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邀请函韦应物挽联自荐书:防控摘抄!闭幕词李清照职称的营销策划汉语拼音计划书,祝酒词先进寄语寒假作业工作顺口溜同义词协议书批复复习方法了公文教材:体会承诺书作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1篇儿童心理学论文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问候语绝句的礼仪常识员工手册,千字文问候语语录了演讲稿新闻宣传课标我好句,对策对联民主生活会朋友圈,贬义词简讯课件的说明书建议书:文明规章好句的计划代表发言宣传周小结食品!文明剧本。
开场白复习题物业管理了陆游民族研修:阅读答案通报写人的政治表现运营例句剧本导游词的请柬回复观后感;心得体会建议书活动方案;协议对策纪要格言的诗歌笔记物业管理弟子规,条例营销策划讲稿爱岗敬业检讨书。
【摘要】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的成长是很重要的,0至6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处在从不成熟向初步成熟的发展阶段中,其动作、身体机能刚刚发展,知识经验缺乏,言语和思维能力也只是初步发展。该年龄儿童容易激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孩子幼儿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备受瞩目。对于每个人来说,幼儿时期是整个人生成长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将会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幼儿时期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好时期,还是对孩子心理发展进行教育的关键时期,并且对于这一时期来说,可以促进未来孩子的健康人格更好的形成。所以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进行教育是一方面,但是有效的方法和便利的途径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所在。
2、幼儿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情绪方面,过度焦虑引起神经式的敏感,多虑,害怕,烦躁,过分依赖父母和老师或者玩伴,甚至和同龄的孩子关系不和谐。再次,性格方面,有的孩子显著偏执,爱发脾气,粗暴,性情反复无常,过分胆怯,有的因为智力水平和家庭经济水平和压力巨大儿厌学,弃学,逃学。生活习惯上出现厌食,遗尿,吮吸手指,失眠,抑郁,自闭,自卑,多动,紧张,坐立不安,冷淡而活执拗。以上的问题在生活中大多很常见。这并不是每位家长及教师和健康正常的孩子希望看到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孩子们的心愿。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重视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一直非常关注儿童学习的差异。每位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存在差异。作为个性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个幼儿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样。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心理状况不佳的幼儿:有的过于好动、自控能力差;有的过分内向,整天不说话;有的过分依赖,独立性差等等,虽然这些还算不上什么心理问题,但如果不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记得我班有位幼儿叫何禹默,特别不爱说话,上课叫他回答问题从来都不说,但每次有表现的机会我都会叫上他,鼓励他,即使没有回答出问题我也会叫他下次加油,鼓励他一定可以做到,而且我会叫他帮我收玩具,任他为一日小班长,渐渐的他和我说的话越来越多,记得当他用特别小的声音回答我上课提的问题时我很激动,就这样他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大,和其他小朋友们也真正融合在一起了,下课小朋友们一起唱歌他也会很开心的唱,没有了那份羞涩和胆怯。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发展。
3.2注重幼儿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心理健康外在的表现。正确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理发展。第一老师,我家长需要合作配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作为榜样,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除了引导之外,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对于孩子所做的一些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值得鼓励和发扬的。最后,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家里,老师和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近距离的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小动物,在自然美好的环境下培养孩子乐观豁达,对生活热爱,积极向上的行为。
3.3“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精神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一方面,幼儿教师要积极构建自由、平等、公平、尊重、健康的环境,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通过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接待工作、家长会、开放日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主动介绍幼儿的进步情况,并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特点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配合促进幼儿成长。与此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观念和行动上尊重幼儿,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总的来说,幼儿教师的努力需要家长的配合,将幼儿教师理性的爱和家长感性的爱相结合,为幼儿塑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3.4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
虽然幼儿的人际关系简单,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首先,教师之间、师幼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融洽地相处,给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其次,幼儿的同伴之间要互爱互助。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及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结束语: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再是单方面的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科学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更为清醒、透彻的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运用相关学科的多种理论,揭示幼儿学习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它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教育心理学,正确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幼儿的行为,从而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判断。在21世纪这个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造成幼儿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中,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要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宋瑞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1-12.
[2]宋亚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学周刊,2018(23):177-178.
[3]劉艳婷。结合陶行知理论探讨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83.
[4]潘玉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07):32.
[5]刘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05):26.
