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范文(最新9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

辅导员的职责范文 1

1、组织学生参加每日的早锻炼、早读课,并与任课教师配合指导学生参加好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

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班级、包干区卫生工作;

4、每天上下午至少各到班一次,了解学生出勤、健康、思想纪律和学习动态,发现异常状况,按权限作出相应处理,并及时与家长联系;

5、管理好学生课堂、课间、就餐、午休等纪律;

6、培养学生放学后关闭门窗、电器设备等习惯;

小学辅导员职责:

辅导员的职责范文 2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职责; 困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112-05

一、辅导员制度的设计历程

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范文(最新9篇)

二、对辅导员职责的界定研究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并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为八项具体内容,其中主要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学生日常管理。这两项内容排在首位的应是前者,因此高校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不能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2]

肖重阳从质与量的规定性上对辅导员的职责进行了界定:从质的规定性上讲:辅导员职责涉及教育、管理、服务三个大方面。从量的规定性上讲:辅导员的职责可以具体界定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计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主导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评定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班级管理:班级、党团组织建设,班风学风建设,传达、收集信息,学生资助管理,心理健康状况监控,突发事件处理,违纪学生处理,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奖,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咨询服务:生活关照,个别谈话,就业服务,其他如学业服务、学生纠纷的调解等。[3]

余汉钧从事务型与导师型的工作内容对辅导员职责进行讲述,指出:事务型(管理型)的工作主要包括:宿舍管理,主要指宿舍的消防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课堂管理,主要指对学生进行课堂考勤;组织管理,主要指对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等三大组织及开展的相关活动的管理;危机处理,主要包括学生发生各类人身、财产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应急处理。导师型(教育型)的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学业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人际关系学教育、安全教育。[4]

韩兵兵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解读了辅导员职责,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耐心地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二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了解学生动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学生自身安全及校园的和谐稳定;三是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好勤工俭学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四是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也有学者将辅导员职责简明地概括为四种角色:信息员角色、安抚员角色、服务员角色、指导员角色。[6]

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现的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新特点[7],不少学者对辅导员的职责进行了重新界定,例如,赵海阳等指出高校辅导员应既要转换教育观念,增强辅导意识(主要指学业和心理辅导、就业辅导),又要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主要指信息服务、生活服务、其他服务)。[8]孙颖认为辅导员应一是同时做好管理者、教育者双重角色,二是从日常管理走向全面指导学生成长,三是从一身数职走向专业化。[9]

也有学者在宏观上将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微观上将辅导员的职责按业务分类。从宏观角度讲,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任,其中工作重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的各项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队伍,辅导员具有着明显的干部身份,主要职责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矫正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微观角度讲,辅导员的业务定位主要有三大块,即思想政治教育、班级事务管理和各种咨询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法制教育,民主法制与人文素质教育,时事政治教育,职业与理想教育,学校规范教育;班级日常管理,主要指党、团、班骨干队伍建设;信息管理;事务管理;日常规范管理;各种咨询服务,主要指各种资格证书的报考,大学生医保,保险的理赔,校医院的就诊,心理与职业指导等,班级社团指导、生涯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等。[10]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1.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1)对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职责范围的规定不够清晰 孟跃认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职责范围不够明晰,易产生不公平感。[11]持这种观点的还有李静[12]、张雪梅[13]、周先进[14]等。

(2)辅导员工作繁忙,时间紧迫,压力大,易产生职业倦怠 袁诚琨、孟娟、谢永顺也持此观点。[15]此外,在独立学院的个案研究中也存在这种问题。[16]

(3)辅导员考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刘新东等认为高校辅导员考核考评机制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17]李静认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不够科学。[18]张雪梅认为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片面化,导致辅导员在高校被边缘。[19]虞莉也赞同此观点。[20]

(4)辅导员待遇低,职业认同感不强 顾军燕认为高校辅导员群体在高校的地位较低,职业认同度低[21];对高校辅导员待遇偏低这一现实,很多学者都有涉及,如赵岩[22]、罗辉武[23]、温成涛与董雅致[24]、桑田。[25]

(5)高校辅导员的再教育问题 赵岩谈到辅导员专业培训不足,继续教育机会少。[26]王志强、李进莉指出高校辅导员知识更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差,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教育机会,加工教育信息的能力尚显不足。[27]彭轩雁指出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理论素养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28]罗辉武认为辅导员事务性工作任务繁忙,导致其用于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欠缺。[29]

(6)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 田婷研究的结果是高校辅导员入口不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缺乏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技能和经验。[30]

