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范文最新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范文最新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幼儿园管理论文 篇1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发展性教师评价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它具有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出现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体制之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动力保障,因此,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师评价重视的是选聘和奖惩教师,主要的方式有:“优性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些是在“奖惩”前提下教师被动地改进,离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实现对教师队伍管理的人本化,因为教师工作无疑是幼儿园诸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管理人本化的有效举措。如何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运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后,在管理中的收益得失如何?怎样调整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从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等方面做一浅显的探讨。

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地关注,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刘尧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在幼儿园实际管理过程中,并结合本园的特色,我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目的,重视评价过程,重视相互交流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还总结出几条独特性原则。这些原则是: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严格分隔开来。教师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认可,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效应又将为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我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2)互动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内与幼儿园外相互之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方位、多渠道、互动的过程。在评价中,采用问卷调查、与家长交谈、园长接待日、社区交流日、年级或班组观摩等形式,在互动中进行评价活动,这样,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过程性原则――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在过程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评价,是对其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实践过程进行的事实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重视过程中自己每一点的进步与变化,以便来不断矫正自己发展的步骤与速度。使幼儿园教师管理从真正意义上走向指导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进程。

另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幼儿园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在幼儿园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施是在不断的实践、调整、再次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评价的质量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多的将会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社会地位、办学水平以及生源状况等等。它具体操作方法为:

1、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个体标准评价是对教师个体进行纵向评价的方法,它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成长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幼儿园采取相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重视把定量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起来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激励教师的发展。我们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全员分级聘任制、分级目标管理制、职级制、绩效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全体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改革过程中幼儿园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不断适应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3、家长评价、教师互相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

作为教育的直接收益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幼儿园中孩子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但幼儿是未成年人,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就多由家长们参与完成。幼儿及家长等人员共同参与评价,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馈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幼儿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

教师的改进、提高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采取家长评价与教师的群体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的现有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对工作的情感和态度、现在的工作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可能,做出较为完整的、综合的评定。

1、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又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更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和发展。

2、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在园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逆性。教师的发展达到了专业水平,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身心将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铺平道路。

3、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教师个人在幼儿园中的价值,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幼儿园发展需要的融合,成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幼儿园的管理向人本化管理的不断迈进,它是促进幼儿园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材料

1.宋月丽主编,《学校管理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邬志辉主编,《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尧《中国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幼儿园管理论文 篇2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关键词“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年、2013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 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不管整合了怎样的社区资源,运用了怎样的途径,构建了怎样的课程,实施了怎样的教育,最终落脚点都应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已有研究成果中,尽管有一些关于幼儿学习与多方面发展的表述,但稍显零散,可更有系统地研究、更有侧重地表述。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濮阳市的教育质量一直在河南省位居前列。这两年,濮阳市教育局又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工作,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什么要搞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给濮阳市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本刊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濮阳采访,在一所所学校,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在一次次的座谈会上,我们被教育局长、校长、老师们的充满激情而又生动翔实的讲述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濮阳市的教育内涵发展工作已经深入到教育的各个层面,正向着人民满意的目标稳步推进。希望广大读者通过《本期关注》栏目的这一组文章,能够对此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所借鉴。

教育,一直是濮阳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这张名片,总能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豫鲁冀三省交界处这块被称为“龙乡”的土地上。

几年前,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濮阳市大力实施网络班班通工程,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几乎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之,在2012年9月,濮阳市的教育人顺势而为,提出了“内涵发展”思路,确定了“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探索一个科学的、全方位的、可操作性强的、具有濮阳特色的教育内涵发展新模式,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的工作新目标。

濮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世泽这样认为:“如果办学条件改善了,教学楼漂亮了,装备齐了,教育质量却下来了,是无法向全市人民交代的。”朴素的话语后,是一位教育“当家人”的责任和担当。一年多过去了,内涵发展的效果如何呢?

