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资料范文(6篇)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关于汉字的资料范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1

1.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完成本专题的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汉字的特点,通过汉字游戏感受汉字的趣味性,理解汉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汉字的魅力。

3.使学生享受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增强维护汉字纯洁性的责任感。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收集:汉字起源传说,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造字法;书法作品(名家的或自己的毛笔或硬笔书法);关于汉字的故事、趣闻轶事,字谜、成语、古诗词若干;2008年奥运会徽的含义;调查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

2.资料分析: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分析汉字独特的发展规律;研究汉字与欧美表音文字的区别,分析汉字的奇特之处;研究如何鉴赏书法作品,分析汉字的构造美;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分析汉字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分析汉字的未来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3.成果展示:通过PPT、实物展示、演讲、小品等方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4.总结报告:反思本次研究性学习,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组课题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尚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等。

三、分组安排

全班学生按照五个选题分成五组,每一组成员8~10人,其中(1)资料收集员两三名,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2)资料分析员2名,负责资料统计处理、结果分析工作;(3)成果展示员两三名,负责整个探究的组织安排和成果的展示工作;(4)总结汇报员2名,负责撰写总结报告。

四、教学流程

1.教师导入。师: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一件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振奋的事情。那么奥运会徽也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对2008年的奥运会徽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否从这个会徽中看出汉字的美和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边看边考虑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毕,谈感受。教师从汉字美的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从奥运会徽中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正舞出中国人民的豪迈欢腾;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正奔跑出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的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遨游汉字王国,走进“汉字”专题。

2.版块一:汉字之史。师: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那么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着怎样的传说呢?汉字又是怎样发展演变呢?

(1)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种说法,最常见的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所以仓颉被称为“中华文字始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的整理者或者颁布者。

(2)演变发展:教师将不同时间段的汉字打乱顺序,让学生按从古至今的顺序重新排列,并指明朝代。

师:从这个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在没有语言或语言还不完善时,人们常用画画交流思想,后来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逐渐改为似画非画的符号,这些符号约定俗成就成为某个地域的文字,经过漫长的多个区域的演变,才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文字。)

3.版块二:汉字之奇。师: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是拼形文字,学了汉字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说呢?汉字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呢?这恐怕要从汉字的造字法中找原因。

(1)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教师出示汉字,学生说出体现了哪种造字法,并阐述理由。

(2)汉字区别于欧美表音文字的特点。

①由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说说汉字和英文单词的区别。

②教师出示英文单词(ram),再出示汉字(羝),让学生比较得出汉字既能表音又能表意的特点,而英文单词只能表音。类似的字还有渔、雹、煲等。

教师出示两排汉语拼音,学生读出是两句唐诗;再出示汉字形式的唐诗,让学生与前相比,得出结论:汉字具有形象性特点,能引人联想。(从“日”字、“依”字、“山”字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在山头慢慢下沉的画面,从“河、入、海、流”字中,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奔腾咆哮着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而从拼音文字很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意境。)

4.版块三:汉字之美。师:汉字同书法、诗文、绘画、音乐乃至舞蹈都有密切联系,巧夺天工,极富艺术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准备的书法作品,欣赏一下汉字的美。希望上台的同学能进行一定的赏析性评价。

(学生展示书法作品,并评价。教师最后展示“马”字书法作品。)

5.版块四:汉字之趣。师:到现在为止,相信同学们已经领略到汉字的魅力了,如果我们继续研究汉字的趣味性,也许,你会更喜欢汉字。

(出示“藏头诗”。)

师:藏头诗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隐藏在每句的第一个字中,也就是说每句的第一个字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看出来了吗,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唐伯虎送给秋香的一首诗,意思是“我为秋香屈居童仆”。)

出示“析字联”。

师:相传在一次宴会上,一客人出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意思是说,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有两点,西边有三点。它妙就妙在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的。在座客人冥思苦想,这时,仆人送上糕点来,有一个人即景生情,对出下联,大家能猜出是什么吗?“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一语既出,满座惊叹。

6.版块五:汉字的未来。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是如此富有魅力,所以如今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那你知道汉语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世界各地热情学汉语的文字资料。)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汉语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感觉到汉字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的,汉字的道路会越走越远。我们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学生,应该为祖国语言文字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7.总结。同学们,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感受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和使用汉字的光荣与骄傲。这些神奇的汉字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汉字里熔铸着他们的智慧和灵感。汉字是美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汉字是神圣的,我们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汉字,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2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网站:

