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人的心理也是非常奇妙的,或复杂,或简单。你的心理是怎么样的。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13篇生活中心理学论文范文,仅供借鉴。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障碍
高中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理解水平和学生本身所掌握的英语单词词汇量、英语文章阅读经验积累和英语句式语法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单词词汇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如果学生头脑中记住的英语单词量增多,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就相对地减少,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速度就能相应地有效提高,并能让高中学生更好地找到英语文章的线索,再进一步分析和理解英语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是英语语法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高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句式结构复杂的长句和从句,如果不能准确分析句式结构,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判断出定语成分、状语成分和其他补充语成分,不仅会影响到对该长句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影响对全篇英语文章的综合理解。
三是国家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不同的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国和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更具差异性,在语言习惯、句式构成、思维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短时间内相对难以克服的阅读障碍,需要依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平日自己多进行英语阅读来弥补和提高。而且当英语阅读理解题中出现其他国家的文学知识、地理常识、历史知识、生活情境用语和口语用语时,又为高中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理解带来更多的障碍。
四是英语阅读方式和目标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高中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理解多从应对考试的角度出发,目标是为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英语文章的阅读过程中阅读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和固定,是应试型思维。但正确和高效的英语阅读应当从对文章的兴趣和理解入手,进行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知识和情况,阅读的方式应当是以通篇把握为主,高中学生应当培养自己对于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储备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多认识和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信息,从不同的语言角度看待人和事物,克服个别词汇和语句的限制,准确找到文章的线索和主题,把握英语文章的每小节主要内容和通篇主旨,有效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
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对策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理解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篇把握英语文章的全文主旨,运用所学语法分析各语句句式并了解语句含义;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判断前后文关联和英语文章的写作目的,根据英语文章的不同写作文体和写作主题,熟悉新闻、广告、评论、小说、信函等多种英语文体和篇章结构,其具体的解题对策如下:
一是把握英语阅读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领悟英语文章阅读的目标,不要纠结于个别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通篇浏览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主旨,利用对主旨的理解帮助推测和克服个别词汇和语句的困难。在简短的时间内阅读完通篇英语文章,再回头分段、分部分细致阅读。在分段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留心寻找该语篇段落的中心和重点,利用中心句子帮助理解;在没有中心句子的情况下,高中学生需要自己依据前后文联系自行总结。
二是学习解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准确率。不能单方面侧重于阅读问题,也不能将阅读重心全部放在文章上,高中学生应当先短时间内通篇阅读全文,再仔细看清提问,回到英语文章中去寻找对应的答案,在第一次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标记出重要线索。仔细看清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分析提问的目的,寻找并标注英语文章的核心词汇、主要线索、人物名称、专有名词、时间和地点等前后文联系,利用线索加强记忆和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专题库 社会心理学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5-02
1 社会心理学文献专题库建设的背景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他人交互行为过程中社会心理现象的学科,包括群体社会心理学和个体社会心理学。群体社会心理学是指特定环境下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特征,如:群体共识、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个体社会心理学是指个人思想受他人或社会环境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特征,如:社会顺从、社会抑制、人际吸引等。无论是个体社会心理学还是群体社会心理学都是研究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1] 人一出生即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现象、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都会对人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推动或制约人的行为,成为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当前诸多社会现象,如:家庭分裂、贪污腐败、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可能都包含有社会心理因素。因此,社会心理学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使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日益增多,人的心理变得更加封闭,这必定会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由此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节奏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习惯了往日生活的人们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才能跟上时代节奏,而这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必然加重人们心理负担。因此,加强社会心理学研究,关注大众心理健康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领域要求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社会心理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科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目前,知识载体越来越多,人们不再简单通过书本获取知识。要想在浩如烟海文献资料中找到需要的信息,而又不迷失方向,就必须对搜集的资料去重、分类和排序。去掉重复和过时的信息,这是一个非常繁杂而又枯燥的过程,会花费科研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据统计,科研人员花费在资料查找和整理上的时间大约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2]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或信息服务机构就必须改变服务方式,由过去的传统借阅服务改变为更加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使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更加深入。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专题文献库,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准确的知识获取途径。专题知识库作为一种新的知识服务形式,是运用知识聚类和数据挖掘技术,将相关学科文献信息资料较好地整合、关联在一起,形成该学科知识的专题库,以方便读者快速、高效地获得专业文献资料。
2 社会心理学文献专题库的框架设计
2.1 社会心理学专题库的数据采集
2.1.1 数据资源采集原则
建立专题库,至始至终要保证有可靠数据,数据采集也力求保证完整性和权威性,即在建库初期,有图书馆馆员负责元数据的查询、收集,同时需要制定规范的选取原则来保证数据数量和质量。因此,在选取数据时,要遵循下述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对社会心理学专题库整合的文献对象、内容和方式要科学,以保证所选取的文献科学、合理;其次,有序性原则,社会心理学专题库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规则,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信息根据词表都具有层次等级;最后,系统性原则,保证对社会心理学专题库学科知识完整、连续地整合,只有这样一个系统、动态地整合过程,才能使专题库发挥持续效用,专题库的构建也才更加具有生命力。
2.1.2 数据资源采集途径
根据文献类型不同,社会心理学数据采集途径有以下几种:
(1)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期刊、图书、报纸等纸质文献,资料选取过程中,要注意资料质量,尽量选择该领域权威人士或专家的著作。
(2)利用已有数据库对数据收集与筛选。目前,已有的中外文数据库包括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EBSCO的全文期刊数据库等,应考虑先在这些已有的数据库中检索社会心理学相关文献。下载过程中第一要考虑该领域专家的文章;第二可以把文献来源限定为该领域核心期刊,在权威刊物中选取相关资料;第三要注意选择该领域权威机构研究成果。当然,数据选取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连续性原则。
(3)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谷歌学术搜索等,获取网上社会心理学信息,或者选取开放存取(OA)资料来整理、下载社会心理学相关文献,如PubMed提供的免费资料中就有少数社会心理学文献,PubMed上约有5%的文献可以免费看全文,这些文献左上角通常会有一个Free Full Text的小标记。
2.1.3 数据资源加工
数据库资源采集是把存储于各种载体的文字、图形、图像、语音、视频等原件转换成统一的数字编码信息,即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是各种信息资源总和,数据格式既有文本、图像,也有音频、视频。
数据采集过程中,能够检索到各种不同类型文献,因此,收集的纸质文献,必须先扫描形成电子文档,再通过建库软件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库格式文件;收集的电子文献,也需要通过建库软件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库格式文件,通常为PDF文件格式;采集的图片,先利用计算机技术转化为占空间小、适于网络传输的文件,再以超文本方式组合起来。当数据收集到一定规模后,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有用信息资源,并进行分类、整理。
2.2 社会心理学专题库的功能结构
功能设计上要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够快速、高效、全面地检索文献,既可以为用户提供简单检索、跨库检索和高级检索的检索方式,也可以按检索内� 功能设计还需要考虑构建检索式的逻辑组配检索功能,包括逻辑“与”、“或”、“非”,尽量达到“一站式”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社会心理学的主题内容,设置专业学科导航栏目,初步构想设置为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这样既方便读者按专业类别搜集资料,也节约科研工作者搜集资料时间。
2.3 社会心理学专题库的
目前,关于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有很多种,选取原则主要遵循技术架构性能优良。通过调研国外专题库构建,发现使用最多的是Dspace,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MIT Libraries)和美国惠普公司实验室(Hewlett-Packard Labs)经过两年多努力,合作开发的软件平台。Dspace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数字存储系统,以内容管理为设计目标,遵循BSD协议,该系统可以收集、存储、索引、保存和重新任何数字格式、层次结构的永久标识符,具有检索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特点。
也有研究机构使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开发的Eprints,它也是开源软件,允许任何大学、院系、团体、组织和项目组使用该软件,它遵循的是OAI协议。Eprints是构建高质量专题库最灵活的系统平台,也是最容易、最快和最节省成本的方式,具有个性化、扩展性强的特点,可存储任何格式文件,也允许同一文件有不同格式。[3]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多选用Dspace、超星、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麦达电子有限公司特色库系统、CDICM和Drupal作为专题库平台,如: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馆情报学开放文库就使用的Dspace系统、厦门大学的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使用的也是Dspace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的NSL-IR(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使用的是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但是考虑到语言交流方便,大多数研究机构都是选用国产软件平台或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机构采用Dspace系统。[4]
3 社会心理学专题库的知识服务
为提高信息检索效率,保证信息准确、全面,本文参照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词表)构建了主题词表,该词表是建库时标引和检索的依据,主要起规范主题词作用。通过建立主题词表,能够使标引者和检索者在用词上尽可能达到一致,提高检索效率,减少查找资料时间。[5]
社会心理学主题词表按属分关系构建,属分是指主题词之间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每个词族可能有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的属分。确立属概念能够限定检索主题,便于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保证检索准确性和全面性。根据属分关系,社会心理学主题词表既分为上位类,又包含下位类,详见图1[6]。
社会心理学主题词表库建成后,完成元数据分类标引。通过准确标引,能够把用户和文献联系起来,这样用户就能在大量文献中,用较短时间全面、准确、迅速地查找所需文献。
社会心理学专题库除了能够为读者提供传统文献查阅、检索服务外,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献深层次加� [7]
通过专题知识服务,科研工作者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及时了解社会心理学发展最新动态,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洞悉学科发展方向。
4 社会心理学专题库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维护
在建库初期,知识提炼工作量非常巨大,但文献库建成后数据的宣传、更新和维护才需要花费较大人力维持,只有不断更新、维护,才能保证社会心理学专题库生命力。如果不定期进行更新维护,那科研人员有可能在检索不到所需要文献后,就不愿意再使用数据库,造成点击量下降,不利于持续发展。
数据库建成后,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吸引读者关注,社会心理学文献专题库建成后,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推广,使其能够及时被用户群发现和使用。目前常用的有通过图书馆主网新消息、学科馆员走访、举办免费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途径宣传数据库,也可以在图书馆主页显眼位置建立主题库链接,在短时间内使较大范围的用户能了解并使用数据库;其次指定专人定期跟踪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保持数据持续更新,维护运行稳定,并及时反馈读者意见和建议,使社会心理学专题库不断完善。社会心理学文献专题库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较好科研平台,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而且为该领域学者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信息保障。
[1]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乐国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金晓君,胡玮,曾小红。面向教学科研的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3):137.
