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6篇】

资格考试检测部编版!辞职信听课思想品德了证明颁奖礼仪常识保证书新闻宣传普通话!典礼施工弘扬入党了文案通知创业项目现实表现学习计划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1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后进生转化的心理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 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 2

一、研究领域及类型:基础教育和应用研究。

二、研究课题的确立(包括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及研究目标等)

1、研究对象范围要集中(小);

2、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3、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4、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

三、研究人员近期研究成果:(略)

四、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1、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2、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3、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4、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五、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2、研究内容:全面详细、规范周密。

常见的研究内容包括:情报资料的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等。

3、研究方法:合乎规范的专业术语,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4、研究过程: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5、特色创新之处:突出重点,突出本课题与同类其它课题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七、成果形式(分阶段写明确)

1、准备阶段: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式: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3

一、课题背景

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学生特点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

三、理论假设

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

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系统,是本课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质。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以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项科研要质量”已经深入人心。

3、从师资状况看,参加课题组的成员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熟练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深厚的兴趣,工作有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中有校长、中层干部,有专职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他们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石湾乘客体的重要保障。

五、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课上根据预习情况提问并归纳总结,课后培养学生学完新课后要所感悟,并写在日记上形成习惯。

2、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般8—10人,选一名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学中组长带领组员讨论问题寻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龙、故事续编、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情节表演短剧等。

3、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对文章内容理解时,教师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探讨,课外延伸提出问题探究。

六、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设计:

(一)、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1、以理论学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待问题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强课题管理。

(1)、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定期召开科研研讨会。

(2)、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

(3)、定期做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每阶段进行一次课题论证和科研总结。

(二)、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课程标准》对课题组的成员以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9月—20XX年8月)

全面实施研究,分平时培养和课堂实践运用两步走,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观摩课,指出不足,总结经验,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注重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

3、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准备结题。

七、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分六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

第二步、课上检查预习情况(自主学习)

分小组提问的方式

第三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设计多种方式向学生们讲述文章内容。

第四步、分析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第五步、课外延伸(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创造训练,谈启发、收获,德育渗透。

第六步、练习作业(自主、合作学习)

练习分组竞赛完成,自主提问,合作完成,作业课外形成日记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较调查法,对初一班级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实验班级并进行跟踪研究。

2、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承担教研任务,比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

2、物资保障:学校每年拿出XX元作为科研经费,鼓励奖励有成果的科研教师。

十、人员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久文

副组长:田伟铎  曹靖华

课题研究组:

组长:刘宇峰

副组长:田红星   李路刚

成员:代成秋   程雪兰   韩艳玲  王晓岚   王艳玲   王秀芹 张庆学   陈忠华   孙铭

教育开题报告 4

一、开题活动简况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10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统战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于20xx年9月正式立项。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中常设性机构与临时性机构职责不分、关系不顺这一难题的方法;

2、全面总结中国高校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着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1。课题组长:王江屏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三、专家评议要点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1、吸收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泽泉同志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妮同志为课题组成员;

2、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教育开题报告 5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初才在我国大量栽培。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和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心血管老化、抗炎、杀菌及降血压等作用。有报道说,洋葱中主要的类黄酮是黄酮醇懈皮素及其衍生物,其含量达总黄酮含量的80%以上,由于含有酚烃基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懈皮素具有比其它类类黄酮更强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脂肪氧合酶和环氧化物酶,防止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由于洋葱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性,其精深加工产品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因此,对洋葱的深入研究将会为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癌等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线索。

目前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而对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目前,国内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洋葱深加工产品,其加工水平和产品处于脱水等较低水平。例如:洋葱干和洋葱粉,以及洋葱沙拉酱等。而在发达国家开发出洋葱黄酮胶囊、洋葱方便食品等多种既具较强保健功能又方便、营养可口的深加工产品。因此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因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低廉,所以洋葱等原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外贸比较优势。多年来中国洋葱产业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目前,我国洋葱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原料形式出口和销售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且价格较低,附加值低;第二,应用领域不宽,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产品积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种植和加工;第三,加工品种类型单一,销售一市场单一。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洋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洋葱产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生产上艺水平低、呈现主要药理功能作用的风味物质提取率及在产品中的含量低的缺点,难以创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洋葱高品质、高价值的贸易品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推崇,在国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些在我国则刚刚起步。我国面临全面与国际接轨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迫切需要洋葱产业要有较大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知识产品的生产,依靠洋葱原料外贸比较优势构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一、可以为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洋葱功能性成分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依据。洋葱的深加工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要建立在其功能性成分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上。而国内外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内容。通过本实验研究期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二、提高洋葱的附加值,为广大种植户带去更多的实惠。开发洋葱深加工产品,为培植洋葱育种→种植→贮藏→运输→深加工→包装→营销的产业链,带动和发展一方产业。在提高洋葱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为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发家致富的机会。是解决三农问题,寻求长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丰富的原料资源,发挥中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所需的深加工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渠道。从而改变我国农产品依赖于原料出口的现状。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洋葱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易于生产管理,作为天然的保健营养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洋葱由外国引入我国,因此我国对洋葱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而我国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洋葱的生长,所以,在我国种植历史虽然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如今它已�

