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最新9篇】

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药物分析【最新9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药物分析范文 篇1

关键词:药物分析 课程改革 模块

药物分析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面向医药企业从事药品检验的技术人员,传统的教学都是先讲授药物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相应的实验操作进行实践强化,这样的课程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一般都能通过正常的书面理论考试,但是当面对实际的药品分析任务时,很多人都会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这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将药物分析的实际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去,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创设真实工作场景,以学生能胜任工作任务为最终目的进行了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初步的改观。

1.药物分析课程改革依据

1.1药物分析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

药物分析岗位有很多:如,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中间体的分析,成品的相关项目分析、包装材料的检验等等。这些岗位的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以某一项目为检验对象,按照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判断。而完成这些任务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药品质量标准的正确理解、试剂试液的正确准备、检验仪器的正确选择与熟练的操作技能等。

1.2药物分析课程目标确定

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职业心态,并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2.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实践

2.1重新划分教学模块

我们与药剂组和药化组进行讨论,最终设置了以药品的合成至制剂成品检测为主线,同时兼顾原辅料的检测和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教学思路,将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基本分析能力的培养,包括药品质量管理知识的灌输和基本分析技能的强化。在这一模块,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角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焦点要从教师教药物分析转到学生学药物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感知教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强调药品质量的重要性时,可以结合目前假药劣药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实例来说明。例如安徽华源的“欣弗注射液”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事件;齐齐哈尔第二制药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强毒的工业溶剂二甘醇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的实际案例,发人深省,使同学们产生作为药学人员要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感。在讲述鉴别检查等方法时,我们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带着问题钻研教材,拟出讨论题,逐步设置问题,深入浅出,使大部分同学能给予积极回应,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模块为具体药物具体分析,这是核心模块,一方面根据学校现有条件,跟踪典型药物制剂的生产合成各个环节检验分析;另外也选择分析方法具有代表性的常见药物为载体实施教学;有时也适当介绍一些有较好发展前景并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制剂(如胶囊剂等)的分析方法。例如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它的合成制备至最后的压片在我们的中职教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制剂)中都有相关要求,我们整个药学组经过讨论后,调整课程安排,让学生从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白色结晶的产出及最后压片进行全程跟踪,并要求查阅质量标准,据此对于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片剂进行相关项目检验,并要求从检验所需试剂仪器等方面都自主选择。若检查结果、现象与标准规定不太符合时,需要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可以怎么解决,该做怎样的结果判断。在这样的一个周转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制药企业的生产检验流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也锻炼了操作技能,并将之前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达到学以所用。

对于某些结构很有特点的药物,我们会在基本结构等介绍完之后,布置设计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对象,收集资料,分组讨论,最终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其分析方法,而我们则根据其方案和动手能力给出综合评价和成绩。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知识系统上将现代药学的理论与实际进行衔接,从专业视角去接触新方法,类似这样的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模块为综合培训,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去企业顶岗实习,真正地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2.2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用于常规教学,把知识体系归纳得条理性非常强,特别是在某些实验技能课程实践中,对于一些实验成本大、难度高、难以实地实体教学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其效果胜过冗长繁杂的言语解析,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药分实验中的液相、气相色谱仪的教学,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节约了教学成本。

2.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按照以往的课程教学思路,考试形式必定是以理论考试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药物分析方法、原理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内容一般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等,忽视药物分析理论知识的应用,考试题型多为填空题、是非题、判断题、计算题。这显然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吻合。

为了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药物检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程度,我们在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上进行了改革。采用项目综合的评定形式来进行考核,相关项目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试题、药品质量标准的查阅、常用药物的设计分析等几个方面。例如在常用药物的分析这个部分,我们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待检药品及相应的质量标准,然后围绕如何完成实际检验工作,从试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选用与校正、测定的原理、结果的判断、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书写、试验现象的分析、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方面出一些考试题目。这样,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评价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凸显了药学类职业教育的特色。

总之,中职类药物分析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要求,加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强烈的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意识,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达到“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教育。

2005(01).

[2]吴英,吴红。高职药物分析探讨[J].牡丹江医学学报。2008(6):86-87.

[3]杜娜。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1).