一、抓住根本,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有人,才能干事。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才会有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这支队伍,包括教育行政干部、校长、班主任、教师四个部分。濮阳市在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六项工程中,有四项都与队伍建设有关。

在教育行政干部素质提升方面,濮阳市围绕教育内涵发展的主题,举办了各类教育行政干部论坛,采用理论学习、实践反思、集中交流等形式,引导教育行政干部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促进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觉提升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市教育局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教育干部高级研修班,各县区、市直学校骨干校长,市、县教育局主管培训工作干部56人参加了培训。华龙区举办了内涵发展专家报告会,极大激发了大家投身内涵发展工作的热情。

在推进校长专业化成长方面,市教育局按照“优秀校长―名校长―杰出校长”的成长阶梯,组织校长参加高级研修、专题培训,与河南大学联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引导校长不断学习和把握现代办学规律,158名校长经培训考核,实现了“持证上岗”。他们还探索校长选拔、任用、培训、管理、交流新途径,近三年来累计评出名校长30人,优秀校长180人。清丰县开展了“教育教学创新年”活动,精心组织“三查三思”督导、现场观摩、校长论坛等活动,营造出“乡乡有活动、校校谋发展”的氛围。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校长办学兴教的热情和创造力,提升了学校的生存实力和竞争能力。

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方面, 濮阳市出台了各层级班主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落实了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实施了“合格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班级教育专家”的班主任成长工程,定期举办班级管理论坛,让班主任学到了班级管理的知识和艺术,增强了工作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一批像市三中王彩琴老师这样师德高尚、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前不久,经过参选班主任现场演讲、展示材料,由学生担任评委、审核材料后,29名班主任当选为濮阳市首批“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

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方面,濮阳市设置了五个阶梯: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各梯级的总量控制在专家型教师30人,教学名师300人,学科带头人1000人,骨干教师3000人,合格教师30000人。梯级教师评选工作先是进行个人申报、基层把关、市局审查资格,然后进行笔试、面试、实地考察等程序。目前,濮阳市已经进行了三批选拔,在全市范围内,每所成建制的学校至少有1名市级骨干教师。在五个梯级教师层次中,教学名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名师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路桂荣老师还被评为河南省首届“中原名师”。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名师工作室承担了地方教学业务培训项目和送教下乡任务,带动了一大批学员快速成长,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长为新的名师。

市教育局师训科娄科长告诉记者:以往有不少教师,包括一些40岁刚出头、业务很棒的中青年教师,一评上高级职称,不免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停下歇歇的心理。我们在推进内涵发展中,推进教师梯级成长模式,让大家重燃上进的激情,使有些省一级的名师又来竞选市级名师了。不久前,市里进行第三批梯级教师评选笔试时,有几位50多岁的老教师也在现场答卷,还有的校领导也在其中,他们认为,能当上市级名师更光荣、更有分量。

二、扎实教研,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内涵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对此,许多校长有着自己的理解――

“内涵发展,就是遵循规律去追求教育高品质。”

“内涵发展,就是给父母一个脸色红润的孩子。”

“内涵发展,就是多一把尺子,量出孩子的一百分。”

“内涵发展,就是让每个生命都幸福成长。”

可以看出,大家的目标都很一致,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实现全面发展,并拥有一定的个性特长,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年多来,濮阳市各县区以实施新课程为抓手,谋划开展系列活动,推进教学改革。 2013年3月,范县与省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了“河南省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暨省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 以“新课程、新课改、新课堂”为主题,开展了为期3天的交流培训,推广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推进了全市的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2013年5月,濮阳县以深入推广“四步探究”教学法为主线,成功举办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展示了濮阳县城关镇三中、濮阳县二实小、庆祖镇西辛庄小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并向与会者展示了58节新课程观摩课,使教育内涵发展走进了班级,落实到了课堂。南乐县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2345”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课改整体推进年”活动,大力开展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举办了全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会。台前县大力倡导、积极引领教学改革,成功推出马楼乡中心校、田庄小学、打渔陈乡一中等教改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推动了全县的教育内涵发展工作。