[3] 纪元霞。国内机构库软件平台调研[J].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33-36.
[4] 纪元霞。国内机构库软件平台调研[J].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37.
[5] 程艾军。《医学主题词表》(MeSH)及其在医学文献检索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73.
[6] 张义煌。医学主题词的语义关系、特点及其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60.
关键词:小学语文;“视域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84-01
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学习经验和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视域;小学生所阅读文章的作者也会受到自身文化结构和自身生活经验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视域。因此,小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使自己的视域与作者的视域相融合的过程,只有在自己视域的推动作用下,理解作者写文章是基于怎样的视域之下,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写作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达到对文章的理解。下面,我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引入"视域融合"的教学范式,以为"视域融合"在语文课堂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1.动力调节策略: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
所谓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就是通过在阅读情景的设置上、阅读文本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动力调节,以满足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期待,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期待视野的拓展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1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阅读情境的创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学习经验的不足,因此对于许多阅读文本的理解存在困难,许多文本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欲望。如果这时老师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减轻学生在心理上的学习压力,就有可能减弱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所以,老师要善于创设与文章内容相符的阅读情境,将学生更好地带入到阅� 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使课文中五壮士的事迹能够激发起学生真实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狼牙山五壮士和广大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讲述一下抗日战争的历史,主要讲述一下抗日战争中那些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的崇高形象,然后再引入今天的课文,带领学生认识一下文中的五位抗日英雄,通过五位英雄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英勇就义的事迹进一步感悟抗日英雄不屈不挠的精神。由于学生事先对文章的背景有了大致了解,因此,学生也比较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模式更换为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更加易于理解五位壮士当时所做出的"跳崖"决定的决绝,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更为深刻。
1.2丰富文本的呈现方式。小学生具有活泼、爱玩的特点,因此,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纸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削弱了整体的阅读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如果要想使学生与文章达到良好的"视域融合",就要通过改变文本的呈现形式来吸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比如,在学习《观潮》时,老师不要只拘泥于对文章的口头讲解,因为这种描写自然壮丽景观的文章如果只停留在口头描述的层面上,很难使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文章的学习中去。因为对于没有亲眼看到过如此壮观场景的学生来说,无法将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在自己脑中形成画面,但是课文的描述又实在十分吸引读者去亲身体验一番,因此,学生往往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到对文章场景的还原过程中去,因此会落后于老师的讲课进程,影响学生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所以,在进行诸如此类文章的学习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展现,更加贴切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呈现方式真正理解观潮时人群的激动心情,也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所倾倒。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阅读和理解的效果也会实现提升。
2.意义生成策略:把握文本的召唤结构
文本的召唤结构,是指通过对文章一些空白点的填补以及对于文章模糊点的澄清等方式,使得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加明了,减少学生对于文章理解的盲点和死角,以更好地进行"视域融合"。
2.1填补空白点。小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制约,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文章表述上省略掉的内容便被称为文章的"空白点",主要表现在文章对于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等描述的省略。学生如果不能理解这些空白点的含义,便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因此便不能实现良好的视域融合。所以,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对这些空白点进行填补, 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为例,文章对于父亲的心理描写较少,只有"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一处。那么,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只是知道了支撑父亲坚持下去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却不知道父亲在挖废墟的过程中心里会想着哪些场景,是和儿子重逢的喜悦场景还是会想之前与儿子在一起的欢乐场景,如果不对这一空白点进行填补,那么学生对父亲的父爱的理解便会流于表面,无法深入父亲的内心去真正体会父亲的心情。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于父亲当时的心中所想进行想象,让学生站到父亲的角度进行心理揣摩,然后说出父亲在挖废墟的过程中可能会想些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洞察能力实现有效的锤炼,使他们懂得如何揣摩人物心理,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掌握理解人物行为的合理性,增强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2澄明模糊点。文章的模糊点主要表现在文章对于一些人物的描述采用了负面描述的方式,其实是为了从反面突出人物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通常不能够对文章中的这种表达方式进行很好的理解,这样会限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老师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对于文章中出现的模糊点进行澄清,向学生们解释说明作者的真实意图,帮助学生减小阅读中的模糊点障碍。比如《凤辣子初见黛玉》时表现出的关怀备至并非出自真心,只是碍于贾母的面子而假装出来的。
3.人际交往策略:增进师生的对话交流
要想实现学生与文章的"视域融合",老师就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实现准确的认知,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才能大致知晓每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会到达哪个层面,以� 所以,老师应该时刻注意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开展教学,也使得学生能够完成有效的视域融合。
4.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引入"视域融合"的教学范式,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进行"视域融合"教学策略的推进时,老师应该注意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以�
参考文献:
[1]黄伟。重心转移与范式重建:当代阅读教学改革二题[J].院西学院学报,2013(4):123.
[2]马云鹏,吕立杰。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4(9):55-60.
[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717.
[4]愧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4、133.
【关键词】《乐记》 《声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特征分析
人的心理是每个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整体体现。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各种心理特征和形成的过程,以及人的本质和属性。由于人本质的二重性――自然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结合体,决定了以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属性。我国音乐心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代的哲学、乐论、美学著作等史书中,都有许多有关音乐心理学的内容。
一、《乐记》中的音乐心理学特征
《乐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部经典著作,蕴含丰富而深刻的音乐心理学思想。书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的思想,阐述了音乐与人心理的关系,揭示音乐与人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提到音乐的和谐性可以化育万物,音乐具有养生的功能,这一观点为音乐养生和音乐治疗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春秋战国的音乐心理学具有发端早、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但尚属哲学心理学范畴,缺乏独立的音乐品格。真正将音乐心理学引入中国的是20世纪20年代居住在德国的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他将当时的德国比较音乐学、德国音乐教育等介绍到中国。
二、《声音心理学》中的音乐心理学特征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中国音乐心理学从1949年到1979年处于沉寂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活跃起来。当时,音乐心理学明确了自己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者广泛吸取西方音乐心理学各流派的学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由于有中国音乐界众多学者的参与,音乐心理学拥有较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王光祈的论著《声音心理学》以心理学方面的观察为基础,介绍音乐心理学中的乐音感觉,并对声音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做出诠释,认为“凡是研究声音之感觉及音之辨查,均谓之为声音心理学,反之,凡讨论音乐作品结构上和演奏上所引起的美感则谓之为音乐心理学”。
王光祈的《声音心理学》写作距今已有70多年,在促进国内对国外乐音心理学的了解方面的确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并且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至今还值得继续研究。“利用西洋科学”来“整理吾国文化”作为王光祈音乐研究思想的一个根本立足点,体现他对本民族音乐心理学思想的研究。王光祈在为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做出努力的同时,也为东方音乐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当代音乐心理学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学界的学者相继发表数篇关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刘沛、周立撰写的评价西方音乐心理学发展概况的多篇文章,都为中国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张前的《音乐心理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概貌、研究对象和音乐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趋向;赵砚辰、李滨荪等有关文章亦涉及到研究的方法、性质、对象等。此外,国内一些学者在借鉴西方音乐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并发展了自己的观点:王次荻砸衾执醋骷耙衾窒胂笮睦斫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黄虹在音乐诸要素的心理反应、音乐教育及音乐欣赏、作曲家心理及个性形成方面进行了研究;罗小平对音乐心理功能、音乐欣赏、音乐的传播心理及音乐才能等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考究等。中国当代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景象,音乐心理学学科构建初见成效。
结语
目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对音乐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显著的是音乐教育心理、音乐治疗、音乐实践理论等方面,应用性研究已成为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自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学者也参与了世界级的音乐治疗大会。随着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深入了解,音乐心理学的重要性体现得更加明显。音乐不再单单是满足人们精神慰藉和审美的需要,音乐的用途已经朝着多方位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古代音乐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都伴随着同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和思想发展的轨迹。无论是道家的大音希声,还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无不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学内容。魏晋玄学至宋明理学,每个时期都在充分吸收先前的文化思想后对其进行改良,因此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思潮,并悄然的进行改变。从现有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音乐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科研究工作的展开,更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管我国在音乐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研究力量相对其他学科较薄弱,但已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到音乐心理学建设中。各界学者的研究将为我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和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钱谷融。文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浩生。心理学通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孙伟。音乐心理学学科内容本系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3).
[5]罗小平。试析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
[6]杨和平。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解读与研究[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1).
[7]高天伟。20世纪下半叶音乐心理学学科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
[8]鲁恩雄。对中西方音乐学发展的比较[J].大众文艺,2009(17).