洋葱同生姜、大蒜一样,都是亚洲国家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在保健和预防、治疗慢性病等方面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功能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洋葱的药食兼用特性,期望提取、富集其生理活性成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作用较为广泛,具有抗癌、镇痛、提高免疫能力等药用保健功能。在临床上,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循环不顺畅等疾病。由于注意到洋葱中类黄酮的含量较高,而且类黄酮种类为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榭皮素及其糖甙,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对洋葱中类黄酮的研究非常重视。而国内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黄酮类化合物、前列腺素类和氨基酸类等的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从银杏叶、大豆、山植叶、荷叶、芹菜叶、水芹、花生壳等材料中利用有机溶剂、超声波、酶解等方法提取类黄酮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类黄酮的质量,将类黄酮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有必要寻求更多的原料及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及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回流法提取洋葱皮总黄酮的工艺流程如下:

洋葱皮洗净→烘干粉碎(过60目筛)→回流提取→提取液→抽滤→离心→总黄酮粗提液→真空干燥→黄酮粗品

1.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性检测:通过盐酸一镁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提取液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等颜色反应确定洋葱提取物中确实含有黄酮。

2.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量检测:通过芦丁-分光光度法测定洋葱中总黄酮含量。产品中黄酮得率可由下式计算,黄酮得率E(%)为式中:c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mg/ml)

V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体积(ml)

N一稀释倍数

M一原料质量(g)

3.验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正交实验的因素个数及水平情况,最后确定洋葱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

预期目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各影响因素及其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洋葱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节省工艺成本,降低能耗和工业化生产的合理化作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四、研究方案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回流法提取洋葱总黄酮实验中,以乙醇—水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带入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较优的黄酮提取工艺。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查阅图书,期刊,学术论文,及网上资源,了解了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现状及方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回流法提取工艺,经过整理筛选制定本次的研究方案,旨在通过实验优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为洋葱的深加工提供理论指导以及节省工艺成本,降低能耗和工业化生产的合理化作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五、工作进度安排

20xx.2.1—20xx.2.28前期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文献,实践考察,明确实验思路并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0xx.3.1—20xx.3.10实验准备阶段:采购原料洋葱,制备洋葱粉,以及准备实验所需仪器及试剂

20xx.3.11—20xx.5.15实验阶段:采用回流法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性定量检测;分别考察粉碎粒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在上述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洋葱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

20xx.5.16—20xx.5.23结果分析阶段: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20xx.5.24—20xx.6.10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教育开题报告 6

教育开题报告

本题目研究的现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教学生创造性学习,一要教学生学会探索求异;二要教学生学会开放性学习,注重从多方面获取知识;三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多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2)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超越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合理因素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加强学生思维锻炼。培养求异思维,一是要提倡学生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二是要讲究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多的训练求异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仅习惯于单向思维,而且要善于进行多向思维,更好地诱发学生求异思维,以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有:①探究法。鼓励学生勤动脑筋,刻苦钻研,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②联想法。在教学中要提供多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发展联想力的训练。③实践法。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新思想,追求新知识,培养思维能力。④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各抒己见,研究争辩,提高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⑤比较法。

现实意义:

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要振兴就要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没有创新,就会导致民族的落后。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数千年的各种发明创新数不胜数,更有闻名四海的四大发明。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寡,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创新。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必修和选修中都安排了“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课题需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教师要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 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在教学内容中,如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的内容,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的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反映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方面的内容,如选修本中的“现代免疫学的应用”“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在这些成就中,可使学生先在理论上获得突破,再通过实践探索实现技术创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体现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关注。

论文提纲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理论要求

1.1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论界定与涵义

1.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原则

1.3 改进教学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实际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

4.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

4.1 例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科学探究过程

4.2 针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狠抓探究基本环节的训练

5. 新编高中生物教材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分析

6. STS 教育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开题报告 7

教育开题报告第二篇:

我校自创办之日起,在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成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千所实验学校”,并且分别通过了相应的复评工作,近一年来随着我校新楼扩建,校网建成使用,一批具有优秀教学经验,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已形成,同时经过近几年的教改实验的积累,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教学资源库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挑战,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经济型人才,为了我校创全国一流名校,成为我市乃至我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学校,为此,把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推向一个创新的高度。下面共分几个方面阐述实验的方案:

一、我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现状

1、优势:

