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中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的“富裕”,但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依然存在部分差距,按劳分配依旧存在缺陷,只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才是真正没有差距的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最新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上级党组织和望月湖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思路,xx社区党支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xx年社区党建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功能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社区为主题,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新型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二是健全和完善党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党支部领导班子。三是探索社区党组织的横向联建,创新社区党建的共建机制。找到党员互教互管、困难互帮互助、治安联帮联防、文明风尚共培共育的共同利益驱动点,并吸引单位党员和群众自愿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始终把发展新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发展党员两公开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
2、探索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惩处力度,疏通“出口”,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和健全流动党员联络站,使党组织关系一时不能或不便转入社区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三)加强支部制度建设,规范社区党建工作。
⑴、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制度(发展党员、党员民主评议、党员目标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制)和工作制度(党组织工作规划、议事规则等)。
⑵、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制。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⑶、健全社区党建联席分会制度。按照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参与的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制,及时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争取90%以上的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联席分会。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建“文明、和谐、平安”社区。
社区党支部以党建为总揽,以社区党建联点扶建为抓手,大力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社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好各种社会矛盾,努力实现社区的文明、和谐和平安。
(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区民主自治。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在社区事务中的主导作用。社区党支部对社区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议事、协调、服务和监督等主要职能。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健全和完善社区“六室”(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一站两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一场”(健身场)、“一校”(市民学校)的建设,不断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七)开展党内系列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一是深入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党的xx大及胡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把新《党章》作为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地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二是加强党员党性实践锻炼。开展“争先创优”“党员创业富民”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增强责任感、体现先进性。
三是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大力培育和宣传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色的好党员、好干部的典型事迹,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
四是严格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织监督等各项措施,保证党员干部依法用权、依职用权,使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要时刻胸怀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打牢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突出精神内核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关系,中华文化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源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铸就了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坚持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正确方向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而坚定地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历经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鲜活而极具生命力的具体实践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标识和现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的日子里,看着我们铁路运输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取得丰硕成果的喜人形势中,我能够站在朝夕相伴的同事面前,抒说自己的心声,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努力学习,超越自己”。
我是20**年毕业分配到机电科,担任机电科电力技术员和技术教育工作。我想,我进了机电科成为一名员工,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始终做到刻苦勤奋、踏实工作,都要始终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敬业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象“春蚕”吐尽青丝,象“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展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说句心里话,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从事电力技术工作时,其实还是一个电力行业的“门外汉”,不仅电力理论知识不够,实践经验更是全无。大家都在说“知识改变思想;思想改变命运;命运改变行动;行动决定命运”,我就悄悄地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力争使自己成为电力技术工作的行家能手。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阅读各方面的相关书籍,做到以书本为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以老同志为师傅,细心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实践为老师,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
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学习,我初步掌握了电力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做好电力技术工作。2007年,客车停放厂电力改造,我深入用电现场,经过仔细的调查,针对停放厂用电现状,对用电线路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绘制出精确的电力系统图,该线路经过改造后,方便了员工用电,提高了工作效率。同年,我又绘制出了我部长安站改造后的系统接线图和电力系统图,有效提高了用电效能。2008年,我以保证可靠、安全、经济、高质量供电为原则,为福山站设计电照图,同年,再次为机务段公寓设计电照图。以上成果均获得部科技成果奖。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始终把“爱岗敬业、勤于钻研”作为行动准则,在工作中不断钻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技术素质,努力为机电科工作发展做贡献。2009年5月,由于机电科动轮车床年代久远、技术落后,在生产中存在很多弊病,需要引进接触不多的数控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主动向科里提出,由我去学习、钻研数控技术。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读过了多少本数控技术方面的书籍,从对数控技术了解掌握不多到初步了解掌握了数控技术,不仅为机电科引进数控机床做出了贡献,而且填补了机电科数控技术的一项空白。
工作无分工,技术无止境,凡是需要我做的工作,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我都积极努力去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积极参加qc活动,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与员工一起交流工作经验,利用科学的办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我认真开展好员工培训工作,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培训学习方式,使员工彻底摆脱了为学而学的僵化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员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拓展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使每个员工都争取成为学习型员工。
在铁路运输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我们每个人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要知道勤奋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信息竞相涌流,铁路运输部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我们每个人的学习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
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好了,我们每个人才会有真本领,能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完成铁路运输部赋予我们的工作任务,不存在“知识恐慌”、“能力恐慌”和“经验恐慌”,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实现高效与完美。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要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品德;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做到他山之石为我所用;要学习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增强自己的工作本领。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工作本领,为推进铁路运输部的发展打下智力基础。
各位评委、领导、同志们,大地之所以这样绿意盎然,是因为有春风飘拂、春雨滋润;铁路运输部之所以这样不断发展,是因为员工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在铁路运输部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我们每个员工要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努力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都用到学习中,把“努力学习,超越自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贯穿到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让自己的人生在平凡岗位上闪光,书写学习创造成果的新篇章。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线,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思考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可行途径。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强调认清民族关系的主流、大力倡导民族团结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促进了新时期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他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视角、从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战略思想。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总体部署,包括援藏、援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开展,都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理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其中有关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旋律和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和根本前提,是增强“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情感依托和思想前提,为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正确途径和必由之路。
<>
