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页是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5篇数学论文,仅供参考。
摘要: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萎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教学的参与者,要担负着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背景,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关键词:
应用;探索;实践;实用;乐趣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欧美相继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这场教育革新运动中出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的新教育思潮。也出现了一批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其中以教育家蒙台梭利最为典型,他还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并与旧教学模式相对照:
随后,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也出台了各具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可以说课程改革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热点。国家教育部也当机立断,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用较短的时间研制出一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于2001年6月向全国颁发了文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与试行,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有一条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数学这一学科来讲,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数学这门课程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枯燥、单调、乏味。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什么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据一项研究发现,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兴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数学内容是否对自己有用,包括在生活中、数学中和其他学科中等。而且这种现象随年龄的增长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学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认识数学的用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所以,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切入点,恰当地引导。笔者就是从运用数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课教学的,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特别足。那么,如何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呢?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了解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能恰当地处理好它们,这样才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行高效的教学。
一、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 高度的抽象性
恩格斯在他的经典论断“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中指出,数学的内容不是在头脑中凭空构思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抽象出来的。我们知道,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是一种抽象能力。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的需要,而且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因此,通过数学学习,培养抽象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例如,进行相交线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右图,平面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
(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画出蓄水池H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2)计划把河中的水引入蓄水池中,怎样挖可使开凿的水渠最短?说明理由。
本题就是看你能否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抽象出一个纯数学问题来,其实就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题目,也是相交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自然就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逻辑的严谨性
逻辑的严谨性反映了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与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凡是数学结论的获得都要经过严格的演绎推理,从条件出发,根据公理、已证明的定理,按照正确的推理规则得出结论。在新的结论的推证过程中,要步步有依据,处处合乎逻辑要求。因此,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问一个个子最大的同学:你一步最多能迈出多远?能通过今天的知识加以说明吗?然后,笔者给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把△ABC的三条边分别记作a,b,c,那么请说明:a+b>;c,b+c>;a,a+c>;b。
本题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来推导“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性质的问题,在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行为的训练,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学习数学时,严谨的逻辑推理是多么重要,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都要用到这种数学的逻辑推理思维。
3、 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一方面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几乎无处不碰到涉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问题,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研究中,出现了“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的趋势。数学不仅是它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它的思想和方法。同时,数学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工具。因此,向学生传授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
例如,在学习“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最值”时,笔者选了这样一个题:某公司要设计一种无盖的长方体包装箱,用一块正方形木板,其边长为1米,如何设计才能使这个包装箱的容积最大?请画出设计图。 此题在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方案,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知识用途之广,同时也强化了数学的应用过程,感觉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确实离不开数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学生的年龄特征
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十一二岁至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从思维发展的特征看,他们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以及经验方面的不足,在教W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太高、太深、太广,而应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例如,笔者在一本资料书中看到这样一道填空题:n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场,一共需要进行 场比赛。这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了,甚至无法下手了。笔者后来把它改为:5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场,一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10名同学呢?n名同学呢?这样,就把难度分散了,而且学生也容易找出规律来,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潜力的,因此,一些较抽象、较深奥的数学初步知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因此,在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之后,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从实际应用中来传授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用性,体会到数学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并且也是学习其他有关课程的工具。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兴趣了。另外,从运用数学数学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还有以下几个优点:
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
通过许多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景来引入课题,并用新知来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原本乏味的数学课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易于接受新知。
2、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在新教材中编写了大量的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就是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来解决问题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地尝试用各种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也将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加深了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积累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也养成了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勇于质疑、不怕困难等习惯,而这些习惯都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题学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就需要学生分组合作,认真分析、思考,与同伴共同来完成,体现了团队精神。
3、 加强数学知识之间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感受知识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笔者对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些切身体会和看法。至少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吸引住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不但有用,而且有趣,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情景教学尝试,是相对学生认识程度创设有“困难”的问题,并使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也必须使这个情景和学生经历过的情景有相似之点,同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情景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设情景;数学学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一、引言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宽松情境的情绪色彩气氛,以形象、直观而具体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临教学问题,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愉快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所进行的情景教学尝试,亦是相对学生认识程度创设有“困难”的问题,并使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也必须使这个情景和学生经历过的情景有相似之点,同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情景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能力。笔者备课就是这样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二、例析
《新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第三点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
1、一年级关于“凑十法”的教学尝试。教学7+5,笔者试着像语文那样,先创设情景,再让学生随意去想象,最后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理,把他们的思路引回到数学教学情境里去。
具体做法是,先用投影仪创设这样的场面: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小白兔采蘑菇(利用小学生喜欢小动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问:“在碧绿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白兔,手拿着小竹篮在干什么?”再用投影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具体情况。
蘑菇“教具”共分成两堆,左边一堆共7个小蘑菇,右边共有5个小蘑菇,其中有2个是大的,3个小的(与左边的7个一样大,并且在做胶片时,还要做成能移动的)。该怎样列算式?
此时,笔者马上激发情趣:小白兔采蘑菇,上午采了7个,下午采了5个。
如果它的小竹篮能装只能装10个同样大小的蘑菇,怎么才能拿回家,谁来帮它想办法?
