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欣赏论文最新3篇

大学流行音乐鉴赏 篇1

大学流行音乐鉴赏

我不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上了这个大学流行音乐鉴赏,对音乐略懂一些皮毛。我想阐述一下我对流行音乐的感受,讲一下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和歌唱选秀节目的黄昏。

我觉得流行音乐相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还在于好唱、好学。流行歌曲的唱法突出的就是个性化、自由化。这不同于民族、美声唱法的类型化。不同的唱者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唱腔。它的演唱方法较自然,不需太多专业技术,以自然为准,人声音区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色彩。流行音乐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并且我觉得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音乐来慰藉。音乐也可以能传递给听众温柔、婉转的感觉,但其中又总是含有淡淡的伤感、淡淡的哀愁,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在人们因这喧嚣的世俗烦扰而疲惫时,给以精神慰藉,洗去心灵的尘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依靠、安慰和宁静。再者我来讲一下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对引进港台音带的数量作了限制,这就影响了那些靠做引进版生意的音像公司的生计。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内地各音像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各自的生产流程,开始重视创作、重视培养自己的歌手和制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大批由内地音像公司制作推出的新偶像。尽管这些歌手的包装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的模式,但已经在国内青少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多年来由港台青春偶像独占青少年音带消费市场的局面。21世纪初——网络歌曲异军突起。21世纪,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彩铃下载业务的兴起,网络歌曲开始异军突起,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更加商业化、世俗化。2000年,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热了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传播对音乐的帮助。2004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庞龙的《两只蝴蝶》,也在网络上火起来。其中杨臣刚《老鼠爱大米》更是一夜走红,直至走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地毯。此后,以通俗、轻松、幽默为特点的网络歌曲在国内乐坛风起云涌,大量平民歌手通过网络,把自己和其所创作的歌曲推向社会。

最后我觉得现在歌唱娱乐节目的泛滥,让我们觉得流行音乐太廉价。歌唱选秀节目的层出不穷,却没有让我们这些观众真正的去感受到流行音乐的内涵,而是把流行音乐商业化。音乐应该是无价的,音乐应该是让我们愉快的,而是利用音乐,让音乐纯粹一点。

流行音乐鉴赏——赞美诗 篇2

流行音乐鉴赏——赞美诗

【摘 要】 基督教赞美诗是赞美上帝的诗歌,其歌词内容主要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祈求,节奏婉转优美,容易上口,被广为传颂,内容包含了教徒们对上帝深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而且其中有的诗歌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在全世界流传甚广。

【Abstract】 Christian hymns of poetry is praising god and its lyrics is mainly to praise god and pray, and appreciate beautiful rhythm, catchy to indirect, have been widely praised, content includes christians to praise god and deep gratitude.But some of these poems were adapted into multiple versions, propelled in the world.【关键词】 流行歌曲赞美歌奇异恩典

【Key words】 Popular SongPsalmsAmazing Grace

赞美诗是一种基督教会众合唱的颂赞上帝的诗歌,又叫众赞歌。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主要是《旧约》中1501首称为“诗篇”的诗歌,共分为五部份,包括赞美上帝或祈求上帝赐福的圣歌。多数是犹太教徒举行崇拜仪式时在大礼拜堂中吟唱的。

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现存完整的最早歌词是希腊文赞美诗,约写于公元200年之前,题为《放吧,喜悦之光》。

而《新约》中的赞美诗都是依照犹太人而非希腊人或罗马人的方式创作的,有的篇章,很明显显示出礼拜圣事的结构程序而在洗礼和圣餐中广为使用。这些《诗篇》以外的韵文,成为3世纪后在叙利亚教会中首先开始兴盛,并且是在基督教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赞美歌的先声。

信徒通过赞美敬拜表达他们对上帝的崇拜,并在音乐中解说神的指示和祝福,让信徒的信仰更加坚固。敬拜并不需要华丽的场合,教会中都有唱诗班来带领大家敬拜赞美,圣洁美妙的音乐把人们带入超凡脱俗的境地,使信徒感受到与神的亲近。基督教在布道时,也常常通过赞美诗的形式,将许多深奥、抽象的教义和宗教思想,转化为都能被广大普通民众领受的通俗易懂的道理,并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宗教特有的神圣、肃穆的性质突显出来。

一方面,宗教借助音乐来宣传教义,借助音乐烘托庄严肃穆气氛,借助音乐实现人神的交流互动等等;另一方面,音乐也借助宗教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借助宗教实现了艺术的力量,使宗教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

