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味故事【通用6篇】

学习语文,如果都是死记硬背,那一定会非常枯燥,其实呀,善于发现语文学习的趣味,那效率会大大提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帮家人们整编的6篇趣味语文故事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趣味语文故事 篇1

【关键词】趣味教学;兴趣;实践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成绩、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语文本身内含的诱发兴趣的因素很多,诵读一段优美的文字,仅其蕴含的审美力量便可打动人心。教师读语文要有发现的眼光,要能品味出语言的趣味来。如教师不先被文章感动,进入情境,就无法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感人之处。例如教杜甫的诗《望岳》,除了能读出语气、节奏外,还要以表情、动作达意。如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教师可示意学生用什么表情动作最能恰当表现诗人的心情。如前一句目光可随着手势的上升而直至有仰望山顶状。后一句则似屹立山顶,以手环绕,俯视下面的小山状。这样把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的气魄,朗读兴趣大增,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提供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识,扩充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更多作家、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讲到陆游时,给学生介绍陆游和唐宛间的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给学生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典故、成语、民俗或者神话传说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式,增强趣味教学

新颖的事物,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而对其探索的积极性就显得特别的有味。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得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化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从而激起课堂的趣味。如教学《黄河象》时,前两段较好教学,唯独第三段不好过渡连接。如果以“科学家的假想有依据吗”来过渡的话,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显得没有趣味,因此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了当导游来介绍和讲故事的方式。学完第一段、第二段的时候,我立刻这样引入道:“你们讲的故事可真好听,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讲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于是便无科学根据地瞎编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过。还没等我讲完故事,学生们便立刻反驳了我这种情况的不可信,并纷纷用课文中的事实依据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更显得趣味盎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第三段内容。

三、创设情境,激发趣味教学

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猜一个谜语,或提一个问题……所设计的导语,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中,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那么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假想故事结局,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会有很多答案:“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比狼更大的动物救出”“这时猎人正好出现,举起了他手中的猎枪”……学生通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有的“声像同步”“生动形象”等优势,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趣味教学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让学生在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历史天地、地理领域、政治空间……中尽情遨游,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他们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在语文写作中,起到储备材料、借鉴技法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成立绘画、书法、英语、写作兴趣小组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收获积累。

五、注重课外阅读,体验学习乐趣

趣味语文故事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故事教学 story time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33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英语教材体系中,有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内容,这个板块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结合各单元的教学主题编写的,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story time板块教学认识的不足,在开展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对story time教学常常是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没有充分发挥出story time板块教学的教育功能,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要全面把握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特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story time板块的英语教学特征

在story time板块中,其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各单元的教育主题围绕某一生活场景而编写的以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材料,是小学英语教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富含文化内涵等特征,因此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和价值。

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设置,其主要特征就是具有真实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保证英语教学侧重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英语语言学习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故事性的教学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如故事情境的创设,语言通常亲切自然、简单易懂,插图中的卡通形象也是活泼、可爱与真实的,这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语言思维潜力,便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2.故事内容富有趣味性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教材中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设置,都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而且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有效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体验,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如,在三年级上册Unit 6《Colors》的story time教学中,其故事内容主要是杨玲以变魔术的方式为大家表演时装秀,通过裙子的变色,学习颜色类单词及句型“What color……”,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呈现多种颜色的教学情境,所以其教学内容是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上。

3.强调知识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在英语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要向学生传授单词、句型等基本性的知识,很多故事内容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化教学的目标。如一些故事中的对话情境、生活习惯等,其实都是在表现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特征,这对开拓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做到英语学习知识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是十分有帮助的。

4.蕴含丰富情感

在story time板块中,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知识内容,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所以story time板块的英语教学能够做到思想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英语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实现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重视对story time板块情感教育功能的发掘,如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其实是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讲述,来纠正学生平时的行为举止和习惯等。

二、story time板块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story time板块多样化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学会以story time板块为教学载体,采取有效的教学导入策略,实施更有针对性听、读、演方面的英语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story time“导入”的有效教学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来说同样也不例外。有效的故事教学,教师必须对教学导入策略进行认真研究,对故事在英语课堂上的导入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上。例如,在英语五年级上册《My e-friend》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完全可以通过PPT上来呈现story time的主情境图,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与学生展开交流:“What can you see?”“Where are they?”“What does he want to do?”在这样更加直观、清晰的故事教学情境下,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避免学生将学习精力过度集中在故事本身而忽略了英语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2.story time“听”的有效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听力教学既是培养目标又是训练手段,是各种语言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在story time板块的英语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就必须更好的发挥自身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确保学生可以在story time环节中认真的“听故事”。因此,教师要学会对英语教材的活学活用,必要时可以创新传统教学形式,增强story time板块教学的灵活性和新颖性。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所听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对听力语料形成一定的预知,降低学生的听力难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看图,了解故事大意,并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对故事发展脉络进行一定的猜测,然后再听故事时就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可以在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实施听力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story time“读”的有效教学