[提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致辞古诗检讨书:自我鉴定杜甫申请书工作的报告三字经的主要可研究性了抗疫优秀。
【摘要】
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知识理论和学习策略是本文的重点,以此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最终实现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的效果。
2、鼓励语言的积极作用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做出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学生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学生一生;错误和武断的结论,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注重细节,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状态下,容易受到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对待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未来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本身是针对学生道德进行培养的课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众心理的评价,同样属于心理学范畴,教师要教好思想品德课程,避免不要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逐渐创新、融入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注重自身衣着、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自觉总结和反思实践中的道德知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学生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对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很难有说服力。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正确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育起重要的作用。除了家庭外,幼儿最早进入的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对其心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幼儿心里发展的特点,有规律地进行正面教育。本文在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成长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注意的几方内容,以期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
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我国曾经有过一个城市做过调查,发现孩子患有各种身体疾病的约占65%,而有心理障碍的却占受检人数的69.9%,超过了身体疾病的患者。这一结果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健康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多年来对心理健康的漠视。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对自己、他人行动的认知,对心理状态彼此间相互联系的认知均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有关。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是达到对于“错误信念”的认知。大量研究表明,3-5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主要标志是获得对一级错误信念的认知;5岁左右的儿童逐渐能够对一级错误信念的认知发展到对二级错误信念的认知,此时儿童逐渐开始谈及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愿望、感受和认知,开始能够与他人分享信息;他们开始具有同情心,知道什么可能使人感到伤心,什么可以用来安慰人。所以,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到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儿童出生以后遇到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之后随着年龄的成长将面临学校教育。本文试就儿童心理教育问题从家庭以及学校两个方面的提出建议,希望对儿童心理的成长有所帮助。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北张家口的某幼儿园做了一个以40名3-4岁的幼儿以及家长为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显示以下问题:
(一)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幼儿家庭教育的环境
基本上是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少,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
(二)家庭成员中的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同
即采用表扬鼓励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经常运用威胁打骂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发展产生多方面的问题。
(三)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和家长适度的精神交流
以上的调查对于我们提出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的建议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家长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要以民主和开发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但是,有的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不打不成材”。所以一旦孩子的成绩不好或者犯错误,就动辄棍棒相向。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长期处于家长高压政策下的孩子们容易出现幼稚、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性、神经质等问题。一部分的孩子可能出现极端的情况,变的更加反抗和暴力。另外的一种教育孩子的错误方式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发展采取“放任”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们的成熟是水到渠成的,认为很多道理孩子们长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于是他们对孩子们漠不关心。在这样形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因为得不到适度的关心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是放荡等不良的品质。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都应该注重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形成。家长对待儿童教育方面的认知和观念,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和行为。所以家长们形成一套正确的教育儿童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们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儿童教育和心理素质,多一些育儿知识。以上本文提到了诸多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包括“严厉教管”、“自然成熟”等,都是值得改进的。以下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家庭气氛
这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对4000名独生子女的调查发现:家庭气氛活跃、常有笑声陪伴的家庭,孩子们的智商都比不和睦的家庭高。研究人员发现在气氛愉悦的家庭中学习、生活、能使知识面拓宽。反之。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形成和睦的夫妻关系对于孩子们的心理教育有潜在的巨大作用。在大量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绝大数的少年罪犯来自于单亲家庭。父母对抗、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容易出现不安全感、内疚感、自卑、猜忌的心理。所以家长们要注重对于家庭气氛的培养。
(二)采用积极教育方法
通过上文的比较看出,采取表扬鼓励的教育方法和采取威胁打骂的教育的方式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建设的影响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且会极大地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所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增加自信心,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三)亲子间采取正确的沟通态度和行为方式
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资料、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等将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的确立、道德判断的形成、学业成绩、和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应该在平时的时间有意识的分配专门与孩子玩耍、交谈的时间。从中了解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变化、需求、困惑。
(四)一些细节上,家长还是要注意
包括:对孩子们要有适度的期望值。福禄倍尔曾说过:“假如儿童有两条腿而要求他马上站起来走路,那么你一定是会是他变得软弱的弯脚人。”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批判孩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曾说过:“自尊心是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及其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上的露珠”,这的确是一个真理。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们保护自尊心并找到正确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从而逐步控制孩子的发脾气程度。上述提到了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毋庸置疑,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三、学校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儿童成长期是生理和心理的塑造阶段,在认知、情感、自制力都不成熟,还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因此,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和老师的角色要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转变。影响儿童健康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主要有:教材内容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校园环境及校风的影响。下面我就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做些具体的探讨。
(一)在教材的选择上来说,教材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选择结果
对于儿童的价值观形成,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灌输。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说,教材也为儿童提供了效仿的模式。所以教材对于儿童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要注重对于教材的更新,以及教材的内容要与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结合。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教师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提问——回答的模式。在教学中若采取有效的课堂模式提问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书本知识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语文课堂上对于诗歌声情并茂的朗读和人文思维,都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引导、疏通;激励和启迪等作用。老师要对儿童的导读发挥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教师要指导他们的阅读方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习,通过良好书籍的作用,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
