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师开题报告精选5篇

2024教师开题报告(精选5篇)

2024教师开题报告 篇1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教师不断追求自身提高和专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创造(智慧)需要、学科知识需要、智能结构需要和教学能力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增强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园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幼儿园,二是在幼儿园中,三是基于幼儿园。园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园本教研致力于解决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幼儿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研究背景

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开展园本教研,教师有哪些能力亟待提高?

(2)如何在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2.研究的意义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与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成长者。其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意味着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的专业素养既是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所以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推行园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落实教改的目标,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以说,国外同一领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要比我们国内起步早,领先的多。他们早已经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不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是充满爱与平等对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需要一种能结合理论与实践,顾及教师需要的“教师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经逐步重视起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但只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的研究和培训,没有从教师本身需要出发——他们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去进行研究。

目前,我国探讨园本教研有关问题的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李季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赵志毅教授以及中央教科所的刘占兰教授等,此外还有许多幼儿园一线老师结合本园实际对园本教研提出了思考。

关于幼儿教师成长,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幼儿教师素质研究;优秀幼儿教师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研究。

园本教研刚刚起步,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教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题欲深入研究“园本教研”这一有效途径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

关注园本教研中教师的实际需要。本课题拟深入一线现场调研,分析本园各类层次教师的需求;对本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广泛征询教师意见

(2)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策略。

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本课题欲在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螺旋递进式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收集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分析、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3)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与收获。

“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效果”。

本课题欲采用追踪研究法,将教师课堂教学、教科研工作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比其在园本教研过程的变化,积累有价值、有针对性个案材料,从而检验研究过程中探索的策略的适宜性,也为今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及相关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可能有的创新点

将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实际,从而总结出适宜的策略,并试图探索出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现实依据。

(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研究重点

重点: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中,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策略。

难点:如何让“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可学、可用、可信、可做。

四、预期研究成果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申报;有关资料的收集、学习与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相关问题预调查等。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此阶段展开课题研究攻关,主要研究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策略。预计成果形式是论文、调查报告、教师成长个案分析。由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课题总结与结题。此阶段主要是对全部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系统的研究材料,领导小组结题。预计成果形式是结题报告、材料汇编、教师成长个案材料。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六、保障条件

本课题在幼儿园协研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中,探索出了“四大解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园教师达到了“三会一促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促进发展)。在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本课题得到了桂林市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关注和方向性地指导。课题负责人于丽萍,幼儿园高级教师,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广西幼教学会会员。现任桂林市解西幼儿园副园长。她率先在桂林市开展“幼儿发展课程”课题研究的试点工作,尝试《集体活动中的分组教学形式》、《活动区的教育形式》等教学实践,形成了启发探索式和直观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至今她参与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做中学》等1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6个已结题,她担任其中4个课题负责人。撰写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一二等奖。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验。

课题参与研究人员大多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曾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同时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课题的理解较透彻。

2024教师开题报告 篇2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教师不断追求自身提高和专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创造(智慧)需要、学科知识需要、智能结构需要和教学能力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增强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园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幼儿园,二是在幼儿园中,三是基于幼儿园。园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园本教研致力于解决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幼儿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研究背景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开展园本教研,教师有哪些能力亟待提高?

(2)如何在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2.研究的意义《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与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成长者。其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意味着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的专业素养既是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所以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推行园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落实教改的目标,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可以说,国外同一领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要比我们国内起步早,领先的多。他们早已经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不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是充满爱与平等对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需要一种能结合理论与实践,顾及教师需要的“教师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经逐步重视起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但只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的研究和培训,没有从教师本身需要出发——他们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去进行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目前,我国探讨园本教研有关问题的研究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李季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赵志毅教授以及中央教科所的刘占兰教授等,此外还有许多幼儿园一线老师结合本园实际对园本教研提出了思考。园本教研模式、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教研管理、园长角色以及实施现状等也是目前有关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关于幼儿教师成长,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幼儿教师素质研究;优秀幼儿教师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研究。

园本教研刚刚起步,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教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题欲深入研究“园本教研”这一有效途径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

三、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1)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

关注园本教研中教师的实际需要。本课题拟深入一线现场调研,分析本园各类层次教师的需求;对本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广泛征询教师意见。

(2)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策略。

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本课题欲在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螺旋递进式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收集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分析、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3)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与收获。 “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效果”。