药物分析 篇2

第六节

体内药物分析

一、A1

1、下列哪一步是体内药物分析中最难、最繁琐,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A、样品的采集

B、样品的贮存

C、样品的制备

D、样品的分析

E、蛋白质的去除

2、在考察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时,建立标准曲线至少用几个浓度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10个

3、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时,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浓度每批次不少于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4、下列关于生物样品最低定量限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至少要满足测定2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B、是仪器能够测定样品的最低浓度点

C、要求满足测定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

D、应有至少2个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E、其准确度应在真是浓度的85%~115%范围内

5、可用“相对标准差”表示的是

A、精密度

B、定量下限

C、专属性

D、准确度

E、线性

6、在生物样品分析中,以样品提取和处理前后分析物含百分比表示的是

A、重现度

B、重复度

C、回收率

D、极差

E、标准差

7、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描述不相符的

A、体内药物分析影响因素少

B、样品复杂,干扰物质多

C、样品量少,药物浓度低

D、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E、样品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8、体内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不包括

A、HPLC法

B、酶免疫分析法

C、毛细管电泳法

D、放射免疫分析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B

1、A.<15%

B.85%~115%

C.80%~120%

D.<20%

E.100%

、生物样品测定方法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在定量下限附近相对标准差应

A、

B、

C、

D、

E、

、生物样品测定方法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一般应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于生物样品非常复杂,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时,样品的前处理十分重要,包括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衍生化。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9277,点击提问】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线性表示分析物浓度与试验响应值间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获得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定量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1653,点击提问】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精密度与准确度 精密度为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相同介质中相同浓度样品的一系列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准确度为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测得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要求选择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选择在定量下限附近,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附近;中间选一个浓度。每一浓度每批至少测定5个样品。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1189,点击提问】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其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RSD应小于20%,信噪比应大于5。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1318,点击提问】

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验证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2086,点击提问】

6、【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提取回收率:分析过程的提取效率,能反映出样品预处理过程中组分丢失的情况,是评价萃取方案优劣的指标之一,以样品提取和处理过程前后分析物含量百分比表示。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2207,点击提问】

7、【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①样品复杂,干扰物质多,样品中除含有被测的药物和代谢物外,还含有内源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无机盐、色素等)和外源性物质(如共存药物),这些物质可干扰药物的测定,所以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②样品量少,药物浓度低,提取分离之后,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浓缩,同时要求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专属性;③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2208,点击提问】

8、【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色谱法:HPLC法、GC法及其联用技术;(2)毛细管电泳法及其联用技术;(3)免疫分析法(IA):该法是以特性抗原一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常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2313,点击提问】

二、B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表示,相对标准差一般应小于15%,在定量下限附近相对标准差应小于20%。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661333,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表示,相对标准差一般应小于15%,在定量下限附近相对标准差应小于20%。

药物分析 篇3

关键词:抗感冒药;成分;药理特点;临床用药

感冒多由病毒引发上呼吸道感冒所致,多发于春季以及冬季。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以及头痛。因该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故临床治疗严谨性较差,再加上抗感冒药物种类繁多药物成分相似,故临床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较为严重[1]。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所开具的388张抗感冒患者用药处方单据作为调查材料,探究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及临床用药情况,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所开具的388张抗感冒患者用药处方单据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材料,并依据药方中各类药物的说明书以及我国200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对所有处方的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式分析,同时总结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以及临床用药的不合理率。

2结果

2.1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

常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①退热镇痛: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感冒药物中多含有布洛芬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成分,主要药理作用为退热镇痛,其可有效缓解感冒患者的头痛以及发热症状。②抗病毒:临床部分抗感冒药物中含有金刚烷,如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复方氨酚烷胺类药物快克,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病毒。③祛痰止咳:部分抗感冒药物中含有右美沙芬成分,其具有止咳作用,愈创木酚甘油醚成分则具有化痰的功效。④抗组胺:有些药物中含有苯海拉明成分,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抗组胺,如酚麻美敏,其对于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疗效较佳。④收缩血管:临床大部分抗感冒药物中均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的成分,其主要可收缩血管来达到降低鼻粘膜充血症状的治疗效果。⑥中枢兴奋:有些抗感冒药物中含有咖啡因的成分,如酚咖片,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嗜睡以及疲劳症状。

2.2抗感冒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调查分析处方388张,其中共有不合理处方52张,占总处方数的13.4%。调查不合理处方原因主要为相似药理药物重复使用、药物使用不对症等,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抗感冒药物的种类较多,多数药物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种类药物也具有不同的治疗侧重点。若未能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使用对症药物则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甚至会为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抗感冒药物应用当中,临床医师应具有较高的药学专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各类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对应的药理特点,并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用药,以此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2-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抗感冒药物成分多见热镇痛、抗病毒、祛痰止咳、抗组胺、收缩血管以及中枢兴奋等6个类型。不合理用药几率为13.4%,不合理处方原因主要为相似药理药物重复使用以及药物使用不对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抗感冒用药不合理几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因不同药物药理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故治疗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选择。

如中枢兴奋类药物不适用于儿童,收缩血管类药物会引起血压升高以及心跳加快的症状,故切忌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使用。以阿司匹林以及对乙酰氨基酚为主的退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会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故不易对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使用,而对乙酰氨基酚则会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肝损伤以及贫血等不良反应,故不适用于儿童以及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6,7]。祛痰止咳类药物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伤害,故切忌空腹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具有明显的助眠效果,故不适合高空作业或司机等职业患者服用,而且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类药物同乙醇作用后会增强药效,故在服用该类药物之前禁止饮酒。另有研究显示抗组胺类药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眼压,故患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综上所述,临床抗感冒药物成分多样,药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故临床医师应熟悉抗感冒药物各种成分的药理特点,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临床用药,以此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几率。

参考资料:

[1]张淼。谈抗感冒药物成份的组成与合理应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4):135.

