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论文范文(精选14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

教学方法论文 1

在课程最前面,往往会有绪论这个部分。这个部分是对课程重要性的一个阐述和讲解,并着重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的研究内容。要将机器中经常用到的结构和零件的组成和特点等都指出,讲解机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所以,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要采用新颖大胆的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多媒体、绘画等,将产品的参数、特点都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关

由于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内容很多,需要记忆和背诵很多有关的公式、参数等,而且还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学生的有关课时却在不断地减少,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变得精简充实,丰富多彩。这里说的精简,不是说对教学内容进行剪切,减少教学内容,而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浓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更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内容。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有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最适合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先进行一个课前预习,要了解和掌握本章课程的课程要求,然后,有选择地选取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突破。从表面上看,教材的内容是零散孤立的,但是,实际上,教材内容是联系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联系教材内容的那条线整理出来,不必按照章节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是要使得教学的效率实现最大化。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成竹在胸,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废话,不要长篇累牍地宣讲。

三、要和学生积极互动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程学习,这才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相互学习。只有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做到这一点。要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教学的进行

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其次,这一方式直观强烈,交互性强,课程进行之中,趣味性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已经极其广泛地被运用到了现代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实施和进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同时,要尽可能地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将艺术性变成了花里胡哨,凌乱不堪,这是不可取的。

五、做好总结和对比工作

教学方法论文 2

(一)“群文阅读”的落实意味着“教”的改变

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改变全面灌输的教学方法,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小学生,把小学生作为主体,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是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内容,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语文教师不能讲太多,语文教师问的问题也不能太过于琐碎。小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语文教师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谈论和发表过多的感悟,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舍弃,学会放手,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二)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语文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要根据读物的不同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尝试多种多样的方式去阅读。例如,精度、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群文阅读就意味着不能着重要求小学生“朗读”或者“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小学生学会默读和详略有度地阅读。

(三)坚持让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语文教师不要马上帮助去解答,要牢记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或者自己主动去请教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会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四)语文教师要会巧妙组文

小学语文教师组文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小学生有没有读下去的强烈的欲望,还有小学生在读完以后,有没有想要与人交流的强烈的欲望。如果读前有想读下去的强烈的欲望,读后有想要与人交流的强烈欲望,这就说明语文教师的组文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学年级下册中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本文讲的是在野外要是迷了路,大自然中像太阳、北极星、大树、雪等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这一课就是笼统地说有哪些事物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运用大自然来辨别方向的文章或者是用其他方法来辨别方向的文章来让小学生阅读。然后语文教师请小学生交流“自己觉得哪些方法实用?”“自己有没有迷路的经历?”“怎样克服的?”“自己还有没有好的方法与大家分享?”等问题,这样,小学生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学会了很多生活中的知识。

(五)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多� 比如,在学年级下册中《泉水》这一课时,语文教师除了让小学生阅读文章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描写泉水的诗歌或者绕口令等体裁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体的多样性,使小学生的认知和语言都能得到发散和升华,还可以表达文章的个性,避免小学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

二、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要想在实际的工作中顺利地实施群文阅读,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学生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群文阅读的前提就是要选好文章。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材,还要结合课外的读物,要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的内容选择。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自己进行大量的阅读。语文教师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去给小学生找到适合的同一个主题的文章,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才能用几篇文章就完成一堂课,并且凭借几篇文章的课就能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底蕴,还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甚至净化小学生的心灵,才能保证对小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技能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小学生在阅读时,语文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小学生。小学生在阅读后,在与别人交流感情时,或者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发言,也不管小学生的发言是不是合乎逻辑,答案是不是合乎常理,语文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也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言论,因为那是小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法论文 3

论文摘要:近年来,集众家之长的折衷法在外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描述,结合语言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者对这种方法的评价论述了其特有的优势。

多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试图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改进语言教学,于是,英语教学便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法,一直发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学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使用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他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种教学法理论来执教,而是权衡各种理论和方法,按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需求,这被许多教学法专家认为是明智之举。

一、折衷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根据Grittner(1977),Rivers(1981),Schmidt(1989),Stern(1992)等学者的观点,这些理论,方法,研究及改革无一是全面的,没能提供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因而都没有得到坚决彻底的支持。然而同时,它们又都有其优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中都有积极意义,不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完全否定。于是,上述学者及其他学者建议当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来接近外语教学法上的各种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外语教学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种教学法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而是一种择优的做法。折衷主义者认为教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学方法,某一种研究的结论,或某一个学派的思路上;而要了解各教学法流派的特点,熟悉并掌握各教学法的技巧,从各有关的学派及领域中汲取营养,得到启示。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不是通用的,不能保证直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教学方法的采用主要取决于具体教学环境的要求。因而,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折衷教学法的由来

多年来,应用语言学家及英语教学法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教学法的多种理论和建议。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方法。人们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运用到学校的外语教学中,促进教学过程并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正因如此,人们经常把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描述为从研究到教学的知识转化。

正是这种派生的关系使教学法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标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是由所依据的理论决定的。语言习得理论与语言教学理论一般都很简单,因此教学法可以被理解为是经过严格定义的教学活动和技巧。然而,这种知识转化模式的基本想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专家们可以定义教学方法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各种各样的研究及学术调查也确实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观点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他们教学的理论基础。但教学法往往不是为某种特定教学情境设计的,而被认为是在一般情况下可行的。因而,对于涉及学习动机,学习者人数,班级大小,师生的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的教学情境被理想化。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语言课堂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教师中心地位又是课堂活动中值得注意的特点。尽管教师的行为方式会有所改变,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围绕教师进行,是由教师控制的,所以教师们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在关于语言教学的期刊及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法思想的更替,但在教学法思想更替的同时发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却不那么明显。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的新的趋势并不能自动地引起日常教学活动的改革。普遍现象是:教师们并没有遵循严格定义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思路或方法,而是使用基于各种理论派别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被Jesperson(1904)批判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活动与交际法的训练方式在课堂上并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衷的方法。