/chinesearts/?nav=writing

/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汉字是世界上使用至今的、唯一的古老文字,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伟大创造。了解汉字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以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都有直接的关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汉字,对于他们来说,缺乏的是对汉字整体上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汉字,可以编选几篇汉字文字学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但是,教材编写者没有采取这种学生不感兴趣的方式,而是专设一个《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颇具创意的选择。

重视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创造性地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理念,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地安排综合性学习课题和学习形式:低年级,没有单设独立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但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反复提示学生联系实际学语文、合作交流学语文、通过自己阅读和查找资料学语文,处处体现着综合性学习的精神;中年级,综合性学习与一组课文的阅读穿插进行,伴随着课文学习的进程,综合性学习活动逐步展开。

这种大综合的单元,在教材编排形式和教材内容上都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特点,教师只有明确这些特点、充分把握教材,才能做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安排,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这个单元由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包括两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主体部分前面有一个导语,主要是提出学习任务;主体部分后面有一个结语,提出办展览、办手抄报等成果展示和继续探究的建议。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融合在主题活动之中,没有单设。

导语是全组学习的纲,概括指出了汉字的三个特点:历史悠久、使用人口最多、书法是独特的艺术,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三个任务: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了解汉字文化、为纯洁汉字做些实事。完成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但阅读资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不能以学习阅读资料为主,而要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资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错字笑话、神话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从第一个主题活动开始,阅读资料由易到难,渐入佳境。第一篇阅读资料是谜语,第二篇是歇后语和笑话。以传统的眼光看,这些都不大像课文,但它适合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的作用,如字谜,学生们听家里大人说过,在读物上读到过,在相声中听到过,伙伴们在一起互相猜过,以字谜作为阅读的开端,可谓独具匠心。学生们阅读着这些资料,轻松地便迈入了汉字王国的大门。

对汉字进行字形分析探究和字义说解是了解汉字的本义、揭示汉字文化内涵常用的方法。阅读材料对“册”、“典”、“删”的原始字形进行了分析,学生知道“典”是“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着”或“被庄重地安放在底座上”的册,就很容易明白“典”的本义和“字典”、“词典”等引申义;知道了“删”是用刀削去竹简上的错字重写,就很容易明白“删改”、“删除”等“删”字为什么是“册”字加个立刀旁。许多教师曾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例如:原北京景山学校马淑珍老师用“一只手放在目上”教“看”字,已故斯霞老师用“一只大手抓住山林的枝枝桠桠往上爬”教“攀”字。某些汉字,通过字形字义的分析,还可以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例如“美”字,由“羊”和“大”组成,“羊大为美”的观念反映了上古社会羊同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先民对“美”的朴素理解。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也必然会运用这种方法来表达他们对汉字的神奇有趣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汉字教学不同于汉字研究,对学生,应当允许他们用自己想的办法记忆字形、解释字义,不一定都要合乎汉字学原理,但是道理上要能说得通,不能胡编乱造、牵强附会,例如有人解释“冤枉”的“枉”字是一个王被绑在木桩上,心理遭受沉重打击,“谋”是向人说哪一棵树上的哪一些果子是好吃的。这样的解释曲解了汉字的字形字义,不利于汉字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民族感情,当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了解汉字的优点,但也要防止对汉字做出不科学的评价,如:“汉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21世纪是汉字的时代”,“汉字是一种智能型的文字,学习汉字有利于开发右脑功能”等。有的学生受到某些读物或网上某些极端言论的影响,可能在发言中不适当地夸大汉字的缺点,或贬损汉字简化、提倡恢复繁体字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正面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欣赏汉字文化,对于那些明显错误的说法要敢于批评指正。我们对待汉字,既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看到它的不足,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4

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杂家是先秦诸子的一家,《汉书·艺文志》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就是杂取诸子学说而形成自己的学派。现代生活中,一个人若知识面比较广,有时候被称为“杂家”。这时候的“杂家”往往含贬义,因为所谓“知识面比较广”,同时也就意味着知之不深。而胡双宝一向认为,当编辑要不耻于当杂家,力求拓宽知识面,在比较多的方面了解深一些,随时随地注意积累吸取知识。