(7)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也备受关注 蔡立彬言简意赅地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就业门槛低,专业化不强;定位不明确,职业声望低;职业寿命短,队伍不稳定。[31]王姝从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角度指出:辅导员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结构失衡,包括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失衡;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尚未完善;培养培训机构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32]夏鑫等认为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尚未形成。[33]王超则认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总体上看,存在队伍不稳定、工作职责不明确、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并指出“究其根源,则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34]。

(8)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受多种原因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也备受关注。[35]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杨伦琪 [36]蔡立斌认为辅导员职业寿命短,队伍不稳定。[37]林佩云等也持类似观点。[38]

此外,个别学者就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部分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刘件等就目前的社会国际形势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如下挑战: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校辅导员更艰巨的历史使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给辅导员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呼唤冲击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39]谭卓婧从高职院校的研究上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普遍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部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建设队伍重视不够;辅导员的入口问题;辅导员的配备问题主要表现在:辅导员数量不足,辅导员素质不高;辅导员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不合理;辅导员的职责问题;辅导员的职称待遇问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问题。[40]孙进从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指出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瓶颈: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不够用,工作压力过大。[41]毛德均等意识到辅导员队伍呈现注重学历背景、弱化专业背景的状况(学历背景呈现高学历化趋势,专业背景弱化);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普遍存在不清晰的状况;辅导员队伍呈现出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状况等问题。[42]

2007年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9月29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足:一是工作不适应:部分辅导员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适应,缺乏新办法、新手段,影响了工作开展的质量;二是配备不足:专职辅导员数量配备的落实情况不平衡,总体数量还不足,多数高校仍有一定缺口;三是队伍不稳,辅导员自身发展序列不畅通,社会地位和职业评价不高,导致队伍流动过快;四是整体素质不够高:总体上学历层次还不高,工作经验积累不足,且培养培训不系统,力度不够。[43]

2.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出路

赵岩从“双师型辅导员”角度出发,提出构建辅导员队伍的对策:积极引导辅导员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网络监控师、社会交际专家,旨在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更多强化其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社会角色定位,成为一项多能的现代化辅导员。一方面,形成合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扩宽辅导员工作待遇和发展空间,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开展,深层次地挖掘教育潜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局面,为社会提供更适合的人才。[44]

王晓蕾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策略:一是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要明确学习目标及树立学习理念;二是设计支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政策、战略和结构;三是设计有效的学习程序;四是创造共同的愿景,通过团队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45]也有学者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进行探析。[46]

吴辰华就新时期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辅导员选聘机制;二是建立辅导员考核和培养机制,抓好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三是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四是要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五是立足实际,抓住基础科研,设立专项的辅导员工作研究项目和研究模式。[47]

冯学文从独立学院的角度提出:一要搭建平台,使辅导员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二要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机制,制定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三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系统的培养体系;四要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阶梯,构筑坚实的专业学科支撑;五要形成浓厚的专业发展氛围,构建畅通的职业发展空间;六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七要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评价体系。[48]

吴衍涛等指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模式:一是提升四项重视,整合有效资源,包括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支持、环境上优化、条件上保障;二是严把五项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即“高进、明则、动管、精培、优用”;三是强化三项素质,提高队伍水平:明确方向、强化发展素质,组建团队、强化研究素质,增加锻炼、强化实践素质;四是规范五项制度,激发队伍潜能:实施“五个一”管理制度,强化“六进六同”工作制度,坚持毕业生文明离校,学生工作人员夜间公寓值班制度,推进学生工作人员听课制度,改革辅导员考核奖励制度。[49]

张立兴较全面地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进行了创新研究,包括:一是完善督察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标”落到实处,具体指出:教育部应加大督察力度,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高校必须狠抓落实。二是完善选聘机制,从源头上优化辅导员队伍,主要包括:严格选聘标准;严格选聘程序;严格岗前培训;实施宣誓制度。三是完善培养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即齐心协力抓培训;优化辅导员培养模式;实施辅导员“导师制”;强化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四是完善发展机制,拓宽辅导员的成就空间:实施“职业化”,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稳定;扩展辅导员的职业空间。五是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具体指:实施“双重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尊重辅导员权利;理顺职能关系。六是完善考评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措施有: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工作绩效、加减分项目;完善考评方式;高度重视学生评价;充分发挥考核效力;规范考核程序。七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包括:大力开展评优表彰活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实行弹性工作模式;倍加关爱兼职辅导员;实施双重身份管理。[50]