首先是市、区各级领导对我校建设的重视,尤其是硬件环境建设的大力投入,已使我校硬件环境发生质的飞跃。我校历任各级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高度重视,有超前的意识。(2)我校自九十年代初至今参与多项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国整理提供家、市、区各类课题实验。(见附表1)并取得丰硕成果和具有丰富的组织研制、开发、应用软件的一大批教师,积累了软件制作,教师培训课题实验等一系列的丰富经验。(3)各学科已形成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带头人、挑头兵,现代教育技术在于我校教师,我校的课堂教学,已从最初的初步认识,而后的熟练运用手段,向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自行研制、开发有自己特色的课件的阶段过渡。(4)我校已具备了相当数量的教学课件以及各类教学资源,对资源的收集,研制,应用已日益广泛地影响日常的各项教学活动。(5)已经建立起与其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相互交流,协作的良好关系。

2、存在问题:

(1)硬件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以及硬件设备的维护机制的确立。

(2)校园网资源库存的数据分类与信息公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影响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

(3)课件、素材制作的松散性,没有形成完整的软件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运足机制。

附1

参与的各级各类课题实验:

年 份 课 题 名 称 级 别

93-94年 多媒体组合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国家级

小学语文“四结合”作文实验 国家级

94-96年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国家级

集体环境下个别化教学模式实验 国家级

96年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 国家级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国家级

应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电教媒体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4)如何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的深入运用,以及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5)教师培训时间的安排与有效性落实。

(6)硬件的添置,软件研制,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经费的运用。

(7)与兄弟学校如何建立牢固地协作、开发的关系,以及资源共享交流的渠道建立。

二、硬件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1、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物质保障,对于硬件设施与环境应努力做到:

①、物尽其用:硬件设备随科技发展会自然淘汰与老化,在其有效的使用范围应尽可能发挥其使用价值。

②、服务教学:硬件设备的添置应尽可能地为教学实际服务。

硬件环境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实现其价值,并创造出新的价值(比如新的教学经验,新的双边活动的模式等)仅供参观,作为摆设不能视为教学设备。

③、善于管理:善于管理硬件是延长其使用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获取经验的途径。

善于管理应从培训提供操作使用,设立专门负责人,提高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等多方面实施,建立良好的使用情况登记也是杜绝恶性操作有效方式之一。

2、我校硬件的现状与发展。

(1)教室:586PC+29寸电视+录音机 投影仪+大屏幕+实物投影+PCⅢ+空调(2台)或:33寸TV(2台)+实物投影+PCⅢ+空调(2台)

呈现功能:有利于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科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形象(包括图像的大小、角度),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操控平台(包括控制的高度与屏幕的角度)

管理方式: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班级电教员为主要责任人,作好故障的记录,每星期由校电教设备负责人负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护。

(2)综合多媒体电教室(1个) 白板、黑板的添加,通讯的便利(电话)

呈现功能:为校大型会议或专家来校讲座,以及定期的公开教学提供主要场所,也能年级或校文艺活动和集体集会提供场所,并能有通讯的工具以便及时获取技术支持。

管理方式:校指定管理责任人,专门负责,平台应有明显的使用指南与操作步骤,警示标志,并作好使用记录,公开教学活动应有录像留存和公开教学的资料存档(教学设计、教具、教学课件等)

(3)多媒体CAI网络教室(2个) 实物投影+大屏幕+白板

呈现功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场所,同时也是教师、学生进行各级信息技术培训的场所,较好的展示,控制与广播系统平台,为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课题实验的开展提供硬件环境。

管理方式:校指定负责人,对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的课例以及有关教学资料,学生活动材料进行留存,由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结合的课题实验组作定期的教学活动与实践,并进行跟踪研究。

(4)学科多媒体专用室(音、美、自然共5个) 增加教学活动实践室,各学科的教具,学具存储室。

呈现功能:为音、美、自然教学提供场所,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提供保障,教具、学具等传统媒体实现资料共享。

管理方式:由学科负责人登记使用情况,减少消耗,增添必需的教学器具。

(5)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无) 图书馆+10台PC+ADSL专线接入+图书管理系统

呈现功能:为我校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来源,收集外界的有关教学信息,浏览我校已有的多媒体教学化资料的场所也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科活动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新课程教材有许多优点,但对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学生、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设备的相对落后,信息量不充分,学生体验不足,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生物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太侧重于大城市的实际,从而偏离了农村实际,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实际;另外,有些例子又过于理想化与学生学习的实际不符。因此生物新课程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对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准,缺乏新课程实施的操作性等。加强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而出发提高成绩和素质的措施,势在必行。

(二)概念的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来源,它主要分三部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本课题所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指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整合三部分资源,使其能够进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切资源。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

