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务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最新3篇】

随着现在我国的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的财务会计已经开始逐渐,成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下面是整理的有关财务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科财务会计的毕业论文 篇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得到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我们不可小觑的弊端。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 缺陷 对策和建议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信息科学,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

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广,不但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管理创造奠定了基础。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推广也给企业带来了与传统手工会计不同的风险,因此,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寻找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财务软件固有的风险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受到威胁

人工会计系统的核算工作依靠职责分离、互相牵制、证帐表的钩稽关系等控制手段,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帐到报表每一步都有记录并且有制单人、复核人、出纳签字、主管签章以示负责,步骤清晰,条理分明。

而计算机证帐表信息来源于以人机交互方式输入的记帐凭证,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会计信息。另外,在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数据高度共享,相互联系。在输入环节出现的错误可能会被不断放大,最终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的危害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影响力上都要远远超过人工会计系统。此外,会计电算化“省略了会计过程的信息重组和分类等诸多繁琐细节,并且使程序之间的技术性核对化为乌有”。

(二)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导致审计人员在对人工记账阶段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检查法、盘点法、观察法、查询及函证法、记算法、分析性复核法等)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报废。在复核,审核等环节,财务人员采用电子签名形式(可能被人伪造)。即使发现重大舞弊,也不能像人工记账那样凭借墨迹和笔记,恰当的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权责分明。

(三)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困扰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原手工制作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阳光体育论文则由计算机会计系统通过打印机规范打印保存或采用磁盘、光盘等磁质来保存。磁性存储介质具有的易损、易删、易改、易磁化,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计算机硬件缺陷、软件设计错误、运行冲突、电脑病毒、黑客攻击、存放环境的不合格等,任何意外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磁盘中信息的丢失,丢失后又极难还原。

另外,现在市场上具备很完善的数据保密功能的软件较少。多数软件对其系统存在的各类数据文件未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具备较好数据库知识的人,完全可绕开会计软件的各类控制措施,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读写这些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盗取,偷换等操作,使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1、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并且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在进入系统时应当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2、 相互制约原则。即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职责分离,相互牵制。

在记账过程中,保证制单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管理员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时间,方式,内容等也应当详细记录在系统的“操作日志”中。

3、 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以及网络安全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数据加密和系统监控等。此外,系统还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

4、 内部防范原则。主要针对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要防止管理层凌驾于整个系统之上,使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形同虚设。

5、 人适其职,人尽其职原则。即企业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既具备良好的财务会计才能,又精通信息技术,同时还能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职业道德的指导下,遵守执业准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

6、 岗位责任制原则, 通过对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来落实其职责与权限严格执行轮岗制度,定期调整内部控制人员的监督权限, 防止内部人的合谋串联作弊。

(二)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加大事先审计和事中审计的力度。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同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当与之保持同步,以适应其变化,同时又可以达到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范围,强化审计质量的目标。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能够进行追查,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难题。另外软件开发公司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当加强审计软件的分析功能, 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大型企业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加快联网审计软件的研发等。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加注重事先审计和事中审计。通过对系统是否建立了安全可靠用于防止有意或无意差错的程序控制;系统是否充分保留了方便今后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系统是否建立了用于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等问题的审查,注册会计师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找出系统内部的薄弱环节,提请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加以调整,改进,为期末审计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

1、 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各类设备处于温度、湿度适宜,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的环境中,定时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如果有条件,企业应该设置相关的岗位,由专门人员加以保管。

2、 建立健全对电脑病毒,黑客攻击的防范措施。比如:购买正版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等。

3、 完善会计信息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并记录下档案形成时间、会计数据所属时间、数据内容及备份人所有资料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包括文档资料、源程序清单等,以避免因意外或人为的原因造成数据丢失。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手工会计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对问题的研究,探讨,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同时这对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推进也有积极意义。

本科财务会计的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由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采取各种销售活动,对外赊销产品、材料、劳务等,这种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但是,在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赊销管理制度、定期清查对账制度、信用评估机制以及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反馈欠款信息、忽视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经验等原因,导致应收账款增加,不但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坏账风险,产生潜亏隐患,影响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要有效核算和管理应收账款,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手段、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应收账款核算。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应收账款办法

