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术特长生最新5篇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高考美术特长生最新5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1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想象力 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创造美”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感受美、认识美的目的,是最具显性特点的美育目标。通过美育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方向的一致性。

如何发掘美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师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设计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因为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设计课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就结合湘美版高中美术设计教材的教学经历,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认识及做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1、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创作的动机。

例:《苹果中的五角星》——“借助不寻常的方式去观察寻常的事物”模块教学,笔者选用了一张拍摄水面倒影的摄影作品。出示照片,提问“照片中的景象有何特殊之处?”,部分学生会发现照片中电线是以S型的姿态出现的,显然不合常理,这个发现能有效引起学生关注。再提问“照片是如何拍摄的?”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寻找答案,对于没有很多摄影经验的学生来说,想找到答案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适当地引导。经过一番讨论,教师公布答案,将这张摄影作品旋转180度后,能直观的发现照片就是拍摄一个很普通的倒影,学生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创新有时只要“旋转180度”这么简单。本模块的教学很好的揭示了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新”并非全无中生有,而往往是在我们熟悉的现实基础上发掘“新意”,予旧事物以新价值。

2、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应该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例:《没有什么不可能》作业——请尝试用所学的四种广告创意的方式,做一张以环保为主题的海报,(要求:可采用手绘、版画、实物粘贴、电脑制作等方式;时间:一课时)。这次作业的亮点:制作的方式的多样化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避免了以往作业单一的手绘制作方式,有助于养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实物粘贴方式的出现避免了一些学生美术绘画基础差,不能有效表达的问题,降低了作业难度;电脑制作方式是现今社会上最常用的海报制作方式,高中生当中由此特长的学生虽然不多,但这次作业可以给他们一次展示特长的空间,提高对设计的兴趣。作业要求的变化扩大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

3、要选择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教学方法

1、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教师值得用最耐心的方式去发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独特的观点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师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都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发表见解。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将非常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联想是平面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设计师都是通过不断联想来构思作品创意的,所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去认识欣赏作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多设计作品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联想就可以理解的,有时需要一连串的联想来解读,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以金霸王电池海报(内容为“飞车表演”)为例:教师提问“车子为何这么小?”部分学生认为是玩具车教师提问“玩具车为何能做这样的车技表演?体现什么性能优越?”学生回答“动力强劲”教师再提问“动力强劲的原因?”学生回答“使用了金霸王电池”。不断联想解读优秀广告创意的过程就是一种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基础设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比直接灌述知识更加重要。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设计课的学科优势,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会碰到诸多困难,广大的美术教师还需坚持不懈学习,不断深化认识,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 李培

高考美术特长生范文 篇2

关键词:高中 艺术特长生 数学教学

高中艺术特长生的文化课时间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同学的数学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及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一、艺术特长生的数学基础及学习能力的浅析

近年来,艺术类考生的数学成绩也被计入了高考总分,而且艺术生录取时文化课成绩不再仅仅是“参考”,这使得艺术生这一群体的数学教育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高校招生时对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线照顾,又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想付出时间但又不愿意过多,以免影响专业课;想付出时间但又能力不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想付出时间但又要经常停课参加艺术类的统考及各学校的校考,以取得更多的合格证。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遇到“有力使不出”的尴尬。而且艺术类考生以“艺术”为目标,往往比较忽略文化课的学习,这使得他们不仅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而且在思想上也容易懈怠。

二、高中艺术特长生的数学教学方法

1.有效降低数学教学难度

在新课的教授中,首先需要以课本文本为主,不进行拓展和延伸,同时课本中的一些难的例题或题目都忽略而过,这样主动将数学课本变“薄”的方法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艺术类学生的数学课,对他们而言似乎不是主要科目,而且时间有限,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在复习课的安排中,也要适当的减负。高考前的复习必须回归课本:高考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通性通法的考查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故考前要稳定下来,对课本的回归则为重中之重。对艺术特长生来说第一轮复习应以复习课本例题、习题为主。再有,以高考160分的试卷为例,艺术特长生只需要冲刺其中的120分,以14+3(14个填空题+3个解答题)为总题量,有效的降低难度,帮助考生保持做题的手感,提高120分的得分率与解题速度。

2.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即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等。艺术特长生的特点就在于他们的数学成绩本身也有好坏之分,如果目标设置过低,可能出现“有人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在降低教学难度后,对任何教学目标都进行一定的分层,且最底层是所有同学必须掌握的,高层次的则由同学自行把握。以苏教版高中数学的《不等式》为例,将在20分钟的作业里面,分别设置以下三个层次的题目: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kx2+5x-6k>0,对于任何x都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以上三个层次的题目,以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为基础,但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做题时,如果能快速解出第一层次的题目,那么可以利用剩余时间依次求解第二、第三层次的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做一个评估,但也不至于因为不能解答层次高的问题而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运用数学的艺术美进行教学

