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热门31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精选31篇)

内容导航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3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4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5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6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7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8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9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1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3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4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5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6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7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8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9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1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3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4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5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6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7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8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9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3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31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

你可以入睡前细细回味一天辛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学生一天天的成长中体味事业的平凡而伟大从中领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蕴;你可以在学生细微的爱心举动中也可以在来自远方的问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谛——学会爱……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我们常说爱是教师的天性。不错做好教师爱必须贯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显性的爱更需隐性的爱;有为学生取得成功而喜悦的慈母之爱;更有"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教导"差生"的严父之爱。

因为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爱能唤醒一个沉睡的心灵;爱能激发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师的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届的行为而应该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爱心不息!

幸运的是我就曾饱经了这份爱小学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镇上而我们的学校却在乡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迟到过。记得那时经常下雨乡间的小路泥泞不堪很容易滑倒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要算是过一座独木桥那桥由两根很细的木头拼成仅此而已。每缝下雨天我们几个胆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着过去她知道后就每天在上学时守在桥边把我们一个个背过去;她知道我们到镇上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就帮我们购买了很多学习用品谁需要就可以到她那里去买;为了让我们勤俭节约她不怕麻烦开办了小银行……

今天每当我想到这些不免有些激动。曾几何时我还自豪地讲给我的学生听。我想她的这份爱不正是来自他强烈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吗!

如今我也是一名三尺讲台前的教师我可能还不能被称为师表但每当听到学生们深情地叫出"老师好!"时我总会意识到"我是教师!我是师表!"因此我有责任尽一个教师的职责。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

“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捧读着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我有深深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强调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面对社会教师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有社会担当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积极的生存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所以,“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书中,朱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者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只是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反战,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三、做“理想教育”的实践者

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朱教授在阐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我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我觉得它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3

前阶段我有幸拜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新教育之梦》一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该书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内容—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来写的,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点,以典型的事例提炼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标。

清晰地记得书中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8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几次获得“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

记得在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因为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尤其是我们从事的小学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离开家长和家庭进入一个新环境有太多的不适应,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呵护和关爱。面对烦琐的一日工作,没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行的。我们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安抚、滋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家长们信任你。我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精心呵护、关爱下,渐渐地变得聪明能干、健康快乐的成长时,我们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

一种其他职业所不能体会到的特有的幸福!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李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4

五月份,幼儿园里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会上一位老师精彩的交流与推荐使我对朱永新老师的《新教师之梦》产生强烈的拜读兴趣。会后,从网上购买了此书,《新教育之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看完后,我的脑海如同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

朱永新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他是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教师专家委员会会员。《新教育之梦》,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这十个方面构成了校园教育的所有方面,并形成了他倡导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为了一切人(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的理念和追求。在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个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开题会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举行的。新教育实验课题有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和创建特色校园。现在这个已经在全国各地实验推广。

《新教育之梦》一书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的德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重视心灵的沟通、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从而,使全社会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使学校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使学生感悟道德的境界,升华自身的人格。

2、理想的智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智育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注重实践性,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激发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终身拥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让人成为“人”的手段。

3、理想的体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学会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使学生能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养成诚实、坚忍不拔的品质。正如朱教授所说的: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参加体育活动吧……

4、理想的美育:

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美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创造美育”。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艺术,热爱生命、激扬生命,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走向美丽的人生。

5、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首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然后才能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

6、理想的学校: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孩子们的天堂,也便是朱永新教授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7、理想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的教师,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教育是永恒的事业,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起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8、理想的校长:

朱永新教授认为,未来中国的教育家首先将从无数优秀的校长中诞生。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具有独特办学风格、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能给教师创造辉煌舞台、能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9、 理想的学生: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学生应该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自信自强,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学生的发展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教育的真谛是要把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顶梁柱,而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就需具备以上的优秀素质。

10、理想的父母:

由于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父母应该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富有教育机智,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地成长。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

英国有一个退休老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朱教授在书中说,读书需要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条件的便利,因为便利会使读书变得轻松愉快。朱教授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这种便利所带来的愉悦。比如在美国,你只要持当地人写给你的信,就可以到图书馆借书。还书也无需办理什么手续,尤其是社区图书馆,门口都有一个还书的箱子,顺手将书往里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里一个开放的空间,供学生随时阅读。这样,既省却了烦琐的借阅手续,又没有了开放时间的限制。有人担心如此状态有可能造成图书的丢失。但朱教授却说:“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书拿回自己的家里,说明他非常喜欢这本书。孔乙己还说窃书不算偷呢,孩子爱书就更不是什么坏事情了。”