基于故事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借助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来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这对提高小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等口语表达方面的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读一些简单的故事,让学生多“开口”学英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英语知识的持续积累和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例如,在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内容中,故事的趣味性、交际性和生活性等特征比较明显,插图多是卡通形象,录音也多采用儿童声音,这样的内容呈现形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英语阅读热情,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story time板块的英语教学都会实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4.story time“演”的有效教学

趣味语文故事 篇3

关键词:

兴趣是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或传授某种教育思想,使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那么,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特别是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故事的课堂也必定是缺少活力的课堂” 。

多次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故事教学”是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各方面训练的有效途径。课堂中运用趣味故事教学妙在何处呢?下面我就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故事教学的神奇力量。

一、趣味故事巧妙导入课堂,引人入胜。

如果说把一堂课比作是参观一座房子,那么课程的导入就相当于是走近这座房子的门,是不是一堂有魅力的成功的课,第一印象就要看这扇门是否与众不同,是否吸引人。一直以来教育者们大都是把故事作为上课的引子,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故事导入是诸多导入法中较佳的一种。

创设童话情境导入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在进行综合复习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海中霸王——大鲨鱼把海洋动物们都抓进了集中营,我们一起去营救它们好不好?孩子们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通过一个个难关才能营救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同学们要复习的知识点,同学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任何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二、趣味故事教学,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促进记忆。

我们知道,对于老师而言:低年级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教学是枯燥的、乏味的。而对学生而言:姑果老师在教学抽象的拼音字母时只是简单地进行传授,想必孩子们课堂很容易就会思想涣散,并且记忆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孩子们爱听故事,也爱做故事大王讲故事。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拼音教学时能巧妙地运用故事教学,那课堂效果和知识的掌握则截然不同。这里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个运用故事教学的小片断。

在教学汉语拼音的第一课《a o e》的时假。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三个字母时不至于死记硬背,我把相关的内容做成Flash课件,让孩子们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天刚亮,勤劳的大公鸡就来到小河边,它张开嘴巴“O OO”地叫了起来(课件中,公鸡边叫,嘴里边吐出O这个字母)。小红听到公鸡的叫声也赶快来到河边,她也张大嘴a  a  a地唱起歌来(课件中,小红边做唱的动作,嘴里边出来a的字形)。歌声吸引了大白鹅,大白鹅向河边游过来,边游边e  e  e地叫起来(课件中,大白鹅边叫嘴里边出现e的字母)。三只小鸭子也游过来凑热闹,顿时,河边出现了一派热闹的景色。这里,我就利用课件中的故事,把抽象的三个字母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配上动画,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事,不知不觉地把字母的字形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而学生呢?在不知不觉的故事教学中,不光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后我再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家长听,知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形象地再一次重现,加深了印象。

三、趣味故事教学能调节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课堂实践表明: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只能坚持二十分中钟左右。那么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就更难了。课堂上我们通常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节课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利用趣味故事来调节课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我觉得效果明显。

记得在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小插曲:两个坐在一桌的小朋友,因为不能做到互相谦让而在课上偷偷地吵起架来。而坐在周边的同学也因为他们的吵架而变得无心上课。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我直接批评这一桌吵架的同学以及看热闹的孩子的话,毫无疑问孩子们肯定会马上坐端正来,但思想能不能跟着老师继续深入地学习呢?这就得打个问号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他们:“你们想听故事吗?”孩子们一听都专注地看向我,并认真听我讲故事。于是我把两只躲雨的小鸟因为不懂得谦让,争夺蘑菇伞,导致蘑菇伞断,谁也没法躲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在故事中,不光注意力集中了,而且思想上得到熏陶。之后,课堂内外再出现如情矛盾时还时常会听到有小朋友劝告道:“你们不要争了,要不就像那两只争蘑菇伞的小鸟啦!”