民族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要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高度,认识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精神实质,推动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理论体系。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永远也不可能停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目前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理论体系主要是对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前30年等历史时期民族工作实践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提炼还不深入,尚未形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不少观点和话语体系陈旧、理论与现实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学术话语跟不上实践的创新。既不能准确反映我国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也不能有效指导下一步的民族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学术界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在民族工作领域尽快形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当前解决精神方面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大力推进“五个认同”教育。“五个认同”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和底线。
推进“五个认同”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共同体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五个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各族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基础保障,必须抓好抓实。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教育,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教育群众。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公民意识,让各族人民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地域身份、群体身份,更要明确自己的中华民族成员身份、公民身份、国民身份,把“五个认同”作为每个公民第一位的意识,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
民族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要把自己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多为民办实事、不与民争利,时刻牢记处理好干群关系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级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切实为各族群众服务。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深化细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举措。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切实解决人口双向流动、多向流动过程中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处理,按照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个体的事件上升为民族问题。推进嵌入式社区建设,推进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就业、流动的保障政策落实,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消除针对民族交往过程中各民族自然交融的理论顾虑和担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体现。围绕上述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践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度基础。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好。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体系,民族政策也必须与时俱进。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民族政策。调整政策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科学论证、严格评估,以减少某些过时政策的负面影响。通过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最大限度地把各地区、各民族的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团结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主流,最后汇集成占据世界人口相当比重的中华民族,同时又在内部保持着多种多样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类型。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大国,历史上的执政者和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思想资源,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政策,其中都涉及了如何处理多样性和整体性、差异性和一致性的问题。多样性和整体性并不是相互矛盾、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组成一体,一体包括多元。“多”和“一”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整体表述,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强化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具体工作方向。民族工作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明确中华民族整体性、一致性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强调各民族内在联系,促进共同体特征的增强,强化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
<>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原则,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不能以汉族代替中华民族,各民族更不能置身于中华民族之外。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即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五个并存”说明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事业尽管成就巨大,但也面临挑战。在这一阶段,大民族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必须强调宪法权威,用法律来维护和保障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民族歧视。
为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红古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划》,全面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构建“和谐平安”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根据党的xx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章 程》和《兰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xx大精神要求,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发挥作用为核心,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着力点,因企制宜,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不断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基 础、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总的目标是: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增强有效性,推进规范化。凡是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应加强引导,创造条件,建立党的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具备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应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在此
基础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创五好、争五星”活动,创建一批星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各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经过三年努力,争取3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有党员,80%的8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建立党组织。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争取组建1—2家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规范企业职工入党培训工作。
三、工作措施
1、改进方法,进一步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党的组织覆盖面。
本 着有利于上级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企联建等方式,抓 好职工80名以上和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同时,要抓好职工30-79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对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 的,应及时建立党组织;对仅有个别党员的,采取区域联建、多企联合、挂靠村(居)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企业,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指定党建工 作联络员,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做好企业职工的维权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对符合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条件的, 按照规定及时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
1、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3、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4、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历不少的挫折,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人生的路就如小河一样弯弯曲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逃避?或投降?还是视而不见?这样都不行,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奋斗。
5、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6、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7、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8、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9、只要还有明天,我们就应该学着奋斗,学着努力,学着尝试新的事物,而不是旁观他人的成功,祝福他人的努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1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12、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1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14、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15、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6、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17、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8、人总要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卡莱尔曾经说过,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与此可见奋斗是生命之根本,如果你没有奋斗的目标,你甚至连自己为什么而活都不知道。那是比死更惨痛的。
19、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20、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21、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23、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4、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25、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6、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7、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28、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29、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30、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31、人生总要有所目标,有所其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拼搏,其实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没有侥幸的成功,只有加倍的努力、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奋斗不是心绪来潮,奋斗不是一时努力,奋斗的背后有很多东西,有坚韧,有忍耐,有信心,有顽强,有拼搏,还有尝试。
32、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3、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
