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课题名称: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体现方式,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元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少,未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
20xx年我新接四年级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部分学生上课表现出学习数学的愿望不强烈,对待数学态度消极;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走神、讲话、甚至出现了一上课就开始打瞌睡的现象;作业情况糟糕, 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认真,拖拉不按时完成,要求写这一题写了另一题,不是数字抄错就是符号写错,不纠正错题等等问题。
基于上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是本人提出做微课题: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只有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四年级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小学数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堂有效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来说是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计算到会计算,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又让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鲜活和精彩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并在快乐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研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人合作、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将当堂课的知识都能掌握,而且对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知识重组与构建,能进行生活与数学的简单联系,更好的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知识。
(一)、改变教学思想,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设计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重视数学知识,乐学数学。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尤其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目标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五)、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六)、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学生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
通过教师的上课教授,学生的随堂练习,课后讨论,作业书写,简单教具制作,兴趣组探究,关心差生,以及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全力配合,共同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抓起,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一)准备阶段:(历时3个月,从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二)、实施阶段:(历时3个月,从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实施研究方案
1、分析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不喜欢数学;学生基础差,上课跟不上;学校和父母教育不当、不合理;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等,针对学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不定期的组织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多次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历时1个月, 20xx年6月)检测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校领导对教师的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并从各方面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
(二)、学校各项硬件设备齐全,图书资源丰富,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本课题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曾先后向很多优秀教师学习,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四)、本课题负责人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对象。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学校开设英语学科以来,在学校领导及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上发展比较平稳,教学质量比较稳定,为了总结经验,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对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优的占67%,不及格的占7%,其余为及格和良。这说明在整体良好的后面,还有不足之处,这就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审视,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小学三、四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五、六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那么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课堂操练上进行有效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扎实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营造起有利于学生能进行有效学习、自主的氛围,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英语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3、通过实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这一理念所吻合。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使能够回答“我今后怎么学英语”这一的问题,这种能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仍然充满信心地面对英语学习的话,这才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有成效的,这才是英语有效教学的真正含义。
4、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形成的同时,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有句话说得好:“好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其疑,析其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一)加强课前备课的质量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而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首要条件是备好课。“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二)课堂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课上学生的动态行为,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1、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样的思想,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是全人的发展,就不会局限于某一方面。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应与课后的教学检测相结合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英语测试:首先,注重英语语感训练,英语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综合测试与分项测试相结合,并加强分项测试;再次,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努力优化过程性评价。
(四)课堂教学还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后的教学反思1、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2、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的教学中了。对于这个时代的一名教师而言,掌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尤其在当今多媒体教师手头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二)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在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5月,启动课题研究,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对语音,词汇版块进行研究,边学习边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定期举行交流课活动,成员间相互听课;及时反思,做经验总结。
3.总结评价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1)总结研究的经验。
(2)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六、课题组成员组长:庞丽丽成员:齐秀凤白爱鹏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 教学中“有效的 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的重要方式,学生的 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xx年2月提交了《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 。
二、研究的意义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 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
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总结前面一段时间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经验;
⑵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一五”课题的选题;
⑶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
⑷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2、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
⑵文献比较研究;
⑶每年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
⑷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⑸加强总结反思;
⑹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
⑵形成终期成果;
⑶召开鉴定会;
⑷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省略
八、预期成果方式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及其文件和相关音像资料。
2、论文集。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及其有效性案例
3.经验总结法。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和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建构的学习,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
2.我校教育科研气氛较浓,有一支科研能力极强的教师队伍。主管教学副校长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有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课改标兵、区级教学能手等他们在学科中都经过锤炼,是一支工作认真踏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
3.课题组将定期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校作理论讲座,并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4.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研究的具体情况进入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做为教师晋级评优的依据,保证课题的研究有效开展。
5.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课题立项与研究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必要开支,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因为有了以上条件,我们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不少学生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性学习,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过去的主角、独角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且富有个性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
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有效教学问题国内外近年来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如,国外已有的侧重从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教学行为来研究有效教学;国内典型的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的研究;还有从教学基本理论角度的思考,等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有了较明显、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民主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明显增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都已成为较为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但是,淡化或忽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期望能明确教学中所适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期由点到面产生指导作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效、高效、长效)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
