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节”感言【最新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时就可以通过写感言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感言,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中国记者节”感言【最新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记者节感言 篇1

屈指一算,我干记者这一行有四年了。四年,对历史长河而言仅仅是一瞬间,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路途中的一道美丽风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四年的记者生活,让我进入了另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我饥渴地汲取着知识,燃烧着青春的激情,纵情地放飞新闻梦想。

犹记得,刚毕业离开学校时,老师的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犹记得,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领导和家人的谆谆教导: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犹记得,因采访遇到困难写作遇到瓶颈感到焦虑时,同事们伸出援助之手对我说,“别怕,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我们是最棒的”。特别是当我看到大家为了出报为了赶稿而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顾不上回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回想四年来在采访上的点点滴滴,内心不时会涌起无限感慨。从懵懵懂懂的第一次坐到办公室,不知跟同事们聊什么,到现在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从战战兢兢写完第一个采访稿交给林主任指导时,到现在同事间的相互切磋指导;从因采访遇到阻挠心情低落,到现在的百折不挠,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的一切仿佛还在眼前……

有人说:“战场上需要勇气,工地上需要力气,而采访写作我想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有时,一则短短的小新闻,采访的过程却充满曲折和辛酸,有受访者的不理解,有路途遥远的颠簸,有赶稿的疲惫。但是,当听到自己所采写的新闻得到读者肯定和表扬时,曾经的辛苦和委屈就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感动,因为自己做得真得是很渺小。记不清多少次思路不畅,峰回路又转,记不清多少次笔耕不前,柳岸花又明。也难忘,多少个不眠之夜的付出,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报道;也难忘,多少回乡间小道的穿梭,更难忘多少回海岛的采访。四年的磨练,虽然充满了汗水和辛酸,但更多的是那一种充实,那一份快乐。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一次一次的深入基层,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认真;一次一次的跟领导调研,让我理解了什么叫责任;在无数次的一次次中,让我知道了记者的责任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记者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就是这么坚强执著,就是这么孜孜不倦地追求,就是这么默默无闻地耕耘,虽然记者这个职业有点辛苦,但我热爱并快乐着。我想高声说,我是记者,我时刻奔赴在新闻报道的路上。

记者节感言 篇2

我们的记者经常脱掉鞋袜和农民一起下田。为什么?因为这样我们不光能拍到更好的画面,同时,我们还代表着广电的形象,我们有责任维护好这个形象。

我从事新闻事业只有14年,在很多人眼里我还只能是个“新兵蛋子”。我是1996年从市公交公司转行到原电视台工作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承认自己是“新兵蛋子”的身份,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新兵蛋子”就一定打不好枪。

2001年下半年,台里把开办对农节目《农技110特快》的任务交给了我,在接到台里任务的时候,我的父亲已经病重在床,肺癌晚期。而当时栏目组人员就只有我和童佳两个人,每周三期的节目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一边是老父亲盼望看见儿子的眼神,一边是观众期待的新栏目……我选择了后者,坚持做好每一档节目。直到父亲去世后办丧事时,我才请同事帮忙顶了两期。那段时间我的心很痛,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但是,那段时间我也收获了快乐,栏目受到了普遍好评,正如央视白岩松所写的一本书的书名——“痛并快乐着”。

肩负起服务农民的责任是多年来我们栏目受到好评的根本原因。《农技110特快》是个由多个小版块组成的栏目,其中有一个《气象农情》小版块,这个小版块的来历有一段故事。说难听点,这是个被农民骂出来的版块。为了栏目题材的组织,农业局专门派了农技110集团的老贾长驻栏目组,老贾经常跟我们一起去拍节目。2005年8月,莲花镇农民来电反映水稻病害很严重。我和老贾马上请了衢江区的水稻专家赶到莲花镇的田头,专家马上判定这是水稻黑条矮缩病。专家在现场介绍说,水稻黑条矮缩病就好比是癌症,没办法治的,只能在苗期预防。当时有不少农民在围观,听专家这么介绍,一位农民有点急了,在一边大声抱怨:“这样的内容你们为什么不早播?现在已经发病了,损失已经造成了,再拍节目有什么用?”其实相关预防内容在2个月前已播出过两遍,只是有些农民兄弟错过了收看时间。老贾很委屈,马上跟农民辩解说:“我们已经播过了,是你们自己没有看。”

