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论文(优秀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6篇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篇1

[摘要]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农业发展及抗洪抗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xx)32-56-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农民的日常用水方面及农田灌溉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能否健康发展,农民能否稳定增收,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分不开的,而小型农田水利是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问题

1.1设计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对于当前的施工技术及社会效益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出现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超负荷现象。此外,一些农田水利设计单位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因素,设计方案不够完善,同时由于一些自然灾害的原因,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

1.2施工监督及验收问题

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后期的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基層水利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督较为松懈,仅仅凭借直觉得出较为主观的结论。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些监控设备较为落后,再加上水利工程监测人员不够专业,导致水利工程的监测不精准。此外,在水利工程的验收环节,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一般较小,资金投入较少,验收人员在验收时往往重视度不够,将其仅仅作为一个形式性的环节,对于某些环节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这样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1.3质量管理制度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及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单位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并未形成。大多数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仍旧由于施工管理经费问题停滞不前,工程管理制度等方面不够完善,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出现工程维护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进而导致出现农民农田被淹及饮水渠道遭到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1]。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控措施

施工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监控科学得当,对于整个工程质量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应当强化监控措施,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配备充足的施工设备,按照严格的监控措施执行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同时对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及执行规章制度的合理性都有严格的论证,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2建设完善科学的农田水利规划及农田水利法律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之前,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尤为重要。编制及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需要统筹安排,将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都考虑在内。同时,应结合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多层次多元化地协调发展。此外,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当务之急。不同层级的政府都应对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制定出健全完善的法规,保证其运行的规范化。

2.3加大投入,强化后期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管理。因为专业的人员及组织可以对当地的居民传授一些专业的水利知识,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认识,从而科学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同时,还需要对竣工后的水利设施进行科学的管护,以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

3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采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措施,提升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为社会水利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书林。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科技风,20xx(1):270.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篇2

摘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引导农民更好地走向致富之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举措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就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将农村经济引入正轨,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一股新农村建设热潮也随之拉开。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就目前来看,相关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性,片面的将目光放在如何提高农村经济上,忽略了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农村经济工作关系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外,我国农村经济有着许多优势,如地方特色资源,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盲目的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劣,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农村经济发展行为,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就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相关部门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得片面性,一味的搞经济建设,认为扩大农村建设规模,让农民有新房子住就是推行新农村建设,忽略了“三农”问题,以至于农村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

3.2 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就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来看,从业生产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生产方式,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不够,大多是以零散的种养为主,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缺少项目资金扶持,许多优势的产业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农民依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渠道较少。

3.3 生态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农村一些优势产业、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如农家乐。然而在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使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出,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就目前来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管理不到位,使得基础设施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例如,道路,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道路破坏较严重,经久不修,由于道路不顺畅,制约了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发展。

4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新举措

4.1 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认识,要全面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要坚决落实和贯彻党的政策,尤其是党对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要将农村政策全面落实下去,并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管,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

4.2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相关部门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大宣传,将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宣传出去,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机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的升级,从而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外,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优惠政策,一方面要鼓励外资进入到农村进行投资,从而活跃农村经济 ;另一方面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进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

4.3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势必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此,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向乡镇企业、外来企业、农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政府必须乡镇企业的监管,要成立专业的小组,对农村经济发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4.4 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相关部门要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要严格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来督促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土地承包法》等行政规章与法律法规,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要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从而使各部门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全面的了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避免问题的遗留。

4.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只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础设施日常管理与维护,农村经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网络等,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道路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要定期对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加强日常管理,避免人为的破坏,从而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另外,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农村防涝防旱工作,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6 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

在我国农村,有着许多特色资源,许多资源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而这些资源都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故此,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农村的特点,合理开发农村的特色产业、特色资源。同时要加大宣传,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将农村特色产业、资源进行对外宣传,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进行投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7 加强农民的教育

在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 重视农民的教育,培养一直有管理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一方面政府必须强化农民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加强各方面技能的培训,可在农村中举办成年班,对农村进行专业文化知识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5 、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对农村经济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经济工作关系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对于农村的稳定与改革有着重大作用。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立足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不断挖掘农村优势资源,做好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保林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 [J]. 吉林农业 ,20xx(04)。

[2] 冯立艳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xx(11)。

[3] 寸永洪 . 探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 [J]. 现代经济信息 ,20xx(13)。