笔者让学生先学后讲,引导学生找出废纸张,通过手工把纸张折成一个纸“篮子”,再把纸揉成10个同样大小的小“蘑菇”,两个同样大小的大“蘑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蘑菇”装进纸“篮子”。 接着教师演示动画情境:把右边3个小蘑菇装在竹篮里(用投影仪显示即为,右边3个小的移到左边)这时左边刚好10个小的,正好一篮子,右边还有2个大的。
问:现在左边(即篮子)有几个?右边还剩下几个?(右边原有5个,拿到左边3个,就可以把5看着3和2)
看,如此教学“凑十法”,学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2.教学6+6,先用投影仪出示桃子图,左边6个小桃子,右边也是6个,2个大的',4个小的(胶片也要做成能够移动的),先看图列算式,6+6,再看图编故事,激发情趣。
笔者问:“同学们,谁最爱吃桃子?”(小猴子最爱吃桃子,但也有的学生说自己爱吃桃子,不过无碍教学进程)“听过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吗?”笔者先让学生编,同时再加以提示、引导。
有一天,天气很好,小猴子拿着自己编的小筐去摘桃子,摘了6个以后,休息一会儿,心想再摘4个,摘满筐子就回家。可是,摘着摘着,摘够了4个,又看见2个特别大的,吃又吃不了,它边摘边吃,已经吃饱了,又舍不得扔,于是,它只好左手提着小筐,右手拿着2个大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一天,它心情真好,因为,它真正地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不是像它爸爸当年那样,本想去摘桃子,看到玉米又想去摘玉米,看到西瓜又想去摘西瓜,结果摘了玉米就丢了桃子,摘了西瓜就丢了玉米,什么也没有得到,一天的时间就白白的浪费掉了。同学们怎样帮助这个小猴子呢?请同学们赶快帮它算黑板上的题目,帮它完成摘桃子的任务。
然后,再按故事情节,用幻灯演示,把学生的思路引回到黑板上,把右边的4个小桃子移动到左边
这样,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过去了,并且,经过课后检验,同学们对知识掌握也相当好,印象深刻,记得很牢。尤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必须直观、具体,才容易理解,这比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好几倍。
三、感悟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国最早的情景教学的例子。《烈女传·母仪》记载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成才,就先后进行了三次搬迁,这样起到了强烈刺激的情境,收到了说教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卢梭的名著《爱弥儿》中也有情景教学的方式。有一次,教师为了教会爱弥儿辨别方向,就带他们去野外进行训练,爱弥儿在一片森林里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这时候,教师才为他们“解难”,教会爱弥儿利用树影来引导他们辨别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记忆和思考。
居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笔者在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激发学生投入情感和理智,有意识、无意识、手脑并用,继而挖掘大脑的潜能,取得了良好效果,避免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智育”教育的唯智主义的窄面教育。
摘要:
如何优化数学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所有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近几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提出,使得教育教学领域上的工作者深入探讨实践。通过中考复习阶段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实践后,总结了数学课堂可以结合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课堂演变成有趣愉快的新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
1、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位九年级任教教师都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都审慎对待,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为的是让更多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考取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在迅速讲完新课程后,都会赶紧进入中考备考阶段。
2、中考复习的困难
面临在所有九年级任教教师面前的是中考复习备考工作的各种困难:
(1)时间紧迫,任务重。完成新课程后,剩下复习时间大约100天左右。而这段时间的天气比较炎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较不理想。
(2)内容繁多,难度大。初中所有的知识考点大约有200个,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验教师的能力。
(3)综合性强,联系多。中考题体现综合性强,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题型较多,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要求较高,能处理各知识点的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效
1、巧用MicrosoftOffice组件,梳理知识点,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好学生对中考数学复习的心理准备。
(1)巧用MicrosoftWord建立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初中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认知高度。初中数学分为四大模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
(2)巧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制作课件,让课堂添加轻松元素,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使教学容量达到最大值。数学教师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常的课堂上要注重设计变式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个条件,也可以改变图像或改变结论等,利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制作出的课件,能比较快速地展示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能接受不同的题型,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时间,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活用几何画板,帮助教师节省画图时间、增强图形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提高解决中考难题(如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的能力。
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的动态几何工具,它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
(1)帮助学生,直观体现。学生学习函数较困难,对函数的解析式与图像的关系了解不够。为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具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函数中的系数对于函数的图像的影响。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可以展示如下:
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新建参数k、b,取不同的参数,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③k>0,b<0;④k<0,b>0。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课件,深刻了解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k、b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动态难题,降低难度。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问题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感官享受,体验直观动态,减轻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的心理恐惧,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动点难题的能力。
3、结合视频、图片(自制或者网络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知,强化中考复习效果。
(1)展示错题,强化基础。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或手机的功能,拍下错题,在课室开辟出一块错题展台。相信通过这样的展示,相信一方面让学生更关注数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出错率。
(2)结合实际,建立建模。数学考题很注重销售打折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拍下所见到的商家促销活动字样,如商店打着“大出血”“亏本出售”“2折出售”等字样。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也会更专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拍下视频,以此设计不同的数学考题,增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如天气开始有点热了,教师留意到学生买饮料多了,放在回收桶的饮料瓶一天就满了。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方案选择:方案一:学生选择瓶装水,按每人每天一瓶水,每瓶水2元。方案二:学生调查后发现,如果选择桶装水,本地某知名矿泉水有优惠套餐:订购30桶桶装水(15元/桶)赠送1台台式冰热饮水机。(备注:每桶桶装水每天每桶能让28人左右饮用)三月到六月份共四个月,每月按26天在校时间计算,如何选择会更划算?你会给学校什么建议?
