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初中地理小论文(最新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摘要: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强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状态,因此,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知识渊博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精英人才还需要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然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教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说,当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教材为基础挖掘心理教育知识
教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资料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必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懂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附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心理教育知识。
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教师讲解完地理知识,教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三、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习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和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比如说,当教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还应该借助地理教学这一平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进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
地理学科是一门常识性的学科。如何够在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地理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次研究就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关键词:地理课程;课堂气氛;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的参加并有发明性地展开,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这就要求老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地理课堂进行改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地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高中地理的课程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并能够用一些地理知识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同时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地理问题。老师要根据新课标的一些准则,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严肃对待备课,在对教材内容的内部实质意义、整体体系、独特的地方熟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教学目的的预设,编著教案,使讲课重点突出、打破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对热点进行分析,调动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让课堂的气氛有很好的展现,最终达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
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
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
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的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长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
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的参加多端的开放的探索追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这样也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所以,在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评价方面,不止要关心注视学生学业方面的绩效,还要关心注视其学习经验的多种表达,关心注视其感情、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进展。在评价形式上,要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把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合理的结合到一起。
三、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这样的教学经验,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地理课堂中,课堂气氛就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于课堂内容的巧妙设计,让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地跟着教师的思维来走,这种情况下容易到达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动机的培养
严格的讲,激发动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发现其进步,教师都要表扬鼓励,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特别是在学习目标呈现后的学习动机激发,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二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鼓励。
2、个性能力的培养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阅读后都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和情感体验。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创造性设计,重构有现实价值的认识,并让学生在仔细揣摩教材、掌握各种基础知识,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概括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生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越能揭示没有认识过的某些同类新事物的实质,并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经验系统中去。地理知识领域广阔,内容纷繁复杂、知识点零星散乱。因此,在学习教材时,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分析概括教材的主干和要点。主干知识一目了然,给学生搭建了知识框架,提供了知识支撑点,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4、探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地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学生能够获得初中地理课程中有关自然和区域的地理知识,同时展示学生的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地图”一节时,先把学生课前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和教师绘制的“校园平面图”,通过多媒体投影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对比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再次在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再次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在课堂上交流,结合生活经历体验。
5、情感能力的培养
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展开,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达到最佳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与课堂氛围最终达到高度和谐。
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6、想象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徐红玫。地图教学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之刍议[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深,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堂了解、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来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增强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相应知识,还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能与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一、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充分把握,也重在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研究性学习贯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在知识、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都能有所转变,获取思想以及情感上的最佳体验,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更好地接触社会的同时感悟人生,拥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求学经历,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综合能力等角度展开任务,逐渐将研究能力融于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能力在高中教学中理应逐渐有所体现,为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以及社会做准备,而在地理教学中的研究能力无非是要求学生自行从课本中学习相关理论,再通过社会实践寻找共同点。教师能够在课堂结束时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由学生在课下自行商讨,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作出结论,像一些当地的环境污染、资源受限以及工业设置等问题均值得深化探究,鼓励学生对所在地的地理问题产生兴趣,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将所学变为所用。观察能力的形成是研究能力培养的前提。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将思维观念强加于学生。地理课堂上,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国家地理常识,让学生从课件中寻找兴趣点,经过自身的整合分析理解图片以及视频所蕴含的知识,观察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数据与图表信息,将间接形象与直观图表进行展示,在一定时间后提出细节性问题,比如在观察铁路地形之后让学生回答铁路的位置选择原理以及沿线的河流、工业场地,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训练除了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功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协助学生完成各种地理实践,类似于这样的社会实践能够有效扩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范围,补充课堂中没有了解到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益处。另外,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潜意识下增强了科研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团结合作与互帮互助,地理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观察不同地势产生的不同现象,发现事物最原始的样貌,透过现象看本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地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意外,在尽量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课外实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质问题。教师在实践开始前要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整体概括,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身任务,无论从前期准备、课题设计还是成果展示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改变,手脑并用去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教师要根据现场工具的配置来安排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彻底转变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详细了解。