2.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模式多元化,课程设计个别化和课程实施情境化。

3.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建构问题,认为师生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他们应当致力于课堂中自然发生的课程问题。同时,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非常强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必然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去。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2)关于本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我校已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的类别,把握学生对尚需开发的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需求。

(3)有效提高生物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如建构概念图、模型建构法、课堂利用错误资源、差异性教学的实践等。

(4)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三个不同的维度探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学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学生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等。

(5)将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通过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等形式推进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生物教材资源的使用是要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能轻轻松松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生物教材资源在配合生物新课程教材下能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能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对人教版统编生物新课程教材和课标起到补充、印证、丰富和发展作用。

4、利用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开发为生物教材资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方法、课题实施规划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用在开题之处,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师生对课程资源的了解和需求。

(3)行动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利用教学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实践研究。

(4)案例研究法:用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实践形成案例,进行思索,摸索规律。

(5)经验总结法:用在结题阶段,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果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与论文。

(二)课题实施规划

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精神。本课题实施规划如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理论研究阶段:召开课题论证会,细化完善研究方案,人员培训,文献研究, 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设计问卷,了解本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进行理论模式的探讨;构建理论模式,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5月):实践研究阶段:依据理论模式,进行“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写出论文,制作课件、光盘,进行实践模式的探讨;如整合现有的PPT资源基础上加以改造,运用于课堂教学,借教学效果检验该课件的可用性;下载网络上已有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检验运用视频的效果;搜集与课本中的难点相对应的视频,构建实践模式。形成中期成果论证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总结阶段:主要对理论模式与实践模式进行研究修改,形成教学课件集锦和教学辅助视频集锦,总报告的撰写,主要成果的形成。总结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实施保障

(一)研究对象及实施教师

1.研究对象:全校高二、高三理科25个班及高一年18个班的全体学生

2. 实施教师:研究课题实际实施的全校生物教师。

(二)软硬件建设

学校每间教室均配备多媒体设备,本组成员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组内拥有一台摄像机和数台数码相机,可将所搜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学校积极支持并提供经费进行课题研究,学校的图书馆可作为教学资源的检索和资料来源。

(三)研究保障

1.课题人员情况

张学荣: 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能大胆的探索教学并用在教学实践中,多年担任高三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刘忠东:历年来担任高中生物一线教学,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多媒体教学研究,并形成大量课件,对多媒体教学有一线教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理念,待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和赞许。

刘娟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探究思路清晰,教学认真规范,课堂教学优秀,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的殊荣,两次获得县级主管教育部门的奖励。

常承霞: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中治学严谨、教学研究方面积极探索, 在会考中成绩优秀,获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高生俊: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课堂教学中经验丰富,特别在生物实验和实践方面经验丰富。获州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都是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学识水平、治学经验、业务能力、教学成绩、课堂教学都是一流的,为我校的生物教学水平提高和生物教学成绩提高做了贡献。

3.研究时间保障

所有参与者都上高二或高三的生物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本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全部时间均可用于教学研究。

4.学校一贯重视教研工作,对课题研究工作尤其重视,明确承诺: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足额保证研究经费。

有关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9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今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应用体现在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领域都体现出了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加入到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一样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始终,这一举动不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且也体现了“统计与概率”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盛行时代的重要性。之后在,推出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统称为《课标》)中,持续了统计与概率的独立模块结构,并将“统计观念”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更加点明了统计知识的实质是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的概念突出了统计与概率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其中包含的随机性[1]。其中统计内容和概率内容在很多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初中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在条理性方面更加清晰。同时强调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也强调了对其中包含的随机性的体会。如补充了“通过实例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利用统计图表来感受随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随机现象,而统计与概率又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学生的学习。从大量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初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其它资源的利用等方面有很多问题产生,其主要原因有由于教师的自身知识较薄弱、教学理念的陈旧、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等因素,导致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出现困难与错误;由于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意义不理解、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学习达不到培养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或者受到教材、学校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很多学者、专家都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给出了意见,主要有可以从各方面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的选用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供实际情境让学生与已有的经验、认知进行类比,促进学生转变已有的错误概念与认知[1],让学生体会其知识的应用价值,或者学校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等。但不难发现,目前对初中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较多,对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和准备策略的研究比较少[2],虽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对数学教学准备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已经较完善,但是并没有关于将数学教学准备策略运用到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准备中的文献,由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特殊性,它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知识有很大差异,所以探讨初中统计与概率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是有意义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20,《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始终,这也充分的体现了在现今社会中“统计与概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用价值体现在生活的各处,但是从文献、论文资料、一线教师的调查与交流中,可以看出在初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中仍有很多的问题,而研究中很多都是关于其教学实施策略的提出(课上的教学问题),但是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的很少,对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所以针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做一些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初中教学时,如何进行统计内容和概率内容的教学准备,需要全面、有针对性的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撰写完善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本研究的目的。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互动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去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是有价值的,因此对初中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展开这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使得教师在对此内容教学时,能够在熟悉《课标》与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撰写完善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内容、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课前需要教师做一个具体的规划,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做一些准备工作的行为,即是课堂教学准备策略[1]。教学准备是教学的先前步骤,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构思过程,因此教师能很好的把握各个内容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课标》强调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作为教学指导者更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转变自己旧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全面贯彻“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的思想。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材、课程资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具体谈谈教师对初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准备。

