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3篇平煤矿工报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在报纸如林的市场中,利用经营策划为自己树立晶牌、合理配置资源,并通过高质量的有效运营获取利润,这是许多报业同行探索的问题。作为企业报,如何在报业市场严峻的现实中寻找出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策划是企业报的灵魂和制胜法宝。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报界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现在的全国性行业报,大多单门独户,产品品种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之一在于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但根据我们企业和报社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不可能的。我们势单力薄,面对波涛汹涌的竞争浪潮,非常艰难。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自然竞争”,而采取“策划竞争”的方式来争取报业经营的主动权,充分发掘和利用智力资源和其他无形资源作为可经营资本,对各种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策划,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企业报发展的运作方式,取得了一定实效,并赢得了同行业的认同。
一、围绕品牌搞策划
品牌,尤其是名牌,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获得利润、抢占和控制市场的重要保证和手段。品牌之所以遐迩闻名,除了产品的品质优服务佳之外,另外一点就是利用品牌来塑造形象,并将这种无形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通过有效运营来获取利润。
鉴于此,我们围绕品牌进行经营战略策划,将品牌作为经营策划目标,按照经营策划的广度、深度分阶段、分层次将其不断深化延续,确保全部经济活动沿着经营目标方向健康运行。作为有着37年历史的《平顶山矿工报》,其受众为平煤集团近30万职工和家属,从新闻的贴近性来讲,它独特的信息资源使其在受众群中的影响力比起其他报纸更加直接。特别是近几年来,报社不断从新闻信息的源头和资源配置上进行创新策划,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满足了平煤集团职工的各种信息需求,使得新闻品牌资源无形之中不断增长和扩大。在全国、省、市五大系统的年度好新闻评选中,《平顶山矿工报》好新闻作品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19件增加至2004年的82件。报纸差错率由1999年的28.63/10000下降至2004年的1.86/10000,受到省新闻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与此同时,我们依靠《平顶山矿工报》这一品牌优势,不断在广告、印刷、发行等方面下工夫。在广告经营方面,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品牌为优势,先后系统策划了脑白金、房地产、电信等大型、长线广告,使 近5年来,广告经营一年一个新台阶,1998年广告经营收入仅有40多万元,而2005年广告经营收入达到320万元,是1998年的近8倍。在印刷经营方面,我们主动出击,以帮助客户解决难题为核心,先后策划了政策汇编、文件汇编、宣传册等印刷业务。除此之外,报社还利用媒体和品牌优势进军旅游行业,开办了欣闻旅行社,通过品牌效应开拓市场,以优质和诚信服务增强品牌的感召力,相互带动、相互提高,使旅行社自开业以来年年盈利。
二、围绕市场搞策划
三、围绕创新搞策划
传媒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凸显新闻媒体经营能力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新政策的出台,新闻媒体必须重新调整思路,做大做强报纸的经营。为此,我们创新对重大活动的报道,不但强化宣传功能,而且加大经济作为,提升经营能力。因为重大活动可直接吸引广告客户的目光,拉动广告的投放,而且某些非常有新意的创意策划,也能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去年是平煤集团建矿5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历程,平煤集团决定召开隆重的庆典活动。报社作为此次庆典活动宣传的主阵地,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提前6个月就对庆典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经营策划。通过自身优势,报社印刷厂承接了会务印刷工作,并有创意地对整个活动使用的手提袋、便签、笔记本、档案袋进行包装,使之配套出现。精心的策划、赏心悦目的包装,不仅提高了庆典活动的品位,而且提高了印刷厂的声誉,增加了经营收入。同时,在广告投放上,报社大胆创新,精心策划了一期28版的特刊珍藏版,版数之多、版式之新、内容之广、形式之大都创出平顶山矿工报社建社37年来历史之最,并 特刊的出炉扩大了集团公司的知名度,宣传了兄弟单位,也提高了报社的综合效益。去年下半年,借助一个学会在乎顶山市召开的机会,报社印刷厂又承接了会务印刷工作,旅行社则承接了会务外出参观考察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运作,不仅为报社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四、围绕文化搞策划
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潜能、引导和协调人们为一个共同目标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的功能,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平煤集团作为全国500强和有着50年建矿历史的重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我们公司的“重头戏”,近两年来在百里矿区显现出强力推进、稳步提升的势头。