采访中,范县第一初中的郭云老师深有感触:“现在我们老觉得天天都有新课题,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老盼着去上课,真是累并幸福着。”王爱华老师说:“孩子们也变了,原来见你想躲着,现在好像和老师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上课也精神了,有时候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不愿意下课。”

为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市教育局建立了市、县、乡、校四级联动的教科研机制,构建起一整套校本教研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评选出第四批16所“市级校本教研示范校”★WWW.BAIHUAWEN.com★、第三批30所“市级书香校园”和第三批30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教学成果累计88项。2013年9月,濮阳市成功承办了河南省校本教研成果交流会。会上,各县区原创的“草根”校本教研模式百花齐放,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濮阳县的“城乡结对教研”、清丰县的“乡本教研”、南乐县的“四小研究”、范县的“连片教研”、华龙区的“高效课堂”、高新区的“博客教研”等,都很好地发挥了名校辐射、专业引领、骨干带动作用。市教研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一次全省教研会议上,与会人员分成8个小组讨论,等到大会发言时,8个小组推选的发言人中,有5个是濮阳市的。省教研室的一位领导感叹:由此可见,濮阳市的教研水平不简单!

三、规范加特色,特色校园纷纷呈现

规范加特色是办学的方向,也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各级各类学校条件、基础、积淀各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每所学校必须要走自己的路。

在范县,被万亩生态荷塘环绕的陈庄乡中学,依托优势资源,深挖荷文化内涵,致力建设书香校园、艺术校园、道德校园。校园内随处可见与荷相关的事物,学科教学中渗透着荷文化,学校的各项活动也围绕荷展开。学生入学后读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爱莲说》,每个班的文化墙都是学生以“荷”为主题自主设计的,其中还加入了很多有趣的元素。在道德校园建设中,荷骨之铮和荷质之洁始终贯穿其中。无论是以养成教育为主的“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道德长跑活动,还是“我是五星少年”的学生自荐荣誉申请,或者是“小小标兵”竞、讲、赛活动,都能看到学生在以荷的品格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田村小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们多方面争取资金建成的少年宫、民俗馆和植物园,一宫、一馆、一园组成了“华龙区岳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少年宫包括了科技探究室和科技制作室,学生有机会认识、体验、探究各种科学现象,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民俗馆内,从周边乡村征集的老式纺车、织布机、犁耧锄耙、石磨、独轮车等各种农具一应俱全,跳皮筋、推铁环、丢沙包、抽陀螺等泥塑惟妙惟肖。植物园里,各类果树、花木一片葱茏,充满生机。这个基地不仅面向本校学生开放,还惠及周边乡村的未成年人,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搭建起一个有趣的学习平台。他们开发的《寻找失去的童趣》校本课程,结合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把传统的游戏带进课堂,“寓乐于体”,让学生玩出乐趣,玩出健康。

此外,市二高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程,市一中的“生命教育”,市四中的“生态和谐教育”,市十中的“本真教育”,市实验小学的“享受教育”,市二实小的“全人幸福成长”,市子路小学的“大养成教育”,市直幼儿园的“爱如盐”教育,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快乐与发展”,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市油田一小的“发展性教育”等特色办学思想和理念,都体现了各自的办学内涵、办学品位,彰显出教育人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与时俱进的智慧。

各县区、各学校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有效地开展了品质教育、养成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探索出了新途径、新经验,使学生们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获得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科学规范,逐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孩子不用那么早就起床去学校了。”这句话很平常,但细细想来,做起来并不容易。濮阳市实施的家长评议学校活动,使家长有了发言权;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和“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则让学生有了发言权。