李颖霞就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素质问题进行了解读,指出:一是认清工作本质,明确事业定位:辅导员要对学生管理工作持有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和态度,用“一世”之精神塑造辅导员的事业心。二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这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石,也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灵魂,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对新形势的理解,扩展对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理全面的知识体系。三是具备服务意识,甘于奉献工作:“三心二意”服务学生,即“耐心、细心、操心”去开展工作,“爱意、诚意”去服务学生,“一心两用”为学校服务,即要对学校“一心”,要“用情、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为社会服务。四是坚守职业道德,牢记历史使命:坚守职业道德,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强化责任意识,牢记历史使命。[51]

潘文庆、程贯平提出落实专职辅导员以思教与专业学习指导为主的工作职责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以专业学习指导为辅的辅导员工作职责细则,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二是建立学生兼职辅导员,分担事务性的工作任务;三是促进、鼓励专职辅导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52]

四、对数十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简要概述与日后的研究注意点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数十年的研究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辅导员的职责划分不是很明确,很多学者只是就自己的理解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界定,没有国家文件的支持与高校工作的映衬,从而使因工作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二是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不是很透彻,有时代的要求,有改革的呼唤,有受教育者的诉求,等等,有的学者单单就事论事,没有从实际出发;三是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学者们提出的建议或创新机制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是其必由之出路,但就这部分的具体措施来看,很多不切实际的事,例如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进家庭、进网络等;四是从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人员来看,多为教师、在读研究生等,而本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有亲身经历的辅导员本身却极少参与进来,这对于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利的。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日臻完善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高校系统的良性运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从笔者对数十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来看,以下几点是需要加强的:一是鼓励高校身居一线的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多总结,可不断提高自我、激励同伴;二是教育研究者要加大对国家、省级优秀辅导员成长的个案研究,为广大的辅导员队伍提供榜样师范的积极作用;三是无论是辅导员自己提出的解决措施,还是教师学生等提出的对策建议,都应坚持同志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只有经得住一线辅导员的实践检验,才有可能是可行的方案;四是笔者发现,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研究类文章中有大约一半是发表在非权威杂志上的,这对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王金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7):144-145.

[2] 严毛新。高校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现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4-66.

[3] 肖重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责探析[J].学理论,2009(23):202-203.

[4] 余汉钧。新时期辅导员职责和角色的重新定位[J].才智,2008(24):269.

高校辅导员范文 3

家访,不能只单纯的限制在亲自走访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电话远程访问、网络访问(包括BLOG、E-mail、BBS、ICQ)、顺访、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访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甚至还可以利用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使家长通过阅读辅导员致家长的信件,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判断,又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起到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的良性作用。

2、高校辅导员家访对象需多样化。

从高校辅导员家访问卷调查和家访现状访谈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事实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便扩大家访的范围并保障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3、高校辅导员家访队伍可随机性。

大多数辅导员进行家访工作时,只是单独行动,认为家访只是学校布置给个人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由一个辅导员家访到团队组合家访,组合方式可采取家访学生地区一致的原则、辅导员性格互补的原则、辅导员专业结合的原则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这样更便于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4、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随时性。

按照惯例,各高校辅导员基本都是在每年寒假期间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由于辅导员的时间、精力、体力、安全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不能够走访更多的学生家庭。所以,各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平时的节假日时间、出差工作的额外时间等,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5、高校辅导员家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备学生。

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众多,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如果在短时间内做到到每个学生家庭中走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有重点的筛选即将要走访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组合情况、学生的心理情况、奖惩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学生的恋爱问题等等,选取这样的学生进行家访,便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2)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

在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后,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明确家访目的,对本次家访中想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因为学生的思想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而这些思想不但会表现在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甚至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不良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交往受限等问题;另外,辅导员在家访前,也需要端正自己的家访态度,不可把家访看成是走过场、走形式,而是要真正的用心去做,让家长和学生同时感受到学校及老师的关爱。

(3)辅导员自身需充电。

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都是80后,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上班工作的时间短,社会阅历也不是很深,尤其是初次与学生家长接触,很多人情世故都不是很明白。所以,在家访前,辅导员自身也需要学习很多相应的知识。第一,辅导员的生存能力。个人的生存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基本都是单独行动,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个人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较强的防范意识、遇事时临危不惧的心态、沉着冷静的处理问题等能力。第二,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在家访前,辅导员要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充分准备,把家长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上,要了解学生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情况,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整体发展情况,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发展方向。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学生家长促膝谈心,能够拉近彼此心理间的距离,并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6、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家访的效果。

各高校要以家访为媒介,主动赢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到大学生扶贫助困的工作中来,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的学习。

