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论文精选8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植物保护论文精选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植物保护论文 篇1

1.1病虫综合治理理念

初期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农业措施对有机农业植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预防、治理、保护,最终依据《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规定,使用收录在其中的产品。

1.2善待环境的理念

在有机农业植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天然的、无残留的、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产品,从而避免使用化学合成的药物或者肥料,例如:植物生长剂、农药等。

1.3规范操作理念

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里收录的可以安全使用的农药等产品,同时需要准确按照上面内容进行操作使用。

2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

2.1病害防治技术

2.1.1控制病害及其流行的一般方法(1)逃避病原菌。在种植和栽培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选择远离病原菌的地区进行种植,还需要在播种时间方面进行合理选择;(2)控制病原菌传播。在种质材料的选取和处理过程中要依赖检疫对病原菌进行消除;(3)根除病原菌。对病原菌生物进行严格监控,对染病的植被进行彻底销毁,消灭其相关寄生源,不仅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清理,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有病植物和栽培环境不断改善。2.1.2病害防治物质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这一规范对植物的保护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定,介绍了病虫草害防治措施,还表明在植物栽培过程中对化学合成的农药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对可以使用和禁止使用的物质以及科学的使用方法进行阐述,严格控制基因工程产品的使用。在不经机构认证情况下可以使用的物质有:高锰酸钾、乙醇、醋等。在机构认证同意的基础上可以限制使用的物质有:波尔多液、石灰、不含禁用物质的病毒等。与此同时,阿维菌素制剂及其相关复配剂是被欧盟有机生产机构所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

2.2虫害防治技术

2.2.1提倡生物防治充分利用虫害天敌来实现有机植物的保护。捕食性天敌包括:小黑隐翅甲、大草蛉、捕食螨、小花椿、塔六点蓟马等,寄生性天敌包括平腹小蜂、茧蜂、赤眼蜂等。2.2.2虫害防治物质虫害防治物质包括植物性杀虫剂、软皂、植物提取剂等,提倡运用物理性捕虫设施、可使用性诱剂等来驱除害虫。对鱼藤酮、乳化植物油、植物来源的除虫菊、硅藻土进行限制性使用,对微生物以及其相关制剂进行部分有限制性的使用,微生物以及其相关制剂包括Bt制剂、杀螟杆菌等物质。

2.3草害防治技术

草害防治技术采用的是物理技术和农业技术,借助绿肥种植、合理轮作等栽培技术可以对杂草进行有效控制,禁止秸秆焚烧还田,提倡机械除草、热法除草、秸秆覆盖除草。

2.4农业耕作技术

2.4.1科学的种植制度一种作物长期种植会对作物的抗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病虫而言,在同一片土地上长期种植某种作物必将为病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适宜环境和食物供应。同时,长期存在的寄主植物,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土传病原物的不断繁殖,从而导致病原物数量增加。害虫情况严重,因此,采取科学的种植制度,能为有机农业植物提供切实保护。2.4.2轮作轮作充分利用了时空差异,对农田生态、土壤理化特性、生物多样性等有所改善,从而实现植物的自我保护。轮作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病虫生存条件的恶化。科学合理的轮作可以对单一植物病虫进行有效控制,具备迁移能力小、寄主单一、寄生性强特点的病虫,在经历寄主和食物减少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其次是分泌抑制物质。像马铃薯这样寄生性不强的植物会因为缺少食物而不能够再繁殖。像胡萝卜、大蒜、甜菜等植物分泌的物质对后茬作物具备抑制病毒发生的作用。再次,调节土壤生态。科学合理的轮作对病源物的滋生产生抑制作用。2.4.3间(混)作和套种科学合理的间(混)作和套种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多样化,从而抑制或减轻病害的出现。例如,粮棉套种对棉蚜的危害产生抑制作用:在棉田里同时种植诱集棉铃虫产卵的作物玉米、高粱等,实现产卵的集中化,从而起到保护天敌和集中诱杀虫害的目的。

2.5农业培肥技术

依赖有机农业的植物培肥及营养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土壤生态和土壤生物活性产生积极效果,不仅仅可以提升植物的抗逆能力,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