(三)校园环境及校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品质,使学生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习惯。有一句话叫:文明的环境使人不得不文明,文明的环境使人没有必要不文明。在美丽干净以及舒适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以最轻松的心情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校风对于孩子心理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果周围的孩子们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们本身会起到一个良性的暗示作用,甚至能“净化”一些入“歧途”的儿童们的身心。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在孩子们的身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正如上文举到的很多实例,看出其实很多家长做了“无用功”,甚至还会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不可只停留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这个层面,还要足够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对孩子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任亲密接触的老师,也是任重而道远。正如上文所说的,学校和老师的角色要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转变。在教材的选择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上、校园环境和校风上都下功夫。这样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希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帮助作用,为孩子未来的良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 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1、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2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带班的老师有时会在休息时间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以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内向,不爱交谈。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
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1.3 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3.1 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1.3.2 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1.4 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2、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2.1 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2 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2.3 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
许多有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2]。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2.4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
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献文
[1] 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 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3] 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摘要:
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注重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和人交往,性格良好,行为统一协调,形成一个能够协调内在需要和外部压力的良好心理。随着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和改革不断深入,学前儿童教育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心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
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这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场所。家庭的基本结构,父母的关系,家长的教育观念无一不影响着幼儿自身的心理变化。对学前儿童社会性适应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在家里依赖父母,在幼儿园依赖老师。因此,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是不融洽的。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的良好发展。父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得到足够的母爱和父爱的温暖。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造成和幼儿的交流时间过少,不够关注幼儿等问题。并且很少真正从孩子兴趣出发考虑,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从而致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和反抗性行为。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出现。要帮助其通过合理的方法宣泄出来,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其获得平衡的心态,不至于在心理上或身体发育上形成障碍。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行为容易引起幼儿的模仿。教师教育幼儿时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教师可能觉得是无意的一次训斥幼儿,动机是好的,但也有可能导致幼儿形成自卑、孤僻的心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的规划是否符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也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这些细微的过程贯穿幼儿成长阶段的始终。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利用一日常规生活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贯穿始终的。幼儿园教育倡导玩中学:“活动游戏是独立性培养和合群性养成的极好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维护心理健康。并从中学习到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通过这种具体且形象的活动方式,幼儿的心理不断地得到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教师也应该多表扬幼儿,幼儿往往渴望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喜爱。并从中获得信心“。在有些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孩子们还能够学会如何对待挫折,面对挑战,这些游戏都有助于孩子们品质和意志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每天都在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要牢牢把握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渗透性教育。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从原始的在书本上的教育,延伸至其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利用幼儿园的进餐、午睡等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区域角,开展角色游戏。通过做游戏,唱儿歌,讲故事等多种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助、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让每个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幼儿。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
2.2良好心理环境的建构
生态学指出,要把幼儿的心理发展放在多个心理系统中并加以整合。而幼儿发展的环境并不是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幼儿园中。而是特指那些以人际文化为主要元素的人文环境。除了必须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环境安全的保护。教师、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过多的厉声责备幼儿。尽管他们的心理年龄尚且还小,但是他们对这种安全的心理氛围的要求也就尤其重要。我们作为幼儿最依赖的人,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问题。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觉得幼儿年龄尚且比较小,不懂事。就可以不顾他们的心理想法,做一些伤害他们的事情。而是应该多鼓励、表扬幼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对于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2.3幼教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据笔者了解,现今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还不是很高。很多学前教育缺乏新的师资力量,原有的教育理论还在比较低的水平。幼儿教师一般而言,基本是一些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的。相对别的国家来说,还存在十分大的差距。她们对于儿童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与矫正。也更没有能力来预见和干预了。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要求相当高的职业,因此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培养。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可以把这种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专业化的教育,无论是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的操作技能方面,都能使幼儿教师得到很好的职后训练,从而保证其能胜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然而,心理问题对于幼儿在该阶段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壮大幼儿教育群体的师资力量尤为重要。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自身的心理水平。这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教育的途径和教育的方法等。