赞美诗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作曲家谱写的,有很高的艺术性,但不适合一般信徒诵唱,比如巴赫曾谱写过大量的众赞歌。另一类是由信徒谱写的,艺术性不太高,但容易上口,适合一般信徒咏唱。教会所用的颂赞诗歌都属于此类。而其中许多赞美诗是出自犹太国王大卫之手,他还是位音乐家,还有些是可拉的儿子和摩西创作的。赞美诗的第23首“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也许是诗篇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篇。

这里介绍一首集艺术性与容易上口为一体,更是一首流传甚广,感人至深的诗歌——《Amazing Grace》,中文翻译为《奇异恩典》,也有人称《天赐恩宠》,grace原意为“优雅、优美”,此处解释成“上帝對人类的慈悲、恩宠”。奇异恩典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所有说英语国家中最为广传的最有名的一首赞美诗了,甚至有一部专门拍摄的电视文献。而且是美国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乡村福音歌曲,是美国人最喜爱的一苜赞美诗,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会唱的一首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奇异恩典的歌词实在是写得太出色了,短短几行歌词透露着一个罪人得到耶酥基督拯救后的感恩之情。

《奇异恩典》的歌词是由1725年出生于伦敦的美国白人约翰牛顿John Newton 所作,歌词简洁充满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他的生命见证,他的父亲是西班牙人,以航海为业;而母亲是英国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在他七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十一岁的小约翰随父亲过航海生活,不久后竟然染上了水手恶习,不但远离母亲所教导的正路,反而吃喝漂赌。放荡无度,甚至在非洲一带贩卖黑奴。当他二十三岁那年,不幸的遭遇让他反倒沦为非洲黑人的奴仆,直到父亲得知此事之后,才设法加以营救返回伦敦。在他搭船返回英国途中,突然遇

到狂风暴雨,船几乎沉没,他突然想起了过去母亲的教导,幡然悔悟,跪下来认罪祷告,从此他决心奉献给主。牛顿发奋自修苦读并且勤研神学,经过十六年寒窗苦读之后,后来竟成为满腹经纶的学者,精通希腊文与拉丁文,三十九岁那年被按立为圣公会牧师。

他后来也成为一位大诗人,创作许多动听感人诗歌,甚至和当时一位伟大杰出的圣诗作家顾William Cowper成为莫逆之交,并合作出版了一本脍炙人口的奥尔尼圣诗集Olney Hymns。去世之前,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仆。但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与神和好,罪得赦免,并蒙指派宣传福音事工。”这首诗歌就是他一生得拯救的见证。

这首歌也成了基督徒每次祈祷忏悔时必唱的曲目,后来它流行越来越广,超越了宗教,成了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成为人们祈求和平的经典歌曲,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赞歌,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现在在任何庄严隆重的场合、在仪式上、在很多流行音乐唱片里、在国家级的典礼以及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上,你都能听到这首圣洁,祥和,庄重,优美的歌曲。

赞美诗,其优美祥和的曲调令人们陶醉,其虔诚庄重的内容令人们赞美,它以其独一无二的美流传于全世界,并将继续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中译本,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篇3

摘要:关于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我想分别从歌手的的演唱水平鱼龙混杂,市场驱动下对于流行音乐发展的商业运作,发展流行音乐的质量不足,从小众音乐中看到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希望。在这之中主要举了一些当代流行音乐的例子,来更好的说明我的观点。总之应该把音乐标准重新回归音乐,少被市场经济驱使,从小众中吮吸新鲜血液,发掘优秀歌手,真正的尊重音乐。

关键字:歌手 市场 小众音乐

1、关于歌手的演唱水平。

流行音乐中最核心的是歌手。经历了8090年代的港台的金曲时代,港台流行的档次似乎降低了许多。台湾音乐大量的复制,出现了一些似乎不能满足成为优秀歌手的艺人。当然其中不缺少优秀的音乐人,如周杰伦的创作,张惠妹,孙燕姿,梁静茹的独特的嗓音。可以看出一个真正优秀的歌手应该具备一定的演唱功底以及特殊的声线或者说自己的风格。

然而涌现的一大批歌手,例如杨丞琳,蔡依林,以及偶像团体,如F4,SHE,飞轮海,5566。这些人少了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该具备的特质,很难说在音乐上有什么真正的建树,然而却总是出现在某些排行榜上,同时在华语音乐的地位却相当之高,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当然很少有人因为纯音乐而喜欢他们),着实让人匪夷所思。可以解释的是这个时代下的唱片公司,注重的是艺人包装下的利益获取,很少有人想要真正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提高音乐的欣赏性,从而忽视对于音乐创作的重视。在大环境下,大众更倾向于接受包装和收集炒作,从而缺少了对于音乐水平的衡量。通俗一点说,唱的好的歌手由于没有好歌唱,唱了烂歌;有个性的歌手在公司的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的压迫下,唱了烂歌;没有以上两点的伪歌手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唱烂歌。于是整个中国都在唱烂歌,所有的差别就都没有差别了。似乎成为歌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门槛高了,而音乐门槛低了,以致于假唱的现象屡见不鲜。

