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_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20_计划”。今天,两部联合召开“20_计划”启动实施电视电话会议。这既是一个宣传动员会议,更是一个工作部署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_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这对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
(一)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20_计划”正是秉承了改革的宗旨,改变了以往“工程”和“项目”的思路与模式,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提出了八个方面综合改革的任务,致力于将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从单一、局部的改革引入到系统、全面的改革,实现高校创新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十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道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与优越性,集中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模式,重点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
(三)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创新力量不断发展,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产业以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传统体制下,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体、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孤立发展,而是迫切需要突破各类创新力量的体制机制壁垒,形成协同共进、整体发展的新局面。
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围绕推动高校科研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比如,在科学前沿领域,会同科技部开展了“清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在面向行业产业方面,在湖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等开展了“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改革试点;与此同时,有关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探索性地开展了工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区域创新模式实践。这些试点不仅推动了高校自身的改革,也极大地促进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与地方的协同创新,为“20_计划”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借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20_计划”的特点和要求
“20_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通过开展协同创新,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计划贯穿着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契合了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与现有的单项的“项目”、“基地”、“工程”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必须准确把握计划的特点和要求,找准切入点,提高执行力,切实增强协同创新的有效性。
(一)凝练主题,转变方式,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0_计划”重在打造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平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发展项目、科研课题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它实际上是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把已有的创新模式、资源和要素,按照协同创新的理念打通、串接、凝练、提升,并探索出新机制、新模式。“20_计划”的实施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来源必须是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行业、产业、地方的重大需求;问题的方向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问题的不仅要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从创新导向、组织管理方式、创新要素汇聚形式、政策环境、评价机制等方面,切实转变创新方式,采取系统性的、实质性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这也是今后对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
(二)把握好“20_计划”与“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关系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和“20_计划”,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有侧重、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是统一的有机整体。“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重在高校内部建设。“20_计划”则重在高校体制机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20_计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20_计划”的实施将更好地提升“985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进一步释放现有创新要素的能量。
(三)把握好“20_计划”同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的关系
“20_计划”不是一个科研项目,也不是单纯的“基地”建设。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有利于承担和完成国家和地方重大任务的协同创新模式与平台,实现创新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具备完成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并实际承担了相关的重大科研任务,是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的前提与基础,是协同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与保障,也是检验协同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应当坚持“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原则;中心的工作方向应根据需求的改变进行动态调整;中心的研究人员来源于多个单位,实现“流动不调动”;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
(四)从紧从严,稳步推进
