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最新7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优化方案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优化方案 篇1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要求,需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大,无论是在课程难度上还是作业任务量上,都是初中阶段无法比拟的。因此,找到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生物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备课方案的优化分析

( 一)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细致的摸排工作,能够对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易错点与疏漏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进行教学的备案工作。教学目标要包含教学内容的难易点、学习方法的使用以及情感的合理表达。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置,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这一章的讲解中,在进行备课时,应该树立一个大方向,对每节内容中的难易点进行简单罗列,即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就可以对后面的难点进行简单的提及,以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印象,尽量消除学生在新知识上的陌生感。

( 二) 情景的模拟与演练

进行情景化的模拟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情景化的模拟还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后面的教学中提供借鉴。情景的模拟重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推进教学的进行。例如,在进行《免疫调节》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对“艾滋病”的讲解,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成。在这其中,可以结合新闻报道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免疫调节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提升对理论的理解能力。

( 三) 教学结构的优化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教学结构,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环节,对教学活动进行精确化控制。让学生在严谨的教学结构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选修三关于“基因工程”的讲解活动中,要充分结合“遗传病”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节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 四) 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建设。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

二、采用多种措施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 一) 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由于生物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注重教学的严谨性。因此,活跃课堂氛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课程本身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对于逻辑性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未能通过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那么极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进行讲解。

( 二) 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关联性生物学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学科之一,本身所包含的范围尤为广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生物教材之外的内容教学,会强化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为学生在综合理解力上得以提高。在生物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加强这种连接的可见性,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在整个必修课程中,由细胞、基因到环境,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进行单一必修课程的独立教学。

( 三) 科学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连贯性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课堂的控制尤为重要。教学课堂科学控制不应该造成教学氛围的僵硬与死板,而是在活跃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的讲课范围始终在教学要求之下。教学过程尽量避免被其他客观因素所打乱,需要运用教师属于自身特色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模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进行课堂实验时,应该避免课堂氛围过于活跃,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四)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常常会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从而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结语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是全体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形成独特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爱国。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 读写算,20xx,( 41) : 124.

[2]张海霞。“先学后教”模式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xx,( 32) :151 -152.

优化方案 篇2

摘要:在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住宅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而住宅的“家”的功能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在住宅的建筑方案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住宅的建筑方案设计中,既要体现经济的因素,也要购买者提供一定的情感需要。在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一些办法进行优化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本文首先对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的几条理念进行具体的论述,并对这些理念如何实现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并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房地产市场中,相当一大部分是城市化中的住宅消费需求,农村的农业人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购买自己的住房,因此住宅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施,更是购买者的“家”。在住宅建筑方案确立的过程中,设计师、开放商、建筑商扮演做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应该同时都具备一些基本的与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的理念,这些理念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住宅的多方面功能。

1住宅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家庭住宅都由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餐厅、阳台等部分组成。在总体住宅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计,首先需要在设计理念上对这些住宅的构成部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具备相关的空间知识。这些知识是工程学的相关问题,但如何对住宅建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则是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问题。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些相关的理念,让这些理念能够更好地指导住宅建筑方案从诞生到住户入住的整个过程当中去。

1.1生态节能的环保理念

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一个产生污染比较多的工程,诸如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些污染虽然是住宅建设过程中不能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通过生态环保的措施把这些污染的程度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的设计理念中也应当加入生态环保的理念。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公民对自身幸福的追求。环境的美好是公民健康生活水准的表现之一。在住宅区的建筑方案之中,将生态的理念纳入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还应该把节能的理念通过技术的手段,在建筑方案的设计之时,便进行优化,使住宅的建筑能够节约建筑材料,产生出一定的经济效应,这是在能源层面践行环保理念的措施。而这些通过住宅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是可以是实现的。在住宅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理念执行相关的生态节能方面的设计,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1.2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的理念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住宅建筑作为建筑物的一种,除了住宅功能以外,也越来越体现出文艺术方面的功能。我国幅员辽阔,地方特色文化种类繁多,在进行住宅建筑方案的规划时,应该体现出这些地方文化。南方的建筑物多尖顶,北方的建筑物多平顶,这是由当地降雨量带来的建筑物文化上的差异。徽派建筑多灰墙黑瓦,这是古徽州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在这些地方的新的住宅区的建设规划过程之中,就应该把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在建筑物上的体现表现出来。

1.3提高建筑寿命的理念

根据我国的官方数据,我国建筑物的寿命只有30年,这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期间提供的权威数据。建筑寿命是住宅的购买者除了建筑质量以外,关心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如果住宅建筑物的寿命只有30年,那么住户所购买的住宅在其使用期内就报废,可能在这个时候银行的住房贷款都没有还完,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件事情。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人民可以拥有住房的产权年限是70年,因此建筑寿命至少应该不少于法律所规定的年限。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之中,通过工程学、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在方案之中严格规定住宅建筑物的材料使用标准,把提高建筑寿命的理念融入到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住宅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的策略

