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老师
“书香满园关不住,几缕墨香顺风来”,伴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的新一轮展开,我校承担了《师生共写随笔,同享成长快乐》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需要;更是师生终生学习的奠基石。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做了以方面的准备: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新教育所倡导的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同时,教师不再成为教育的蜡烛,而是教育中精神财富的领路人,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无尽的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同享一起成长的快乐。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将通过“读书、实践、反思、写作、再读书、再反思”的反复过程,研究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研究师生如何更好的一起成长、成功;研究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敢于大胆指出教育的误区,探求教育的本真。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要走出一条新的教育途径: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学生而言,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写作氛围,随时挖掘学生读书写作的热切欲望,让学生体会读书写作的益处,积极投入到读书写字行列中去。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
二、立项课题的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组建优秀团队
学校的支持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领导对这一次课题申报,成员组建高度重视。从课题负责人到课题成员组成,校委会一一审核讨论通过。我们在接题的时候,学校领导就提出,要选拔最优秀教师组成这个团队。组建课题组成员时,征求了各教研组长的意见,得到
他们的全力支持,在他们反复讨论后给予推荐,又经过校委会与教科室把关,从中择优,最后从各教研组中确定十一名教师为本课题组核心成员。这些老师有热情,积极上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热衷读书、酷爱写作的习惯;对再学习怀有热切的期待和欲望,同时这些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先进,富于创造精神。我想,这就是我们可以把后绪工作做好的基础。
2、倡导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将构建读书三级网络,即学校阅读中心——校阅览室、班级书柜、家庭书厨。在学校里,我们每周抽出半天,集体在阅览室阅读;每个班级内设立书柜,除学校配书外,学生自己也是书源的提供者,在学生间开展晨诵,暮醒,课间阅读行动;课题组核心组成员家庭要备有书厨,保证我们随时随地都有书读。
当前课题组成员每人拥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等精选书籍,以供我们学习阅读。我们暂定每周三下午定期举办阅读碰头会。这个会有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为自由阅读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讨论阶段,在第二阶段我们将抒发个人读书心得,同时制定下阶段阅读计划。学生每周一次大阅读,集中在校阅览室。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读书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让读书成了我们除教学与学习外必不可少的生活陪伴。
3、建立个人博客
课题组成员在成立团队之后都要建立自己的博客,把平时的心得体会,教育反思,案例分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将组建博客群,把我们的成果在群里展示,一起分享,共同评论,以求以后的工作做的更好。王国强老师的博客现在已经有原创文章300余篇,访问量达到四万多次。我们将以王国强老师为中心,躬身力行,每周都要写出最少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以此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我们不再做单纯的教书匠,我们要做拥有无尽渊博知识的教育者。如果以前没有时间,没有东西写,现在机会来了,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通过日记、教育故事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作用。真正让读书、反思、写作,成了我们教育思想与教育水平进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渠道。
4、努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题组对写作提出最低要求水准。我们写作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要求到自觉分三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教师教育随笔每一月1篇千字文,学生心情日记每周1篇;第二阶段,教师教育随笔每两周1篇,学生心情日记每周2篇;第三阶段教师向年写作量10万字,学生5万字的目标靠近。
我们还要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名校名师来校讲座,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宽教师的.视野;让学生从专家、名师的报告中得到启迪、提高读书写作的热切向往。学生撰写随笔将主要通过心情日记的形式体现,学生在日记中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批评,得到自觉自励、自我成长,使他们地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同时教师通过日记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育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与一名语文教师结成对子,同时负责二十名学生。共同提高这些学生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学习兴趣,爱国情操,让这些学生首先养成随想随写的习惯,让这种习惯成就学生的一生。同时,学生以“校园文学社团”为平台,定期开展写作讲座、征文比赛、课外掠影、校园采风等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这些学生衍射到全校,让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读书、写作,把成长融合在快乐的求知中。
5、预设课题成果
我们将在征得学校的支持下,让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来保证课题组人员的资料打印、社会实践、观摩交流等费用,并根据参与人员的积极程度和研究成果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我们将不定期推荐师生的优秀心情日记、教育学习随笔进行交流、展览、发表。教科室将联系出版社定期出版专题集,论文集。安排课题组成员定期利用周末大讲堂举行报告会,把读书、写作加大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其中获得的快乐。把新教育实验向更广、更深的层次推进。
预设成果详细列表
三、课题实施的保障及评价
课题组要向学校申请资金,购置书籍、报刊。同时,报申学校,由教科室对本课题组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并督促按时编写报告集、论文集;由团委安排,不定期举行成果汇报大餐。
在落实《师生共写随笔,同享成长快乐》的过程中,随时跟进评价。我们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机制,将目光放在了师生阅读书籍、写作汇集成册上,特别关注师生的读书写作的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分层评价。教科室每月对每位教师的读书笔记做好统计、评比、推荐,以此在学期末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每月要挑选出1—2篇师生优秀随笔,修改后,挂在校园网上,定期选择优秀稿件及时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对工作松散,态度不端正的师生进行批评教育,并跟进监督,对屡教不改的师生坚决从本课题组中除名。
一个读懂自己的人,才能读懂自然的美好与人类的道德,才能读懂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点亮校园里无数盏读书的心灯!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我们就无怨地做坚守读书与写作者,同时让我们学生的心灵运动起来,让沾满蜂蜜的书籍字样成为师生终生受益的载体!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一、选题评估
(一)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的综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xx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
琴伴奏集》。辛笛。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
(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
(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
(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了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3月7日——20xx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9月1日——20xx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xx年2月——20xx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张丽君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xx年5月
[8]孙伟权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1月
[9]石峰:《音乐世界趣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3月
我们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所谓“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主体,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法去操作,将“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把初步研究的收获介绍给全体老师,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让老师们在“体验”中了解“体验式”教学法,增强“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框架结构。
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与成效。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组织启动)
①搞好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②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③通过理论学习及现状的分析,明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2)实验阶段(实验研究)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①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实践课研讨活动,分专题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
②对要达到的目标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③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做好经验成果交流展示。
(3)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①整理实验资料,统计实验数据,总结“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成果。 ②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体验式”教学法究竟好不好,最后还得由学生评判,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还要采取让学生评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学生征求意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特别是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优秀率和及格率能否上一个台阶,是检验“体验式”教学法是否符合有应用价值,也是增强我们继续研究实践“体验式”教学法的决心和信心。
Can not connect to database! error: ͨÿֵַ(Э/ַ/˿)ֻʹһ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