2、关于市场驱动与商业运作

在之前大陆的流行音乐似乎暗淡了不少,然而多了几分纯粹。那英,孙楠,羽泉等老牌歌手依旧有着自己的固定歌迷,但是似乎少了新鲜力量的补充。紧接着就是疯卷的选秀,着实带来的优秀的歌手,然而同时带来了一些极端的炒作与文化标准的缺失,各种似乎没有资格成为音乐人的人一炮走红。流行确实源于广大群众,群众在市场的影响下促成了他们的冠军。不难否定,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大众,市场洪流下的大众口味最终还是促成媒体对于炒作的热爱。似乎选秀本来就是一个带着“展示平台”的伪君子,一些比赛的规则根本就是背弃了公平,而成就了作秀游戏的乐趣,于是它成功成为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和娱乐公司提高旗下艺人曝光率的工具。国外于是出个苏珊大妈震惊全世界,中国的好歌手只有自怨自艾。

什么成就了流行?一个好的声音是远远不够了,歌手后面的强大的支持力量,音乐的制作班底,一个系统的运作,包括后期宣传等等因素才成就了流行。中国从来不缺好的歌手,缺少的是把他推向市场的成熟又可取的整体运作,缺少的是对于音乐这个行业的真正尊重。中国的好多歌手,例如张靓颖,张杰等他们的部分歌有一定的传唱度,然后他们的专辑却总是不尽人意。优秀的嗓音没有施展的机会,然而必须降低标准去迎合大众,却是弄巧成拙。商业运作的巨大推动力,使音乐成为一种牟取暴利的手段。

3、音乐发展瓶颈与尴尬

也许是商业运作的强化,音乐创作的缺乏,使其发展遇到了瓶颈。网络下载的流行,盗版的层出不穷,沉重打击了唱片业。于是娱乐公司们把重心放在了演唱会上,没够格开上演唱会的就给艺人排各种通告,各种真人秀,提高他们的出镜率。和影视明星不同,他们的脸孔没有固定的循环的出现在电视上的机会,然而最近兴起的真人秀却给他们带了机会。他们忙于赶公告,似乎背离的提高音乐的本事,但是却推不掉,因为一个强大的商业运作体系在后面,于是它成为压榨资本的工具。

忙于上各种节目,来推销自己,这些节目的音乐设备真的可以来展示你的歌唱水平吗?有些音响还会发出吱吱的声响,有些话筒连说话都困难,这样还得拿来唱歌,这是对音乐的不尊重,只是一种获利的方式。一些国外的节目他们对于舞台的布局以及音乐设备的高要求,可能是国内音乐人无法想象的。参加过格莱美的张靓颖曾经感叹其在现场的任何位置走动,音响效果都非常赞,很少出现一些听觉盲点。然而国内甚至拿到根本没法说话的话筒,听不到自己的声音。粗糙的音乐如何不尴尬?

4、关于小众音乐

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些口水歌,这些歌曲确实很好,但你会发现每首歌几乎都一样,词曲再不同,但是它们的律动都是一样的。没有新的律动,就没有音乐的创新。

即使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众歌手。这里不得不推王菲。然而有人要反驳王菲还小调。确实她很大众,她也绝对小众。她的很多专辑似乎只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吻却总是赚来大众赞美。是她真正把小众诠释为流行。

但是大部分的小众音乐总是走在音乐的边缘地带,很少被人拾得。也许是厌倦了口水歌,小众音乐渐渐浮出了水面。当小众音乐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主流,王若琳、陈绮贞、方大同、苏打绿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这些人对于音乐的执着是那批大众音乐人所比不上的,因为够纯粹。比如说陈绮贞4年才出一张专辑,每一首歌都是精心的制作。相比而下,SHE几乎从出道每年都是一张专辑,专辑质量的比较可想而知。

同时在国外作为主流的电音,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不过照着现在的发展趋势,当非主流成为主流,不难否认会出现一批包装过的小众歌手,成为主流。当然也会有新的非主流的过程,这些都是相对的,无限循环的。然而我们从中学习到的对于音乐的尊重,拥有真正音乐魅力才拥有长久的粉丝团。把音乐标准重新回归音乐,少被市场经济驱使,从小众中吮吸新鲜血液,发掘优秀歌手,也许是中国流行音乐走出阴霾的出路。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