[2]谭子梅。常见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业,2001,10(7):63-64.

[3]范景辉,赵玉梅,李志平等。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204-205.

[4]左营。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5):207-208.

[5]邓敏。抗感冒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5):258-259.

药物分析 篇4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35-01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是一所较大的综合性二甲医院,其用药情况在全地区同行业中具有相对的代表性。随机抽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及抗菌药物的种类,计算含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和单用或联用的处方数与含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比例,并进行讨论分析。

2 结果

2.1 含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单用及联用情况见分析。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率为64.8%,所用的抗菌药物分为九大类24种,其中青霉素类:苄星青霉素、青霉素钠、氨苄西林、复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头孢噻肟钠;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氟哌酸;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抗真菌类:制霉菌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其它类:甲硝唑、黄连素、磷霉素。其中β-内酰胺类处方药品数所占的比例大,为41.24%。两种常见抗菌药物联用,常见的配伍方式有7种,含复方新诺明的配伍方式最多有6种。

2.2 常用抗菌药物前10种排序情况分析其中:青霉素类使用率最高(有5个品种),其次是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再次是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有2个品种)。拥有干糖浆剂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3 讨论

3.1 青霉素因其疗效高、毒性小,价格低廉等优势,仍作为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首选药,在临床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复方新诺明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一般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很多;头孢菌素类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都有作用,而且对耐酸金葡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在临床上也很受欢迎。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氨苄、阿奇霉素等拥有干糖浆剂型,在我院儿科门诊很受欢迎。因发病多是学龄前儿童,易于吞服的液体剂型,如干糖浆、糖浆剂、滴剂、合剂、混悬剂等比片剂胶囊剂更方便,口服比注射更易为小儿所接受,所以对这类型药品开发意义重大,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3.2 抗菌药物在我院儿科门诊的应用是比较规范的、合理的,只有11.63%为两联用药,基本未发现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患者多为急性呼吸道感染。WHO在控制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方案中推荐使用复方新诺明、氨苄和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和邻氯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以及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七种类抗生素,而对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是休息、对症治疗和家庭护理,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病灶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外,一般不选用抗生素[1]。本院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所选用的抗生素与WHO推荐的基本一致,而且对抗菌药物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β-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酯类的肝肾毒性和氯霉素类的造血系统毒性等等,临床医师都给予高度充分的重视,但是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量多而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复杂,所以在用药上存在某些不足:如最常见的抑菌药复方新诺明或红霉素与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联用,由于前二药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因此,这是一个药理性配伍禁止的典型[2]。在儿科临床上应用,有不合理倾向。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张小儿处方使用了氟哌酸,据有关文献报道[3],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骨病变,对未成年儿童骨发育有影响,不宜用于孕妇及18岁以下儿童。另外,偶见青霉素钠或头孢唑啉钠以10%GS作为溶媒静滴,这往往能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3.3 处方中所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基本符合常用量范围。有关专家强调,青霉素钠静脉给药应间歇给药,每日剂量至少分为2~3次给药[5],我院儿科门诊基本上都是每日剂量分2次静注,但偶尔也发现有青霉素钠1日剂量1次静脉给药的方法,因厂家推荐一般感染剂量为每天2.5~5万U/kg,分2~4次注射,所以一次性给药使得用药剂量偏大,而青霉素钠偏大剂量用药后,可致明显的血液电解质变化。儿童的调节机能比成人差,应引起注意。另外,由于青霉素钠在体内代谢及排泄极快,使1日内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低于MIC,有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故此种给药方法应尽量避免应用。

3.4 某些新型的抗菌药以其高效、广谱、低毒等优势逐渐应用于儿科临床,如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肟钠,头孢羟氨苄;青霉素类的哌拉西林,复方氨苄西林,还有其他类的磷霉素钠。

3.5 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预防用药比重增大,致使耐药菌株增加。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摒弃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同一抗菌药多种品牌使用混乱的情况,也应引起注意;作为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病原特点,药物抗菌谱以及患儿机体情况,加强对致病菌的判断,提高诊断率,严格掌握指征,慎重选择使用,确需联用时,也应充分考虑各药物之间的生化活性和毒性的相互影响,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信联。我院2009年1~9月基本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0,04,376-377