4、利用博客或QQ群等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反馈教学意见,拉近师生距离。
平常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辅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接触很少。一节课下来,有时自己感觉良好,还为此沾沾自喜,但其实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并非如此。现在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我们可以建立QQ群或者开通班级博客,那么我们在课外时间也可以交换意见、交流感想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中修改自己的课件或课堂安排,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不断成长进步,老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接触新思想,让自己认识新生代学生,融入新的年代,与学生的感情也在交流平台中加深。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多媒体与初中数学的有效结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2]董慧英。新课改下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3]高洪美。数学教学与多媒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为专业型的岗位培养人才。但是目前,中职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不重视这方面的融合教育;另一方面,缺乏科学方法引导和实践。通过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融合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做到中职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教学;融合
中职学校是专业型人才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将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学者提出:在中职教育中,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找到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点,用不同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让学生有兴趣听讲,而且容易理解吸收。
一、将中职数学和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
我们几乎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率也非常高,可见它的重要性。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中职教育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能够服务社会,企业欢迎,基本素质合格,专业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必须要求是那种毕业就能上岗的劳动者,所以,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制定出符合中职教学特点的课程内容,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守中职数学教学基础性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中职数学教师要谨记这个宗旨,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把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用科学有趣的方法呈现出来,把数学和专业课有效地结合起来,能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这样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学习。
二、目前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现状
(一)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文化课程较差,没能被普通高中录取,或者是对某一项专业技能很感兴趣的学生会选择在中职学校继续学习,现实情况就是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于数学这门理论逻辑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兴趣,且课程难度相对较大,课程内容还枯燥乏味,导致中职学生会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二)中职类学校对数学教学不够重视。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学校知名度,很多中职学校的领导就将精力和资源全部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师资力量也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导致不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水平上完全忽视了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数学知识方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足,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也不是很足,导致教师也不愿意监督学生学习,学生就更加不愿意认真学习。中职类学校的一般教学安排是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三年安排去学校合作的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这也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的一个措施,很多学校都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无形中压缩了学生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减少了基础知识学习,也必然会影响数学理论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时间。
(三)中职教师本身知识储备不足。
中职类学校对于教师的入校资格要求没有那么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也没与普通高中那么高,而且师资力量也不足,而像数学这种在中职学校不被重视的学科的教师更加少,一个教师可能要带很多的班级,学生太多导致能够关注到的学生数量就有限,对于教学过程也会产生疲惫感,个别教师就会对教学任务敷衍了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难达到中职教学的真正目的。中职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就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专业知识,为专业知识服务,这对于中职数学教师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具备以下几个专业素质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其次,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最后,要懂得教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搜集能力。现在中职数学教师都达不到这些标准,更别说将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怎样提高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一)调整教材内容,增加学生兴趣。
中职类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学目的不同,那么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文化水平,遵循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的,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充分显示出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首先,降低教材难度,减少教材内容。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仔细讲,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慢慢理解,抓住主要的内容听懂,会做,能运用,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反复练习。多做练习题是对已学到知识最有效的巩固方法,教师要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布置练习作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其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后,运用不同的课堂形式传播知识。因为中职学生对数学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运用一些不同形式来进行授课。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发现数列和会计相关知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相似,找到这个相似点,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把知识带到具体例子中学习,本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就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二)加强对数学教学的重视。
知识都是平等的,所以要把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在同一水平线上,齐头并进,即使是以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中职类学校也是,校领导和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学校在教师的招聘上也要更加严格,招聘数学专业性和知识结构更加优秀的教师,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对教师提高要求,学校在教学体制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加大对数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师监督与激励机制,让教师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定期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和优秀教师分享大会,通过这些活动让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主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不过关或者教学知识不够丰富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中职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学习和参考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勤于思考,找出基础数学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把数学教学和专业课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程中会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内容,数学教师在给建筑专业的学生讲三角函数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测量专业课,利用侧倾器、皮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倾斜角、中间有障碍物挡着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测量。比如,会计或者审计等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概率和函数知识,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数理统计在费用成本核算中的如何运用的实际问题。对某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或者经营状况进行概率分析和总结,还有商场换季打折,利润率如何计算等这些问题,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专业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数学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师资力量,在中职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教学支持专业知识的宗旨,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找到数学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贤芬。中职数学教学与数控专业相融合的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5-48.
[2]韩若冰。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融合之道[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155.
[3]王永生。中职数学教学融合专业知识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01-103.
[4]王娟。探析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J]。时代教育,2016,(02):153.