7、高校要建立和健全辅导员家访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家访档案。

各高校要把家访工作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中,并通过总结评估检验家访工作的实效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过特殊学生档案的被访学生,在建档时更应该仔细慎重。

8、对症下药,及时总结,解决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辅导员的职责范文 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角色定位 职责界定 剖析

[作者简介]欧成学(1968- ),男,四川仁寿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75-0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确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准确地认识辅导员这一角色及职责,将有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效,也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在角色与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不清,角色错位

高校辅导员工作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身。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主要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班团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安全稳定、学生党建、学生文体活动、就业指导、评优资助、出勤、违纪、宿舍卫生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差和移位,严重背离了高校辅导员德育本位的职责。

各高校都赋予辅导员这一岗位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育与管理的边界却不明确,内容也没有具体化。辅导员似乎是无所不管,角色比较混乱,在特定的环境下甚至容易产生角色冲突。辅导员集众多角色职能于一身,工作量大,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辅导员的时间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占据,相当一部分人把他们的角色简单定位为管理者、联络员和“消防员”。这样一来,容易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一是教育内容上的缺位。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潜心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了解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也不能自觉学习、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创新教育。二是师生关系上的错位。辅导员整日忙于学生日常事务,如出勤、违纪、寝室卫生等。在这种工作常态下,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一些辅导员甚至把管住学生不出事作为学生工作的指挥棒。如果辅导员工作方式简单粗暴,还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当学生不再信任、亲近和配合辅导员时,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就会加大,从而很难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工作权责不明,职责越位

角色定位不清必然引起工作职责不清、权责不明,过分强调辅导员的管理职能,淡化了核心教育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似乎只要是关系学生的事,都与辅导员有关,事无巨细,事事都管,自然出现职责越位。从当前高校内部的配备情况来看,辅导员的数量不够充足,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权责不明的状况。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如基层党团组织的工作,整日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同时,学生稳定、学生人身安全等也落到辅导员身上,使得他们倍感压力,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而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深层问题缺少深入了解。权责不明晰,边界不清楚,也导致工作任务的随意性,“眉毛胡子一把抓”,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又管了。辅导员应该清楚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因此,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教育管理的客体,而应积极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领域,把不该管的领域或者可以不管的领域放手给学生自己去管。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又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他们学会了“做人”和“做事”;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又体现了学生管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界定

新形势下,在辅导员角色定位、职责界定及履行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和服务的现象,从而造成辅导员工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使得辅导员工作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认定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责,以提高其工作实效。笔者认为,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责可以归纳为三个板块,即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管理,为学生做好服务。

(一)大学生的引导者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德育规律,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实现。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

辅导员的工作方法范文(最新9篇)

2.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习、做事、交往、合作、竞争、吃苦、感恩和生存等。具体来说,一是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下,现代社会已逐� 二是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辅导员应该向学生传文明之道,解人生之感,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在学生的学习方法、考级、考证、考研、考博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引导学生积极生活。辅导员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四是引导学生认真择业、就业。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养成诚信守信、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择业、就业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对学生就业进行咨询、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增强其就业竞争实力。

3.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者。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日益多元的社会大环境下,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受家庭经济压力、大学环境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的影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自卑、焦虑,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这就需要辅导员以师者的身份细心地观察,从朋友的角度细心地开导,也可以与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心理压力无法排解,对他们的成长危害极大。辅导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其克服困难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疏导,加大投入,

(二)大学生的管理者

除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高校辅导员还要管理和组织班级的日常活动,执行与大学生相关的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就决定了辅导员的管理角色和职责。只有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体现管理育人。只有切实执行大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注重管理艺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了制度的约束,学生才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了机制的激励,学生才会主动释放自己的热情。第二,善于用人。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干部当好辅导员的助手,既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作用。第三,善于用权。说,大权独揽,小权下放。辅导员工作也要做到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大的事情要参与,小事情则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第四,善于决策。对班级的重大活动事项,辅导员要根据其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行性做出能否开展的决定。对学生的活动要参与组织、指导,当好参谋,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同时,要借助班团活动与大学生打成一片,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五,工作敬业,管理民� 在管理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遵循管理育人的原则和宗旨,为学生做好表率。在学生评优、资助、推优入党、保研、推荐就业等方面,辅导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如果辅导员办事不公、工作敷衍,那么就难以让学生信服。这样一来,既管理不好班级,又教育不了学生,工作会遇到重重阻力,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的对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组织管理能力、敬业精神、公平公正的态度等都会提升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大学生的服务者