朱世泽局长介绍,濮阳市家长评议学校活动是2010年首先在市直学校范围内开展的,2012年起各县区教育局也在县区学校开展了此项活动。学校通过“网上评议” “集中评议” “家长校长面对面评议” “日常评议”等方式征求家长的意见,仅市直23所学校,就有5万多名家长通过网络参与了评议活动。随后,抽取每所学校3%的家长约1500人参与了集中评议活动。接下来,每所学校抽取20名家长代表参加“家长校长面对面”评议。日常评议是通过公开投诉电话、电子信箱等方式进行的。这次评议,共征求意见和建议800多条,经过梳理汇总并经局党组研究后,向市直23所学校下达了《整改建议书》,大大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尤其是内涵发展。一年来,市教育局班子成员还先后走进市电视台《阳光热线》节目,与群众直接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定期举办的“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通过当场打票等形式,评出了一批富有爱心、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增强了学校老师和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与此同时,其他考核评价机制也在稳步完善推进。一是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在年度考核中,市教育局组成考核组对市直学校领导干部职务任期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校长代表班子从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履行职责情况、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向学校教职工大会和考核组述职,考核组现场组织教职工对校长及其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并收集意见和建议。二是教师绩效评价。教师业务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组织形式更加优化,考试成绩已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等办法,科学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并作为教师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表彰奖励等重要依据。三是教育质量评价。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濮阳市修改完善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出台了《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细则》《高中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等,改革了传统的评价中小学生的内容与方法。全市高中和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现了网上阅卷、现代技术分析,更好地发挥了监测的激励功能和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四是教育督导评估进一步细化。濮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评估。经过学校自查,县区评估,市教育督导部门审核,评出了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教育局定期组织师德师风竞赛、教学技能竞赛和业务学习竞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等竞赛活动,并把竞赛成绩计入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幼儿园管理论文 篇4

[关键词]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生态环境系统;作用机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5-0027-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是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幼儿园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其发展既受组织内部调节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公、民办幼儿园并举的办园格局尤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者尝试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剖析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促进公平的幼儿园发展生态系统的构建,推动公、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一、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在教育机构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于1979年在《人类行为生态学》一书中正式提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受多层次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个多层次环境系统包括:微系统(microsystem),涉及儿童和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中系统(mesosystem),即儿童周围即时环境间的联系;外系统(exosystem),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宏系统(macrosystem),指儿童所处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生态系统发展模型还包括时间纬度,或称历时系统,即视时间为个体成长变化的参照系。概言之,儿童的变化或发展是时间和环境共同作用于儿童的动态过程,是个体对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结果。

生态系统理论起初是用以解释儿童发展的理论,后来被一些研究者用以分析学校组织的发展。例如,简楚瑛曾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了台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近20年来内部的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将比较分析公、民办幼儿园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

二、我国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各种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如下图所示,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简析如下。

1.微系统作用机理

家庭、社区、管理部门、人才市场是与幼儿园发展直接关联的微系统。家庭通过表达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与要求、对教育机构的选择等作用于幼儿园,同时,幼儿园通过园所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社区通过物质、空间、人员或组织等多种途径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幼儿园也会通过多种形式,如举办家庭教养讲座等回馈社区;管理部门通过对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其发展,同时幼儿园发展面临的困难等则会不断对管理部门提出挑战;人才市场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幼儿园则会对人才市场提出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2.中系统作用机理

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中系统。具体来说,管理部门与家庭、社区、人才市场之间会发生联系,家庭与社区之间会产生互相作用。其中,管理部门可通过提供有关早期教育的指导与信息服务,让家庭进一步了解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与方法及社区内有关幼儿园的基本信息,而家庭对幼儿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也需要管理部门自身作出回应或督促幼儿园作出回应;管理部门要求社区配齐公共服务设施,并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或空间支持,社区则可能会要求管理部门制定有关幼儿教育发展及其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市场的运作,人才市场的运作则需要管理部门适当监管;家庭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影响社区相关组织的形成,影响社区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幼儿园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度,社区也可以将各个家庭联合起来,共商幼儿园发展事宜。