被农民指责,在我们栏目运行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次,其实当时我内心也很委屈。但是,很快我就制止住了他们的争吵。我觉得,农民非常可怜,这田里的稻子也许就是他们一年的希望。我对老贾说,我们不能要求农民守住电视机看每一期节目,我们再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这是农民最基本的要求,我们有责任。在回来的路上,我冒出来一个想法,就是开一个天天提醒农事的版块,内容不需要每期更新,要在农事周期内重复播,这样农民看到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就这样,《气象农情》应运而生,这个版块按农情季节高频率地提醒农民眼下该注意做好哪些农事。这个版块后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6年9月,在稻飞虱危害衢州时,我们利用《气象农情》连续高密度地播出病虫情报,不断介绍紧急防控措施,农民看节目而动,加强了针对性防治。据市农业局统计,当年全市晚稻减少损失9万多吨。

在我们这个团队,我们的记者经常脱掉鞋袜和农民一起下田。为什么?因为这样我们不光能拍到更好的画面,同时,我们还代表着广电的形象,我们有责任维护好这个形象。

我们做对农节目,也有个真情付出的问题。童佳前几天跟我说,每次播节目,看到稿子里农民关心的内容多的时候,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其实,我们心里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有很多做农资的朋友,我经常跟他们说,如果让我发现谁利用我们栏目坑农害农,那朋友就没得做了。

前不久,我们回忆起做《农技110特快》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黄宏伟老师是这么回答的:酸甜苦辣很多,但是现在能够想起来的却只剩下甜。确实,《农技110特快》栏目组的每个成员,手中都握有省级一等奖的奖状,有的人还不止一张。

事业需要坚守,成功更离不开坚守。一个好的记者必然会不断地去追求作品的质量,而追求质量的过程往往是忘我的,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的自然流露。当你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再咬咬牙,成功就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2021记者节感言 篇3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起感冒,今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知道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弃‘灰暗新闻’”:“做负责任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责任、勇于负起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需要强调责任,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__和阳光呢?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角色。

伍皓:“做负责任媒体”

做负责任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责任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是古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直认为,记者应该学习 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学家也应该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 。历史与现实,是可以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今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刘松萝曾说:中国的问题,特别是__问题,就是在缺乏报道,缺乏记录并且缺乏对旧闻的回顾的社会条件下日甚一日,直到积重难返。

因此,中国需要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时事,把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准确地记录下来。在重要的时刻,他们又能够把历史记录拿出来以供社会对照之用。当社会沉沦的时候,他们的是非标准不随着社会沉沦。当社会扭曲的时候,他们的记录不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当社会选择遗忘的时候,当社会在娱乐中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应该记住那些有可能让自己,让权贵,让大众不快乐的事情。记者和学者,当然应该是肩负这种使命的人。

我不埋怨大众。大众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有权利只考虑眼前的事情。同时,应该有人去考虑长远一些的问题。这是一种社会分工,与精英和民粹没有太大的关联。有些人的虚名,或者因为虚名而产生的实利,就应该来自他们考虑了大众没有考虑的问题,承担了大众没有承担的精神痛苦。

假如有人不愿再承担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可以选择退却,让新来者承担这一社会角色。但是,假如有人不愿意承担痛苦和风险,却仍然以记者和学者自居,这就是在欺世盗名了。至于那些歪曲事实,模糊逻辑,倡导遗忘,麻痹社会,降低社会肌体的疼痛感的人,应该被称为记者和学者中的败类。

把事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无奈,是我们在有些时候能够做的事情。同时我相信,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呐喊》的自序里,鲁迅 先生记录了现在已经被熟知的他与钱玄同先生的对话。