摘要:数学建模即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模型,它是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结合教学案例,利用认知心理学知识,提出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数学学习观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思想;数学建模;认知结构;学习观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研究人的心智活动为机制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一切认知或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1]。当代认知心理学主要用来探究新知识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关于学习的认识观。而这一认识观在学习中体现较突出的即为数学建模,它是通过信息加工理论对现实问题运用数学思想加以简化和假设而得到的数学结构。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将“认知心理学”的思想融入现实问题的处理,结合教学案例,并提出建立良好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数学学习观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证实认知心理学思想在数学建模中的重要性。
一、案例分析
2011年微软公司在招聘毕业大学生时,给面试人员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有800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球重,给你一个天平,请问你可以至少用几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这个较重的球?面试者中不乏名牌大学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可竟无一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回答上来。其实,后来他们知道这只是一道小学六年级“找次品”题目的变形。
(一)问题转化,认知策略
我们知道,要从800个球中找到较重的一个球这一问题如果直接运用推理思想应该会很困难,如果我们运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认知策略,问题就会变得具体可行。于是,提出如下分解问题。
问题1.对3个球进行实验操作[2]。
问题2.对5个球进行实验操作。
问题3.对9个球进行实验操作。
问题4.对4、6、7、8个球进行实验操作。
问题5.如何得到最佳分配方法。
(二)模型分析,优化策略
通过问题1和问题2,我们知道从3个球和5个球中找次品,最少并且保证找到次品的分配方法是将球分成3份。但这一结论只是我们对实验操作的感知策略。为了寻找策略,我们设计了问题3,对于9个球的最佳分配方法也是分为3份。因此我们得到结论:在“找次品”过程中,结合天平每次只能比较2份这一特点,重球只可能在天平一端或者第3份中,同时,为了保证最少找到,9个球均分3份是最好的方法。能被3除尽的球我们得到均分这一优化策略,对于不能均分的球怎么分配?于是我们设计了问题4,通过问题4我们得到结论:找次品时,尽量均分为3份,若不能均分要求每份尽量一样,可以多1个或少1个。通过问题解决,我们建立新的认知结构:2~3个球,1次;3+1~32个球,2次;32+1~33个球,3次;……
(三)模型转化,归纳策略
通过将新的认知结构运用到生活实践,我们知道800在36~37之间,所以我们得到800个球若要保证最少分配次数是7次。在认知心理学中,信息的具体表征和加工过程即为编码。编码并不被人们所觉察,它往往以“刺激”的形式表现为知觉以及思想。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固有的知识经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概况能力将为数学建模中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建模中认知心理学思想融入
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3]。数学是人类在认识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成果,它起源于现实生活,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并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它要求人们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思维能力,并通过感知、记忆、理解数形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认知模型或者思维模式。这种认知模型通常以“图式”的形式存在于客体的头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支配。
(一)我国数学建模的现状
《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模型思想这一核心概念的引� 其实,数学建模方面的文章最早出自1982年张景中教授论文“洗衣服的数学”以及“垒砖问题”。虽然数学建模思想遍布国内外,但是真正将数学建模融入教学,从生活事件中抽取数学素材却很难。数学建模思想注重知识应用,通过提取已有“图式”→加工信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方式内化形成客体自身的“事物结构”,其不仅具有解释、判断、预见功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4]。
(二)结合认知心理学思想,如何形成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形成有效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数学的知识结构是前人在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大纲、教材的形式呈现,并通过语言、数字、符号等形式详细记述的。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将教材中的知识简约化为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的过程叫作客体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复杂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心体验以及有限的信息加工容量让我们不得不针对内外部的有效信息进行筛选。这一过程中,“注意”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只有将知识结构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增加“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根据不同构造方式,形成有利认知结构。数学的知识结构遵循循序渐进规律,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它是形成不同认知结构的基础。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则是通过积累和加工而来,即使数学的知识结构一样,不同的人仍然会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这一特点取决于客体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因此若要形成有利认知结构,必须遵循知识发展一般规律,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顺序性,考虑知识的积累,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认知心理学思想下的数学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已知的、所碰到的信息和他们在学习时所做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如何将数学知识变为个体的知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即如何将数学的认知结构吸收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即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观,这一课题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那么怎样学习才能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或者怎样才能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认知心理学知识,提出数学学习观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一)良好数学学习观应该是“双向产生式”的信息
加工过程学习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提取已有“图式”将新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有效联系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6]。可是,当客体对于已有“图式”不知如何使用,或者当遇到可以利用“图式”去解决的问题时不知道去提取相应的知识,学习过程便变得僵化、不知变通。譬如,案例中,即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习了“找次品”这部分内容,却只能用来解决比较明确的教材性问题,对于实际生活问题却很难解决。学习应该是“双向产生式”的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的灵活性在这方面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习时应遵循有效记忆策略,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有联系的其他知识结合记忆,形成“流动”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案例中,求800个球中较重球的最少次数,可以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对3个球和5个球进行分析,猜测并验证出一般分配方法。这一过程需要有效提取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拟合构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强知识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良好数学学习观应该具有层次化、条理化的认知结构
如果头脑中仅有“双向产生式”的认知结构,当遇到问题时,很难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条件。头脑中数以万计“知识组块”必须形成一个系统,一个可以大大提高检索、提取效率的层次结构网络。如案例,在寻找最佳分配方案时,我们可以把8个球中找次品的所有分配情况都罗列出来。这样做,打破了“定势”的限制,而以最少称量次数为线索来重新构造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水平,使知识结构更加具有层次化、条理化。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头脑中信息量的增多,层次结构网络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加强记忆的有效保持,巩固抽象知识与具体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使思维在抽象和现实之间灵活转化。而这一过程的优化策略是有效练习。
(三)良好数学学习观应该具有有效的思维策略
要想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头脑中还必须要形成有层次的思维策略,以便大脑在学习和信息加工过程中,策略性思维能够有效加以引导和把控。通过调节高层策略知识与底层描述性及程序性知识之间的转换,不断反思头脑思维策略是否恰当进而做出调整和优化。譬如,在案例中,思维经过转化策略、寻找策略、优化策略、归纳总结四个过程,由一般→特殊→一般问题的求解也是思维由高层向底层再向高层转换的层次性的体现。
在思维策略训练时,我们应重视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度。底层思维策略主要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头脑,它的迁移性较强,能够与各种同学科问题紧密结合。因此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利用已有条件和问题明确思维方向,提取并调用相关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另外,有效思维训练还必须做到“熟练”,对于课堂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提前预习并及时复习,对于同类型题目,找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组建知识层次结构,有效练习同类型题目,提高解难题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总之,认知心理学思想融入数学建模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数学建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4]。数学建模的过程即为已有信息经过智力加工→编码而形成心理产物,这一过程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系统和思维操作系统。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促进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除了教师的引导、学校的重视外,学生自身在认知结构、信息构建、思维策略、训练方式等方面也应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勋,吴艳红,李兴珊,蒋毅。认知心理学:理解脑、心智和行为的基石[J].学科发展,2011,26(6):620-621.