2.1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

住宅建筑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之中,需要大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对住宅中各个功能的布局,即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餐厅、阳台等部分的空间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如果只是通过人的设计来进行这些规划,无法做到在面积一定的额情况下,使各个部分的设计都趋向合理。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住宅建筑方案进行计算机的模拟计算,让住宅的各个部分能够在总面积一定的情况选达到各个部分的布局科学合理,是住户能够在入住的时候感觉到空间的合理结构所带来的舒适感。

2.2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建筑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

在不同的城市之中进行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之时,应该把地方特色文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纳入其中,这是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之一。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做一些保留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文化建筑,尤其是在合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者应该借鉴这些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建筑,例如色彩、材料、外形等等方面的特色。把一些典型的特色融入到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提高住宅的美学特色,更能提高住宅的品牌形象,从而可以在定价时相应的加上一些附加值。

2.3利用工程学、物理学的原理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

我国当前建筑物的寿命只有30年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建筑方案设计的不合理是其中之一。有一些住宅区的建筑物在设计时并没有聘请专家进行设计和审核,而只是建筑商拿出一个简单的建筑方案,甚至建筑工人都可以都这个建筑方案进行修改,这必然会导致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中不符合相关的工程学原理。因此,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之中,应该利用工程学,尤其是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对建筑方案进行规划,在建筑方案的初稿完毕之后,应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方案进行三维模拟,把建筑方案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输入其中,检验设计数据是否合理,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对初稿进行修改。在最终方案形成之前,对住宅建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使其能够符合基本的工程学原理,以期在工程学上为建筑寿命的提高提供保障。

3小结

住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家庭的心灵港湾,因此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应该不同于其他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在其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当前大气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底下,应该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纳入生态节能的理念;人们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日益提高,所以也应该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的理念;70年产权的法律保障需要建筑物的寿命能够达到70年,因此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把提高建筑寿命的理念考虑到。在践行这些理念的策略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也可以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建筑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还可以利用工程学、物理学的原理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是这些住宅建筑方案的理念能够在设计之中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虎杰,耿永常,赵晓红,龙复兴,欧进萍,杨维贤,赵冠谦.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xx(06):423-427.

优化方案 篇3

摘要:智能化变电站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以后,监控信息冗余的同时带来了异源数据的辨识选择和遥控对象惟一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有双测控配置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由监控系统自主选择主机并根据双机实时运行状况自动切换主备机的策略,本文对双测控的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种间隔层测控装置不停电检修的运维方式,适合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趋势。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主备机切换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随着我国智能变电站的推广建设,站内一次设备信号的采集、测量、控制和监测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变电站内信息监视和控制的主要实现环节,测控装置的配置方案对监控系统可靠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内110kV及以下的数字化变电站中采取保护单套配置,测控功能由一套独立的测控或者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来实现。为了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性,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网络等按照双重化的原则进行配置[1],从而引入了测控双重化配置的概念。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具有功能独立、联闭锁可靠性高等特点,可以提高监控系统的冗余性以及防误操作的安全性,当装置出现N1系统故障时能够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测控双重化配置也带来了数据源与控制源不惟一的问题[2],监控系统需要对上送的数据进行辨识和筛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复杂度和运维出错的可能性。本文对现阶段实施的多种双测控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种监控系统自主选择主机,并根据双机的实时运行状态自动切换主备机的方案。此方案既有效解决了冗余配置方案中数据源和控制源不惟一的难题,同时提供了一种测控装置检修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机制,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此方案适合无人值守智能站的运行和维护,具备可推广性及可复制性。

1智能变电站双测控配置结构

按照国网公司Q/GDW161—20xx的设计规范,220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中主要的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相应地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均需要双套配置。具体到智能变电站内三层两网的架构体系来说,过程层和站控层网络分为A、B双网;过程层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分别双套采集一次设备的信息,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对下接入过程层A、B网,对上接入监控系统双MMS网[3]。因此双测控配置实际上对应的是智能变电站内整个三层两网的双重化结构。