“20_计划”是一个新事物。如何实质性地推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还面临很大的挑战,确实有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今年是“20_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更何况这样一个充满改革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的系统工程。因此,“20_计划”的实施必须在高标准的基础上,坚持“从紧从严、择优择强、宁缺毋滥、示范推进”的原则。今年的开局工作尤为关键,要开好头、起好步,就要高标准、严要求,选出那些真正符合条件、确实成效显著的“样板”和“典范”,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20_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支持方式,推动“20_计划”顺利实施
既然“20_计划”重在体制机制改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项目、科研项目、建设项目,那么在支持方式上与其他“计划”也是大不相同的,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的支持思路,创新支持的方式,更好地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开展。
(一)切实转变支持思路
“20_计划”的核心是通过改革,打造协同创新机制,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因此,对“20_计划”的支持,实质上是对改革的支持,对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支持。既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20_计划”还要求对现有的创新模式、资源和要素,用协同创新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整合、融合、贯通,改变“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的状况。从资源角度讲,既有存量资源又有增量资源,既有政府资源也有其他方面的资源,政府资源中包括现有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各类科技计划等资源。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主要是对改革的支持,对高校现有各类资源优化整合、融合、贯通工作的支持。因此,是一种引导性或奖励性的支持。高校建立起协同创新的机制,增强了创新的能力,取得各类资源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明确财政支持重点
为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的开展,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批准认定的“20_协同创新中心”,给予引导性或奖励性支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保持相对稳定。通过改革来打造协同创新机制,一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新机制也需要持续运行。因此,中央财政的支持尽管是引导性或奖励性的,但不是一次性的,将视协同机制建立情况给予持续支持,至少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稳定性的。支持的具体额度,也不打算简单地采取由各高校“漫天申报”的方式,而是要依照“20_计划”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各高校的实际,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或比例来确定。
二是明确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和协同创新机制管理运行直接相关的开支,不是科研课题经费,也不是工程建设经费。具体用途主要包括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国内交流、日常运行管理等,不得用于与协同创新中心无关的支出。
三是赋予自主权限。在符合财政部、教育部规定的范围内,高校将拥有较为充分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用途,以真正激发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为体制机制改革留出空间。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有关问题,财政部、教育部将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作出规定。
(三)切实加强经费管理
在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用好管好财政教育经费,日益成为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20_计划”层次高、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更要注重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及有关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确保“20_计划”顺利实施。财政部、教育部将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将作为协同创新中心年度检查和阶段评估的重要依据。凡发生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高校,财政部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扣减经费等措施。
同志们,“20_计划”的实施,秉承科学发展理念,顺应时代改革要求,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把握“20_计划”的精神内涵,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真正肩负起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切实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现高校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军营,就要穿着没有领花肩章的衣服融入茫茫人海之中,平凡的如同一颗沙砾。但是那种经历过军营生活的人特有的忠诚、执著、勇敢以及忍耐,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是这份军营生活的馈赠,使你们在风浪中不退缩,在艰难中不止步,在挫折和考验面前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面对生活。同学们,有这种无与伦比的优势陪伴,你们还怕什么呢?一条撒满阳光的人生大道,正从绿色的军营中向前延坤……
离别
岁月的风吹散了一树的秋天,飘零的落叶,枯萎地黄去。我总担心冰凉的秋风,吹散那日记本的页码。离开军营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我把思念锁进分别的日子里,三十几天的军旅生涯,心里有太多的割舍不下的东西,说走就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本就聚散无常。
我会怀念这神圣的热土,我会思念这绿色的军营,我会牢记教官的教诲!我应该感谢生命的选择,感谢这片绿洲选择了我年轻的生命。艰苦的训练,给了我钢铁般的意志;严明的纪律,使我对生活拥有了许多执著。一份锤炼,一份收获。我学会了用青春去体验直线加方块的生活,学会了刚毅、勇敢和坚强。一段军营的历史,汇成了一段永远不能被代替的岁月,随着光阴的流逝,希望一定会在绿色的海洋中茁壮成长。我会牢记这一个月的刻骨铭心的经历,去开创自己灿烂的明天。
默默地与军营作别,夕阳西下,梦和思念一起回故乡。送一缕阳光,在这落叶凋零的日子,我的心不再孤单。青春在我们的手中,而我们是军营迸发的火花;青春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点燃生命的理想,让年轻的汗水变成一个个真实的希望。
我终归要走的,当军营的营房在视野中逐渐远去的时候,我的眼睛也会变得湿润而模糊。我在想,这里的一切已经连同我的心情一起移上了画布,这将让我感动一辈子。一段当兵的历史,成就了士兵老博大的情怀,而我们军营的历程,完成了一次思想的升华!军歌是我们心底无悔的恋歌,军号是我闪不息进取的旋律,军营告诉我们:只要默默孕育,生命总有辉煌的时候!
伤逝
时光荏苒,秋已经走得很深很深了,就要离开军营了,这也许是我寒窗生涯中最后一次军训了。起风了,风卷起一片片落叶,这落叶滋生着一种离别的情绪,将秋的气息,反复提炼成血液的浓度,渗透在每个人的心里。于是,在深秋淡泊风景里,我们走过留下的岁月,成为这个季节的里程碑,伴随着最后一场秋雨锁进记忆的深处。
一个月的军营生活是那么的漫长,让我们这群娇惯的孩子吃尽了苦头;一个月的军旅生涯又是那么的短暂,我们绿色之梦的翅膀刚刚展开就要收回!离别的日子近了,我害怕离别,怕面对那分别的场面,怕看到人脸上强挤的笑容和眸子深处隐藏的忧伤!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情感都将受到一次折磨。
我问那山:你们从我眼际消失的一刻是否意味着永远的失去?