传统观念认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是管理学生,但事实上,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的管理者,更是大学生的服务者。这就要求辅导员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强化服务意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铺路石。当今的大学生自理能力相对不足,维权意识又比较强,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会遇到伤病、贫困、就业等各种问题。如果辅导员不能及时关心,耐心解释,热心服务,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不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不利于服务育人目标的实现。

辅导员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要摆正角色,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不能对学生事务大包大揽。这是因为辅导员的服务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自理、自立。当然,应该由辅导员进行的服务必须履行到位,如提供与大学生相关的政策制度咨询、学生伤病、奖勤助贷、就业指导推荐等,都需要辅导员耐心的讲解和细致的服务。如果辅导员的服务工作敷衍拖拉、态度粗暴、有失公正,就会对自身工作造成阻力和障碍,影响服务育人目标的实现。

总之,做好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职责界定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既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留人环境,又需要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只有角色明确、权责明晰、履职到位,才能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本位回归,才能切实做好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范文 5

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在于其多重身份,承担多种职能。因此,文章第一部分从高校辅导员的多重身份,浅议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

1.班级的管理者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第一重身份就是管理其带领的班级。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上课出勤率进行记录,同时安排课程考试,组织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班风,维护班级秩序等。高校辅导员还对学生的生活状况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检查宿舍卫生,检查是否有大功率电器使用,同时对学生住宿和离校状况进行记录。[1]

2.信息的传递者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第二重身份就是信息传播中介,向班级学生传递作为管理方的学校的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定,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反馈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发挥着信息中介的作用,沟通双方信息,既帮助学校进行管理,也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服务。[2]

3.人生的指导者

最后,高校辅导员的第三重身份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在校读书期间是其迈入社会的一个缓冲期,学校和班级生活也是其正式迈入社会之前的一个平台。因此,在此期间,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学生做正确的指导,既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也帮助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3]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管理者、传递者,轻指导者

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状况,就是?o导员将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具体的行政事物上,只会机械性的发挥信息传播者和班级管理者的作用,而不重视对学生人生的指导作用。这导致班级学生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班级就业率低,班级竞争力低,学生在毕业步入社会后,难以很快适应社会生活。[4]

2.忽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大学期间的班级生活不同于中学阶段,中学阶段学生和班主任日日相见,朝夕相处,容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也比较顺畅。但在步入大学后,由于大学相对灵活班级模式和上课模式,以及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个班级又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场所,所以,辅导员和学生的交流和相处成为一个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现实困境。因此,久而久之,高校辅导员也就忽视了和学生的沟通,忽视对学生情况进行更多的了解,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工作缺乏整体规划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工作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对工作进度的一个系统性安排,而是根据文件政策做事。在高校辅导员管理过程重,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校安排什么工作,辅导员就根据规定做什么工作,就事论事,从不长远进行考虑。很少有辅导员会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不能做到为班级树立班级目标,因而也就很难做到进行自己班级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统筹方向。[5]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建议

1.进行学期工作计划安排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其班级管理者、信息传递者以及人生指导者的身份要求其要有一个整体的工作规划,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有系统性。首先,辅导员要进行学期工作计划安排,制定学期工作目标,明确本学期内辅导员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班级整体需要获得成果。其次,制定学期阶段性任务,在整个学期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分阶段完成任务,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来促进大目标的实现。[6]

2.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学生面谈

为增加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增加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辅导员应该以宿舍为单位,每个月都与学生进行一个面谈。在面谈过程中,辅导员既可以通过学生自述了解学生近期内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也可以通过宿舍其他成员的言谈中,了解学生的近期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辅导员既可以慢慢建立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发现学生近期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改正。

3.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专业技能是基础,专业知识是保障。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拥有一技之长是其就业的保证,更是其就业的优势。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也更重视有德有才的人,用人单位也更希望招到道德评职高尚的员工。因此,辅导员应该肩负起这一重任,既要以身作则,从行为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又要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能更好的被用人单位接纳,保证其职业生涯更加顺畅。

高校辅导员范文 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协会创新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政治思想素质培育、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咨询与生活辅导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大学生成长的直接引导者,是校园秩序稳定的直接维护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建设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与传播者。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至2003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另外,由于世纪转换、社会转型、制度转轨、观念转变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增多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出现许多新特点。概括起来有:第一,政治上趋于成熟,但对一些深层次问题认识模糊;第二,思想活跃,求新意识强,但鉴别能力差,思想波动大;第三,人生观积极主动,但面对困难却困惑重重,浮躁不安;第四,价值取向多元,追求现实,功利性增强;第五,追求独立人格,张扬个性,但集体观念差;第六,人际交往主动,同学关系亲情化,期待师生平等互动;第七,拥护扩招,但埋怨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第八,贫困生群体增大,且贫富悬殊拉大。