折衷法教学是理想的知识转化模式与不太理想的教学现实之间的成功的调节,教师在对新的教学法正确理解以及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情境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的方法,而以传统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为适当的补充。

三、学者对折衷法的认可

许多语言学家及教学法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

“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法向交际能力的转变绝不像看上去那么明显。从形式上,教学内容可能转为以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为标准划分,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询问而不是疑问句等等。但意义仍然是包含在语言载体中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送,换言之,当信息被编码传送,而接受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解码以理解说话者意图时,交际过程才得以完成。”(HenryWiddowson,1990:4)。

折衷主义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使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或从新的联系上去看待以前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这样原来的冲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在注意的焦点转移,发现以前的非此即彼的认识问题的方式不切实际或显示出早期对问题的理解不恰当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Prabhu1987:108)

“教学不仅是追求时尚,教师的任务是从现有的理论及方法中提取与自己的个性及教学情境相关的材料及其活动方式。”(SusanHolden,1989)

Hammerly(1975:17)认为没有必要从推理和归纳方法中作出绝对的选择。他说:“追随时尚的教学方法或许会忽视一个重要事实,即某些语言结构适合用推理的方法教授而另一些用归纳的方法能够学得很好。”

Bolinger(1968)则反对依靠那些趋于把语言教学分成各种流派的语言学理论。“一个专业教学工作者应有他自己的思想,他会对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心存感激,但这只是因为它们为他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教学就像每个人的生活一样,有着自身的标准,并 教师能否准确划分各种理论派别无关紧要”。

四、折衷法的优势

在折衷法中,教师对一切教学技巧、教学改革、新理论、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都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应用目前流行的教学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教学法流派的长处,事实证明这种博采众长的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有益。

因为可以广泛吸收现存各种教学法的长处,折衷法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可以避免流行的教学法的缺点或与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不符的方面,而采用其他教学法加以补充,从而使教学活动更�

参考文献

1,DavidHill&SusanHolden:(ed)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ModernEnglishPublications,1990

2,H.G.Widdowson: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H.H.Stern: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6

4,N.S.Prabhu:SecondLanguagePedagog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5,RodEll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LanguagePedagogy,MultilingualMatters,1992

6,: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Adescriptionand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7,Wedell.M.: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FromTheorytoPractice,HigherEducationPress,1995

教学方法论文 4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学论文,利益选题方法

1.选择理论空白

所谓理论空白,就是指该选题尚未有人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论述不多,还没有此类,是学科研究的理论空白区。既是理论上的空白,往往容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有理有据,文章容易被采用。所以,只要有可能,写专业论文就要另辟蹊径寻找空白,一方面容易突破,容易出成果,另一方面也容易在此基础上立稳足跟,循序渐进,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一系列成果, 这也是做课题研究的重要选择。

2.选择学术争论

所谓学术争论,是指对某一学术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而进行的辩论、阐述或说明。往往是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研究和思考,并有了一定看法,在遇到别人不同的学术观点时,觉得自己有独到的观点需要与之商榷,从而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澄清。比如对“放羊式”教学的辩论,比如对体育课标的理解与运用偏差的争论等,这种学术争论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是学术范围内的争论,而不是人身攻击,要就事论理,不能恶语中伤,甚至挑起事端。写作学术争论,在推倒对方论题或观点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独到观点,发表新颖的见解,有破有立,如果仅是反对或推翻对方的观点,而提不出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文章是缺乏说服力的,也不可能被发表。有些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听别人说新课标存在如何问题,自己就跟着呼喊口号般地说如何如何不好,这样是不能写成论文的。

3.选择案例与反思

针对某一个小问题入手,切口小易把握,就教育教学中某一件小事,课堂中某一成功与失误的环节,做成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写成文字,与同行展开讨论,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找出教育教学的真知与规律,从简单中寻找不简单,这是锻炼青年教师观察思考、辩证分析能力有效途径。大型养路机械网从微观教学起步向宏观教育迈进,这是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弥足珍贵的。选择案例,一定言之有理,表述实在,避免空泛,从案例中你认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给同行提供了什么借鉴等,编辑老师也会对青年教师抱着爱惜、保护、扶持的态度优先考虑你的稿件。

4.捕捉灵感闪光点

灵感是人的思维形式的特殊表现,是创造性劳动的开始。搞音乐的灵感来了,一曲动听的乐章就出来了;搞科技的灵感来了,一项发明创造出来了;搞体育的也同样有灵感产生:有时在读书(文章)时会立即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有时与同行交流会突然就某一话题而产生新的观点或新的想法,有时躺在床上就某一个问题会产生许多想法,而且越想越丰富……这些瞬间产生又很快会淡忘消失的信息,权且把它作为灵感,灵感出现的时机是不应该错过的,要马上记录下来,待日后精心思考整理。其实灵感的十分之一是机会,十分之九是信息,只有不断的学习,经常的交流,积极的反思,灵感才会经常显现。灵感也是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灵感来了,思路开阔,下笔如流水。越读书灵感来得越快,越撰写灵感来得越多。

好的选题绝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脑中固有,而是作者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结果。不论选择什么论题,都要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在某一领域具有领先位置,同时具有指导性,即能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诲,或引起思考、研究和商榷,甚至引起学术大讨论。选题要注意从我们体育专业和教学实际出发,要选择自己研究过的,并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容,对基层的一线教师来说选题切忌太大,忌好高骛远,对年轻教师来讲选题最好单一,切口要小,论述要精准专业,最好结合教学实践,避免选一些与自己专业和岗位无关的大题、泛题、滥题。

