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优秀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学论文【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在我国当前的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自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有些是归属于教学目标的问题:定位不明确,与语文教学的本质相背离,把语文课堂错当思想品德课;有些是归属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有些则归属于教学方法方面:教法不讲究探究,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我国目前的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实现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语文字词句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在将来更好地生活,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下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语文经验,把这些具体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将语文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中文章和文章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没有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课文,它们的时代背景、语言环境以及价值观已经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链接,这些文章虽然具有很强的文学史价值,但是其文学价值和语言上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如果教师一直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限制在课本范围内,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入死胡同。可以将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将更好的、源自生活的文本添加到学生的阅读中,教师要将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种类推荐给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语文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熟练运用自己的语文能力,语文活动可以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在实际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在上课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具有针对性,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课文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作者的过程。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该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文章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以及个性和兴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变,使其具有开放性,要为每个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都留出充分的空间,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看法。

四、教学评估的开放性

我国当前的语文测试以标准化测试为主,这种方式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采用更加具有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客观评价。语文的教学存在着模糊性,对于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引发出很多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篇作文可能就会产生很多的评价。所以,在对学生展开基本的字词的考察之余,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应该用比较标准的答案对学生进行约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挥空间。除此之外,也不应该把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应该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进行结合。教师应该深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和其他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能在老师的具体帮助下,提高自己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解差异给予重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的特点有很好的掌握,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提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活动,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样也会在另一个程度上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强大魅力,将更多的人文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

五、结束语

我们发现,要完成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进行探索,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束缚。

语文教学论文 篇2

摘要:时下提倡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涌入,作文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为孩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小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养成阶段。针对当前小学生写话时的不良现状,教师要从“以生为本、关注发展”的角度分析低年级写话指导的优化策略。只有给孩子的写作心灵开辟一片绚烂的天空,使孩子在写作时释放心灵、驰骋想象、喷发情感、展示个性,这样的写话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教而教。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兴趣;优化

一、识得庐山真面目———低年级写话现状的探究与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写话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无话可写或无从入笔,学生写话兴趣不浓;其二:所写的内容空洞、缺少想象。造成这样的根源在于我们的一些写话教学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发了我的一些思索。

1、 现象一:“无米之炊”的困境

“无米之炊”仿佛成了作文“永远的痛”。平时,与学生们随意交谈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活泼,富于幻想,富有朝气,充满童真,说起事情来充满童趣,可一到写话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没什么可写的?

造成“无米之炊”的困境就在于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少,不细致,即使碰到精彩、丰富的生活题材,加上辨别、认识事物的能力弱,这些精彩的片段就像过眼烟云,在学生眼皮底下溜走了。再说他们的生活空间也极其狭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都把知识学习当做了学生唯一的生活,繁重的课业负担,隔绝了孩子丰富的生活,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他们没有了“偷采白莲”的窃喜,没有了“卧剥莲蓬”的洒脱,听不到“蛙声一片”,看不见“露似珍珠”……单调的生活,怎能诱发孩子原始的冲动与灵性?这样,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

2、 现象二:“无暇童情”的缺失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非常纯真的,他们所写的话也是非常富有童趣的,也许他们心中的小鱼会做梦,萤火虫可以有烦恼,雪花可以有翅膀,小泡泡可以在天上自由玩耍……但在我们的一些写话教学中,教师特别刻意追求语言的真实性,却扼杀了孩子文章中的这些童趣、童真。孩子在教师多次的否定下,就只会模仿着大人的口吻写一些符合老师口味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严重缺乏了孩子的童真、童趣,不仅影响了儿童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低年级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写话教学存在的种种现状,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用“以生为本、关注发展”的眼光,结合低年级学生以表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从“提高写话兴趣、积累语言厚积薄发、丰富写话形式、优化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写话的优化策略,给孩子的写作心灵开辟一片绚烂的天空,使孩子在写作时释放心灵、驰骋想象、喷发情感、展示个性,这样的写话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教而教。