[4] 安斌卫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D]. 齐齐哈尔大学 ,20xx.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篇3

摘 要: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对农机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现代农机管理体制的新理念,实行农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农机管理; 新农村; 发展

1 农机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1 加强农机管理现代化的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1。2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可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农机部门充分发挥科技载体作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充分依托丰富的源优势,发展好现有的加工企业,进一步引进农产品加工制作机具,实现从粗加工到精加工一整套加工设备与技术的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工烘干技术和保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林农收入,发展潜力巨大,深受农民欢迎。

1。3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前提是必须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必须要有农业机械的装备来保证。农业机械推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农机部门通过农机新技术、新农机的推广使用,激发了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欲望,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1。4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是农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机管理的支持。农业机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壤改良、旱作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使用,既加快了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因此,农机化是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合理的农机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农机化的效率。

2 创新农机管理,保障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2。1大力发展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机中介服务法律体系,规范、培育和发展农机中介服务市场

将农机中介组织从农机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后,农机中介组织将承担大量的农机服务业务,同时,也能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快速繁荣农机中介服务和直接为农服务市场发挥有效的作用,并将成为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保证农机管理体制创新的有序进行,使农机中介组织能够生存与发展并真正发挥作用,国家应制定法律法规,确立农机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规定农机中介组织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规范农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使农机中介组织机构和农机中介服务市场健康成长,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国家应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投身农机鉴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农机科技人员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机中介机构。允许个人创办、国家与个人共同创办、个人合伙创办农机中介组织。

2。2构建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另一方面要把教育扶贫、人才扶贫、资金扶贫、技术扶贫和观念扶贫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眼光,将逐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长期目标并有计划、有阶段地完成好这项任务,这项任务完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否能顺利进行。

3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构建平安农机

农机部门首先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要与当地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联系,寻求其支持,依法作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另外,要积极主动想当地政府汇报工作,请其切实帮助解决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再者,要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并进行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李向东。浅议新时期国有农场农机管理工作。安徽农机, 20xx(2)。

[2] 李树军,姜涛,孙亮。我国农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农机使用与维修, 20xx(5)。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篇4

0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一种最基本要素和稀缺资源,只有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遵循效益原则进行流动,才能实现要素问的优化组合,实现土地的高效益利用。另外由于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或改为从事非农产业,出现土地闲置荒芜等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流转问题。因此,探索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建设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民的束缚是造成我国农村城市化步伐缓慢的重要原因。土地使用权的凝固化,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可将土地保障转化为现金保障,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这两大生产要素就会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使部分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专门从事非农业生产,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1.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生产组织结构的优化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农村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由于农业组织化程度太低,没有形成相应的经营规模,受市场价格变动风险影响大,且交易成本昂贵,导致农民无法参与市场利益的分割。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组织集中度,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与他方谈判的能力。

1.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中的非农活动的比重,使得大量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既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有利于先进科技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的实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农村土地流转分析

2.1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涌入沿海,广东沿边地区土地市场全面告急,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南海模式应运而生。此后,全国各地先后涌现了以两田制为特征的监利模式、以土地换社保为特征的嘉兴模式、以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为特征的芜湖模式、以集资办社为特征的昆山模式、以农地直接入市为特征的广东模式、以农村土地资本化为特征的成都模式、以宅基地换房为特征的天津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瑕疵。

2.2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2.1产权不明,法制缺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产权结构的使用权、收入享受权和自由转让权三个重要权能。但是在现实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者只拥有土地的部分产权,即承包经营权,但这部分产权是否可以构成农民的财产权,目前尚无法律依据,导致土地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流动。

2.2.2缺乏规范的组织管理当前,土地流转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履行职能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农经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土地流转时,既不向农经管理部门申报审批,也不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结果是土地流转的资金收入管理不规范,流转后土地用途有失控之势,流转土地面积无法统计。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经营者多方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操作。

2.2.3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持续不断农地流转双方大多是用君子协议的方式确立流转关系,书面协议只是少数,即使是书面协议,条款不规范、不齐全、不具体的情况也很普遍。由于无土地流转协议、合同或土地流转协议、合同规范以及土地流转规模扩大等原因,在少数地区土地流转纠纷仍在增加。这种状况引发的纠纷往往难于处理,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2.2.4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大部分农村地区又因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仍把土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和农村就业的最后保障,宁肯种“粗放田”、“应付田”,甚至不惜暂时抛荒,也不愿放弃土地的承包权。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