山曰:既然无法超越拥有与失去的束缚,又何苦等待没有答案的回音;既然无法摆脱瞬间与永恒的桎梏,又何苦追寻无法统一的标准?
“浮云一别后,滴水十年间”。走在寂寞的大山下,成群成群的鸟儿雕琢着我的孤单。既然无法回避离别,就学会接受吧——接受实实在在的生活。只有坦然接受,勇于拼搏,才能获取人生的真谛。就让那远去的风景挟着无法企及的美丽引诱着我们不断的去追求生命的奇迹吧!
一个从未经历痛楚的人,必然会对幸福缺少判断力。
我不敢妄言自己的是个经历过痛楚的人,然而岁月一直在消逝,生活从来不肯让我们活的圆满而无缺憾。但是请你相信,一个经历过军营生活磨砺的人,即使面对风雨的肆虐,我都迎接着阳光;即便泥土是痛苦,我都生长出欢乐。
我执著于在青翠的梦里,看雄鹰搏击长空,感受霜去寒来。尽管阳光不能定格在我的脸上,我的呼吸却会在黑暗中发出响亮的声响,于是我相信这段军旅生涯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丽的珍藏。岁月易逝,青春易老,往事若云烟,写一段文,留于清风,献给军营!
大自然的一天,从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开始,而洪洞农信人的一天,从伴随我们成长的晨会开始。
晨会中有一个环节叫晨会分享,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我们从中得到了工作感悟,人生感悟。
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分享了前台柜员趣事。有位老人来办理存单销户业务,正好是950,柜员想凑个整数给他,就问“老伯,你有50吗?”老人家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小姑娘,我都60了,大孙子都抱上了。。。。。。”。如果在平时,我们也许就当个笑话听听罢了,但在晨会上,作为一名前台柜员,我不禁思索,我每天也要与客户进行交流,那我说出的话会有歧义吗?客户能明白我的意思吗?我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晨会不断的进步。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20__年的时候我接受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工作,上班没多久因为肚子疼就了假,这一请就是两个月,我到底怎么了,家人带着我跑遍了洪洞、赵城所有的医院,有的说是阑尾炎,反正没有一个能说清楚的地方,又去了临汾市人民医院,那里的医生说必须手术,一听要手术我妈就哭着狠狠的骂我,骂我不争气,我当时特别不理解我妈为什么这么对我,我跟着我妈哭了起来,我两一起哭。就这样输液,吃药,看病每天陪伴着我,有个医生说就算做了手术也活不过五年,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只是看到他们每天偷偷的抹眼泪,有一天我姨终于忍不住了,嘶声裂肺地放声大哭,我的内心充满恐惧,用极小极小的哭泣声问道:姨,我到底怎么了。我姨没有回答。于是我不敢再问。后来又去了太原第三医院,在我看来那是一个充满死亡的地方啊,那一天我几乎想了所有的可能,也想了我所有的依依不舍,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再见了,我的长发,我的漂亮衣服,永别了,那个时候我绝望了,我在想我最后一件事情应该做点啥,那一天我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很高兴大家看到现在的我,想必大家都猜出来了,对 是误诊,误诊竟然让我给遇上了,让我从死亡的边缘绕了一圈。是这件事情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生活,珍惜工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晨会是激励士气的“精神早餐”。当大家面对面地大声说出“早上好”时,我倍感荣幸自己是洪洞农信的一员;同事对我竖起大拇指时,我越发觉得自己是巍峨的高山,是奔腾的江河,是展翅的雄鹰。
时钟又转到了早上7:30,女士们系好你的丝巾。戴上你的头花,男士们系好你的领带,整理好着装,开始晨会,我们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