本课题欲采用追踪研究法,将教师课堂教学、教科研工作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比其在园本教研过程的变化,积累有价值、有针对性个案材料,从而检验研究过程中探索的策略的适宜性,也为今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及相关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可能有的创新点

将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实际,从而总结出适宜的策略,并试图探索出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现实依据。

(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研究重点重点: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中,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策略。

难点:如何让“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可学、可用、可信、可做。

四、预期研究成果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xx.3 相关理论资料综述 论文 课题承担者 2 20xx.11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调查研究 论文 课题承担者 3 20xx.6 研究阶段性成效 论文 课题承担者 4 20xx.10 园本教研活动汇总 光盘 课题承担者 5 20xx.11 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案例集 课题承担者 6 20xx.12 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

五、研究方法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六、研究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12-20xx.3)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申报;有关资料的收集、学习与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相关问题预调查等。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3-20xx.6)

此阶段展开课题研究攻关,主要研究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策略。预计成果形式是论文、调查报告、教师成长个案分析。由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6-20xx.12)

课题总结与结题。此阶段主要是对全部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系统的研究材料,领导小组结题。预计成果形式是结题报告、材料汇编、教师成长个案材料。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七、保障条件

本课题在幼儿园协研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中,探索出了“四大解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园教师达到了“三会一促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促进发展)。在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本课题得到了桂林市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关注和方向性地指导。课题负责人于丽萍,幼儿园高级教师,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广西幼教学会会员。现任桂林市解西幼儿园副园长。她率先在桂林市开展“幼儿发展课程”课题研究的试点工作,尝试《集体活动中的分组教学形式》、《活动区的教育形式》等教学实践,形成了启发探索式和直观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至今她参与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做中学》等1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6个已结题,她担任其中4个课题负责人。撰写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一二等奖。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验。

课题参与研究人员大多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曾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同时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课题的理解较透彻。

2024教师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1、教师的幸福感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就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即是一“乐”。教师的劳动可以成就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可以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还可以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需要。

所谓幸福是指个体认识到自身需要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的构成,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教师的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主体生存状态。

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是幸福教育。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快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快乐和幸福。”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 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的实现是学生生理、心理、伦理幸福三个方面和谐统一的过程。而教育的幸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对话,因而教师的幸福是幸福教育实现的关键,有了幸福的教师,才会有幸福的学生。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还是人类自身进步的促进者和人类幸福的缔造者。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幸福价值。

然而,反观现实,一个时期以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20xx年的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就有3个倦怠工作,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我校在20xx年初进行的一项调查也反映出了老师们对自身的职业状态普遍不甚满意的情况。这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升教师幸福感,以实现幸福教育这一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

2、中学党组织的固有使命

中学党组织是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党委会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中学党组织秉承党的__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__大对教育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学党组织肩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流砥柱和核心作用的重要使命。中学党组织围绕创建“人民满意、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名校的奋斗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导和组织保证。中学党组织建设对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着基础性作用,也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的必然要求。中学党组织的固有使命在于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校师生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将学校教学工作统一于科学合理的安排,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深层次引导方向,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特别要把党的建设与实现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相接轨,特别要把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切合教师自身需要和促进学生自我创造、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以此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开拓工作局面。

3、中学党组织建设与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内在联系

学校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是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因素。党组织建设是学校党委会的中心工作,它始终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导和组织保证。

__大报告提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是促进教师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重视人性化的关怀,着力营造和谐的党内关系、党群关系,增强党的组织凝聚力,让广大教师在职业、事业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这是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心所在。同时,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学校党组织也能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概而言之,中学党组织建设为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研究提供指导思想和组织保证,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将促进党组织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

4、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然和优势

首先,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经过王谢长达、王季玉、徐天放等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拥有着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学府。苏州十中的前身“振华女校”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深厚的文化精神、深沉的人文关怀滋养了一代代教师与学生,使他们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忘的幸福体验。在新形势下,苏州十中秉承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学校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致力于打造“中国”的校园、幸福的教育。