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围绕一个“情”,厚积而薄发

写话是厚积而薄发的创造性活动,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真情流露时多积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记得一年级时,美术老师让孩子画太阳。下课了,孩子还意犹未尽,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于是我抓住身边的这个契机,马上让孩子写写自己在美术课上画的太阳。一个孩子这样描写:“我画了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太阳的里面是红红的,外面是金黄的。太阳热得直冒汗,他用毛巾擦汗,还用扇子止热。小朋友们也很热……”是啊,生活是真实的,但生活更需要想象,每个孩子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书,教师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让学生妙笔生花。同时,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拥有取之不尽的写话的“源头活水”,才能让他们写出的文章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

(2)课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情趣浓郁时多积累。阅读可丰富学生的内在积累。因此,教师应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指导。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童话寓言、绘本等,也可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并定期进行读书交流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写话中运用。这样,学生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也丰富了自身的语言积累。

2、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讲究一个“评”,体验成功

教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低年级的学生更在意老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让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大增。因此,只要学生言之有物,有闪光点,哪怕就一个词语写得好,我便会给他们打上大大的五角星,写得越好,五角星越多,学生写得优美的词句我还会用大波浪标出,学生看了都激动不已。同时,我还会让学生自己把好作品读出来,一到这里他们就特别激动。另外,我在班级中专门开设了“妙笔生花”专栏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这对学生无疑是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

写作是快乐的,而这份快乐应该源于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那就让我们携手给孩子一片绚丽的天空,放手让他们用笔去抒写自己多彩的童年吧!

语文教学论文 篇3

【摘要】培智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样进行常规的。语文学习。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培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和加强我国当前培智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不断提高培智生语文学习的成效,从而使他们更好的在当前社会中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培智生 语文识字教学 有效性 措施

培智生主要指的是那些智力有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培智生的大脑发育缺陷,使得他们的感知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交往和语言方面的能力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大部分培智生存在语言发展障碍。发音不准、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口语表达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培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和加强我国当前培智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不断提高培智生语文学习的成效,从而使他们更好的在当前社会中工作和生活。

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1、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就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培智生由于生理发育的缺陷性,使得兴趣在他们识字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明显。在培智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提高培智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识字的兴趣是开展培智识字教学的第一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动画、图像、声音等信息对文字进行恰当、巧妙的处理,能够迅速的引起培智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识字课程中教学情境当中,并在情感上同教学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了培智生对文字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了培智语文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成果。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智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事物缺乏一定的想象力,这也为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多媒体综合信息技术,将刻板、枯燥的文字内容以图片、声音、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巨大刺激,从而让培智生更好的记住文字内容。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应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总结动画片中所讲的故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动画片中丰富的构图、鲜艳的色彩、美丽的意境所吸引,让培智生能够边听边看边学。这种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新颖的视听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给培智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成效。

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语文文字的说写之中是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而对于培智生来说,这一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培智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通畅的说和写字。因此,在识字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软件、光盘、磁带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说写情景,在文字的说与写之间架起桥梁,从而训练培智学生在文字上的读写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成果。

二、加强童谣的运用

1、利用童谣提高培智生对字形的记忆。针对培智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较差特点,可以围绕“趣”来构建相应的识字教学组织形式。即在童谣中,将抽象的文字字形形象化、生动化,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识字氛围。例如,在学习“京”字时,可以将其转变成“一点又一横长,口字摆中间。娃娃去北京,北京真漂亮”的小童谣。从而使培智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记忆文字的字形。

2、利用童谣提高培智生对汉字差异的分辨。汉字的变换复杂、内涵丰富。在众多的汉字当中,字形相近的文字非常多,少一捺、多一撇或者少一点、多一点都会将这一汉字变为新的汉字。这种复杂的变化对培智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编制一些童谣,让培智学生更加明确的区分字形相近的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分辨“禾”和“木”以及“鸟”和“兔”的区别时,可以通过下面的童谣进行区分,即“禾木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这些童谣在增加汉字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培智学生对文字的印象,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成效。

3、利用童谣提高培智生对字义的理解。在培智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童谣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文字字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一些猜字童谣,使学生更加了解汉字的字义和来源,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培智生由于自身生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语文识字上的教学模式注定有别于正常孩子的语文学习。因此,培智语文教师要根据培智生的特点,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多手段的激发培智生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文字的注意和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培智生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成果,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和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康艳玲。让童谣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绽放光彩[J]。才智。20xx.