1、关注教育教学效益
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地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的,相关影响,而且二者对高层次思维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参与对高层次思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4、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
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它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不过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无能为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与指导学生积极。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富有实效、高效与长效。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对于本课题,我们拟从建立体系和结构框架的维度,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教学结构与教学要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因素分析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思路是重建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中,更要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中。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构建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阶段成果:相关论文,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改进、提高与完善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
(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课题组织:
(1)课题主持人:
田丽智四年级语文教师
(2)课题组成员:
中段语文组教师
十、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
①重“教”轻“学”;
②重结果,轻过程;
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
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通过研究,完善教学教研制度,促使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进一步深入实施,提高课程改革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
(一)活动教学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二)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的策略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2、贴近学生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1、备教材要“懂、透、化” 。
2、备学生要“实”。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四)激励评价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芜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2、研究的操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2)行动+反思,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
(3)完善教学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
(4)通过典型教例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开题起步阶段。(20xx.4~20xx.5)学习、讨论、确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明确课题的理论支撑点,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6~20xx.7)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撰写阶段性小结。
3、第三阶段:(20xx.8~20xx.4)总结、结题和推广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课堂实录等。
七、课题研究成果:
课堂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开题报告
2、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材料
3、《课堂教学有效性优秀案例集》
4、《课堂教学有效性经验论文集》
5、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推广工作方案 6、结题报告
一、目前
中小学教育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学生却感到学习十分痛苦。然而,学生们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学的效率仍然低下,表现出缺少时间、进展缓慢、质量差和费用高等问题。这种低效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们往往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其次,教学中存在主客体错位的情况,即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不相符。再次,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同时,知识与能力脱节,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学负担过重,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有,教学方法常常以机械式的灌输为主,缺乏互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学过程中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最后,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发展出一种畸形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基础,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性质,使得课堂生活变得黯淡无光,缺少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优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变革的挑战。然而,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是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1)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衡量标准。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包括三个方面: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指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效率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教学成果,即投入和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最优化的发展。因此,在评价教学有效性时,并不只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或是否认真,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学习效果如何。即使教师努力教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学到的知识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同样,即使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水平,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根据上述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通过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期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研究还将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从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来探讨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测量方法,以期为实践中的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寻找那些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实践研究来逐步优化这些要素,探索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真正有效性。”
(3)"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是在全面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流程。这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这些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集中展示和完美体验。
(4)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主张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致力于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中心,将学生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此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和教学方法论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于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最大程度地提升基础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产生更为优异的教学效果。此研究的目标在于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系统,其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被充分利用,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知识传授和学习的环境。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通过优化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合理设计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我们可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总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资源之间最佳的互动和碰撞,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益。这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低效能和低产出问题,并分析其根源,以提高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教师们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识,进一步推动他们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3、本研究旨在探讨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现状,并细致分析教师所应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手段。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并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4、通过开展组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人本主义”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教育中的开放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情况,不同的课程类型和年级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留下适当的空间,以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我们应该进行良好的自我反思,避免过度一概而论和强制规定的做法。
(三)研究内容
1. 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理解文本是进行有效阅读课的前提。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正确领会文本的内涵,并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教材,使得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学资源的基础——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将能够创造出最优化的教学效益。
2. 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评估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因此,合理设计目标是教学中的关键。我们的课题组将重点研究制定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的策略。
3. 有效教学实施手段研究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如启发式教学、写作反思、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对比和推动教学效果,着重研究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组将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 有效提问
