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经典诗词优秀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小暑六月节》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纳凉》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摘自《全唐诗补编》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摘自《全唐诗补编》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摘自《全金诗》
《牵牛花十二韵》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
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
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
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摘自清·华广生《白雪遗音》
前调(小暑)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
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
城鼓初挝。
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摘自《明词汇编》
前调(野老家)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
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
簿书堆案使人忙。
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泊舟盱眙
年代:唐作者: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舟中杂记其十》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送李九贬南阳
年代:唐作者: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辩,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新秋》
唐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大水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大雪歌
(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唐)李建勋
纷纷忽降当元会,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开岁连日大雪
(宋)陆游
开岁大雪如飞鸥,转盼已见平檐沟。
村深出门风裂面,况复取醉湖边楼。
从来春雪不耐久,卧听点滴无时休。
去年久旱绵千里,犁不入土蝗虫稠。
今年冬春足膏泽,天意似欲滋农畴。
岂惟养猪大作社,更卖宝剑添耕牛。
大雪三绝句
(宋)苏辙
闰岁穷冬已是春,当寒却暖未宜人。
阴风半夜催飞霰,稍净天街一尺尘。
大雪入洛阳
(宋)范祖禹
昨夜关山雪,仆夫晨起惊。
挥鞭骑紫马,晓入洛阳城。
川原渺茫茫,长啸视八纮。
有如乘风驭,迢递奔玉京。
伊水象天河,云涛向东倾。
喧然古都市,沽酒吹玉笙。
予心正浩荡,万里赴归程。
遥望嵩峰顶,连天冻峥嵘。
欲攀玉女窗,举手摩太清。
思之不可去,怅望空含情。
大雪
(宋)孔武仲
穷年阙雨谩悲歌,喜见凌晨雪意多。
天上乱花初剪玉,楼头密影已翻波。
轮蹄著路织尘断,庭宇无风凛气和。
寄语云师勤覆护,莫令光景漏银河。
临清大雪
(清)吴伟业
白头风雪上长安,
短褐疲驴帽带宽。
辜负故园梅树好,
南枝开放北枝寒。
一。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二。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史达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三。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牛殳《琵琶行》
四。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温庭筠《咸阳值雨》
五。万缕云丝绣广坤,夭桃醉了雪梨芬。花溪水绕青山去,几处红惊百鸾音。
六。箕踞藜床岸幅巾,何妨病酒住湖滨。驾风浪作连三日,扫地花空又一春。乐事清宵当秉烛,畏途平地有摧轮。颓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七。江头一夜雨,晓路无新花。我今为陈人,感此重叹嗟。羲和挟两曜,疾走不可遮。古今俛仰间,那暇惜物华。
八。天公似欲败蚕麰,雨冒南山暮不收。騃女痴儿那念此,贪看科斗满清沟。
九。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十。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徐灿《菩萨蛮·春闺》
十一。春早得甘澍,村邻喜欲狂。天公终老手,处处出新秧。
十二。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十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十四。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十五。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十六。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十七。狼藉残花满地红,拥衾孤梦雨声中。人生十事九堪叹,春色三分二已空。但有老盆倾浊酒,不辞衰鬓对青铜。长贫博得身强健,久矣无心咎化工。
十八。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十九。冉冉流年不贷人,东园青杏又尝新。方书无药医治老,风雨何心断送春!乐事久归孤枕梦,酒痕空伴素衣麈。畏途回首涛澜恶,赖有云山著此身。
二十。恰喜西窗晚照明,虚檐又报雨来声。端忧不用占龟兆,坏尽花时自解晴。