教学法论文 5

级教育科研课题。作为第一批该教法的实验教师之一,我于l997年着手教改实验,在县教研室的主持领导下,我制订了实验计划,定期举行公开课,不断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撰写实验论文和总结,现将我的

实验工作报告如下。

一、实验内容和目的

(一)实验内容

l、将“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即“四阶六步”,“四阶”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运用迁移阶段;“六步”指: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课外练习)搬入阅读教学中;2、尝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异步推进教学法”;3、运用“异步推进教学法\\\"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目的

1、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革除传统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齐步走”“填鸭式”教学弊端,变“教堂”为“学堂”;2、尊重学生间存在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异步推进,整体驱动,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索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一)理论依据

以课题设计者盛书山同志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为理论依据。

三、实验的措施与步骤

(一)措施

接手实验工作以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制定了周密的实验计划。为使我的实验结果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我选择了比较法进行实验。首先学校领导从我校语文组十几位教师中精心挑出三名激师任教我实验班平行班的语文。这三位教师中,一位是五十几岁的老教师,他常年把关初三,在传统教学力面积累沉淀的

终验丰富,是我镇语文教学界德高望重的泰斗;另一位是责任心强,在单元整体教学上颇有建树的中年教师,她在我校长期任教重点班的语文,工作成绩突出;还有一位是刚分配到我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她工作热情高,教学业务上肯钻研,在乡镇的观摩教学活动中已崭露头角,是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其次,学校让我们都从初

一起始年级开始工作,并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组班,一班定为实验班,分班时四个班学生数及小学毕业考试成绩见表一: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班级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及格率优秀率备注

一(1)6070.940%0实验班

一(2)6268.937%0对照班

一(3)6370.239.70%0对照班

一(4)6268.635.50%0对照班

(这样,基本上排除了教师与学生素质的差异,实验的可信度增加了)

㈢实验的步骤

l、实验的初步探索阶段

l997年底,我开始把“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前面提到的“四阶六步”)搬进语文课堂。刚开始,我遵循“戴着镣铐跳舞”的原则,在阅读课教学中我严格而规范地按照其基本模式去组织教学。为了落实优化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实验目标,我在具体操作申又对每个教学环节作了一些有益的

尝试,深入了原有的理论研究,现仅以指导预习和分组讨论两个教学环节为例加以说明。

指导预习是“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的起始步骤。在实验前,我虽也很重视指导学生预习,但通常只是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完成而已,忽略了学生认知程度的差异性,这客观上就遣成了“一刀切”、“齐步走”整齐化一的状况。实验中,我指导学生预习,特意设计了《语文质疑卡》,形式如下:

学生姓名:问题类型:

要求解答形式:编号:

疑难问题:

教师意见

备注:

在指导预习时,要求学生把各自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在质疑卡上作为预习作业在上课前上交给我,我根据学生疑难问题着手备课。因而,现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备课的过程,二者同步真正做到了既备了教材,又了解了学生,这就使我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增强了,使我在课堂上能始终意念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材,教学时能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分组讨论是“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的第三步,这一步是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的有效手段。开展分组讨论的目的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理解学习的重点,攻克学习的难点,让学生相互间达到“互补”“互促”,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课堂

信息量。我在实验班里,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高低状况,把他们合理搭配成六人学习小组,每组均有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时,我注意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由思考发言,自由活动交流,允许并赞赏学生有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鼓励发表不同见解、容忍错误的极其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心情舒畅地参与讨论与研究。在学生热烈讨论时,我也不是冷眼旁观,置自己于局外人的位置,而是适时介入,及时对学生讨论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校正,对学生发言的离题进行纠偏,同时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学习小组中A、B层(差、中等层次)的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讨论结束后,先让小组问相互交流,我再作精要的总结评价,并帮

动学生找准联想和想象的生发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由课内向课外,由已知向未知延伸。

经过一年的尝试与探索,我对“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的操作已相当熟练,学生也能充分适应我的教学样式。左l997一l998年度巢湖市统一考试中,我的实验班语文成绩不仅及格率、均分位居全

年级四个班级第一,而且成绩提高显著,具体数据见表二:

表二:严桥初中1997—1998学年度参加巢湖市初一学年末统一考试成绩

班级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及格率优秀率备注

一(1)6080.863.30%17%实验班

一(2)6273入42%0对照班

一(3)6372.441%0对照班

一(4)6269.638.7%0对照班

这一结果显示:实验工作已初见成效。

2、实验的改进和深入和探索阶段

在前一阶段探索的基础上,我逐步对原定实验计划加以修正、完善,对“四阶六步”的操作更趋灵活,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又摸索出几种适用于不同文体教学的变式。

①小组讨论式

在吸取分组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对那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文采取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如教学《论求知》、《愚公移山》,我就让学生在组内各抒已见,在相互辩论中达到辨伪去妄,明确认识的效果,这一方法的好处是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②异步训练式。

这一变式主要适用于自读课的教学。如教学《打渔杀家选场》时,我针对班级A、B、C(差、中、好)三层次学生设计了有梯度的三组训练题。A层训练能让差生达到《大纲》指定的学习要求,B层训练能让中等生巩固所学的知识,C层训练让优等生有一显身手的天地。这一方法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各尽其才,各得其所。让差等生学得了,中等生学得好,优等生吃得饱,每个学生都有攻克的目标。

除上述两种变式外,还有其他变式,但无论哪一种都以“异步推进”为主,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经过一年的实验工作,我实验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在l998一l999学年度巢湖市初二统考中,实验班语文成绩再度获得四个平行班均分、及格率第一,具体数据见表三

