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一帝喾的简介【最新11篇】

在上古的神话故事中,对于黄帝和炎帝或者其他的神话故事很熟。但是对于帝喾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帝喾的神话故事吧!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编辑帮大家找到的11篇帝喾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物简介 篇1

帝喾(kù)(生卒年不详),姬姓,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受封为辛侯,15岁辅佐叔父颛顼,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尧、帝挚之父。

帝喾陵(帝喾陵 篇2

帝喾陵位于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建都地亳(今河南商丘),今址商丘市睢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镇。现存的墓地为一高大丘,长200余米,宽100余米。帝喾陵维修于西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陵前现存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

目录概况帝喾概况

简介

帝喾陵位于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建都地亳(今河南商丘),今址商丘市睢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镇。现存的墓地为一高大丘,长200余米,宽100余米。帝喾陵维修于西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陵前现存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汉代曾建帝喾庙,曹植曾作《帝喾庙赞》。宋开宝六年(973年)重建帝喾庙。元明清历代重修。赵匡胤曾在此抽签问卜,登基后下诏大修帝喾陵寝。陵前有高5米,宽1.2米的石碑一通,二龙戏珠碑群,赑屃碑座,碑前有供案、香炉等设施。2006年计划重建大殿。祭场两侧有六角龙柱石亭各一座。东石亭内树有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帝喾祠碑,西石亭内树有2001年重修帝喾陵碑一通,青石板甬道。两旁新植刺柏1.3公顷。整个陵区翠柏环绕,庄严而肃穆。因帝喾之后已分化千余姓氏,所以,海内外帝喾后裔们纷纷来此寻根祭祖,拜谒王陵。

传说

商丘古城南五十里,有一个以帝喾王高辛氏的出生地名字命名的集镇──睢阳区高辛镇。镇西北不远,有一座高大的坟茔,这就是帝喾王高辛氏墓。 相传赵匡胤不得志时,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当有天子命。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而发迹。赵匡胤登基后,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而定国号为“宋”。 传说,高辛氏原来不叫高辛氏,姓姬名 聪明多智,就请姬 帮助他出点子。姬 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 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姬 想这个办法就是好。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敌人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 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那时,这儿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重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老百姓便又重新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姬 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夜里,姬 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辩理,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称为“高辛”,姬 便被称为“高辛氏” 颛顼见高辛氏的确才高智广,能给人民办好事,就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他。从此,高辛氏代替颛顼做了天子,称号帝喾王。因为帝喾王对人民仁爱,所以人们都敬重他。他死后人们把他葬在今商丘市高辛镇这片土地上,这便是帝喾陵的由来。

帝喾

出世

帝喾(kù)(公元前2480~前2345)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镇),三十而得帝位,迁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位七十年,享寿105岁。死后葬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 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即位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喾的'儿子:有邰氏姜嫄生有一子,有娀氏女简狄生契。陈锋氏(又作“陈丰氏”或“陈酆氏”)女庆都生尧,邹屠氏常仪生挚(即“鸷”)。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契被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落—有娀氏部落。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功业

迁都于亳。有几点好处:1)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因为这里十分的土地,山区占去四分,丘陵占去四分,剩下的两分是平原。一旦洪水暴发,人民可以转移到山上去。2)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 守成之主: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 ,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 五正之制:以勾芒氏(即重氏)为木正,以祝融氏(重黎氏)为火正,以蓐收氏为金正,以玄冥氏为水正,以后土氏为土正。勾芒氏专事天文历法,主祭东方和春季之神;祝融氏主事农业,主祭南方和夏季之神;蓐收氏为少昊氏古老的一支,主管刑罚,主祭西方和秋季之神;玄冥氏,主事水利,主祭北方和冬季之神;后土氏,女娲氏的一个主要支部,地位高于前四者,可以说是统管。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 “爻策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大戴礼·五帝德》说他“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节气;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度。”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于大仁。”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所以《史记》说他“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数千年而不衰。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征而不胜,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头者,可得千金,封万户,赐帝女为妻。后来,一个头状如狗头的人叫盘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级,帝喾即履行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所景仰,为历代帝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评价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帝喾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弃,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陈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次妃娵訾氏名常仪,生挚,帝喾死后,摰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相传帝喾活了一百零五岁(一说九十二岁),死后安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喾四妃

