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文(优秀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电子技术论文(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电子毕业论文 篇1

【摘要】光伏发电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攻坚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各个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随着光伏发电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概念切入话题,探讨光伏电场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光伏电场;实践应用

光伏发电是当前较为前沿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方式,其因为自身的绿色、无污染及可再生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纬度跨越较大,光照资源极其丰富,所以在我国研究光伏发电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专家估计,到十三五结束时,我国的光伏发电将会占到全国总电力装机的6%左右,大量的光伏电场将会相继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在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向前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念综述

光伏发电中的“光伏”,实际上指的是光生伏特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光伏效应,它指的是半导体在受到光照射时能够产生电动势的现象。当前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制作各种光电池等等,进一步发展为光伏发电。光伏发电中的光主要指的是太阳光,光伏发电指的就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基本原理,利用特制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全部过程。由于太阳光是一种非常绿色环保,不会产生污染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所以当前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电子信息工程则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只要研究的对象是电子信息的处理和控制等等。基于电子信息业在当前已经成为全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当前也成为非常热门的学科和专业。而光伏电场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当前仍然局限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和范畴内,其主要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得以广泛应用,对于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方面更加精确,为光伏电场作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依据。要知道,光伏发电中基本上都是电子元器而很少有机械原件,相较起来更容易发生各种故障,需要做好更为精准的监控和控制。并且在光伏电场中,各项传感器测量的参数需要非常精确,参数的细微差别将会对整个发电系统的监控和处理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它大大解放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够以充足的资源投入到更多的方面去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没有广泛应用之前,发电站的数据监测和处理只能够依靠人力,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也容易出现各种细微的谬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一项在当前非常成熟的技术,无论是数据监测还是数据采集又或者是数据统计都非常快捷和精确,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的实际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首先,数据测量中的实际应用。传感器是光伏发电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主要承担的是数据测量的重要任务。传感器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将会对整个发电系统产生巨大影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感器测量的周期性误差、偶然性误差、量化性误差都进一步降低,测量数据更加精确。其次,数据采集中的实际应用。传感器可不仅仅是进行数据测量,其在测量出数据以后,会进一步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传送。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之前,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需要进行模拟转换,需要将数据先转化为模拟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息,很容易出现失真情况。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将数据直接传输,最大可能地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再次,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这里的数据分析并不像字面上说的那样仅仅进行数据的分析,电子工程技术发展到今天甚至能够直接根据数据进行决策。举例来说,光能相较于水能来说,可控性更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孤岛现象,而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伏并网的决策系统就能够在受到异常波形时及时作出分析和决策。最后,数据统计中的实际应用。传统的数据统计依赖于人力,容易出现错误。而数据统计在光伏发电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场通过长期对数据的测量、收集和分析,能够据此作出进一步的决策和改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统计电场运行以来的各项数据,对光伏发电过程不断改进,使其能够更加稳定、高效率地运行和发展。

4结语

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不是一门前沿的学科,而成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成熟学科。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其可以与很多前沿的学科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创新性的实践应用,在光伏电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近些年来与实践领域相结合的最好例证。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在处理数据方面,最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在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其仍然没有摆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的特点。未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光伏发电的不断发展,相信二者会有更多的结合,为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本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12):111~112.

[2]白波,王蔚琼,张主杰,刘炎东。关于光伏电场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05,(07):165~166.

[3]秦志龙。计及相关性的含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重庆:重庆大学,2013,08(11):101~102.

电子技术论文 篇2

摘要: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重要载体,采用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能很好地展现出新知识与新工艺,能极大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构建模块化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压迫把握好各大模块的特点,根据模块的性质进行知识结构与内容的编排。把大模块分成子模块,子模块又细分成若干小模块进行实施。本文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模块化课程的特点与体系目标,并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与说明,探索出基于岗位和能力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途径,为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生产企业的设备逐渐趋向智能化发展,社会企业在发展中对熟练基础知识与电子设备装配与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理论知识,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技能,拥有得软件开发与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能力,并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电子技术应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大学生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实用性,缺乏对电子设备的实践操作,电子设备故障分析和维护的能力与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实际要求,因此,部分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另外,很多学生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牢固,而生产企业对人才实用性要求较高,造成部分大学生的失业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合理,缺乏科学的模块构建,不同程度阻碍了我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效果。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与目标