四、故事教学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没有趣味的语文教学只会让学生上课思想涣散,但如果将教学内容用趣味故事的方式体现出来,效果就大为不同了。想象力丰富是儿童的一大天性,学生的想象力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逻辑思维得到发展,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鲜艳的插图、莫测的情节及教师的讲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故事的重复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使他们的视听能力得到训练提高。随着精彩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温馨友好的氛围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众所周知,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及时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各种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趣味语文故事 篇4

汉语词汇的重要性是毋庸多言的,它的特殊性更值得我们重视。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庞大且较难理解,二是文化韵味深厚,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造成了难学、难记、难用的问题。即使是较高水平的留学生,仍在词汇的理解与运用上有很大欠缺。然而汉语词汇特有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又能作为兴趣启发点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词语的理解难度并丰富文化意义。有鉴于此,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模式进行教学。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

(一)课前制定兴趣启发点

对于兴趣点的制定,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教师要对故事的语言、结构、角色进行简化,不能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刘颂浩指出,“趣味性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语言难度的影响。”[1]。

(二)趣味性教学课堂操作过程

1.引入和激发兴趣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入兴趣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吃”为例,教师可先讲解“吃”的含义,并用“吃”组词造句“吃饭”、“吃东西”、“你吃饭了吗?”然后检查学生用“吃”组词造句的情况。教师可适时引入“吃醋”这个词,并将课前准备好的故事介绍给学生。这个环节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故事来理解词语。

2.剧本展示

教师在该环节将课前准备好的剧本展示给学生,并解说较难的字、词、句,从而消除阅读障碍,如对“赐”、“醋”等的解释。以“吃醋”为例,剧本如下:

李世民:我想赐几个美女给你丈夫。

房夫人:我不同意。

李世民:那就把毒酒喝了吧!

房夫人:好,我喝!(未死)

李世民:哈哈!那是醋啊!看来房夫人吃醋了!

该环节要求教师先慢速朗 读,以便学生模仿;其次要给学生适当的准备时间,以便他们能熟悉其中的角色和台词。Nunan指出,“教师等候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提问进行理解,而且还需要时间用目的语来建构答语。”[2]

3.复述与表演

该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复述与交际能力。在学生复述或表演时,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发音、用词等以便改进。如出现交流困难,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来完成表演,实际上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

通过复述与表演不仅可以让留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还能促使他们用已学词语来进行现实的交际,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优点

趣味性教学不仅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适当融入文化因素,达到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目的。学生的表演有利于训练其表达能力,而戏剧语境的创设,又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些词语。杜春妮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归根结底是语言教学,因此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融入文化背景是最实用和最广泛的教学方法。”[3]本文所探讨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正是考虑到文化这一重要因素。通过对汉语词汇的学习,留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词汇的用法,还能了解深层的文化含义。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2]转引自 荣继华。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

趣味语文故事 篇5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如何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 趣味从教学方式中来

新颖的事物,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而对其探索的积极性就显得特别的有味。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得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化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乐学,从而激起课堂的趣味。如教学《黄河象》时,前两段较好教学,唯独第三段不好过渡连接。如果以“科学家的假想有依据吗”来过渡的话,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显得没有趣味,因此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了当导游来介绍和讲故事的方式。学完第一段、第二段的时候,我立刻这样引入道:“你们讲的故事可真好听,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讲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于是便无科学根据地瞎编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经过。还没等我讲完故事,学生们便立刻反驳了我这种情况的不可信,并纷纷用课文中的事实依据论证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我的引导下更显得趣味盎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第三段内容。

二、趣味从学生内需中来

要创设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解除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自主写作,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写作。如让学生练习写人物,我让他们先为同学、老师、家长或想象中的人物画一张像,画好了再写一写。除了写外貌,还可以写一写他的性格、爱好。这样把画画与习作结合起来,形式生动活泼,比较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写作活动时时伴随着创造。如让学生摆动物玩具编童话故事,学生就得根据动物的性格特点,如狮子凶猛,狐狸狡猾,豺狼凶残,小鹿温驯等编排故事情节。显然这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心智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走进了童话世界,跟小动物们同喜共忧,会感到兴味盎然,其乐无穷。

三、趣味从教师激发中来

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语。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猜一个谜语,或提一个问题……总之,所设计的导语,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文中,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那么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假想故事结局,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会有很多答案:“羊被狼吃掉”“羊被狼咬伤”“羊被比狼更大的动物救出”“这时猎人正好出现,举起了他手中的猎枪”……学生通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有的“声像同步”“生动形象”等优势,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

四、趣味从课外活动中来

首先,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从中汲取大量的知识。例如,鼓励他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趣味语文故事 篇6