一、整体阅读教学原则
(一)整体阅读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综合阅读及把握整体阅读的核心意义,一向不被教师所重视。若想有效利用此种阅读指导方法,首先,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加大其利用率,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此种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以及适用于何种环境。有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水平。其次,整体阅读与整体把握方面的理论分析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在整体阅读实践教学后,深入分析教学效果,以使未来教学更具科学性。
(二)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整体感知力。阅读美感及阅读意义的整体把握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指导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阅读能力感知水平也各有不同,并且,多数学生在实践应用时,往往忽略感知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着重强调阅读感知能力的重要性,以避免阅读文章时把握不当。
(三)教师应不断完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教学观念。例如:教师教学观念与整体阅读内容相背离,就会使学生难以掌握文章的美感及阻碍学生整体感知力的形成[1]。因此,教师应通过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我,以求更科学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美感。
二、把握阅读整体美感的方法
(一)注重教学导入环节。课堂初始阶段对于整节课时来说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就应注重对学生的整体引导,在讲授新文章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理,结合文章内容,将学生的好奇心理无限放大,并将学生注意力引向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上,而不是在开头就将文章分解。例如:在讲授所写的《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如果从“独立寒秋”这一句开始,教学效率就不会有从过渡句“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开头更为恰当。以这一经典过渡句为切入点,再依据文章的整体美感,将其与“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结合起来,新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及革命斗志[2]。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二)奈恼绿饽咳胧郑深入挖掘文章含义。部分文章的题目就涵盖了整篇文章所阐述的具体含义,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此类题目也被称之为文眼。如果以文章的文眼为切入点,则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与把握整篇文章,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含义。例如:王实甫的《长亭送别》这个题目,教师依据题目有较大的拓展余地。文章题目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并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找到文章的文眼。题目包含了文章的具体含义,为什么送别以及在何种背景下送别。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答疑解惑,加深学生阅读文章的欲望,使其不必陷入文章的细节中,而是以寻找答案的心理去探究文章,深入挖掘文章含义。应用此种阅读方法,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文章主线的作用。无论是记叙文、抒情文还是议论文,普遍都有一条主线将文章贯穿。对于教师而言,应从引导者的角度使学生关注这条主线,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核心含义。学生结合这条主线通读全文,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戴望舒所创作的《雨巷》过程中,应充分抓住“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这条主线,在彷徨中,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渲染出来一种忧愁凄美的意境。根据文章主线,使我们了解到: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3]。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仍然怀揣着朦胧的希望与追求。这样,也就充分体现出了文章蕴含时代特征的悲剧主题。作者的追求如此高洁,但希望最终幻灭,也许诗人所期望的永远都是自己心中的影像。
(四)反复阅读复杂难懂的文章。部分文章一时间很难找到具有导向作用的过渡句,文章线索不明朗,由题目也看不出文章的中心含义,面对此种类型文章,学生很难感知文章的整体美感所在,但是未必没有解决的方法。按照著名教育家叶先生所说:“学好文章的重点就是通读整篇文章,以便了解其具体含义和中心思想,越是复杂难懂的文章,越要反复阅读。”为了避免反复阅读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应站在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每次阅读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以问题作为提纲,通过反复阅读寻找要领也是提纲挚领的真正用意所在,让学生在文章中自主探索,寻找答案,使学生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审视整篇文章,进一步促进对文章整体美感的把握。
结语
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教学内容,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感知能力及文章美感的领悟意识,让学生可以结合文章重点,恰当地把握教学内容。因此,综合化阅读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培养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强化其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整体感知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提升阅读审美意识。长此以往,学生通过对整体美感的领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杜玉敏。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J].学周刊,2014,(1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心理学;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是一门富含创造性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还体现出蓬勃的生机,能够有效地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地分析心理学理论,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许多文章都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将教育心理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全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新课改出台后,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学习生活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利用课文营造心理教育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教师在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心理教育因素,深入地钻研,更好地发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例如,《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虽然不是以白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文言文精练的文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课文之中主人公具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是当代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对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进行揣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创设“论学”的情境,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进行表演,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而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具体的分析,剖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精心设计初中语文教学环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心理学,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塑造科学的心理,创造和谐的环境。1.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引用部分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了解其内涵,在英雄精神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体验也会随之增强。例如,在《芦花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针对文章中对“老头子”的动作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还能够品味其神情和语言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品读和想象,随之产生敬佩之情,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过程,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点拨,针对学生品读后的感悟进行升华。2.合理利用事例进行心理引导为了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合理的引导。例如,在展开《木兰诗》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文章中主人公替父从军的故事表达花木兰的品质,不仅展现出木兰的勇敢和善良,还展现出其对家人的爱。教师将花木兰的年代作为背景,深度地剖析人物心理,挖掘出花木兰在当时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3.创设相应的心理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的心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心理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划分为多个小组,让不同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来诠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还能够展开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也犯下虚荣的错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观念出发,对课堂的心理教学环境不断地进行优化,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摒弃传统教学中不重视心理教学的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定下教学目标之后,要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才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放松地学习,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平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接近心理教育的目标。综上所述,要想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智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利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康雪莲。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6(23).
【关键词】多渠道对话;语文教学;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形势下,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提出新的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是教师、学生、作者、文章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心灵交融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文章内容,独白式教学,而新课标下更注重学生的素质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新课标下彰显学生个性,对学生进行平等民主自由的开放式多渠道对话教学,通过各个层面的交流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彰显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灵性。
多渠道对话,平等、互动的形式已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教师可以抓住对话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文章进行深思、联想,充分地体会文章、作者所表达的中心含义,在多渠道对话中不断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由外而内的深入理解,彰显课堂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与文章对话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对话教学就是学生与文章之间的对话,而如何做到良好的学生与文章对话呢?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摆正心态,不可心浮气躁,充分运用内心感悟,达到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充分理解文章主旨,继而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一)与文章语言对话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独立地阅读后能够有效地对文章进行深思。在语文教学前学生可以预习文章,在课堂上让学生初步谈一下阅读文章的感受,对文章主旨表达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的观点不是全部正确的,但是这个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让自己真正地走进文章内部,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二)与作者对话
学生与作者对话,是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站在作者的角度,充分理解作者内心的感受,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自身所处的境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阅读就是要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从文章中吸取精神,不断升华自己的过程。学生处在现代的角度,体会作者写作的内容、时间、背景,充分进行精神上的结合碰撞,对作者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激活文章内容,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灵得到升华,感悟文章生命灵性。
(三)自我心灵对话
对话意味着学生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能够用心体验文章,进行解读。阅读文章进行理解,反应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阅读不仅仅是内化文本,不仅仅是揣度作家的语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情感流露,文章主人公内心思想,充分做到与文章情感交流,体会阅读的乐趣。对文章的充分感悟,逐步提升文章灵性。
二、教师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彼此互相倾听、交流、反思、提出见解、进行反驳,更彰显课堂灵性。个性化解读文章,学生、教师之间进行充分交流,进行思想碰撞更有益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
(一)话题辩论式对话
教师或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引起的一个共同探讨的话题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仅紧扣文章内容,更能激发课堂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阅读完楚王如何羞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话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大家对晏子有什么看法”?有的学生 有的同学进行反驳,晏子没有自知之明,当时的环境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危险。有的认为…….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把文章与时代集合,引发学生对写作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运用文章的文字证实自己的观点。
(二)联想生活对话
联想对话是教师找到文章中某个热点话题,进行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的方式。如讲《少年闰土》课时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学生,和闰土相比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差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我们现在衣食无忧”“我们的目光不如闰土的长远”等等。教师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联想生活,与生活对话,学生的好奇心决定其更想成为“研究者”,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文章与生活相结合的部分,同时反映感受文章的内容,不断对自己进行升华,在文章与生活间不断延伸,激发课堂热点,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引向生活,使学生能够感受文章的同时,更能感受生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灵性使得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中充满快乐,同时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对渠道对话可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活跃气氛,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充分反映出语文教学中应有的灵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危机;认知主义;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通常划分为三个时期,1908年到二战为学科形成阶段;二战到60年代为学科发展阶段;从60年代末期开始,社会心理学研究遭遇严重危机,反省和试图消除这种危机构成70年代以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旋律。危机意识促使社会心理学共同体从研究主题的选择、主宰的方法偏好、理论模型的构造和研究的潜在假设等所有方面进行冷酷而全面的自我反思和检讨。西方社会心理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全面的理智转型。或者说,在过去的20年中,西方社会心理学已经超越危机时期的苦闷,从研究程序、研究技术和理论构造到研究主题的拓展,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等各个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演化。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1、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是认知主义的危机