其次,苏州十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从多个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生活。例如:学校积极与国内外各类特色名校保持密切联系,既欢迎外校教师代表团的考察与交流,也不断组织骨干教师到各大名校考察学习,不断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党组织、工会组织定期组织有益的活动,如集体生日活动、教工卡拉OK比赛、暑期旅游等,丰富了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全国中小学新学校行动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苏州十中参与其中教师项目组的研究,具体负责分析在职教师的现实心态、在职教师对成功的理解两块内容。20xx年学校以构建“美的课堂、幸福的教师”为目标,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按照调查—诊断—行动的思路,对收集的材料就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发展两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并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关于“美的课堂”的探讨和“550”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启动,提出了行动方案。这一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说,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已有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都是为了打造一支成功的、幸福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将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党组织建设,以提升幸福理念、优化管理机制和实践幸福行为为核心,对教师施以人文关怀,全面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学校党组织以其不断发展的先进性,指导并帮助每一名教师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工作,都能从自在自发的机械生存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幸福生活境界。

二、概念的界定

幸福感,又称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体对自我的综合评价,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和积极状态的体验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它具有综合评价的整体性、自我评定的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上述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数值。它可以分为三类指标,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师幸福感(Teacher Well-being)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职业理想和身心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它具有劳动与回报的精神性、给予与被给予的关系性以及幸福感受的时空无限性。

中学党组织建设是充分发挥中学党组织在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的必然要求,并始终围绕中学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导和组织保证。

教师的幸福感指数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大,“优质的教育源于善好的生活,一个幸福的教师就会更加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教师的幸福人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品质。”因此,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成为学校党组织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党组织必须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寻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理论基础

1、教师的幸福感客观上是教师实现职业定位和肯定的基本标准

教师作为职业,其基本内涵表现为以从事教师职业为基本谋生手段,教师的幸福感在客观上可以由教师的工作机制、薪资收入、社会地位等指标量化,因而教师的幸福感客观上具有职业定位的可能,具备一定的衡量标准。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首先需要从客观上对自身职业形成一种肯定和满足,教师的幸福感首先也源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自我肯定。作为学校和社会,不应忽略或降低对教师职业的基本定位,从而片面认识对其的客观理解,优良的外部条件对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

2、教师的幸福感主观上是教师追求自身和谐发展的表征

教师的幸福感与自身和谐发展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师的和谐发展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是其主观幸福感的源泉,因而教师的幸福感是其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表征。“教师发展不能局限于专业发展。首先需要重新认识的是教师作为一个真实、具体的人,他的生命价值实现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关系,这关系教师作为个人的发展问题。”①教师的发展是专业发展和主体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的幸福感最终源于教师实现认知、审美和自我价值彰显的需要,要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职业幸福的过程当做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实现,以教学工作为主要抓手,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3、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关键

教育追求的人文价值目标是幸福教育。教师的幸福是幸福教育实现的关键,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精神力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造就幸福的学生和幸福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具备不同个性的青少年,幸福的教师对待学生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对待流水线上的产品,幸福的教师对待教育具有创新灵感和无穷源泉,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体现为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像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只有教、学双方在互动之中都抛弃一切世俗的、外在的各种顾忌,沉浸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之中,才能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②

4、中学党组织建设对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的促进作用

中学党组织建设旨在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与教师的幸福感紧密相关。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旨在造就幸福的教师,从而实现教育幸福和幸福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相互融合。一方面,党组织建设能够为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指导和组织保证。提高教师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教师的幸福感,提升教师追求幸福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和基本条件,激发教师队伍在良性竞争中实现自我对职业的肯定,不断鼓励教师在实践中追求自我的幸福感,这些也是中学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另一方面,党组织通过逐步实现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和实施系统化多层次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对教师自我职业的肯定和客观幸福感的提升,将对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的研究和行动中,党组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无论是加强学校的党组织建设,还是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都是为了实现幸福教育的目标。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与全面促进教师幸福感提升的关系,寻求让二者互为促进、融合共生的方法和机制,从而探索幸福新学校和幸福新教育的实现。

(二)研究内容

拟从调查现状、剖析原因以及研究对策三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调查现状。把教师群体按照教龄分为四类,即0-5年教龄段的教师,5-10年教龄段的教师,10-20年教龄段的教师以及2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通过问卷发放、代表座谈、个别观察等方法,从他们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工作发展等方面对本校教师的幸福感现状展开调查研究。

主要方法有:

⑴使用自制的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采取随机抽样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校教师进行抽样检测。

⑵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一Being Schedule)(这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

⑶发放《“新学校行动计划”名教师调查问卷》,考量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需求。

第二、剖析原因。拟采用内外因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调查研究的数据和内容,找出影响本校教师幸福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深入分析成因。积极因素如学校历史为全校师生带来的荣誉感、归属感,学校为教师开创的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等,消极因素如职业倦怠、健康受损、压力重重等。

