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案例分析范文(推荐【最新3篇】

下面是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今日说法案例分析范文(推荐【最新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 篇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07物流(2)班的**,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对我们全体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个刻骨铭心的时刻!在此,我们怀着万分感激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向培育我们长达三年的教职员工们深深地致谢;你们辛苦了;同时也感谢同学们三年来的关心与帮助。

三年来,值得我们回忆的事情太多太多,其中我们最感谢学校对我们生活的照顾,学习的关怀。正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付出,才使我们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如师,赋予我们这三年中最有意义的收获。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走进神圣的知识殿堂;正直的品行,教会我们珍惜、诚实、尊严和荣誉;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阐释美、创造美。你们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高尚师德,一份对自己、对学生的责任与关爱,也许这就是“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平凡而伟大,无怨又无悔。

今天在这里,我们更感受到一种深切的责任。我们站在两段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交叉点上。一段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是如师的老师们缔造的积淀与辉煌;而另一段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叫做未来,它是一段刚刚开始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一段留待我们书写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这段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将是我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诠释与证明,更是我们对如师的理解与发扬。

今天,我们即将分别,但此时的分别不是一段辉煌的结束,而恰是无数辉煌的开始。我们将从事各种职业,无论走到那里,我们为如师骄傲,愿如师也会因我们而自豪。

虽然即将与相处三年的同窗好友分别,但却无法把自己和属于花季年龄的回忆全都忘掉,因为在那个美好的年龄,我们已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做了一次交换。

多少美丽沦桑都因岁月的流转,而渐渐消失,大学这一美好时光依然是生命中永久不变的情怀,朋友带着你的梦想,用你们的双手去打造属于你们的未来,我相信美好的美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辉煌的未来从你们今天开始,未来从每一天开始。西方哲学家说:“河流每时每刻都是新的。”《飘》里的郝思嘉说:“无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中国《四书?大学》里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后,肯定常常会和美妙的开始不期而遇,最后,请允许我把孔夫子的话改一下:不是学而优则“仕”,是学而优则“始”。圣西门当年吩咐他的仆人早晨用这样一句话来呼唤他起身:“奋起罢,伟大的开始在等待着你。”在此,我做一回你们的仆人罢。在这里,我把这句话奉献给你们,作为毕业的贺礼!同时,我也由衷的感谢三年来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怀。认识你们是我的人生一大财富,真诚的祝愿各位一路走好!再次感谢和大家相处的时光。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 篇2

一起并不多么复杂的案件一搁就是19年。19年有多少天?6935天。也就是说,这份已与公平正义“失联”6000多天的案卷,媒体仅用了一天便“协助”涉事法院找到了。

“奇迹”的发生让人匪夷所思。

首先,来听听涉事法院是如何自辩的:“办案人员粗心,没有及时将卷宗移送二审法院。”就算“粗心”之说在情理上成立,但在法理上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发现上诉案件材料不齐全的,应当通知一审法院5日内补齐。对于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来说,想必如此严格的规定并不是不了解,况且案卷对法院审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看来,“粗心”说得容易,但在法治天平前就显得苍白而又无力了。

其次,19年前此案的书记员,如今已是涉事法院的副院长。

依据《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书记员的一项基本职责正是“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也规定:因过失导致案卷或者证据材料损毁、丢失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案卷离奇“失踪”的6000多个日日夜夜,书记员未被依法追责反而不断高升。试问,这也是“粗心”所致?

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案卷“失踪”究竟是疏忽所致,还是有意为之?若是后者,那与该案有关的工作人员就不只是负纪律责任,而是要被追究法律责任,决不能用一句“粗心”息事宁人。毕竟,“1:6935”已经作为真实的比例存在,它在给公众留下了太多遐想空间的同时,也刺伤了公众的法治信仰。

让人宽慰的是,该案终于在即将迈入2016年的时候结案了。这得益于媒体的发力,若没有媒体的推动,该案兴许还会继续搁置。需要警醒的是,这还并非全国基层法院的个案。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曾强调的,“万分之一的错案,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因此,笔者认为,全国所有的基层法院应将此案例作为负面教材来反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积极主动地在案件监管及卷宗管理机制上、在公众投诉受理和追责机制上、在司法干部的任职评价机制上进行自检。

在这一过程中,院长不仅要亲自挂帅,必要时,还应邀请人大、上级法院以及公众、媒体的参加。不仅要检查机制是否健全并完善,还要筛查尚未审结的积案。

更重要的是,每一位身在基层法院的人民法官,要时刻扪心自问,是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25-02

