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4篇】

摘要: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为了保证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要对此教学目的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依照这一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课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并且做出适合的反馈评价。本文主要就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概念、模式以及分层指导的评价做出了详细分析,并且针对此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有现实的意义和成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探索论文【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概念 篇1

目前,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或问题为载体,设计一些与科学研究情景类似的课题,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以及处理信息,来进行体验和认知知识的产生和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实际的高中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突显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进而进行有效的探索,再收集资料进行合适的分析。此外,学习的目的是让不同阶段、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分层教学理念的引进便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课题设计。例如,对于同一课题,不同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认为此课题过于简单,没有实际的研究价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认为此课题有难度,不能很好的进行深入了解。因此,设置不同的课题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题,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模式 篇2

所谓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经验、能力以及兴趣等,进行适当的分区,然后对课题的设计、研究方向进行确定,从而达到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2.1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的课提设计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过程,包括对课题的材料收集、讨论、筛选等。教师必须先要有个总体的课题框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题设计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最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2.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包括四到六个人,其中,组员的选择既要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利,教师也要有适当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分组均匀恰当。通常先将学生分为三大类:A类,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成绩优秀、思维活跃;B类,学习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中等、成绩优秀;C类,成绩不理想、思维不够活跃。然后根据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题的选定,保障设计意图明确和难度适当。2.3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分层: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问题的提出从而提出解决办法,但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办法与学生的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信息提供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层次为:第一层次(C类)、第二层次(B类)、第三层次(A类)。第一层次的研究课题及学习过程只涉及到教材和基础的知识。由于这类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够以及掌握的额学习方式不多,经常也有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给这类学生设计课题时,尽量带有趣味性,问题设计相对简单一点。此外,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料。第二层次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条件变化以及分析研究。第三层次则是引导学生不断地对课题进行变换与拓展。对于这类学生,知道教师必须进行精心地进行课题设计,难度中上,主要是对课题或课题中的问题或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和拓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全面思维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分层指导的评价 篇3

研究性学习的分层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为了分层为分层,不是为了将学生两极分化,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让他们达到一个最终的目的,即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得到最好的发展。认识到学生的差异的存在,从而进行分层指导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以及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不同层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分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首先要遵循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准则,即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以及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其次是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针对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收获以及贡献等,作出个人评价,然后对小组的研究性成果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两者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适当选用指导用语,辅导定量评价。第三,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对于课题的选择、设计、实施、结果以及实际意义进行各环节的诊断,最终得出终结性的评价。结束语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一个载体,其作用就是使学生尽量展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展示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在成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出适当的指导,包括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方便交流、选题切入是否合理等。此外,比较有意义的课题还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评估,给出合适的意见,从而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其信心,这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利。另外一方面,当然,完成课题后还可检讨以及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挫折的教训,让研究性学习更具生命力和意义。

作者:侯峰庆 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1]鲁鹤鸣.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以“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数列模型研究性学习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12-16.

[2]陈国军.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5:103-104.

[3]鲍建仁,班运利,王培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222+264.

[4]张桂芳.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53-54.

[5]骆魁敏,洪育平,邹国富,华玲,徐长河.《探≮≯索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2,06:42-45.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