1.1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双重化配置结构

在220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中,采用双重化配置的三层两网结构。1)过程层设备:配置双套独立的合并单元,分别采集电子式互感器的两路二次转换器(A/D采样回路),并输出IEC61850-9-2标准规定的SV采样报文至过程层SV交换机上,保护装置也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直接接入。配置双套独立的智能终端,分别独立采集对应间隔的一次设备(如断路器、刀闸等)的信息并实现对其控制功能。双重配置的保护或者测控装置的跳闸、合闸回路与2套智能终端的动作线圈一一对应,各自独立。智能终端与间隔层装置通过IEC61850标准规定的GOOSE(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协议以组网或者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2)过程层网络:过程层网络是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信息交互的桥梁。220kV以上的智能变电站一般采用过程层GOOSE网络和过程层SV网络相互独立、双重化配置的结构。当一个网络运行异常时不应影响另一个网络的正常运行,正常情况下双网独立运行,构成冗余配置。3)间隔层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双重化配置原则,包括保护装置以及保护配合回路(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跳闸线圈等)的双重化。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及其回路之间完全独立,没有直接的电气联系。相应地测控装置也应双重化配置,对下接入过程层网络的A、B网并采集上送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双重化配置的测控装置功能上各自独立,具备完整的测量、控制以及联闭锁功能,分别进行联锁计算并将各自的联闭锁状态发以GOOSE的形式给智能终端。对于独立的控制回路,两套装置的闭锁输出接点接入各自的回路中互不影响;对于共用的控制回路,将两套测控的联闭锁节点并接,以提高控制的成功率。4)站控层网络:站控层MMS网络采用双重化配置,间隔层设备应提供2个以太网口分别连至MMSA网与MMSB网。5)监控系统:监控后台服务器和远动装置是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核心,对整个变电站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冗余配置的2台监控后台的数据库定时或者自动同步,当一台监控后台瘫痪或者退出运行时,另一台监控后台能自动启动并正常运行,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双重化配置提高了站内监控信息的冗余度和可靠性,当站内装置发生N1故障时仍然有备用系统可以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2测控双重化配置带来的问题

鉴于IEC61850标准中规定的GOOSE和SV服务协议,数字化变电站中采用光纤传输突破了常规站内电缆和节点的限制,信号的传输呈现几何级的增长。据统计智能变电站内一个110kV间隔测控装置所采集的过程层开关量信号、告警信息、模拟量信号等多达三四百个,双重化配置之后上送到站控层的监视信号翻倍,全站所有的信号总计将达到数万个之多。如此之多的信号势必会增加监控系统处理信息的复杂度,给运维人员也带来困惑。同时对于同一个监视对象而言,采用双重化配置带来了信息识别和筛选的困难。数字化站内A、B两套过程层设备如果上送的信息(如开关位置)不一致或者品质有差异,对于监控系统而言必须在两个异源信号之间进行辨识,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和出错的概率。对于异源数据的选择切换,目前没有一种简单可靠的切换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且无论对测控装置或者监控后台而言都将耗费非常多的软硬件资源。对于站内调度或者监控系统下发遥控命令而言,双重化的配置导致需要选定惟一的控制源。当测控装置的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后,控制源的切换也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挑战,控制源的不惟一性降低了遥控的成功率。

1.3现阶段主流的双测控方案

现阶段国内多数的二次设备制造厂家均提出了各自的双测控实施方案,比较主流的实施方案如下:1)采取“虚点映射”的策略[4]实现站内监控数据和控制方向的“二取一”。这种方案需要监控系统建立两套测控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某个虚点的对应关系,且虚点跟实点数据之间要实时交换。为此监控后台必须增加一套实时的判断逻辑并维护多张采集实点与虚点的隐射关系表,无疑增加了后台的处理复杂度。同时当装置主备切换时也带来了遥控对象不确定、数据隐射关系更改的问题。2)两套测控之间通过硬开入交互通信,实现自动切换。这种方案两台测控之间通过外部开入交换实时运行状态,并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主备机自动切换。实际运行过程中当采集的对方运行状态不可靠或者双机之间通信异常时,可能导致主备机误判。同时双机实时交互通信,对两套装置的独立运行也提出了挑战。3)监控系统或者远动装置通过手动设置软压板的方式,实现主备机的切换。此方案中测控装置设置“主机软压板”,监控后台根据测控装置软压板的值来选定主机,且通过遥控软压板的方式来切换主备机。主备机的切换需要监控后台或者远动人为操作参与,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且不利于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综上所述,目前的双测控实现方案中,在面临双数据源选择和监控对象的。惟一选择时,都没有很完美的解决安全性和易操作性的问题。同时增加了监控系统逻辑处理的复杂度,带来了主备机切换的不稳定性,难以适应无人值守的需求。

2双测控配置方案优化设计

双重化配置的两套测控装置,采取对下双主、对上主备的工作方式。对下双主是指两个测控装置在功能上(测量、控制、联闭锁)上完全独立;测控装置不作主备机逻辑判断,之间无任何信息交互。对上主备是指站控层设备(远动和后台)通过特定的规则自动选择主测控装置,实现测控功能的热备用。