药物分析范文 篇5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

Analysis of Outpatient Antimicrobial Drug Use

CHEN Hong-yan, YU De-zhi, LI Ya-ling, WANG He-wei

(L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Department of Pharmacy,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sag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a hospital,clinical supervision for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and provide reliabl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Methods:our hospital prescription in May 15,2012 1561,the kinds and quantity of the antibiotics used in the prescrip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in 1561 prescriptions,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has issued 465 copies,accounting for a total of 29.79%;in all the antibiotic prescription,79.35%. Antibacterial drug for oral,for the rest of the injection of antibiotics;77.20% prescriptions for single prescriptions,two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22.80%;cephalosporins outpatient accounted for 34.4% of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use of antibiotics,followed by quinolones and penicillins antibiotic drugs. Conclusion: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 was basically rational,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use of hospital outpatient drug,has a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Antimicrobial drugs;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alysis

我们收集了我院2012年5月15日门诊处方,对其中的抗生素处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各类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5月15日的门诊西药房的所有处方,共1561张。

1.2方法 将所有的抗菌药物处方筛捡出来,对其中不同剂型、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并根据抗菌药物单用和联用进行分别统计,将统计结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情说 2012年5月15日我院门诊西药房共收到并处理处方1561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465张,占处方总数29.79%;在所有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79.35%(369/465),其余为注射剂型处方;联用抗菌药物处方10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2.80%。见表l。

2.2各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分析 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分类方法,本研究中所包括的抗菌药物分为11类,其使用频率和使用量见表2。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药物,占所有门诊抗菌药物用量的48.17%,其次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甙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别占16.52%、12.17%和12.17%。

3讨论

在我国,抗菌药物滥用是一个长期而严重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占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占到30%,基层医院甚至达50%以上[1]。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呈逐年上升势头。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使用情况作了分别统计,发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最高[2],占所有抗菌药物用量的34.43%,其次是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与由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性肺炎链球菌以及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的流行日益增加有关,应引起各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在本研究中,我们除了对各种抗生素用药量作了统计分析外,也发现少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儿种:①青霉素类口服给药未注明皮试;②无指征用药,如诊断为"脑梗塞"却使用了头孢菌素类药;③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个别医生常规选用3代头孢等抗菌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④用法用量错误,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多数必须1d多次用药,但有部分处方使用1次/d静脉滴注等情况。需在以后加强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交流,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药物分析 篇6

【关键词】抗菌性药物 应用情况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42-02

【Abstract】Objective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The hospital in February 2009 to July 2009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conduct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enicillin,Quinolones and cephalosporins three drugs the first 3 sales order,Levofloxacin, clindamycin, larithromycin highest number of drugs,Clinical use of a variety of pathogens have been more frequently have strong antimicrobial drug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species scientific medicine.

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药物就是抗菌性药物,本组通过对我院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了解、分析,旨在为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9年2月到2009年7月抗菌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和消耗剂量进行统计,利用Excel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药品总消耗剂量计算方法是:对同一品种而不同规格的,都折算成相同单位后应用Excel自动求和;对于是同一药物品种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也不同的药品,其总剂量则是分别进行计算,药敏试验的数据均从检验科提取。

1.2 对抗菌药物分类方法

依据《新编药物学》中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品种的分析。

本组选择的我院应用的抗菌药物共计有8大类65种,其中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三类药物用量较大,销售量排列在前3位。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克拉霉素的用药次数最高。

2.2 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

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是这段时间内分离出的较多的菌种,并且对我院这段时间内使用的抗菌药物已有极强的耐药性。

3 讨论

我院应用的抗菌药物共计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类脂类,喹诺酮类,其它B-内酰胺类,其它抗生素类8大类65种,各种抗菌药物种类齐全。其中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三类药物销售量排列在前3位,青霉素类不但疗效好、对人体细胞副作用低而且价格低廉,截止目前轻、中度感染时仍然是首选药物之一。喹诺酮类药物副作用小,用药方便,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不用皮试,和其它抗菌药物一起应用时没有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其用药剂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不仅品种多样而且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特别是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杀菌力极强。虽然我院各种抗菌药物种类齐全,一些药物销售量高,不过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并不乐观,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是这段时间内分离出的较多的菌种,并且对我院这段时间内使用的抗菌药物已有极强的耐药性。

临床上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每年都在不断上升,特别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是致病菌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随着B一内酰胺类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致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MRcomS和MRSA菌的比例也不断的增高。目前我院应用较多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头孢呋辛钠,不过其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很低。碳青霉烯类药物不仅对B一内酰胺酶药物毒性、稳定性都低,而且抗菌作用力强、抗菌谱广。

