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在我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下,社会实践总结终于完成了,还差了,这两天得抓紧了,春节以后还得复习补考,估计怎么着也得挂两科。苦啊......
其实我什么都没实践,就扯了扯....具体内容如下:
——关于北京市政公交票价改革效率的分析
各个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就是交通拥堵,北京市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力图通过降低公共交通的票价来引导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北京市公交自今年1月1日起进行改革的具体调整如下:
取消成人月票卡、学生月票卡和公交地铁联合月票卡,保留地铁专用月票卡,发行普通卡、学生卡。
原学生月票卡可作为学生卡继续使用,原成人月票卡可作为普通卡继续使用,原公交地铁联合月票卡可作为地铁专用月票卡继续使用。
市区公交线路普票票制票价统一为:单一票制线路每乘次1元;分段计价线路12公里以内1元起价,每增加5公里加价0.5元。现金购票无折扣优惠。
刷卡乘坐市区公交线路享受普通卡4折、学生卡2折优惠;刷卡乘坐原月票有效分段计价线路“打折封顶”,即普通卡每乘次0.4元、学生卡每乘次0.2元。
由于本次公共交通票价改革主要涉及公路交通,因此地铁在这里不做考虑。
这次改革的具体目的是为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解决交通的拥堵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有效的利用公路资源。北京市主要以提倡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降低公交车价格为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让我们看看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私家车的增长对减少道路拥堵的方法是否是有效率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据北京中观经济调查有限公司于1月4日至6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的调查,约八成的居民表示其出行更加方便了。79.8%的居民表示本次公交改革使其出行更加方便了,20.2%的居民表示本次公交改革并没有更方便其出行。由此可见公交的票价改革给居民的出行还是带来了方便;调查还显示八成多的居民出行费用减少。83.3%的居民表示其出行费用减少了,12.5%的居民出行费用没有变化,4.2%的居民出行费用增加了。可见大部分居民从这次改革中得到了实惠,公交的改革降低了他们的出行成本;同时约八成的居民表示将增加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次数。79.8%的居民表示将增加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次数,20.2%的居民不会增加乘坐公交出行的次数。通过这份调查报告表面上看来公交的票价改革方便了市民的出行,降低了出行的成本,并且对市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起到了激励的作用,然而这有效的解决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么!当我们出行时依然能够发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政府的这次改革是否有效率。
(一)公交的票价改革没有对有车族放弃私家车出行足够的刺激。
公交票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它的降价上,然而这次大幅度的降价最大的受益者不是那些有车族,而是平时就乘公交车的居民,和一些既没有车平时又不成公交车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公交的降价对这些人产生的刺激很大,相反对那些原本就开车出行的人刺激却很小,甚至没有。原因是原本开车出行的人对开车出行这种方式的评价比乘公车出行这种方式的评价高,这种高评价是本身存在的,不以政府降低公交票价而改变,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两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环境、出行时间、以及出行的灵活性选择上有所不同。因此虽然公共交通的票价降低了,也不能改变有车族开车出行的意愿,因为他们愿意为自己的这种出行方式付出更多,而不在于可以替代的出行方式有多么廉价。因此,公交的票价改革没有对有车族放弃私家车出行足够的刺激。
(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20xx年 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没有明显的增加(缺乏弹性的需求)。
据交通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日均有1100万人次乘坐公交车,乘客增加了约75万人次。按原先平均票价1元和现在的平均票价0.4元算,公共交通的需求弹性为0.082,可见公共交通的需求为缺乏弹性的需求,这样看来很大的价格变动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反映也不会明显,甚至十分微小。
(三)票价的降低是由政府的补贴造成的,无益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次的票价的降低并不是由于市场竞争造成的,而是通过政府的补贴来实现的。并不否认,宏观政策的调控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此次票价改革中,政府的调控在没有达到,或是说短期内没有达到减轻交通拥堵目的的同时,也无益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的补贴从税收而来,税收本身就是私人财产的非自愿转移,税收应用在改进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因素上,而以前的公交票价并不是很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其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并不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社会反展进步的主要矛盾,因此把税收以补贴的形式用在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上是无效率的。