鲁迅:“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看似无望的时候,愿意沉睡的人继续沉睡吧。不愿意睡或者睡不着的人们,不妨加入记录者的行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社会的记录者正在增加。以前,我们听说过有神话般的西方记者,他们周游世界,又能够随时把文字和图片传到报社,在报刊上发表出来。今天,这已经我们成为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了。的不同,就是大多数人只能在网上发表。可以说,每一位网上作者,都是广义上的记者。很多新闻,就是由他们提供的。

更值得庆幸的是,网上的报道和记录已经起到了作用。周正__照事件,“躲猫猫”事件,周久耕事件,邓玉娇案件,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等等,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有些还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刘松萝曾在《天价和地王:我们无能为力,不过可以记录下来》中说:“我们无能为力,不过可以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我们要记住:是谁在操纵房价,谁在放松监管,又有哪些专家在为财阀张目。一句话 ,是谁在__。我坚信,报应会来到的。”此外,假如我们把看到的暴力拆迁记录下来,把市政工程中的__现象记录下来,把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记录下来,就可以形成威慑的力量,就可以推动中国的进步。

写作本文的时候,我看到了《南方都市报》的社论,《记者: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改造者》。在此,向《南方都市报》致敬。

我们是社会的记录者。我们拒绝强权,拒绝遗忘,拒绝商业霸权,拒绝泛娱乐化,力求为社会,为后人留下真实的记录。我知道,还有很多网络关注的事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事件甚至在网络上无法讨论。但我坚信,只要有人还在记录,中国就有希望。

记者节感言 篇4

每年的11月8日,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特殊的日子。从踏进新闻行业那天起,如今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回想这五年里的工作经历,我感悟颇多。

记者是我的第一份职业。一开始工作时,对记者真正的含义并不懂,只知道盲目地仰慕记者的光辉与自由。于是,这个蜕变的过程变得极为漫长和艰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着力营造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进步,是记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

采访的过程千篇一律,从接到任务到联系采访对象,再到采访和写稿。整个过程让人感觉紧张、惆怅和疲惫。只有在完成一篇稿件并顺利刊登后,才是我们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时候。在这过程里,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三年前的一个采访对象。那是一户残疾人家庭,妻子瘫痪在家,瘸腿的丈夫每天靠捡破烂为生,还要供一个女儿上学。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上的累与他们生活上的苦比起来不值一提,尤其是他们那种对生命的执著总会让我感动,此时,放弃的念头便打消了。

记者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当有人肯定了我们的努力,所有的疲惫与惆怅便会很神奇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尤其是当文章见报后我们所接到的每一句赞扬与批评,便会化成我们工作上进步的动力。社会赋予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让我们去见证、去记录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需要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激情。这些经历让我获益良多。这种珍贵的收获不分季节,每天都是进行时。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一年四季都是收获的季节。

记者节感言感悟心得 篇5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这天十分荣幸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那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20xx年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广电。这个选取,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向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

指一算,这天是我来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

同事的关心帮忙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此刻灵活自如的问答;

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此刻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义工个性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

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

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担任栏目制片以来,我结识了一群夕阳老人,他们年近古稀却乐观的自比廉颇,年轻时他们曾为发展挥洒汗水,暮年却仍然为这方热土出谋划策。他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齐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黄鑫悲惨的家庭遭遇张贤亮血气方刚的父亲张圣刚,应对儿子的学费没有着落的失声痛苦,张曼为母亲

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信息,信息资料是这样的:,来武汉一个月了,大学生活很精彩,这些都就应感谢你。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其实我就应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除了这些,还有不向死神低头白血病少女李怡晓,还有为弱势群体用心奔走的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为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给我们新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能够说在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广电人的汗水。

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精彩鲜明的新闻报道,深刻有力系列专题,吹响了快速

发展的集结号。

特大洪灾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一线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奏响了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音。

建立省级卫生城市,我们记者穿梭在每个街头巷尾,每个基层单位,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创卫报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监督檄文,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浇注这个城市最美的一抹绿色。

这天是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电视台记者,我和我的同仁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的职责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用心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笔去描绘发展的美景,用我们的镜头记录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前进的脉搏。用行动向党和人民,向各级领导,向xx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节感言 篇6

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我们为“记者”这个称号自豪——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全市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全市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中国硒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恩施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恩施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三大战役”、“三张名片”,以及所有的新闻活动,我们都参与了、经历了、见证了、记录了。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恩施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 m.t259.net 萌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深深懂得,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为此,我们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责任,始终保持着为恩施的改革和发展呐喊、高歌的热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参与恩施发展的历史使命而骄傲!