《课标》对教师全面了解初中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现今的教学理念,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如何遵循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为基础去设计,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其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全过程,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内涵与不同,亲身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优缺点;通过亲自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的数据所蕴含的大量信息,体会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在学习随机事件的基础上,理解概率的定义,能够以科学的数学方法去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教育实习、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深刻地体会到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实际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教学要求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及随机意识,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具有特殊性,这必然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对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准备作系统地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论文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了他们在备课能力、知识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初中统计、概率内容的教学准备的若干策略,从教学目标、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为教师在对此内容进行教学准备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五、写作提纲

摘要3-4

Abstract4

第1章绪论6-10

1.1研究背景6-8

1.2研究目的8-9

1.3研究意义9

1.4研究内容9

1.5研究方法9-10

第2章初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现状调查10-17

2.1调查目的10

2.2调查对象10

2.3调查问卷的设计10

2.4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10-17

第3章初中统计与概率的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分析17-35

3.1教学目标准备策略17-19

3.2教材运用准备策略19-23

3.3课程资源准备策略23-25

3.4学情分析准备策略25-28

3.5教学方法准备策略28-31

3.6教学设计准备策略31-35

第4章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案例运用35-53

4.1初中概率内容的案例运用――“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35-43

4.2初中统计内容的案例运用――“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43-53

结语53-56

参考文献56-58

附录58-60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0-61

致谢61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施良芳,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37-172.

[2]李俊。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32.

[3]吴快华,谭立义。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

[4]常磊。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8-172.

[5]尹安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38-17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74.

[7]章晓东。让理解在情境中进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学实况及反思[J].人民教育,(13―14):52-55.

[8]傅金根。简谈教学准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4(12):32-34.

[9]杨光。对数学备课弊端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4):76-77.

[10]王桂平。新课程下的备课策略[J].文教资料,2006(6):92-93.

[11]魏忠华,代钦。中学数学教师备课的优化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8):110-113.

[12]孙美成。中学统计与概率观念的分析与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311.

[13]芮卫军。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备课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30-31.

[14]许世红,张崇岐,罗朝红。频率与概率教学探讨――“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的设计、实施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13-18,42.

[15]雷晓莉。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中几个关键点的认识[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26-27.

[16]高海燕,巩子坤。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10(3):12-13.

[17]卢林森。学生在统计与概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数学参考,2010(29):3-4.

[18]范国海。用问题引领:中位数与众数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0(11):136,119.

[19]熊乾,李宜红,王用华。“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9-12.

[20]张洪娟。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准备策略[J].中小学校长,(12):54-56.

[21]赵帮国。新课标下如何进行统计与概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1):31.

[22]何俊宁。“概率与统计”的教学难点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2(4):105.

[23]陈德华。“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小学教学研究,2012(1):22-23.

[24]池长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生成性”备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32-33,117.

[25]代成文。谈谈数学备课中的备教材[J].读写算,2012(76):101.

[26]陈维平。对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思考[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0):35,39.

[27]王万青。初中数学备课策略[J].读与写,(23):155.

[28]蒋旭升。简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J].考试周刊,2013(1):180.

[29]杨玉希。优化问题设计,追求高效课堂:以《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为例谈问题设计[J].中学时代,2013(6):129-131.

[30]沈建国。初中数学备课新思维[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6)30-31.

1.作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2.有效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3.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4.开题报告的结尾精选

5.pr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6.营销开题报告精选

7.精选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8.医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9.医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教育开题报告 10

目: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形成、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的重要过程。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先总说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这是选题依据之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教育实习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育实习的时间偏短,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分析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改革的必要性,这是选题依据之二。)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实习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建立以实习生为主体的自主、立体、开放的“过程性”教育实习模式,是提高从师任教能力,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提出选题的方向及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

由于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师,而教育实习又是培养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学生高尚师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世纪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改革旧的教育实习管理运行模式,在借鉴当前区内外实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师培养需要的实习新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为我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研究目标就是要说明通过对什么内容的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段写的目的,要与下面的“主要内容”有关联,但不是照抄。)

2.主要内容(提纲):