喾四妃是帝喾氏族在迁移中,不同氏族与不同联姻的顺序,不是同一个帝喾拥有四妃。 有邰氏姜嫄,帝喾元妃,是一个以蝾螈为图腾的氏族,其先在陇西,后迁武功,有子名后稷,周之先祖,葬都广之野(今成都、广汉之间)。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稷在这里种植莱麦五谷,后稷即弃。 有娀氏茧翟(简狄)、帝喾次妃。原为“不周山”(六盘山)北少昊威姓族裔。其中一支东迁陕西蒲城。简狄吞燕孵生子卨(读削)(又名契,商之祖先),原居陕西,后迁商丘。另一支向西直到罗布泊,传为楼兰古国之先祖。在楼兰遗址中已发现至今四千年以上的木雕简狄女祖角,以及唐代壁画,绢画上的简狄像(注:楼兰遗址除有少昊裔支文物遗存外,尚有中亚人的文物遗存)。 少昊威姓是黄帝时代被迫西迁不周山一带的少昊玄乌氏。威因何又称娀,因其先在东部称帝时发明金兵钺斧而威震天下,与蚩尤同称“灵威仰”。 陈锋氏庆都,又名陈丰氏、陈酆氏,喾之三妃。陈之一字,由左边的旌旗、右边的车轮的象形组成。酆即蜜峰,文为蜂头,丰为蜂尾,逢为飞翔时的蜜蜂。“流黄蜂氏”为飞行的黄蜜蜂。可见陈酆氏一族擅长造车,也擅长养蜂。陈丰氏活动地方有三:1.陈仓的陈丰;2.陈留的陈丰;3.河南宛丘陈丰。这时指的是陈留时代的陈丰。庆都生尧。 娵(音居)訾氏常仪邹屠氏。喾之四妃。娵訾氏是娵与訾的合婚族。娵訾氏与帝喾联姻生子挚。娵訾即邹屠,黄帝时迁蚩尤善者于邹屠之地。妃常梦吞日,经八梦,生子八人,皆精通日月星辰观测,被誉为“八才子”“八翌”“八神”“八元”。

帝喾历史事件记载 篇3

帝喾人物简介

帝喾[kù](本名:姬俊,前2275年-前2176年),出生于高辛(史称高辛氏),据说是黄帝的曾孙,祖父是少昊,父亲是蟜极,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华夏民族人文始祖[1],商、周两朝先祖。

帝喾5岁时受封为辛侯,30岁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他明察秋毫,仁威兼施,订立了24节气,深受百姓爱戴。帝喾在位70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辛,建有帝喾陵。

帝喾历史记载

颛顼听说姬俊聪明多智,就请姬俊帮助他出点子。姬俊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姬俊想的这个办法就是好。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敌人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俊有能力,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那时,这儿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重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老百姓便又重新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高辛氏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夜里,姬俊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辩理,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称为“高辛”,姬便被称为“高辛氏”。

帝喾主要成就

迁都于亳

迁都于亳(今河南商丘),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 ,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2]

订立节气

传说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知人善任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韶》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缔造盛世

帝喾的部落,《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传10世,4,《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350年。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一要博爱于人,二要让民获利,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到了现代,仍有积极意义。

上古时代五帝之一帝喾功业 篇4

迁都于亳。

有几点好处:

1)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

因为这里十分的土地,山区占去四分,丘陵占去四分,剩下的两分是平原。

一旦洪水暴发,人民可以转移到山上去。

2)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

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

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

守成之主: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 ,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