3.外系统作用机理

社会分层、社区发育程度、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劳动力市场类型等构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外系统。社会分层会影响家庭对教育机构的选择;社区发育程度会影响社区教育资源及其与教育机构的互动质量;政府职能定位与管理体制会影响其对教育机构的履职程度;劳动力市场类型会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与队伍稳定性,最终影响人才供给的质量。例如改革开放后,因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可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工作、福利待遇较好,所以队伍较稳定;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工资待遇差,所以队伍不甚稳定。

4.宏系统作用机理

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构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宏系统。价值观尤其是教育价值观,如对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认识等,会影响法律政策等的制定与执行,影响管理部门对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履职程度,影响家庭和社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态度和选择倾向,影响学前教育资源的类型和丰富程度;法律政策,尤其是涉及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的法律政策,规定了幼儿园法律关系的相对主体——政府的相关职责,从而影响幼儿园的发展。总之,宏系统对幼儿园的影响是立体网络式的,即通过影响外系统继而作用于中系统、微系统,最后作用于幼儿园。

三、我国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

1.微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从家庭、社区、管理部门、人才市场四个角度分别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微系统作用机理作比较分析,并对微系统之于幼儿园发展影响的整体状况作一评估。具体见表1。

2.中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就微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涉及管理部门与家庭的关系、管理部门与社区的关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及其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最后就中系统对公、民办幼儿园作用的整体状况作一评估。具体见表2。

3.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具体分析外系统各要素对微系统的影响。包括社会分层对家庭的影响、社区发育程度对社区的影响、市场类型对人才市场的影响、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对管理部门的影响四层关系,并比较分析其对公、民办幼儿园的作用机理,最后评估外系统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具体见表3。由于影响幼儿园发展的中系统整体作用力较微弱。故不再展开分析外系统对中系统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

4.宏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价值观、法律政策等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宏系统,其作用机理比较分析见表4。

四、促进我国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建议

总体上看,公办幼儿园处于支持型的生态环境系统中,可优先获取财政与人力资源,因此教育质量整体较高,竞争优势明显;民办幼儿园则处于努力争取政策与财政支持,在抗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中。随着国家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对公办园建设的高度重视,民办园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可能被压缩。基于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富有活力的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以下几点很重要。

1.树立正确的民办教育价值观。建构公平、支持型的政策环境

民办园可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这对于激发办园体制活力意义重大。我们既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通过政策引领与多途径财政支持帮助民办园做强、做出特色。这其中,特别要通过制订合理的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等约束性政策促使民办园规范化发展。

2.建设服务型政府,将公、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都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有研究者指出,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不断趋强,公共性程度仅次于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因此,不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园,都具有公益性,皆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3.缩小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间的鸿沟

如可规定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或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比例:实施人事制度,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工龄计算、培训等方面与事业编制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4.进一步加强家庭、社区与幼儿园间的联系

总体来说,当前家庭、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幼儿园从中获得的支持较少。要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幼儿园可以指导建立家长委员会或社区教育委员会,积极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以获得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更多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也要认识到自身是支持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力量,自觉地发挥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第五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37.

[2]龚维义,刘新民,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50.

[3][4]简楚瑛,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一所台北市私立幼儿园的变化U],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57(11):5-6.

[5][7]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6):19-23.

[6]陈淑华,上海市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刘世听,能上重点公立幼儿园的家庭非富即贵,私立幼儿园两极化让工薪层够不着[N],中国青年报,2010-08-13.

[9]胡卫,董圣足,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8-22.

幼儿园管理论文 篇5

建立相对固定又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如教师电脑备课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时间、地点,学习培训单位给予时间支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学习的需要调整时间、地点和活动过程,顺利地将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但这种弹性管理又不能影响幼儿园的整体活动,如全园的生活作息时间不能随意更改,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必须得到保证,大型活动要统一步调,政治学习、教研活动不能随意漏掉,使幼儿园形成“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新风貌。