读了《新教育之梦》我才明白愧疚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分数”。原来我一直没有走出分数的阴影,一直满足日常经验的简单归纳,这样是永远不能提高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我想到了朱永心教授所说:“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想到此我很难过,我们多少教师再走我的路,这种平庸教师所走的路,为了分数我们失去的太多,醒醒吧老师们,请你们读一读〈新教育之梦〉吧!他能给你许多启迪。追寻理想刘国云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拜打开《新教育之梦》的,因为,在此之前,随着学校新教育实验的逐步开展,我已对“朱永新”这个名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便如此,读完〈引言〉部分时,我仍然被朱教授那追求教育理想的执着和热诚所打动。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艰涩的专业术语,一如一位长者亦或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与你相对而坐,侃侃而谈,使你由“迷惑”至“释然”。

你完全感受不到啃教育理论专著的倦怠,读着读着,与大师的对话竟真让人手不释卷,难怪这么多中小学教师喜欢上了它。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少有一些体会,然一口气读完〈理想的教育〉这一章时,才真正感受到朱教授倡导的“建筑人格长城”的魅力。他说“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们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我想,这也许就是“无痕的教育”吧!可是我们的教师似乎已习惯于说教、灌输,到头来苦口婆心嘴唇磨出老茧仍收效甚微,思品课教学〈遵守纪律〉,学生们却在底下大声喧哗;语文课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给予”,可孩子们却纷纷质疑,认为这样会被认为是“傻瓜”。“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常常困扰着每位教师,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德育,应该“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重视心灵的沟通”,还要教给学生“自警、自我、自励”。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也许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但是我却坚定地认为:“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种感触尤为深刻。

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我为此欢呼、振奋,更是把新课程标准读得烂熟。结合自己课堂实践,以及研究名家的课堂教学,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依照新课程标准,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每当有一位“差生”真诚的对我说“老师,如果我有不会的地方,就问你好吗?”,我的心里就有一丝欣慰,就有一种成就感。每当我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语文老师总是耐心的引导我们,一直等到我们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说:‘你真笨!这题是这样的,记住了!给我多写几遍。’”时,我就很满足。可是,现实往往会在追寻理想的路上,设置了许多障碍,让我一次次的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5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之后,深感受益良多。文中虽没有汹涌澎湃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感,却宛如一幅新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他用朴素的绸绢做底,用淡淡的墨色着画,用小桥流水的文字娓娓道来。文中朱老师用他的真诚、用他的人生信念诠释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这里我就采撷一朵最打动自己的浪花,让她在我拙笨的笔中形成文字。

文中那“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手。从我们出生那天,我们就开始驾驭自己生命的小舟,在湖光山色间穿行,航行的路上可能会有诗情画意,可能会遇到惊涛骇浪,可能会有让我们驻足的诱人的风景……而谁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顽强的毅力,而谁能冲击风浪,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坚定的自信。教师就好比舵手,要想实现自己理想的教育,就请扬起自信的风帆吧!”这段话, 它似一盏明灯,在为我的教育、人生导航。

自信是人们赖以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所说的那样:“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拥有自信心不仅拥有了良好的性格,更是拥有了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正在成长的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自信,在生活中自信,更要拥有自信的内驱力——那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胸中有丘壑。课堂是展现教师自信力的舞台,教师要带着渊博的知识而来,带着微笑而来,带着鼓励而来,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做犁,用黑板做土,做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做一个能“指点江山的”领导者。

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试想一下,一个整天垂头丧气、老气横秋、叫苦连天的班主任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这个班中又会有多少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呢?做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信写在脸上,把微笑写在脸上,把对生活的热爱写在脸上,用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情迎接一天忙碌、充实的工作。

然而,自信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树立,但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自信,只有那些勇于面对困难并敢于克服困难的人,才配享有它。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马平川,万里无云,而是有激流,有险滩,相当一部分人恰恰缺少这种自信心,一遇波折就悲观失望、坠落蜕变者有之;稍有不如意就叫苦不迭、乃至丧失生活勇气者有之;经受不住考验而失去进取心、对前途迷惘者有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要想永远不遇波折、不遭冷遇、不生烦恼,显然不可能。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生活上的汹涌波涛,定要坚定信心,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破浪前行!这样才能挣脱生活中的羁绊,让理想的教育之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6