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的问题。

五正之制:以勾芒氏(即重氏)为木正,以祝融氏(重黎氏)为火正,以蓐收氏为金正,以玄冥氏为水正,以后土氏为土正。

勾芒氏专事天文历法,主祭东方和春季之神;祝融氏主事农业,主祭南方和夏季之神;蓐收氏为少昊氏古老的一支,主管刑罚,主祭西方和秋季之神;玄冥氏,主事水利,主祭北方和冬季之神;后土氏,女娲氏的一个主要支部,地位高于前四者,可以说是统管。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帝喾 “爻策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大戴礼·五帝德》说他“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节气;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度。

”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

他的治国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

政莫大于信,治莫于大仁。

”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

所以《史记》说他“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

”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

“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数千年而不衰。

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征而不胜,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头者,可得千金,封万户,赐帝女为妻。

后来,一个头状如狗头的人叫盘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级,帝喾即履行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

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所景仰,为历代帝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帝喾高辛的传说 篇5

《帝喾高辛的传说》

帝喾是上古五帝之一,可他的名气没有其它四位那么大,但帝喾的确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位,也是中国神话中重要的一位,许多神话都与他有关。

帝喾是黄帝的孙子,少昊的儿子,因为他在当帝王之前被封在高辛这个地方,所以也叫高辛帝喾,或帝喾高辛。帝喾出生的时候就有很多神异的地方,传说,他一生出来就能说话,会写自己的名字。相貌更是奇特异常,头极像鸟,可是又长着两只角,跟山羊的角一样。身子非常瘦小,跟猴子差不多,满身长满毛发。让人想不通的是他只有一只脚,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但是,帝喾却很聪敏,十几岁时,就因为辅佐颛顼帝有功,而得到了高辛这个地方的封邑。等到帝喾三十岁的时候,他就代替颛顼当上了帝王。

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瑶族)

帝喾有一次觉得左耳朵特别痒,一掏,竟掏出一条怪模怪样的虫子。帝喾把虫子放在一个叫盘瓠的盛器里边,一会儿工夫,这条虫子就变成了一条神犬,这条神犬非常英勇善战,而且只听帝喾的话。帝喾也随口给这条神犬取名为“盘瓠”。后来,盘瓠帮助帝喾打败了竞争对手吴将军,使得帝喾拥有了天下。

帝喾为了感谢盘瓠,就把女儿嫁给了盘瓠,繁衍了瑶族子孙,所以瑶族的族神图腾就是神犬盘瓠。帝喾的女儿,人称辛女,嫁给盘瓠之后,跟随盘瓠在沅水边上男耕女织、生儿育女。

辛女最喜欢浣衣之后在水中尽情地沐浴,等到她作了母亲之后,便常常带着孩子们赤身裸体在河中游玩戏水,孩子饿了就坐在浅滩边喂奶。每逢立秋后的三五天,她天天要去河中裸露洗裕以后,这段日子就被瑶族人称为“洁身日”,也就成了后人裸泳的最初起源。

天上十个太阳的由来

帝喾有三个妻子,其中两个,一个是太阳神羲和,另一个是月亮神常羲。

太阳神羲和跟帝喾一共生了十个儿子,他们就是天上的十个太阳。每天,羲和带着她的十个孩子在东边的东海里洗澡。他们洗澡的地方叫“汤谷”,这地方的水很热很热,就是被她的十个儿子洗热的。在这汤谷的不远处有一棵高耸入云霄的扶桑树。

每次,孩子洗完澡后都要爬到树上去玩,但是只能有一个孩子可以到树的最顶端玩,其余的孩子只能在很低的树枝桠上玩。这就是天上的十个太阳故事的缘由,不过,因为他们后来不守天庭的规矩才被神箭手后羿射掉了九个。

帝喾的家庭和兴趣爱好

月亮女神常羲,跟帝喾一共生了十二个漂亮的女儿。她们的性情十分温和,并且非常爱干净。她们的妈妈常羲经常带她们到西方一个碧波荡漾的湖里去沐裕她们很听话,也会快乐地玩耍,而且从不给妈妈惹事,她们的父母也不会因她们而增添一丝一毫的麻烦。

