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考察报告(通用3篇)

关于教师考察报告(通用3篇)

关于教师考察报告 篇1

一、调整心态,享受工作带来的苦乐

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这是李政涛博士讲座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

虽然在名师培养工程的队伍里我是小辈,但实际上我也工作了18个年头了。随着自己在工作中从青涩走向成熟,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而内心追求完美的标准却不曾降低。这些压力有时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不知不觉中,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不那么强了。我不得不承认,职业倦怠找上我了。我时常自问:曾经那么喜欢当老师的我,现在怎么就不快乐了呢?教师职业特点就是艰难、繁重、劳累。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有没有累出效率?累出品位?累出创造?累出智慧?累出成长和发展?李政涛博士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醍醐灌顶,原因很简单,不是工作太多,不是任务太重,不是超过我的能力,而是我忘记了享受,忘记了享受教学、享受学习、享受失败、享受成长!再看看比我年长的名师们,这几天相处下来,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执着,感染着我,也让我汗颜,我想他们一定是享受到了繁重工作背后的品位、成长和发展,所以才能累并快乐着。我相信我也可以,一定可以,宠爱自己,用工作宠爱自己。

二、审视自己,看清自我更新的方向

吴亚萍教授将课堂教学的改革状态分为:方法的改革(旧框架+方法技术=教师主导)、形式的改革(旧框架+新元素=学生主动)、加法的改革(情境+活动+技术+开放题)、局部的改革(认识部分内化并转化为行为),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框架不变,学科知识立场末端的方法改革,表面形式化的状态。这让我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真的还要努力更新自己、提升自己。

吴教授用案例的方式解析了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的结构设计,从教结构到用结构,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其间体现了融合渗透的策略和整体感悟的策略。这种结构设计很适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它完全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不是将知识一口一口掰碎了喂给学生,而是呈现一个整体,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性,先是跟着老师学结构,再让学生去用结构,这种大体系、大探究,对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掌握学习方法、思想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听实验小学老师的执教时,以上的思想体现得并不是很理想,让我有一点怀疑它的可操作性,好在吴教授的课后评课,并不停留在批评层面,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做法。让我羡慕洵阳路小学有华师大这么雄厚的专家支持的同时,也让我坚定地相信这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愿景,更是可以真实达到的'现实。

三、名师团队,获得持久前进的力量

名师培养工程这个团队,既有市教育局人事处的方向领航,又有xx大学师范学院的专业引领,再加上各区名师们的相互碰撞,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华师大的教室里,我们放下盒饭就开始分2组讨论,不管是师院的老师还是名师都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交流、甚至争论,一直到下午的教授来上课才被迫停下来。在从上海到杭州的高速路上,整整一路我们都在交流、在分享,话筒在手中传递,思想在分享中丰富,情感在掌声中交融,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更加充盈、更加丰沛。相信浸润在这个优质团队中,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逐渐充满生长气息,我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生命自觉,乃至达到对学生的生命自觉。

关于教师考察报告 篇2

今年3月,先后到一些县市进行考察,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使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数最多的“知识密集性”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当今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前途。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高的起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而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一项带基础性、先导性、长效性的工程。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学生,辍学率有所回升。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安心农村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农村中小学有足额师资。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有待积极化解。

一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省编制、财政、教育三家按xx年在校学生数核定了某市教职工编制,而xx年该市学生人数比xx年增加13.5万余人,教师编制却未增加。有些县,即使编制未满,招聘录用也受到限制,某县实有教职工比核定编制数少409人。据测算,该县期间初中教师需补充600人,小学教师需补充1500人。

二是教师的学科配置失衡。一些农村中小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停开或开课不足,勉强开了课的也没有专任教师任教,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某市农村小学仅英语教师就缺300名。

三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某市一些县、区农村教师50岁以上者占45%,某县一些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2岁。老的将退休,青壮的想进城,新的进不来,出现断档趋势。有不少教师体弱多病,某县一所中学初中仅有的四位化学教师,分别患有肺结核、乙肝、肝硬化,还得坚持工作。