[2]蔡雪霞。创建和谐灵动的培智语文课堂[J]。特殊教育。20xx.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采取科学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理念,用创新的思路来组织作文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与写作思维得到提升。那么我将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创新教学的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诞生了多种教学思想,其中,情境教学法就是广大教师值得采纳的一种主流思想,其旨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相比填鸭式教学更具有感情色彩,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例如在完成《龟兔赛跑》的学习后,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谈一谈学习之后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还原龟兔赛跑的故事,同时要利用具有情感的语言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使学生感觉龟兔赛跑的故事就直接发生在眼前。这时教师一步步地对故事的内涵进行透彻讲析,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则故事背后的寓意,随后让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进行思考与讨论,深化对故事的领悟,最后再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情境教学法得以落实,改变了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让学生将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爱上写作。对此,教师可以将日记式教学有意识地运用在学习中,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不限于内容与字数,只需要记录好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其中的感悟,做到真情实感、有感而发。再者,教师还可以将日记与周记的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日记与周记成为学生总结自我,练习文字运用功力的平台。这样一来,教师一方面将学习的平台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生活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生活总结与感悟,另一方面,简单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爱上了文字表达,培养了写作的习惯,克服了作文学习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练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考虑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为例,这是海伦凯勒的经典作品,对小学生思维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恰好在写作教学中有一章便是要求学生以“假如……”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于是教师可以将二者进行融合式教学,在完成文章的基础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深层的讨论,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教师再将教学重点过渡到写作当中,学生就要想假如自己只有三天光明,会做一些什么呢,在想象中思考,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最后再利用文字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获取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作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四、有效实施感悟式教学

具有情感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好文章,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将教学重点从技法传授转移到情感感悟上来,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要有效地实施感悟式教学,让学生针对客观事实进行感悟,将自己的观点与情感融入文章。比如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如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帮助环卫工人维护城市清洁,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感悟其中的经历,然后用文字将过程记录起来,再一次地进行思考与感悟,从而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在字里行间流露自己的情感,更深刻地感悟这样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写出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并且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感悟式教学有效落实,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必要保障,可以说,要培养好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离不开具有创新性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性,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真挚的思想情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蕾。论当今国学教育的系统化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应用,2014(8):97-99.

[2]王超杰。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西北师范大学,2012.

语文教学论文 篇5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模拟特定的职业场景,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如我在讲授《应聘》时,就模拟了招聘会的场景。我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为应聘者进行应聘。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前准备几个应聘时需回答的问题,在应聘者进行应聘时进行提问,最后由学生决定录用其中某位应聘者。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从应聘者的服饰、言行举止、个人专业素质上去判断应聘时怎样做才是最突出的,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二、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阅读。通过对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语文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如在讲授《芝麻官餐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培养他们在逆境中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积极奋斗的思想情操;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要执着、认真地对待工作,进而使学生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学习《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深入阅读,学生领悟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明白在了整个职业生涯中,人格美才是永恒的,使学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学习《一张诊断书》时,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林巧稚的人道主义精神及令人敬畏的敬业精神。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挖掘不同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未来面临就业时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

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较薄弱、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开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找到语感