上世纪50年代后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如人际知觉与归因理论、认知一致性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走的都是认知主义路线。因此,50年代以后的西方社会心理学就是认知社会心理学,所谓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更准确地说是社会心理学中认知主义的危机。
60年代中后期,受到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范式论、现象学、解释学以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开始从某个个别的、具体的研究到核心认识论、方法论,对认知主义开始进行全面反省和深刻批判,认知主义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80年代末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建构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心理生态观的出现,昭示随着人们对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模式运用于重要的文化转向。
2、认知主义的危机是自然科学研究模式运用于社会心理学的失败
早期心理学以自然学科为自我发展的范式,在自然科学的统摄下,认知社会心理学长期以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经验事实的积累”上,社会心理学纷纷遵照实证主义研究的范式:首先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假设,再通过设计精巧的实验验证这些假设,得出的结论被作为规律性知识构成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小型理论爆炸性的增长,一本普通的大学《社会心理学》教课书通常要涉及四五十个形形色色彼此相互独立的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忽视基本理论研究,导致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内部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各种研究成果人言人殊,甚至相互矛盾……在诸多问题当中,使认知社会心理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转向
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属于危机的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几乎所有的社会心理学家都被卷入危机,在其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认识,发出不同的声音;二是人们在有关批判的对象、目标、观点、对危机的反应等任何方面都形不成一致的意见,学科研究完全陷入混乱。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文化转向正是这种反思的积淀。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具有两个标志:
1、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纷争
当代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危机,映射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危机”本身就是以后现代文化立场审视认知社会心理学的结果。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首先意味着对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全面解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不再是对人的心理的“治疗”或“改造”,而是促成对人的心理学差异与心理局限的“理解”,促进人的心理的解放。心理学的研究不再热衷于去“证明”一个理论的“真”或“假”,因为在后现代语境中,理论根本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证明”。后现代社会心理学致力于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对人的心理做出“解释”。
这种新的研究模式强调以人与他人、他物(包括社会、文化)之间内在、本质的构成性为几点:(1)要求以“现实的人”取代“抽象的人”作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强调心理的文化意义,拒绝接受“文化特权”“西方优越”与“种族中心主义”,坚持以平等的原则接受一切文化与个体心理差异;(3)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互动过程研究取代传统心理学的认知中心;(4)重视理论的前构性;(5)主张用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到目前为止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有关它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发展所产生或将会产生的影响也众说纷纭。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思想、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解释也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研究正在发生重要的文化转型。
2、“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兴起
如果说作为当代社会心理学文化转向的重要标志,后现代心理学还仅仅是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形态,文化社会心理学则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体系,能够为文化转向提供更加翔实的研究资料。
从社会心理学学科内部的发展逻辑来看,文化社会心理学是试图消解认知主义危机的产物:从学科外部的影响来看,文化社会心理学是七八十年代印度、新西兰、土耳其等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界的本土化心理学研究及这一时期其他相关学科,包括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临床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的研究成果向社会心理学研究渗透的结果。与“认知的”社会心理学相比,“文化的”社会心理学的兴起意味着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系列重大转变。
“文化的”社会心理学认识到人的心理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建构,在文化社会心理学中,文化与心理不再是两个相互分离、独立的要素,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心理是文化投射,是文化对应物。
文化社会心理学完全是一种“文化的”视角,它颠倒了认知社会心理学的思维逻辑,将文化前置,将心理作为文化的延伸或对应物置于审视的地位。文化社会心理学要着重讨论的是,人的心理如何形成以及在何种程度是文化的表现?站在“文化的”立场,过去人们普遍接受的“西方”心理学研究模式不能被接受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文化社会心理学将研究重点导向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和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社会化”问题,强调对心理学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分析。
三、社会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意义
西方心理学一直对文化存在着忽略,这种忽略很大程度上是与其个体主义倾向有关。个体主义把心理学的研究看成是个体心理的探讨。在意识与行为的研究中不是从个体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出发,而是从个体的角度,分析个体的内部动因和外在行为。这种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个体主义倾向排斥了文化因素的考虑,文化的研究由此为心理学家所忽略或拒绝。而文化的转向无疑对克服西方社会心理学中个体主义倾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同时,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可以促进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而同本土文化紧密联系的社会心理学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更具有实际效用。传统的西方社会心理学由于把追求的目标定位在一般的、抽象的、普遍适用的心理科学模式上,不考虑特殊文化条件对心理学的需要和要求,因而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成为一种纯学术追求。因此,紧密联系本土文化的实际,考虑本土文化的特殊需要,研究本土特殊文化条件下的人的心理特征应该是全球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d,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彭运石,林崇德,车文博。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危机及其超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24)49-58.
[3] 王小章。社会心理学:从“现代”到“后现代”[J].浙江社会科学,1997(2).
[4] 郭慧玲。“危机”与“脱危”:西方社会心理学近期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5(2)51-54.
【作者简介】
关键词 超越,容纳,生命力。
分类号 B849
1 要超越自己原有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容纳一切自己没有学习过的东西
1978年陕西师范大学恢复心理学教学工作。虽然当时陕西师范大学己经划归教育部直属,但心理学教研工作只靠五、六个50年代毕业的年近五十的教师,没有教材、没有仪器、没有实验室,大家凭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事业、对心理学专业的满腔热情,全力以赴、拼搏进取,决心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在这五、六个人当中,虽然有的人在北京、上海读过心理学研究生班,有的人还经过苏联专家的直接培养,但这些人只是由原苏联的捷普洛夫《心理学》和斯米尔诺夫《心理学》引入心理科学殿堂的。当时的老师们只是在字里行间介绍过一些西方心理学的情况,我们也仅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做过一些诸如“一年级小学生识字心理分析”、“三年级小学生阅读心理分析”、“小学生朗读和默读的比较研究”等实证研究。
为了超越已有知识的局限,我们去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地学习、进修,争取和国内同行们协作,积极参与中国心理学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回顾和总结了建国30年来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们撰写了“中国心理学三十年”[1]和“中国发展教育心理学三十年”[2]二篇论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心理学思想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于是又把精力集中在挖掘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遗产上,发表了“应当重视中国古代心理学遗产的研究”一文,后被收入潘菽、高觉敷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3]一书中。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文化积淀,既有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精华,也有一些迷信的、束缚人思想的糟粕,为此我们又发表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体系必须贯彻实践第一的观点”[4]等坚持提倡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心理学研究的文章。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心理学家刘泽如教授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我们还编写并出版了《刘泽如心理学文选――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5]一书。
与此同时,我们还和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的同行们一道编写了《普通心理学》[6],为加强心理学教材建设迈出了第一步。在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帮助下,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建立了当时西北地区最完备的心理学实验室。经过努力,1989年我 中国心理学三十年。心理学报,1979,(3):255~365
2 陕西师大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中国儿童教育心理学三十年。心理学报,1980,(2):127~134
3 潘菽,高觉敷。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1~9
4 杨永明,李殿凤,欧阳仑。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体系必须贯彻实践第一的观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2):7~11
5 李养林,殷培桂,郭祖仪,方俊明。刘泽如心理学文选――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6 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普通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7 欧阳仑,王。梦――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8 高尚仁,欧阳仑。心理的应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164~168
9 欧阳仑。中国人的性格。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 欧阳仑。实用运动心理训练。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11 欧阳仑。心理顾问。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2 欧阳仑。旅客与列车乘务员心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3 欧阳仑,杨瑞卿。军人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4 鲁英,林英家,李俊,欧阳仑。武警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14 欧阳仑,杨瑞卿等。军队管理心理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16 郭祖仪等。心理学――中师实验教材。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2
17 郭祖仪等。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8 王有智。学前管理心理学。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5
19 欧阳仑。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读本。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
20 欧阳仑。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读本。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
21 欧阳仑。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共6册).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1999
22 欧阳仑。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共8册).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1999
23 欧阳仑。心理健康教育(陕西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3~6年级、初中1~ 3年级).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24 王淑兰等。中学生心理咨询丛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5 高尚仁,欧阳仑。心理学的应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26 高尚仁,欧阳仑。个性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7
27 欧阳仑,高尚仁。心理素质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
SCIENTIFIC PSYCHOLOGY’S LIFE ENERGY LIES IN
TRANSCENDENCE AND ACCOMMODATION
Ouyang Lu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Abstract
Scientific psychology stepped into China at the end of 1900s.It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from 1978 after some frustration. At present, psychology has been flying colors during the 20 years' reformation. The tasks of psychological workers are going ahead from their limited knowledge field and consisting of some new information. The psychological workers are also asked to go out from the labs and the campuses at the same time facing on society. They are necessary to transcendent the districts and the countries, accommodat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from advanced districts and countries. All the aspects above can accelerate psychology science which will shows the powerful life energy in the future.