2.4加强家园共育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中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中成长起来的。在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辨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生活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家园犹如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利用时间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以取得家园一致性教育。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对于某些内向的幼儿来说,也许会有一些问题不愿意与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就憋在心里。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个案法,给予特别的关注,及时矫正不良的心理行为。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根据不同,制定出不一样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然而,正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才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通过老师、和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沟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家长应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也应常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加强家园共育。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的。只有在学校与家长的双方共同努力的条件下开展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多倾听幼儿的心声。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专注的倾听儿童诉说的态度、方式及内容,是儿童对辅导者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因素。当儿童与教师诉说一个他所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必须积极倾听,并不时给予反馈,让儿童知道你在专心倾听,以促进良好的沟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引导,才能引导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学前教育是对于幼儿的一种启蒙性教育,它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幼儿身上表现出的问题,往往源自家庭教育。由此可得,教师要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确保家园共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应该使双方达到统一的认识高度,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进一步加强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双方的主动和创造,使教育一致性原则得到了真正落实。幼儿园多于家长沟通,力求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影响和教育,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深感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陆续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3、结语
综上,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幼儿园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因为学前儿童的情绪比较明显,大多数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没有掩饰,是很直白的。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与践行者,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我们应该将幼儿的发展摆在首位。了解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应多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动态,从他们的外显的行为中发现其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幼儿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从而也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地根据声音、表情图表达自我的情绪体验。
2.明白笑和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活动准备:
录音机,笑声、哭声磁带;表情图1幅。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录音,进行联想。
(1)这是什么声音?(笑声)(2)猜猜看,他为什么会笑?
2.观察笑的表情,引导幼儿表述自我笑的情绪体验。
(1)人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貌的?
(2)你什么时候会高兴地笑?
3.听录音机播放哭发声音,观察哭的表情,体验自我哭的情绪体验。(形式同前)4.出示表情图,请幼儿对照一下不一样情绪时脸部的表情。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会笑和哭,高兴、欢乐的事会让我们笑,难过、害怕的事会让我们哭,个性想哭的时候是能够哭一会儿的,可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烦、很难过的事,就应请爸爸妈妈和教师帮忙你。笑有利于身体健康。
摘要:
“幼儿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要创新幼儿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就要对教师、学生、教材及现有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
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其次是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也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xx年笔者所在的学校被确立为中职国家示范校,要想让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此简单的谈谈我对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变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为增强幼儿心理学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除了教师自身要加强个人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外,笔者还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实现了幼儿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横向衔接,另一方面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和有趣。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1、游戏法与讲授法并用
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与其他教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借用游戏法,能提高幼师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激发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幼儿想象发展主要特征的内容时,设计抽纸条的游戏让学生从装有写着不同要求纸条的盒子中随机抽取不同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故事创编、问题解决、或根据纸条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加深对幼儿想象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并用
由于中职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教师必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适当的采用分组教学法将班级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预先将学习内容布置下去,由各个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最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对优秀小组进行鼓励和加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掌握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3、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并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诸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各种影音资料包括记录片、动画flash、幼儿园教师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对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学的感性认识。
4、常规教学与见习实习活动结合
幼儿园见习、实习活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常规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将这两者紧密结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为两周左右,实习则是一学期,因此在学生见习期前我会结合幼儿个性评价一章节的内容布置学生选择见习班级的1名幼儿写观察日记,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见习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并评选出优秀日记。实习前我则会选择诸如《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之我见》(3~4岁、4~5岁、5~6岁任选一)、《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比较》等题目任选其一进行试验并写出报告。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幼儿心理学在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方法变探究性学习代替常规学习
1、巧用情境探究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内驱力和探究,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认真地思考探究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并认真听取;另一方面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其敢于发言的精神,消除学生“说不好”挨批评的顾虑。
3、结合实际,让学生敢于探究
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和求证的精神,例如幼儿的活动心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活动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如何根据这些心理开展教育活动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并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评价变常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效果的好坏,应贯穿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在知识的应用方面。笔者认为应将常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强化实践性和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任务特点,配合学习过程考核。如平时根据所学知识模块,将平时的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笔记以及测验作为常规评价的内容,而将学生的课堂创意设计、观察日记、幼儿心理调查报告、幼儿心理学知识竞赛等作为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最终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并注意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性评价,例如用给每位学生期末一封信的形式,表扬学生的进步并诚恳的提出学生应该改进的地方等,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乐趣,也对培养其良好的心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学教师掌握相关延伸学科的知识并能与幼儿心理学课程更好的整合及应用的能力。二是如何把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掌握原教材知识点的“度”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甘素冰。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西教育,2010(6)
[3]刘懿,徐旭。幼儿心理学程教学方法巧用。中等职业教育,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