①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②新课程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提出的新挑战;③区内外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④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对策研究;⑥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这部分是对目标的具体化,可提纲挈领地写,但要呼应目标提到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新课改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实习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在课题研究过程还将广泛征集其它高师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课题更加完善,更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朱玉票 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J].巢湖学院学报,20xx,(6)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xx]21号)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7-36

5.李丹妍。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6)

6.乔晖。新课程下师范生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1)

7.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xx,(6)

8.任忠英 肖自明。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师教育,20xx,(19)

9. 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xx(5)

10.张玉平。 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3)

(参考文献要有性,要与后面的文献综述形成照应。所列文献必须认真阅读过,开题时指导教师有可能会专门针对参考文献提出相关问题。)

五、文献综述(在对选题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不少于700字)

新世纪以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视,教育部20xx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周济部长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可见,实践教学改革已� 为此,广大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

陈大超、陈瑶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认为,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就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实习生主体性的生成作为目标指向,把教育实践课程统合起来,构建出循序渐进的教育实习运行程序: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教育见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阶段――模拟教育实习;全方位地独立承担起教师工作的集中实习阶段――顶岗集中实习。

黄兆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则指出,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他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ZUI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特征就是全程。

罗平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对传统集中在大学四年级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构建“体验——调研——实践”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新模式。罗平也认为,高师教育实习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整个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与高师生整个学习课程的始终。新的实习模式改变原有实习模式实习时间短、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缺陷,将实习工作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拓,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三年不断线,力求达到“细水长流、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效果。第一阶段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体验性见习。第二阶段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周的研究性见习。内容包括观摩课堂教学、试讲、评课、教学方法调研和交流、教育理论调研和交流等。第三阶段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安排一个月的教育实习。

此外,刘子荣、李靖云提出了“一体化实习模式”,王玉兰、左继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等等。(对目前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目的是使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了解,也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有研究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以上各种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实习的实践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教育实习的主体性;认识到了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是一个教学过程阶段性,强调了教育实习的阶段性;认识到了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统一体,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强调了教育实习的全程性。 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从一个角度或层面来说,是符合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发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忽略了时代内容对实习形式的影响。(对当前研究进行评价,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其不足,为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如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时代背景,探索建立立体、开放的,师范院校、实习生、基地导师三方参与,以师范院校、实习生、实习基地为三维主体,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导师制为支撑,全程分阶段为主要特征的实习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献综述的内容应当与上面的“参考文献”相对应,离开参考文献所做的综述就显得没有依据,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的发生。本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写得还比较规范,但有些段落所写内容不是出自“参考文献”,这是不合要求的,其他同学在参考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文献综述必须是对参考文献所做的综述。本文如果能把综述中提到的几个代表性模式的文献出处列到“参考文献”中就很好了。)

六、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

(一)准备阶段

1.20xx年12月10日至20xx年1月8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xx年1月9日至2月20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xx年1月14日至20xx年3月1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xx年3月2日至3月9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xx年3月10日至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xx年4月1日至4月25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xx年4月26日至5月8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学院确定。

论文开题报告 11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

一、拟选论文题目:

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要求:

1. 引用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写出文献综述与选题书面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

2. 书面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基本框架,主要参考文献,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

3. 填好“论文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连同书面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院备案;

4. 书面报告的格式见附件。

三、导师对选题报告的评语(就研究生对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成果予以评价):

四、评审小组对选题的意见(是否同意选定该课题、是否同意选题报告通过、以及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建议;其他建议,如限期重作选题报告、终止培养建议等):

五、论 文 工 作 计 划

六、附件(一下为附件内容)

拟选论文题目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

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五、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开题报告 12

题 目: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形成、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的重要过程。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教育实习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育实习的时间偏短,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实习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建立以实习生为主体的自主、立体、开放的“过程性”教育实习模式,是提高从师任教能力,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由于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师,而教育实习又是培养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学生高尚师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世纪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改革旧的教育实习管理运行模式,在借鉴当前区内外实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师培养需要的实习新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为我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2.主要内容

①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②新课程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提出的新挑战;③区内外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④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对策研究;⑥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新课改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实习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在课题研究过程还将广泛征集其它高师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课题更加完善,更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文献综述

新世纪以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周济部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可见,实践教学改革已� 为此,广大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

陈大超、陈瑶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认为,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就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实习生主体性的生成作为目标指向,把教育实践课程统合起来,构建出循序渐进的教育实习运行程序: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DD教育见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阶段DD模拟教育实习;全方位地独立承担起教师工作的集中实习阶段DD顶岗集中实习。

黄兆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则指出,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他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罗平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对传统集中在大学四年级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构建“体验--调研--实践”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新模式。罗平也认为,高师教育实习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整个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与高师生整个学习课程的始终。新的实习模式改变原有实习模式实习时间短、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缺陷,将实习工作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拓,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三年不断线,力求达到“细水长流、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效果。第一阶段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体验性见习。第二阶段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周的研究性见习。内容包括观摩课堂教学、试讲、评课、教学方法调研和交流、教育理论调研和交流等。第三阶段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安排一个月的教育实习。