(二)新时期高校面临新形势

近年来,中央颁布和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适应21世纪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按照《意见》的要求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形势下,上海复旦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审时度势,率先创设高校辅导员协会。这是认真贯彻《意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高校辅导员协会,是为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辅导员之间的经验和知识共享,促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推进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以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为主体,自愿联合结成的全校性、专门性团体。

高校辅导员协会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有关法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努力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为不断优化学生辅导员队伍,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保证。协会以服务引导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升,促进辅导员工作方法的改进,推进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为宗旨。

高校辅导员协会是一种民办组织,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促进高校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关注和加强辅导员协会的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针对辅导员协会发展的初期,提出构建创新型辅导员协会的对策。

(一)科学定位,把握大局

高校辅导员协会是党和政府的得力助手,是带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社团性质的组织。这就决定了它的工作方式方法有别于其他社团组织。

1.协调好“三个关系”:一是协调好协会与会员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会员为本,会员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二是协调好协会与理事的关系,坚持民主办会,关心尊重理事的工作,充分发挥理事的作用;三是协调好协会与学校及有关组织的关系,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遇事多请示,多汇报,争取多支持。加强与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协会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发挥好“三大作用”:高校辅导员协会充分发挥依托高校的优势,突出自身特色,选准工作坐标,发挥好“三大作用”:一是学校联系广大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协助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教育扶持广大会员的助手作用;三是促进、扶持、维护、实现广大会员根本利益的“娘家人”作用。

3.实现好“三个围绕”。

一是紧紧围绕中央的战略决策开展工作。协会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辅导员协会的工作定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二是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辅导员协会工作是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贴近学校实际,自觉围绕学校开展协会工作,协会事业才能有大发展。

三是紧紧围绕广大会员的热点、难点开展工作。为解决高校辅导员的成长成才问题,协会应多次组织专题研究会,认真研讨,一方面理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形成研究报告,为学校领导决策参考,让学校更加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成才构建好平台。

(二)以人为本,创新服务

一是创新服务观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协会要与大学教育接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要始终把维护和代表会员利益,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会员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在一切工作中,都要坚持相信会员、依靠会员、反映会员意愿、集中会员智慧,真正做到权为会员所用,情为会员所系,利为会员所谋。始终把会员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会员需求作为第一需要,把会员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会员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协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经常深入会员之中,为会员诚心诚意办实事。

二是创新服务领域。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作为党和政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协会工作覆盖面非常广泛,内涵和外延都是多方面的,包括专业指导、开拓市场、信息服务、创业导向、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对外合作等等。协会系统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广大会员搭建了专业指导、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维权等服务平台,提高了协会的服务能力、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使协会为会员服务工作得到全面创新。

三是创新服务方法。协会工作要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必须创新服务方法,坚持与大学教育接轨,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变被动式服务为人性化服务,变一般为指导,变低层次服务为全方位服务。

协会可以建立重点帮扶、会员联系点、维权联席会议、会员之家、会长理事定期工作制,与党政领导定期座谈等制度和机制。

(三)做大做强,提升层次

国家一直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这支队伍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学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党委培养高素质业务骨干和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因此,辅导员协会建设要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高校目标管理,做到政治方向上把关,组织建设上保障,工作业务上支持,生活待遇上关心,为协会创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机制。各级辅导员协会不断加大协会建设力度,为辅导员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一是抓理事队伍建设,让理事发挥作用;二是抓基层,发挥基层协会作用;三是抓能力建设,提升协会工作水平;四是抓培训,全面提高辅导员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协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协会层次。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范文 7

关键词:高校;高校辅导员;工作

21世纪的到来,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这使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输送人才的港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才输出的守门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工作的排头兵,应该在新形势下认清面临的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改进工作,完成时代交付的使命。

一、新时期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迁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的交往更加地频繁,高等院校作为各种文化冲击的前沿,使得高校的学生成为感知社会变迁最灵敏的群体。这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认识新鲜事物,� 另外,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传播着暴力、色情、颓废等生活方式。他们虽然有着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又不能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这些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尤其是大学德育战线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的高度重视。