第三、研究对策

⑴ 幸福理念。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要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首先就要帮助教师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幸福理念,尤其是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即“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③

⑵ 管理机制。建立民主机制,实施民主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党组织一方面致力于搭建奋进的发展平台,如积极促进“550”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不断完善,充分调动不同教龄段教师的发展内驱力,拓展教师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致力于搭建温暖的情感平台,如以常规化的对话沟通机制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通过组织教师的文化社团帮助教师释放身心压力,为教师创设友善的、注重人性关怀的学校氛围等。党组织将以多方面的民主机制促使学校成为民主和谐、朝气蓬勃的“生命场”,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

⑶ 绩效行为。在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党组织将及时把已经取得阶段性绩效的制度和活动用来指导教师的日常性行为,使教师在完善幸福理念的同时,形成实践可增加幸福感的绩效行为的日常习惯,从而不断增加自身的幸福感。同时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在回顾和反思中持续改进和完善提升幸福感的绩效行为。

(4)搭建平台。研究中学党建工作与教师幸福感的内在联系是为了用理论的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从而达到传播和弘扬幸福感的目标。为此,学校党组织将致力于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搭建开阔的实践平台,为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保驾护航。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了解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现实状况,借以探索内在的规律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比较研究法,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学校幸福指数和个人幸福指数以及四个教龄段教师(0-5年期,5-10年期,10-20年期,20年以上)对自身幸福感的评价,对其中的相似性和相异性进行研究与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提升幸福感的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一般经验,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有效扩大受益面。

(二)研究对象

中学党组织建设、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学校民主管理机制

3、“幸福”课程教材

4、主题活动的图片与实录

5、教师论文集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总课题:学校党组织建设与提升教师幸福感研究

组长:丁杰

副组长:沈涛

组员:柳袁照、周颖、耿昌洪、李丹、吴锷、佘国荣

子课题1:学校教师幸福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组长:苏广秀

组员:魏华、卞巍、张蕾

子课题2:学校党组织建设与提升幸福理念

组长:王皪、陈瑶

组员:王梅、王丹、张瑾、陈鹰、贾志坚、龚洁

子课题3:学校党组织建设与优化管理机制

组长:庄浩、徐正伟

组员:杨丽、葛慧烨、朱小燕、高静

子课题4:学校党组织建设与实践幸福行为

组长:薛瑾、王军

组员:蔡敏、周文娟、刘振华、周洁莹、顾烨、陈卫华、陈蕾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及启动,20xx.10—20xx.3

第二阶段:开题及初步研究,20xx.4—20xx.12

第三阶段:中期汇报,20xx.6,深入研究,20xx.7—20xx.7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20xx.8—20xx.12

2024教师开题报告 篇4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根据在南阳以及洛阳走访调查发现:现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高,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的评价三个因子对其工作压力更是影响甚重。为了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提高,使幼儿教师能够完全的自我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特提出缓解幼师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通过走访南阳,洛阳,包括其它县级城市幼儿园,以及internet互联网搜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调查,对现今幼师工作压力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以及幼师地位的认可度不够高的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今,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社会上对此还存在各种偏见,致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逐渐成为高压力人群。虽然每个职业都有压力现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个职业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将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阻碍,对职业群体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尝试编制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希望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

三、研究内容以及解决方法

(一)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关因素:

1. 工作特征

2. 家庭及社会

3. 幼儿园管理

4. 职业发展

5. 压力反应

(二)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的应对措施:

1. 关户幼师,提供轻松的环境,科学安排工作,劳逸结合,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 实行分班倒班制度让幼师有充足的自我调节空间,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 从实际出发,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

4. 关注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关注高学历教师的发展需要,提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减轻职业发展压力

5. 因时制宜,让孩子反过来“教”老师。

幼儿园教师这一行业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幼师工作压力过重,现如今,必须通过以上措施来缓解幼师的压力,才能让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小鹤:《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与对策》,平顶山学院学报,20xx/3,P28

[2] 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P24

[3] 王重鸣,王剑杰:《职业紧张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心理科学,1995/18,P263-267

[4] 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xx/12,P13

[5] 张海芳:《山区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现代教育论丛,1993/4,P12

2024教师开题报告 篇5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近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

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

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平的思考。

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