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优秀9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沉默帮大伙儿整编的9篇课题研究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报告 篇1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课题研究报告 篇2

本人针对自己的学生和课堂的实际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并运用于实践,但是通过这一段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资料的研究,对于目前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只能把他们放在低坡度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基础来考虑的。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通过分阶段进行,设计阶段的目标和主题,通过这段初级阶段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课堂气氛

很多人都说自己的学生上课死气沉沉,看人家那个班,教师振臂一呼,学生应者云集很是羡慕。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非如此,我觉得最棒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思考问题中。学生说:我们班上课就是抬头看黑板,低头做笔记,大家始终都在紧跟老师的思路,觉得这样挺好,若只是几个人一直在说,那叫起哄。我很赞同这种观点。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必须巧妙地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花大心思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思维,这样也可以部分程度上解决上课走神儿的这一对学生普遍同时又让我们很苦恼的问题。如今的课堂我们都太关注与模式,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等等,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我们千万别忘了根本——英语老师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学生喜欢英语。

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感觉做得已经很好了,可是事实证明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一颗平常心,多反思。每节课下来,让自己满意的时候很少,我觉得可以对照教案回头侃侃自己的课堂设计到底实施了多少,每个环节效果怎么样,学生的反映和预想的有什么反差。站位高些地去看这些问题,而不是像我以前那样总是想这节课我没讲完内容等等之类没太大意义的问题,多找找原因,下次注意以下;另外感觉板书设计像以前的事情,现在根本不怎么将之放在心上,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我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是起步阶段,该扎实的看家功夫还是得下心思努力去提高。

三、苦练内功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多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诸多公开课上,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都会看到很热闹的场面,教师也很激情,但总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这点结合我自己的`课堂也很有感触的,我很想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课堂上尝试着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但很多时候感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在哪里,我曾经迷茫过,后来我去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发现她的课堂充满着融洽的师生氛围,教师和学生娓娓谈心,学生欢欣鼓舞,在不知不觉中就领会了老师讲课的内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这是教师上课的一种境界——老师只有具备深刻的知识,才能使他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而不是教材内容上。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以上是我在开展这个课题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正是这些的感受在不断的支持着前进。我有理由相信前景会越来越好的。

课题研究报告 篇3

一、研究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做到了以人为本,但是在重视品德和智力培养的同时,却轻视了心理素质的训练,而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来将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对贫困生心里的健康,确定了以贫困生心理教育为内容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意义

目前,我校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贫困生较多,但这些同学多数是学习用功,成绩较好,他们因为种种家庭贫困状况而产生自卑心理。造成孤僻性格,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出现种种问题。表现为焦虑、攻击、退缩、固执等各种消极情绪反应,造成了他们不健康的心态,应先了正常学习,而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从容的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至于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得到长远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因此,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培养有着健康人格的一代代新人。另外还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是班级管理更见成效。基于以上种种情况,对贫困生心理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是现在一年一班的贫困生,因为这个班的贫困生占得比例较大,具有代表性,以这个班为研究对象,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结果,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贫困根源的调查与研究

2、贫困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3、贫困生心理教育方法的研究及运用

4、贫困生心理转变情况的跟踪测试及应对措施的应用

5、对贫困生心理进行有效教育的有关实践活动的研究

四、各项研究达成的'目标形成有关贫困心理调查报告建立跟踪调查档案,编写出心理教育读本,研究出解决贫困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一些能让贫困生心理适应或得到释放的活动方案,撰写出有关贫困生心理研究的论文。

五、主要研究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一个班级的贫困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按贫困程度编号入册,建立个人档案,然后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弄清楚他们的心理特点,在通过书籍、网络或调查访问等多种渠道搜集筛选信息,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寻求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及时进行疏导,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和价值观的引导,给予足够的关爱,进行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总之,我们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真正让学生得到效益,让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结题阶段

七、预期研究结果

1、通过研究,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做到了解并能最终给予解决,是他们顺利走上健康之路。

2、针对所研究的内容最终形成文字材料和论文,并能继续使用其理论指导实践。

课题研究报告 篇4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

(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

(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2)实施具体方案。

(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

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课题研究报告 篇5

一、课题

我是小小银行家

二、成员

马萌、陈汐、张芷菡、叶梓婧、李韦谘、李懿洳

三、课题的由来

因为看到不同国家用不同钱币,我决定对钱币展开探索

四、课题的目的

我们想知道怎样分辨真钱和假钱,钱的由来,如何理财

五、课题的意义

让我们更深入了解钱币,教会我们怎样用钱

六、小组分工

李韦谘、叶梓婧、陈汐查资料、访谈;李懿洳、张芷菡、马萌;全员一起听讲座

七、方法与步骤

(1)访谈、问人、体验、查资料

(2)去华夏银行听讲座,学用点钞机

八、结论

分辨真假钞时,改变观察角度。面额数字五、十、二十、五十、一百元的钱币,它们对应的颜色分别是紫、蓝、棕、绿,并可见一条亮光带在正面上下滚动;理财步骤:

(1)收支记账

(2)定期定额储蓄

(3)货币基金

(4)债券基金

(5)指数基金

好好学习钱的`知识,我们的钱币历史悠久。

课题研究报告 篇6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

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至20xx.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至20xx.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至20xx.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7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苏 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颜居海 施一才 劳荣珍 周 胜 黄春红 莫科进 张丽梅 钟立菊 包丽梅 罗锦英 谢红妃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究时间。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

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课题研究无变更情况记录

本课题从2008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2010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对策》、《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农村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和谐教育》、《浅谈探究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浅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教育》《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4、《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课题研究报告 篇8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对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其应用价值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师要改变以课件制作、电脑辅助教学即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努力贯穿开放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寻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从而实现人与机、人与人、课程与信息的高度交互,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自主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发展。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xx”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

(1)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

(2)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绝大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3、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师生群体,如在我镇总校担任现代教育技术组长的张海迁老师等,有在安新县文体教育局举办的文字录入比赛中获奖的杨子轩季明伟等学生。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

6、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从目前情况看,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再则就是选择带头教师,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七、我们的反思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

3、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在保持和发扬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应当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

八、未来的打算

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决心在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学校的校园整体改造已正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的“三机一幕”进入教室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将会向更高层次开展。

1、加快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

在校园整体改造中,学校将建成一流的网络设施,学校将继续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建设学校的网络环境。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将完善已经建立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开发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2、加强对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积极、认真参加上级培训,加强管理,加强考核;其次是继续进行校级培训,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老师都要较为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坚持每年进行电教使用的活动,并不断丰富内容。

3、继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利用网络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课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应用于平时的常规课教学,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兄弟学校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一定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南地小学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以上就是我们要报告的情况。

课题研究报告 篇9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 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