很多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都遵循学科体系理论,注重专业的知识性与系统性,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实践环节,对学生传授的只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压缩,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涉猎广但都不够深入,而生产企业需要的是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而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实际培养,使课程体系面向市场,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模块重点,使学生学以致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课程教育教学和管理分析为依托,科学的分析课程编制与要求,具备合理的教学时数,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能同时适应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课程模块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通用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按照市场对职业岗位的需求与职业能力进行设置的,把握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三者的平衡,对每个岗位进行技能探索,根据不同岗位需求进行模块的开发,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模块化课程体系内还将大模块分成子模块,子模块又细分成若干小模块进行课程实施。每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根据行业职位需要进行内容设置,实用性较强;重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每个模块有明确的目标,模块之间可以灵活自由组合;更新效率高,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实施

电子技术课程模块设计前应对专业职业进行综合分析,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模块标准,按照模块引导学生达到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水平。根据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可分为四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与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3.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求职方面等创造条件。结合对学生岗位能力与社会职业发展需求的调查,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主要内容有: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等。

3.2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模块包括职业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主要涉及技术要求的公共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也是专业课程知识的最大平台。是以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其他岗位的胜任能力,因此,专业核心课程课模块也是贯穿学业的连接课程。在该模块的实施中,学生不仅能打好知识和能力基础,还能通过项目课程训练提高自身的岗位技能。

3.3综合实践模块

实践性教学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模块,主要以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脑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质。实践教学模块应占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模块的1/2以上,为学生提高更多的课堂技能实践与社会实践机会,定期进行考核培训与实践,在寒暑假可以利用顶岗实习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3.4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可分为若干专门化岗位与能力模块。不同职业方向的学生只需掌握某个模块的学习与技能训练,达到某个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模块选择,因此在模块选择上具有可扩充性,力求教学模块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达到知识结构、职业素质、技能结构等方面相统一的要求。

4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电子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体系灵活多变,通过不同的模块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消化,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而不断更新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艳,张国志,尹群星。应用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xx(20):14-15.

[2]李法春,高俊文。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1):34-36+63.

[3]叶健华,明小波。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xx(04):54-57.

[4]张源峰。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实施[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78-80.

[5]司福明。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20xx(20):725-726.

电子技术论文 篇3

本文介绍了MATLAB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实例。引入MATLAB仿真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交互式动态波形分析、谐波分析及电量计算,结果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各种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变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主要涉及整流、逆变、直流斩波、交-交变换等电能变换及PWM控制和软开关技术等内容。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相关电路进行波形分析及电量计算,不仅需要画出大量的电压、电流信号波形图,而且需要作相关电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及谐波分析。在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PPT动画及课堂板书等教学方式,存在着波形绘制工作量大、所画波形不规范、电路的工作过程及波形的动态变化表现不足、交互性差、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繁琐抽象等问题,使得授课课时紧张,课堂教学信息量不够大,授课方式单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难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ATLAB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补充,有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为例,介绍了MATLAB/SIMULINK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了相应的仿真电路模型并给出了相关的仿真波形。

一、MATLAB/SIMULINK介绍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商业数学软件,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功能集成在一个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利用其中的SIMULINK软件包提供的图形化交互环境,可快速建立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提供的各种数学计算及功能分析工具,可方便地对电路进行波形分析及数值计算,并可调用丰富的测量仪器工具对相应电压、电流进行波形观测及数值读取。

在建立电力电子电路仿真模型时主要用到了SIMULINK软件包中的以下模块库:电力系统模型库(SimPower Systems)中的电源模块库(Electrical Sources)、电器元件模块库(Elements)、电力电子元件模块库(Power Electronics)、测量仪器模块库(Measurements)、其他电器模块库(Extra library)等子模块库,以及Simulink模型库中的仪器仪表库(Sinks)、连接模块库(Connectors)等子模块库。建立电路仿真模型时,不用书写任何代码,只要使用鼠标调出相应的元器件功能模型并将它们连接起来,设置好各元器件的模型参数,即可对电路进行动态仿真。