二十一。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二十二。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二十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十四。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十五。新日细雨伴春风,淅淅沥沥细无声。入地湿泥催绿生,池柳濛濛烟雾中。
二十六。胸懹阮步兵,诗句谢宣城。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
二十七。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二十八。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二十九。苦雨何时止,微云又作阴。傍檐时小立,隐几复微吟。枝重残红湿,堤平涨绿深。物华元自好,老病负登临。
三十。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韦庄《长安清明》
三十一。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三十二。疏点空阶雨,长明古殿灯。庐山岑寂夜,我是定中僧。
三十三。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三十四。天街洒雨洗俗尘,浅草青青嫩芽新。鹅黄丝柳对羽剪,江波一平镜照人。
三十五。积雨暗村墟,幽居杂鼀蚓。泥潦欲升阶,几席或生菌。壮年多重膇,况我抱宿疢;下床蹑高屐,顾影辄自哂。客来入我户,亦复为叹悯。胡不徙高原,再拜谢不敏。
三十六。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三十七。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三十八。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苏轼《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
三十九。老农虽瘠喜牛肥,回首红尘万事非。耕罢春芜天欲暮,小舟冲雨载犁归。
四十。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杜甫《雨不绝》
四十一。二十年无赤白囊,人间何地不耕桑,陂塘处处分秧遍,村落家家煮茧忙。野老逢年知饱暖,书生随例得猖狂。雨余天气初清润,曳履长歌出草堂。
四十二。晓雨新晴洗市尘,云滋柳树倍精神。风摇春色清香动,闲赏樱花韵味新。
四十三。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四十四。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四十五。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四十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四十七。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岑参《暮秋山行》
四十八。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四十九。老子年来百事慵,不妨诗课尚能供。残花已觉胭脂淡,煮酒初尝琥珀浓。羸病不堪连日雨,孤愁偏怯五更钟。旧交只有乌藤在,且伴禅床莫化龙。
五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五十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五十二。去日堂堂挽不回,新年又傍鬓边来。雨声欲作海棠祟,书卷只为春睡媒。村舍瘦蔬供薄酒,地炉微火伴残灰。浩然忽起金鞭兴,漾水嶓山安在哉!
五十三。春夜深深小雨来,绵绵细细润花开。花开莫负东君意,应叫诗魂扮粉腮。花开寒夜报春知,窗下愁听雨打枝。缕缕丝丝声不断,何时才是踏青时?
五十四。春雨冰城满地流,桃红柳绿百花幽。溪流绕舍田间洒,江涌清波浪载舟!
五十五。一夜潇潇雨打声,劳生梦里万山红。耕耘沃土播春籽,好藉东风策骥龙。
五十六。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五十七。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十八。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五十九。开岁才几时,春社忽已及。茫茫草色深,萧萧雨声急。扶犁行白水,不惜芒屦湿。村童更可怜,赤脚牛背立。
六十。梅中最晚是缃梅,一日来看欲百回。俗紫凡红终避舍,不妨自向雨中开。
六十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六十二。说著功名我自羞,喜君解剑换吴牛。莫将江上一犁雨,轻博人间万户侯。
六十三。谷雨节时鸟不惊,杨柳荫深好叫春。最是喜鹊烦人心,树上树下闹不停。
六十四。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六十五。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六十六。春雨又绿江淮原,桃林园里芬芳艳!蜂蝶竞技恋花舞,游客迷景身忘返!难以忘怀的故乡,姹紫嫣红的春天!
六十七。春来天气苦萧森,如缕云升便作霖。寒溜何曾住一滴,绿阴忽已遍千林。蒪丝箭茁垂垂老,蓼浦菱塘滟滟深。闻道南山花尚在,约君携酒试同寻。
六十八。春风带雨自多情,夜入川原百媚生。柳曳千丝含翠露,花开万朵绕新城。
六十九。萧条冬令侵春晚,淅沥寒声滴夜长。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七十。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七十一。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七十二。夜雨洗清万物尘,红樱碧柳两精神。莺歌燕舞诗心动,丽日香风韵味新。
七十三。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七十四。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闻登莱大雪
宋-孔平仲
闻说登莱雪一尺,此中晴色更无云。
安得北风从海上,满天吹过玉纷纷。
大雪自夜至旦欲午始晴
宋-陆游
薄暮雪云低,清宵气惨凄。
方听打窗急,已报与阶齐。
疏箔穿飞蝶,空庭聚戏猊。
新晴思访客,愁绝满城泥。
大雪过花子峰下有怀仲退南翁兼简志上人
宋-黎廷瑞
诗人得意吐还休,长要胸中此境留。
千载风流今始解,剡溪夜半有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