2.3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

2.3.1制度的不完善及操作中的'不规范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突出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到位与稀缺,虽然我国不缺乏涉及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但毕竟政策不能代替法律。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性,既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行,也严重制约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2.3.2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农村土地市场不规范使得土地流转混乱。第一缺乏与农村土地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第二目前我没有专业的中介组织管理农村土地流转,使得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市场信息缺乏、市场操作不完善,交易无序进行,引起刘庄成本高、收益差;第三对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地方政府强加干涉,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农村土地流转中难以发挥,侵害到农民的利益,使得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纠纷不断增加。

2.3.3农业生产的收益比较低与其他商品市场能够相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转入方获得有较强农业生产能力和良好信用的土地非常困难,就算转入的土地能力较强,转入方还要应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使得土地流转收益低下。

2.3.4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土地流转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的制约严重。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社保制度普遍滞后,似的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严重阻碍,农民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客观上减少了可流转的土地量,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了影响,减缓了农业产业化速度,使得农民增收缺乏推动力,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受到影响。

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3.1正确把握土地流转的原则,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确保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保证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要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做到“三个不得”: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在流转中不能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和权属关系。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农地流转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能用于非农开发和建设;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土地是否流转和以何种方式流转,完全由农民自己做主,并确保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不受侵害。

3.2加强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产权的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高低,将农用土地产权合理界定,确保民的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为农村土地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如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置权等。土地使用权权能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强化土地使用法律制度,保罗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化、禁止承包土地频繁调整等。加大对土地闲置用户的惩罚力度。

3.3加强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在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下,结合《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提出的要求,在进一步完善相关组织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各行政职能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担负起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土地流转的依法、规范、有序、高效。

3.4完善农地流转的市场体系通过多手段的使用加强对农村风险源的管理,尽量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农户、组织体等多元化复合结构的风险防范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构建与农业风险防范管理相关的法律框架,制定统一制度,制定农业风险法等;制定最低限价,对农场品实行价格保护,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信息服务,使信息不足导致的风险数量降低。

3.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大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农村养老、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弱化。在保障农民出让土地经营收益权时,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费由经营收益权转让获得的收益填充,使得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成功的由土地保障过渡到社会保障模式。农民转让土地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农民真正的放下心了,土地集中的制度障碍自然就扫除了。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篇5

一、着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

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是由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的,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必须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我认为,加强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前提是搞清楚什么是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真正内涵包括什么,我们怎样集聚、发掘、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我认为应该做到:一是盘活原有资源,变死档案为活教材。新农村建设中,有大多数建设者不能看到农业科技档案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于是造成原有的资源束之高阁,得不到应有的利用,所以只有盘活原有资源,变死档案为活教材,充分发挥利用原有档案,才是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一个基础保障。二是集聚现代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源,特别是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产生的农业科技档案随之也有现代的气息,也有根本上的改变,我们只有抓住当前的机遇,集聚现代资源,才能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资源建设。三是保护珍稀资源。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存在着一些极具价值的技术与经验,这些对于现在乃至于将来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那么只有我们注意保护这些珍稀资源,才能为农业科技档案留下宝贵的财富。总之,要想农业科技档案持续发展,必须把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有机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中。

