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海关人际关系的和谐

浅议海关人际关系和谐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新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海关作为负责国家进出口贸易监管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除了其业务职能外, 更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努力创建和谐机关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和谐海关的诸多要素中,海关的人际和谐具有重要的地位,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还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还是冷漠无情、虚伪、邪恶;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还是私字当头,个人至上,等等。笔者试以和谐海关的人际关系为切入点,从文化指引、道德基础、前提要素等方面进行阐述,谈海关人际和谐构建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以供参考。

一、“仁爱”思想──海关人际和谐的文化指引

在海关人际和谐的形成中,文化建设具有其独特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先进文化的指引,可以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坚实的道德基础。因此,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际关系形成的引导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从影响我们的“和谐人际关系理念”的角度来看,什么文化思想才是先进的呢?这必须从作历史的分析。所谓文化的先进与否,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是一个价值评判问题,而不是一个功利效用问题。两千多年来,尽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文化的歧出与偏离,但最终都必然回归主流价值,回归文化的正统。按照中国文化的评判标准,先进文化必须是把追求“仁义道德”放在第一位的文化,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把善与公正放在第一位的文化。

“仁爱”是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核心。“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际关系学说中的首要内容。“仁”强调在相互交往中要体现出仁爱之心,并将其视为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孔子认为“仁”即“爱人”,孟子讲“仁者爱人”。由此可以看出“仁”的核心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同情心,要和谐、友爱相处。儒家以“仁”调节人际关系,并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交往几乎都遵循着这一定律。儒家认为仁爱是人固有的道德情感,爱人的根本途径就是推己之仁爱于他人;而要推己首先必须正己,儒家学者所追求的“君子”之方,就成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仁不是偏爱、滥爱,一团和气,姑息养奸,必须爱人以德,这样“礼”与“义”的内涵就成为规范人们言行的准则。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之上,经几千年的积淀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稳定而又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当说,儒家文化正是海关人际和谐形成过程中具有指引作用的先进文化之一。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情感,爱人则是这种情感的外显。通过什么方式、怎样去爱人,就成为仁德的具体行为规范。儒家提出的行为模式就是孔子倡导出的“忠恕”之道。南宋朱熹解释说:“尽已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就是说,对人应尽心尽力,奉献自己的全部爱心;同时又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苛求于人。 “忠”是积极一方,即自己所追求的、希望得到的东西,应当使别人也同样得到;“恕”是消极一面,即当你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影响时,必须考虑它的后果是否能为他人接受。在海关的人际关系中,我们看到,是海关事业这一崇高的理想将我们这些原本不相识的个体组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善良友爱是我们共同的道德追求,发展提高又是我们向往的共同目标。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既恪守道德理念,又实现自身价值呢?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我为人人”的付出会营造出一个“人人为我”和谐氛围,而集体与个人价值追求都会在其中实现最大化。同时,每个人都不希望在集体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即使扪心无愧,也惧“三人成虎”。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背后非议是最大的诟病,正如常言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呢?孔子有句话是一剂良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当然,儒家思想中也存在诸多消极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批判地继承,那么,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就能在当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中发挥其应有导作用。

二、诚信友爱──海关人际和谐的道德基础

诚信友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诚信友爱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个社会、一个集体要实现和谐发展,仅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诚信友爱就是社会系统和人际关系运行中的纽带和润滑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作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使社会、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海关人际和谐的构建中,如果说海关是一个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那么,诚信友爱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纽带或润滑剂。没有诚信,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就不会有和谐;没有诚信友爱,和谐海关就无从谈起。

