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通用5篇

关于论语:记录孔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通用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论语》写作背景 篇1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 篇2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论语十则原文 篇3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篇4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个人修养。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2、[时习]时常的复习。3、[说]“悦”的古字,愉快。4、[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6、[日]每天。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信]真诚,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8、[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殆]有害。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14、[弘毅]刚强,勇毅。15、[凋]凋谢。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论语十则翻译 篇5

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

原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第三则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第五则

原文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第六则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第七则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第八则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第九则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第十则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shù)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