艺术特长生(特别是美术特长生),他们的思维应该比较活跃,想象力较为丰富。而高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则蕴含了艺术之美,特别是对称美。教师要让学生用好奇心发现数学的美,用真心感觉数学的美,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美的价值,才能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第二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中,可以以椭圆方程为例子。但是,在讲授“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时,如果仅仅以“到两定点之和为固定的点的轨迹”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此时需要运用画图的方式,将画图看成是一种艺术手法:用一条固定长度的绳子,两边固定在F1和F2点,两点的中点为原点O,绳子的长度长于F1F2,用铅笔

绕在绳子上(点M),然后将绳两边拉直,顺势移动铅笔,并一直保证绳子是绷直状态的(如图)。由图形学生可以深刻的理会到椭圆的定义:P={M||MF1|+|MF2|=2a,2a>2c},其中c为焦距。

在实际教学中,双曲线、抛物线等高中数学的难点都充满对称美。另外,在第三章“立体几何初步”中,因为涉及到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等美术中经常碰见的素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美术课的内容,加以充分利用。实践也证明,在我班进行数学美的渗透,美术生的素描作品水平和数学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席志涛。艺术类特长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5.

[2]闰保存。在高考改革的形式下高中艺术生数学教学初探[M].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2.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3

1、什么是美术?

广义的美术,即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切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活动。简而言之,美术即美的物化。

2、什么是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它是通过与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接触而培养出来的。它既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3、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人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标新立异,构建新形象的能力,具有独创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

4、什么是中小学美术课?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一直被纳入“技能”学科的范畴,即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横向和纵向传播每市姿势和技能。不同的是,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定性为“艺术文化课程”,还强调中小学的美术课的素质教育特征,加强了美术教育的人文色彩,使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性。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地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

二、课题的提出

1、是时代的要求,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身会成员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新课标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是素质教育的呼唤,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成分,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其目的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原则

1、审美情境创设性原则。根据审美创新教育任务的教育对象的特点,精心创设审美意境,对受教育审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自觉的选择和利用各种审美媒介有意识地创设审美意境。使学生置身于所设的审美创设意境之中耳濡目染,以情动情,激发心灵的共鸣。

2、审美观与审美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审美观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形式,但是仅仅停留在静观上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在各种美术制作、创作、多媒体设计等活动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种审美创造操作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丰富表象储存,开拓想象空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情感转化为想象的动力;还可以锻炼实践才能,把想象构成的意象物为审美形态的作品。

3、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美术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艺术创造,采用各种不同措施,使所有学生都协调参与。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是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旨在探讨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主要是带领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二是课例研究法,每学期每个研究人员均上一到二节专题研究课,通过一个个案例来探讨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三是总结反思法,课题人员在大量的理论研修,实践操作中探讨了一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途径和办法,对个案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提炼成理性的经验,撰写案例评析和论文。

五、研究过程

自从课题实验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依据课题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实践。

(一)、发挥教师特长优势,以点带面,形成美术研究氛围

山区小学一般较偏僻,规模不大,几十人至几百人不等,教师的专职化相对较弱,加上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各种冲突,美术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尤显艰难。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特长,发挥示范、领头雁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美术研究的氛围。

1、展示教师的美术特长,以自己擅长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有的老师擅长国画,有的功于色彩,有的又长于工艺美术等等。我们通过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才艺展示等活动,让老师们通过自己的专长不断向学生演示,示范,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2、以特长美术老师的优点,激励更多美术老师的参与。实验老师当中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擅长论文的编撰,有的又长于作品展示。我们就因才出新,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今天向这位善于上课的老师学习,明天由善于写作的老师讲座。课题组每年都举行优质课、论文竞赛研讨活动,针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几年来,我们推出了一批美术骨干人才,在全县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师范作用。在全县形成了美术研修的良好氛围。