我们围绕这一主题,除了配合集团公司该项工作的开展、做好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外,还调研基层单位开展该项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并以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为突破口进行经营策划,根据自身实际筛选出多套投资小、成本低、见效快的新项目开工上马。例如,针对许多基层单位需要制作企业统一标志的实际,报社印刷厂新购了设备,开发上马了彩色人头像卡印制项目。为配套延伸此产品,还购置了折页机、压平机,加大印刷产品的技术含量,应对特殊客户所提出的特殊要求。与此同时,瞄准使用量较大的办公用品进行攻关、策划,研制出了新型稿纸、便签、信封等产品。由于产品设计具有时代特征,品位和质量高,并能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包装企业统一标志,一经推出,受到广大用户好评。去年,报社印刷厂的新产品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印刷产品博览会,为进军外部市场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平顶山矿工报社通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加大经营策划力度,构筑精品工程,报社综合质量和报社经营实力明显提高,2000年至2005年,先后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特别优秀企业报”、“河南省最佳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等荣誉。2004年,还被评为“河南省广告经营先进单位”,全省新闻单位中只有3家报社获此荣誉。2005年,在首届全国煤炭系统“十佳报纸”评比中,我们摘取了桂冠。
(作者为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
编校:杨彩霞
选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角度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新闻主题确立是否有时代性,素材搜集是否有典型性,新闻价值显现是否有显著性。要写好新闻,选择好角度尤其重要。同样一个报道题材或新闻事实,角度选择得好会给文章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好角度,使新闻主题体现时代性
体现时代意义和特征,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闻报道的内在使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念。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够主导社会舆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会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注重和谐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些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使新闻作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就会使新闻传播范嗣更广,影响更大,也更有生命力。
笔者在《中国平煤神马报》(原《平顶山矿工报》]二作,平时接触到煤矿上许多重大的利技研发项目。2007年,笔者了解到,平煤四矿与科研部门合作,通过引进和研发,研制出一台热一电一乙二醇降温系统,用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降温,以改善并下作业环境,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需要说明的是,这套制冷降温系统在技术上有许多亮点或者说是“卖点”,其技术之先进、系统之复杂、设备之庞大,填补了多项同类产品国内外的空白,被专家称之为“世界第一空调”。按常见的报道角度,比较多的是选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题,大篇幅渲染技术如何先进、填补了某某空白,最后如何促进煤炭产量提高,云云。这样的报道角度,尽管是合理的。但给人的感觉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性。笔者通过下井采访、体验,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以后,在确立主题时,不拘泥于过去的常规“套路”,而是以当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主题。理由是任何一项先进的技术、一项发明,都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最终都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基于此,笔者以《世界第一空调:造福井下职工》为题,写了一篇消息,并很快在一版头条刊登,并最终获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选好角度,使材料搜集具有典型性
选什么样的角度,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来表现和支撑。选取新颖、典型、有特点的报道角度,其素材搜集必须是相应和同步的。那些与表现角度无关的素材必须学会放弃。