例如在学习“土壤”一课时,教师能够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土壤的不同种类,继而选取有所差别的土壤进行实验剖析,必要时能够联合化学课程一起探究土地中的肥料情况,然后做好实验记录,方便后期做实验报告时查询数据,最终形成地理实践成果。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之余能够根据社会现状来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上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来与同学相互交流,从中发现不一致的观点而引发独立探索。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不断督促学生观察生活,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事情的发现解决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询问老师同学的意见,最终还是要综合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最终决断,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从其他平台寻找依据,通过多种途径的选择能够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有帮助,加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生针对地理问题作出讨论时,教师能够对学生所研究的项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向与主题相关的轨道前进,让每名学生都有自主发挥的欲望与空间,当然,一些地理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打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给予一定的信心与勇气,加强学生综合分析的耐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当前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不同于以往,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想法,加快地理研究项目的完善。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开始横向延伸,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管理,但是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相互联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增强学科间联系的同时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妥善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展开社会调查以及资料文献的查阅,能够于无形中发现自己未被激发的潜能,继而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六、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的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从不同角度着手,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对课本教材深入挖掘的同时延伸知识面,主动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突破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的地理探索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6,(26):160-161.
[2]晏煽.高中地理教学依托下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亮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27.
[4]刘海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2):71.
【论文摘要】
人文主义地理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的含义与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人文地;自然 ; 区域; 趋势
1、人文地理的含义
人文地理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被并列为地理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包括的分支学科有、城市、人口、部落、、社会、文化、、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等等。
2、人文地理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研究
①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可以说是地理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
(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研究的主要方法
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
(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
(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
(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的发展趋势:
③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走向统一的趋势。
④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其中旅游地理虽然起步较晚,但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⑤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如对化的研究。乡镇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⑥理论研究逐渐加强中国地理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与地理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⑦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发展的支柱
地理中人文地理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应研究的热点。
⑧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包括人文地理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5、总结
中国的人文地理理论与方法论是在鸦片战争后通过传教士、外国学者和归国留学生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前苏联自然科学体系的影响,人文地理逐渐被经济地理取代,直到1979年才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空间最广阔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经济也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原有的社会制度、遗存文化、社会结构形态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国家的发展。中国需要发展人文地理,而且中国也具备了人文地理发展的肥沃土壤。
[摘要]
新课程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地理课程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所以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的地理教材具有浓重的地域气息,也正是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地理教学中所存在一些困惑做出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实践与生活,对人地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还有一些实际的事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由于地理所涉及概念性的问题较多,仅仅通过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的只能是浅显的知识,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也很难去正确的判断。鲁教版的地理教材很重视实践的内容,相比于其他教材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地理。
一、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含义
对于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能够从了解教材的内容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高中地理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直观、形象的信息展示。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看能够分为文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就是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就是地理书,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方便实用的教材资源;语音资源包括录音、广播等通过声音能了解到的内容。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比如,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地理课程教学课件,课件当中含有图片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思维意识,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
二、对地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
针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特征来讲,教学方法的探索应随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来变化和革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还是从教材当中获得,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地理模型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针对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运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运用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经线和纬线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化的图像,继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学生也在进行思考,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为接下来知识的讲授做好导入。当向学生讲解地形图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各个国家的不同颜色,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构造等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
进行辅助教学。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精心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变成直观生动的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和实际运用,与其他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鲁教版对于地理知识的说明更加详细和深入,和实际联系的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和更加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来突破这一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前转备好的图片、视频等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加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地理教学
在目前所使用鲁教版地理教材中图表的设置和布局非常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应对图表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图表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图表能够将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地理知识。对于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图表的作用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图表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结合为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为学生解答时能够围绕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学生会根据这种形象的概念展示找到用图的方法,学生会用图,就表明学生的地理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结语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育者来说是教育改革之后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2]李羽然。浅析高中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