海关的人际和谐首先是一种诚信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相互的团结,就不能形成海关人的普遍认同,自然也就没有海关的人际和谐。和谐海关必须有海关人之间的认同与接纳,其深层基础就是相互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就是信任的缺失。在海关的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关员之间、各部门之间、海关与管理相对人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的纽带就是诚信,无信则不立,失去诚信,个人将被孤立,集体将变瘫痪,整个海关也只能成为死水一潭。只有以诚感人,以信当先,我们的事业才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海关的人际和谐还应该是一种友爱的人际关系,是全体成员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以温情取代冷漠,对他人存在的顾及,对人友善都是和谐人际的基本表现。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公共道德,主动对他人奉献爱心,关心他人的疾苦,在自己行为中表现出爱人、利他、自尊而又尊人的品德,努力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友好和信任的关系。相反,如果我们的人际关系没有平等、诚信、友爱等观念作支撑,我们就会整日纠缠在控制与反控制的争执中,情感上细小的裂痕就会化作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心灵鸿沟。

三、和谐的海关人──海关人际和谐的前提要素

海关的和谐总体上应包括三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制度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自身的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又是上述两种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人与制度的和谐主动性在人这边,所以人自身的和谐是人与制度实现和谐的关键;同样,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所以人自身的和谐,即和谐海关人的培养应成为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环节。

海关人自身的和谐应主要由思想、品质和人格的和谐构成。一是思想和谐。思想和谐的主要表现在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仰不冲突,信念不动摇,能够认识到客观世界的物质第一性,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对待客观事物产生、存在与发展;能够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能够理解贯彻新时期海关的工作方针,把握好“把关”与“服务”的平衡点。在思维方式上,看问题全面,不偏激,能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能理性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做事中允,和为贵,以双赢为目的,而不是采取各种极端的办法,害人又害已。二是品质和谐。品质和谐的核心是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的原则应当是均衡,既要维护集体利益,又要顾及他人利益,还要照顾个人利益。因为大家对利益的追求都是平等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与别人一样平等的看待自己的利益追求。个人利益固然重要,但必须首先考虑集体利益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应使自己的利益融入其中,并努力推动集体总体利益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照顾到他人的利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别人得到的并非是自己失去的,应是平等均衡的基本原则。三是人格和谐。所谓人格和谐,就是人自身的灵与肉的和谐,也就是人的肉体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与协调。一方面,肉体是有限的,但对肉体的欲望却常常呈现出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精神是无限的,但对精神的追求境界并非总是表现为无限。这种有限与无限的不对称,其结果往往造成一个人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的失常。合理的选择应当是:用有限性去追求有限性,用无限性去追求无限性。应当看到,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其基本要求都应体现对称原则,即有限的供给必须对应有限的需求,无限的供给应对应无限的追求。对称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更多的人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有许多人的精神却显的越来越空虚与贫乏。即物质的“实”与精神的“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要坚持对称原则。一是应当合理节制人的肉体欲望,应当将肉体欲望限制在有限的界境内;二是应大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应当用无限的精力去追求无限的精神享受。

四、“和而不同”──海关人际和谐的显著特征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和”指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做事。“不同”是说不盲从苟同,有自己的见解。合而不同就是既能齐心合力做事,又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世上万事万物,生生息息,都源自于“不同”。不同才能创造新物,不同事物共存才有新的发展。构成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和谐,都是“不同”的统一体,都是“不同”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没有“不同”的存在,离开“不同”的统一,自然界就不可能发展,人类也不可能进步。同样,单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个人也丧失了生存的空间。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刻,违背“和而不同”规律的情况时常发生。常常表现为强求一致、一律。讨论问题、研究事项,总希望“意见一致”、“一致通过”,不喜欢有不同意见,不允许有不同声音。事实表明,这种“求同”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就是这样出现的。

正视“不同”,目的在于找出不谐音,协调平衡,以求达到和谐。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恰恰在于有了矛盾能够主动协调,及时化解,使不协调归于协调,以实现共同发展。在工作中,存在不同的岗位,人本身存在着不同的特长、性格和经历,只有充分认识这些不同,创造平等的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才能激发最大多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弥合因差异与不同产生的利益分歧与情感裂痕,实现真正的人际和谐。

音律和谐,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机关和谐,会带来政通人和、团结向上的生动局面。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海关只有努力创造人际和谐、和睦相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良好环境,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不断开拓我们共同事业的崭新局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