二、基于MATLAB的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

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结构广泛用于通用变频器中,其作用是通过控制开关功率器件的通断将直流电逆变为SPWM交流电。该部分教学内容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而且还涉及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分析和数值计算。尤其在作输出电压的谐波分析时,需要推导繁杂的公式,教学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且不易理解。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可借助MATLAB强大的波形分析及数值计算功能对SPWM逆变电路进行动态分析,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建立仿真模型

打开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从电力系统SimPower Systems模型库中选取直流电源模块、多功能桥(Universal Bridge)模块、PWM脉冲发生器(PWM Generator)模块及三相RLC串联负载模块,将以上电路元器件模块按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的原理连接起来组成仿真电路。从测量仪器(Measurements)模块库中调用多路测量仪(Multimeter),配合仪器仪表(Sinks)库中的Scope示波器,可同时观察多个节点及支路的电压电流波形。从其他电气模块库(Extra Library)中调用傅里叶分析(Fourier)模块以便对输出电压信号ua进行谐波分析,调用有效值测量(RMS)模块对输出电压ua进行有效值计算,并用数字显示器Display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出来。最终建立的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仿真模型示于图1中。

(二)设置模块参数

双击仿真电路中的相应模块,对逆变电路元器件进行参数设置。

1、直流电压源Us:电压为100V,测量项Measurements选择Voltage,以便电压数据可通过多路测量仪Multimeter观察。

2、逆变桥(Universal Bridge)模块:桥臂数选3,吸收电阻Rs=1e5(Ohms),吸收电容Cs=inf(F),功率器件选择:IGBT/Diodes,导通电阻Ron=1e-3(Ohms)。

3、三相RLC串联负载模块:电阻R=1(Ohms),电感L=0.001(H),测量项Measurements选择Branch voltages and currents,以便数据可通过多路测量仪Multimeter观察。

4.PWM脉冲发生器(PWM Generator)模块:采用内部产生正弦调制波方式,发生器模式选择6 pulses,载波频率为3000Hz,调制度为0.7,输出电压频率为50Hz,输出电压相角为0o。

5、傅里叶分析(Fourier)模块:基波频率设置为50Hz,利用Fourier模块分析基波的幅值magnitude-1及基波的相位angle-1。利用Fourier1模块分析3次谐波的幅值magnitude-3及相位angle-3。分析结果用数字显示器显示。

6、有效值测量(RMS)模块:基波频率设置为50Hz,分析结果用数字显示器显示。

三、电路仿真及结果分析

第一,选择菜单simulation/parameters对仿真参数进行设置:仿真开始时间设为0,终止时间设为0.045,选用变步长ode23t算法,计算精度为0.001。

第二,选择菜单simulation/start开始仿真。通过示波器Scope可观察到三相输出SPWM电压ua、ub、uc波形及三相输出电流ia、ib、ic的波形。仿真结果示于图2中。

三相输出SPWM电压及三相输出电流波形

在图2中示出了三相输出SPWM电压ua、ub、uc的波形及三相输出电流ia、ib及ic的波形,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学生可观察到仿真波形的动态产生过程,通过观察波形,加深学生对三相对称电压及电流的幅值及其相位关系的理解。利用MATLAB提供的工具,可定向放大局部波形,加强学生对SPWM波的多电平波形的感性认识,三相输出SPWM电压、电流局部放大波形示于图3中。

三相输出SPWM电压、电流局部放大波形

利用傅里叶分析(Fourier)模块对SPWM电压ua作基波和3次谐波的幅值及相角计算,结果示于图4,图4中还示出了ua的RMS有效值计算结果,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改变设置参数,可观察到其他任意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的计算结果。

通过该例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MATLAB/SIMULINK对电路进行动态交互式分析,分析结果直观、形象,通过改变模块参数可轻易实现对不同电量的分析和波形观察,有助于理解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结论

本文以三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为例,介绍了将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到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交互式动态波形分析、谐波分析及电量计算,分析结果直观、形象,并可通过改变模块参数轻易实现对不同电量的分析和波形观察,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毕业论文 篇4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科技时代,各种各样的新型科技被应用到设计中,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我国生产力,在节省大量劳动力的过程中,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重点,因此,怎样提高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也就成为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将从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入手,探讨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运用措施。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运用

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技术,它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节省大量劳动力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人类又进入到了电子信息时代,自动化技术也被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1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