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因为角度选择不同,所要搜集的素材也会大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说,选好角度,就是一种素材取舍。角度选好了,紧紧围绕报道角度,有选择地搜集素材,与报道角度有关的使用,无关的果断放弃。这样,选择的角度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表现载体。2001年,笔者在跑基建口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人:他叫仝洪昌,时任建井一处副处长,大学矿建专业毕业,年轻有为。他在对外承包工程时结识了北京金诚信公司的老板,老板对他的才干非常赏识,就以年薪十万重金许诺。想把他从平煤集团挖走。当时,由于基建行业不景气,他的工资并不高,可面对金钱的诱惑他却没有动心。笔者听说以后,就想写一篇人物通讯。于是找到他采访,搜集到大量的关于他如何从一个技术人员干起,并如何钻研业务、加强管理、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素材,当然也包括他如何在金钱面前不动心的细节。面对繁杂的素材,经过提炼,笔者选择了《责任更比金钱重》这个报道主题。因为采访时,主人翁说到“是企业培养了我,我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效力尽职,把工程干好,让工人都有饭吃、有钱挣”。选择这样的报道角度,既新颖独到,又暗合了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深刻时代背景。角度选择以后,笔者把与“责任”无关的素材果断放弃,紧紧围绕角度选择了他如何体现“责任”,如他拒绝金诚信老板的一些对话细节、为了把工程干好尽职尽责的典型事例,等等,着力去支撑和表现主人翁对企业、对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经过素材取舍以后,《责任更比金钱重》这篇只有2000字左右的通讯,虽然篇幅不长,但角度新颖、主题深刻、素材集中,后来获平顶山市好新闻一等奖。
选好角度,使新闻价值具有显著性
一篇新闻稿件有没有显著性,一定程度上是说稿件写得有无新意和特色,即是否抓住了新闻内在的闪光点。稿件的显著性。是靠好的角度来体现,不是大而全、空而泛。因此,要使新闻有显著性,必须选一个好角度。角度选择好了,新闻就更有分量、价值就更显著。
俗话说,文似观山不喜平。角度选择是否恰当,决定着新闻的显著性。恰当、合理的新闻角度,会使平庸的事件变得新鲜,肤浅的内容变得深刻。从人们的心理特点来说,一般喜欢变化。一种观点、一种形式,第一次出现,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倘若经常重复出现,人们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在人们的这种认识习惯条件下,要把一件新闻事实写出显著性的确很难。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把一件看似普通的新闻事实写出新意和特色呢?这还是一个角度问题。“活鱼不活”,原因是多方面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关键还是对新闻角度选择的忽略。一般来说,角度优劣直接关系到新闻稿件有无深度。2008年,笔者在平煤七星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一采煤队班长白国周20年安全生产如一日,不“三违”,而且还带领班组实现了安全生产。这件事,其实在平煤已经“不新鲜”。因为在他之前,报纸上多次报道过一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的先进事迹,他甚至比白国周安全生产的周期还要长。那么怎么报道白国周的事迹呢?笔者在角度上动了脑筋:吴如是靠奉献精神实现安全生产,而白国周是靠“安全就是幸福”的理念实现的安全生产,这个角度,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有它的独到之处,也有深度有新意。所以,角度选好以后,笔者重点写他的理念,写他的思想,写他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取得的安全生产成绩,以及实现安全生产以后给他本人及家属和全班的人带来的幸福。使作品有了显著性。并很快被报社头版头条采用。
当然,角度选择也是对记者基本功的考验。这些基本功来自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所在地区、单位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重点的把握。功夫在诗外。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还要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吃透精神上下工夫,做到胸中有全局。只有做到了“内外兼修”,才能选择出最佳的新闻报道角度,收到最佳的报道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报社)
编校:杨彩霞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平煤神马报》(原《平顶山矿工报》)选送的通讯《矿工生命之舱》,以其“站位高、影响大、立意深”(专家评语)获得三等奖。该奖项实现了《中国平煤神马报》成立42年来零的突破,圆了几代办报人的梦想。作为作者之一,笔者体会到,一篇稿件的获奖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是人性主题的确立和放大――凸显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宝贵,是这篇报道成功的关键。
体会一:对新闻背景的正确认识是主题确立的基础
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永恒的主题。2010年,国内外矿难频发,人的生命不断受到死神的威胁。基于当年国内外一系列矿难发生的背景,笔者果断地把关注人性、关爱生命作为文章的主题。