四是农村中小学高、中级职称的职数比例远低于城市学校。按现行规定,农村初中的高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8-13%;农村初中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初中少3-8%。农村小学的中级职数设置比县城小学少8%。实行评聘分开后,取得高、中级职称资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相应聘任的几率远低于县城同等条件的教师,有的农村教师获得高、中级职称资格后,要等6-8年才得到聘任。于是人心思走,拿到职称证书的中青年教师设法调到聘任几率高的城市或县城学校去;而在农村学校守老营者,年老病弱的比例大增。有关部门应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五是代课教师不但没有清退,反而不断增多。有的市,农村小学代课教师达3082人,占全市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9.3%。有的县为减少财政开支,有编制也不让进人,以月薪200-300元雇请不具教师资格者代课,用一名在编教师的工资可以请2至3名代课教师,人事、财政部门觉得很合算,故乐而为之,而教学质量则得不到保证。有个只读过几年小学的代课教师教小学数学,知道三加四等于七,却说不清为什么四加三也等于七。有关部门应切实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的规定,“限期清退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编在岗人员”。

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迄未改变,仍沿袭建国初期优惠城市、克扣农村的编制标准。按照省里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城市初中师生比为1:16.7,农村初中师生比为1:18。折算农村初中一个班(按54人一班计算,下同),比城市初中一个班少配0.23名教师,同样一所18个班的初中,农村初中比城市初中少配教师4.14名。城市小学师生比为1:18.4,农村小学师生比为1:23.5。折算农村小学一个班,比城市小学一个班少配0.61名教师,同样一所18个班的小学,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少配教师11名。这样大的反差,仅用农村学校每百个教师编制上浮3.5%的办法远不能弥补。农村中小学,成班率低,有些边远的小学教学点,

两三个年级才十几二十名学生,至少也得配备一名教师。而且农村学校多有学生寄宿,早晚自习、食宿安排、安全管理等等要增加很大工作量。这种特殊情况,决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但不能比城市学校少,反应比城市学校多,起码城乡教师编制应该一视同仁。省里编制、人事部门应改革编制工作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思维模式,在国家核定的全省中小学总编制数以内,对城、乡学校编制进行均衡配置。

三、要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配置教育人才资源的职能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规定,“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据说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落实了此项规定,只有两个省还没有做到。我省有的县,为了使教育行政部门尽量少管些校长,慷慨地把一些“股级”校长升到“副科”,变XX县委组织部所管干部。其实《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并没有规定哪个级别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就不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何况上级一直强调淡化中小学校的行政级别。还有一些县规定校长选拔任用归县委宣传部操办。宣传部管着全县校长的帽子,摊派发行各种报刊就更加顺手,一位农村初中校长反映,该校订购县委宣传部摊派的报刊全年费用高达一万四千元,市委机关报就得订24份;有的小学每个教师摊订一份市委机关报。宣传部一手拿官帽,一手拿订单,校长哪敢不订!这种管理体制的负面影响主要还不在此,而在于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不利于学校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效发挥主管全县教育工作的职能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我省的情况则是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虚位,而县级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则越俎代庖。有的县级人事劳动部门把教师招聘录用、职称评聘、培训等职能拿过去,变着花样开设资格考试科目,不管你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教师,都得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创新思维”(每年都有变换)等科目的“培训”和考试,每科收取60元至260元不等的费用,上不上“培训”课并无严格要求,而考试总是可以通过的。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竟然也得交260元钱,参加那几天的计算机培训。其实,教育部门比人事劳动部门更具有优质的培训资源,县里有教师进修学校,市和省有教育学院,用不着像县级劳动人事部门那样临时聘请教师(大多是向教育系统聘请)给培训班授课,既可减轻教师负担,又可提高培训质量,还可以避免为了收费而滥设培训、考试科目。

一些县级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把本属教育行政部门的职称评聘、调配交流职能拿走,包揽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职称岗位职数设置,而且一杆子插到每所中小学,这对教师队伍管理工作干扰很大。对于如何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学科区别设定一所中小学的高、中级职称岗位数,教育行政部门最有发言权而实际却没有多少发言权。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工作自身特点,根据各学校每学年班级、学生数量变化,有必要对教师作校际间的调整调动,而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则以几年前核定的某校编制数和该校某种职称岗位设置数加以限制,致使无法调动。县级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的管理,应限于总量控制,不宜微观到校,不要使教育行政部门失去及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职能作用,以免贻误教学工作。