随着美罗培南药物不断的被应用临床,其耐药率也不断地表现为上升趋势。相对来说,青霉素类的药物应用时间比较长,它和广泛应用的p一内酰胺类药物引起的交叉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新上市的品种如新规格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注射液抗菌能力增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的代表性药物,其不但抗菌谱面扩大、抗菌活性能力增强,并且还能抗结核杆菌,价格合适,应用时不需要皮试,和常用抗菌药一起用时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新规格的左氧氟沙星每次高剂量用药,极大地避免了传统的低剂量多次用药法所引起的耐药率增加,每天用一次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用药效果,不仅用药方便而且杀菌效果也好,因此在我院临床上应用也比较多。不过也要注意,多数的致病菌已对其有较高的耐药性,只有肺炎克雷伯菌对其敏感率高,这和一些文献报道中致。

万古霉素和培南这两种药物是我院中的保留品种,细菌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率仍然比较高。万古霉素药物在抗菌药物中应用指征使用明确,要严格按照指征用药,以避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出现无药可用的严重现象。抗菌药物的应用程度和细菌的耐药性两者紧密相关,因而进一步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势在必行,不科学地滥用抗菌药物的结果,必定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快速增长及扩散。所以要大力提倡临床合理、科学用药,临床主治医生对一些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做到娴熟掌握,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节约用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许卫东。 常见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D]. 山东大学, 2007,(01) .

[2] 马冀。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耐药性分析[D]. 郑州大学, 2007,(05) .

[3] 孙惠英。 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况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3) .

药物分析 篇7

2012年3月卫生部办公厅在2011年4月下发《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基础上又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2年5月8日卫生部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84号令),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除了对抗菌药物加强临床应用管理的因素外,还由于基本药物使用的强化、医疗机构采购方向的变化、药品价格下调等因素,促使2011年抗菌药物购入金额增幅进一步下降,预计2012年度及以后抗菌药物市场将继续受到遏制,市场增幅将呈下滑态势。

1 样本医院药品使用统计分析

1.1 购入药品总体分析[1]

众所周知,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老龄社会到来、人均生活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等刚性因素,导致医药市场的绝对值增长;但政策与制度左右着医药市场,所以近期出台的相关医院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政策以及药品招投标、药品降价等制度,致使购入药品金额的增幅出现连年下滑[2](图1)。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加强与医院的自律,导致抗菌药物购入金额的增幅出现负增长,占医院药品总金额的份额也逐年缩小,2012年上半年出现其被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大类所超越的这种从没有过的现象(表1)。

1.2 领先药品统计

被纳入2012年上半年样本医院统计的药品品种有2 362个,前10位药品购入金额占总金额份额的10.49%;前30位药品购入金额占总金额份额的23.75%(表2);前50位药品购入金额占总金额份额的33.78%;前100位药品购入金额占总金额份额的50.87%。经分段统计,可发现前50个品种约占全部品种购入金额的1/3;前100个药品已占总金额1/2的份额,说明研究这些领先的品种及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或是因疾病谱需要相当的数量,或是被临床治疗认可而目前无法替代的品种,或是高附加值的独家品种,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成药。

1.3 抗菌药物使用统计分析[3, 4]

1.3.1 总体分析

由于对抗菌药物应用加强监管, 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其购入金额增幅都出现负增长,在医院所占份额也逐年下滑(图2)。

1.3.2 品种分析

纵观在全部药品前50位的排序中,抗菌药物虽还有10个品种(包括抗病毒药物),但位序在后退,位于抗菌药物第1位的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也仅排在19位,说明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后,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得到了遏制。在样本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共计174个,表3是将使用领先的30个药品予以排列,这些品种已占全部抗菌药物全部品种67.85%的份额,说明这些品种在医院基本是被认可的。统计近5年领先在前30位中的抗菌药物,不难发现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孟多、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这5个品种表现均非常好(后2个品种在2012年上半年位序在30~40位之间),当然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钠(酯)也应该被看好,这对于生产以上品种的企业应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1.3.3 供应商统计

根据IMS提供的数据,把按商品名+供应商排序前200位中有关抗菌药物予以排列(不统计未列入临床监管之列的抗病毒药物)(表4)。请关注两点:其一,有2个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注射剂,分别是穿心莲内酯与注射用炎琥宁,但同时也必须关注近期报道的有关注射用炎琥宁出现的不良反应;其二,共有29家供应商,其中国企或股份制企业19家,合资或进口商10家。

2 各省(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2.1 各省(市)出台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品种统计

到2012年9月29日止,全国共有29个省(市)制定了各自的管理办法和分级管理目录(四川、尚没有公布)。品种最多的是新疆,高达181个;最少的是青海,仅97个;平均数为138个,介于笔者看到的数次下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讨论稿)最高171个,最低121个之间,是比较合理的(表5)。