帝喾还有一个妃子,是邹屠氏的女儿。当初,在黄帝战胜了蚩尤之后,就把天下所有的坏人流放到了寒冷荒凉的北方。把好人搬到了邹屠这个地方,让他们聚居在一起。邹屠氏女便是这些好人当中最好的一个人,她像雪一样的圣洁,走起路来从不沾地,更不要说染上什么尘土了。她总是轻轻地像飘在空中的云彩一样,很恬静地来回飘动,经常遨游在伊水和洛水的上空,时常飘落下来,在水边嬉戏,无忧无虑。帝喾遇到这样非凡美丽的女子,当然没有错过,就把她娶了来。邹屠氏女跟帝喾才过了不久,就做着很奇怪的梦,每次做梦都是同样内容,并且每做完一次梦就生下一个儿子。一连做了八个梦,邹屠氏女生下了八个神奇的儿子。这八个儿子,从出生时起就精通音律,善于奏乐,各有各的专长。他们长大了之后,成了天上的八个乐神。

帝喾还有这样两个儿子,阏伯和实沉。这两兄弟十分不和睦,只要一见面,无缘无故就大打出手,每次都是头破血流,还不断寻衅厮杀。帝喾不管怎样劝说教育这两个儿子,可是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把父亲的话当成耳边风,只要帝喾一走开,他们两个就是水火不容,拼个你死我活。帝喾为此伤透了脑筋,没有任何的办法,最后不得不把他们分开。于是,帝喾把阏伯派往商丘,让他主管东方的商这颗星星,又派实沉到西边的大夏去管西边天空的参这颗星星。参与商在天空中正好遥遥相对,而且永远不能同时出现在一块。一个升起的时候,另外一个就落下去了。

他们此起彼落,再也不能见面,也就再也不会争吵了。

传说帝喾能操纵星辰,用以掌握时间季节的变化,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帝喾非常喜好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盘等乐器。宫女跳舞时,穿着五彩衣裳,伴奏这样优美的曲子,奏起各种乐器,把天上的凤凰、大翟等许多名贵的仙鸟都吸引来了,跟这些宫女们一起蹁跹起舞。

帝喾德行高尚,又懂得修身养性,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五岁。

他爱好巡游,攀登过巍巍的泰山,畅游过磅礴的东海,足迹踏遍了各地的名山大川。

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庾信,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 篇6

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庾信,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的意思,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赏析 -诗词大全

周祀五帝歌 赤帝云门舞

作者:庾信  朝代:南北 招摇指午。

对南宫。

日月相会。

实沉中。

离光布政。

动温风。

纯阳之月。

乐炎精。

赤雀丹书。

飞送迎。

朱弦绛鼓。

罄虔诚。

万物含养。

各长生。

帝喾和帝俊 篇7

帝喾和帝俊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里的人,不仅是因为读音相似,还因为帝喾字俊,因此会有人问帝喾和帝俊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帝喾和帝俊不是同一个人,炎帝叫汤昊,他才是“帝俊”,又被称为“鹓人”,在《山海经》里面有相关记载。他生于成纪,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炎帝是伏羲后裔,日姓。帝喾的后人被分封在天水,和帝俊相同。但是两人并不是同一人。

帝喾和帝俊不是同一人,首先体现在封地上的不同,帝喾在亳州,帝俊在南阳。再者,帝俊汤昊的汤源自于帝喾的儿子,一个十四世的子孙汤,也就是商朝的创始者“汤”。“汤”这个姓氏的起源证明他是帝喾后人契的后代,所以说帝俊是帝喾的后代,帝俊和帝喾不是同一个人,只是帝俊继承了商朝的封地罢了。所以这些都可以看得出,夏商周的创始者都是帝喾的后代,也就是伏羲后裔。