植物保护论文 篇2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37-03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LIN Qiao-ling HE Hong * YI Run-hua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status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s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ethods and content,open laboratories,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hesis management,etc. By preliminary tr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moted students' operative skill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pratice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植物生产类主干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多数到农化企业或乡镇农技部门就业,从事农药营销、植保技术服务等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读研继续深造。这不仅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课的从属,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内不少农业院校都已就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改革[1-12]。广东海洋大学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以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过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验证性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和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上实验课前一周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讨论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做好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结合学生讨论的实际,做好引导,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二是结合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实施现场教学。如农业昆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等实验课上,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识别病虫,采集病虫害标本,跟随指导解疑。通过此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观察认识了以往只在课本和PPT上看到的常见病虫害,也掌握了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大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三是鼓励学生采集标本,参与教具制作,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校园周边植被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标本贮藏库。根据季节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组织学生制作成套病虫害标本,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丰富实验室的标本贮藏量,为学生的实验教学增加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1.2 教学内容改革

植物保护专业许多课程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内容,如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内容多是对常见昆虫和病菌的识别与鉴定,以往学生只要按实验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但缺乏动脑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使得真正能够合理地设计实验并就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的学生不多。为改变此弊端,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了以下内容的改革:一是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增加了技能性、设计型综合实验。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项目中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离及其培养基设计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采集各种植物病害标本,并根据病原菌的特性,设计、配制培养基,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分离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是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了技能训练课,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课包括植物病理学基础、昆虫学基础、植物病害防控、农业害虫防控等四大模块,每个技能训练课20个学时,形成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设计实习的内容。课程的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农业昆虫学实验课与生产实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害虫的发生以及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提出防治的方法与措施,并在实践实习中加以确认。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了其学习兴趣,锻炼了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开放实验室,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以往的实验室管理,仪器分散,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相互独立。部分实验室仅供学生上课使用,不对本科生进行开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对实验室进行整改,把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大植保实验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近1 000 m2,近3年来添置实验仪器设备费用超过300万元。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做到人、财、物资源共享,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对本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与寒暑假时间自由出入实验室,大大方便了学生做实验。同时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由指导老师负责本科生科研选题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问题,避免学生盲目操作。本科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挑选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理想的导师。导师可以先为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选题的技巧。特别是导师自己有科研课题时,能够让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的研究,对锻炼和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随导师进入相应的实验室,与其他研究生一起,协助导师做些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增加了其实践机会,增强对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实践证明,学生对科研导师制反响较大,参与积极性很高,班级学生参与率几乎达到100%。同时广东海洋大学还利用该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已有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创新大赛或挑战杯竞赛奖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3 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保证学生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确实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因地制宜在校内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植物保护专业是隶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11个涉农的本科专业之一,为搞好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利用学院已建有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园艺研究所等条件,并结合学院其他专业如农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的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等资源,在校内建立了水稻、甘蔗、果树、蔬菜及热带植物等病虫害观测圃,为相关专业课程从“黑板”教学走向“现场”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植物病虫发生与防治”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为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专业还组织学生按作物种类对其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以了解、掌握校内各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其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法提出建议,较好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广东海洋大学加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当地热带农业特色,广东海洋大学分别建立了南亚所热带植物实习基地、廉江红橙实习基地、徐闻香蕉与蔬菜实习基地、雷州蚕桑实习基地及湖光农场实习基地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4 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水平,结合农科专业高等教育特点,广东海洋大学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工作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严把毕业论文选题与内容关。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是一人一题,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内容必须是学术研究性论文,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二是严把指导教师关。要求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有课题支持,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严把毕业论文答辩关。答辩时专业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格式、独创性等进行全面严格审查,对不合要求的论文一律不准答辩;答辩时要求每人进行独立答辩,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答辩表现等,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强化了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等。为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广东海洋大学除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室平台、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外,在教学安排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在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即开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一改过去四年级时才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状况,这样不仅在时间跨度上可以涵盖农作物一个完整的生长发育期,以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靠性,同时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认真思考与总结,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通过改革,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已有多篇毕业论文在校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5 结语

通过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明显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率,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植物保护专业涉及面广,又受地域等主客观条件限制,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广东海洋大学将不断努力,确保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适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6参考文献

[1] 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与研究,2005(1):94-96.