(二)、挖掘乡土美术素材,整合土家民族资源,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即提倡生活美术的观念。从实验开始以来,各课题实验点都非常注重乡土美术素材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如实验小学收集整理出了“土家绣鞋垫、土家风俗农民画、土家剪纸、清江石画、西兰卡普编织”等,庄溪小学收集的龙灯的制作、狮子的扎法等,以及家乡的风俗民情、风景名胜等等。并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后,有机地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使昔日的课堂有了特色。如:庄溪小学的徐老师在上色彩课时,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动植物或矿物中寻找可以制造色彩的物品,学生将采集的栀果捣碎、取汁;本地的观音土多,适宜雕刻,我也让学生带入课堂,设计制作小工艺品,学生或削或刻。还有实验小学刘海燕老师的土家民族剪纸艺术进课堂等。都是乡土资源成功应用的实例。就些都大大丰富了课题实验的内容,充实了师生的视野。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不少学校课题组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一是邀请了土家文化名人(如杨小强老师、覃发池老师、)和民间老艺人给教师、学生作辅导,定期请他们辅导和讲解土家族人的风土人情及土家文化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师生们受益非浅。二是把老师送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回来上汇报课,把先进的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之中。几年来,我们的实验教师都多次出去观摩学习,上示范课、研究课,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课程特色

学生审美素养及审美经验的获得途径主要就是在美术活动的体验中。

1、各课题实验点注重美术课程适时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的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美术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如校园绿化、文化墙、板报设计、标语、以及“六一”“十一”等庆祝活动的设计布景等等。都离不开美术的参与。各实验教师都积极和学生参与其中,体会美术课程的的特点,在设计的作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创设专题美术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在实验研究阶段,除了对老师开展丰富的美术研究活动,对学生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每个学校每学期的主题性绘画、书法或制作活动,如实验小学开展的趣味黑白画、儿童简易画,彩卡纸画等等,都是学生自己寻找到的表达方式,老师顺势指导和深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兴趣浓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还有每两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科幻画比赛等等,都是学生展示的阵地。每次比赛都有几百副作品参赛,可见学生们的美术素养有了大副度的提高。

六、收获与结论

(一)收获

1、“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由于过去的美术课过于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但自从开展课题以来,教师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以次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课题研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把教育理论的培训学习放在首位。各实验课题组通过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要求各位教师在自学的同时,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有效地促进了研究人员理论的储备和观念的更新,老师们树立了全新的美术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其三,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逐步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充分挖掘美术教材内容的价值,并恰如其分地引进土家文化的精髓,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科学设计教法、学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课题组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其中,翟可、刘海燕、刘海容老师多次在市级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研究课、竞赛课,并获得极高的评价,在全县的新课程培训中也是多次承担示范课的教学,或者参加县研训中心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均展示了该课题组教师的非凡风采。

其四,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课题研究的开展,迫使老师们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课题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也给了老师们锻炼的机会。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在研究中得到提高,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上登载。我们从“教师成果一览表”(详见附录)中便可见老师们的科研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为基础的。该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教师的频频获奖,习作、研究文章的频频发表,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该课题实验开展以来参与本课题实验的实验学校,实验小学、花坪小学、庄溪小学都已经成为了省、市、县级的示范学校。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4

美容手术存在不定型手术方案设计思路与美容个性化的要求,要求专业医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心理描绘能力等。美容专业与理工科、社会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广泛交叉;注重外形改善与功能兼并恢复;与心理学有密切关系;需要深厚的美学艺术理论与技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良好心理想象能力,广博的社会知识和阅历,尤其需要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审美知识[3]。正是这些特殊要求决定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成长的缓慢性。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未来学科发展,提高美容整形外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思考许多东西,将目前陈旧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吸收国内外其他专业学科先进理念,改革研究生培养的传统观念和模式。

1.1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教育部已下发文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目标、内容和临床实践等有了进一步的说明。如何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已提上日程,这是单位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考核评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逐步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建议设立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拓展学生的思路,可开展各种临床操作模拟训练,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填写轮转手册作评价的考核方法,建立临床能力量化考核指标,构建了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1.2阶段式培养模式的建立所谓阶段式培养模式是根据研究生接受教育培养的侧重点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第一学期);(2)临床学习阶段(第二学期、第二学年);(3)—科研课题阶段(第三学年)。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造就优秀专业整形美容医师的重要培养阶段。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教学医院的共性化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针对性设计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动力往往大部分来自外部压力,太强的压力适得其反,内在驱动力被抑制,从而使之只注重结果,对求知过程缺乏热忱与向往。通过多阶段,目的性针对性明确的学习,逐步培养研究生全面的临床工作能力。

1.3个性化培养模式初步探讨个性化培养首先需要了解、掌握每位研究生的性格特征、长处和劣势,根据不同知识水平或素质特点制定带教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让每个研究生绽放各自光彩,尽可能使每位研究生发挥长处,避其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增长其自信心。在个性化培养方案中,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侧重,如强调美学思维的培养,增加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强调心理素质的锻炼,包括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了解整形美容患者特殊的心理思维也非常重要。