(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使得高等教育日益市场化。高校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面对数量巨大的学生,有些高校的辅导员编制并没有及时调整,这一现状的存在使得辅导员更多地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变革,大学生的身份产生了一些变化,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花钱买教育,学校应该给自己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管理,于是他们产生了争取自身权利的要求。这样的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辅导员应密切关注这一问题,及时转变思路,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传统观念中的辅导员产生的问题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传统的观念还没有来得及转变:很多高校的专业老师认为辅导员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才不得已为之;还有的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在新时期辅导员应该明确自身角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定位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各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人生习惯。同时,辅导员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善于与大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首先,辅导员工作关系到高校能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辅导员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人才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是确保我们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再次,辅导员工作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高校已连续17年保持总体稳定,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充分认识、广泛宣传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我国历来重视德育。但近些年来,受社会市场经济洪流的影响,出现了对德育松懈的现象。但在实践中证明,越是搞市场经济,我们对德育的要求越是不能降低或摒弃,相反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巩固德育工作,才能推动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的意见》,于是辅导员和思政人员责任重大地肩负起了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重担。我们应该认识到,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肯定他们的职业地位,扩大对他们进行德育和思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尊重和爱戴他们,这是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根本。

四、全面系统、科学合理规划辅导员建设管理体制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是为了敷衍国家政策而简单地和不加思索地配上几个所谓的辅导员,然后任由这些人在辅导员岗位上“瞎混”。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直接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管理、培养等方面,都应有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

1、品德高尚、思想政治素养好是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是辅导员在德育和思政教育岗位上立足之本。

2、热爱辅导员工作和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基础。辅导员能够忍受德育工作的繁重、琐碎、艰巨,而始终不息地拼搏奋斗在第一线,都源自于强烈的热爱、使命和责任感。

3、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是辅导员从事该职业的重要手段,它们能使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得心应手、轻松应对,不

4、辅导员必须是专门从事德育和思政工作的专职人员。“兼职”本身就代表流动性,是不稳定的体现。

(二)正确定位辅导员职业角色,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范围

目前,在高校经常听到辅导员戏称自己是“打杂工”,什么事都在干、什么事都在管,他们事业前途迷茫、职业定位模糊。实际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清楚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社会都必须明确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与工作范围,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会导致辅导员迷失方向,缺乏成就感或没有足够精力而离开岗位。

(三)建立健全辅导员激励机制,确保辅导员在其岗位上朝气蓬勃、永不倦怠

1、精神激励。要从学校政策上体现辅导员的重要地位,肯定其价值,让其有优越感和和受尊重感;要给辅导员创造较高荣誉的评选机会,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应努力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职称体系,让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能像专任教师一样为自己的职业事业去奋斗;要为辅导员工作寻求行业背景,为其提供在社会上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拓展他们的职业空间。

2、物质激励。据调查,高校辅导员的实际收入水平跟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与专任教师的实际收入相距甚远。这让辅导员们倍感心寒。辅导员感到不公平的这种心理,是使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又一重要原因。高校应该看到辅导员工作的艰巨与辛苦,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使待遇与工作强度成正比,使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

(四)制定严格而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制度

严格而合理的考核也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有力保障。对于辅导员考核制度的建立要把握以下原则,方能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起积极作用。

1、考核制度不可太苛刻,否则容易使辅导员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并且他们易把这种挫败情绪表现在工作中。

2、考核制度不宜太松散,这会让工作不称职的辅导员有机可乘,在辅导员队伍和工作中起反面作用,从而增大德育和思政工作的难度,使得有志于在德育和思政工作中大显身手的人不愿在“浑水中混”而离开这支队伍。

3、不宜对辅导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强制性的量化考核,应灵活处理,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建议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行8小时工作量化核定,而对德育和思政教育及应急事务处理实行效果定性考核。

(五)加强对辅导员岗前和岗后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选聘的辅导员在正式上岗前应给予一定时间的岗前培养教育,不能适应和胜任工作的应坚决不让其上岗。切忌让辅导员直接上岗后,发现不称职再频繁撤换,这不但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严重挫败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使其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上岗后,因形势在不断变化,所以应当与时俱进地对辅导员进行培养教育,以免他们跟不上形势而由原来“称职”沦为“不称职”,在辅导员中产生负面效应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韦秀英,秦丽华,刘凤香。高校如何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活力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

2、彭文,范丽琼,胡宗列。保持高校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的初探[J].大学时代(B版),2006(5).