前一段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7

学校开展图书漂流读书活动,我有幸阅读了朱永新所著《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朱永新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他的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在我们现在的教育背景理念下,我觉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让我们教师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英国有一个退休老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新教育之梦》中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建立起‘书香校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学校举行了“图书漂流”“诵读经典”活动,大力倡导学生诵背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今后我们不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怎样来“用心”对待我们教育,“用心”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希望老师关注的不单是他们的学习,更希望能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老师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追问中,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8

新教育来了,犹如晴空的响雷挟万钧之势来到了舞钢,也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听报告、读书、写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师的一种标志,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人发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闲暇之余捧起了心中的梦想细细入味。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曾几何时,年少的我怀揣着激情和梦想,从学生跳上讲台去追寻自己的梦,也是从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梦想就像是被针轻轻的次过的气球,再也无力膨胀,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灭的激情还有就是谋生的本能,对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来,失去了那股钻研到底的劲头,原来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抄写与练习,原来心中的神圣地位也被考试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发问是什么改变了教育?还是教育改变了什么?所幸的是在内心的希望并未完全破灭的时候新教育来了,感谢朱永新的新,感谢新教育的新,正是一个新字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说的那样,坚持上路,就会收获奇迹,就会遇到庆典。为了心中的梦想,只要学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不是也会笑得更灿烂一些吗?又有谁会在意那庆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圆自己的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说,只有阅读才能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实际事例,下面两个篇章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学会欣赏”,书中讲述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发掘的故事: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从捡到的一本杂志里,发现一篇另他十分触动的文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手涂鸦大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教师当然不可能个个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双发现的慧眼,但是,我们的校园里可能有无数个托尔斯泰。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

有人说,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至。”其实,欣赏不是施舍,不是恩赐,欣赏之善总是不经意间自然流淌,是无功利心的真诚赞许,是长者对幼者的呵护,是智者对智者的敬佩。

欣赏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没有高深的学问、繁杂的技巧。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如果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摸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语与母语并重”,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好母语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在网络语言、世界级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语,不懂英语难以进入世界的主流。现在我国进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实很一般,主要是他们懂英语,但我们喝多很优秀的任务因为不懂英语而无法将自己展示给世界。其实,语言教育的文化功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是交际、交流的工具,也与语言体系合而为一实现了文化的传递。双语教学,重在运用,当然首先是熟练运用中文,掌握好我们的母语,在此基础上强化英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技能。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双语的语言训练中,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来因材施教。阅读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抄写单词,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单词;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选择不同的内容。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才能习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语言学习就很困难。因此,英语教师等要尽量设置双语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感受和运用语言。双语教学中,“说”的能力尤为重要,这是适应社会、发挥自己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别太在意学生语言结构的对与错,要鼓励他们多用双语进行交流、学习。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新教育》,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

我们所提到的新教育,虽然有几年时间了,但它还处在实验阶段,这也只是一项教育实验,我觉得教育实验的目的,不是在于发明一种方法,教师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教儿童更多的东西。更确切地是要给儿童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并且如何在他所处的世界中从物质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练习这些能力,使他成为一个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9

对于新教育,从听说新教育,到走进新教育,进而实践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学校为我们购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让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教育”改革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一种全新理念的一次升华。但是,作为常年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我来说,虽然自认为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欠缺,说道通俗一点就是:我心理明白,说不出来什么大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今天,来参加这次交流会,只好简单谈一点很浅显的个人体会。

“新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这三大教育实呈现为“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为当代中国教育支撑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所以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六个行动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这也是我们学校搞新教育的一个亮点。

老师和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的很不错的有效方式。

我们从刚开始的拼凑的方式写随笔,进而到有感而发不由自出的写随笔抒发感情、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还有可以教语文课的天赋了,甚至有些想该行的念头了。老师的这些好习惯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不仅仅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0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我的教育理想》。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 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我的教育理想》,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励志,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校举办了新教育推进活动。胡校长对我校的新教育做了介绍。王改梅老师和杜慧琳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的晨诵和绘本公开课。课后,我校老师积极研讨,探究教法。教研室的领导对晨诵和绘本也给出明确的指示,并解答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为我们明天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在领导的指引下,榜样的带动下,老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新教育之路定会开满鲜花,芳香四溢。

