美好……任何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人所拥有的优良品质。
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文明礼貌不仅可以给他人带来和谐,更重要的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文明是素质的皮袄,素质是文明的灵魂。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从小事做起,不要只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培根曾说过:“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现实不就这样吗?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树立讲究文明的良好意识,努力改变不文明的习惯,以身作则,让更多的人加入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中。
时光的车轮把我们带到了21世纪,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民族的希望,我们更应该与文明礼貌为伴,让文明礼貌成为新风尚、新风潮。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做礼貌人,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永远牢记的是:讲文明、懂礼貌。
1.文明礼仪是展示什么的重要途径?
答:文明礼仪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2.什么是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
答:文明礼仪是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
3.《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何时颁布的?
答:20xx年9月。
4.仪容仪表礼仪中对头发的要求有哪些?
答:头发要适时梳理,不可有头皮屑。发型要朴实、大方,具有良好的个性。男性的发式给人以得体、整齐的感觉,应该显示成熟。女士梳理清秀典雅的发型,能体现出持重、干练、成熟。常进行交际活动的女士适合梳理秀美的发型,使人产生信任感。公务人员的发型不能奇特,最好不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发不遮脸,前留海不可过低,不使用色泽鲜艳的发饰。头发要遵循“三不”原则,即不能有味、不能出绺、不能有头皮屑。
5.仪容仪表礼仪中对男士头发作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男性的发式给人以得体、整齐的感觉,应该显示成熟。
6.仪容仪表礼仪中对女士头发作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女士梳理清秀典雅的发型,能体现出持重、干练、成熟。常进行交际活动的女士适合梳理秀美的发型,使人产生信任感。.
7.仪容仪表礼仪中对公务人员的头发作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公务人员的发型不能奇特,最好不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发不遮脸,前留海不可过低,不使用色泽鲜艳的发饰。头发要遵循“三不”原则,即不能有味、不能出绺、不能有头皮屑。
8.仪容仪表礼仪中头发应遵循的“三不原则”是哪“三不”?
答:不能有味、不能出绺、不能有头皮屑。
9.仪容仪表礼仪中对面部的要求有哪些?
答:在社交活动中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与适当的修饰。要保证面部无油污、无汗渍、无泪痕、无其它不洁物,干净而清爽,并注意与自身的职业特征相符合。男士胡须要剃净,鼻毛应剪短,不留胡须。女士可适当化淡妆,突出自然美,不能浓妆艳抹,并避免使用气味浓烈的化妆品。
10.仪容仪表礼仪中对男士面部仪容作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男士胡须要剃净,鼻毛应剪短,不胡须。
11.仪容仪表礼仪中对女士面部仪容作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女士可适当化淡妆,突出自然美,不能浓妆艳抹,并避免使用气味浓烈的化妆品。
1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答:是胡x涛总书记在20xx年年初提出的。
13.仪容仪表礼仪中对手臂的要求有哪些?
答:手要清洗干净,指甲要经常修剪、洗刷,指甲长度要适当。在正式的政务、商务、学术、外交活动中,人的手臂,尤其是肩部,不应露在衣服外,在这些场合不宜穿着半袖或无袖装。女士特别要注意,在正式场合,若打算穿着暴露腋窝的衣服,则应先行去除腋毛。
14.请说出5个以上日常交谈时的礼貌用语?
答:请、您好、谢谢、请多包涵、请多指教等等。
15.在日常交谈时应如何做到文明交谈?
答:同人交谈时首先态度要诚恳,要恰当使用商量的语气和词语,声音大小要适宜,语速适当。同时要态度宽容,耐心倾听对方谈话,对交谈者的倾诉做到充满兴趣、适时呼应,使对方感到拥有了忠实的听众,进而产生良好的谈话效果。交谈时要用尊敬、礼貌、商量的语言或语气,如请、您、您好、谢谢、请多包涵、请多指教等,并恰当地选择谈话距离。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回避对方反感的话题,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要问对方的生活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不要涉及人的宗教信仰、禁忌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16.在言谈举止礼仪中对站立时的要求有哪些?
答:头正、颈挺直、双肩展开放松,人体有向上的感觉,收腹、立腰、提臀,两腿并拢,膝盖挺直,小腿向后发力,人体的重心在前脚掌,做到自然并保持面带笑容。
17.在言谈举止礼仪中对就座的要求有哪些?
答:入座时要轻稳。女子就座时,应用手将裙稍稍拢一下,男子则应将西服扣打开。坐在椅子上时,上体保持站姿的基本姿势,头正目平,嘴微闭,面带微笑、双膝并拢,两脚平行,自然弯曲。女子的双膝必须并拢,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男士可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而女士最好只搭一边,倚在扶手上,以显示高雅。坐在椅子上时,一般只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仅在休息时才可轻轻靠背。
18.在言谈举止礼仪中对女子就座时作了哪些特别的要求?
答:女子就座时,应用手将裙稍稍拢一下。女子的双膝必须并拢,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女士最好只搭一边,倚在扶手上,以显示高雅。
19.在言谈举止礼仪中对男子就座时作了哪些特别的要求?
答:男子就座时,应将西服扣打开。如坐在有扶手的沙发时,男士可将双手分别搭在扶手上。
20.在言谈举止礼仪中对行走的要求有哪些?
答:正确的行走要从容、轻盈、稳重。以站姿为基础,面带微笑,眼睛平视,双肩平稳,双臂前后摆动自然且有节奏,摆幅以30-50度为宜,双肩、双臂都不应过于僵硬,重心稍前倾。步幅要适当,一般应是男士70厘米左右,女士略小些,但也因性别和身高有
定的差异。着装不同,步幅也不同,如女士穿裙装(特别是旗袍、西服裙或礼服)和穿高跟鞋时,步幅应小些,走路时应有一定的节奏感,走出步韵来。
21.在言谈举止礼仪中手势的要求有哪些?