2.2 覆盖已公布的29个省份的品种

非限制、限制、特殊类品种数量分别为:20个、11个、6个, 在2011年样本医院购入的金额分别占抗菌用药金额的6.15%、15.98%、4.54%,20个非限制类抗菌药物占比不及11个限制类品种的1/2,这也是笔者一直强调特别要关注限制类抗菌药物发展的原因。

非限制使用级: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磺胺嘧啶、甲硝唑、克林霉素、罗红霉素、青霉素V、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制霉菌素。

限制使用级:美洛西林、莫西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地尼、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美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妥布霉素。

特殊使用级:利奈唑胺、两性霉素B、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伊曲康唑。

3 分析与讨论

3.1 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是当务之急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6 500个药品安全标准将提高,仿制药与被仿制药的质量要求一样,这意味着中国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时机已经来临。经过5年的努力后,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都将大幅提高,药品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和使用行为会进一步规范,药品在医院的使用将出现质的变化,学术推广将彻底取代带金销售。

3.2 对药品上市后实行再评价是必须的[5, 6]

2011年5月4日,卫生部了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同年7月1日实施。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汇总国内外安全性信息,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撰写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是落实生产企业药品安全责任的具体体现。药品生产企业每5年报告一次,未按照要求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对相应药品不予再注册,是完全合理的。

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尽快建立药品重点监测指导原则。在国内缺乏具体实践的现实状况下,通过借鉴国外类似经验,尽快建立药品重点监测指导原则,是推进该项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有效之举。药品重点监测在国内全面实施后,逐步建立药品重点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来综合考量重点监测的实施效果与研究结果,为完善药品再注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3 尽快推出卫生部正在制定中的药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体系

卫生部正在研究有关药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尽快出台。

针对基本药物的有5大指标:质量保障体系指标、基本药物供应能力指标、企业发展与抗风险能力指标、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指标。质量保障体系指标、基本药物供应能力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价企业在保障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方面的能力。

药品质量保障体系指标有6项:是否通过国家的新版GMP认证;药品抽检合格率;是否发生过药品严重不良事件;是否通过美国、欧盟cGMP或者日本、印度的相关认证;是否通过WHO供应商认证;是否通过ISO 14000认证。

在基本药物供应能力指标方面,将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的基本药物的品种数、企业基本药物的实际产量排名、企业基本药物单产品实际产量排名、基本药物在各省(市)的中标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3.4 关注二个专项实施

2012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卫生部等4部委联合发文《关于组织实施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的通知》与《关于组织实施通用名化学药发展专项的通知》。后一个发展专项的通知中,有关制剂国际化中提及的抗菌药物具体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涉及各亚类品种20余个,经统计分析发现在大多数省(市)作为非限制使用级管理;创新药物产业化中提及的抗菌药物具体品种有:头孢替坦、巴洛沙星、美洛培南、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约10余个,经分析在多数省(市)作为特殊使用级管理,其中头孢卡品、泰比培南、卡鲁莫南未在各省(市)目录中出现。据说,今后每年要求有资格的企业主动申报。被列入发展专项的品种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因为目前不少企业的专项资金已到位。

3.5 应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销售策略

在药品的价格压力和药品安全质量管控的双重压力下,再加上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后,医药行业的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可以相信,优质企业供应医院药品的份额肯定也会越来越大,整个医药市场将从快速发展逐步走向良性发展。当然,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一,用药水平不一;疾病谱有所不同,用药习惯有所不同,致使各地区的用药结构,用药金额的增幅肯定也存在相对的差异性,但总体的发展趋势应该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应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销售策略:

1) 努力提高药品质量标准,符合USP、BP、EP、JP等国际标准,是获得市场的关键。

2) 有产品独创性和安全性的优势,才会有话语权、才能真正地体现市场价值。

3) 已严重依赖于抗菌药物的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药物,药物创新是必须的。

4) 抗菌药物的营销方式将从模式,发展到学术推广;业务拓展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5) 根据各省(市)所公布的分级管理目录的共性与差异性,及时更改营销策略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 干荣富。 临床监管与医院用药[J]. 世界临床药物, 2008, 29(11): 695-699.

[2] 徐培红, 干荣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新政解读及其对医院用药品种结构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 2011, 32(8): 67-71.

[3] 干荣富。 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J]. 上海医药, 2010(9): 398-401.

[4] 周志强, 干荣富。 对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之思考[J]. 上海医药, 2008, 29(7): 293-296.

[5] 董铎, 孙利华, . 从欧盟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指南看我国药品重点监测[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2, 43(5): 399-400,A51-A53.