11月8日,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作为记者,在中国是幸运的。是的,在这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这里,30年走完了国外近百年的发展路程。所谓的“幸运”,不仅是事件多、新闻多,也不仅是能记录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进来,在风云激荡中,成就记者的职业价值,成就作为记者的人生价值……

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这是个幸运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因此,不能不提到来自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个比喻,当下中国的记者,尤其该牢记于心。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光荣只属于过去:船头的瞭望者不需要太多行李,他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支善于表达的笔,或许,还需要一副能嚷嚷的好嗓门……从容,是为了自己的脚步,也是为了国家这条大船的征途。

然而,这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人汲汲于名,碌碌于利。刚刚发生的“排队领封口费”事件,虽然只是个别行为,但仍然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着大于想像的诱惑力。然而同时,绩效考核、评价稿费、收视大战、末位淘汰……也让“无冕之王”倍感压力。这些,也需要记者们坦然面对,既须谨记记者的节操、坚守道德的'底限,也须争取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与做“船头瞭望者”,同样重要。

实际上,记者,像教师、工人、农民或者公务员一样,本来只是一种职业。种种光荣,与其说是人为赋予的光环,不如说是由职业派生的责任。记录社会前进年轮,推动巨轮前进,发现暗礁浅滩……说到底,这些,都不过是“记者”这个职位的基本要求。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到,是失职。因此,更需要看轻光荣,从容迈步。

我是一名编辑,游离于“记者”的边缘,但我想,谨以此与记者们共勉!

记者节感言 篇7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认为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良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有人说,记者是行者。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在荧幕上;你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在幕后。

也有人说,记者是杂家。除了采访业务之外,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古今之事,中外之事……似乎都要知道一点。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名利双收的职业,报上有名、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既拿工资又拿稿酬。

也有人说,记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不少人却成了被告,甚至有些人被打……

更有人说,记者是高危人群。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我说,记者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没有三头六臂也并非神通广大。

为了保护社会良知,他们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伸张正义,他们才跻身十大危险职业之三;为了更全面了解新闻更接近事实真相,他们一直在学习而成为无所不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从来都不跟名利挂钩,他们用摄像机用话筒用手中的笔,用他们强大的内心去创作去记录去书写,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

记者从来都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只有社会的良知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号。他们不仅是党的喉,更是人民的耳目,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应百姓的精神需求,深度反映民意,真切抒发民情。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要去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以新闻的力量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记者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起点和加油站。记者的事业永远没有尽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记者节主持词 篇8

女:下面将要上场是专题部的四位帅小伙。他们表演的是男声联唱:真心英雄

表演者:朱双超葛伟民程伟赵通远。掌声有请。

男:一线记者在新闻现场风来雨去,后期的同志一样承担着艰辛。在节目部就发生了这样的故事。请欣赏诗朗诵:我在等你。这首诗,是节目部王继军创作的,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对职业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

有请王继军付兆伟

【诗朗诵结束时,音乐立即切换成《那片海》的前奏。李志晶在音乐中上尝演唱】

女:刚才为我们演唱的是大型活动部编导李志晶。大型活动部是我台对外展示形象和实力的重要部门。除组织大型活动外,每年还为县委县政府、机关乡镇制作专题片、汇报片、形象片近百部。其主办的《消费前沿》栏目,正以新颖的形式、创新的制作成为消费者和商家间的崭新桥梁。接下来,是新闻部孙福状、钱林芳为我们带来的男女声二重唱:让梦冬眠。我们掌声欢迎!