二、突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

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对我们现代社会来讲,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针对性。随着“三农”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关切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农民在利益诉求、权益维护方面对档案的利用程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那么在此时,我们需要关注的,需要做到的就是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三农”的需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创新,农业科技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就是服务功能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工作者,必须结合当前我们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的实际,界定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服务的方式、手段、方法和载体,不断拓展功能,以全新的现代理念,强化融入发展的意识,突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落实强化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职能和责任机制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根本没有意识到农业科技档案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农村基层档案人员的关注度不高,工作待遇下降等等。所以导致出现农村基层档案人员工作散漫;农民心目中也缺少档案的概念;农业科技档案资料不齐、档案移交贫乏,利用度为零等问题,这大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发展。所以,农村基层档案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在把档案工作纳入整体规划的同时,建立完善档案人员职能和责任的机制,逐步规范档案室建设,促使档案工作人员履行好监督和指导两种职能。要健全责任机制,完善各项档案制度,使村级档案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村级档案管理队伍。具体办法一是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业务技能和指导能力,主动参与、出谋划策,为村党总支、村委会做出决策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要巩固和扩大村级建档成果,采取多种措施,促成档案人员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有责任地加强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档案资料的收集。三是有责任地加强地方特色文化档案资料的收集,使归档的文件材料确保齐全、完整、准确,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四、深入解决构建农村档案平台所面临的新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工作内容的认识,历来局限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具体的业务范畴,其实,我们要将档案工作真正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搭建起档案利用的平台,积极认真地为本地的重要事业做好服务工作,要把农村基层的档案工作形成为一项专门工作,使档案业务范畴得以伸延和深化。同时,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思想认识上提倡和逐步普及一种观念,改变过去传统狭隘的收集归档工作,树立起农村基层档案利用、服务意识。要真正构建起农村档案平台,促使档案工作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领导,赢得领导支持,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并给予人员和经费的必要保证,还要确保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工作措施三到位,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档案工作天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政治的、经济的、科学文化的所形成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越来越多,需要利用的档案也随之增多,农民规模农业、增产增效技术、企业管理向科学型、知识型转变等等,深深地感到没有档案和档案工作不行,没有一个良好的档案平台更不行,皆希望有人员帮助、指导建立档案,这是构建法治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所要践行的永恒主题。总的来讲,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实现服务功能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这项工作的实质意义在于尽最大可能开发并利用档案资源,给农业科技事业提供帮助、创造资源价值。所以,档案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培养更加精湛的业务,并站在开发档案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的立场做好一切工作。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篇6

摘要:总的来说,以农业为主导实施多种产业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服务性以及辅助性等功能。立足于彼此交叉、融合和渗透,能够产生新的产业形态,让现代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农村文化产业

一、产业融合背景下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对策选择

1、提升产业融合的责任意识以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发展经济是各地政府的职责之所在系,也是本区域之中所有人应负的责任,因此,政府和本区域之中所有人均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全力积极维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文化上的传承。这样一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实现本地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这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对于诸多农村地区来说,其区域之内特色文化产业往往积淀相当深厚,文化产业传承的任务极为艰巨。要相积极传承特色化文化,不仅要注重于保护,而且还应当对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实施更为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依赖于市场化的运作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积极做大与做强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如此才能为文化产业之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有鉴于此,各地方政府均应在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经济责任意识的带动下,全力支持与引导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

2、出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产业所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就在于特色化。在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当致力于发挥特色,展现出优势,这就无法离开政府的积极指导与规划。政府所提供的政策性支持能创设出一流的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情境,从而营造出肥沃土壤,落实文化产业经济今后发展的趋向,提升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凝聚力。各级地方政府在当地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应当着力体现出规划、引导以及管理等各项职能。要在实施充分调查与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我国农村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依据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依据本区域的特点以及优势,健全完善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农村文化产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特色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规划中要做到以绿色文化产业观为主导,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3、推动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以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活力

持续创新是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就当然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所提供的各类农业产品具备了质量不高、服务层次较低等问题,由此而导致农村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欠缺活力。文化产业经济能够为现代人直接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消费品,所以,要求文化产品以及服务应当扎扎实实地立足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的创新性开掘,以目前已有的农村文化资源为前提,积极开展文化再造,满足持续变化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要按照消费需求所出现的新变化,运用产品创新以实现产品与服务具有适应性、超前性以及高质性。适应性主要是指应当观察市场的变化,让产品能符合广大客户的切身需求。超前性主要是指具备战略的眼光,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要具有区域文化的特色,而且还能引领当前的时代潮流。高质化主要是指要合理地融入现代新元素以及新技术手段,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做到以质取胜。在农业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中,还应当适时从政府主导往市场运作进行转换,从而真正落实文化产业经济所具有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全面鼓励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共同来经营我国的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并且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进入到文化产业经济市场之中。

二、结语

总的来说,以农业为主导实施多种产业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服务性以及辅助性等功能。立足于彼此交叉、融合和渗透,能够产生新的产业形态,让现代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产业融合程度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积极促成农村文化产业与别的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就能推动农村经济取得不断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多种产业的集聚区,进而发展成为动力极大、基础设施设备健全、人才资源丰富、资金力量雄厚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唐金培;蔡万进;实事求是20xx-03-10

2、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与措施牟德刚中州学刊20xx-09-2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