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热门四篇)

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4篇)

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1

关于中学教育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皖西学院环旅学院地理科学0802班吴雷

摘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很关心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其中关注的热点无疑是中学生的教育。当前中学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1、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沉重2、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判断标准的单

一、落后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4、中学教育缺乏人文主义教育理念5、中学教学忽略了对于传统道德、传统思想的继承6、中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和价值体系不健全,等等。教育部门必须尽早的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探讨并改变教学思路和方式,加强中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传统思想,注意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暑期社会实践中学教育健康发展

(一) 学生学习负担的沉重

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平时主要是作业繁多、填鸭式教育严重;而在假期时间里主要则是学校和其他的私人、团体组织利用各种名义来进行补课,召开竞赛班等等。其实,不仅仅在我教授的中学暑假补习班,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存在着假期补课的现象,不管是小学、中学。

我所在的补习班一共有52人报名,他们都是初二的学生,但是由于其中有几个学生没有下定决心要补习,所以最后我们补习班实际招收了46名同学。所教授的课程以初二数学、英语课本为主,另外结合初三部分知识点作了简要讲解,还针对他们的暑假作业作了讲解。

补习班教授的英语内容主要是单词记忆和写作,数学主要讲多元应用题和三视图一章。另外还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暑假作业,第二天在他们上其他课时批改。暑假作业还有我们布置的应用题都是非常难的,有些题就是我自己也要琢磨好久才能解出来。

教材的高难度不仅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就我所教授的班级来说,平均每一小节的内容,其中最好的两三个学生可以完全吸收85%左右,其余一半的学生可以吸收65%左右,还有1/3学生仅仅吸收知识的40%以下;而且,要想真正的理解 1

教材,学习知识,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揣摩每一章节:每天上午的课程,必须下午花费两个小时左右时间才能大致理解吸收和掌握。而事实上积极运用预习、复习这一科学学习方法的学生要少的可怜,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可见一斑了。除了以学校名义招收的补习班外,各种以私人、团体灵璧教委规定教师不可以招收学生补课,而这些其它形式的学习集体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安全区”了,至少要比教师每天在学校或家里提心吊胆地授课心安理得得多。

组织名义招收的学习辅导班、提高班、特色班等等也层出不穷。学生学习负担过于沉重,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被剥夺的几乎一干二净。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对象学校也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而套用教师自己的话来说:“也并不是我想这样做的,现在其它的所有学校都这样搞,这样竞争,如果我们置之不理,何来成绩?学校又怎么能生存下去呢?” 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所指责的对象不能仅仅是学校、教师,更在于基础教育的深层模式。是这一指挥棒不断地左右着学校、家长和学生。也许,学习负担沉重是应试教育送给他们的一份“厚礼”吧!

(二) 思维方式、判断标准的单一、落后

与上面的因素相联系,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判断标准的单一、落后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单纯的应试教育同样也造成了这一现象。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来讲,随着被教育者的学习层次的深入,他的思想、头脑也很自然地越来越局限于专业的知识上去了。就像以前一个旨在证明大学生的想象力并没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想象力丰富的调查一样,这个调查也鞭挞着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方式,同时更启示着思维方式、判断标准对于人们思想行动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而从现在的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来看,想象力已经越来越为固定僵化的判断所桎梏。比如《暑假作业》上面有一道专门的发挥想象力题目,大致内容如下:“在树林中的一棵老树上停着若干只鸟,猎人开了一枪,有以下的结果

a. 打着一只鸟,其余都跑了

b. 没有打着,猎枪走火

c. 打着一只,其余为了救那只鸟都没有飞走

d. ? ?

e. ? ? ”

本来这是一道鼓励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题目,是没有什么确定的结果的。然而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a选项是对的,并且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其它的情景。这和几年前望着圆圈发呆,傻愣愣地说像个“零”的当代大学生又有多少的区别呢?

思维方式的僵化和判断标准的单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现在的小学生更多的依赖着老师给他们送去标准答案,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即使对于数学的解题方法,只认为老师的给予的答案即是真正的答案,摒弃自己其它可能的一切思路、想法。

而在语文特别是主观试题的答题上,即使回答是正确的,八九不离十的,也会毫不犹豫地改写成老师解答时念出的答案。在这一点上这个班级任我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释,好像一时也不会改变这种现象。

人们都盛誉世界上最最阔达的事物莫过于人的内心,因为她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任何东西。一旦人的这种无限的想象力囿于智力、常理甚至是自己辛苦探索和积累的知识、规则等,那将失去提升创造能力的一大翅膀。后果也当然不能飞越自我,也许会从天空中坠毁,从此万劫不复。

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方式、判断标准的单一、落后势必将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的头号杀手。

(三)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很不起眼也常常被人忽视的隐蔽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问题。而这种现象愈是在初等教育中就愈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未完成自我的人格塑造,没有初步实现意志的支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处于寻找、模仿人物形象的阶段。当然,和学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教师也和家长一样成为学生观察社会、学习社会的对象了。