1.1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实现自动化

所谓的自动化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促使各项流程实现自动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便为企业节约更多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也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实现自动化。首先,针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较为复杂的工作,都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实现,这样也可以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设计中。其次,设计人员在应用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相关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动化技术精髓,这也是提高设计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1]。最后,将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强化设计者的创新能力,以便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2增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智能化水平

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能够让一些设备与操作按照设计自动进行,也可以说是增强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化,让其成为智能化设计,它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对于电子信息的处理与控制更显智能化,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包含内容较多,尤其是一些通用步骤就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来完成。第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还有助于生产新型产品,这也是智能化技术的体现[2]。

1.3加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精准化在自动化技术中融入了大量技术,所以,将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联系在一起,可以将融入在自动化技术中的技术优势展现出来,减少复杂技术的应用,这也是减少处理失误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强化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精准化。如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对精准性的要求非常高,但人的注意力并不能始终保持集中状态,这样也就会提高对精准化的要求,因此,应重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便做好电子信息设计工作。

2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重视计算机辅辅助系统的应用,它是促进两者融合的重要力量。

2.1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重点,它是自动化技术的衍生品[2]。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人员来说,要做好设计工作,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据,这就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而分析数据就要用到计算机,它不仅可以将这些数据存储起来,还可以快速检索相关信息,帮助设计人员完成数据查找。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计算与编辑一些数据,尤其是将草图制作成工作图的过程十分复杂,利用自动化技术就可以将这些繁琐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设计人员只要将相关数据与具体要求传送给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就可以立即给出合理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将操作失误降到最低,还可以提高设计精准性[3]。

2.2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运用

为保障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合理,还需要验证设计结果,设计人员就要在设计完成以后将产品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在实际中检验产品真实情况,如果其中存在不足就要完善相关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应用到验证,确保设计合理,可以将产品制造与产品检验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逐步完善电子工程制造,保证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真实有效。

2.3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运用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来说,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整个过程需要由多项技术的参与,这就需要在设计中构建合理的方案。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应用,逐步优化统筹过程,保证设计过程更为精准与便捷。因此,在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产品中,注重计算机辅助设备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自动化设计能够使各个环节得以优化,但却不是对整体的最后优化。利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能够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可以构建统一合理的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控制好时间传递,保证设计合理,正确运用与发挥自动化技术优势,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效率,努力减轻相关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产品质量,这样一来,也可以缩减企业投入成本,让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始终占据领先地位[4]。

2.4辅助办公管理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工作较为复杂,也就意味着它离不开管理工作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顺利进行。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也有利于辅助办公管理。首先,有助于整理与归档设计文件,减少人工分类错误情况的发生[5]。其次,设计人员也可以增强对设计流程与相关原则的认识,如果缺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设计人员就要边设计边记忆设计流程,这样就加大了设计人员工作量,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中,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将这一问题解决,减少设计人员工作量。

3结论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减少了很多复杂工作,因其融合了多种技术,也就使其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电子时代,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发展也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它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设计工作工作效率,还大大减少了工作失误,因此,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的益处。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将被应用到更多领域。

参考文献:

[1]尹坤任。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53.

[2]郑家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8):181-182.

[3]姜俊勇,万仁保。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11):140.

[4]王飞,陈杰。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4):77.

[5]许子瑜。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107.

电子技术论文 篇5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中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综合培养的一个过程。然而从现如今中职教育中电子技术应用这一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有不少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教材内容急需更新和扩展

从该专业的基础教材来看,教材的课程内容安排有不合理的地方。各教材在内容上的阶段性衔接不够好;基础知识和后续实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统一的趋势;教材内容也过于老旧,缺乏新知识的融入。

2、课程结构急需完善和优化

现如今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结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漏洞。课程教学和计划和内容都过于死板老旧,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程设计过于注重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实际的实践操练,缺乏实践性;课程结构的安排上,重点和难点的区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就会受限。

3、教学方法急需转变和改进

“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法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依然很普遍,不只只是中职院校,就连很多高等院校也是如此。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其实不少。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记背,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学生之间的探讨几乎为零,这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没有了新意,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这就等同于“白学”;同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阻滞不前。