表三:严桥初中1998-1999学年度初二学年末考试成绩

班级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及格率优秀率备注

二(1)6086.780.20%3.4实验班

二(2)6075.750%0对照班

二(3)6174.349.10%0对照班

二(4)6072.146.70%0对照班

3、买验的扩展和深化阶段

在阅读教学中作了成功的实验后,自l998年底,我又开始把“异步推进教学法”引入一直乏术的作文教学中,开始了新领域内的探索实验。在作文写作前指导阶段,我针对A、B、C层学生不同的作文现状采取了不同的引导手段,或点拔,激发学生创作思维的火花;或现身说法,以范文(大多是自己的“下水作文”)启发学

生在作文批改中,我更是大胆出新,借鉴采用了快速评阅作文的“ABCDEF\\\"法。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作文评分的六个标准一一A题目和中心是否突出:B材料和内容是否充实:C语言是否准确生动,语句是否流畅;D结构是否紧凑合理,条理是否明晰;E错别字是否严重,标点使用是否准确;F作文态度是否端

正,书写是否规范、工整。并分别给各个标准赋分,各条所占分值如下:

ABCDEF

30分20分20分10分10分10分

采用这种方法后,我修改好一篇作文后,不要再像以前写上一大堆评语(除了少数与学生交流需要外),只要在文后排出字母:“A、B、C、D、E、F”,然后根据六项评分标准酌情记分就可以了。这样评阅作文,不只节省了我的大量时间,而且也提高了评语的质量,学生一拿到作文本马上就清楚了自己作文成败的原因,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这种评阅方法也比较灵� 作文讲评中,我着重采用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特别注重沙里淘金一一即从写作能力较低的A、B层学生的作文中发掘闪光点子以表扬,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实验一段时问后,我们班A、B层学生都坦言“不怕作文”了,在1999年学校组织的初二作文竞赛中,我实验班五名学生囊括了年级前五名,创造了我校作文竞赛中前五名为一班垄断的奇迹,也令广大师生啧啧称奇。

四、实验的效果

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实验由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间相互协作、主动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情绪高昂,而且在课堂研讨和质疑中找到并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得到提高。2000年3月份,我执教了一堂教学观摩课,课堂上,学生或出包的朗诵,或精彩的写作,或激

烈的辩论,给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一致称赞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不逊色于城里重点学校的学生。在2000q-,严桥镇举办的中学生演讲比赛中,实验班的汪源、任玲玲分获冠、亚军,并代表严桥镇参加了县中学生演讲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

实验重在成效。三年实验期间,实验班语文成绩年年在市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见前面表二、表三),及格率与三个非实验班比较,高出20—30个百分点,及格率的提高,决定于中下游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绝大多数中下游学生成绩的高低是不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否。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异步推进教

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2000年中考中,我校语文成绩位于全镇三所中学之首,而实验班又是全镇十个班级的第一,实验班60人参加考试,均分109,仅有2人不及格(分别是86分和83分),这一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三实验提高了教师自身教学素质

参加实验工作的这几年,是我语文教学由稚嫩走向成熟的时期。几年实验期间,我定期在学校和乡镇教研片上开展“异步推进教学法”教研观摩课活动,这些活动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5月,在我县第二届“教坛新星”的评选活动中,我凭借简练、实用、新颖的实验课博得了评委的赞许,

被评 同时,在实验中,先后撰写了六篇实验论文和经验总结分获市、县教研论文和教研成果评选一、二、三等奖。尤其是2000年11月,我荣幸地被邀请作为全市唯一普通教师代表参加了巢湖市教育科研交流会,还在会

上作了介绍“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情况的重点发言,受到与会的省、市专家的好评。

五、实验的体会

参加实验工作以来,我确实感到由于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讲堂”变成了“学堂”,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间关系融洽了,因此,教与学的积极性都有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班级始终处于一种动态推进当中。“异步推进教学法”也赢得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去年,在新一轮实验开始时,我校出现了人人争着要进实验班的喜人情景,实验班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局面,最后学校加以干预,才让我的实验班人数降到70人(其他三个班学生均在50人左右)。

教学法论文 6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就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首先应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做到“口诵心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次,要教给学生自设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再次,教会学生能进行比较,从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异同点,加深对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语文阅读不超脱字、词、句,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对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教《祝福》一文,文中写祥林嫂被婆家绑架,鲁四老爷先说了“可恶!然而……”,又说了一句:“可恶!”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上下文,明确第一句话是在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被绑架的消息后说的一句话,指导学生联系本文第一自然段对鲁四老爷的描写去理解;第二句话是在卫老婆子伙同祥林嫂婆家抢走了祥林嫂又来鲁家所说一句话,联系前文祥林嫂是如何到的鲁家,我们可以理解第二个“可恶”。在平时教学中,我紧扣预习提示、教材上课后练习的知识点,将“长文”缩“短”,大胆处理教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捕捉、概括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通过这些,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

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议论文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议论文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都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体系。因此,教给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将分散于各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议论文的整体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先让学生弄清议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明确,三要素与议论文结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再让学生明确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论点的位置可以放在段首,也可以放在段中,还可以放在段末;而论据则要让学生明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论证方法可分为立论、驳论,知道立论是正面讲道理,多采用举例、讲道理的方法,有时也运用比喻、正反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而驳论是驳斥错误、反动的观点,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式,多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归谬法。这样,使分散于各单元的议论文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将分散于各单元的记叙文说明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此外,还要教给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1、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些论述都给我们以启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想、方式去领悟问题,达到释疑的目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之处提问题,如教《孔乙己》一文时,可抓住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提出为何既用“大约”,又要用上“的确”,是否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深刻理解作者的用意。以此让学生掌握从课文“矛盾”之处生疑,从回顾课文中解疑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前后照应中找疑问,从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关系中找疑问。这样,围绕“疑”,有的放矢地阅读,就能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2、教给评注赏析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品评鉴赏已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要注意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文学修养、世界观等方面去品评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用正确的态度去鉴赏作品,分清作品的精华与糟粕,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教学方法论文 7