[2]陈晓虎。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教研争鸣,2014,12(1):151.
[3]管鹏。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认知心理学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2):40-45.
[4]罗苗。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科技教育创新,2010,121(19):250.
[5]周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6]傅小兰,刘超。认知心理学研究心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147(5):96-97.
第一段:引言(畅游人生的意义)。
游行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游不仅仅是指身体的流动,更是指心境的变化。游心得体会,指的是在游玩过程中所体悟到的智慧和启发。我曾经有一次游历,深深体会到了游心得体会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游名胜古迹(人文之旅)。
在我所经历的游中,不同的名胜古迹给了我不同的游心得体会。例如,游览长城时,我被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智慧所感动。站在城墙上,俯瞰着连绵不断的山峦和广袤无际的'土地,我意识到了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类似地,游览故宫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每个宫殿、每个文物都散发着历史的氛围,让我明白了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游心得体会中的珍贵财富,让我受益终生。
第三段:自然之旅(感悟大自然的美)。
除了人文之旅,自然之旅同样给了我很多游心得体会。在山区徒步旅行时,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身处于高山大川之间,我被壮丽的自然景色所震撼。山峰耸立,江河蜿蜒,湖泊碧绿,让我深刻明白生命的脆弱与尊贵。在大自然中,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这是我从游心得体会中获得的一课。
第四段:文化之旅(跨越国界的体验)。
在游心得体会的旅途中,我还走出了国界,体验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魅力。当我游历到日本,体验到他们独特的礼仪和文化时,我对多元化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化之旅带给我不同的视野和思考方式,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他人的差异,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学习。
综上所述,游心得体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通过游行,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游心得体会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同时,游心得体会也让我们回归内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内心的满足中,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结尾:
在游行中,人们常常可以获得一些人生的感悟和体会。通过游心得体会,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世界、发现自己的无限潜能、拥有自信和智慧,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游心得体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独特的烙印,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游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段心灵的历程。齐达内曾说,“游并非逃离,而是尋找。”在我们游行的同时,也请留心感受游心得体会所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
摘要:
幼儿正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他们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促进其思维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数学活动兴趣
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数学学习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数学启蒙是一项艰巨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在实施幼儿数学启蒙时,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型授予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努力给幼儿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变幼儿的“学会”为“会学”,促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情景密切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处处被数学包围着。幼儿数学启蒙要做到自然地渗透,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比如玩玩具时,根据玩具的材质进行分类,或者根据体积给玩具排队;吃饭时让幼儿先清点人数再根据人数确定碗筷的数量多少;上下楼时引导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楼梯有几个台阶;把一定数目的糖果平均分给小朋友;把一定形状(如圆形)的蛋糕平均分给小朋友等等……通过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启发式学习,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发现、比较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为幼儿生活的世界和数学的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将枯燥、抽象的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中学。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利用他们喜欢的玩具及常见物品,在游戏中进行数学启蒙,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积极思维过程,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力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数学启蒙的游戏主要有情节性的数学教育游戏如看电影按票号坐座位、青蛙跳水等;各种感官的数学教育游戏如奇妙的口袋、听鼓声说数等;口头数学教育游戏如说相反词,长短、高矮、组成的口头配对等;还有竞赛性数学教育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等等。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突出数、形等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有关的内容,同时游戏规则不要过于复杂,情节是幼儿所能理解的,游戏种类以及游戏所占的比重应视年龄段和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例如在教“对应”时,设计“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编了儿歌让幼儿边念边做:“小白兔真快,挎起篮子采蘑菇,采到1只转一圈,采到2只跳两下,采到3只笑三笑哈哈哈,采到4只拍四下,采到5只数一数1、2、3、4、5,采到6只转回家,咚咚咚。”通过游戏,幼儿很快了解到“少了一下就不对应了”。
三、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逻辑数学观念,最初不来源于语言讲解,而是来源于儿童对客体材料的具体操作活动。他曾指出:“数学教学中忽视动作的作用,而始终停留在语言水平上,那是一种极大的错误,特别对幼儿来说,摆弄物体的活动,对理解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认知以直接经验与兴趣为基础。所以应该首先让幼儿从运用感官体验数学概念,在动手操作中来感知、理解、学习数量关系,逐渐丰富有关的数学经验,促进幼儿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计数,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学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儿童的智慧就是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使幼儿在学习中由机械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为幼儿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提供了机会,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
四、表达与分享数学经验
在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操作与语言有密切关系,动作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又对动作起调节和辅助的作用。教师要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的概念理解的机会,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即分享数学经验。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促使他们思维的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思维活动转化。
总之,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启蒙渗透在多种活动中,我们应走进幼儿的生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来选择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只有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在活动中我们既要注重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要注重幼儿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数学启蒙教育才是真正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教育。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
[2]宣建丽《快乐数学,开心教与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摘 要: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而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 心智活动过程。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
一、方程和函数思想