此外,刘子荣、李靖云提出了“一体化实习模式”,王玉兰、左继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等等。

以上各种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实习的实践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教育实习的主体性;认识到了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是一个教学过程阶段性,强调了教育实习的阶段性;认识到了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统一体,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强调了教育实习的全程性。 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从一个角度或层面来说,是符合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发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忽略了时代内容对实习形式的影响。如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时代背景,探索建立立体、开放的,师范院校、实习生、基地导师三方参与,以师范院校、实习生、实习基地为三维主体,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导师制为支撑,全程分阶段为主要特征的实习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XX月X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XX月X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XX年XX月X日至20XX年XX月X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学院确定。

六、参考文献

1.朱玉票 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J].巢湖学院学报,,(6)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1号)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7-36

5.李丹妍。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6.乔晖。新课程下师范生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7.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8.任忠英 肖自明。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师教育,,(19)

9. 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5)

10.张玉平。 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教育开题报告]

数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3

数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 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1]从 18 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 20 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 20 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1]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具体来讲: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教育开题报告 14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课题中的“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媒体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是指学校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课件制作中心等),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即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媒体及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来丰富完善教师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学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研究依据:

1、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为我校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提供了行动指南。

2、赤瑞特拉著名信息来源心理实验,指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既能看得

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是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理论依据之一。

3、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以获取这些成效。本课题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⑴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

⑵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⑷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从而最�

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⑴ 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辅助课堂教学。

⑵从建构主义的观念出发重新审视课件制作、逐步建立相关教学内容的课件库。

⑶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

⑷ 探索适合不同学科以及各个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课堂教学

模式。

⑸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四、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参加上级培训,进行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使用方法的学习及培训准备。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积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完成课题设计与申报,实施方案的落实、启动。举办开题会。

阶段成果形式:研讨培训材料调研报告

阶段负责人:朱明昌 李秀芳 周金莲张维元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

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的检测,了解底码,建立实验班组档案。 开始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教师进行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改进自身的教法,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课,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进行课后调查、测试。构建不同的课型,科学和实用地开发、编制多媒体课件,按实施方案分子课题进行操作、实践、研究,中期论证。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件 音像资料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阶段负责人:高娜 张军张娈 张桂花 韩金奎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12月

对实验班、组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对研究中的各项数据、报告、结果等进行分析,完成主体报告和总结,编制课件。完成《应用现代教育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实验报告;《应用现代教育促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论文集。

阶段成果形式:实验报告 论文集 音像资料 电化教学活动案例

阶段负责人:牟江涛 赵会丽 魏银玲 赵胜杰

五、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资料文献法DD查阅国内外有关综合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相关方面应用的文献资料,为总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指导。

2、行动研究法。这是主要研究方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同时进行课件制作、积累和配套工作。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规律性。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成立以郭洪亮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各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子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与市教研室教研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给予帮助、指导。

2、成立以教务

3、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学校规定每周五为科研组活动日,每月召开一次全体研究人员交流会,汇报本月活动情况,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讨会。

4、经费保证以“科研兴教”为指导,尽力压缩其它开支,确保本课题研究的一切需要。

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教师制作的课件,音像资料 20xx年1月-20xx年2月 电化教学活动案例集 20xx年7月-20xx年8月 研究论文,报告集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教育开题报告 15

1参与和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1.1随着WTO的加入,我国正式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范围,市场的开放会突破封闭条件下需求和资源的制约,极大提高我国的建筑资源配置效率,由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原则决定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如能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提供有效的咨询,将是对社会资源的良好使用。

1.2随着改革的深入,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工程管理制度的确立,工程索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融资等新业务的出现,客观上也需要一批同时具备通晓经济法、经济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人才队伍协助投资者对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造价管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作为社会 服务机构,已经在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乃至整个基本建设投资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使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和加强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成为可能。

2 如何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程序中,首先要确定以什么样的精度来分析项目的各项活动,然后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图表模型的方式描述项目的活动层次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项目具体活动的能力占用和资源消耗清单,他反映的是各项具体活动过程中使用了那些能力。消耗了那些资源。随后,就可以参照这份清单依据资源的市价或市场预测价等价格信息,计算出各项具体的造价,最后汇总得到项目的全部造价。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制约时也要针对项目活动来进行,促使能力和资源的充分利用。这种基于活动的管理策略,其优越性在于它能够使决策具体而有针对性,有利于企业不断改善进行工程项目的活动水平,易于企业财务业绩的评价。

