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共有1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 1480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130名,占党员总数的76%。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我镇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党员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在群众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党员队伍在自身素质、教育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组织观念淡化,政治信念不坚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一轮农村经济的发展,流动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党组织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的现象日益突出,“一切向钱看”,不愿过组织生活,不主动按时交纳党费的党员数呈上升趋势。有些党员忽视对理论的学习,常年不学习,不懂政策或知之甚少,在政治上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根本性的动摇,“三观”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信仰宗教,热衷于拜神弄鬼。个别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的党员,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失衡,时常站在组织的对立面。
二、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党员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我镇虽然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但全镇党员队伍“三化”(年龄老化、文化低化、作用弱化)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文化结构来看,全镇党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励的435名,占总数的30.3%,小学文化下的523名,占36.4%;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148名,仅占9.74%,55岁以上的582名,占38.3%。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党员作用于的发挥,与新时期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很不适应。
三、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存在空白点
一是“限管”。由于区域调整,现在村党(总)支部党员人数最少的有85人,最多的达140人,一些支部党员集中开大会、上大课的场所都没有。同时由于一些陈年陋习,我镇大部分村支部党员活动需供应饭、烟或出务工补贴,经济条年限制党员活动,二是“疏管”。由于企业改制和机构改革,一些党员组织关系的隶属问题未解决,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失管”。主要是流动党员,支部不完全掌握他们的去向,很难召集他们过组织生活。四是“松管”。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由于这些支部的支部书记大多是私营业主兼任,工作繁忙,顾此失彼,加之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建党工作相对滞后,组织活动不正常,往往是“有组织、无活动”。五是“怕管”。有些支部对一些离退休职工党员和调整下来的村干部党员,由于怕麻烦,担心党员在会上提意见,影响工作,而不愿意管。同时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陈旧、单一。
四、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出口不畅通
传统党员管理重“入口”轻“出口”,普遍注重党员“入口”关,党员的“出口”问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除非犯了严重错误,一般轻易不会被党除名。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评议党员出大多流于形式,走过场,很少动真格,即使有不合格的,也多数是事先受过处罚,对于那些不起作用的“三不”党员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致使一些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损害了党的威信。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挑战,我们感到,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优化结构,提高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发展党员。重点把致富带头人、一线骨干等“先进人才”培养发展为党员。二是要畅通党员“出口”。破除“不范错误、出不了党”的旧理念,树立“无用(不起作用)便是错”的新理念,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纯洁党的组织。
二、强化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
一是强化党员教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结合贯彻落实“*”思想和“*”精神,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基层党组织“创建”等一系列活动载体,突出抓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党员的分布、流向、职业等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理顺下岗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消灭党员教育管理死角。三是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三、注重实效,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交流材料
一是增强意识。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以“*”重要思想作指导,既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更要重视它的战略性。党委要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常抓常议,常抓常新。二是健全组织。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方针,因地、因企制宜,单独、联合、挂靠建立党组织。对无党员的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发挥作用。要求企业党组织,把开展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在有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添光彩”等主题活动,号召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立足本职,树立有为意识,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积极献计献策,在职工中树立起威信,与业主建立起信任,取得支持,最终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非公经济组织之中。
四、勤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工作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得标准,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要因地、因人制宜,多做暧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一是要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要迅速从过去那种仅仅为群众“劝劝小架”、“催收催种”等老一套中走出来,向科学服务延伸,向配套服务拓展,帮助农民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要把为民服务的本领转化为实际行动。要组织致富无门的农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提高致富技能。三是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