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的过程就是方程思想。笛卡儿曾设想将所有的问题归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即通过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运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转化为方程(组),这就是方程思想的由来。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仍停留在小学算术的方法上,一时还不能接受方程思想,因为在算求解题时,只允许具体的已知数参加运算,算术的结果就是要求未知数的解,在算术解题过程中最大的弱点是未知数不允许作为运算对象,这也是算术的致命伤。而在代数中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有权参加运算,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静止在等式一边,而是和已知数一样,接受和执行各种运算,可以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使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数学关系十分清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不渗透这种方程思想,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很难提高。例如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还原问题等,用代数方法即假设未知数来解答比较简便,因为用字母x表示数后,要求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数量关系就更加明显,因而更容易思考,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在近代数学中,与方程思想密切相关的是函数思想,它利用了运动和变化观点,在集合的基础上,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两集合中元素间的对应。数学思想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深入研究的必然产物,对于变量的重要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关“数学”的论述中已阐述得非常明确:“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与积分也立� ”数学思想本质地辨证地反映了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是近代数学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6×3= 20×5= 700×800=
60×3= 20×50= 70×800=
600×3= 20×500= 7×8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有经验的老师却这样来设计教学: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答案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然后再出现下面两组题:
45×9= 1800÷200=
15×9= 1800÷20=
5×9= 1800÷2=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只求体会,不求死记硬背。研究和分析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一般用解析式的形式来表示,这时可以把解析式理解成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去分析函数问题。中学阶段这方面的内容较多,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指对函数,三角函数等等,小学虽不多,但也有,如在分数应用题中十分常见,一个具体的数量对应于一个抽象的分率,找出数量和分率的对应恰是解题之关键;在应用题中也常见,如行程问题,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而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再如一元方程x+a=b等等。 学好这些函数是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构造函数,需要思维的飞跃;利用函数思想,不但能达到解题的要求,而且思路也较清晰,解法巧妙,引人入胜。
二、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
例: 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 1/2 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 3/4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 3/8米设有一个陷阱, 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 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 次所跳距离4 1/2(或2 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 3/8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 1/2和12 3/8的“ 最小公倍数”(或2 3/4和12 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 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三、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当然,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思想不只是单存的思维活动,它本身就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而这一点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往往被忽视了。我们在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更加应该关注的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目标领域之一,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三大领域相提并论,这充分说明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改革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的高度重视。它应该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培养探究与创造精神,形成正确的人格意识。
一、研究背景
20xx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根据新标准对数学本质的论述,“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与这种现代理念相对应,在课程设置上,新标准将数学探究与建模列为与必修、选修课并置的部分,着重强调教学活动之外的数学探究与建模思想培养。因此,可以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学数学应用与建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正式走向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现代路线。
二、数学探究与建模的课程设计
根据新标准的指导精神以及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规划,本文认为高中数学探究与建模的课程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
作为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探究与建模课程设计必须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这里实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题材进行课程设计,勿庸质疑,这是实用性原则的最核心体现;其二是保持高中数学的承续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数学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训练,这要求课程设计的题材选取必须与高等教学体系和职业需求体系保持一致。如果说,第一层含义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开放性,那么第二层含义则更多体现了数学应用的针对性。
2、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体现的是数学训练的进阶过程,它要求高中数学探究与建模课程必须适应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题材的选取不能过于专业,它必须以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搜寻能力为界进行设计。这一点保证了数学探究与建模的可操作性,不至于沦为绚丽的空中楼阁或者“艰深”的天幕。再者,题材的选取也不宜过于平淡,正如课程的名称所示,该课程设计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适用性必须包容这样的指导精神,即学习的过程性和探索性。
3、思想性原则
正如实用性原则所指出的,课程设计必须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数学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训练。但教育理论同时也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数学探究和建模的研究思想的把握将给予学生终生的财富,而非某个特殊的案例和习题。这就要求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提炼出一些具有广泛应用基础的一般性模型和理性分析思路,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训练中学生才能有效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深入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
笔者总结了几类重要的教学题材,按照数学分析原理可以有:最优化建模(如校车最优行车路线)、均衡问题建模(如市场供求均衡)、动态时间建模(如折现问题)。另外,按照不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应用探究与建模(如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次数)、社会科学应用探究与建模(如金融数学应用)和日常生活应用探究与建模(如球类运动过程中的数学分析)。而按照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设计,数学探究与建模又可以分为函数与不等式类建模、数列建模、三角建模、几何建模和图论建模。事实上,不同标准的分类具有很大的重叠性,但这样的分类对学生形成数学分析的理性思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以银行存贷为例对高中数学探究与建模课程设计进行举例分析。
三、示例设计:“我的存折”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生活离不开金融,个人理财已� 高中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高等教育部门)的重要群体必须学会如何支配和规划他们自己的个人理财生活。因此,选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银行存款作为高中数学探究与建模课程的题材是恰当和有意义的。“我的存折”将以高中生的个人零花钱(压岁钱)为题材进行设计,假设小明每个月将有10元的零花钱剩余,银行提供的月存款利率为2。5%。如果小明将高中三年所有的剩余零花钱都及时存入银行,那么他毕业的时候能得到多少钱?