关键词:军事心理学;知识图谱;信息可视化;CiteSpaceⅢ
分类号:B849
1、引言
1917年,心理科学这颗石子被投入军事池塘,催生了军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从诞生伊始就在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心理学论文占据了美国心理学期刊的半壁江山,从事军事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几乎占到了全部心理学家的25%(Driskell&Olmstedt,1989)。据统计,在美国约有80%的高、精、尖技术被最先应用到军事领域,心理学研究的大多数分支也都可以在军队中找到其应用(Gal,1991/2004)。美国著名的军事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会像军队那样与心理学科的成熟和发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Driskell&Olmstedt,1989)。国防与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有军人的地方就有军事心理学(苗丹民,2006)。
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方法在军事这个特殊领域的转化应用催生了军事心理学。这门学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选拔军人而诞生,随即又在二战中凭借陆军普通分类测验而得到了军队高层普遍的认可,初步奠定了其在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此后,军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对人体工效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的尝试,到50年代中期对人机交互系统的研究;从60、70年代对心理训练、新兵分配、人员储备以及载人操作系统设计的关注,到80年代对士气、凝聚力以及领导力的探索(Gal,1991/2004;Shalit,1988/2005;Cronic,2003/2006)。多年来不懈地探索使得军事心理学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态势,并以燎原之势蔓延到了广阔的军事领域,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速度尤为迅猛。
军事心理学既不像实验心理学那样有一整套完整的实验技术,也不像发展心理学那样有一系列要探寻的理论问题,它注重心理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Driskell&Olmstedt,1989)。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今天,军队必须不断做出调整和改变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与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军事心理学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应用”的大旗。在许多与临床和作战相关的重要问题上,如自杀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人质与战俘的应激干预、恐怖主义心理分析、舆情分析与态势感知、军事信息支援战等方面(Kenndy,2006/2008),军事心理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军事心理学家的角色正在由传统的医生或咨询师转变为顾问或决策者,并在军事作战、司法犯罪、人质战俘、恐怖主义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的作战指挥与灾难救援行动中,也能够越来越频繁地看到军事心理学家的身影。这些现象表明,军事心理学正在逐步从“幕后”走到“台前”(cronic,2003/2006)。因此,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国际军事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前沿趋势进行探索与分析是及时且迫切的,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通过对过去10年间国际军事心理学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学科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理清关键点与重要事件之间的内部联系,可以拓宽军事心理学研究的眼界与思路。
美国的信息可视化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数据是一口新油田(chen,2002)。言外之意是数据中蕴含着丰富且有意义的信息,对人类认识自我和行为决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每个人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大数据”增加了人的认知负荷,但同时数据内部又隐含着巨大的“秘密”等待探寻。遗憾的是,“大数据”被人类挖掘并利用的部分仅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其更多的价值则需要利用一些专业方法来窥其全貌。在时代的需求下,知识可视化技术应运而生(White&Mccain,1998;Small,1999)。生理学表明,人的大脑皮层中有40%是视觉反应区,人类的神经系统天生对图像化的信息最为敏感。通过图像,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将更加直观、快捷、高效。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知识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进一步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人们洞察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和规律(涂子沛,2012)。
1983年耶鲁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爱德华・塔夫特出版了《定量信息的视觉展示》一书(Tufte,1983),后被公认为是“数据可视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开山之作。该书系统地考证了人类利用“图形”表达“数据”和“思想”的历史,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率先奠定了“数据可视化”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在2010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任命爱德华-塔夫特为顾问,聘请他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来推进联邦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解决信息选择和解读的困难(涂子沛,20121。
随着科研、商业、政府等部门对大数据的愈发重视,信息可视化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可视化分析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包括了多视角共引网络知识图谱(Multiple-PerspectiveCo-citation Network Mapping)、自组织知识图谱(self-Organizing Mapping)、社会网络分析图谱(soeial Network Analysis Mapping)、多维尺度图谱(Multi-Dimensional Sealing Mapping)、时间线知识图谱(Timeline Knowledge Mapping)等等。在众多基于引文网络的可视化分析系统中,知识图谱是国际知识计量学界最为公认的技术之一(Chen,Ibekwe-SanJuan&Hou,2010)。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在探讨学科前沿、科学发现、科学合作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刘则渊,王贤文,陈超美,2009)。
与其他职业相比,军人更多暴露于极端环境中执行特殊任务,使得军人面临着更严重的心理高危风险。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称,从伊拉克及阿富汗前线返回的美军士兵中,约有30万人遭遇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抑郁症占大多数。据美军国防部统计,伊拉克参战回国的士兵中约30%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适应战后生活。美国军方消息称,美国陆军在2008年至少有128名现役士兵自杀。这些数据表明,自杀、物质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心理与精神问题在军人群体中日趋严重,体现了军队对心理干预和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因此,《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对于军队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评估、诊断与治疗的参照工具。
通过对重要节点的深入分析发现,方法学文献在整个网络中处于基石地位。例如,Reuben M.Baron和David A.Kenny在1986年发表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上的文献“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调节一中介变量的差异:概念、策略以及统计学问题”(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被引用了898次。该文献从概念、原理和统计方法上讨论了中介一调节变量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差异,并从多个角度对调节和中介变量做了区分。作为一篇方法学文献,它对军事心理学中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量化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另外,Leona s,Aiken在1991年出版的书籍《多重回归:测验与解释的交互作用》(Multiple regression:Testing and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被军事心理学文献引用了743次。该书详细论述了多重回归在测验和解释上的方法和应用。Jacob Cohen在1988年出版的著作《行为科学的统计力分析》(statistical power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被引用了561次,该书是一本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学著作,不仅从技术层面上给予读者统计方法指导,还提供了丰富的统计学案例分析。Philip M,Podsakoff等人在2003年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上的文献“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共同偏倚:基于文献和建议的重要综述”(common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被引用了254次。该文献全面回顾了行为学研究中方法偏倚的来源、对结果的影响以及控制方法偏倚的技术,并提供了相应的矫正方法。
值得深入探讨的是,这些统计学文献讨论了误差控制、调节与中介变量以及多重回归等统计学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军事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们的被引用次数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它们构成了人事选拔测验、士兵问题调查等军事心理学主要研究问题的方法学基础。
最后,我们还挖掘了若干具备军事特色的心理学文献。Charles w Hoge在200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上的文献“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作战任务: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障碍”(Combat Duty in Iraq and Afghanistan,MentalHealth Problems,and Barriers to Care)被引用了348次,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2000多名伊拉克和阿富汗参战士兵在战争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对比,讨论了战争对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影响。Staal MA在2006年发表在《军事心理学》(Military Psychology)上的文献“心理战:一个悄然兴起的学科”(operationalpsychology:An emerging subdiscipline)中,用大篇幅讨论了心理学在军队和战争中的重要性。该文献提指出,为了应对未来的军事战争,军队指挥官对心理学家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心理学家在心理战、心理训练、军事战备、道德伦理等问题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心理学对军队高层的决策和指挥也越来越具有指示性意义。此外,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man于2011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杂志上的文献“全面的士兵适应与心理学的未来”(ComprehensiveSoldier Fitness and the future ofpsychology)也应引起重视,该文献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自杀、焦虑等问题正迫使美军面临着自两次世界大战创伤之后的第三次心理危机,作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测验、教育和训练等领域可能为军人心理健康带来的巨大价值。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研究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可能
3.4 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内容的高度浓缩,军事心理学关键词在不同时期的出现频次反映了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走向。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反映了研究领域内的关注焦点,它们可能反映了某个时间段内先进的研究方法、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或者研究者们感兴趣的学术话题。
图4显示了军事心理学的关键词图谱,它代表了过去10年间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排名前10位关键词及其出现频次如下(见表1)。
在这些关键词节点中,Conflict(冲突、斗争)的节点最大、被引用频次最多,这说明近10年来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逐渐朝着战争、对抗、冲突等作战相关领域倾斜,体现了心理学对军队战斗力的催化作用。此外,Performance(绩效)这个关键词也屡次出现在心理选拔、人岗匹配、心理训练、领导力开发、人因工程、危险因素分析等研究中,可见士兵和指挥官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军队执行任务的成败。从节点中还可以看到“Decision making”(决策)、“Information”(信息)、“Attitude”(态度)、“Violence”(暴力)等关键词,军事心理学的这些研究热点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的大发展趋势相吻合。由此可见,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有着浓厚的军事味道和强烈的应用色彩,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体现了学科的作战属性。
此外,另一类高频关键词如Depression(抑郁)、Stress(应激)、Trauma(创伤)、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Veteran(退伍军人)、Mental-Health(心理健康)、Social support(社会支持)等,都属于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分支下的研究方向。这类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共同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关键词群共现网络。近10年来,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投入了大量兵力,长时间在跨文化环境中执行任务使士兵面临着陌生情境、战斗应激、思乡与厌战等问题的困扰,因文化摩擦、应激障碍和精神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对美军的打击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军队对心理治疗、干预和治疗的需求愈发迫切,加上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学科自身的蓬勃发展,使得近年来咨询与临床成为军事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领域。
综上,我们可以归纳:军事心理学具有全程性为军服务的特点,其研究热点涵盖了战斗应激预防、退伍军人治疗、士兵与指挥官的绩效、军事领导力、战争危险因素分析等诸多方面,从关键词网络可推知军事心理学具有研究角度广、时效性强、活跃程度高的特点,其研究内容跨越了作战的前中后期,为军人的健康与效能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4、讨论
4.1 检索方法对知识图谱分析结果的影响
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WoS数据库中的SCI和SSCI数据库对心理学这种多元交叉性特点有着较好的兼容性,这两个数据库涵盖了心理学研究的大多数领域。然而,如何从庞杂的文献资料中筛选出军事心理学的全貌尤为值得研究者们思考:既要尽可能地将军事心理学领域的全部文献一网打尽,又要过滤掉其他领域不相关检索结果的“污染”。对图谱分析来说,检索到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是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图谱分析的检索方法主要包括了主题词检索和期刊检索这两大类(刘则渊等,2008;李峰等,2012;杨淑萍,邸燕鸣,魏新岗,刘文,2013;侯海燕,刘则渊,陈悦,姜春林,尹丽春,庞杰,2006)。
这篇文章在检索时,首次尝试以“MilitaryPsychology”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到了大量不相关领域文献,“检准率”较低;同时还有很多研究属于军事心理学领域,但由于检索点中并未出现“Military psychology”一词而遗漏,因此“检全率”也较低。调整检索策略后,选择按期刊进行检索,根据作者经验选择了军事心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军事心理学》(Military Psychology),该期刊由美国心理学会主编,其定位与军事心理学学科主题吻合度高,并且内容涵盖面广,文献质量较高。然而在检索时只得到了450个结果,数量的局限性使这些文献可能难以代表军事心理学的全貌。故再次调整检索逻辑,首先以“军事”相关词汇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其次以军事心理学领域内相关专业词汇进行检索:最后将两个检索结果进行组配。最终得到了近10年的16400篇文献,且文献的精度和广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军事心理学的全貌。
4.2 对关键点本质的验证
本研究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WoS数据库,因此数据库中记录的文献来源、作者、年代、关键词、摘要等基本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知识图谱分析的准确性。在绘制图谱时发现,WoS数据库的部分文献存在录入信息错误,例如某些文献缺少作者或出现无意义字符,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由于任何数据库在文献收录的时间及内容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侯剑华,陈悦,王贤文,2009)。最后,由于检索策略不准确造成的原始数据偏倚也可能给分析结果带来系统误差。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图谱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对图谱结果效度的验证是非常重要的后续工作。
