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上巳节,为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三月三。始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制度,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象征。下面是细致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7篇关于上巳节的古诗词有哪些,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祓禊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2、畔浴
畔浴是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3、放风筝
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王维【唐】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早在春秋时期,农历三月初三级,上巳节就已经在流行。据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以此来描述当时之情景。根据历史记载,古代之时,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是三月初三,自魏晋以后,上巳节便固定为三月三,之后被一直被传承下来。在魏晋时代,逐渐演变为皇宫贵族大臣,聚会欢喜之日。对于黎明百姓而言,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选择结伴去水边进行沐浴,或者郊外游春。并且在上巳日将至之时,选择使用兰汤沐浴是最合适的方式。上巳节从先秦到唐朝,一直都十分繁盛。在如今中国西南地区,仍有很多少数民族,依旧在三月初三举行盛大的活动。
上巳节是为了纪念谁
上巳节为了纪念黄帝诞辰和纪念伏羲氏。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传说,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上巳节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祓禊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上巳节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祭祀高睹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睹,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睹,又称郊睹,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畔浴
畔浴即沐浴,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在上古时期,人们会在上巳节这天去河边水边沐浴,唐宋时则流行泡温泉,尤其是露天温泉池。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也叫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曲水流觞称之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梦江南
贺铸〔宋代〕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上巳节古时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传统节日,也称之为三月三,那麼上巳节的由来是什么呢?上巳节出世怎么样?三月更是春色很大,春季气侯溫暖适度,天地万物活力出芽。
上巳节的由来是啥?
农历三月下旬的上巳日,是我国古代民俗传统式的上巳节。它是我国古代更为时兴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汉朝之前特别是在时兴。上巳节是上古时候的名字,先秦之后固定不动为三月初三。
上古时候为何要将三月上巳日列入一个传统节日,沒有确立的参考文献记述。据巳字之意,为气血盛极,将要回应,大约是取借气血正旺,到河边洗除旧污的意思。
上巳节的较大 特性是离不了水。据史籍记述,大概在周王朝,三月上巳日时就曾有一种宗教信仰主题活动—祓禊。说白了祓,就是指祓除邪气,使之清理;楔就是指清理人体。祓禊便是根据洗灌人体,做到去除灾难、祈祷致福的一种祭拜主题活动。周王朝有职业巫师执掌这事。
春秋战国时期,现有在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河边举办引魂祛灾的信念民俗文化。来到汉代,三月上巳已明确为节。
每到这一天,官民必须去河边冼澡,连君王妃子也去临水水垢清洗,拔掉不祥之兆。
因为三月上巳日每一年并不固定不动,为了更好地便捷记忆力和统一开展主题活动,因此 先秦时就要求阴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唐·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