[2] 龚国淑,黄云,张敏,等。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S1):29-31.

[3] 郭胜。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3):40.

[4] 康涛,卢毅,刘小高。当前综合性院校农科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89-94.

[5] 贺桂欣,王久兴,齐永顺,等。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64-67.

[6] 高必达,余映波,李红玫。植保专业动态应变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2):65,84.

[7] 赵明。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85.

[8]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9] 黎东升。农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1(8):64-65.

[10]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8-21.

[11] 于莉,安立龙,徐春厚,等。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11.

植物保护论文 篇3

1.1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图片、文字、声音等节能型信息交换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控制性、交互性和集成性。国外的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较早,其成果比国内相对较好,国外用电脑演示了很多商品化或者即将商品化的先进的植物保护软件,对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使现代化的植物保护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类学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对植物病理和植物保护的大量资料和文献进行有效的综合、保护和记录,使人们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先进的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植物病变模拟和植物病害诊断系统有效预防植物受到病害。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植物保护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使现代植物保护呈现出智能化、系统化特征,这植物病虫害的防护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国家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

1.2信息网络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现代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植物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实现了跨国界植物病虫远程监测及相关信息数据的即时反映,使国内外的植物病虫害预警效果良好,并有效控制、防治了植物病虫害情况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收益。目前,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信息网络化发展已经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植物病虫害防护初见成效。信息网络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植物保护信息系统内相关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预报的准确性、实效性,全国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信息网络技术和植物病虫害预报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建立科学全面的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植物病虫害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率。

2结语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并不完善,我国的植物保护信息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值得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植物保护论文 篇4

关键词: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S4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09

植物保护工作是保证食品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其中,做好植物保护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植物检疫最为主要的环节,植物检疫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生存率,并且能够避免危害性物体在植物中的传播与蔓延。

1.1 构建高素质的植物检疫团队

众所周知,植物检疫条例是国务院所制定,其中涉及到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对检疫性病虫草的鉴别、预防等知识。植物检疫人员需要掌握法律法规,对检疫性植物的基本特征、发生规律、预防与处理措施进行掌握,才能真正做好植物检疫工作[1]。所以,积极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植物检疫团队是实现植物保护的基础。

1.2 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普查

近几年我国植物中出现新的病虫害,像小麦全蚀病、苹果绵蚜、毒麦等,这一类病虫害的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

1.3 加强对检疫法规的宣传

植物检疫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主要的目的便是杜绝检疫性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以此用来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2 加强农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

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向农民宣传病虫害的防治方式与最佳预防时间,对于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作用明显。但是由于受到机构改革、测报经费欠缺、测报工作量大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乡镇中并没有设置测报点,或者部分乡镇虽然存在测报点,但是测报人员数量少、知识素养低、积极性不高,导致测报工作还处于“用眼看、用手数”的水平,无法保证测报工作的准确性[3]。那么,如何做好农业生物测报工作呢。

2.1 加强技术培训

农业部门需要对测报人员加强教育与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病虫害知识、测报工作的重要性、测报工作的方式等,以此用来提高测报人员的理论水平。

2.2 组建测报团队

测报人员在做好重大有害生物测报工作,还要严格按照种植业的基本发展结构与规律,组织优秀测报人员组成有害生物研究团队。

2.3 提高汇报制度

保证对农业有害生物的调查、汇总方法能够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真正实现监测系统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3 构建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网络

自我国农业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之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不容乐观,如何真正实现农作物的保护,避免农业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笔者认为需要积极构建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网络。

3.1 加强对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网络的宣传

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网络是完善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宣传,对于村级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站可以采取技术与服务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并采取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对农业有害生物所造成的危害进行控制。