他编辑的一份书稿里说到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遇刺事件。正好电视里有个相关的专题节目,节目介绍说,克林德在公使团跋扈专横,常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公使团,各国公使产生嫉恨,密谋铲除这一祸害。他便给加了一个注,以利读者了解这一事件。

胡双宝最先编辑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30年间重印达百次,发行几十万册。1989年,有一本古代军事方面的资料书,100多万字,没有人愿意担任编辑。他主动接过来,抽看样稿后,写出编辑处理意见,令编纂方很满意。他复审、终审,每种书都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终审意见往往比复审人意见提得多。进入21世纪,他应约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华大典·哲学典》的特邀编辑,先后参加《语言文字典》等八个字典的审稿。

他不仅仔细读书稿、看校样,有时还替作者补充。1988年,一本讲写作的教材,主题、结构、语言等章都写得不错,但缺少有关修改文章的内容。他估计如果让作者写,一时不一定能达到要求,便替作者写了“修改”一章,还附了三篇不同类型的修改示例。

如果发现原作的疏漏,他尽力予以订补。明朝湛若水(1466~1560)的《甘泉文集》,有一处说到朱熹的五十代孙,校记说有一种校本作“三十代”。朱熹(1130~1200)到湛若水300多年,每代平均25~30年,不可能有五十代或者三十代。他便在原校记之后加了“‘五十’、‘三十’当是‘十五’‘十三’之误”的话。虽属理校,但合乎事理。原稿存疑,他则在查证的基础上予以补齐。一本古书里有“安南在翼轸朱鸟之”一句,“之”下一字模糊,校点人用“”表示。翼轸是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里的翼宿和轸宿的合称,而南方七宿合称朱雀。按星宿分野,安南自然是在中国南方之南。他把“”改为“南”字,并加校记说明。编校古书,轻易不能改字;确有根据而改,对读者是有好处的。

他受托检查几本书的编校质量。有一本文选类书,选收了《汉书·沟洫志》里贾让论治理今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段黄河的《治河策》,文中有平刚、黎阳等地名。文选根据工具书注道:“平刚,今河北省平泉县。”他写的意见说,平刚是个小地方,工具书没有收录;但不应该在今河北承德地区平泉。几年后看到治黄专家杜省吾著《黄河历史述实》(黄河水利出版社),作者根据贾让的文章绘出示意图,平刚、黎阳都在今河南濮阳境黄河故道边。

他给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作注,第五章有个地方叫会乐,许多书都没有查到这一地名。罗先生写明是根据李荣的读书笔记。李荣则是据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中华书局,1939)。他找到徐松石的书,相关的文字也是“会乐”。失望之中翻到书前的简图,图中有各县县名。海南岛东北部有“会乐”二字,他豁然开朗。那时候书写顺序是从右向左,“会乐”就是“乐会”。乐会县,于唐朝设置,1959年与琼东县合并为琼海县,1992年改为琼海市。

胡双宝一向认为,当编辑的有责任和义务写书评,选有特点的书加以介绍。他二十几年间发表过二三十篇书评,而且不限于自己编辑的书。他写的书评,有的于评介之际讨论相关的学术问题。例如评论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借评述作者有关阿尔泰语系向南推进,介词“把”是汉语受阿尔泰语系影响产生的论述,小规模统计了北京籍作家老舍、浙江籍作家茅盾、广东籍作家欧阳山用“把”字的比例,并写入书评,以资读者印证。

他评19世纪英国人威妥玛编的供外国人学汉语的教材《语言自迩集》,文章引证史实指明,由于居民大量更替,元、明、清三代的北京话是不同质的,指出北京话确定为官话的时间应予考虑。该书描写当时北京话的特点最为详备,文章也予以详细介绍评说,以使读者了解约150年前北京话的情况。

美国汉学家罗杰瑞(Jerry Norman)写的《汉语概说》(语文出版社),对汉语的语音、语法,特别是词义变化发展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不同于许多中国学者的讲述,胡双宝化用苏东坡的诗句,以《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的题目加以评说。