1.4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自己做的研究领域,所选题目应从研究的深度或广度上寻求创新点,探索新试验依据。导师必须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坚决避免低水平科研的重复,毫无新意的盲目研究。研究生要瞄准国外前沿领域,应该全面掌握最新进展,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积极总结自己的研究论题,主动参加讨论,培养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1.5临床技能提升结合研究生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训练其发现、分析临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研究方案的科研能力。根据这些问题挖掘研究生医师的特长,如分析问题、表达问题能力,应变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等,使其通过特长的发挥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从而削弱其对临床生疏的不适应。针对他们缺少临床实践的缺陷,应重点加强其外科基本功的训练。

1.6培养系统的科研思维学习并掌握系统的科研思维方法远比学会那些具体的实验技术重要。研究生在校期间,都尽可能锻炼学习书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因为这是目前研究领域最客观有效的评判机制。研究生课题无论大小,都必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科学假说,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假说进行验证,得出适当的结论并进行讨论。我们有必要确立:实验能力建立是硕士水平,而博士一定要做前沿的生物学实验才可以。

2结束语

高考美术特长生范文 篇5

一、读好范画是素描临摹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

我们了解一段文字即使不求甚解也需要时间进行逐字阅读,但是素描图像不需要这样,它的直观性往往给我们造成只要粗看一眼就能了解全貌的假象,拿到范画后匆匆一瞥,就开始动笔了,这样就缺少了对作画对象整体特征的把握与精彩细节的体会,导致接下来的作画过程很被动。因此,临摹前对范画先进行全局整体的品读,并一一与自己的作画水平与方法进行印证。

1.品读素描作品中的整体性是如何呈现的。 整体性是评价素描作品优劣的首要标准,也体现了一个画家掌控画面的才气。把握素描作品的整体性,比如头像作品,首先是品读画面效果的完整性,椭圆球体的基本形是如何“转”过去的,由此产生的大的明暗交界线的处理(即由颞骨到颧骨到颌骨形成的结构线)是如何处理的,几个骨点在这条明暗交界线中的位置以及虚实刚柔变化等等。

其次还要细究五官在头像中的位置角度以及与周边的关系。比如眼睛与额头的关系,额头是一个怎样的长方体,鼻子这个长方体与额头是如何穿插的,与嘴巴这个马蹄形又是怎样的关系,他们连在一起又怎样组合,它们组合在一起的透视关系,另一个面上的耳朵与它们的位置关系等等。最后,我们还要认真揣摩作画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整体感。

2.用比较的眼睛去品读素描作品中形体的精准性。高考素描对形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基本形,就如建造一座大楼,只有框架搭好了,才可砌墙安门窗,甚至于细节的装饰才会成为可能,对形准的高要求一直伴随着画面深入的始终,我们的眼睛要统观全局,不断进行整个画面的比较修改,在修改比较过程中,物象本身存在的规律可以为我们提供参照与依据,比如“对称”的关系,静物中的很多器皿是这样,头像更是如此,以鼻子为中轴线基本分成左右对称两个部分,这样不管画到哪个部分(骨点),都可找到相对应的那个点,并按照透视的变化规律,思考其形变特点。同时,古人总结出的头像在高度与宽度上几个形体的比例关系即“三亭五眼”的规律,也可为我们提供比较形准的依据。

3.以立体的观念去品读素描作品中的空间关系。素描是平面的,它呈现在二维的画面上;素描同时又是立体的,我们可以在画面上营造一个虚幻的三维空间。前中后罐子呈现出来的由强到弱的递减趋势,很好地说明了在同一空间里,不同位置上物象如何体现各自的立体空间,在作画初始就应该有所体现,有主次,有前后虚实关系。

同时,由于眼睛在观察某些图形时往往会形成视觉上的一种错觉,同一面积的物体,深色物体感觉会小一些,而浅色物体感觉会大些,高考素描作品基本上都绘上明暗,如此就会在视觉上形成背光部与受光部的视觉形变。立体的观察,就是让我们不要轻易落入这样的视觉陷阱,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从颧骨往背光处走其实有一个纵深关系,是有空间的。如此,学生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在空间上去准确把握物象的形体。

二、默临结合,以问题的发现来提升素描临摹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开头讲到,素描临摹在目前的教学中往往陷入抄袭的误区,首要的原因是现行美术高考体制下,临摹成为某些画室获取高考分数的一条“捷径”。如果都是单一的临摹方式,势必会造成学习的乏味、疲倦,并逐步偏离临摹课程的目的,学生会陷入被动的、麻木的状态。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也体会不到范画的精彩之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