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这次为您整理了善于思考的分论点(精选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思考力的提升还可以借助哲学。一个学习过哲学的青少年,可以自己搭建一个思维的大厦,会觉知到自己身上蕴藏着的丰富的人类密码。一个人如果在早年就对人生的一些根本问题有过思索,那么Ta更容易形成一种自我的判断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易受外物与外介所奴役,Ta们有着丰富的内心,更容易获得真实的幸福生活。
很幸运,我在2009年时与哲学结缘。在这之前我没有读过一本哲学书,哲学是什么对于当时的我是一张白纸。那年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了人生中第一套哲学启蒙书。
▼
这套优雅恬静、意境悠远的哲学绘本像一串串优美的音符轻扣我们的内心,让人无法抗拒它。记得当时我深深地被德国作家莫妮卡菲特所折服。如此好的哲学故事,让我这个门外汉感觉哲学不枯燥,它是美妙的;哲学不遥远,它是亲切的;哲学不深奥,它其实就住在我们的心里。
后来我们一起陆续读过法国作家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系列、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杰克·鲍温的《织梦人》以及《思考的魅力》。这些最初阅读的哲学启蒙书大多从讲故事或者日常生活入手,所以读起来生动有趣。一开始的哲学阅读只是让孩子对一些哲学问题产生好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再后来我们读了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哲学的殿堂》,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等书籍。阅读这些书是让孩子对这些思想的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些书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哲学家及其观点。阅读不仅仅是了解哲学家的主张,更重要的是思考他们提出来的问题。
我发现孩子在阅读这些哲学书时,他常常陷入沉思,有时与他讨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他总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哲学阅读中思考过生与死、爱与恨、人性的善恶等等问题。他一边阅读,一边观察着身边的人与事。哲学的思辨阅读让他更爱观察身边的人,喜欢去探寻人性的各个面。
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青春期,我的孩子在初中阶段一样遇到了青春的困惑与迷茫,幸好有书,这个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的孩子在哲学的思辨阅读中,在哲学思考的写作中释放了他的烦恼与困惑。
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深入儿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孩子。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在逐渐发生变化,心灵也在不断地成长。青春期情绪的不稳定以及荷尔蒙的作用容易让Ta们陷入迷茫与困惑。正在向青春期过渡的孩子开始关注自己,Ta们很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个时候哲学就可以成为孩子们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的一种工具。
孩子需要成长小说,需要哲学阅读。Ta们有了哲学反思,才能独立思考,才会不盲从,不偏信。可以说,哲学思考对于一个青春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哲学给予少年们青春最好的慰藉,孩子经过青春哲学思考的疼痛摆脱了混沌,淬炼了思想。事实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缺乏哲学土壤的民族来说,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经验的世界里打转,醉生梦死般地享受着肤浅的快乐。在文明的大体系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都太需要哲学了。
我们需要去找一些思想实验的具体案例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思考,去了解一些思想实验主要是激发孩子们思考,而不是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思考与辨析,也能帮助孩子们表达与论证。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哲学是一种生活的形态,要不断地怀疑、追问。愿我们都能开启哲学思考的旅程,享受思考的乐趣。
1、在写作中学会思考
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启动思考,没有思考无法产生文字。在写作时,灵感也不可能自动找上门,灵感是多思的结晶。对于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只有思考才能不断地发现意义之所在,进而引发出灵感,才能运用到写作中。
写作者都会发现,有的问题经过写,思想就提炼出来了,变得比较周密。难怪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很多时候我们读过了,听过了,但是当我们思考后写出来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写作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当我们把思考落实到文字里时,你也会发现到底这个问题自己是否真正懂明白。通过写作培养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
写作是一件烧脑的活。写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开始深度思考,这样我们就成功迈出了舒适区。当我们开始写作时,我们会发现不断输出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地输入知识;当我们开始写作时,我们也会对自己人生之路不断地反省。通过写作对自己以前的经历和感受都会有一个重新的、深度的认识过程。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拨云见日的过程,对一些问题看不透、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得到重度的思考。所以,经常发发呆、冥想一些事情是有必要的。思考中有了灵感,拿起笔随着写作的深入,把自己内心思考反映在文章里。随着自己写作的步调,慢慢地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就形成了一个体系。