2010年10月13日,智利矿难中的33名矿工陆续升井,持续了69天的抢险完美收官,被媒体称为“一个国家的胜利”。而搭救被困矿工升井的恰是被称为“凤凰舱”的救生舱。通过现场直播画面,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戴着安全帽,站在救生通道旁边翘首以盼,等第一个被救的矿工阿瓦洛斯从舱里走出来时,他张着嘴巴,痛哭流涕。那一刻,笔者被人性的力量所深深打动:33名矿工对生命的渴望和坚守;一个国家对矿工生命的敬畏和守护――铜矿井下健全的避难硐室和先进的救生舱;地球上的每一个关注者对他们的关爱和牵挂。正因如此,人性的力量通过媒体迅速传向了全世界,温暖着这个星球上每一个人的心。同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赵铁锤表示,智利矿难救援成功对我们有重大借鉴意义,“救生舱的建设工作将是整个矿山企业的重中之重”。
智利矿难救援的成功,与发生在国内的矿难施救后果形成了强烈反差:2010年3月28日的山西王家岭透水矿难,抢险八昼夜后,被困职工虽有115人获救,但仍有38人遇难;而同年3月1日的内蒙古骆驼山透水矿难,则于3月14日宣布“井下31名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停止井上抢险救援工作”。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安装包括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内的“六大系统”,并在3年之内完成。同年10月16日,智利矿难救援成功3天后,平煤神马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又发生瓦斯事故,37名矿工永远离开了人世。在抢险现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也强调,要加快建设井下避险系统。
自己的伤口自己疗。在国际国内矿难救援这个话题逐渐升温并渐成焦点这个大背景下,平煤神马集团把“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和救生技术装备的研制步伐。2010年11月10日,智利矿难成功救援第28天、平禹煤电公司四矿矿难第25天后,平煤神马集团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首个样舱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座“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矿山井下的救生装置,主要用于发生矿难时遇险人员紧急避难。
综观以上这些矿难背景,在笔者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人性的印记,彰显人性、守护生命健康这个宏大的主题,越发清晰地在笔者脑海里显现出来。
体会二:精心采写细节是放大人性主题的关键
应该说,“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平煤神马集团上下都比较关心的。从集团层面来讲,也希望这一事物能推介出去,并迅速走向成熟应用阶段,为保护矿工生命造福;从集团宣传部门和报社来讲,试图通过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报道,弘扬“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树立集团良好的社会形象――“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最大的亮点是它能够保护矿工的生命。
我们把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人性和生命上,并按照既定的新闻主题“按图索骥”。记得一个周六的上午,笔者与陶晋朝(作者之一)一同深入研制“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机械制造公司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找到该公司总工程师吴连城这个研发设备的带头人,听他讲述救生舱内先进的、已申报国家专利的制造技术。据他介绍,国家安全技术部门要求救生舱的有效救生时间是96个小时,低于这个时长就是不合格品。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舱内一氧化碳指标的控制就成了最难攻克的问题,如果这个指标控制不科学,那么“生命之舱”就会变成“死亡之舱”。无疑,研发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当时国内此项技术并未攻克,毫无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表现研发人员科学求实的精神,笔者采写并再现了用真人试验的细节。用他们的话说,救生舱既然是用来救人的,就必须用真人试验,因为只有用真人试验,才能真切感受到里边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湿度、异味是否合理,以及内部通讯设施是否完好。这些细节本身,充分体现了研制者、参与试验者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凸显了人性的伟大和矿工生命得到保护的幸福,从而使主题逐渐得到放大。
在采写《矿工生命之舱》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主题一旦确立,就必须紧紧围绕主题采写细节、表现细节,从而充分放大人性这一主题。“生命之舱”是矿工的救命舱、是先进的救生设备,它到底是怎么“出炉”的?笔者通过采写研制者、参与试验者从失败到成功的曲折艰辛的试验过程,使人性主题不断闪光。挖掘和再现生动鲜活的细节,使读者感受到了集团领导、科研工作者、参与试验者为了把救生舱打造成矿工的“生命之舱”所付出的生命意义上的艰辛,以及对矿工的血浓于水的人性关怀,使这篇通讯的人性主题得到充分开掘和放大。
总之,笔者以为,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必须要有一个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时代主题。当矿难、生命、地球这些字眼串联在一起,频频在我们眼前闪过之时,关注人性主题应�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报)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