我惜书,书亦懂我。我爱书,书亦香我,无需其他,彼此之间的会心一笑,便已是一个静谧而富足的世界。让读书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书中幸福生活”新教育下,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去读书。提到新教育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伟大的教育大师-——朱永新。

最初知道朱永新这个名字,是在一次例会上王校长提及时的眉飞色舞,从此,我记住了朱永新这个名字。随着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将《新教育》作为我校教师的必读书目之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朱永新教授对梦想的痴狂、执着、追求,使我非常钦佩他。朱永新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家也应该具备诗人的品格”我说,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敢做梦、又敢付诸于实践的追梦人。梦想是一种动力,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有梦才会那一点不安分的冲动,有那份无悔的坚守。

朱永新教授的坚守让新教育遍地开花,芬芳四溢,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广大的一线教师已经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拼搏,将相同的理想与信念传播开来,坚定地迈向了同一个方向,越走越远,不断接近新教育的明天。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让怀揣梦想,不服输的我们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或许这就是新教育的魅力吧。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3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我深觉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止于其文学价值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这部著作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新教育之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读完这一章节后,使我在心里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同时我也深深的觉得自己以前地认识是非常地肤浅。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找到了多年想要寻找的方向,而且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以一种什么样地姿态出现在学生、家长、同事的面前。在紧张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局面,现在我知道了,我不会再怨天尤人了,那就是我们教师要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坚韧、刚强、心胸宽广的人。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这段学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声厉喝,让我震惊、彷徨。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冯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4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励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5

这个假期在带孩子的闲暇之余,我又重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作为一位年轻教师以及年轻妈妈,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给我了很多启示,很多思考,强烈的共鸣让我爱不释手。

每次我拿起书,其实读得最多的就是第一章:理想的德育。书中写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有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德育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我尤其感到德育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书中写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很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全家人宠溺的同时,这些子女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替别人着想,他们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冲突。还记得在处理一位内宿生因为宿舍违纪到达走读要求一事时,他的母亲和我谈到,他的孩子在小学时很听话,和同学们也相处得很融洽,怎么上到初中一下就改变了这么多。我在和她谈完初中孩子的变化之后,又提到,以前小学时,尽管也是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但是孩子们都是早上7点到校,下午5点放学回家,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是在上课和写作业,其实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少,不像现在住校了,同学们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于这些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们,真的比较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和矛盾,需要他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在孩子与孩子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交流、学会相处。同时,我也非常重视班会课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从当班主任以来,我都充分利用好每一节班会课,在一些班级因为时间紧张在利用班会课学习时,我的班级依然热闹非凡、掌声不断,笑声四起,我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他们学会做人、懂得感恩,能担当自己的一份责任。

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中还提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是啊!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对老师崇拜、信任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也不太敏捷,学习成绩暂时不太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令老师头疼,但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教育需要等待,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其实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积极成长的倾向,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现在想想,我们大多数老师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时,或许总爱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老是想着如何减少孩子的缺点,因为缺点少了,优点自然越多。其实我们老师的思想也应该多改变,不是减少缺点,而是直接增加孩子的优点,因为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的优势和闪光点上,而不是缺陷上,多一些表扬和鼓励,从而更好的推动孩子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第五章:理想的劳技教育,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书中提到:要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关键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如果父亲没有教给儿子谋生的手段,那等于教他成为一个贼。”这是犹太民族倡导和帮助孩子自立的永恒的教义,这又何尝不给我们的教育以深深的启迪呢?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与教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而放手让孩子适当的参加劳动的实践,使他们具有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劳动中学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而如今班上还有部分孩子,每周都把积累一周的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帮自己洗;做值日时,怕脏怕累,磨磨蹭蹭,想逃避的孩子还大有人在;而每逢开学和放假时,总有一批同学因为自己不会整理行李物品,而让父母在宿舍张罗,自己站在走廊聊天、玩手机的更是屡见不鲜,这时我得为一些自己独自到校,自己整理床铺衣物的孩子们点赞,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而要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状,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做起。

