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四、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也有基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常识,即使随即看到一幅作品,也有基本的正确的评论常识。
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
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传说。文章的语言平实易懂,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内容并非难事。但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揣摩,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不屈的形象并非易事。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神,更是一个英雄。他铿锵有力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普罗米修斯的这句话就是课文浓缩的精华。我通过对比朗读、想象说话等形式,感受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理解“为人类造福”的内在含义。通过想象、体验、反复诵读,深刻感受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深刻领会“为人类造福”的信念是普罗米修斯永不屈服的力量源泉,从中感受伟大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以及培养阅读神话的兴趣。
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类从无火到有火的巨大变化,我帮助学生认同并真正理解“为人类造福”的内涵。另外,文中的自从有了火以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通过想象说话让学生更加明确了“火”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这时候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里已初具雏形。
在学习普罗米修斯受难这部分时,有些词语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比如“死死地” ,我让学生感受“死死地”地锁是怎样地“锁”? “死死地”地锁之后,他还既不能怎样也不能怎样?理解“风吹雨淋”一词时,我加入了对高加索山的描述,补充了一段文外的资料“高加索山被人们形容为无法到达的地方,连鸟都不愿意从那里飞过,那样一座山上刮起的会是怎样的风,下起的会是怎样的雨?”学生们表情变得凝重而痛苦,似乎在和英雄一起痛苦一起承受,他们想象出那座山上刮起的是凛冽刺骨的寒风,下起的雨中可能还有拳头大的冰雹。是这些词语的理解带给了句子生命,让句子变得鲜活,有画面浮现在脑海里。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集体式”讨论,通过“求异性”达到相互启发和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其中讨论法是自主学习型教学的代表,学生在集体学习和讨论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节课提出的问题有:
1画面内容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题材是什么?
3画面上的人物象征和寓意是什么?波提切利采用了怎样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4透过人物神态能体会出什么样的更深层的含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5我们如何来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呢?
6联系当今社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通过上述问题,把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构建知识,活化学习。同时也强化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春》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 “欣赏?评述”课。本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体和表现手法,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情境精心设计。课后,我对这一课作了总结和归纳,找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因此,欣赏《春》时,我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要把它放到它赖以产生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探究、了解意大利的地理状况,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波提切利的成长经历,用人文知识带动学生进一步解读《春》这件美术作品。同时,在人文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认识美术对生活的特殊贡献,形成学生对待祖国优秀美术传统和世界多元文化的正确的人文态度、进而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