教师可先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字、词、句、篇的读法,在实际教学中以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体会到文章的韵味,提高朗读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试着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学期:不规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美景、美人、美事,可以讲故事,谈谈自己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心得体会等。第二学期:规定某一特定主题,让学生发表看法、意见,并进行演讲。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在应用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大多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其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如在教授拓展模块中的《会议纪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完会后,写一份活动会议纪要,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教授基础模块下册重点《计划》、拓展模块中的《总结》时,教师可让学生各写一份工作学习计划或总结;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自我介绍》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中作自我介绍,或者设想:假如你去应聘,你将如何推销自己?假如你第一天上班,又应怎样向新领导和新同事介绍自己?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总之,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篇6

摘要:

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就课内外阅读教学探究,探讨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

阅读 课外课堂 主体作用

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纵观多年阅读教学,比对高考学生解题现状,两者没较好衔接,失分较多,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阅读是什么?“读”是种阅读活动,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作者潜藏作品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阅读教学却教师讲代替学生读。严重背离阅读的本意。其次,受条件限制,以教材、教参为中心,教参牵着鼻子走,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感悟、整体把握,学生学到的东西有限。第三,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发现,把“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如同桌、小组讨论,猛看热闹非凡,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实效是学生讨论、收获了什么?第四,学生生活、阅读积淀太浅。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源于社会生活,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远离现实,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定在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阅读被教师的繁琐分析和提问占有,多数学生除课本,几乎无课外阅读。

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的,绝非“讲”或“听”出的,缺少阅读的语文阅读教学付出太多,收获很少。怎么改进呢?

我想首先是课外阅读教学。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累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灵性。这就要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教材自身乐趣;善于启发利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所以,高一应抓兴趣,让学生变自主阅读为主动阅读。敢放手,多给阅读时间,尊重学生原始阅读。即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只要内容不暴力、淫秽、反动。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深入自觉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当然,由着“性子”阅读,并非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等都要精心策划,适合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不解字词随时翻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学生要有自己的看法,我要求的是学生做少许读书笔记,可以对作者、人物、片段写点自己的看法,体悟,也可当练笔(周记)交,甚至可作为演讲内容向同学推荐。

新课改最终面对高考,所以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的指示阅读范围很必要。借助高一个性阅读形成的习惯方法,促成学生阅读自觉;让学生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把兴趣爱好阅读经验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其参差不齐的感悟、认识能力趋于统一。高二课外阅读教学教师应参与做好指导工作。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书籍“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竞赛等促进多读;充分利用墙报、校报定期刊出学生作品,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其次是课堂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初始化阅读。在学生没接触文本时,不设计教学活动,在接触文本获得原始体验后,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矫正、引申原始体验,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原始体验基础上生成、引导、训练。这样才符合学情,真正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精心设计活动。

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体现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易于生成,锻炼综合能力,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主体地位。需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必须合乎实际,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

二、促进沟通。

阅读教学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多重对话:生本对话的深层次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艺术介入,生生对话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艺术引导。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能否促进动态的生成最能显示教师的调控艺术。另外,在学生忽视、曲解或难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主导作用。

参与对话过程中,教师当讲则讲,当导则导,当练则练。立足“高效、实效”。在课堂教学之前,思考学生要有何提高,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课后反思学生所获几多,是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也必须是生成和预设、习得和学得、探究和接受、自主和引导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三、指导语文学法。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引导学生探索适合的听课方法、讨论方法、具体阅读方法等。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促进学生发展。特别高三针对高考,要学生用锤炼的探究性阅读本领,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在高考阅读答题中,必须要学生依题意答题,进行探究阅读,总结解题“程序”、思路,使答题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四、延伸课堂。

语文课应无条件地扩展和延伸,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阅读教学要结合课文有意识地开拓阅读教学新空间,激发广泛阅读兴趣,糅合历史、人文、科学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出课堂。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每节课上成问题课,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比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编有名著导读,课文后附相关链接就是一个较好的拓展线索。学生获得大容量的“库存”,必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文字的敏感。

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人生的学习工作中,阅读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作为语文老师,唯有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陈维贤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