然而说到这,我又想起书中写到的这段话:一些老师把劳动作为对违纪同学的一种处罚措施,如罚扫教室或厕所等,这种处罚的方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使学生把劳动看作一件丢人的事情。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畏惧劳动、逃避劳动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通病”。确实,自从看到这段话乎,在带新的班级时,我很慎重用劳动处罚的方式,也担心会出现朱永新教授所说的现象,确实一部分同学没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而如何更好的教育那些违纪的同学,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作法,而我最不希望用的就是一些体罚的方式,虽然有些方式可能一下就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坚信这样的方式是不深入学生的心灵的,带来的只是他们对老师的惧怕,短期内不再犯错,所以目前我还是以谈心说理,走进这些孩子的心里,发现他们更多的优点为主,虽然这样的方式会慢一些,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更加有利,我也会继续学习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带班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的带的班级更加优秀。

其实每次读《新教育之梦》,我都会有很多感受,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的还有非常多,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时间却不多,而我也坚信:“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出现在你的面前。”我也会努力以书中理想的优秀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希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6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心境如潮,思绪万千,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春风希翼无限,如夏日倍感怡然, 如冬日猛然醒悟,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27页“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记录教育现实、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于是,我尝试着记录小班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天。

9月5日 星期二

早上,我还没来到教室,就在楼下就听见了楼上惊天动地的哭叫声,原来又是陈智高,哭着不肯来幼儿园上学。我来到教室后,发现他两只手紧紧地吊在窗架上,一边哭一边在地上不停地跳;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并且递给他一张餐巾纸,他理也不理,照旧“唱”他的歌。这时,同班的朱老师开始整队去外边,他看见后,赶紧停止了“唱歌”,跟在了其他小朋友的后面,乐颠颠地出去了,在操场上,他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与同伴一起玩,而且还随着早操音乐扭了起来。早操做完后,回到教室里,他又开始了他特有的“独唱”,但这一次,音调低了,且断断续续地。随着老师图片的出示,讲述精彩的故事后,笑容开始慢慢地出现在他的脸上。

安顿好陈智高后,原以为会风平浪静一点,没想到半路上又杀出个程咬金——崔诚铭,这回是他不停地哭着要回家,说是想奶奶了,不管老师如何安慰,就是不管用,反反复复地吵着要回家,反反复复地说着这么几句话,熬到吃中饭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哭闹,我们老师见机给他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没想到,效果倒蛮好的。

又到了放学的时候了,又到了家长向我们询问幼儿在园一天的时候了,同样又到了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了……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真的挺忙,上班除了教书育人、备课写随笔、布置环境,另外还得担当起保育的任务,穿衣、喂饭……回到家里,照顾孩子,干家务活等等;生活中,工作上的一切琐琐碎碎的事让我们忙得马不停蹄,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想停可怎么也停不下来。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句“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又让我觉得自己说“忙”这个字,实在是羞愧啊……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7

这个假期,我按照学校的读书要求,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

一、 德育方面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 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 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继续完善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 智育方面

1、 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xx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2、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运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到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

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最后,让我用文中的话结束此次交流: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8

《新教育之梦》一书让我感受很深.这本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可以在班级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开展友谊竞争,从小组开展竞争,到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的,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勤奋钻研教科研知识,努力探索、积极进取,为我们共同美好的教育之梦而献计献策吧!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19

最近,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

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智育方面

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xx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

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0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学生的我们总喜欢在课后谈论我们的老师们。“老师太严肃了,没一点幽默感。”“老师人挺好的,知识面好象缺乏了点。”“今天这道题连老师自己也解不了呢。”……于是,放学后的我就把这些同学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讲给母亲听,母亲听后说了什么我已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她问:“你们这些孩子,怎么净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啊,那你倒说说看你们理想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我哑然。

后来,我也自己思考过,还和同学讨论过,罗列了一些好教师的“标准”:要知识渊博、要有爱心、要有责任心、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幽默、作业不能布置太多……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如今工作了,踏上了这三尺讲台,自己也成了一名教师,母亲的这个问题竟变得严肃而重要起来。是啊,理想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呢?寒假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让我感受颇深。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以上这每一个方面,都是新的形势下,新的教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教育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活动,要想对学生的全部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就不仅要遵循育人的科学规律,而且要善于运用各种灵活多样、深入人心的艺术手法。教育不仅要讲究理性,而且要讲究感情;不仅要讲究逻辑,而且要讲究形象;不仅要讲究抽象,而且要讲究具体,不仅要讲究一般,而且要讲究特殊;不仅要讲究有形,而且要讲究无形;不仅要讲究说服,而且要讲究感染……人们总说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没有理想又怎会有实现的可能。