辅导员的职责范文 8

关键词 辅导员;就业工作;高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截至2010年约有3000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559万人。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做好就业工作,除了政府重视,大力扩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其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接触最多等优点,努力指导和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和就业。

一、前期就业指导

有些学生,从高中毕业到大学,就像从一个无菌实验室被释放到大自然中一样,其抗病毒能力、识辨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弱。因此新生刚入学时,就通过组织主题报告及个别交流等形式,针对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做出职业规划,并就对当前就业形势、升学、考公务员、求职的诸多问题与学生交流和探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短期目标和远大理想,并 大四学年,除继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外,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毕业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梳理新的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就业观念。

二、心里辅导和贫困生帮扶

1.力所能及的进行心理辅导。面临毕业的学生除了升学等考试压力,还有就业的压力。我结合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思想教育的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力所能及的进行心理辅导。对有问题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轻的进行谈话疏解,对较为严重再帮其预约专家进行心理辅导。

2.密切关注和适时监控心理异常学生。除了强迫症和抑郁的学生,我们班还有家族精神分裂史、抑郁症、焦虑等心理异常的几位学生,在做好密切监控的同时,还需注意做好保密,防止学生间出现恐慌和歧视的事情发生。

3.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有点到面力争使每一位同学在思想上能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在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注重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老师的一句鼓励可能成为学生发展很强的一股动力,鼓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学生搭建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从而引导他们多元化就业、多行业发展。

三、力保“就业”,竭尽全力做好毕业生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过去看来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岗位,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技能水平的人员来从事,应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要引导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毕业生只要放下架子,降低期望值,树立只要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收�

1.务实做好毕业生身边的就业政策指导工作。就2011年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服政策介绍、毕业安排、就业合同签订等细节问题对同学们进行宣讲和介绍工作。制定政策和就业工作计划,充分调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本着为毕业生的未来导好航,帮助每名毕业生走好就业第一步的宗旨,为毕业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2.做好毕业生日常服务工作。针对毕业生就业择业及毕业离校等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积极组织和举办有关讲座,将毕业生信息审核、学位考试、毕业班大补考、实习与指导、毕业证发放和文明离校等内容串列其中,让毕业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密切关注就业信息,通过飞信、QQ等方式及时将收集的信息公布给同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学校部门和网上的就业实习信息。一方面通过建立就业网络,将毕业生资料(个人简历求职信)上传到校园网等相关网页上,做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另一方面,主动联系相关企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交流平台。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反复队毕业生进行咨询和指导。

4.转变就业观念。以班会和个人谈话相结合的沟通方式督促学生动起来,扭转“等、靠、要”的被动态度,转变就业观念,积极的、多方位的谋求就业。既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勇敢地迈出求职的第一步;又要提醒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实习和做好第一份工作。毕业上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再就业的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和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毕业生应保持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正确面对各种竞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学会调节心理压力,以健康心态迎接各种考验。

5.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升学、就业意愿,求职地点、求职方向,是否自主创业,出国等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并实时更新,实时督促,对不积极就业的同学天天谈话或电话联系,步步为营切实做好追踪工作。

6.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能量,发动周围力量,多为学生谋求职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毕业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来自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是急需高校辅导员进行管理和疏通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种问题,以就业为主线,竭尽全力做好毕业生工作。

参考文献:

辅导员的职责范文 9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分析

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目前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显然存在着人数配备不足、岗位职责不明确,岗位认同感差、工作量大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配备的辅导员数量远远无法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从而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而从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来看,多数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其管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有限,并不具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

此外,在辅导员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常常出现辅导员职责不明的情况。而辅导员在承担大量工作的同时,又无法获得学校领导的认同,从而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二、新时期推进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树立正确的队伍建设思想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领导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进行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建设,并认识到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需要走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的道路。而为了获得更先进的优秀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理念,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加深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和沟通,从而学习与借鉴其他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经验。此外,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2.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

一方面,辅导员需要承担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所以学校要对辅导员的全面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除了对辅导员的学历和思想道德素养进行考察,还需要求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以使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3.加强铺导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各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首先,学校应该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多项培训活动,从而使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经验得到提升,继而使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各院校需要有计划地开展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并且邀请著名人士到学校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从而使辅导员的视野更开阔,并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应该组织辅导员参加技能大赛,从而展现辅导员的才能,并督促辅导员进行自我提升。

4.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在建设优秀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从而使辅导员与其他各部门人员有效地沟通合作。一方面,学校需要正确处理基层系部和学生处等部门在辅导员管理上的关系。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健全各项制度,从而使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而通过明确界定辅导员的责任,能使辅导员自觉承担责任,从而达成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责任的目的。

5.科学开展辅导员考核工作

想要全面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要科学开展辅导员考核工作。具体来讲,就是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并且严格按照考评结果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同时,高职院校要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并且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对考评工作加以不断改进。而各高校需要将考评结果与辅导员薪水和晋职联系起来,从而使辅导员队伍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总而言之,为了应对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挑战,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发展。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高职院校可以从思想队伍建设、辅导员选聘、辅导员培训、辅导员工作职责划分和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开展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参考文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