3.2 加强领导与管理

要采取站员严格把关制度。要保证所选用的站员热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且具备农民技术员的职称,对植物保护、农业发展有所了解与认识。要采取例会制度。需要根据当地农作物的栽种时间、成长阶段易发生病虫害的种类与范围进行总结,制定植物保护时间表。站员需要根据植物保护时间表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时间以及措施进行宣传。要采取培训制度。在农闲的时候需要对村站人员进行植物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以及站员植物保护意识。

4 其它植物保护策略

4.1 采取大规模种植

当前我国农户主要采取的种植方式为每家每户种植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人们的农业积极性,但是技术单一,种植方式比较集中,无法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很多地区的农户外出打工,土地资源被闲置。所以可以将田地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大规模种植。

4.2 采取绿色植物保护技术

所谓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无任何副作用的技术,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并且能够对植物加以保护。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2点:避免使用含剧毒的农药,大力推荐不破坏环境、低毒的农药;采取生物防治,或者建设多样性农田,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金正久,宋国有,孙凤海等。当前形势下植物保护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2(24):106,111.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 篇5

深化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废物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增值;以生态保护、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为发展目标,实现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提升生态农业的持续性。

二、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

植保技术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条件,将其应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其一,植保新技术转变了传统植保方式。植物生长所需酸碱度、温湿度、渗透性等指标是植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受土质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土壤难免出现害虫、真菌、细菌,这就要求及时处理各种危害。传统植保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杀菌除害,虽然起到了杀菌抑害的目的,但由于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问题等。植保新技术在栽培上推广“三免”技术,田间管理上推广“三避”技术,植保措施上实施“三诱”技术,这有效避免了传统植保技术的负面效应。其二,植保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关注于综合效益的实现,植保新技术的推广益于生态农业发展。首先,植保新技术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害,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环境危害、生态损害及经济损失;其次,植保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生产力投入,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且以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与附加值,利于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运用植保新技术可有效控制生态保护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对实现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当前植保新技术从防治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物理防治技术(光、高温、电磁波、物理阻隔、人工器械防治等)及化学防治技术,在植保措施上主要为“三诱”技术,即为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下面说明“三诱”技术的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应用效果已被确定,其能够杀死吸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多种害虫,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能够诱杀成虫700多头,其杀虫范围极广,杀虫量极大,促使其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之中;同时,在本季度害虫量减少的前提下,下季或来年虫口密度减少,这对减少虫害防治成本,降低虫害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比可知,在未用杀虫灯前,高温季节每月需喷洒农药4~5次以杀死螟蛾科害虫、金龟子,使用杀虫灯后,可不用农药防治螟蛾科害虫,其他科害虫防治只需喷洒农药1~2次,这既减少了劳动时间与强度,又减少了农药用量与成本,利于实现农业生产效益与效率。再就是,频振式杀虫灯在其作用中无污染,且对人畜无害,使用安全性较好。黄板。黄曲条跳甲是叶类植物害虫之一,且较难防治,若要药效防治,则需农药药性极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黄板对趋色害虫,尤其是趋黄害虫具有较强的诱杀作用,如小白菜应用黄板杀虫调查中,一张黄板一般可粘黄曲条跳甲83~241余头,贴近蔬菜、加大用量后可达364头。由此可见,使用黄板可有效避免高毒农药在叶类蔬菜中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且利于保护人体健康;黄板使用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度调整用量,靠近蔬菜,以提升黄板粘虫量,减少虫害,促进农作物成长。性诱剂。性诱剂诱杀害虫效果较好,如1个防治周内,小菜蛾性诱剂可在1个甘蓝生长季节诱杀成虫853头,在1个诱芯使用期内,斜纹夜蛾性诱剂可诱杀成虫384头,小食蝇诱剂诱虫效果也较好。

四、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重点关注农业生态效益,这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生态性。植保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优势,如减少了化学药物对土壤成分的危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质,延长了土壤使用年限,有效控制了虫害,且对人畜不产生或产生极小危害,利于产品安全与人畜安全。且随着植保新技术研究的深入,此技术结合了生物技术中的细胞、基因成功经验,从细微层面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不但去除了病原微生物,且力求从根本上控制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破坏,这对提升农作物生产率与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而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利于实现农民增收,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因此,植保新技术对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前景广阔。