[关键词] 动画剧作;故事;创新;趣味

“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本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要以具有创作上真正的优秀的电影剧本为前提。”[1]动画片的要素构成与电影故事片基本相同,所以动画的剧本创作同样是基础,高质量的动画剧本是整个产业链和“品牌衍伸”中巨大商业、文化价值的源头,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反观我国动画创作现状,会发现在实践中我们常忽略剧本创作的作用,而将动画片的趣味建立在视觉刺激上,对国外动画外在形式语言的模仿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真正有民族文化内涵,让人记得住的动画片寥寥无几。可以这样说,动画剧本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画片的成败,再好的美术造型、蒙太奇手法、声音效果都只有和剧本的叙事结构做到完美统一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动画剧本的创作显得意义非凡。对动画剧作进行深入研究既是对目前尚显匮乏的动画理论的有力补充,也能起到指导动画的市场运作及动画学校教育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们爱看国产动画片吗

一部动画片受不受欢迎与该片剧本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进行分析可以探视当前国内动画创作现状。先从1999年的《宝莲灯》说起,其选题自中国古代神话,以数字技术的采用和明星参与为宣传亮点,但过于“忠实”原作的剧情,造成剧情结构简单,先树立好与坏,然后好人历经磨难,最后战胜坏人的过程。再来看2006年的《魔比斯环》,数字技术应用为该片的宣传噱头,但片中西方人的面孔和似曾相识的情节让其票房惨败。反观同期的美国动画《功夫熊猫》,巧妙的构思、鲜明的人物性格、精彩的动作将中国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诙谐、细腻的表演调动观众情绪的同时,又能以较准确的中国传统人文理念表达引发观众的心理共鸣,从而票房大卖,着实给国内动画上了生动的一课。两部国产动画力求改变,将技术创新视为了救命稻草,殊不知故事的趣味才是根本。动画中的人物、故事和语言都应该在剧作中就有完整而深刻的表达,尤其是对影片受众的定位以及主题的确定和题材的选择更应如此。可以这样说,动画剧作对动画故事中客观世界与创作者主观思想的完美统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学要素才是动画艺术的灵魂,要提升国产动画的质量,就必须以创新为手段,以趣味为目的加强动画剧本的创作。

二、创作有创意、有趣味的动画剧本

动画剧作实际也属于影视剧作的范畴,其基本构成要素可简要分为人物、故事和语言,是未来视听语言的一种文字表述。美国电影剧作家悉德•费尔德将其定义为:“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戏剧……一部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2]

1.动画剧作的创意与选题

动画剧作的创意与选题可以强调一种现实性和可能性,更可以是虚幻性,因而,动画剧作的创意和选题的空间可以是无限的,这也为动画趣味的产生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古人云:“凡作文之道,构思在先,亟将用心,不可偏执。”动画剧作亦如此。创意是指剧作者在充分掌握素材之后,利用艺术符号表达出完整艺术作品前,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来孕育作品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为素材的积累,这是创意的基础。动画剧本的创意构思总是先搜集素材,然后用有趣味的叙事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剧本的雏形,“长期积累,偶然所得”实则是简单而重要的因果。二为创新,这是创意的生命,也是未来作品的生命。“凡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像中引起一种乐趣”[3],创新即产生趣味。但构思的创新并非毫无约束,须符合动画的创作规律和受众的审美心理,以此为基础在作品的立意、形象及表达形式(技巧)上有所创新。于1995年上映的美国动画《玩具总动员》就一改过去动画片扬善惩恶的主题,好坏分明的人物,将理想主义精神的宣扬转到研究和表现人性的灰色领域。片中通过对“胡迪”和“巴斯光年”两个玩具形象的拟人化塑造和挖掘各自心态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关系,形成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达到极好的戏剧效果。

动画剧作中的选题包含主题和题材。首先是主题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动画的超现实特性决定了动画创作中主题先行的构架方式,主题的明确需要剧作者提炼自己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认识,形成表达愿望,使其具体化,与此同时关注其伦理性、超越性和普遍性的人文特质。其次是题材的选择。适合需要的题材要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这种主观能动性为题材的创新提供了基础。符合动画艺术形式特点的题材选择体现动作化、集中化和趣味化的特点,即选择富于动作性的人物及人物关系所构成的事件;选择简单的人物关系和单纯的故事主线;选择好看、好玩,具有一定意味,能引发观众兴趣的题材。动画本身用“假”相表现“真”相,趣味性的题材选择可以为动画的特殊表现手段提供更大的拓展空间,也可以满足受众好奇的心理需求。动画中的趣味往往通过神化和喜剧化的方式表现。神化主要是对人和自然的力量进行夸张,对力量的无限延伸想象实际是与人追求力量的原始欲望的暗合。喜剧化则是将正剧中的内容以诙谐的方式进行表现。人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各种象征和寓意也随之植入各自的心里,看似粗俗劣制,却是美国式思维的强力体现。喜剧化表现的作用远比制作技术和是非说教来得要好。