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汉学家雅洪托夫于汉语史有精深的造诣,他关于一些汉语史方面的论文,深受国际同行称道。胡双宝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唐作藩合作,为雅洪托夫编选了一本题为《汉语史论集》的书,成为我国治汉语史者的重要参考书。

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为“中国历史小丛书”写的《汉字史话》,该书不到2万字。40多年以后,应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之约写汉字方面的书,他依据原来的框架,大大扩充了内容,全书20多万字。本可用别的名称,但他仍然叫《汉字史话》。他已经出版的其他著作有《汉语·汉字·汉文化》《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辨析手册》《易混易错词语辨析》《文水方言志》等,新编的《规范字异体字应用辨析字典》和论文集《语文小品》即将出版。与人合著或合编的书有《汉字文化大观》《古谚语辞典》《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和《实用公文写作教程》等。

胡双宝于上世纪60年代前期写的《说“哥”》引述汉文典籍和他家乡话以及近现代阿尔泰语系一些语言的资料,论证汉语的“哥”,古代可以指称父亲,是进入汉语的鲜卑语词。1980年发表以后,正在研究这一课题的两位美国语言学家认为该资料几近齐全,便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写作计划。

1991年参与酝酿编写《汉字文化大观》时,他发现提纲里没有关于仓颉作书的内容,以后便一直留意,注意积累资料。2008年《大观》修订再版,他主动写了题为《仓颉作书今说》一文,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援引多种史料,推定汉字大致产生于四千多年前黄帝时期。仓颉是黄帝史官,职责是记言记行。文章对于把仓颉作为文字产生的时代标志,而不是以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褊狭理解,简单地予以了否定。

胡双宝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早年间相信汉字会实现拼音化。随着思想观念的解放,他逐渐认识到汉字与汉语是互相适应的,不适于改用拼音文字。1980年发表的《有关汉语拼音文字的几个问题》,有一节的标题是“文字首先是给人看的”,强调了人所共知的事实:文字,特别是汉字,是视觉符号。这从汉字的实际出发否定了过分强调语音作用的习惯说法。

胡双宝很注意文化历史背景的考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论著据清朝末年文章转引宋代邓肃《奏札第十七》的话:“外国之巧,在文书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繁(烦),故迟。”用以说明早在11世纪就有人看到汉字需要改革。胡双宝细读了邓肃的这个奏札,发现所谓外国,是指与北宋对峙的辽、金,全文说的是公文办理手续繁杂而误事,不关文字改革之事。他便在一篇文章的注里予以简单辨说。

现代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方面都有不少文章研究讨论,唯独定序很少有人论及。胡双宝认为,汉字字序最重要的要做到直观的按字形定序。1981年参加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年会,他提交了关于字序的论文。1991年参加第二次汉字学术问题讨论会,他提交的论文还是关于字序的。2003年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汉字应用研讨会,他提交的仍然是关于字序的论文,文章给出确定笔画数、笔顺相同而笔形有差异的汉字的字序规则,具有可操作性。

胡双宝先生五十多岁才开始做编辑工作, 但由于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思想,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不妨说,他不愧是编辑队伍里的一位奇才。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5

【关键词】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79-02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本章首先论述文字的定义有广狭之分,本书采用狭义的定义,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接着,论述汉字的形成过程。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作者指出,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大概是长期混在一起的。在原始汉字产生之前,人们已经采用抽象的几何图形和象征等比较曲折的手法表意。汉字从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为能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其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图画表意,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的演变发展。并以丰富的例证说明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形成发展的原因。

二、汉字的性质

本章主要讲述汉字的性质。作者首次提出在对汉字性质进行讨论时,要区别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和文字本身使用的符号。并将文字的字符分为三大类,意符、音符和记号。在汉字字符中,意符又分为形符和义符。音符有两种: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声旁,并区别了汉字的音符和拼音文字的音符。记号除少量长期沿用的原始记号吸收到文字当中外,还有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意符和音符变成的记号。根据文字本身使用的符号这一判断标准,作者将汉字定为意音文字和语素――音节文字。