考察当中,深感国务院关于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规定十分切合实际,十分有利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什么这些规定落实不到位,主要是部门利益在作梗。我们看到一个拥有4400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县,中小学教师占了80%,掌握对这些人考这考那的“管理”权,事关某些部门的创收,“管理就是收费”,岂能不争。在这个问题上,依法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具有管理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声音却最弱,他们反倒担心别人说自己争权。据说也有“技术”上的原因:县委宣传部长是县委常委,管人事劳动和编制部门的副县长也大多是县委常委,或在副县长中排名靠前,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不但不是县委常委,还大多是党外人士。

部门利益也罢,“技术”问题也罢,都得服从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不但在上述国务院文件中有具体规定,而且见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些规定不得落实的症结往往不在市一级,而在县一级。有的市委、市政府,xx年就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下发了文件,明确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县里就是不落实。政令不通发展到这等程度,必须下重手整治。省政府应牵头成立有教育、人事、编制、财政和监察等部门参加的专门督察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逐县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对

关于教师考察报告 篇3

20xx年10月20日—10月21日,在南通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王主任等领导的带领下,南通市20xx年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百余名学员,跨过长江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和园区二实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的收获很大。考察中,通过一看(看学校环境)、二听(听汇报课,听学校领导的介绍),我从中有所感想,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一、考察学校概况:

这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新城花园小学和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都是办学水准我们江苏一流、国内先进的学校。

新城花园小学是一所创建于1998年的新学校,是中新合作开发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网全部建成,自动化办公系统、备课平台、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创办之初,就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确立为办学宗旨,倡导“师生人格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新城花园小学坚持“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赏识为主,鼓励为本,学生至上,发展第一”的教学理念;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发现”。

学校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教学业务能力强,72%的教师为区、市级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100%的教师具备从事现代信息教育的技术和能力。

学校依托园区的有利环境,走“开放教育”之路,与新加坡孺廊小学等结成姐妹学校,开展互访、交流,使师生有机会走出国门,接触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培养“国际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校目前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小学,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整体改革先进学校,苏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等。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是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的全日制、半寄宿制(20%住宿)、小班化公办学校,作为一所新建的学校,它的硬件设施可以说是一流的,但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它的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

学校以“全心享受品质教育,为人生奠基”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注重从根本上培育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懂得现代社会中为人、立业、处事之道等诸多内涵,使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学力,关注孩子们个体生命的真实健康成长,视教育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它的校园文化、管理模式都强调以生为主,都是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寓教于乐的,学校的每个人每项工作都在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真正实践着“让孩子全心享受品质教育,为孩子竭力奠基精彩人生”。

学校管理也极具人性化,比如说它一改原先宿舍常见的军营式管理的划一范式,而是采用公寓式设计、家居式环境布置,集补习、陪读、食宿、培育为一体,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缺憾,另一方面又安全方便、温馨轻快。

园区二实小的教育是一种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服务,是一种为孩子、为家长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重思考的学校,爱学习的群体中,教师们用童心拥抱童心,用爱心滋润爱心,用智慧涵养智慧,用人格感召人格,用心灵晤对心灵。全校师生在“志远、行近”中“广涉猎、善归整、勤践行、敢超越”。

学校凭借全新理念,依托现代设施、优良师资、开放策略,全新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努力建成江苏一流、国内先进的健康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

短短的两天考察中,两所学校为我们展示了四节语文课,老师们的课让我们感觉到“美丽而自然,朴实而高雅”的气息,表现出他们很强的教学业务能力,他们的教学简洁实在,丝毫没有作秀之嫌,代表了现代的一种教学方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认识与思考

这次考察让我开阔了视野,让我见识了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学校,这些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前卫的教学理念及管理模式也是我们这些学校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置身于这两所学校里,时时处处都让我们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

面对这两所学校,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些苏北的学校,由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也使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是我们不应自暴自弃,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我们办学的硬件设施虽然没有苏南先进,但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还是全新的,丝毫不逊于苏南,我们南通的教育在江苏乃至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我们的教学质量跟苏南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我们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我们南通自身的教育优势发展自我,壮大自我,为我们的南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xx年11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