以下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何加强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2.1项目决策阶段是造价管理的开始。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经济决策和各项技术,对项目投资以及项目建成以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项目投资制约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具体来讲,项目决策阶段, 新建的一个项目在项目倡议书批准以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地区经济发展各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对要拟建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在社会上能否创造效益,资金落实情况等方面都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搞好可行性研究。为决策者决定项目提供可靠的依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具有纵揽全局的决定性影响。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合理确定造价是评估建设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关键。

2.2项目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费支出只占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占75%以上,且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重点来抓。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有一定的准确性并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深度,是有效制约工程造价的前提。抓住设计这个关键,对工程造价的制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阶段的造价制约,是造价的源头制约,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制约。

2.3项目招投标阶段是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接受业主委托编制实物工程量清单(或工程标底)和一系列相关文件,标底的编审工作是招投标管理的核心工作,因为标底是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的基础,只有有了科学的标底,才能正确地判断投标的所报价格的合理和可靠性,才能在定标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的管理规定,把握标价的合理性和竞争性。评标、定标中把造价执业者以及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作为评判定标价是否合法有效的依据,保证标价的科学合理。为有形建筑市场的投标报价、标底的编制提供社会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4在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不容忽视。工程实施阶段是建筑产品形成阶段,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也是最难、最复杂的阶段。此阶段除伴随施工的时间推移发生的其他建设费用外,大量的投资资金通过施工这一环节不断“物化”,最终形成固定资产,实现项目投资。有效的造价制约可以很好地调节发承包双方的行为和利益,即降低业主的投入成本,增加项目利润,又可以促使承包商规范施工行为。作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来说,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约定 协助业主分析索赔事项,分清责任,及时提出反索赔,挽回不必要的损失;按合同和已经约定的规定,及时计算每次变更引起的造价变动,为业主投资决策制约提供依据。

2.5竣工结算阶段是如实反映建设项目的产品价格,也胜程造价管理的终点站。该阶段应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切合实际和签证、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应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着重审查是否抬高材料价格;应加强合同管理,实行合同逐项审查制度,使工程造价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得以确认和制约;此外,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要进行项目后评价,根据原来的规则,分析比较工程范围、进度和造价的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并将造价资料整理好录入计算机,以使今后使用。

3 创造有利条件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新的形势要求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但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自我提高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用完善的法规和科学加以引导,规范和保障造价咨询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3.1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规范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的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加强对咨询单位的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经营管理手册制度,并且执行严格的年审制度 ,定期对咨询单位的工作成果和执业行为进行检查,通过立法:禁止任何行业、任何系统在造价咨询业实行行业垄断;取消造价咨询公司“兼营”的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保证审价结果的公正性;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资格审查,完善施工合同的审查备案制度,加强对工程标底价、合同价、结算价的监控;进一步完善咨询服务政策和法规,明确造价咨询服务的法律地位,将咨询作为决策过程的一个法定程序,同时要制定咨询服务效果评价标准及造价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办法等。

3.2政府要从政策引导方面为造价咨询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机制,利用政策手段把造价咨询业务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真正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作用,使其确实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尽量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把协会真正办成一个能够维护行业利益,推动行业发展,沟通协调灵活,桥梁纽带作用明显的具有实质作用的社会组织。

3.3建立自主经营的合伙制、有限责任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经过发展,特别是经过脱钩改制规范管理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充分发挥 机构“独立、客观、公正”的作用。

数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6

数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从初中数学中的建立数轴,就建立起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之后又建立起了两维直角坐标系,到高中的三维直角坐标系。

从最初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的关系扩充到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等等一系列的抽象问题,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成为连接抽象问题与具体问题之间的纽带。再将向量移到直角坐标系中去研究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用“数”来解决空间问题。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包括直线、曲线、圆、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是基于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来解决的。包括三角函数、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都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甚至一些集合问题和不等式的解决过程都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说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当中,作为一名即将走上高中数学课堂的准老师,理清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这一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了其代数含义,又解释了其几何意义,使得相对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较为抽象复杂的空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当然,数学结合在其它学科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培养好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大致理清中学数学中“数”与“形”相结合这一线索,如果自己高三数学是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将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这一线索来展开复习。

2.分析20XX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的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争取使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先过一遍初中和高中(人教版)的数学课本,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提炼

2.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3.请导师指点与审批,找出文中的错误与不足

4.审批后修改,改正原文中的错误,补充原文中的不足

5.再次与导师讨论、修改,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3.15.——3.20.过一遍中学数学课本(人教版),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3.21.——3.31.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相关高考题目,记录引入题目的出处

4.01 ——4.10写成论文初稿,请导师指正

4.11——4.20按导师的指正进行修改,并与同学进行探讨。再次请导师指正

4.21——完成:不断将论文进行修正,使之合格为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