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主要讲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节主要探讨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问题,并通过分析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根据这类资料外形上的特点,将其分为像实物之形的甲类和几何形符号的乙类,作者指出,我国原始社会普遍使用的甲类符号和乙类符号不能看作文字,作者对乙类符号的用途进行了介绍,主要是两个用途,一是族氏或人名的标记;二是器主或其所属之族的职务或地位的标记。最后对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而形成完整地文字体系的时间问题进行讨论。作者从形体和结构两方面对汉字发展过程的主要变化加以说明。指出,从形体上看,汉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汉字的字体演变分为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同时,汉字发展也存在字形繁化,其又分为外形上的繁化和文字结构上的变化造成的繁化。此外,本节还谈了汉字字数的问题,指出汉字总数不断增加,但使用汉字的数量稳定在五六千字左右。

四、形体的演变(上):古汉字阶段的汉字

本章按时代先后和形体上的特点对古文字进行讲述。“商代文字”一节主要讲述商代的典型代表文字,甲骨文、金文,介绍甲骨文发现的历史、其记录的主要内容,文字形体上的特点。“西周春秋文字”一节,主要讲述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金文,介绍金文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代文字形体演变的情况。本节还讨论了籀文的时代问题。“六国文字”一节介绍战国时代实物上的文字资料,主要介绍的是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等。对《说文》、三体石经等保存的“古文”进行了说明。最后,本节介绍六国文字形体上的特点。“秦系文字”这一节,首先介绍秦系文字的资料,主要有石刻文字、秦国金文、印章、封泥文字、陶文、漆器、简帛文字,以及《说文》里的小篆。然后介绍秦系文字的形体,主要讲述秦系文字的正体。“隶书的形成”一节,讲述战国晚期是隶书形成时期,并用丰富的例证得出秦简所代表的字体是由篆文俗体演变而成的一种新字体,即秦隶,同时,指出六国文字的俗体也有向隶属类型字体发展的趋势,秦简所代表的隶书还是尚未完成成熟的隶书的表现。

五、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

本章分为六节。在第一节中,介绍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四种资料,石刻和墓志文字、简牍文字、帛纸文字、以及其他的刻在铜、漆、陶、瓷、砖瓦上的文字及地券、镇墓券、衣物券上的文字等。第二节从字形构造和书体两方面说明汉代隶书的发展,隶书在书体上的演变主要介绍了八分得名的原因及八分形成的时间。第三节从五个方面介绍了隶书对篆文字形改造的表现。第四节根据居延简的特点推测草书的形成至迟不会晚于元、成之际,并指出八分和章草分别由古隶的整体和俗体发展而来。本节还介绍了草书改造隶书的三种主要方法。第五节介绍东汉晚期行书的出现及魏晋时代遗留的文字资料中关于早期行书的内容。第六节介绍早期的楷书的形成,早期楷书的使用情况,指出早期的楷书可看作早期行书的一个分支,并对草书和行书的演变进行说明。

六、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本章分三节讲述。第一节介绍最早的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说,指出六书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九种对于转注的理解。裘锡圭先生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本节还谈了历代学者对于假借的看法,汉代学者认为假借是用某个字来表示它的本义之外的某种意义,将语义引申和借字表音混同起来,后代有学者指出此种观点的不妥,但是这种观点对于后代的假借研究影响深远,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将引申和假借混为一谈。第二节介绍汉字构造的新的理论――三书说,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是指象形、象意、形声,裘先生在认同三书说重大贡献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本节还介绍了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先生认为这个三书说是合理的,知识象形应该改为表意,还进一步的提出要注意同价应不应该包括在假借里的问题。第三节讲述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主要有记号字,半记号字,变体表音字,合音字,两声字等,并指出,虽然有少数字不包括在三书说里,但是说明一般汉字的本来构造,三书说基本上是实用的。

七、表意字

本章分两节对表意字进行阐述。第一节将表意字分为六种类型,作者采用例举分析的方式对每一类型表意字进行讲解。在汉字举 www.huzhidao.com 例中,作者将能够找到的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列举出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发展演变及文字内涵。关于会意字的阐释,分为图形式会意字等四种类型分别解释。变体字主要讲了通过增减笔画和改变方向形成的变体字。第二节主要讲表意字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重要性和利用表意字字形研究词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谈到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重要作用时,作者指出主要在于表意字字形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利用字形研究词义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以时代较早的没有讹变的字形作为研究的根据;二是必须对文字跟语言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八、形声字