学前班的幼儿生活范围逐渐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有了提高,思维已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了,但还呈现出刻板性和不可逆性,特别是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在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一些推算方法(特别是逆推方法)的训练,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想象的丰富性、分析的条理性和概括的全面性,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在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曾对该课题做过一些研究与记录,现举一些案例,对幼儿推算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案例一:不经意间的惊喜

学前班的一个早上,孩子们像以往一样齐刷刷地坐在位置上准备吃早餐。我像平时一样检查了一下人数,不经意地问道:“我们班共有41个孩子,今天翔翔和乐乐没来,那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个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这道题应该列式为41-2=39,这是一道退位减法题,属于小学的学习内容。我并不指望有谁能说出正确答案,谁知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声音传来:“来了39个人。”我惊叹之下连忙追问为什么,回答问题的孩子说:“因为翔翔没来就有40个,乐乐也没来就有39个。”

原来如此!惊叹之余细想其中奥妙,究其原因,孩子之所以能在今天这个特定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跳过一般人的常规思维,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算出最后结果,解决了这个在大人看来学前班孩子无法解决的难题,当老师的我功不可没。因为在开展幼儿园主题式课程的各个活动时,我常常喜欢用“推算”的方法,和孩子们一起板着手指来检查人数,集体检查如此,分组检查也不例外。有时候是一个一个地算,有时候是两个两个地算,甚至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算;有时候顺着推,有时候逆着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这种“推算”的本领,再加上学前班的孩子已经学习过多1少1的关系,唱数过100以内的数(包括顺数、倒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和十个十个数),逆向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能推算出一些较大的数量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感慨于孩子的超常想象与敏捷思维的同时,也感谢孩子带给我的惊喜和反思空间。细细品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个案例不就体现了“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吗?它说明了会推算的孩子思维特别敏捷,反应特别快;学前班是对幼儿进行“倒推算”能力培养的最佳年龄;对幼儿进行推算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儿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

案例二:“倒计时推算”之轶事

“认识日历”是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大主题“新的一年”中的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让幼儿认识日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个月,12个月中分大月、小月和平月,大月有31天,小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大月和小月,二月又为什么只有28天(不讲闰年和闰月),还要让幼儿学会看日历,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明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昨天又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一星期有多少天?看着这一大堆数字,很多教师都会感慨“太乱了”,怎样预防幼儿记忆混乱的情况出现,让他们尽快熟悉和记住这些“数据”呢?我在传统的“说一说”“认一认”“找一找”的方法中,融入了“倒计时推算法”。以推算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始时间:节日到来约一周之前

(二)教具准备:大挂历一幅

(三)问题设置:1.6月1日是什么节?2.今天是几月几日?(或今天是星期几?)3.再过几天就是“六一”?

类似的问题坚持了一周后,孩子们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属于自己的节日,对计算日期的“倒计时推算法”也日趋熟悉。甚至在“六一”过后的几天里,有些孩子还余兴未尽地津津乐道“今天是星期几?”“‘六一’已经过去多少天了?”当然,这种做法也有“后遗症”:翻看挂在教室进门处挂历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孩子还在上面画圈圈、做标记,挂历损坏很快,我们不得不定期进行更换;孩子们“惦记”的日子越来越多,整天为了“还差多少天就到教师节”“还差多少天就到中秋节”“还差多少天就到元旦”等问题争论不休;更有甚者还有家长来“告状”说他的孩子把家里的日历都画花了,整天追问什么时候是他的生日,离他的生日还有几天,等等。我想,聪明的教师和家长都会喜欢孩子的这些“后遗症”,有些家长甚至还会“乘胜追击”,和孩子一起“惦记”更多有意义的日子,追问更多人的生日(如爸爸妈妈的生日、爷爷奶奶的生日)。另外,在此活动中,我们不但可以用“倒计时推算法”,也可以用“顺计时推算法”。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是,教育要审时度势,对幼儿推算能力的培养,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教学中,如果寻找到一个幼儿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就能使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案例三:“今天谁上课”的启发

《纲要》中关于科学的内容和要求提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以下这个案例就是该观点的突出体现。

我所在幼儿园每个班的两位教师是分上下午交替带主班的。我们班的孩子对“今天轮到谁上课(也就是谁带主班)”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刚上学前班那会儿,每天早上只要我的身影一出现在教室,就会有孩子问:“梁老师,今天是你上课吗?”如果我回答“是”,他们就会说“那下午就轮到刘老师了”;如果我回答“不是”,他们就会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下午就该你了!”捕捉到这个信息后,我及时制作了这样一个表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