如何能够通过一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也提高并且能够时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及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又能达到多题重组以及一题多用的目的。而这种通过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以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情形来揭露问题本质,让学生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教学方式,我们称之为变式教学。下面是通过应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最值的例子来说明上面的理论:某水果批发商以每箱40元批发一批苹果,若以50元每箱的价格卖出去,一天平均可以卖出90箱,如果每箱的卖价提高1块钱,则平均每天就会少卖3箱。假设卖价每箱为x元,批发商每天的销售利润为y元则:

(1)销售利润y=__;

(2)销售单价是__元时,该批发商获利最大,此时最大利润是__。变式一:如果以“每箱苹果价格每减少1块钱,平均每天就会多卖出3箱”来代替“每箱苹果的价格每增加1块钱,平均一天就会少卖出3箱”,那么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变式二:如果用“每箱苹果价格每增加10块钱,每天就是少卖3箱苹果”来替换“每箱苹果每增加1块钱,每天就会少卖3箱”,这样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这种针对同一题目做条件上的变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出数学建模思想,而且使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问题的理解得到加深。

二、简约式教学法的运用

为了避免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做题,只知道一味的去做题,陷入题海战的现象发生,教师可以根据人教版线性函数教学模块的安排来引导学生,参照“实例引入--概念推出--图像画法--性质归纳--综合应用”的顺序,以引导学生进行函数概念分析、性质的归纳和应用,以及画法等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同时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初中线性函数问题。例如,在讲述一次函数章节时,可以先通过实际现象进行问题的引出,如可以先讲述气温与海拔的关系进而引出一次函数,并通过多个生活常见实例进行一次函数的定义。得到y=kx+b((k≠0)k,b为常数)的一次函数公式后,再逐步深入讲解。当b=0时,则得到y=kx(k≠0)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当b≠0时,通过具体的函数实例与图像进行进一步探讨。如y=2x与y=2x+3这样的一次函数,通过绘画图像并总结与相应的特点与性质,只有清楚了相关函数的特点,就能在以后的函数中建立相应的函数解题模型与方法。

三、函数图像解读法的应用

与抽象的图像数据相比,图像在表现数学知识方面显得更加的直观和清晰。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函数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应用函数图像,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使变量的表达更加的直观,能够清晰明了的表达出变量之间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的关系;另一方面,这种直观的函数图像能够使思维理解能力稍有不足的学生可以更牢固的记忆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知识。这种图像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时常的带领学生挑选代表性的函数,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函数图像的绘制。绘图就会耽误一定的上课时间,但是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大多数的函数老师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一般不会绘制函数图像的学生都很难把函数学好,关键原因是他们不理解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所以,教师如何利用函数图象教学变得十分的重要,如何通过教学生绘制函数效果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函数教学对初中函数教学来说显得尤为关键。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对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性的线性函数问题,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很好的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善于运用更适合学生的方法去教学,使学生能够更深入体会函数知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线性函数教学的质量,同时又能够为学生高中函数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教学方法论文 8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2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3通过提问、质疑引入新课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

4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后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5“开门见山”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象洋思中学的经验一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6.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艺术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那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但要注意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把引入新课视为一个重要环节,不管用那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切忌拖泥带水,影响正课进行。

教学法论文 9

(一)以提问创设方式的教学情境

课堂上的教育模式不应仅仅是老师在黑板上一味的讲板书,学生一味做笔记,同样也不能老是对着电脑陈述,学生对着大屏幕看,这样只能徒劳无功,只能让学生更加疲惫、失去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课堂气氛和师生间沟通是如此的重要。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提问假设的方法进行与同学更深一步的交流沟通。例如《爱莲说》中,作者通过运用反衬的效果对莲花进行赞美。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假设几个问题,如作者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衬托莲花的性质?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在课堂上提问不仅可以加强学习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以表演创设方式的教学情境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原因是,文言文里面的人物复杂、对话多、情绪波动大。为了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当时情景再现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文言文人物的形象特点。例如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文物复杂,人物表情激烈,老师可以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翻译,重新表演。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表演体悟到文章中的人物心情、语言动作以及人物形态。

(三)以音乐创设方式的教学情境

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洁、语句优美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音乐可以渲染优美、安静、凄凉的氛围。如果文言文与音乐相结合,不仅对文言文的领悟以及体会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先老师播放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感触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多么的磅礴、驰骋沙场的场面多么震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与作者在空间差距上交流,最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为了教学中的要求,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背景音乐的播放,而不进行有效的讲解,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感觉更加烦躁、无力。

(四)以多媒体创设视听方式的情境

随着电子技术和传媒的发展,色彩斑斓的画面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们逐渐趋向于多媒体等一些高科技产品,对传统的读书慢慢淡忘。现在许多的经典电视剧以及电影都是根据文言文改编而成的。我们可以改变文言文的教学模式,采用电影的形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很热的一部电视剧是冯绍峰等主演的《鸿门宴》,它就是根据文言文改编的。所以,老师在讲授《鸿门宴》时,可以将电视剧里面精彩的片段进行播放,把握刘邦、项羽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古代的情景再次展现,清晰学生们的思路,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结束语

教学法论文范文 10

(一)课堂教学

课堂依然是当前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还是依靠从课堂上学习。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昏天暗地的听讲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视频资料、研讨等形式吸收到课堂。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的教案和课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及时提问,课堂氛围要活跃。具体到法学课程,课堂教学既要做到宏观把握,又要做到微观深入。从宏观上理清法律课程的整体框架,做到实体和程序清楚,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从微观上重点讲解重点的相关的法律概念、理论、法条,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