本章分七节对形声字进行论述。第一节介绍形声字产生的途径,指出大部分形声字是从已有的表意字和形声字分化出来的,或是由表意字改造而成的,并介绍了改造和分化的四种方法。第二节介绍形声字的多声和多形现象。第三节介绍省声和省形,作者将省声分为三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指出有些形声字是否看作省声字是两可的两种情况。关于省形,主要有把字形繁复的形旁省去一部分和省去形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就用来安置声旁两种情况。第四节主要讲形旁和声旁的位置问题,主要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等八种类型。第五节从形旁跟字义的关系和形旁的代换两个角度阐释形旁的表意作用。第六节分四个部分论述声旁的表音作用。关于声旁跟字音的关系,作者指出大多数的形声字都跟声旁不同音,而且彼此的差异有时还很大,并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九、假借

本章分为五节。第一节,作者对本字的定义进行分析、界定,按照所表示的词是否有本字,将假借区分为无本字、本字后起和本有本字三类,并对每一类型进行举例分析。还探讨了已有本字的词使用假借字的原因。第二节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对被借字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这种现象很多是无意中造成的。第三节例举分析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现象。第四节探讨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作者指出假借时常造成一字异音的现象及假借也能减少一字异音的现象,以及一个字的本义和假借义的读音,在开始即使并不全同至少也是很相近的,二者比较明显的差异一般是后来的语音演变造成的。最后,作者探讨通假字是否一定要读如本字的问题。第五节指出语文研究中存在的错误倾向主要表现在词义研究和古籍解读两个方面。

十、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

本章对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进行了分析阐释。第一节主要介绍异体字的定义,部分异体字用法的同异情况分类及狭义异体字的类型。第二节同形字是仿照同音词起的名称,本节主要讲述对同形字范围的理解,古人对同形字的观点及同形字的类型。第三节分析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词的同义换读现象。并指出同义换读和形借、假借的区别和联系。

十一、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文字的分化,分散多义字职务的方法,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等内容。作者介绍了四类文字分化的方法。作者还介绍了两种比较重要的分散多义字职务的方法,分别是“用假借字来分担多义字的部分职务”和“通过文字职务的集中来分散多义字的职务”。第二节分析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字承担的文字合并现象。介绍母字跟分化字之间的文字合并现象和本字并入假借字的现象。并指出,有的多义字或者代表两个以上同形字的多义字形,只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职务并入了另一个字,但是由于它的其他职务已经不起作用,实际上等于完全并入另一个字。作者提到,文字的合并或者某个字部分职务的并入它字,反映了语言里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混同。

十二、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

本章从一形多音义和一词多形两方面对字形和音义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一节讲述造成一形多音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语义引申,假借,同义换读,异字同形四种。本节还谈了异体字的整理。第二节指出造成一词多形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汉字有异体;二是由于用来表示某一个词的字是可以更换的,并对这种一词多字的现象分四种情况进行介绍。本节对通用字、古今字、异体词进行了分析阐释。关于通用字读音问题,作者赞同“不管古代子书、韵书或前人注疏里是否注有通假字与本字读音相同的反切或直音,只要他确切实通假字,其今读应当同本字。”的观点,并讲述了赞同的原因,还分析了“认为相通用的字不必读一个音”的观点错误的原因。

十三、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本章介绍历代政府对于文字形体统一所做的工作。作者指出,旧时代统治阶级对文字的态度是保守的,他们不能把统一文字和简化文字这两方面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因而,在历史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是民间自发进行的。对于汉字的整理,历史悠久,可上至周宣王太史作的《史籀篇》。本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大规模的文字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詹勤鑫。汉字学研究的总结和发展一评裘锡圭《文字学概要》[J].语文建设,1991(10).

[3]李剑影。论汉字的性质――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之“汉字的性质”读后感[J].安康师专学报。2004(16).