一个理想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努力拉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可能。为了那一个共同的理想的教育之梦,我愿不断努力,努力成为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自信自强、勇于挑战自我、善于合作、有人格魅力、尊重同事、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勤于学习、有社会责任感、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理想的教师。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1

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说,只有阅读才能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实际事例,下面两个篇章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学会欣赏”,书中讲述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发掘的故事: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从捡到的一本杂志里,发现一篇另他十分触动的文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手涂鸦大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教师当然不可能个个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双发现的慧眼,但是,我们的校园里可能有无数个托尔斯泰。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

有人说,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至。”其实,欣赏不是施舍,不是恩赐,欣赏之善总是不经意间自然流淌,是无功利心的真诚赞许,是长者对幼者的呵护,是智者对智者的敬佩。

欣赏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没有高深的学问、繁杂的技巧。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如果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摸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语与母语并重”, 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好母语无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在网络语言、世界级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语,不懂英语难以进入世界的主流。现在我国进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实很一般,主要是他们懂英语,但我们喝多很优秀的任务因为不懂英语而无法将自己展示给世界。其实,语言教育的文化功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是交际、交流的工具,也与语言体系合而为一实现了文化的传递。双语教学,重在运用,当然首先是熟练运用中文,掌握好我们的母语,在此基础上强化英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技能。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双语的语言训练中,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来因材施教。阅读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抄写单词,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单词;作文练习,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选择不同的内容。语言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才能习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语言学习就很困难。因此,英语教师等要尽量设置双语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感受和运用语言。双语教学中,“说”的能力尤为重要,这是适应社会、发挥自己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别太在意学生语言结构的对与错,要鼓励他们多用双语进行交流、学习。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新教育》,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

我们所提到的新教育,虽然有几年时间了,但它还处在实验阶段,这也只是一项教育实验,我觉得教育实验的目的,不是在于发明一种方法,教师能在同样的时间内教儿童更多的东西。更确切地是要给儿童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并且如何在他所处的世界中从物质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练习这些能力,使他成为一个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2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莎士比亚的诗写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培根说:“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长才干。”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尤其要率先垂范,让读书成为习惯。开卷有益,学贵心悟。他的著作《新教育》一直放在我的案头,时常拿来捧读,总想说点什么……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居多,唯有胸怀理想,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兴,教师不能满足于“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手捧教材,满堂灌输,唯我独尊,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新课改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自信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自信的教师会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学生,自信使师生自强,使他们的才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终生受益。我们中青年教师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应摒弃“高级评到手,事业到尽头”之类的短视念头,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魏书生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学习、压力、打击、磨难都当作超越自我的阶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超越不是颠覆,不是折腾,不能浮躁,不能没有根基。”要引导优秀的教师、学生们迈上一个力所能及的台阶,再迈上另一个力所能及的台阶。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

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合作带来双赢,校本教研需要建构以校为主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型集体,少数教师个人素质虽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1-1=0,只会严重影响工作,伤害彼此,有害无益。人格魅力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俗言道,同船过渡都是前世所修,与同事处好关系,尊敬领导有助于我们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实现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而且要有一颗童心,要学会微笑,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少数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缺乏爱心,俨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绩、激励学生,而是发现缺点,有意无意地数落学生、挖苦学生,以极端的言语,数十遍乃至数百遍的罚抄对待学生,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伤害、毁灭性的打击乃至恶劣的悲剧。作为教育超市的服务员,我们应该修炼好自己的基本人格,从而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关注生命成长。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教师的“霸主”地位依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做引领者、激励者、参与伙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感知体验、交流协作、张扬个性、实践提高、探索发展。

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坚持写教育札记,摄下自己的得意瞬间,记下自己的某一失误,录下自己的困惑,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们提炼案例从事行动研究的源头活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的队伍中不少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初尝了教科研的甜头。

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活动是润泽人的一生中最积极、最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是一种“解读”,能推动我们观念的变革:人本主义、多元智能、任务驱动型学习、建构性学习、发展性评价等先进理念,我们唯有学习才能融会贯通;学习是一种“唤醒”,能激起我们自主学习的愿望;学习是一种“整合”,促进我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学习是一种“激发”,能挖掘我们创造的灵感;学习是一种“沟通”,能带动我们彼此的合作。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心境,读书是一种收获,读好书就是与大师对话,品尝精神的大餐,感受心灵的启迪。