不对等关系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也并没有什么妨碍、危害被教育者的地方。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理所当然地会把他们的老师比作自我学习的楷模,努力地向这一方向进发。所谓“为人师表”即是在这种原理下的良好应用。

但是相反情况下,教师在这种不对等关系中,没有重视自身的道德、素质的修养,能力的提高,运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所有这些情况都很可能会十分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使其一生的轨迹走向病态、畸形。

教师这一职业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在于她给予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些表面上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人格的塑造,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道德、学习素质等等这样抽象品质、人生概念的场所。也基于此种原则,在与学生交流的有限时间里,(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我十分注意人格品质在周围的影响作用,努力地使自己成为更平易近人、更有细心和耐心的准教师。同样,也借此影响着学生们朝这一方向发展,希望他们也要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素质的有用的人。

《北京教育》(20__/1)所载《从心罚看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文,作者认为,心罚是要比体罚更隐蔽、危害更严重的错误的教育方式,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而施加于学生心理上的惩罚,比如讥讽、挖苦、嘲笑、谩骂、中伤、威胁等等。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这可能将成为学生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的加强,很多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的现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逆反心理实质上并不是真正构成了逆反,而是一种学生表面上刻意追求的自我个性的抒发,是一种“假逆反”,如果教师可以打破陈旧的观念束缚,采取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被教育者,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那必定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所以,从以上的认识来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现象每时每刻都在警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切实地从周围每一事物着眼,切实地做到“为人师表”这四字要求。

(四) 缺乏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人文”源于拉丁语“ humanus ”,意为“属于人的”、“人性的”等等。人文主义学者把人的问题和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而“人文主义教育”则自 19 世纪以来逐渐衍化为对被教育者的个性的尊重和认可,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其个性的认识和发挥,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和“因人而异”。

限于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约束,当代的教育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文主义”,特别是在社会各界所公认的焦点“高考”这一话题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转变的,而相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无论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还是对于被教育者本身的各种要求来说,中等教育实现“人文主义教育”的可能性要明显地高于前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对于塑造人格,公民道德水平等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当前的应试教育最大的失败在于“把人教育成了做考试卷的机器”—每天学生所面对的仅仅限于重复地回答那些文字题目,可以称得上是“纸上谈兵”,却失去了基本的人生目标理想的思考、道德品质人格的塑造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创新兴趣的培养的机会。

在暑期教课的有限的时间里面,从中学生的基本精神状态以及学习积极性等若干平时情况的反馈,可以确定的是在中等教育中大多数教育单位并不注重人文主义教育方式的开发。这多少与陈旧狭隘的思想观念以及过去几十年对西方先进教育技术的偏见所形成的僵化的思维有所联系。我们提倡所谓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的同时,即便在大力引进西方的资金、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等文化成果的对外开放时期,却也忽略了“人文教育”这一概念的引进和学习。从70年代末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美中两国课堂气氛的构成;以及90年代初中日少年徒步内蒙古草原,中国少年完全地败下阵来等的活动结果中,完全可以看出单纯的强调知识教育话题所引起的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后果。

先前在我们河海大学宿舍里面竟然有学生用冷水煮面,最后都成了面糊糊。以前这类事情都仅仅是听说而已,而今却亲眼所见,令人十分惊讶。而在假期授课期间,很多农村学生也居然不会如何割草,自主生活能力越来越差,远离生活、脱离生活本身,“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就是现代中国教育存在着的愈演愈烈的生存能力丧失的问题。

人类的一切成就均来源于生活本身,也只有生活才能创造出人们可以维继生命并且超越现实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一大特点,

接近生活其本身就是要贴近现实、接触现实、吸收现实。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能力训练的机遇和自主求知探索的空间。

(五) 忽略了对于传统道德、传统思想的继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 传统的道德思想特别是优秀的儒家经典,在日益明显的功利性社会中“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而且也为人们提供着一种不可多得的教育方式。

改革以来,对“四旧”的陈腐错误观念的逐渐消除,传统思想道德也同时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的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国民道德素质、人格精神等等内在品质方面愈来愈为物质财富所左右和支配。

现在国民素质普遍情况显示,很多人都丢弃了传统的优秀道德,即使是数年以前的所谓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和近些年提倡的“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十六字纲要”等等。最多,对于传统的道德传统思想的继承也仅仅只是限于口头上的呐喊罢了。儒家经典很多修身养性的做法仅仅当作名言警句来理解和背诵,并没有许多的教师以此作为训练自身、鼓励学生的方法,更不用说是相对落后的普通农村学校了。在许多青少年之中,缺乏谦虚谨慎的作风和尊重他人的品德,拜金主义的堕落、暴力活动的倾向等等,堪忧的现象甚多。所有这些可以说明的只能是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方式还不能算恰当合适。

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较起来,中学生还处于尚未独立的阶段,人格塑造较为容易,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的话,必须“从中学生做起”。在强调文化科目成绩的同时,重视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思想道德精髓,并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有利于将这些道德品质付诸实施的活动。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行为,优秀的传统想必也会自然也很成功地灌输到学生的意识深处的。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从今天的学生做起的话,可能 20 年后中国社会的风气将有一个大大的改观。

以上阐述均为个人观点,是通过暑期实践工作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借助相关的知识储备来进行的思考和探究,难免一些观点不够准确或稍有偏激,诚挚恳请交流探讨。

【参考材料】

1、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中国高等教育,20__;(2).