五、结语

植物保护论文 篇6

关键词:农药行业 专业改革 就业 人才培养

随着农药行业的高速发展,植物保护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进而制约了农药行业的发展。

一、农药行业概况

1.我国农药行业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药的更新换代不断进行。农药行业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本身,还有它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如化工行业等。

农药行业具有市场潜力。众所周知,粮食生产与植物保护是不可分离的,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人口现状对粮食的产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涉及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和产业。而对于农药企业来讲,现在国家正在推动兼并组合,设定成为大企业目标。因此,广东省的农药行业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2.我国农药行业未来的发展特点

(1)国内行业市场趋饱和,国际化发展是趋势。对一个世界性的农药公司来说,与国际接轨是现时的一种行业趋势,也能从中互相交流、学习技术。

(2)规范化(产品和资源)。从整个大行业来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政府对行业的调整,会逐步淘汰部分企业,使得资源更加集中合理,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3)市场扩大。行业市场不断扩大,种植户也进入规范化时代,并且市场要求附加值研发,这是具有行业商机和竞争力的体现。

二、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基本结论

(1)植保R翟谛I的专业与就业认知。从专业知识来看,该专业学生出现对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对于就业前景的预期处于迷茫状态的现象。

从就业认知来看,该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比较担忧。女学生比男学生更加赞成该专业就业难的说法。

从就业劣势来看,占比最高的是高等教育毕业生太多,竞争压力大和所读专业偏冷两项。

(2)植保专业在校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现实。在择业方向上,主要有选择本专业就业的比例较低,创业、出国的比例较往年实际增加。

从在校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流向来看,两者趋势一致。但就业现实普遍低于就业预期值。这在就业行业流向、就业地区流向和起薪水平上表现都较为明显。

从毕业生的预期就业流向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来看,各类企业仍然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从在校生的就业地域流向来看,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2.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本项目组总结出华南农业大学2015届在校生存在以下就业问题:

(1)结构性矛盾,供需错位。调查发现: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供需双方不对接,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造成人才市场上滞销和脱销共存的深层次原因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应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3)理念滞后,能力危机。毕业生盲目把时间精力花在各种备考上,而错过最佳的应聘时机。职业选择应与毕业生自身能力、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结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增加就业难度和盲目程度。

(4)期望过高,差异明显。在校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一定落差,起薪水平的期望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尤为明显。

三、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现状与改革

1.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国内培养现状

(1)国内培养现状概况。人才培养方案或计划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本质。全国各类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正处于不断地变化过程中,但对于一个具体的院校来说,人才培养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植物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任良玉教授曾对国内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出调查。从结果来看,其培养目标几乎一致,仅在个别方面有较小的差异。其核心内容是: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2.国内农业类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优势竞争分析

根据植物保护专业在所属院校的学术地位、学科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等,选取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4所高校的植物保护专业作为典型的竞争对手。

(1)数据来源与统计。统计数据来源于各高校主页、图书馆网站、国家部委公开网站和相关权威数据库等,以下为典型竞争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相关对比数据。

中国农业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4;学术地位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师资力量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24人;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各级重点实验室8个,其中2个重点开放实验室,近五年科研项目533个,科研经费约35000万元,925~;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国内外交流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招生规模每年大约120人。

南京农业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24;学术地位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包括973首席专家1人;师资力量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22人;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各级重点实验室7个,其中1个重点开放实验室;近五年科研项目500多个,科研经费约27500万元,755篇;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采用专一体制,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招生规模每年大约120人。

华中农业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24;学术地位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师资力量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22人;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各级重点实验室6个,其中1个重点开放实验室;近五年科研项目331个,科研经费约15800万元,821篇;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开展三农讲坛,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招生规模每年大约180人。

华南农业大学:学科水平排名全国第70;学术地位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包括珠江学者2人;师资力量包括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各级重c实验室7个,其中2个重点开放实验室;近五年科研项目479个,科研经费约14700万元,758篇;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招生规模每年大约180人。

(2)对比分析。除了学术水平的一级指标外,从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4个一级指标的对比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平分秋色。