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少有研究对关键点的分析结果进行了追踪验证。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深入检验关键点的本质,考察图谱中的关键点是否确实是知识转移、焦点转化或知识领域图景改变的枢纽与桥梁。验证关键点本质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内容分析法,即通过对关键点文献的被引和共被引段落的阅读,判断关键点的价值与影响力。其二是专家访谈法,即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就图谱分析结果与关键点的作者进行讨论。作为该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关键点的意义以及与邻近关键点的本质联系有着第一视角的体察。通过制定访谈提纲,设置一系列问题对关键点作者进行访谈,可以深入验证关键点的意义,并根据专家的意见扩展对关键点的深入解读(Chen,2006)。不得不说的是,上述两种验证关键点的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主观色彩,未来的研究应该尝试探索更为客观和量化的效度验证方法。
4.3 知识图谱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在信息表达的方式上,图像优于表格,表格优于文字(涂子沛,2012)。以往的综述性文献基本都是通过主观加工或元分析完成的,这种仅靠文字或数字的综述方式终究不及图形来得直观,其所蕴含的信息量也难以与图形匹及,同时还可能给读者造成较大的阅读负担。而知识图谱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综述的研究方法,通过可视化的图形表达出文献的全部信息,并允许研究者对某些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检索和扩展阅读,从而对学科或知识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做出解释、描述和推论。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较为简便、形象和直观,同时有助于挖掘研究对象背后的引申意义,可谓“一图胜万言”(Larkin&Simon,1987)。知识图谱的应用范围广泛,它能够从学科的制高点俯瞰领域内的全部内容,既可以为刚接触某个新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宏观的概括性知识,同时也可以给正在寻找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提供更加清晰的研究思路。
CiteSpace的作者陈超美在其博客中提到,在以往的研究中使用CiteSpace分析自然科学的领域目前可能比社科领域更多一些,这是因为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理论、新概念、新发现等形形色色的变化比社会科学领域相对频繁,内容变化幅度大,也较容易铺捉。然而他仍然认为,CiteSpace可适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其用于分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同等的价值(陈超美,2012)。
由此可见,凡是WoS数据库中能够检索到的研究领域,都可以使用知识图谱进行深度“绘制”。因此该方法可以轻松迁移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张明华,雷二庆,2010;李峰等,2012;杨淑萍等,2013),,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开山之石”。为了验证知识图谱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效果,研究小组对美国心理学会官方网站列出的若干热点关键词汇进行检索,均得到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检索结果,这为心理学研究的图谱分析提供了原始数据的保障。因此,知识图谱研究方法的更多应用价值等待着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研究者们的挖掘和创造。
4.4 军事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根据军事心理学高引用期刊的属性,可以推知军事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eal Bulletin)是综述类权威期刊,具有全域属性。它收录的文献涵盖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不但扮演着军事心理学的知识源泉的角色,更是整个心理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格、个体态度、社会认知、人际与群体过程等问题的重要期刊,具有社会心理学属性。士兵选拔、领导力开发、士气与凝聚力等诸多军事心理学研究中都引用到该期刊,说明军事心理学包含了社会心理学的定位。《咨询与临床心理学杂志》(Joumat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l和《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是研究心理咨询与精神治疗等问题的重要期刊。新兵适应、家庭与婚姻、战斗应激、危机干预等诸多军事心理学研究频繁引用上述两期刊,说明军事心理学的定位包含临床心理与精神病学两大领域。此外,顶级自然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被军事心理学研究引用的频次也较高,从侧面证明了军事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位。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推论,军事心理学研究与一般心理学研究有着“同”和“异”:“同”表现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军事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不但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反而有着较为紧密的交叉与联系;“异”表现在研究对象和情境上,军人群体、军事环境以及军事行动的特殊性使得军事心理学面临着极端环境绩效、战俘心理干预、战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心理学研究较少涉及的议题。这种“同”和“异”让我们对军事心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目标、任务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5 军事心理学的知识基础
从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高引用文献中可以提炼出军事心理学的知识基础,这些文献为近10年来的军事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结果的支持。军事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统计学文献为代表的方法学知识基础。这些文献涉及了统计理论、参数指标、数据处理等统计学问题,为军队职业倾向测验fArmy Services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简称ASVAB)、应征人员分配系统(Enlisted Personnel Allocation System,简称EPAS)、军队人事样本调查(Sample Survey ofMilitary Personnel,简称SSMP)等涉及问卷、量表、测验的军事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依据。
另一类重要的知识基础是与军队战斗力有关的应用性问题:例如通过征兵选拔保证兵源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职业分类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通过训练解决突发问题的快速反应;通过职业分析探索岗位及武器装备的改变对士兵和指挥官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把握士兵和领导者的态度及其所关心的问题等等。这类知识基础又包含着两个子类:一类是以心理战、战场决策、军人绩效、领导力开发等问题为代表的作战心理学问题;另一类是以自杀问题、物质滥用、特殊环境、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为代表的临床心理学问题。这两子类知识基础奠定了军事心理学“攻守兼备”的特点:“作战心理学属性”的知识基础以提升军队战斗力为研究目标,具有“进攻色彩”;而“临床心理学属性”的知识基础以降低损伤为研究目标,具有“防守色彩”。可见,“作战”与“临床”这两子类知识基础是军事心理学走向应用的“左膀右臂”,它们的共同存在塑造了军事心理学的应用性知识基础。该结论与美国陆军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所(U.S.Arm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简称ARI)在2 1世纪初规划的军事心理学的研究主线在内涵上是吻合的。
4.6 军事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从军事心理学的关键词中可以提炼学科的研究热点,它们往往代表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国际热点问题或悄然兴起的研究方向。近10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所带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在军事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愈发突显: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简称PET)、功能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NIRS)等关键词崭露头角。虽然它们的出现频次不是最高,但这类词的共同涌现却将神经科学的种子埋进了军事心理学的沃土中。
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2008年5月美国科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与美国陆军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出版了《新兴的认知神经科学及相关技术》,书中全面分析了印度、以色列、东欧等国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可能对军队战斗力产生的影响:例如利用功能神经影像实时阅读士兵大脑;利用神经精神药物控制士兵认知;利用脑机接口实时控制武器装备等等。2009年6月美国科学院的陆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出版了《神经科学:未来美国陆军应用前景》,该报告指出:神经科学技术将推动新型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并可能在训练、决策、认知适应、脑机接口、神经状态标志物等领域为军队带来难以估量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神经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拔,评价训练效果,监测并预防个体作业能力缺损;利用神经关联性判断个体决策差异等等。
与此相对,社会神经科学 在战争时期,军队士兵和指挥官可能被部署到跨文化的环境中,如何帮助士兵和指挥官快速适应陌生环境,并促进任务完成是军队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美军提出了“文化战”的概念:即以执行军事行动为目的,使士兵快速融入陌生环境,避免语言、文化、习俗等社会差异带来的非战斗损耗。美军致力于用神经科学的方法提高士兵文化战的能力,通过找到社会行为对应的脑区并加以训练,提高士兵在表达、沟通、合作、说服、欺骗等社会人际过程的能力。
5、结论
自年9月在《国防生协议》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成为北师大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首批国防生,到如今已两年有余了。我常常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精彩的大学生活竟已流失一半。回望过去的两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个人的些许进步无不浸透着部队领导的切切希望,殷殷心血;饱含着学校师长的谆谆善导,言传身教,心中充满感激。两年中,随着知识的累积,思想意识的提高,对党,对国家,对部队有了更为真挚的热爱与忠诚,心里常常涌动着热流—火红如朝阳赤日,炙热若热血丹心。“国防生”,这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太多的期许与希望。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建设现代化国防大业,我们年轻一代任重而道远—“我愿意血荐轩辕剑,重现泱泱中华天威!”反思过去的两年,也曾深感迷茫和困惑,有过矛盾和痛苦,凡事种种,冷暖自知。但时至今日,我仍怀着我的国防梦憧憬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此时此刻真实心照。
客观地说,两年前填报国防生志愿,不仅是因为渴望能够报效祖国,也希望能在部队的大舞台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早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台湾问题,爱好国际时政了;到了高中,在实验学校全封闭制学习,每周末能回家看看《环球时报》成了我最大的休闲和享受。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与外交专业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但事与愿违,高三以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我的人大梦破了!伤心之余,我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失败,我不甘心。外交梦破了,我还有国防梦。国际政治的纵横捭阖再看得远一点,其实就是整个国家的国际战略,地缘政治的选择;而台湾问题之所以复杂与纠结,不仅仅在于历史的包袱,现实利益的冲突,国际政治势力的角力,还在乎理解台湾人民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心态,在于要将台湾人的台湾意识转化为大中国意识,在于两岸共同推动全体国人核心价值的统一,在于弥合两岸的心理鸿沟。所以我选择报考心理学国防生,幸运的是,学校也录取了我。
进入学校以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但时间稍久,慢慢却发现,心理学是与我想象之中完全不同的一门学科,有些神奇,但更多的是枯燥。本科学习阶段,心理学的太多方向都要涉猎,我却只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感兴趣。两年学习,我虽未有过挂科的现象,成绩也一直处于同专业国防生前列,但每学期的平均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只能勉强在八十分以上,在班上只处于中等水平。而到了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国防生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大学生,然后才谈得上合格预备军官的问题,学习始终是我的首要任务;中央军委之所以做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重大战略部署,就在于全面提升军队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国防生在军事技能,训练管理能力等与军校生,部队直接提干的干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是由于各自的育人模式和成才环境的不同,扬长避短,我们的优势应该是科学文化素质,广阔的知识面,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如果这点优势都不够具备,我们在部队的发展是很困难的。我不能因为不喜欢而不学。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和部队实际更好结合,暑假期间我也自学了一些军事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原来心理学在军事的运用并不如同我原先所想象的仅仅是心理战的问题,而是涉及广泛,在军事人员选拔,军事应激障碍的治疗,军事人因学,心理战,军队组织学等等问题上都起着关键作用,涉及军队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对心理学专业素质的要求也比我想象中要高得多。我的专业基础还不扎实,在学习上还要狠下功夫!上学期,在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达到学校学位证英语标准的情况下,我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在校外外语学校学习韩国语,这一是由于我对处于儒家文化核心圈的朝鲜文化有着特殊的爱好,二是对将来统一的朝鲜半岛对中国的重要性有着自己的理解。同时,我深知,部队人才济济,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只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力。军事素质一直是我的弱项,但我也能坚持训练,一年时间,从没有训练旷到,仅一次有过早操迟到。未来的两年,我会把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专业知识水平作为自己以后到部队谋发展,求进步的根本之策,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真正符合部队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这两年,我看过二十来部国际战略学,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台湾问题等方面的专著,听过多场国际形势分析的专家讲座,眼界开阔了许多;也看过熊光揩上将,刘亚洲中将,李而炳少将和国防大学多位老师的文章,对新军事变革,中国在世纪初期的战略选择等等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我们应该怎么把握和看待经济与国防的关系;在我国重新崛起的关键时刻,应该制定怎样的邻国战略;如何处理同大国的关系;当台湾岛内急独势力受到严搓,但两岸问题依然复杂的今天,怎样继续文攻武备,力促统一;当国家政治日益民主化,领导人日益专业化和人文背景化的今天,部队的管理应该有怎样的创新……等等问题,常常让我思考和反思好久。作为一名还在校学习的国防生,现在空想这些似乎是天方夜谭,好高骛远,但我认为,只有学习了一定的军事理论,思考部队宏观的战略问题,哪怕是很肤浅,很不成熟的见解,才能有办法把握创新和努力的方向;在一定的程度上关注这些问题,多读一些军队高级领导和学者的文章,才能领会国家领导人制定政策的战略深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至于走错路。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地方大学,不可能没有听到或看到一些境内外反动分子攻击党,攻击我国社会制度的种种邪说或谣言,但我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党的忠诚,对军队的热爱始终未变。这两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从朝鲜核危机,中国所展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到在达尔富尔,缅甸问题上中国外交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台海两岸乌云密布转而雨过天晴的变化中,国家领导人冷静,理性应对;到中非论坛在北京召开,非洲几乎所有的国家云集响应;从十七大胜利召开,党为国家勾勒出宏伟的发展蓝图到今年刚经历过特大地震的中国走出痛苦的回忆,成功地举办了一届盛况空前的奥运会……中国俨然以大国形象自信地昭示世人: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倒,中华民族在本世纪的崛起势不可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个国家就会大有希望,祖国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我将永远听党的话,矢志不渝,在未来的两年,继续努力,争取早� 若有一天,个人的命运甚至一生能和党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我将感到无尚的光荣!