(四)政府依然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道路拥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道路资源的增长满足不了车辆的快速增长,然而就在北京市大力推行公共交通的同时,北京的汽车工业也在飞速的发展,近年来,北京汽车工业通过战略管理和资本运营,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现代汽车公司为代表的轿车、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商用车和以北京吉普为代表的轻型越野车的“三个板块”。20xx年全系统产销量和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五位。政府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对缓解交通的拥堵本起着负作用。
有人认为现行的票价制度在短期内无法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然而长期的实行会对交通拥堵的改善起到较大的作用。我不这样认为,原因还是基于以上四点。就本质而言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公共交通的票价高,而是由于人们本身对出行方式选择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开车出行比乘公交出行时间短,方便,不受车次的限制,因此对开车出行这种方式有了较高的评价,这种高评价体现在愿意为其付出的更多,而不在于其替品有多廉价。因此通过改革公共交通票价制度来帮助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无效率的。
作为学生,我们抱着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参加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希望提早与社会来个零距离接触,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等等。
寒假刚开始,我们团队就来到建筑工地进行社会实践。实践中, 我们认识了不少领导。领导们是那样的和蔼、亲切,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了热烈欢迎,我们开始时的紧张顿时荡然无存。
随后,我们就由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带领奔走于工地了,并即刻开始了一天工作。进入工地,我们戴上安全头盔与手套,随着他到了一个三层建筑底下,在负责人的提醒下,我们蹲下身子,环视四周,但因为头上的头盔挡住了视线,与楼梯上的钢管碰触了好几次,头盔撞得 当当 响。到了第二层,上下层之间密集的钢管,矗立于周围,紧接着我们上了最后一层,终于可以不再像在第一层时那么小心翼翼了。顶上的水泥面上有几条笔直的刻线,经技术人员介绍,我们了解了刻线的作用;还有那些竖起的长短不一的钢筋条,负责人说是因为底层的位置不一样。
参观完工地之后,我们进行了劳动体验,虽然只能是干一些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却比想象中的复杂。我们一人搬一块木板向木板堆积处走去,那些木板是盖在屋顶上用的多层板,体积很大。搬了一会儿,同学们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休息了一会儿,喝了点水,继续干。这次换成两个人抬两块板,期间我们为了节省体力,换了好几个姿势,但结果越弄越累,当把一堆木板搬完,看到与自己肩膀那么高的一堆木板堆放的整整齐齐,同学们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只怪时间太短暂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去接触和吸收新事物,但我通过实践也学到了很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生活阅历,这将是我走向社会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尖流逝!回过头来看看这近一天来的打滚爬摸, 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参加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们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 知识无限,能力有限 的涵义。
活动感想:
我们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收获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完成了自己 贴近社会,服务社会 的愿望,不会忘记与前辈们一起走过的短暂而充实的日子,谢谢你们的照顾和批评!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哪怕是平时所见的一堵墙,一条道路,一座座高楼大厦,都是由劳动人民通过辛苦艰难的劳动建造而成的,每个地方都闪耀着劳动人民闪闪发光的汗水。劳动的辛苦我们体验到了,但体验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感谢伟大的劳动人民。 与这相比,我们在校学习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只有我们今天付出了勤奋的学习,学好各门功课,掌握各项技能,将来才能为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这便是我的收获。
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与基本教学手段,学校的管理方式与基本作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等,以及学校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总的来说,收获还是挺大的。我将会在下文就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并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首先,有必要交代一下背景。我们20xx届毕业生,即将面对首次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考,这在以往是不曾有的。以前的应届毕业生(以我校师范专业学生为例),据我所知,只要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了普通话全国统一考试,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方能在毕业时得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之后需要考的只有编制了。而现在的情况则是,我们不仅需要在大学四年内通过以上提到的这些基础科目,还要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证书,之后还得去面对编制的考试和最后的学校面试,等同于提高了门槛。这要求我们在大学期间应该更加切实地掌握本专业的技能,也是出于我们将来就业以及长期工作的考虑,应予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于是,我带着一些疑惑,在寒假期间来到我家附近的小学——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中心小学进行一次简单的见习调查。过程一切从简,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最有效,最丰富,最实际的信息。