一、当前应收账款核算与管理的情况

就当前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收回的难度很大甚至无法收回,这成为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企业在对外赊销产品、材料、劳务等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代价,这种风险会导致财务上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客户因一些原因拖欠货款、使资金回笼困难,形成坏账损失,致使企业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时有发生。应收账款的款项被对方占用,该资产本企业无法控制,一定时期内属于企业的“虚拟资产”,只有变为流入企业的现金后,才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

应收账款资金回流企业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果,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对此也比较烦恼。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管好应收账款,盘活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属于企业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这门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应收账款管理方法比较流行的做法是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这里应收账款保理是指企业将对客户而赊销形成的'还没到期应收回款项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上的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将其转让给商业银行。而应收账款证券化是一种既能控制和降低应收账款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应收账款促销作用的管理办法。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把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融资者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在发达国家,企业应收账款所占企业流动资金的比重远远低于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企业流动资金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是20%左右,而中国则是50%以上,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已成为影响企业经济运行中主要因素之一。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在发达国家经济中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中国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比率高达60%以上。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源头抓起,做好应收账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效降低企业逾期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应收账款管理职能设置存在缺陷

一些企业领导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设置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些企业里,部分企业领导只抓市场和销售,不重视销售回款,没有有效的应收账款赊销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应收账款清欠手段单一,并且无人追究因应收账款而导致的损失。

(二)财务系统中应收账款账务不明确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收账款账务不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会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反馈客户的欠款信息,加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造成应收账款不能够及时清收。另外,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并没有建立在规定时期清查账目的制度,或者不能坚持与不同客户核对往来账目,并且没有建立的坏账管理制度,导致应收账款账务不明确。这样,就给清收货款带来很大难度。

(三)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原因有许多,首先,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用赊销产品手段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只重销售而忽视应收账款管理,十分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其次,社会信用基础比较薄弱,许多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一些企业故意拖欠账款。并且企业在销售产品前缺乏信用评估机制,导致信用销售坏账的形成。还有,一些企业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也是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信用管理机制

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有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社会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很难套用国外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另外,中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在企业财务的应收账款管理上意识淡漠,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所以,中国照抄照搬国外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并不科学,也没有可行性。

三、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核算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一)加强领导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关注与重视

在企业营销中,企业领导人应当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目标,不能仅把扩大销售量放到第一位,片面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问题。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对领导人的考核时,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坏账发生额等指标的考核力度,不要过分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等。

(二)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能

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按照客户所在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明细账,这样便于以后集中收回欠款,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欠款金额,查看账龄及各项增减变动的情况,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把其作为评估赊销客户诚信等级的依据。此外,财务部门人员还应定期配合销售部门同欠款的客户进行对账,向对方寄送对账单,并在获取对方对账单时确认是否经其供销、财务经办人员确认、签章等。

若发现有对账不符的,要双方及时查清原因,金额较大时,无法通过信函、电话查清的,可派相关人员同客户进行仔细核对,查清原因后要及时调整账目。要尽量杜绝因双方对不上往来账而造成企业坏账损失。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岗位管理控制的作用,定期对企业业务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换,避免出现岗位重复、职权不清的情况。财务人员在离开岗位时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例如销售部门,办理应收账款同客户对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处理,问题解决后方能离岗。

(三)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想解决一些客户应收欠款长期拖欠,很难收回这一问题,应该成立一个由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市场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清欠领导小组,对陈年旧账进行统计整理,安排专职清理欠款人员逐项进行清理。企业还需要对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如相关人员有过失,还应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坏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不合理。应收账款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的关键。如果说部门人员做得好坏都一样,那么应收账款的制度设计得再好,也只能是一种摆设。所以企业应对管理部门建立一定考核机制,对应收账款工作进行评价,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从而发挥他们主动能动性。

(四)建立企业自己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核算对策

若企业建立诚信标准则较低,会加大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增加收账的费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首先应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即采用一定手段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其中最具有代表力、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比率作为评估信用风险的指标,根据数年内公司年景的好坏情况,分别找出信用良好和信用较差两类顾客的比率平均值,并用它作为比较其他顾客的信用标准。