分类号 G255.2
心理学期刊作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是完成相关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是及时追踪国外心理学研究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便捷经济、全面迅速地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是广大心理学研究者非常关注和需要了解的。本文对其主要获取途径作一介绍。
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的途径有多种。主要概括为直接获取途径与间接获取途径。直接获取途径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全文学术数据库,通过强大的检索功能,迅速直接地获得所需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间接获取途径主要是指通过检索大型的外文期刊篇名目次、文摘、引文数据库,获取所需文献线索,借助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机构,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
1 直接获取途径――全文数据库
目前心理学专题数据库还不多。心理学类期刊多散见于各大数据库中。同时,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是一个具有许多分支的学科体系,这就决定了心理学学者需要从其他学科的数据库查询资料。国外综合性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繁多,现就国内常见综合数据库以及其与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子集数据库作一介绍。
1.1 EBSCO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search.省略
http://www.省略(EBSCO网站)
EBSCO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美国大型文献服务专业公司,也是全球最早推出全文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公司之一,有近150个在线文献数据库,15000种学术科研全文出版品。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等多种学术领域。国内购买比较集中的有十几个数据库。如:AcademicSearch Premier,Business Source Premier,Psy-cARTICLE,ERIC,MEDLINE,Newspaper Source,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llection,World Maga-zine Bank等。EBSCO的系统提供了跨库检索功能,因而可以选定多个与心理学相关的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比较丰富。其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数据库主要有几个。
1.1.1 美国心理学会全文数据库
EBSCO的美国心理学会全文数据库(PsycAR-TICLES)是心理学主题数据库,是一个可检索心理学领域同行评审学术文章和科学文章全文的权威来源。它包含45000多篇从59种期刊提取的文章,其中48种期刊由美国心理学会(APA)出版。11种期刊由类似组织出版。有数种获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权威性的心理学核心期刊,是最完整且权威的心理学研究资源,所有期刊索引皆被psycINFO资料库所收录。该数据库收录了每种期刊的所有期刊文章、致编者函以及勘误表。收录时间从1985年至今。数据库每日更新,与纸本期刊出版只相隔一周左右。PsycARTICLES可以满足心理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与心理治疗的需求。
1.1.2 心理学及行为科学全文数据库
EBSCO的心理学及行为科学全文数据库(psychology & behavioral science collection)收录全文期刊超过575种,其中同行评审性(peer-re-viewed)专业期刊达550种以上,包括Aging &Mental Health,Applied Psychology,nternationalJournal of Psychotherapy,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oumal of Family Therapy,oumal of Le-gal Medicine,ournal of Mental Health等,部份全文刊物可回溯至1975年。此外,约500种全文期刊同时收录在PsycINFO内,若与EBSCOhost公司的PsvclNFO同时使用,可自PsycINFO检索,进而连结至该数据库的全文期刊,使二次文献直接链接到全文数据库。涵盖主题包括:人类情绪及行为特质、精神学与心理学、心智发展过程、人类学及观察与实验方法等领域,是心理学又一主题数据库。
1.1.3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
EBSCO公司的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ASP)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为学术机构设计的多学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收录期刊8600多种,其中4700种有全文(最早回溯至1975年)。其中同行评议全文期刊3600种,被SCI和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为1700多种,数据每日更新。该数据库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术研究领域,如工商、经济、信息技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通讯传播、教育、艺术、文学、医药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期刊如: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ducationM Psychology Review,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Psychology & Ag-ing,Journal of Analytical等,单以一个学科主题(psychology)检索数据库期刊列表,结果为784种,可见心理学资源很丰富。
EBSCO文献类型有摘要、索引、全文,全文下载提供有PDF、html、xml等格式,其中PDF可带有大幅彩色图片。EBSCO还具有比较独特的图象检索方式。包括人物、自然科学、历史、地图等方面,弥补了其他数据库忽略的图象查询领域的空白。
使用指南:
http://www.省略
1.2 ProOuest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proquest.省略/login
http://www.il.省略
ProQuest全称ProQuest Online,是美国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公司(原名UMI公司)推出的网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通过Pro-Quest检索平台可以检索一组数据库,涉及商业管理、社会与人文科学、科学与技术、金融与税务、医药学等广泛领域。ProQuest提供多个数据库的一次性检索,并将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捆绑”在一
起,为最终用户获取文献提供一体化服务。同样,ProQuest也提供跨库检索。其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数据库主要有几个。
1.2.1 心理学全文数据库
ProQuest的心理学全文数据库(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PPJ)是该公司提供的心理学主题全文数据库。它收录除美国心理学会外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出版的主要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顶级刊物570种,其中全文刊460种,目前保持更新的全文刊315种。数据库中的文摘信息最早由1971年开始。图像全文从1987年开始,文本全文从1991年开始,图像和文本全文从1995年开始。图像全文部分收录了对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至关重要的数据、表格、图表、相片及图例等内容。PPJ数据库不仅收录期刊数量大,而且质量非常高。在其收录的全部554种期刊中,被SCI和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达到347种,占全部收录期刊的63%;在有全文的460种期刊当中,被SCI和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达到281种,约占全部全文期刊的51%。数据库涵盖了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药理学、生理学、语言学等主题。
1.2.2学术研究图书馆
ProQuest的学术研究图书馆(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ARL)全文数据库,能够支持公共教学领域的大多数课程和学术研究,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业与经济、教育、历史、传播学、法律、军事、文化、科学、医学、艺术、心理学、宗教与神学、社会学等学科,收录了2831种综合性期刊和报纸的全文、索引,其中1995种是全文期刊,被SCI收录的全文期刊306种,被SS―CI收录的全文期刊661种,有图像。可检索1971年来的文摘和1986年来的全文。数据库每日更新。该数据库收录心理学学科全文期刊97种,占全文期刊总量的5.8%,教育学科123种,占7.3%:医学学科84种,占5%:社会学科59种。占3.5%。
使用指南:
省略/news/PQDT.ppt
1.3 ElsevierSDOL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www.省略
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ElsevierSDOL数据库收录了1995年至今该公司出版的2200多种期刊的全文,其中包括2002年并入的美国Academic Press出版社的200余种期刊。被SCI收录1375种,EI收录522种。该数据库涉及众多学科:农业和生物科学、化学、数学、物理和天文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工程、能源和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433种)、神经科学(102种)、社会科学(154种)、心理学(120种)。120种心理学刊物比较侧重大脑、认知、行为研究,如:Cognitive Psychology。Brain and Cogni-tive,Learning and Motivation,Neurobiologv ofLearning and Memory以外还有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等。
使用指南:
http://lib.jlu.省略/down/SDOL.pdf
1.4 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springer.lib.tsin(清华镜像)
http://www.省略(德国施普林格)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自2005年起,合并了荷兰Kluwer On-line Journals电子期刊,目前Springer Link已包含1250多种全文学术期刊(凡是在期刊列表前有符号,即表示可阅读全文),并将陆续添加1997年以前的过刊回溯数据,此外,与SCI、EI建立了从二次文献直接到Springer Link全文的链接。该数据库按学科分为以下11个“在线图书馆(online li-braries)”:行为科学、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人文社会与法律、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心理学相关期刊主要集中在前三个学科中。有120多种,期刊多收自德国、美国、瑞典等国家。如: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Research,Psy-chotherapeut等。
使用指南:
http://www.省略/portal/downloads/introduetion/Springer.rar
1.5 John Wiley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www.interscience.省略
John Wiley & Sons公司是有近20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专业出版机构,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学术文献的出版方面颇具权威性。Wiley InterScience是其综合性的网络出版及在线服务平台,1997年正式开通。目前,收录了400多种科学、技术、医疗领域及相关专业期刊、30多种大型专业参考书、13种实验室手册的全文和部分Wiley学术图书的全文。其中被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近200种。期刊涉及与心理学相关的有:Education(12种),Life Sciences(83种),Medicine(81种),Social Sciences(12种);Psy-chology(24种)。心理学多倾向临床心理学,如: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BehavioralInterventions,Psycho-Oncology;发展心理学多侧重健康、教育、护理,如:Children & Society,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还有应用心理学,如:Journal of CommunityPsychology,Journal of Community&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在收录的专业参考书里心理学有两种:Stevens’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sych01,
ogy,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Psychology,以及在线图书十余种。
使用指南:
http://www.lib.bupt.省略/new/second/Wiley.pdf
1.6 Blackwell全文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www.省略
Blackwell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期刊出版商之一,与世界上850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余种,全文数量已超过45万篇。其中包含很多非英美地区出版的英文期刊。其中有300多种期刊被SCI收录,有近200种被SSCI收录。它所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能检索到心理学相关期刊40余种(含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APS所属刊物在内的多个心理学刊物),CALIS集团成员可访问1997年以来的全文。
使用指南:
http://159.226.140.180/netclass/Blackwell.ppt
2 间接途径――全文传递服务
全文数据库是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较直接的方法,如果在全文数据库获取不便,或想进一步获取更多信息资源,可采取间接获取途径。将所需的文献线索,通过网络填好申请表,或用E-mail发至全文传递服务机构,请求帮助查找,但需支付查询和文献复制等费用。现在,许多文献服务中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CALIS文献传递网成员馆等都提供此类服务。以下介绍几个含盖学科领域广,收录期刊信息多,检索方便,与文献传递机构有效连接的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便于利用。