药物分析范文 篇8

[关键词] 药物咨询;合理用药;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73-03

Analysis on drug consultation c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WANG Lin, LIU Xiaoyan, ZHAO Huanyu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servic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zing of 12 984 records of drug consultation c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ugust 2005 to May 2008. Results: Most of the consultants were patients, approximately 76.0%. The contents of these drug consultation cases were mostly drug names and indications. A large part of consultation cases were by windows consulting. Direct responses were the main ways of answering. Conclusion: The job of drug consultation could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of pharmacy staff and take advantages to improve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Key words] Drug consultation;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我院药剂科自2005年8月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在门诊取药大厅开设一专门的药物咨询窗口。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与药物相关的信息,并由有经验的主管药师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将咨询内容进行记录。现将2005年8月~2008年5月的药物咨询资料抽取12 9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药物咨询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5年8月~2008年5月我院门诊药物咨询记录,共12 984例。

1.2 方法

采用Excel 软件对咨询者、咨询内容、解决方式、咨询方法等构成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咨询者情况

随机抽取的12 984例药物咨询记录中,咨询接待对象绝大多数是患者或其家属,占76.0%,医护人员只占24.0%。见表1、图1。

表 1 咨询者情况

Tab.1 Composition of the consultants

2.2 药物咨询内容

咨询时常遇到的问题:服药时间的推算,说明书与医嘱的关系;老人和儿童的用法用量;所服药品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药物的不良反应;同种药品不同厂家的价格,要求推荐同疗效的低价药品;怀孕和哺乳期是否能够应用;几种药物或中药与西药是否能同时服用;某些新药的疗效。国家屡次下调药品价格,使药品价格倍受关注,而且医保改革后报销范围中患者个人承担的医药费用比例有所变化。在本次抽样的12 984例咨询记录中,咨询内容以药名及适应证最多,占58.6%,其次是药价,占19.6%。可见药物作用及价格仍是广大患者关注的热点。见表2、图2。

2.3 咨询方式

咨询窗口设在门诊取药大厅,同时在工作时间开设电话专线提供咨询服务。药师在接受药物咨询时,要仔细倾听患者的问题,记录下每一个要点及相关点,弄清咨询内容和咨询的目的,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回答问题时首先向患者重复查询内容,其次在回答时应根据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答用药和疾患方面的咨询。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叮嘱用药注意事项,如何配合治疗。在收集的药物咨询记录中,咨询方式以窗口为主,占60.6%,电话咨询占39.4%。其中患者主要是窗口咨询,医护人员大多进行电话咨询。见表3、图3。

表 3 咨询方式

Tab.3 Modes of drug consultation

图 3 咨询方式

Fig.3 Modes of drug consultation

2.4 解决问题的方式

咨询窗口备有《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合理用药问答》等专业工具书及药物咨询软件的计算机。对咨询的问题,尽量当场回答,对有些暂时不能解答的用药咨询,通过查找资料或请教专家后做出答复意见,及时通知咨询者。从咨询记录分析,对大多数咨询者的问题药师都能直接回答,约81.2%。见表4、图4。

3 讨论

3.1 开展药物咨询的必要性

由于医师在专业及时间上的限制,医患之间难以在药物使用方面有足够的交流是现阶段医疗机构存在的服务缺陷之一。通过开展用药咨询,药师面向患者,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提供药学情报,向临床介绍新药,宣传用药知识解答患者用药中的问题,协助医师合理使用药物。另外,由于药品种类繁多,门诊量大,窗口药师受时间等客观原因限制,很难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指导。通过开展用药咨询,还可缓解门诊窗口药师仅在发药短暂时间很难做到每张处方向患者解释如何合理应用的压力。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药学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要求药学工作人员不能只局限于安全、快速的配发药物,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为目标,承担保障患者安全、经济、合理、有效用药的社会责任,其中开展药物咨询窗口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对于了解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全面的用药指导都有重要意义。

3.2 咨询者的情况分析

咨询者多为患者或其家属,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或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由于这些特殊人群的生理状态有别于普通患者,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一般药品说明都注明慎用,禁用或咨询医师、药师等,往往使患者无所适从。孕妇、哺乳期患者因其生理特殊性,对药物应用大多非常谨慎,有的因惧怕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不敢用药而延误病情,有的不了解用药的注意事项,因此他们患病时特别需要药师的合理解释与指导。医师和护士咨询内容多为药品名称和药物剂量,因此临床药师应加大新药宣传力度,以药讯以及医院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告知。