关于汉字的资料 篇6

关键词:汉字系统;结构特点;汉字教学;科学化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汉字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成绩最显著,汉字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巨大成绩。

进入新世纪,汉字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方面,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地深入推进,就小学语文而言,探索汉字教学更加科学化,更能体现汉字、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课改中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香港已故著名的爱国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1]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热”,安先生的预言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面对此情此景,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帮助外国友人快速学习汉字,掌握汉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拼音文字;二是表意的汉字。它们各有长短,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那种认为汉字是落后文字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汉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认识和掌握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对于改革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字很集中,常用字量少,这是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中文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约占1%。

安子介先生应用香港四份有份量的报纸,将连续45天中的中文报载全部字数加以统计,总字数有1,411,088个字,所计得不同的单字只有4,667个。安先生再按频率排出一张字表,其中排位最先的3,650字的频率总数竟达总字数的99.8%;《3,650个常用字频度表》于1982年公开发表。

1988年4月由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是由贝贵琴、张学涛汇编的。他俩所用资料来自由内地用简体字写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报导”、“政治理论”四个方面,从21,657,039个字中统计出来的,使用不同的字也只有5991个。

安子介先生将两个汉字频度表进行了比较研究:《贝、张》表按频度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5%;而《安》表按频度也数到3,650个字时,占统计资料总字数的99.82%。这证明两个表都很正确,虽然汇编用的资料、汇编地点和汇编时间都不同,却能不谋而合。

据有关研究统计:《红楼梦》总字数731,017个字,只用了4,462个不同单字;茅盾的《子夜》总字数242,687个字,只用了3,129个不同单字;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三部剧本总字数172,005个字,只用了2,808个不同单字;老舍的《骆驼祥子》总字数107,360个字,只用了2,413个不同单字。这证明,常用字少是汉字的一个特点。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的研究,充分证明中文中常用字有高度的集中性,常用字量少,这有利于缓解汉字学习的难度。

安先生是位酷爱汉字、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从快速学习汉字的目的出发,采用多方面的阅读资料,对3,650个字进行了频度顺序研究,经过反复检验,其结果是:认识了第一高频度500字,就能阅读一般文章的75%;再认识次高频度500字(即认识1000字),就能明白一般文章的90%;如能识到2000字,就能获得阅读书报的能力,可通晓现代书报的97.4%,甚至可以进行书面交流。

上述关于汉字频率和频度顺序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探索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很有启发、参考和指导意义。1.频率高的常用字约3,000~4,000,这个常用字量可以作为规定学校(小学和初中)语文学科识字量的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识字总量为3,500个,其中小学3,000个,初中500个。我们认为这个识字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可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人、农民渴望学习新科技,为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建议:可否在初中增识500个科技方面的常用字,这应该不会有困难的。2.在字序安排上,应先学习高频度的单字,这是学习汉字的捷径之一。安子介先生主张:“初学汉文者,包括我们的小学生和成年人及想学中文的外国人,可先学最常用的五百字”。这是很有见地的建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曾于1991年在江西万载县鹅峰乡幸福村运用《安子介现代千字文》进行扫盲实验:先学最常用的500字,加快了扫盲进度,取得了实效。《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都先后作了报导和介绍。这里的关键是要编好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教材。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理应根据常用字高度集中这一汉字结构特点,关注汉字的频度顺序。我们认为汉字的频度顺序、构字方法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这三者要通盘考虑,并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

二、从汉字构造方法看,形声字多,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何以形声字多?在汉字的发展史研究中,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而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西南师大刘又辛教授在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中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并进而提出了汉字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可以说,汉字中形声字多是其构字方法变化发展的结果。

汉字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在合体字中,形声字最多。据有关研究统计,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80%以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是:形旁标义,声旁标音。如:方———访、纺、芳、肪、舫、坊、房、妨、防、放、仿、钫等一组字,在字形结构上大都有基本字(声旁),基本字加偏旁部首(义旁),就构成新的合体字。这就是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是汉字的优越性。

在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中,集中识字较充分地利用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克服方块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的弱点,化难为易,把十几个形声字放在一节课学习。这样,儿童在掌握了汉语拼音、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律成串地认知汉字。例如教学“根、跟、恨、狠、很”这一组生字,因为规律明显,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儿童理解了这些字的左边是形符标义,右边是声符标音的规律,就能作出如下分析:“根”字,一根木头,所以是“木”字旁;“跟”字,当“跟着”讲,因为用脚跟着走,所以是“足”字旁;“恨”字,可恨的恨,所以是竖心旁……。这样识字,为儿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心理条件,便于产生学习迁移,简化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多及其构字规律这一结构特点,我们认为,无论是识字教材的编写还是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充分体现、运用这一汉字构字规律,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1.教材在识字内容的安排上,在保留识字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按形声字构字规律集中识字的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来贯彻,如在“语文园地”和作业练习方面,均应安排这方面的内容。2.为贯彻按照汉字构字规律教学汉字的原则,应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即:学好汉语拼音、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含少量合体字)、偏旁部首及基本的笔画笔顺,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3.在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注意做好正音工作。因为作为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如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有的则因语音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