由于华南农业大学地处华南地区,病、虫、害周年发生,因此为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背景。其次,广东省以丘陵为主,病、虫、害问题多,周期长。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到广东进行药性试验,为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提供了大量有利的机会。

四、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建设和发展SWOT分析

根据以上对植物保护专业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华南农业大学与其他四个典型竞争院校的情况分析,现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植物保护专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SWOT分析如下。

1.外部环境影响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所面临外部环境力量的影响,面临的机遇包括: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华南地区病害周年发生;植物保护专业归属优势专业,国家支持其发展;植物保护专业学费减半。

另外,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也存在着一定威胁,包括:竞争对手实力雄厚;竞争对手有较高的学科水平排名;学生对专业热度低;传统的社会观念问题。

2.植物保护专业SWOT分析

对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进行SWOT分析,存在的优势(s)包括: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强、科研平台多、校内条件好、人才培养基地多等。同时存在的劣势(w)为:学科带头人较少、人才机制缺乏创新、招生热度低、科研成果不突出、学分要求高,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

(1)对存在的优势进行分析。S-O策略分析如下:响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加大人才培养投入经费;利用地域优势,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投入科研项目;利用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S-T策略分析为:与涉农其他专业相融合,在学科交叉处打造特色方向,增强创新能力;与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保持合作,取长补短;学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涉农专业。

(2)对存在的劣势进行分析。W-O策略分析为:引进本学科领军人物作为兼职教授,指导学术建设;设置学术成果奖励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减少课程学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W-T策略分析为:积极申请各项课题,参与到适量雄厚的竞争对手的横向课题中,提升整体科研能力;转送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术梯队;实施国际学术训练计划,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度;加强招新宣传,深层次吸引学生。

植物保护论文 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22-02

随着我国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容忍度越来越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和人们的迫切愿望。随之各地争相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蒸蒸日上,园林行业对园林绿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园林绿化相关专业。《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绿化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是园林绿化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园林绿化养护产业应用型人才呈现紧缺的现状,其中《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园林绿化养护方面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培养园林绿化养护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教学改革从提出至今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大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在我们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离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大纲守旧或简单的多媒体播放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老师在讲台上缺乏讲授技巧,简单的交流互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跟不上老师的教授,出现思想不集中,尤其是下午上课课堂上易出现学生打瞌睡现象,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又具有文字偏多、内容枯燥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因此,长时间的满堂灌教学,由于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互动,久而久之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本来就难教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更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再加上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充足,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学校制度管理不甚完善,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低下的趋势,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实用性极强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面对上述这种情况就谈不上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了。

此外,有部分大学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缺乏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化程度整体不高,对学科教学整体度把握不够,再加上不能及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很容易造成讲授知识面狭窄的现象,不能从扩散思维的角度去引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另外,部分年轻教师科研压力大,对课堂教学投入精力不够,也是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季节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学习项目,通过项目教学、任务布置、理论实践相结合等行动方式,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园林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每个学习章节都按照“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实践应用――技能体现――检查评价”的步骤进行设计,其内容的选排是依据生产任务的操作过程所特有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学科体系的知识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应用和技能体现方面。这样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从而打破传统的按照以教师传授知识为表现形式的课程体系。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中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职业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突出地位,从而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集“素质、能力、应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以培养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能力和相关的养护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首先应紧紧围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和知识联系,使学生掌握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可行性的工作能力;以操作性强的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放在相关知识中讲解,把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培养可持续能力的部分作为拓展知识。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重新界定理论与技能的内容和范围,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病虫害种类进行教学,归类相似的病虫害种类,通过学习,系统掌握相应的知识、病虫害技能识别方法,使学生很好地解决实际生产中复杂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最后,根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的问题,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各有区别的现象,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打破传统讲授顺序,灵活讲授教学内容,使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安排与病虫害发生规律这种动态变化密切对应起来。《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一般的授课方法是先讲总论部分,再讲各论部分,那就表示一些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由于进入冬季而休眠,将无法观察到,所以,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将总论部分与各论部分融合在一起进行教授,根据季节和可观察到的植物病虫害种类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及时观察到园林植物所发生的病虫害,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3 课程实践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直观性强,因此,课程实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设计教学实验和教学实习,增加实验实训内容和时间。具体方法一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校内设施和课余时间分组分片承包实训基地绿化养护工程,制定其一段时期内的养护任务,尤其是病虫害甄别与防治,使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二是适时安排学生到园林苗圃、绿化企业实践锻炼和顶岗实习,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及宣传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各项技能、适应社会及工作环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与园林绿化公司协商,选取学校周边的园林绿化地带进行区域划分,教师根据学生和具体绿化内容进行分组,各小组了解所属区域内的园林植物虫害综合防治的任务后,根据实地调查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每种防治方案都要经过与教师的探讨而确定后开始实施,实施完成后采用小组自查、小组互查、老师检查等方式进行考核,最后,教师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评估。总之,使学生通过从整个防治方案的全程参与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4 学生考核设置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最终掌握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在传统的考核设置中,往往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考勤成绩”的考核模式,三者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和10%。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高,容易造成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出发,在考核中要充分体现平时成绩的重要性,提出“平时成绩+知识综合论文”等模式,即以平时成绩为主要考核内容,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为主要成绩依据,占据70%,主要是对每一个实践环节技能的肯定,而在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选择撰写一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学术论文,可以综合体现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这种考核模式一方面可以鞭策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真实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能够真实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3 结论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学科,对应用型园林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教学和实践等方面的具体改革设置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教学内容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教学效果更好,从而达到真正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英,耿晓东,吴雪芬。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l7):334-335.