4、考核与评价体系急需调整

普遍来说,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主要是通过闭卷测设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在电子线路分析方面的能力和对一些基础的专业术语的阐释和掌握。而绝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都会选择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课本或者笔记上的知识点,这就会导致学生们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同时也会让实际的实践操作和课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让学生无法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

二、关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1、教材和课程结构应该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

第一,老版的教材内容大多都是枯燥无味的,可以说,尽是基础理论知识。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學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趣味性是一部好教材的基础,因此,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将趣味性放在首位。第二,教材的编排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水平在选择教材上本应该有一个完整有效的联结,可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上应该要注意考虑这种衔接问题。第三,从课程结构来看,电子技术应用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反而忽略了要如何用好这些知识点。也就是说,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计没有过多实际的指导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排和选择上要注意融入具有实用性的内容,着重突出该教材和该课程结构设计的实践性,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和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2、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在当今社会,传统式的教学法已经不断地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因此,关于教学法改革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职院校,归根到底都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这是最不可忽视的地方,改进教学方法也就成了必要。

而学生对一门课的喜好程度和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往往是评价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标准。教师应该更多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变“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模式,让学生们自己来讲课和讨论问题,发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这样的课堂会更加有趣生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播放一些关于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视频给学生看,在声音、图片、视频等更有代入感的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教具模型(例如电路板或者是电路模型)来配合讲解,可以请学生上去做实验做示范,这样不仅更直观生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考核与评价方式必须更新换代

从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这门课程的考核情况来看,还是处于比较原始的考核体系当中。学校一般会要求教师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考核体系存在有很大的漏洞,不能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一,闭卷考试的内容大多都是书本上有的死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这只是笔试,没有考实际的操作,因此没有办法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第二,正因为是闭卷考察比较死的知识点,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考前几天拼命的看书复习,而这种复习则是死记硬背的应付式复习,最后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证明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那么不管是对学生本身的发展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来说,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该要有所革新,不仅要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考察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不仅要有笔试的部分,也应该要考一些实际操作(例如实验等);同时,多一些随堂测试和不定期检查。相信通过这样双管齐下的新型考核体系才能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是顺应大环境下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中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的一大要求。因此,对教材、教学法和考核体系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如果能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那么,关于对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篇6

2.1 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现用的电子技术专业教材过于看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涉及很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编写适合本校和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适当删除一些纯理论性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现代工业应用较多的知识,多引入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介绍。

例如,电子技术的电路部分多数还是以分立元件为主,很少涉及集成电路的知识。现实工业生产中多数以集成电路为主,要求学生明白其外部特性并会使用,其内部的结构及原理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理解非常困难,可以不做要求。所以,中职学校在整合教材内容时可以删除或者简化分立元件的内容,适当增加集成电路的现实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在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中,中职学校还在练习常用元件的整形、安装和焊接,而目前企业几乎都使用波峰焊机或回流焊接自动批量焊接,工作人员只是负责焊接质量检测,对于极少数的大型或者特殊元件才使用人工焊接,而且都是使用恒温烙铁,焊接元件也都以贴片焊接为主。因此,中职学校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应该增加SMT表面安装技术和波峰焊、回流焊的相关内容,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和岗位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2 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行为引导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采用的教学方法。这里的教学方法由多种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而成,主要包括启发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行为引导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组织者变为引导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相结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身体力行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2.3 重视实训环节,以实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技工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也不感兴趣,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且积极性高,因此,实训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还可以在操作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理论学习提供动力。例如,学生在组装功放音响的实训过程中首先要从众多的元器件中,选出所需要的元器件。在这过程学生要对组成功放音响的每个元器件的名称、型号、外形、识别方法、用途等有所了解。色环电阻的读数,电解电容和二极管正负极判断,三极管管脚的识别等知识,在理论学习时学生不感兴趣也学不好,可是在这时候很轻松很主动地就都掌握了。接着焊接完电路板以后还要进行安装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及重要性。而后,在把变压器,直流稳压电源,功放电路,扬声器,LED显示器、音频线等元器件焊接安装在一起时,学生对电路的结构、组成以及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等理论上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在学生用着自己做好的功放电路来播放手机里的音乐时那种成就感是技校学生从小到大都比较少有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总之,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养一直是讨论的热门问题,近年来高职学院的课程改革也越来越多,对于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例的学科,一直以来要求全面的培养,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掌握全方位的职业技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