三、汉字单音节字多,构词潜力大,这是汉字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音一义的字多,而字有了意义就成为词和词素了。

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的书面中,政治、科技类的文献中,单音词约占49%,双音词约占47%,多音词仅占4%;而文艺、生活类的作品中,单音词多达61%,双音词约占37%,多音词只占2%,平均起来单音词仍占一半以上,而双音词、多音词又绝大部分是由单音词组合而成。”[5]所以,学汉字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识字相当于识词,识字多,掌握的词就多,有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

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汉语的词主要用二次构词法进行复合构词,即把原来具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词结合构成双音词、多音词。这种构词法的构词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如“节约”两字,各自都可造出很多词。词是生的,但是由熟字组成,可以收到“生词熟字”的奇妙学习效果,不仅大大压缩了字量,还缓解了学习的难度。这是汉字的一大优点。据有的研究部门统计,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语,常用词条43,300多条,只用3730多个字构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增多,需要创新许多新词汇和翻译外来词汇,诸如经济特区、特警、特快专递、红股、红盘、沙尘暴、社会保险、基因、爱滋病、芯片、航天、航天员、可口可乐、立交桥,等等。无论是创造新词汇,还是翻译外来语,汉字都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常用词条已增至65,000余条;甚至翻译新的科学名词能音、义兼顾,有青出于蓝的优势。

四、从汉字与语法关系看

汉字系统结构的另一特点是不使用“变音”的办法也能构词、转化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这十分有利于汉语的学习。我们知道,拼音文字是用变音的办法构词和转化词性的,即基本词汇一般都来自母语的词根,通过添加词干、词尾或词首的方法,连缀拼音,构成意义确定的各种品词。以复合构词为主的汉字系统,无须“变音”就能构词、转换词性,这就保证了汉字不用改变字形照样可以标示汉语的不同词性。

不仅如此,汉语只要通过变换词序与使用特定的附加助词(如的、地、得、着、了、过等等)以及变换声调等办法,就能简明精确地实现语法功能,达到表意清晰明确的目的。例如,“师爱生”改成“生爱师”,汉语根本不用改变语音,只要变换一下词序就能轻而易举地加以解决,这样也就无须改变书面词形了。可是在现代俄语里,就要通过变音的办法,当然也就要改变书面词形了。相比之下,这显然是汉语汉字的一大优点。著名英语语言学字叶斯伯森在《论英语单音节》一文中指出:“原来认为汉语是原始语言,落后语言,儿童语言。现在才知道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汉语仅用四百个音节作为基础,然后加以四声,最多不过一千六百左右。居然以这样少的单音节,颠来倒去,反复使用,就能完整无缺、毫无瑕疵地把意义表达得一清二楚。这是英语望尘莫及而又望洋兴叹的。也是英语语言学家所感到神秘莫测而又欣羡无量的。”

就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法的原则,主要应根据文字系统的结构特点。拼音文字要通过“变音”来构词、转换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所以教学就强调“三不离”(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否则就无法使学生弄明白作为主语用的“教师”与作为宾语用的“教师”为什么读音不同,书写不同。而汉字系统主要采用复合构词法,不用“变音”就能实现语法功能,自然不宜照搬“三不离”的教学原则。根据汉字系统结构的这一特点,尽快认识二千多高频度常用字很有必要,在教学识字时不排斥“三不离”的识字教学原则,而是要灵活运用。

五、从汉字书写系统的结构看

汉字的形体书写系统不仅有它的独特之处,而且也是有规律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五种,由基本笔画组成的一些部件也是有限的。所以学写汉字,入门比较难,当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部件以后,再遇到新字就不难学了。关于解决汉字难写的问题,安子介先生建议,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可把汉字分成构字能力强的812个基本单字,56个部首和75个变体部件,在写字时进行“组装”,就能写出3800个不同的单字。关键是要编写好教材,激发兴趣,打好基础,科学指导,严格训练,就能化难为易,把字写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