分析与模型建立:实际上这是一个整存整取问题,其适用的数学知识是数列理论。首先,可以给出这个问题的一般公式:设每月存款额为P元,月利率为r,存款期限为n个月,第i个月初存入的P元期满的本利和为Vi(i=1、2、3、…),则:V1=P+P×r×n=P(1+nr)/V2=P+P×r×(n—1)=P[1+(n—1)r]/V3=P+P×r×(n—1)=P[1+(n—2)r]/……/Vn=P+P×r=P(1+r)/因此,期满时的本利和A=∑i=1…nVi,将上面的计算公式代入并整理可以得到/A=∑i=1…nVi=P[n+(1+2+3+…+n)r]=Pn[1+(n+1)r/2]/由此可以看出A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金Pn,第二部分是利息Prn(n+1)/2,而整个模型建立过程事实上是一个等差序列的求和。根据“我的存折”中给定的数据,P=10、r=2.5%,n=36(不考虑闰月等因素),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小明高中毕业时可以得到:A=10×36[1+(36+1)×2。5%/2]=526.5/对这526。5元进行分解,可以得到本金为360(Pn),利息所得为166.5(Prn(n+1)/2)。
以上是基本的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扩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比如可以考虑利息每年一结算,结算利息进入复利过程;也可以考虑不同金融服务产品(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的最优存款策略等。
总之,新课程标准研制正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努力,它注重对学生深层次生活的现实关照,尽量把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相合作、共同创新,使他们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和方法。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是与必修、选修课并置的部分,新标准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安排一次数学探究和建模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倡一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不仅被视为一项活动,它更应该是一种能够被灵活运用的思想。
摘要: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改革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多初中数学课堂都实施了教学改革,很多学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为中心”的改革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课堂;学为中心;课堂教学
很多初中生普遍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其实不然,只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技巧。现在的教学改革更偏向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成绩。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因此,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新的
一、“学为中心”的内涵
“学为中心”中的“学”是指学生,而不单单指学习。所谓“学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面的主体地位,不要将课堂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课堂上学生、老师的地位要分清,不能本末倒置。“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用心学习,不能够仅仅追求高分数,这个教学方式侧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二、如何创建“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采用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创建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可以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研究表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大脑的运转,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就会打破原来数学课堂的沉寂,很多初中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很难,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老师跟学生的互动得不到回应,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在青岛十八中学初三二班的数学课堂上,每次在上课之前,老师都会想一些数字游戏或者跟数学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来和学生互动,在欢声笑语中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在这种愉快的课堂上,学生会提起学习的兴致,让学生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变得活起来。
其次,老师要允许学生有“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花时间去了解学生,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到部分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都得以发扬,学生在自己的个性中学习更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中老师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证明题的时候,解法不止一种,老师不能够让学生都按照老师的解法来,应该允许学生自己认为对的方法。
再次,老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职务。不仅仅是数学课,每一节课都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也要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例如:在习题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请学生上去讲习题,学生在讲的过程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让其他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好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如果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老师应该积极的帮助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老师还应该让学生定时地上讲台去讲题,锻炼他们表达的能力,不同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学习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最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允许老师对学生划分等级。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够决定学生以后的成绩,老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成绩而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失落感。
三、“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优势
(一)课堂形式丰富,学生学习兴致提高
在应用“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之后,老师为课堂注入了很多活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课堂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是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丰富的课堂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老师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逐渐提高。
(二)学生学习信心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得以养成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整个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这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不断的表达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在课堂上,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小组学习和学生自主学
(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注重实践
数学学科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局限在书本的知识上面,“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将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例如,老师为学生在课堂上举办的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在了实践中,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实践教学一直是学校老师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只是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而“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恰好就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能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 设计 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所以说数学课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呢?