2.动画剧作中的形象塑造

歌德曾说:“人对人是最感兴趣的,并且应该只对人感兴趣”。观众对动画作品感兴趣其实是对剧中人物感兴趣,因而动画中的形象大多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动画形象的塑造不能仅仅通过美术造型关注外在形象,而更应该通过动作、语言和事件关注人物的性格,性格塑造才是形象塑造的中心任务。

如何创造出性格特征丰满的“圆形人物”①呢?首先要找出一个主要人物,从内在和外在两个范畴来探视他的生活,着力表现其性格的内隐和外显,然后将主要人物置于群体中,以现实关系表现内隐,以戏剧关系表现外显。人物性格的展示往往通过戏剧关系中各种冲突得以实现。动画《钟楼怪人》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卡西莫多对主人弗洛罗是服从还是抗争的内心冲突;弗洛罗对艾丝美拉达与卡西莫多的迫害形成了性格与性格的冲突;卡西莫多将代表黑暗神权的弗洛罗推下钟楼则形成了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三种性格表现方式的重叠、交织使动画形象性格丰富而生动。最后需要的是一些文学技巧,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而心理描写对性格的塑造更为直接,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动画剧作中对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和语言进行夸张而细腻的描写,既展现人物的外形,也可以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在塑造出丰满的动画形象的同时找到观众的兴趣点。

3.动画剧作中的故事、情节与结构

“有好的故事就可能有一部好影片。”[4]剧作中的故事是被讲述出来的故事,是以作者价值观为基础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选择,然后组合到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得到的结果,我们称其为叙事。熟悉并把握了叙事理论及规律的剧作家才能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更具有情趣与意味。动画故事大多是虚构的,多使用传统戏剧结构,即围绕相对集中的一个矛盾冲突、一个事件来展开情节,因而故事的主线索显得非常单纯、明确,创作者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发挥想象,研磨细节的趣味性。

“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5]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或称其为性格历史的片段。在文学艺术层面进行认识的同时不能遗忘动画的本质:虚幻性,动画的本质决定其故事中的情节是虚构的,恰好是这种人物、事件、行为和场景的虚幻性共同营造出动画片中的陌生性情节,陌生产生好奇,好奇产生兴趣,所以“意想不到”应成为动画剧作中情节设计的目的。

故事结构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就曾说:“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如果我们在动笔之前没有对故事的各要素进行组织搭建,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系统,就肯定讲不出好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开端,饱满回环的发展,强烈震撼的高潮,令人回味的结局是搭建故事结构的追求,通过创意与细节处理在故事主链上适时添加“趣点”则可以在动画故事中达到这样的目的。

4.动画剧作中的语言

动画剧作中的语言就是指书写剧本的文字语言。以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描述性语言、话语和画外音。

“他所写的字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这些描写必须在外形上表现出来,成为造型的形象。”[6]即表述了这样的要求:对动画片中的构图、色彩、蒙太奇手法和音效进行全面的提示。这就需要描述性语言根据主次关系尽可能地具体和具有动作性,故多采用短句的方式,直截了当而不陷于繁琐。

动画中的话语包括对话及其附属形式:独白和画外音。“对话在有声电影中客观现实的组成元素和现实主义的基础作用是正常的,是无可置疑的。”[7]而这种现实基础必须有形象的性格所决定的动作及场景伴随,独白和画外音亦然。对身边幽默语言的收集及与动作的合理配合使用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进而加强动画的趣味性。

三、结 语

1.动画剧作意义重大,应予以学科高度足够的重视。

2.动画剧作需要遵循动画艺术的规律,以简单的形式表现丰富的内涵,用有趣的方式讲述发人深省的故事。

3.动画剧作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以表现社会价值观和关照大众心理为基础不断创新,确保动画原创性。

4.动画剧作人才培养应该纳入动画教育的范畴,以完善我国动画产业的人才结构。

毛姆曾说:“听故事的愿望在人类身上,同财产观念一样是根深蒂固的。”[8]所以,将好的故事讲好,就会拥有自己的观众。

注释:

① 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分为两种――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指性格有多个侧面并有发展的人物。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杜甫仁科。杜甫仁科选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898.

[2] [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2.

[3] 爱迪生。论洛克的巧智的定义[A].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97.

[4]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23.

[5] [前苏联]高尔基。论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35.

[6] [前苏联]B•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32.

[7] [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49.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