2.1 CALLS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ccc.calis.省略
CALIS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calis currentcontents of western journals,简称CCC)数据库收录了24000种学术类外文期刊近1000万条篇名目次数据,它覆盖了国内现订购纸本期刊的80%以上,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每周更新一次。9种著名二次文献的期刊收录数据(如Current Contents,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等)是国内已引进的二次文献库中报道数量最大的,两年更新一次;可以显示400多个图书馆(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据,一年更新一次;20个已在国内联盟采购的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的全文链接(大约8000种期刊)。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有:目次数据的检索、来源刊被九种二次文献收录的情况、国内馆藏情况的揭示、国内馆藏期刊的OPAC链接、约8000种电子全文期刊的链接、各种统计、馆际互借及原文传递功能(通过CALIS馆际互借系统)。通过CCC服务平台,用户能清楚的知道纸本期刊的馆藏地点,比较方便的通过CALIS文献传递系统获得所需要的文献。读者可以直接获取电子全文期刊全文(本馆必须购买了电子全文期刊)。CCC所提供的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链接,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整合,信息查询与全文索取的一站式处理,都为用户获取外文期刊信息及全文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使用指南:
http://ecc.calis.省略(在线帮助)
2.2 OCLC FirstSearch基础组数据库
访问网址:
http://firstseareh.省略(帐号方式)
http://firstsearch.省略/FSIP(IP方式)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v center,OCLC),创建于1967年,用户遍及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之一。FirstSearch是OCLC的一个联机参考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检索到70多个数据库,从1999年开始,CALIS全国工程中心订购了其中的基本组数据库。FirstSearch基本组包括10多个数据库,大多是综合性的库,这些库的内容涉及工程和技术、工商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医学、教育、大众文化等领域。基本组中除WilsonSelectPlus为全文外,其它均为文摘题录数据库,为检索使用,数据库每天更新,原文需通过其他手段获得。
OCLC-FirstSearch一体化服务分为3个层次:一是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二是查找文献所在地,其所在地包括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以及世界上可提供全文服务的文献服务社或O-CLC自身:三是提供一次文献,联机文章在记录表的每条记录后面有标识,可通过屏幕显示、打印、E-mail获取联机全文,或通过记录表的标识在用户所在馆获取原文,也可通过联机的馆际互借系统获得原文,还可单篇文章购买。
检索指南:
http://www.lib.tsinghua.省略/database/guide/firstsearchguide.省略
中图链接服务(compLINKer),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依靠自身行业优势,联合国外几大出版集团组织开发的国外各类期刊文献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其中包括Elsevier,Blackwell,Springer,John Wiley,Taylor&Franc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出版社。系统于2003年1月正式开通的。经过几年地不断发展。系统可以提供国外八十多家出版社的1万种期刊的目次和文摘数据查询检索、电子全文链接、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及单篇订购等,并保持时时更新。
enpLINKer收录心理学方面的期刊是比较丰富的,有两方面的统计:一是以psyclNFO光盘版的1460期刊为参照,统计1460种期刊被compLINKer收录情况,结果是257种,占17.6%。二是以心理学学科的核心期刊列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版)为参照,统计422种核心期刊被com-pLINKer收录情况,结果是154种,占36.4%。
compLINKer提供文章检索与期刊浏览,每个文章条目下方都有文摘、全文、馆藏和购买四个链接,其中全文有两种链接,一种是直接链接到国外出版社系统该篇文章的摘要页,找到全文链接,有权限访问,才会打开PDF全文;二是提供一组链接,包括一个或多个该篇文章在国内镜像系统的地址,可以选择国内链接。其馆藏查询分为本馆馆藏链接与中科院期刊联合目录链接。文章定购需要在线提交订单,依用户不同确认方式不同,一经确认,便可在线看到全文。compLINKer以其资源与服务成为国内在线外文期刊信息的佼佼者。
使用指南:
http://202.205.213.102/lib/databasel/compLINKer.doc
此外,还有《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U-nicat联合目录服务系统等可以借助。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 课程教学改革
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设计能力欠缺,问题意识欠缺,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比如,将随机抽样等同于随便找被试,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等同于问卷法,不知道如何阅读心理学文献等现象并不少见,能自主发现研究课题进行毕业设计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已有教材主要以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过程或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为主线,理论阐述过多过细,内容晦涩难懂,实践环节不够深入,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反而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心理阻力。因此,实施综合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知识理解和应用等已势在必行。
二、基于PBL教学的基本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西方大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思路,最早源于西方医学教育实践中,并以解决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实践之间的分离现象为原动力。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PBL越来越成为“提升学生为中心的、多学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专业实践,构建整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核心”[1]。从教学角度看,PBL提供了这样一种思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历程,使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的问题解决技能、合作技能和自主学习品质。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以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2]。有证据表明,PBL教学在促进综合性专业知识、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PBL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和操作性均较强的课程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PBL的认识逐渐增多,绝大多数文章以PBL在具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侧重介绍PBL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相关经验;少数理论性文章则围绕PBL的流程、步骤或个别要素进行论述,好像PBL是一种可以按照既定流程或工序加以实施的教学工具,这其实是有悖于PBL的初衷的。在实施PBL教学改革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与特定文化背景和特定课程内容相结合,PBL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目前学生反馈情况看,比较有效和值得倡导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在全面分析国内权威教材的基础上,除“PBL课程导论”与“课程总结与测评”外,我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体系重新调整为理论和实务两大大模块,前者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与体系”、“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与伦理”、“心理学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与评析”、“从研究思想到研究假设”等四个主题,后者包括“访谈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观察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问卷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和“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等五个主题。其中,除了“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与伦理”部分外,各个主题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如撰写文献评析报告、拟定研究主题、编写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和实验设计等。
(二)将学习回归课堂,将课堂回归学生。
大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发生什么?这是PBL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问题。在PBL教学中,将学习回归课堂,将课堂回归学生,意味着大学课堂既不是大学教师自我展示或自我陶醉的场所,又不是教师寻求“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3]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习活动得以逐渐展开的具体情境;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是师生角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旦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和权威被消解,平等、自主、合作、分享的心理场域就会形成,学生和学习活动就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旋律。
(三)引导积极思考,鼓励合作分享。
心理学科学研究中不乏重大的哲学或理论问题,也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导学生在思考、质疑和分享智慧中理解基本理论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在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沿革”主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西方心理学史中各个流派的历史沿革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辩论―总结”等环节,梳理出心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之间的基本关系:特定的研究方法总是以特定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沿革反映了研究内容的改变,并始�
(四)从“知识”或“信息”的传递,转变为“案例”或“问题”的探究。
PBL的本质在于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4]。真正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发生在知识或信息的传递中,而是存在于真实问题的或案例的探究之中。设计问题或案例,一般要考虑以下方面:(1)问题是真实的;(2)问题是有意义的;(3)问题是结构不良的;(4)问题范围是适宜的;(5)问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团体中获益而不是受阻。比如,在讨论关于“实验研究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主题时,我首先介绍“权力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吗?”的实验报告,通过小组内部的协商讨论达成共识,而小组之间则相互辩论而推动讨论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案例的讨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研究设计中诸如“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随机化原则”等核心问题,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批判能力。
(五)从“教考分离”到“学考统一”。
从目前看,在课程考试和评价环节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呈现出一种彼此对立而非合作的关系。在PBL教学的课程总结环节,我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考核的重点内容、最佳考核方式及其合理权重,教师的任务则转变为实现考核目标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题内容的设计。实践表明,这不仅减轻了大学生的考前焦虑,而且提高了学习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当然,PBL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如何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以避免懒汉行为和两极分化,建立与PBL适应的考核方式,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等都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John R.Savery.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9-20.
[2]余益兵。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出版中).
[3]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理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译。学会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