34、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一个不懂得奋斗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过着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犹如失去的了灵魂后仅存的空空如也的躯壳,机械地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为了不碌碌终生,我们需要奋斗终生。
35、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36、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37、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38、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9、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0、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海瑞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
2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9、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的守护神。——赫拉克利特
30、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3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2、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程颐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4、对任何事情都一知半解就等于一无所知。——狄更斯
35、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凡·高
36、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拉罗什富科
37、当我们的人格降低时,我们的趣味也跟着下降。——柯罗连科
38、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39、倘使一个人不以知识作为目的,是很可能会失败的。——德莱塞
40、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甘地
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进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为《不断学习,提高能力、超越自我》。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个人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筑起发展的桥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当今社会,我们要加强学习,更要善于学习,科学统筹,学以致用。
列宁有一句名言:“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我们要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崭新的面貌雄居于世,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学习,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学文化……,但不管学习什么,都要记住毛主席的诤诤教诲:“学习要下苦功夫”,要定下锲而不舍的决心,并科学安排好学习时间。同时还要耐得住寂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挣脱名利的束缚,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涉得深山获珍宝,潜入大海擒蛟龙。
学习要“下苦功夫”,还要舍得吃苦。“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重要的一点就看你舍不舍得吃苦。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超出常人的吃苦的毅力。鲁迅先生有一句肺腑之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知识无涯,人生苦短,即使“读书破万卷”也不过是从知识大海中采撷到的几朵浪花。因此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程。胡锦涛指出: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完成好省军区担负的八项使命任务,不加强学习,是不行的。
同样是学习,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原地踏步,这最主要是悟性的差异。悟性主要来自于反思,每一个工作过程、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有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的东西。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反观;反思是思想的反刍,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反思是一个酝酿、发现、创新的过程;反思能够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反思,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能力的提高,成为一个工作的胜任者;通过反思可以使我们养成了理性思维的习惯,具有理性思维的眼光,就可以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掘出别人难以发现的闪光点,也就为自己的武装工作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也是我们搞好学习的根本方法。胡锦涛概括为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道理又总是相对的。我们讲“黄河东流去”,这没有问题,坐上飞机从高处看,从青海发源地到山东入海口是由西向东流入大海。但是在一些地段,比如山西的河曲保德境内,黄河是向西流的。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是规律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规律只是部分,只是一种静态的把握,现象比规律更加丰富。
我们既不能因为黄河向东流是规律就否认某一段向西流的客观存在,也不能因为有一段向西流的事实就否认向东流是规律。这就是我们学习理论要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美国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新曾提出警告: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更新7%的话,他就无法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的处理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领导、战友们:我以前在xxxx工作过,也在xx工作过,相对于很多人来说我的经验太少太少,因此我必须加强学习,向领导和身边的战友学习,并结合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超越自我,努力做到让领导和同志们放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从形式上认可我国领土的完整性与政权的合法性,更要在实质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情感依赖、态度肯定、积极评价,厘清内外之别。对内亲如手足,各族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外团结一致,不卑不亢,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彰显大国风范。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预设了主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个人、民族和国家融为一体,寻求最大公约数,要求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高度一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个人的努力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包容性秩序,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充分涌现,使消极因素尽可能被化解,盲动因素得到正确引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核心价值观振兴。“对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共同价值观与现代化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相匹配,通过书写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稳定的文化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信仰振兴明确了奋斗目标;二是经济振兴。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整合功能,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三是文化振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和“软权力论”,驱动其在输出代表西方价值的政治和大众文化过程中蛊惑大众意识形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才能把人民期盼、民族向往、国家追求三者融为一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人民幸福。一方面,实现社会幸福和个体幸福的辩证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进行动态心理调试。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绝对平均也不等同于公平,但差异性可能导致心理落差,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才能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先进带动后进,共同砥砺前行。另一方面,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辩证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驱动力。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精神幸福则更为高尚持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蕴含着五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凝聚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了共同行动的原生内驱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仍在不断鼎故革新、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亦将发挥继发内驱力的作用,集聚更强大的合力,激励更多的人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赋予的国家禀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让14亿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除发展起点不一致及自然、社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相互认同而形成的共同体,是“大一统”思想的文化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之中,“大一统”思想在人民心中高于一切、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共同的敌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人民合作共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时代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来,同时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力量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历史实践有力证明,团结一致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繁荣、发展的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伟大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精神支撑,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促进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共同发展,保证“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作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发挥党组织与党员作用,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和桥梁,让每一名党员成为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书写者、实现共同理想使命的领路人和践行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改善群众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发展。同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五个认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人民群众的发展诉求。国家意志、民族意识根植于人民理性选择之中,具有建构性、动态性的特征。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系统观念,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另一方面,继续完善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加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完善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政策;发展现代工业,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统筹协调、促进西部地区的区域政策;支持贫困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扶贫政策;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的扶助政策;贯穿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经济政策;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政策等。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的精神之光。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坚定文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构筑当代中国人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明确当代中国发展诉求;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强化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