汤昊帝俊显而易见就是伏羲的后裔,因此帝喾和帝俊不是同一个人。《山海经》里面说过,尧曾经让羲仲去伏羲氏留下的封地当诸侯,尧帝是伏羲氏一族。扶桑原本是山东的一个地名,并不是日本的代称,扶桑和商汤之间的关系十分亲近。

帝喾和帝俊不是同一个人,帝俊必定是帝喾的子孙,曾经被分封在山东,他的后代就是扶桑,曾经帮助少昊被处罚,但是帝俊的妻子是倾向尧,所以在尧帝扶桑大战之后才仍然会得到封赏。

上古时代五帝之一帝喾即位 篇8

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

帝喾的儿子:有邰氏姜嫄生有一子弃,有娀氏女简狄生契。

陈锋氏(又作“陈丰氏”或“陈酆氏”)女庆都生尧,邹屠氏常仪生挚(即“鸷”)。

契被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落—有娀氏部落。

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尧和挚属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挚为少昊。

帝喾的女儿嫦娥 篇9

帝喾的第四个老婆叫做常仪,给帝喾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做不善之君,名为帝挚,另外一个就是嫦娥,说起嫦娥,大家并不陌生,嫦娥为长生不老药奔向月宫,后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女神。

史料记载,嫦娥的父亲叫做帝喾,母亲叫做常仪,常仪又叫常羲,羲本身就是月亮的意思,山海经里面记载,常仪和帝喾生了十二个月亮,化身为嫦娥。

嫦娥又称为姮娥,她是上古神话故事里面的人物,后来经过各种文学作品,诗词电影的演绎深入人心,嫦娥后来嫁给了父亲的干将后羿。

帝喾的'女儿嫦娥嫁给了发明弓箭的后羿,她长得美貌非凡,皎皎如月,灼灼其华。其夫君后裔因为射下天上九个太阳,从西王母处求得长生不老药,但是被嫦娥偷吃,在月圆之夜奔向月宫。

帝喾的女儿嫦娥在月宫里居住的地方叫做广寒宫,上面有一个桂花树,还有月兔和玉蟾。后人关于嫦娥奔月的版本有很多种。有的说她是被逼无奈偷吃的,因为后羿非常残暴,又求得了长生不老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嫦娥被逼无奈吃了不老药。

还有一种版本说的是帝喾有个嫁给狗的女儿其实就是嫦娥,他娶了嫦娥之后带着嫦娥隐居山林,渐渐退化成野人,帝喾思念女儿嫦娥,派人前去寻找但是久不能寻得,这件事情相对荒诞,但是得到史学家的支持反而更多。

上古时代五帝之一帝喾 篇10

上古时代五帝之一帝喾出世

帝喾(kù)(公元前2480~前2345)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

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

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商丘市高辛镇)。

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

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葬于故地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镇),三十而得帝位,迁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位七十年,享寿105岁。

死后葬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

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河南商丘)。

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喾的人生功业 篇11

迁都于亳。有几点好处:1)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因为这里十分的土地,山区占去四分,丘陵占去四分,剩下的两分是平原。一旦洪水暴发,人民可以转移到山上去。2)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

守成之主: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 ,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

五正之制:以勾芒氏(即重氏)为木正,以祝融氏(重黎氏)为火正,以蓐收氏为金正,以玄冥氏为水正,以后土氏为土正。勾芒氏专事天文历法,主祭东方和春季之神;祝融氏主事农业,主祭南方和夏季之神;蓐收氏为少昊氏古老的一支,主管刑罚,主祭西方和秋季之神;玄冥氏,主事水利,主祭北方和冬季之神;后土氏,女娲氏的一个主要支部,地位高于前四者,可以说是统管。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 “爻策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大戴礼·五帝德》说他“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节气;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度。”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于大仁。”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所以《史记》说他“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数千年而不衰。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征而不胜,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头者,可得千金,封万户,赐帝女为妻。后来,一个头状如狗头的人叫盘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级,帝喾即履行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所景仰,为历代帝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