(二)学生自学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就必须培养指导学生开展自学,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些自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要求,指导他们分门别类阅读法学经典著作和参考书籍,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定期开展学习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研讨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指导学生积极使用图书馆资源,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料,如何分类阅读,如何分析研究认真记录。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已�

二、实践模块

(一)校内实践

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校园实践教学。如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可利用该平台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也可以利用校园实验室,开展模拟的法学法课程教学,如法律文书的协作、模拟审判等形式。一是要丰富校内实践资源。建设好法律诊所、法律兴趣团体、法学教育实验室、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践平台。二是要丰富校内实践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法律调研、志愿服务、法律宣传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演讲、法律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也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时间法律课程的素质和能力。

(二)校外实践

与当地人民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司法机构等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学习。利用好大学生“三下乡”这个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时间,开展送法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根据教学知识,组织学生到对口的单位进行实习,学习掌握法律职业工作实践和运作。要结合法学课程教育,学期初制定社会实践方案计划,明确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设定好实践课题、组织方式,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实践课,写好调研报告心得体会,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案例模块

(一)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将司法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分类归纳,与相关的知识相对应,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讨,运用案例施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到的知识缺乏生动形象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这个过程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学到的是生动活泼的知识,是活生生的法律知识,是结合社会生活的法律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甄选是至关重要的前提。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正在学习的法律课程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案例。案例要有典型性,最好是经典案例,部门法选择国内的案例较为合适。要重视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将常用的案例纳入教学案例库,并及时更新,便于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要拓展案例收集渠道,深入公检法部门、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行业,收集实实在在的案例。

(二)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一直被各法学院广泛采用,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中,模拟法庭教学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设定法律情景,采取模拟法庭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原告、被告、法官以及辅岗位,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模拟法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通过模拟法庭教学使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从事法律职业前,学习掌握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模拟的诉讼环境中熟悉、掌握具体的审判过程,较直接地面对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检验掌握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学生法律知识运用、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和法律文书的写作等能力,缩短了法学教学与法律工作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长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法庭旁听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人民法院旁听法律案件的审理,将课堂转移到法庭,面对面观摩学习审判活动。法庭旁听的人员一般不能太多,也可以将法庭引入课堂,协调法院将审判放在学校的模拟法庭开庭审理,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学习,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都能亲密接触法律审判活动,提高法律实践能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也多次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庭审过程,回来后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和对今后学习法律知识的感想。

不少学生反应,通过旁听庭审,不仅亲身体验到了法律的严肃性、法庭庭审的威严性,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法庭的运行程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课堂上没有学懂的知识。一些毕业后到法院工作的学生也普遍反映,通过旁听审判,及早熟悉了法律职业,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教学法论文 11

1.1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本次调研中,女生占绝对主体,占样本量的86.87%,男生仅为13.13%,再现旅游专业学生性别现状。少数民族学生占总调研样本量的33.13%,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和满族。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反映喜欢的教学方法依次为: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和实验法,不喜欢是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练习法,见表1。其中,实习法的喜欢度高,新疆教育学院学生对直观演示法的喜欢度高达17.86%,实验法在8.33%~14.41%之间;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的喜欢度较低。教育学院对教学方法的喜好度幅度差距最大,在17.86%~0%之间。新大学生最为接受的方法为直观演示、实习、讨论法和参观教学法,新财大最为接受的是现场教学、直观演示和实习法,新农大喜好实习、现场教学和参观教学,教育学院的学生喜欢直观演示、实习、现场教学法和实验,乌职大接受现场教学、直观演示、实习和讨论法。

1.2六门专业核心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次调研的教师均为中青年,女性占主体,占样本量的67.57%,硕士占较大比重,学士和博士比例相当,讲师和副教授比例几近92%,教龄多样,少数民族教师占总调研样本量的32.5%,主要有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综合来看,各院校教师在各课程中至少采用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均有提及。新疆教育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高达90%;《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样,5—7种;新农大在每门课程中均采用任务驱动法,且比例较高,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高达70%。横向比较来看,教育学院讲授法在每门课程中所占比例均较高,40%~90%之间,新财大和乌职大相对其他院校,各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较多元化,见表2(本表仅列举三种教学方法)。

1.3六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喜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调查表中,请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填写6门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仅选择所占比例较高的4种教学方法,为此,每门课程中教学方法比重加和小于1。统计发现,学生非常期待多元教学方法,讲授法必不可少,在不同院校不同课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较大,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讲授所占比例在10.48%~38.89%之间。