2、杨振秀.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__;(1)

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2

我们小组成员首先是进行明确的分工,一部分人网上调查一部分人去图书馆收集资料。

网上调查:李艳明 颜星 李瑞

收集资料:周凯 吕尧 田智宇 陈雪梅

整理资料:代玲丽 涂小亭

经过三天的收集调查我们找出了一些有用的材料,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小组成员提出意见认为网上调查和收集材料还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中学生与网络的问题最后决定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如下:1 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2中学生对那些网络比较感兴趣

3中学生上网有哪些途径

4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5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6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7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有哪些影响

由以上问题组成调查表的内容,制成了三百张调查表发放到几所高中去。最后收回的也就是三百五十张

最后的总结:

1中学生上网主要是处于好奇和好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玩上。中学生的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学习及至思想上出了问题玩游戏、聊天时间长,这样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力和质量。小组体会: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我们相信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一个必要的工具。

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3

关于历史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调查人员名单:

我们迎来了寒假、也满怀热情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一、背景

是一个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小镇、许多游人到来旅游都只能体会到旅游区的美丽风景、但或许许多人都不 理解文化、游人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文化、也没有多少的游人看到过住宅区的风景与文化底蕴、因为焦点都在旅游景区、所以、这次我们寻找了渐渐被遗忘的民族文化

二、活动过程

这张图片是在网上寻找的、这里是正街、图片显示的是电影院、以前唯一的一间电影院、小时候的时候、我曾在这里跳过舞、是一个80、90后的一个娱乐场所和文化传播场所、如今已被拆了、这里沦为了超市、图中左边还有一个亮点是一位壮汉子踩着一台黄包车、这个是在90年代的时候才出现的、黄包车是1991年开发旅游区时、许多外来打工人民来打工、是载客人游览的车子、一台台三轮黄包车、在旅游区也成为了一道统一的风景、但是如今因为科技发达、许多人都不开这种环保美观的黄包车了、因为很吃力、大家都骑着三轮车了、而且许多的外来民工的三轮车都是没有牌照的、而黄包车也渐渐被埋没

这是旅游文化街、这是在很早以前的图片、这条街有许多的海鲜买、最为出名的是“一情”咸鱼、这种咸鱼是只用咸腌制一夜、所以称为“一情”、这种咸鱼吃起来不咸不淡、很融洽的味道、如今这条街便改了名字、也换了装扮、请看下图

这条街就是旅游文化街、现名为一情街、装扮也漂亮了许多、

这幅图是开渔节的图片、图里面的是千桌酒席的是渔家宴、为了庆祝开渔节而准备的、许多渔家人在欢聚在一起、形成了渔家和谐的画面、如今也在继承着这种风俗

当然啦、渔家的和睦也少不了邻家的和谐、这是近几年兴起的“街酒”、挨家临户在自己的巷道中摆喜酒、摆街酒现在已成为又一大特色了,整条街挂满彩带和灯笼,叔婆洗菜阿婶切鱼,你搬台我担櫈,大人小孩齐参与,全街总动员。一片和谐欢乐的气氛。是邻里和睦相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提升的体现。

街道文化是很久远的、图上的砖屋是文化的见证、有一到六街、是最为古老的老巷、其余的还有龙田尾、白石根、三井、花园、正街、山芒下等等

这是90年代的图片、这里是东浴场、那时候这里还允许游客游泳、现在就不允许了、记得以前进东浴场要买门票的、里面我还记得有沙雕、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只是有些印象、如今的东浴场变成了广场、如下图

这就是东浴场现在的样子、现在名为螺洲公园、是个开放式广场、晚上有许多人在这里跳舞玩耍、变为了一个娱乐场所

三、活动总结

这次我们凭着小时候的记忆寻忆了以前的、回味了文化与变化、为了繁荣、我们希望后代不要忘记曾经、了解一个地方、不要只看表面、要看看本质、几年变化真心大、这也是该地方的文化素质与经济提高的表现、这次我活动任务我们完成了、我们了解到了演变、民俗文化、人亲民亲与和谐的社会、

中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冶峪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加强我校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我校暑期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我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意见》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以校长张晓康为组长,政教主任胡小强为副组长,李娜等为成员的5个社会实践教研小组。将对城关社区,枣坪社区进行全面教研。

我校教研小组本着“每村必进,每户必访”的调研原则,坚持了解农村,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教研要求,认真负责,积极投入地工作。通过开小型座谈会,实地查看,填写调查表等方法。真正看到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倾听到了最朴素的评价和期望;与学生心连心,手拉手的交流之后,更多地了解到教育对象的心声和需求。

群众和学生的期望和心声,是我们教育人前进的动力,通过这次教研,我们看到了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不足,也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教育是我们的强国之本,富民之本;是塑造人物心灵的光辉事业 ,任重道远。所以,我们不怨不悔地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为淳化的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