此外,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设置规范的应收账款账户,按照客户等级和名称设置明细账户,按照赊销合同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并且标明客户信用等级,记载发生应收账款的时间以及原因,并且记录合同施行情况,标明是否有所增减变动,并且标明每笔应收账款的账龄。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清欠应收账款,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防止坏账风险。

参考文献

[1]何燕仪。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08) 。

[2]赵耀,乔贵涛,张健。会计准则变迁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信息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本科财务会计的毕业论文 篇3

摘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哪些不同点,本文就二者的定义、会计原则、进行了区分,并结合二者的联系探讨了二者分离的必要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联系;区别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定义比较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财务会计不同于税务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用来反映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经济活动,同时对企业相关经济活动起监督作用。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对财务会计来说,它是一门专门会计。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全面、系统、连续地运用会计学的核算方法和相关理论对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监督和核算的学科。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原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原则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导向差异,和财务会计原则相比较,税务会计原则所体现的税收原则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如果用财务会计原则去衡量税务会计原则就会认为它存在诸多不合理。由于二者原则差异的存在,在企业会计实务中,两类原则要互相遵循以确保会计质量。

(一)谨慎性原则。企业在具有不确定因素的时候进行评估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原则,全面估计到各类风险,这就是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财务会计在谨慎性原则前提下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状况,它有利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却违背了税务会计原则。因为税务会计遵循的是据实扣除原则,也就是说所有事项必须真实发生,否则就会有偷税嫌疑。会计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做出的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没有真实存在,由于国家税收不可能承担纳税人的经营风险,且税法强调的是“真正发生”。所以税法不会允许财务会计这种风险估计的存在。

(二)相关性原则。财务会计信息跟使用者决策相关,必须对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这就是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而税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纳税前扣除的费用要与同期收入存在因果关系,它是从政府征税角度出发的。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财务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税务会计却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也称为修正权责发生制。因为二者在对纳税义务的精神确定上是一致的,因而税法总体上对权责发生制持支持态度,而在另一方面,税法对权责发生制带来的大量会计估计却持保留态度。就是说在权责发生制不利于税收保全时,税法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去给以保全。税法对权责发生制是有条件地接纳采用以保全税收和收入均衡。

(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不只是根据经济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还应当按照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它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原则。财务会计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关键在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可靠性,而税务会计中对所有涉税事项的计量和确认不能估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税务会计对该原则的解释更强调的是实质至上。财务会计可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坏账准备,但税法却不可以。

(五)配比原则。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就是配比原则,它涉及到大量的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在税务会计中,所得税法基本上是认可配比原则的,税法规定税款应当在配比的当期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滞后。而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因为核算对象的众多,需要将不同类别的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和分类。税法中的配比原则在包含这些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同时依照相关性原则。因而,税法的配比原则具有更广的范围。

(六)历史成本原则。财务会计以公允价值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财务会计中引入了很多可收回金额、现金流量现值等公允价值概念。和财务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对历史成本原则尤为拥护,因为纳税是法律行为,必须有可靠的证据以确保其合法性。与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原则可靠性强,因而在涉及税务的诉讼中可以提供有力证据,所以税务会计只有在历史成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接受公允价值。因而财务会计坚持公允价值而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及分离的必要性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计算程序的应用表明二者相互依存,从某种程度来说,税法的实施离不开对会计技术的借鉴,税收管理的日趋成熟也归功于会计方法。从另一方面来看,税务会计使财务会计处理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对财务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在当前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结合的会计体制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时常被忽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信贷等相关部门,这样的情况对加强企业管理很不利。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开对待,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用完全照抄税法规定解决会计业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去选取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财会人员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管理,避免杂乱的会计核算。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各项税务要求和复杂的计税工作无法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有时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利用税法的漏洞出现少缴税的行为。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税务会计以实现依法纳税的需求。

3、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一套能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不再具体规定会计核算方式就使得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愈加明确,因而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监督、核算,也才能确保会计改革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任坐田,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2011.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立法起草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