答:与人交谈时的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可手舞足蹈。介绍某人或给对方指示方向时,应掌心向上,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上抬伸直。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显得端庄、大方、可信。特别注意:不可在公共场所席地而坐。单独用食指、中指指向他人是失礼行为。
22.在不同场合应如何正确着装?
答:着装要根据时间、地点和场合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服装。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人情等各不相同,还要因地点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服装,表现尊重对方的思想情感。依场合的变化穿不同的服装,在喜庆的场合,服装的颜色要亮丽、鲜艳,款式要新颖,女士可穿着时装,男士可穿西装、夹克衫等;在庄重的场合,男士要穿西装,女性可穿套裙、礼服,穿着要规范;在悲伤的场合,要穿深色、素色的衣服。
23.庄重场合应如何正确着装?
答:在庄重的场合,男士要穿西装,女性可穿套裙、礼服,穿着要规范;
24.悲伤场合应如何正确着装?
答:在悲伤的场合,要穿深色、素色的衣服。
25.西装的穿着有哪些讲究?
答:西装的袖长以达到手腕为宜,衬衫的袖长应比上衣袖口长出1.5厘米左右,衬衫的领口亦应高出上衣领口1.5匣米左右。在隆重场合穿西装要系扣,一个扣的要扣上,两个扣的只需扣上面的一个,平时可以都不扣。三个扣的,扣中间一个。双排扣西服,通常情况下,纽扣全部扣上。
26.穿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衫要把前后摆放入裤内,袖口不可卷起,袖扣要扣上。女子的裙子不可过短。男子不可穿短裤参加外事活动,长裤的裤脚不可卷起。在房间里,不得赤脚或只穿睡衣、内衣或短裤接待来访者。从室外到室内参加活动,应摘下帽子,脱去大衣、风雨衣,并存放在衣帽间。男子在室内不可戴帽子和手套。
27.如何正确佩戴饰物?
答:佩戴饰物时要与着装巧妙搭配,要求以少为佳。戒指的戴法不能乱戴。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戴中指表示订婚,戴食指表示求偶。各类公务人员一般不提倡戴手镯,如着便装时戴手镯,形状不宜过于招摇,档次不宜过低。手镯可戴一只,通常戴右手上,也可戴两只,但一只手上只准戴一样饰物。手链通常只宜戴一条。穿西装套裙时,不要戴两只以上的耳环,也不要只在一只耳朵上戴耳环。女士的项链、挂饰可视情况露出或隐藏起来。男士着正装时一定不要露出来项链或护身符等。
28.在服装饰物礼仪中对男士着西装强调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着西装时里面上衣最好不穿毛衣或毛背心,以更好体现西装的层次感。
28.在服装饰物礼仪中对女士着装作了哪些特别要求?
答:女士着装不要过于暴露和透明,尺寸也不要过于短小和紧身,否则会给人以不稳重的感觉。内衣不能外露,更不能外穿,穿裤子和裙子时,不要明显透出内裤的轮廓,文胸的肩带不能露在衣服外面。穿裙服时着丝袜,能增强腿部美感。腿较粗的人适合穿深色的袜子,腿较细的人适合穿浅色的袜子,一般不要选择鲜艳、带有网格或有明显花纹的丝袜。穿丝袜时,袜口不能露在裙子外面。
29.夫妻在家庭中应注意哪些礼仪?
答:夫妻之间要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人格、性格、爱好、隐私及感情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双方要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对个人工作、家庭支出、子女教育、孝敬父母等问题,多商量、多沟通、多支持,不要我行我素或一方欺压另一方。不能说有损对方自尊的话,不能做有损对方尊严的事。要经常赞美对方,不能当众尤其是在亲友和孩子面前指责、挖苦、谩骂对方。要关心对方的工作及事业,更要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夫妻应尽力记住对方的生日和爱好,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夫妻应共同承担家务事,不要斤斤计较。必须相互信任与忠诚,不以任何借口放纵自己,不做不忠之事。夫妻之间要多交流,共享对方的痛苦与快乐。
30.在家庭礼仪中父母对待子女应注意哪些礼仪?
答:父母对待子女应当诲人不倦,注重与子女多交流,敞开心扉谈话。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发挥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子女严格要求,发现不足和过错要及时批评、帮助和纠正。对子女不能护短,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动辄摆架子、随口训人、骂人或打人,不当着外人批评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给予答复,让子女从小就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子女的管教要建立在尊重人格和态度友善上。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要闹矛盾。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 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环境整洁卫生。要求:一是办公室的布局要整齐协调,办公桌相对统一,其位置要符合房间布局,公用设备要相对集中;二是办公桌面要简明整齐,物品摆放有序,文件资料定期清理,及时归整或上交,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和个人用品;三是室内干净清洁,及时清洁地面、桌面、墙面和办公设备,不吃味道刺激强的食物,不在有多人的办公室里抽烟,及时倾倒垃圾,保持空气新鲜。
举止文明礼貌。要求:一是要做到声音不影响他人,说话、打电话要礼貌,使用办公设备要轻拿轻放,不开网络音响,以免影响他人;二是做到行为上不影响他人,行为上要端庄,不在办公室里整理衣着、吃零食;三是不长时间占用电话、电脑、复印机等公用设备;四是礼貌待客,对前来办公室的客人或朋友,要起身笑脸相迎,认真应答,同事接待客人,不插话、不探事,要安心工作。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