要想培养孩子的思考力,那么请重视孩子的写作训练。从小的写作训练十分利于思考力的提升。家长要引导孩子认真思考,帮助Ta们找到思考的原点,也就是思考的出发点。你不能空洞地对孩子说,你去思考吧!要学会换一种语言表达,可以引导孩子:你在这个问题上发现了什么?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下一步你认为应该如何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等等。思考是一种探究精神,思考更是在“望尽天涯路”的时候,突然有“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写作之时的充分思考、多角度思考可增长文字的深度与厚度,唯有思得细,才能写得细;唯有思得深,才能写得深。
2、在提问中学会思考
苏格拉底是雅典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给我们留下了“苏格拉底提问法”。这个自称最无知的人,曾经天天逮着人问问题,直到问出那个人逻辑上的漏洞为止。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在小的时候爱打破沙锅问到底,Ta们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Ta们总是想一探究竟。作为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学一学“苏格拉底提问法”,与孩子们一起展开深度讨论。虽然我们免不了要经历这样提问的折磨,但能够深入地学习一种系统的提问方式,对我们提升自己的思维也是有帮助的。
苏格拉底的提问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最大程度理解问题存在的基础事实,涉及概念的定义,还有论证的过程。
第二,找出和你所谈的观点中相互矛盾的事实,利用这些事实反映出这些观点之间的矛盾,深入思考其中的真伪。
第三,要求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更全面地说明和论证。
第四,对现在的问题持开放性态度,不断提出更好的问题。
要想建立苏格拉底式思维,我们需要经常做提问练习。一个善于提问的人最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因为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考力的是问题。家长成为思考者,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发现思考中片面的、不完备的地方,当孩子提问时,你就不会直接把答案给孩子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创造力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提问,还要让孩子们提各种有意义的问题。
孩子们的学习进步有赖于精细地思考,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常常会在课后进行反复思考,反思是一个技术活。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思考的能力,再好的知识传授也如听故事一般,时间一长就遗忘了。
学习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会在学习中掌握要领,在思考中领悟学习的真谛和美妙。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有深度思考的能力那么Ta就能轻松、愉悦地学习。可以这么说,当一个孩子学会思考以后,很多东西都会自动跑出来。
所以孩子们停下来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要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过满,使孩子没有消化吸收的时间。想想我们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有的问题,我们在案头冥思苦想没有答案,却会在浴室或者厨房忽然顿悟;还有不少问题,我们往往会“事后诸葛亮”,为自己当时的糊涂懊恼不已。这都是在告诉我们,高级的智慧加工,需要时间,也需要张弛有道。不要把孩子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忽略了孩子是知识加工的主体,孩子们需要停下来思考,慢慢消化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而提出好的问题。
思考对于我来说意味着痛苦与快乐。从小到大,我就爱胡思乱想,我常常会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从一个思绪扯出另一个思绪,从一个观点生发出另一个观点。哎,这样的思考常常把我变成一个夜猫子。因为我常常在夜晚思考,大脑兴奋的状态让我很晚睡觉。但是我的胡思乱想也给我带来美好时光,我反思发生的事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思考问题的缘由,在思考中我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在思考中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胡思乱想给我带来了写作的灵感,静思默想给予了我安静与成长。
学会思考有多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面对作业、试题时要启动思考;对于老师来说,面对学生、教学时要启动思考;对于医生来说,面对病人、患者时要启动思考;对于领导来说,面对下属也要启动思考,指挥工作……
学习需要思考,工作需要思考,生活需要思考,人生更需要思考……
一个人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一个人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有独立完整的人格。
01
孩子们特别需要停下来思考
我感觉现在的孩子都太忙了,各种作业向孩子扑来,各种需要参加的特长班等着孩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我们当家长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若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填满了,每天按照表格操作,那么孩子能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吗?能有机会学会思考吗?
大家一定有发现孩子越小越爱问问题,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Ta就在思考,可以说孩子们是天生的思考者。可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越大越不爱思考,越大越不会思考?这是有原因的。可以打个比方,孩子与大人关系就好比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中蕴含秩序,当我们人类干预、破坏自然时,自然就会出现混乱改变它原有的秩序。所以当孩子不爱思考时,大人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做法,需要重建秩序。秩序是最高形式的智慧,智慧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觉醒。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 周国平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