1.4教师教法与学生喜好“教法”的比较

根据表2和表3,学生期待教师采用多样且合适的教学方法及课时比例。相对来说,新财和乌职大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被学生认可、接受,新大教师要灵活运用讲授法,新农大应弱化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教育学院需降低讲授法所占课时比例。《导游业务》中,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数量明显少于学生期待的。学生期待的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均所占课时比例较高,分别在22.50%、10.47%以上,新疆教育学院教师的讲授比例高达70%,远高于学生期待的29.96%;乌职大体现就业导向,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占比例45%,但学生不买账,不认可该法。《旅游规划与开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有新大、新农大和乌职大,新财大学生期待任务驱动法。新农大任务驱动法在教师教学和学生期待该法中比例分别为25%、8.2%,说明学生认可该教学方法的同时,希望所占课时比例降低,新大的学生基本否定任务驱动法。新财大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50%,学生希望教师能使用任务驱动法。教育学院常用的教学方法只有两种,且讲授法为绝对优势,学生期待通过练习法、讨论法、案例和直观演示将其内容具体化、直观化。《旅游市场营销》中,学生偏好的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所占课程比例幅度差距较小,分别在17.95%~27.91%、16.48%~10.64%之间。新大和新农大学生期待教师使用读书指导法,且比例在10%左右,说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导。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新农大和乌职大应稍降低其比例。相对来说,教育学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从调查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高校中采用教学方法最多的课程,并与学生期待的较为吻合。其中,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教师均有采用,除教育学院外,其他4所高校还选择了实习法。这样看来,乌职大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比重最为学生青睐。新大和新财大采用情景模拟法,其他三所院校通过参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旅行社业务操作流程。新农大教师讲授法所占《餐饮管理》的比例仅为15%,其他4所院校均在40%左右,除新农大外,其他院校均采用案例教学法。新大采用直观演示且比例高达40%,学生希望降为8.16%;教育学院采用练习法,比例高达40%,学生希望采用直观演示和参观教学法,且占课程比重分别为15.09%、11.33%。新农大、新财大、乌职大均有任务驱动法,且比例依次为70%、21.67%和15%,学生对该法的认可度非常低,在6.12%~0%之间。由此,新农大急需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财大应弱化讲授、讨论和任务驱动,强化现场教学、实习和练习的比重,新大应适当增加任务驱动法。《前厅与客房管理》是学生喜好教学方法重复率最高的课程。除讲授外,学生均提及实习法、现场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的运用,案例教学和练习法出现频率也较高。新大学生期待的讲授比例接近30%,其他院校在17.31%~11.11%之间;乌职大现场教学比例需降低,教育学院要大幅降低讲授,增加实习比例。

2.总结与不足

2.1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疆五所代表性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实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较为抵触。六门专业核心课中,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师采用较多,学生期待教师运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优化各种教学方法所占课时比例。相对来说,新财大和乌职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被学生认可、接受,新大需要根据课程性质适时适量选择讲授法,新农大教师应弱化任务驱动,教育学院要降低讲授比例。目前,教师教学方法使用和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差异大的是《旅游规划与开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是教师采用最多教学方法的课程,并且与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较吻合,《前厅与客房管理》是学生期待的教学方法相同度最高的课程,主要有讲授法、实习法、现场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

2.2不足

教学方法论文 12

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统计的方法。由于该科目的学习内容属于较为实用的理论知识,因此,要针对这一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的灌输。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学,并非是一项纯粹的理论学习,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而学会统计学,再学习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时候,就会倍感轻松。改变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种生存的技能,而并非是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学习统计。

二、让统计学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教学。例如一个事件的统计,通过不同的方法统计计算的结果一定是不相同的,而最终事件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相同的。让学生明白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应对各种各样的事件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而并非是要学生做过多的无用之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当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是听讲的,千万不要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课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热情本就不高,如果把问题留在课下,期待于学生在课下解决,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当堂解决。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该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是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朝着答案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在讲述理统计学的理论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实际例子,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学习统计学的统计方法。

三、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统计学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统计学所讲讲述的内容。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是讲述统计方法统计计算等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式学习,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这个教学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力,这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当一个统计方法学习完毕之后,就可以实施这种项目教学法。启动一个统计项目。由两到三个小组负责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工作,他们相互之间不会做出任何交流,只有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他们采取的统计方法就可以区分出来。只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每个小组使用的方法不同,他们所用的统计时间也不相同,所以,找出该事件中用时最短的一个小组,就说明他们所用的统计方法是最为恰当的。对于统计工作来说,统计的方法不同,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是针对同一事件统计出的结论是相同的。因此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来说,统计方法的使用是没有对错之分的,真正值得区分的是统计方法是否得当。而让学生理解是否恰当的巧妙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验证这些统计方法是否真的适用于统计此类事件。学生通过接受项目,对项目事件进行讨论及分析,可以正确判断该事件统计工作适用于哪种统计方法,一旦确定了统计方法后,只需要注意数据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就可以了。那么这样的项目训练既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统计的计算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熟悉该类事件的数据特点。只要根据特点去讨论分析使用统计方法,那么对于统计学的教学就可以轻松很多。当学生最终将统计学课程学习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负责一个综合性的事件统计。运用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对事件中需要统计的项目进行统计。当然还是以小组套论的形式进行,在综合事件中,统计事件多种多样,而适用的统计方法也是不尽相同,因此,这个测试是对于统计学教学结果的最好验证。学生将该综合事件中的统计事件合理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者,则视为运用统计学精到学生,给予成绩为优秀;对于该综合实践中运用统计方法并不得当,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者,则视为不能灵活应用统计学,给予该学生成绩为良好;对于使用统计方法得当,而未能得出准确结论者,则视为对统计学的内容未完全领会,对于数据计算等不能精准给予答案,给予这样的学生成绩为及格;而未能完成统计工作的,并且对统计方法混乱不知所用者,则视为对统计学内容未完成学习任务,给予成绩为差。如此,项目教学法就完成了。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教学法分析论文 13

[关键词]物证分析 双语教学 课程体系

双语教学是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要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在高等学校中要有5%-10%的课程用外语进行授课。可见,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物证分析课程是公安院校法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类物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为案件侦查和诉讼提供科学证据。物证分析技术中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和医药等多学科知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法庭科学成果一直以来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以为物证分析公安实战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物证分析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案件物证的理化分析技术,还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文献、正确理解英文原著的概念与理论含义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国际专业前沿的关注,使学生掌握法化学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会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材选编、教案设计、“建构性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探讨了物证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问题