《新教育之梦》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气势恢宏,凝聚着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热血、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激励着我们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师!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3

最近我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尤其初中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4

《新教育之梦》之“新”,是观念之“新”,《新教育之梦》之“梦”,是“理想”,而且全书十章,都以“理想”来命名章节: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而所谓“理想”,它可以是幻想,也可以是梦想,但它都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是我们还没有做到或做好的,却又是以其为目标努力追求的。而正是有了这么美好的理想,并且又是实事求是、充满憧憬的理想,才使得我们能够从现实的教育中,认真的审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才使得我们能够理性的思考、认真的反思,有效的来改正或是避免教育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这才是“理想”的升华。

我用心读完后,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不想谈更多的东西,我只想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我个人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站在三尺的讲台,用我们的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另外,一位教师没有激情,就不会产生在教学上的冲动,就不会去进行改革、进行创新,教十年如一年,没有创造、没有革新,你称得上是一位好教师吗?

二、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责任心”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四、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五、富有“健康的个性”

自古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总之,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5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6

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员的教育主张 。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篇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简洁而准确的说法,让我感到很新鲜。如:传统智育的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还在人生的求知阶段便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就一个“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鲜、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读着这些贴心的话语,虽然觉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知道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7

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于是,不断地寻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师博览》上读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周刊》上又读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通过南师大出版社邮购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写满了我的感受,强烈的共鸣使我爱不释手。

书的序言《梦想成真》被我用作了国旗下演讲;书中的文章我一次次在教师大会上宣讲。我第一次读一本教育著作如此痴迷。 第一次见到朱永新,是在中锐集团与苏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21世纪教育论坛上。大腹便便的形象,充满睿智的话语,一派学者的儒雅之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教育在线”网站结缘,便更多地了解了朱永新。我曾一口气读完他发在“教育在线”上的所有贴子,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每天上“教育在线”成了我的必修课,几乎占领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教育在线”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朱永新的文章、书籍拜读了许多,但还从没有听过他的讲演。第一次听他的报告是在无锡师范学校。听了整整一天,上午讲《中国教育缺什么?》,下午回答听众的提问。

朱永新的激情和博学,使我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对许多教育问题有忽然开朗之感。 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不是梦想,是完全能成为现实的。我开始了他的新教育实验。首先在儿子身上试点。我让儿子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写一篇日记。一个学期下来,儿子竟然背了150多首古诗词,写了100多篇日记。儿子的人文素养明显增强。儿子的试点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更坚定了我对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追寻

。我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个贴子《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我校发展的平台》,大张旗鼓地在全校开展新教育实验。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请朱永新来校作报告。我先给他发了一条短消息,没想到他很快回信:报告没问题。XX年2月14日,情人节之夜,朱永新来到无锡南洋,送来了999朵玫瑰。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教育日记、聆听窗外的声音、生活化英语、娴熟地利用电脑学习工作、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朱永新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报告会结束了,许多教师还围着他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 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情感;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神圣;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责任;走进朱永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诸向阳)

有理想 ——读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随感 吴江市实验小学 费建妹 好些年前,在一教室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是鲁莽的学生当着众人的面询问他的老师:“你教我也有些日子了,今天你就给我个评语吧!”老师抬头看看这位学生,想想一直以来他的表现,笑了,他说:“如果我讲的课已经没人听了,我就乘上一艘木筏子到海里寻短见,能够跟我一起去的,大概就只有你了。”那位学生听了这话,心里高兴极了,尽管他已经听懂了老师话里的意思。老师其实在说:“你呀,除了胆大心粗以外,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但他却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位是孔子,一位是他的高徒仲由。从这个故事联想到我近些日子一直在细细品味的教育著作《新教育之梦》,我有很多感触。 感触之一:学生欢迎能和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人格的老师。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8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读后感。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扎根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至于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一切与教育沾边的人而言,《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教育没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人”。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新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29

近段时间,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当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我们要向朱永新老师学习,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做一名会自我学习的教师。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30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新教育之梦》让我看到了那里才是梦开始的地方,那里才有我们师生共同的梦,因为向往已久,因为梦里已寻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们就不禁要为此高呼——“梦”的篇章已经谱成,现在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拨响那美好的旋律,让这一人世间最动人的梦之曲传唱地更远。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精选观后感 篇31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