[2] 徐国柱,刘新晶。基于项目与任务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2):85-86.

[3] 孙红艳,李克梅。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4):100-101.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 篇8

关键词:农业生产;植物保护;现状与前景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3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还是种植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调查发现,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政策,但是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病虫害严重,只治不防的问题,以下就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与我国从今往后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对植物的保护力度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论述。

1 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保护现状

1.1 传统观念制约

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产量大,农作物适应性好,优势十分明显。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农业传统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还在使用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大多数地方工作的中心都是放在如何提高作物产量上,忽视了植物保护的情况,导致一些植物患病或者遭受灾害还全然不知,等到疫情扩大甚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才有所反应,已经为时过晚。

1.2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尽管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植物保护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依然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当前植物保护的现状也基本限于在经验的区间内进行保护,而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科学植物保护却没有很好的手段与策略,这也是当前我国植物保护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1.3 重视眼前利益

实际上,许多地区为了提高产量不择手段,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完全儆诩窳酥ヂ椤⒍了西瓜。如果周边的生态环境与植被类型遭到破坏,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原本可能作为农作物的保护伞的植被却早已失去了作用,结果就只能是损失惨重。从生态食物链的长远角度来看,生态中的物种越多就越稳定,植物保护工作做不好就会造成农业单一化,而单一化的农田生态环境必将不稳定,为未来甚至子孙后代的生产生活埋下了隐患。

2 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物保护态度。将危险和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农业理念,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一部分人把农业生产中的损失归结于老天爷的错误想法,蒙受损失的还是农民自己。其实,只要运用科学的预防方法,在发生小规模植物被破坏损伤的时候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隔离或者处理工作,对植物进行药物治疗,就可以防止疫情扩大,造成进一步的财产经济损失。

2.2 加强部门领导,建立统一防治战线

在实际的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沟通,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不同农户的产量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更不用说植物的保护方面的技巧与方法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将地方的农户联合起来,一旦发现疫情或者植物被破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要集体应对。建立这个战线,需要农户主动配合,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帮助与支持。

2.3 借助科技手段搞好植物保护工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无论是在种植栽培还是在生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影响,如何通过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指导更多的农户科学种植,是今后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无论是新型农药的使用,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处理办法都是可行的。但是化学方法必须慎重使用,防止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避免土地板结,保证产量,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总结

农业生产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植物保护作为农业生产产量与质量的一个基础和保障,无论农业生产中的个人、集体或者是国家相关部门都必须高度重视,在实际生产中要加大技术和人员投入,以政策导向,提高植物保护水平,解决农民的生产困惑,最终为我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国家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