2提升专业水平,打造研究团队

2.1将教师培训作为质量之本

第一,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纲要》的相关理念和国内外教改的前沿信息,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第二,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使幼儿园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讨,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三,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定期的自由对话与案例分享等措施,让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实现了个人和团体的成长跨越,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第四,走出园外,拓展视野。近三年,我们不惜拿出保教费用的13%~15%不断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珠海、海口、成都、西安等发达地区提高培训,市区内的学习更是常年不断,一大批青年教师通过各种培训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和团队核心成员。

2.2重视专家的专业引领

幼儿园应经常聘请国内知名幼教专家及市区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骨干研究成员等多层次的专家团队,对保教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交流。与专家的一次次碰撞和活动研讨,让保教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实际保教工作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学习与探讨中不断成长。

2.3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

档案具有忠实记录历史的功能,同时又是比较鉴别和评价的依据。为此,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立了专业化成长档案,将他们的各种理论学习、学历提高、技能培训、业务竞赛、观摩教学、、教学反思、骨干示范作用等内容及时存入其中,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每学期组织教职工相互观摩,促进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优化课程结构,拓展教育内涵

活动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沉下心走内涵发展之路。除了教委推荐的主体教材外,幼儿园还可精心选择和引进富有特色的园本活动课程,使之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综合作用、优质高效的课程内容体系,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创意美术可对幼儿进行绘画方面的艺术培养;《幼儿美文》里边的每一首诗歌,每一个优美的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使之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阅读树》中生动新颖的电子课本活泼有趣,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兴趣的激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绘本》阅读能开阔师生的视野,增加许多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此外,幼儿园引进男老师每天对幼儿开展运动拓展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充实和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增强全园幼儿的体质,还能大大提高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同时也改变了幼儿园清一色女教师的传统,形成园本特色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注重安全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我们着力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使全园教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的意识,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为幼儿创设安全、和谐、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成长环境,使幼儿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安全保护。同时保证接送卡的有效使用,门卫制度的认真推行,设施设备的例行检查,进货检验的扎实落实,清洗、消毒程序的逐一遵守,食品加工和留样的严格执行等不能有任何闪失。为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其避免受到伤害,我们将幼儿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将安全教育活动融入幼儿游戏及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针对幼儿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加强幼儿的防火、防恐意识,我们采用观看录像和进行防火、防恐演练等形式完成;认识安全标志时,我们先带幼儿以游戏形式与各种标志见面,观察认识标志,然后带幼儿在教室、走廊、操场等处粘贴相应的标志等等,带动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去体验,以此加深对安全常识的理解和印象。

5创设优美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环境犹如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创设优美的幼儿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1)净化。认真落实清洁卫生制度,严格按照清洁卫生区域划分实行责任到人,并与奖金、绩效等挂钩。让孩子们可以在清洁卫生的环境里学习、游戏、生活,避免传染病和流行病的侵扰,健康愉快地成长。2)绿化。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小花园、窗台、走道、自然角、种植园等处种植花草树木,使园内绿树成荫、四季花香,鲜果累累,让孩子们在生机勃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3)教育化。(1)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用图文并茂的彩喷画、美工作品、幼儿活动照片等营造美观、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进而熏陶感染每一个人。(2)每年添置若干桌面玩具、体育用具、儿童读物、音像资料、半成品美工材料以及动物、植物等用于儿童发展需要。(3)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每个班按教室1:1的比例配置室内活动区域,创设至少6个以上的活动区角。区域活动的玩具除园方购置外,还可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自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4)加强户外活动环境的建设。除大型玩具设施外,还应添置足够的小型活动物件,供孩子们进行攀爬、平衡、投掷、击打、跳跃等活动。每个班还自制了一些美观、实用的户外活动玩具,如用包装箱制成的传送带、用奶粉桶制成的梅花桩等。师幼共同创设、美化室内外环境,不仅使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为幼儿提供一个美观、富有童趣的花园式学习乐园,让园所环境的优美安全与班级环境的丰富多彩相映生辉。总之,幼儿园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复杂的过程,日趋多元的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都在影响幼儿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园之魂的园长应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新时期幼儿教育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推动园所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