一、教材编选

选择适合物证分析专业特点和我国公安实战需求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国外原版教材和英文专业文献既有详尽的专业理论知识,通常还配以各种典型案例,实用性较强,可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文献,并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从中节选知识内容进行编辑和完善,建立物证分析课程的双语教材。本教材主要包括绪论、物证提取技术、炸药物证、射击残留物、聚合物类物证、纤维物证、油漆物证等十章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基本概念、物证种类和物证分析主要技术方法,其它章节将分别针对不同种类物证讲解理化分析的具体技术方法和典型案例。通过物证分析双语教材的使用,既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物证分析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物证的理化分析技术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公安实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根据物证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证分析专业词汇、基本概念、理化分析方法和典型案例等。其中,物证分析专业词汇主要由物证名称、常用分析方法名称、常用分析仪器名称、常用法律术语名词和行业术语的缩写等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词汇、物证分析概念和理论知识等内容需采用英文原文讲授,若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理解上存在困难,可适当结合汉语进行讲解;分析技术方法内容的讲授主要采用以英文为主的讲述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化学试剂、计量单位等的准确英文名称,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能力,初步掌握撰写外文学术论文的基础知识;典型案例部分可以采用以汉语为主,英文为辅的方式进行讲授。

三、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方法论文 14

【论文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关键,因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讲课,又要针对课程特点和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文章作者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因素的集合并相互作用,就形成教学过程。从教师与教材的关系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而教师从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上看,教师必须考虑教法,即研究如何使教材内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如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关键,因为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讲课,又要针对课程特点和教会学生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方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措施。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设计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处理好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关系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是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形式。学生在校期间,要用主要精力和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去接受人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科学知识,即通过接受间接经验去获得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教学也因此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大量感性材料的堆砌,而是要求感性材料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指所举的材料能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教师所用的事例,引证的材料,做的实验、演示等等,都能够典型地说明所要讲的那个原理。一个好教师,一节好课,不在于课堂上引证了多少材料,而在于这些材料能否充分说明所要讲的规律性知识。课堂中说东道西,“旁征博引”,罗列了许多材料,学生尽管听得很感兴趣,但所得规律性的知识并不多,这样的课,其实并不是好课。衡量好课的标准不在于具体事实和现象列举了多少,而在于是否将可能的最大量的科学原理教给学生。所以,一个好教师的备课,要在设计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掌握知识的途径)方面下功夫。也即,教师备课应在教法上下功夫。教法就是学法,就是设计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程序。因而,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教学去取得一定的直接经验,要注意有效地利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从而克服接受间接经验中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

2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的关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与“思”结合,朱熹讲究的“熟读、精思”,要求“读”与“思”结合。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独立精神。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同发展思维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思维是两个既相关联而又不同的概念。传授知识与培养思维能力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两个教学任务既统一在同一的教学活动中,又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维活动要以知识为基础,比如人的思考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而“概念”本身就是知识。丰富的想象也离不开平时知识的积累。因此,思维能力的发展对知识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单纯的思维训练是不可能进行的。当然,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思维能力的高低密切地影响着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既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首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会怎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渴求状态。

再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由已知推向未知,才具有了真正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随时把新知识有机地加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力求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利于今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教学方法要注重整体设计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集合。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自觉进行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整体设计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新颖。新,就不能翻来复去,总是陈词旧例重复使用。久闻芝兰不觉香,要推陈出新,常讲常新。比如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就不必老调重弹,而可另辟溪径,以湖泊为例。首先讲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湖泊,有盐湖,甜湖(湖水含碱和氧化钠,碱微甜),火湖(湖中有荧光素和荧光酵素的生物),死湖(湖中没有任何生物)……等,使学生懂得仅湖泊就有这麽多不同的特点。然后从这样具体而有趣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接着再以湖泊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几种表现,如甜湖,其矛盾的侧面是含有碱和氯化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碱与氯化钠的含量也不同。当氯化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湖水就咸;当碱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湖水就微甜,而且在湖里洗衣服不用洗涤剂也能除去油污。这样就把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寓于湖泊的种种特点之中,使学生听得明白而有趣,且印象深刻。同时,还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无边,科学的深邃奥妙,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二是准确。语言作为思维的表达形式,准确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沿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如果教师用语词不达意,含混不清,就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从。所以,讲课一定要做到概念正确,事例准确,数据精确。知识的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做到导言、结语、议论、讲述要言不烦,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确切地使用概念,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表达明确,比如,《法律》课中的“上诉”和“申诉”二概念就不能混用。申诉和上诉都是受法律所保护的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但二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即,上诉是指当事人对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依照法定期限程序提请上一级法院重新审理,而申诉是指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查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二者反映了当事人的不同诉讼权利,上诉权利是行使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而申诉权利的行使是在发生法律效力之后。在《法律》课教学中,这两个概念绝对不能混淆。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准确,才能确切地表达授课内容。讲课时,要力求用最准确、经济、鲜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讲明白;说得准,讲在点子上,学生则易于接受。

三是诱导。诱导包括设置悬念,有意预留知识的“空白”,激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古今中外有学之士,一直把疑问喻为智慧的萌动,求知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有问,才有思,才有究。史丰收在小学上算术课时,曾向老师提出过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加法和乘法要从低位数算起呢?有没有比这算得更快的办法呢?……正是这些疑问,引导他创造了快速计算法。疑问是可贵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作练习、做实验,是提高课堂艺术的关键所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为什么”,就有了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授课和其他教学手段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中国教育史上,比较全面地把教学与设疑联系在一起的是宋代的张横渠。他认为:一切知识都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把一切学问都看得容易,而自觉无一可疑的人,一定是未曾学习的人;因为未曾学习,虽有疑难也不知道。张横渠的见解说明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与“疑难”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但作为教师,却可从中得到启示:精心设疑是诱导学生“再发现”的一个突破口。韩愈在《师说》中谈到了教师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即是疑问,为学生解答疑问,是教师的任务之一,但作为现代教师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学生“解惑”,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惑”,并且在“解惑”的过程中能“另辟新径”。学生的“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诱导,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点燃智慧的火把。为此,在教学中,就必须不满足于对问题的一般理解,教学生“于不疑处有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大胆地去探求知识,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法是关键,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

总之,任何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并拥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从容地走上讲台,娴熟地驾驭课堂,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知识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