女:东海电视台专题部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群体。他们爱岗敬业,把创名栏目、出好作品作为不懈追求,取得了突出成绩,以《我们的故事》、《化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专题部的同志不仅业务精湛,而且多才多艺。请欣赏专题部为我们表演的舞蹈:动感节奏。表演者:葛伟民程伟赵通远张婷婷韩笑赵海静刘艳等。我们掌声欢迎!

女:上大学的时候,文科女生常说理科的男生缺少艺术细胞。但我们局技术中心的小伙照样多才多艺。现在,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技术中心的于鹭苗勇。他们带来的节目是吉他弹唱夜色。掌声欢迎!

男:接下来,是大型活动部洪晓冬表演的小提琴独奏《梁祝》片断。我们掌声有请!

女: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播音部刘忠为我们带来的独唱《你到底爱谁》,掌声欢迎

男:记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为了这种使命,记者这个职业成为世界上危险程度最高的职业之一,为了这种使命,即便是千难万险,他们依然前仆后继。今天是记者节,让我们也为自己唱一首赞歌吧。请听诗朗诵:记者赞歌。表演者:播音部刘忠、武心媛等

女:现代电视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复合体。制作,作为电视播出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与否,甚至决定一个节目的或栏目的成败。多年来,制作部的同志始终如一,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东海电视台一个个栏目锦上添花。今天,这些默默奉献在后台的她们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惊喜。请听女声小合唱:一千零一个愿望。表演者:孟荧王海燕许芬江惠子。掌声欢迎。

男: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新闻部记者袁青青为我们表演舞蹈:竹林深处。

女:接下来,是发射台刘坤为我们表演的男声独唱:《练习》。我们掌声有请刘坤。

男:现在,让我们用热烈地掌声有请专题部的张婷婷赵海静韩笑刘艳,她们为我们带来的是女声联唱:姐姐妹妹站起来

女:请欣赏大型活动和新闻部的联合演出,他们带来的是舞蹈:爷爷奶奶和我们。表演者:李志晶朱伟袁青青等大家掌声欢迎!

尾声(主持人同时上场)

男:责任在肩明使命

女:无须扬鞭自奋蹄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男:东海县广播电视局庆祝第十个记者节暨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文艺演出到此结束。

女:让我们以今天的庆祝表彰大会为动力,以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孜孜以求,为党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再添新光采!

男:祝我的同行们节日快乐,福如东海!

合:再见!

记者节感言 篇9

青春如帜,理想不灭……十年从业坚守,犹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因为热爱,而把没有尽头的苦役变成了诗意的栖居。

数年前,应恩师憬波所邀,穿越小城德江的巷陌,前去他寄居的小木屋清聊。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吃着清汤白菜,一边饶有兴趣谈论文事。时空轮换,我吃过了好多美味佳肴,然而,时常忆及那顿菜根香,皆每有新得。

当年,我是从大山深处进城读书求学的穷学生,恩师憬波则是充满书卷气的清贫公务员。因为文字,我们颇为投缘。他把读书与写作因果,比喻为春蚕和桑叶的关系:吃得多,则吐得多;消化得好,则吐得好!彼时,我对此懵懵懂懂,而今,自己做记者多年,已算经风历雨,每每解析老师的教诲,皆大有裨益。

那时,因工作亦写新闻的恩师憬波告诫我:“写新闻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做人要有良知,要有做事的底线!”这些年以之为圭臬,我竭尽全力实践新闻理想,从最基层的通讯员成长为党报记者,从没有把新闻写作看成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是一份圣神的事业;直面“理想美满,现实骨感”的社会肌肤,我如同手执利刃的剑客有过沉默,亦有过退却,还有过无奈,可从没有特意去文过饰非,力求做一个有思想的媒体人。

文字本身没有温度,有温度的是文字后面的记者!尽管,我不能“仗剑走天涯”,然而,守望良知已刻录于心:“有可以不说的真话,决不说假话。”

“牢记时代,勿忘人民”是已故的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座右铭,这亦是采编人员的“金科玉律”。在记者节之际,我重温此言,期待与同仁共勉,期翼与同仁戮力同心,不辱使命。

今天,我们记录历史;

明天,历史记录我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