3.3 咨询内容分析

3.3.1 由表2看知,咨询药物名称及适应证居于首位。我国许多药厂都推出自己的系列商品品牌,一个药品通用名下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商品名,例如硝苯地平它有薄衣片、缓释片、控释片、胶囊等剂型,商品名包括硝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欣然、拜新同、利焕等。不仅患者不知何药,医师、药师也深感头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53号令, 2007年5月1日起处方书写全部采用药品通用名[1],这就要求药师熟知该商品名称药物的通用名称,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尽量减轻患者对药品名称的困惑,做到一目了然。由于患者合理用药意识的增强,在用药前他们需要了解所用药物与疾病的关系,临床医师对门诊患者只是诊断、开药,没有更多时间进一步解释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因此,患者需要药师来解答自己的疑问。例如:治疗偏头痛时为何加用多潘立酮,因为偏头痛急性发作时胃肠蠕动降低,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因此在止痛的同时要加上止吐药,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有促进胃排空,增强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增强食管蠕动,因此有抗呕吐作用而且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因此治疗偏头痛时常加多潘立酮。这就要求咨询药师既要了解药物功能主治和适应证,又要了解药物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3.3.2 药物相互作用错综复杂,机制也各不相同,药师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借助药物知识软件系统给予解答。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西咪替丁属肝药酶抑制剂,可抑制普萘洛尔、苯妥英钠、苯二氮■类、茶碱类、华法林类抗凝剂在肝脏的代谢,从而增加这些药的血药浓度,引起中毒,故应减少后者用药剂量;药物的相互作用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例如:阿司匹林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碳酸氢钠会降低水杨酸在胃肠道的吸收,阿司匹林主要以代谢物形式由尿排出,很少部分以水杨酸形式排出,当碳酸氢钠与其同服时,可碱化尿液,促其解离,加速排泄,故血药浓度降低。所以尽管碳酸氢钠能使胃肠道反应减轻,但药物疗效却随着血药浓度的降低而减弱。利用好药物的相互作用除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外,也可以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2],例如:磺胺甲唑(SMZ)与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使用。

3.3.3 药品的价格以及储存方式等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社会平价药房增多,患者关注药品价格也在情理之中,应尊重患者知情选择权,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药品的储藏保管关系患者的用药是否安全,对低温冷藏,避光,干燥等储藏保管知识,例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需要避光保存,都及时提醒患者,并提供棕色避光口袋,利于保存。

我院在门诊药房设立药物咨询窗口以来,咨询人员一直由主管药师担任,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认真做好记录,对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经向有关专家请教及查阅相关资料后再答复咨询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对咨询人员进行不断培训,以及加强软件、网络等辅助设施,以便对咨询者的问题更快、更准确地予以回答。

医院药房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药学服务[3-11]。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俞亚静。313例门诊临床用药咨询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19(22):3043-3044.

[3]胡晋红,蔡溱。药学服务的量化管理[J].中国药师,2002,7(5):427-431.

[4]张胜敏。临床药师在骨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3-114.

[5]王艳。谈我院药房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21-122.

[6]张丽萍。创建医院规范化药房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46-147.

[7]于伟凡。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与药学服务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5):99.

[8]王智颖,徐雪荣。我院医院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17):143-144.

[9]彭评志,罗飞。玉林市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30.

[10]王其柱,徐穆民。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13.

药物分析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获得本科室认可下进行本次研究,并将本院2016.2-2016.11收治的70例需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42/28,年龄范围在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3±8.73)岁,心脏瓣膜病患者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病患者2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上的差异应用统计学工具分析有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因病情治疗的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输注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其内容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计划:针对科室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患者分析其在输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进展、心理承受能力纳入临床护理计划的考量中。成立科室PDCA循环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质量监控,定期对小组成员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实施:对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与操作,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各项操作流程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科室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经验教训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中应选择深静脉置管,有利于将药液冲淡。一般外周静脉的选择应粗、直以及血流量大。在输注2-3小时要进行冲管并与另外的静脉通路交替用药,减轻对血管的刺激,确保静脉通畅。设置专门的配液室,在配制血管活性药物中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输注中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巡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3],禁止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静脉通路上推注其他药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将患者穿刺部位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可在24小时内应用冰敷减轻肿胀[4]。检查:科室的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定期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跟踪与检查,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科室每月对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进行收集。处理:对科室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其经验作为推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动力。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小组成员要对其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促进PDCA循环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输注中出现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对目前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它能够帮助临床更好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有助于降低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6]。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病情较重,且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在管理上比较困难。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4个步骤将护理安全管理纳入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其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地规避风险[7]。同时它对临床护士的执业能力要求高,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临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治疗与预后[8]。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中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

作者:张媛媛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心胸口腔科

参考文献

[1]杨翠芳。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62.

[2]郭雪玲,汤松,张万智,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用药错误风险的效果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89-1192.

[3]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4]叶玲荣,徐勤容,余丽娟,等。应用PDCA循环提高病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507-3508.

[5]李彩凤。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05-205.

[6]王文秀,张艳媛,张秀英,等。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70-372.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