第一天,我先尝试着了解了学校的运行机制。由于这个学校有两个校区,因此在一位总校长与常务副校长的领导下,两个校区分别衍生一位第二阶级的副校长,一共四人。可以说前两人主管外事,后两者主管内事与一些具体的事务,分工相当明确。校长之下是总务主任与办公室主任政教主任等。然后再往下细分各个年级组与班级组。一目了然,井井有条。与大学不同的是,学校的管理更加严格,不允许学生甚至老师在课时迟到,除非有紧要之事。而在大学里老师和学生请假或者不来上课的事已经司空见惯了。然后,相应的,学校的监管条例也是相当严明,对每一个作息时间点的控制都做得相当完善。中午不同年级轮流去食堂吃饭人虽多却依旧秩序井然的境况和每天放学时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而设置不同的协管人员可以说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之后我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我的专业领域——美术课上。虽然我学的是美术学师范,但是并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并非小学不可,初高中的美术教学也是在能力范围内的。但是限于条件和经验,我只能先从小学入手。
在20xx年1月末,我随任课教师去绍兴市少儿艺校听课。有了对真实的美术课堂的基本认识,那时候上课的虽说是我们学院的学姐(20xx年应届毕业生),但是她们的优异表现让我至今难忘,其中的一堂迷宫绘制课更是令我叹服不已。在听过一些相对优秀的课后,再来听准备不是很充分的小学美术课(对方之前并不知晓我要来听课,所以准备时间并不多),相比之中高下立判。但是,仍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之处。
比如,在听过四年级和一年级的课后,我发现综合来看我所有听过的美术课,大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并不像其他科目那样以课本内容为准,而是一种独特的引领模式。也许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诠释课本的内容,但却是每一堂美术课的精华!因为这集中了一个美术教师的智慧,引导了学生对美术课堂最基本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美术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原因。在相当多的科目里,只有少数教师会在课堂进入正题前花大量的时间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虽然很无奈但也合情合理,因为这就是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但是美术的教学则相对开放,教师只要遵循着大体的方向,就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现完全自由发挥,这一点就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最令我激动的地方。
再具体一些,我们可以理解为美术老师的绝大部分精力和创造力是放在课堂的前半段时间内的。在听课时我注意了一下时间,在40分钟内,大多数老师会将后20分钟留给学生去创作,自己则在前20分钟将所有内容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这些姑且不计,最重要的其实是在前10分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短短的十分钟,究竟能有多大的效用?
以我在见习时听的第一堂课为例。此课的内容是讲怎么用简笔的方式去画马。于是,在10分钟内我看到了相当丰富的内容:由十二生肖典故引入,重点带出马这个主题,然后观看简短却不失生动的VRC,随后再欣赏徐悲鸿的名作,接着,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匹马奔跑的GIF动态图放在屏幕上让学生上台进行自由暂停并观察线条和姿势。之后才开始逐步讲解绘制的基本方法。其实这时候,学生们已经都在跃跃欲试了,可见情绪真的被老师充分带动起来了。如果抛开那些精彩的开头,直接讲解绘制步骤,那么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多么无聊啊!同样的,在少儿艺校看到的课,都是在前面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和层层铺垫,才能一举将精华内容在课堂中更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达到师生之间最平衡最充分的互动。这就是我观察到的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我经验尚浅,仍需更深层次的理解来提高自己。
之后一些时间,我与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流。问老师的问题主要围绕就业以及课堂的准备方式和课程的调研方式。几位老师给我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让我耳目一新。问学生的则更多是关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比如对美术课是否感兴趣,是否会花很多时间在美术课的随堂作业上之类的。不出所料很多孩子在其他学科的压力下都说喜欢作业相对少上课又轻松有趣的美术课了。当然这也是我们这些未来的美术老师需要致力改善与提高的地方。
除了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艺体类考试。在小学里,就我这段时间观察所见,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往我们统一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学生为抽测对象的“对教师的考核”。大意是,在年级中抽取一两个班,班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测试,以此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方向是否达标。以体育为例,部分低年级学生被要求测试广播体操的动作是否标准,高年级学生则测试仰卧起坐和跳绳之类的基础体育活动。再看音乐,是一个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不看课本唱国歌和看课本唱一首指定的歌。美术则是被要求画一些指定的画。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定。这在我读小学时是不曾有的,以后也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应该对此进行重视,毕竟这关系到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