关键词:体验;感悟
体验数学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生活中的事例,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回忆亲身经历过的事例,动脑、动心、动手、人情人境地对题意进行切身感受,从而有所思、有所想去领会其意。而感悟数学则是明白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后,凭借经验的分析,提炼表象性认识,而升华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理解知识与应用知识的交汇点,有感而发悟出数学道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感悟数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体验数学是感悟数学的基础,而感悟数学则是体验数学的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学习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追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知识体验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需认真听的传统教育旧模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独特个性和品质人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体验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班集体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教学的环境,设计适宜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有效查缺互补、方便分组操作实践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2、课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到银行收集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的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参加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使其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和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5、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探究新知、总结方法时,动手操作、探索问题时,意见分歧较大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6、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评价是我们去寻找每个学生优点的过程,我们赞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赞赏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使学生在我们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包含情和爱的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方法真多,如果你的声音再响点,那就更好了等等,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对"弱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与喜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总之,经常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学生,解题策略更趋多样,错误率较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明显高于对照班,所以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发现成功的乐趣,而且还能使他们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等诸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展。分别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普遍,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枯燥无味。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越来越多,超过了小学生可以承受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身心疲惫,对数学的兴趣降低,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十分不利于之后的学习。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给小学生无尽的压力,家长、学校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小学生无法消化这些压力,从而导致小学生抵制数学、恐惧数学的情绪产生,这对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十分不利。
2、盲目追求形式多样性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但是如果教师仅仅盲目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就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率。举个例子来说,在教导学生学习假设的做题方法时,有些教师总是一猜就中,将数学方法魔术化,却忽略了知识的本质,大大减少了学生思维建立的过程。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体模型,将书本上平面的图片立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知识。
二、解决对策
在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后,教育者应当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教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2、改革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其次,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比如,对于同一道应用题,教师可以给出两种解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最后,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应该对于这些反馈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有些学生无法掌握两位数的乘法,这时教师就需要停下来,教会学生乘法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解决这些问题。
摘要:
本文针对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C题――“电池剩余放电时间预测”关于放电剩余时间的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和预测结果。
关键词:
数学模型数据拟合回归分析
1、问题分析
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C题关于电池剩余放电时间的预测,是一个数据拟合与回归分析及预测的问题。同一批次的电池出厂时,以不同电流强度放电下的剩余放电时间的放电曲线采样数据,分别对不同电流强度、任一恒定电流等目标建立各类放电曲线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同一电压时电池的剩余放电时间,并通过平均相对误差(MRE)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估。对电池放电剩余时间预测的一般方法是选用合适的函数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但整体拟合是一个多元回归问题,变量的处理相对困难,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解决这一困难。
2、不同电流强度下电池放电曲线的模型及求解
2.1数学模型――三次多项式函数回归模型
2.2模型求解
为计算模型(1)与各放电曲线的相对平均误差(MRE),现定义平均相对误差计算公式:
MRE=1/n∑|(xi—x~i)/xi|
对电压样本点数n取205,经计算可得:
20A~100A不同电流强度下对应的MRE值分别为0.013、0.014、0.009、0.012、0.016、0.018、0.029、0.3、0.32。
通过模型(1)对应的方程可得电压为9.8V,电流强度为30A、40A、50A、60A、70A时电池的剩余放电时间分别为696.13、475.88、388.26、352.58、335.46分钟。
3、20A~100A任一电流强度下剩余放电时间的预测模型及求解
3.1数学模型
通过电池在不同放电电流强度下,电压值、放电时间等情况下的采样数据进行统一回归分析,建立关于所有电流强度的整体模型,需对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进行统一回归分析,这是一个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问题。
电流强度为55A时,对应的电压值分别为(每2分钟)10.5538、10.552、10.5503、10.5485、10.5467、10.5449…9.0005(总放电时间为1536分钟。)
参考文献:
[1]2016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评阅要点。
[2]姜启源。数学模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摘要]
阐述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最后对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证券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独立学院的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办学实际的类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定位应做到,在基础理论、学术最求上可以降低标准,但在实践能力基本技能上应加强,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具有竞争力。数学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与各种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人才市场上各个行业都需要许多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好的数学人才。因此,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正在成为各校的共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证券业和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业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金融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金融风险正成为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对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金融证券专业在金融市场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兼顾教学、科研人才的造就为定位,同时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多种类型培育人才的原则,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掌握金融证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实务。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力求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与能力规格
1、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2、畅达的英语交流能力;
3、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得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5、持续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6、良好的身心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素质与能力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熟练地掌握数学专业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理论与技术分析技巧、外汇交易与避险的理论与技巧、期货交易与分析技巧、税收筹划理论与应用技巧,具有金融证券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熟练地应用理财学原理解决企业、金融机构理财需求的相关技能;具有准确的双语(汉语、英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双语(日常)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具有用汉语初步撰写证券或理财方面论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传统的商学,金融学等专业不同,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扎实基础,注重应用,提高能力,在突出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如我系开设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感性和发散性等。进而,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税收筹划、金融期货与期权、公司理财学、财务管理等,使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理财技巧为客户量身定做相关理财和避险方案,并具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数学人才,要注重以人为本,教学内容应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另外,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启发性与综合性,立足实践,面向应用,将数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到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应新发展的数学应用知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应从传统封闭传授性的教学向现代开放性、创造性的教学观转变,打破“满堂灌”的封闭式、注入式的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抽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开放的、广阔的环境中去体验数学,而且能够自觉纳入到发现的乐趣中,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科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重视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形成创新能力。
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即聘请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金融实训教学环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摩与学习,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根据实际做好职业规划。
(三)加强数学建模。以金融数学模型为主,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充分理解金融证券方面的抽象概念背后的应用背景,意识到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并逐步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使得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创造性、发散性得到锻炼。
21世纪,需要的是专业口径宽、研究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进入行业后能应付各种情况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市场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独立学院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这种多元需要,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自身结构特点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马爱军、黄义武、宋述刚,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5(3)。
[2]姚海祥、李丽君,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及其发展前景,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龚国勇、潘俭、梁燕来等,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研究,玉林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增刊),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