数学课堂的提问是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并获得反馈的关键手段。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来设计问题。请用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这段内容。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B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四)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深入而具体地研究单一对象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以了解他们的发展动态,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个别辅导,给予更高难度的要求。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采取由浅入难的策略,慢慢引导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2.文献调研法: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期刊,以及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知识和理论素养。这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以及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 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4.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不断的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 叙事研究法是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完整地叙述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案例,将自己的教学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各子课题组成员,落实研究任务。
(2)组建情报网络,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综述。
(3)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顺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2月)
(1)调查研究按照各子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分类编制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并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实际情况,并撰写调查报
(2) 实践探索在了解、掌握我校教和学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缺陷与不足,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制订措施,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①选择试验对象
②规定内容、形式
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集体备课,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在实验班实施,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课例、总结经验等。
3.总结阶段( 20xx年1 月-20xx年6月)
(1) 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① 撰写调查总报告一篇、分报告若干篇。
②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若干篇。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 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设计教育实验
报告的结构,撰写各个研究报告及总报告。
(六) 课题组织管理: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如下:课题总负责人:程文鹏,负责课题方案的修改方案论证和申报立项。同时负责收集实践资料,及时组织组员进行总结,并积累相关资料,做好资料汇总工作。另外,负责组织召开结题会,并协调课题鉴定组织工作。组员1:张桂莲,担任子项目《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计划编制,阶段性、中期以及总结报告的撰写工作。此外,负责组织学校一线数学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实践与研究,并进行反思总结。组员2:张素真,协助负责子项目《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计划编制,参与阶段性、中期以及总结报告的撰写工作。同时,负责协助组织学校一线数学教师深入课堂实践与研究,并协助进行反思总结工作。以上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情况。
五、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组织实施课题的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学校将以吴副校长担任课题组长,聘请有关专家老师对学校课题进行定期指导,学校将按照校本研究的要求,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广度进行专项研究,确保课题持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2、时间保证: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学校的一切教研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充分利用。
3、经费保证:学校要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4、为了确保学校能够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
保证,保证每一个子课题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
5、环境保障:我校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专门的教师办公室和每周定期的上网时间,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校内设有内部工作交流网和电脑之间的共享网。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当前,我们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仍然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们一贯提倡“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实践中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提到数学,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大量的枯燥计算、严谨缜密的数据、抽象的逻辑思维等等。因为数学的这种特殊性,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质量而言。数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它更是一门艺术。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是我们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真正的实效性。以下笔者将从教学的实际的情况出发,以人为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方面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分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
以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从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 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专业成长,使有效教学成为教师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也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预计可能的突破:
有效教学问题国内外近年来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如,国外已有的侧重从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教学行为来研究有效教学;国内典型的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的研究;还有从教学基本理论角度的思考,等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课题,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的市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
关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目的及意义。
“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老师们意识到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同时让老师对正确的提问原则有所了解,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提问策略, 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却出现不敢、不愿意回答,或答非所问的情况,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调查,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
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及其成因,彻底转变课堂包办代替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便于我们针对师生双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深入研究“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提供明确的主向。
2、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3、提问的技巧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4、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1)“提问” 包括提好的问题和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
(2)“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也是教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要在通过教师教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5、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提问设计的有关理论。(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1)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要点。(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方面运用的新方法、取得的新经验。(3)调查教师进行小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课题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课堂观察法。对课堂的教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提问技巧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教学实践法。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教学中进行新的提问方式的尝试,在摸索中寻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技巧。
5、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曾参加过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他们都是从事小学一线教学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都对课题研究有着较高的热情。
2、课题组每周都开展科组活动,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等。结合存在的问题,组织和安排下阶段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平台。
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①、科研例会制:包括每两周一次课题研讨会、每月一次读书报告会、每两月一次课例研讨会。②、课题阶段检查制:对课题研究做好过程性检查工作,不定期对有关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查,了解试验进展情况,督促课题过程性研究的开展,及时进行过程性研究小结,为结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由课题组成员做课题中期研究报告。③、科研成果档案制:强化过程管理,对在试验中所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作品及时整理、归档,并有专人负责,作为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
4、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给教学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保障。领导亲自进课堂,亲临指导教学研究,为营造学校的研
究氛围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作用。
(二)、预期成果:
1、教学实践成果。
①、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提问的价值,不断深入探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感悟到的知识通过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教学观念,做到每节课在备课时就认真设计好提问,通过反思、总结探索出小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②、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问的愿望和要求,教师能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课堂上学生能在提问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
2、理论研究成果。
①、《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调查报告。 ②、成立问题资源库,收集有关的教案、课件、论文、案例及平时的资料收集等。 ③、评选出优秀的论文、教学设计、课例并汇编成集。
3、队伍建设成果。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七、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3)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1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八、本课题组成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