2.1测控装置

两套测控装置分别对下接入过程层A、B网,其中第一套测控装置接入第一套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用于采集A套合并单元的模拟量,A套智能终端的开关量;第二套测控对称接入第二套过程层设备信息。将测控装置采集的数据分为两类:1)私有信息:测控装置本身独有,以及衍生出的二级信号组成,主要包括所接入的合并单元或者智能终端的GOOSE通信链路状态、功能压板信号、测控装置本身的告警信息、运行状态以及逻辑闭锁信号等,这类信息能够完整地表征该测控装置所处的运行状态。2)公共信息:能够反映变电站一次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开关刀闸位置等,这类信息能够完整地表征变电站运行的状态且数据具有惟一性。测试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两套测控装置在功能(测量、控制、联闭锁等)上完全独立,不作主备机逻辑判断。2)两台测控均可响应手控操作,测控屏上设置两个手合、手分把手,紧急情况下可以选择任何一台装置去手动操作。3)对于联闭锁信息,两台测控装置分别进行联锁计算,并将各自的联锁状态通过GOOSE发送给A、B两套智能终端。短语独立的控制回路,闭锁接点接入各自的回路中互不影响;对于公用的控制回路则将两个闭锁接点并联,以保证控制的成功率。当智能终端和测控装置通信中断时,智能终端的联闭锁接点应自动复位。

2.2监控后台

1)监视方向:主备测控装置均和后台通信。对于公共信息,由监控后台对相应的点进行配置,取主测控的公共信息进行显示;对于私有信息,由监控后台二取二进行显示。对于公共信息中出现两套采集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由监控后台进行不一致告警,提示运行人员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进行检查。2)控制方向:监控后台默认将遥控命令下发到主测控装置上。当现场运维需要特殊处理时(如主机运行正常,但联锁不满足或者需要操作备机),允许运行人员在遥控界面使用备机进行遥控。

2.3远动装置

1)监视方向:主备测控装置均和远动通信。对于公共信息,由远动装置对相应的点进行配置,取主测控的公共信息上送主站;对于私有信息,由远动装置二取二进行显示。2)控制方向:监控后台默认将遥控命令下发到主测控装置上。

3双测控装置主备机切换方案

智能变电站未来的趋势是无人值守,因此双测控配置方案中对于主备机的选择和切换关系到运行和维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方案中主备机的选择和切换实现规则如下。

3.1主备机选择

监控后台或者远动装置基于以下规则自动选择主测控装置:1)非检修状态、通信正常的测控装置选择为主机。2)如果A、B两套测控装置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或者都不满足,默认选择A套装置作为主机。上述规则中,双测控装置的A、B套定义由现场工程组态时决定,如可以按照IP地址大小的原则实施。

3.2主备机切换

假设A机地址为1,B机地址为2,则默认选取A机为主机。当运维过程中需要对间隔层测控装置检修时,后台监控系统可以根据运行状态自动切换主备机。即装置投检修后自动由主机降为备机运行状态,而原先的备机则同步升级为主机运行状态。这种方案可以保证始终有一台测控装置正常运行,且检修开始和结束时主备机切换均不需要人工干预,而由监控系统根据实时运行状态自动切换。为此提供了一种测控装置不停电检修的完美方案,适合无人值守站的运维模式。

4结论

本文从智能变电站测控装置双重化配置结构入手,分析双重化配置带来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内主流双测控配置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监控系统自主选择主机并根据双机实时运行状况自动切换主备机的策略。本文提出的双测控优化方案即充分发挥了冗余配置的优势,又解决了异源数据辨识选择和控制对象的惟一性;同时提供了一种间隔层测控装置不停电检修的模式,适合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运维趋势。本方案已经在广东电网220kV茂名广场变成功实施,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强,张小易,高磊,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双重化配置技术应用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xx,32(5):38-41.

[2]胡绍谦,熊慕文,王文龙。数字化变电站双测控实现方案探讨[J]。广东电力,20xx,24(10):45-47,83.

[3]Q/GDW161—20xx.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S]。

[4]钟华兵,王志林,房萍,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支持双测控的实现方法[J]。现代电力,20xx,27(3):13-15.

优化方案 篇4

摘要:为使飞机起降安全,冬季常采用醋酸钙镁或乙二醇溶液等,清除飞机或跑道上的积雪。该过程中很容易使跑道、滑行道、客机坪、停机坪等飞机场道面发生盐冻侵蚀破坏,并对水体产生污染。本文主要研究含气量和掺合料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正确的方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优化设计

1引言

相关设计规范中,对受冻地区机场道面混凝土剔除了明确的抗冻指标要求,但抗盐冻剥蚀性要求尚不明确。混凝土盐冻剥蚀破坏主要是由水溶液结冰引起的。盐冻多破坏混凝土表面,而普通水冻主要体现在混凝土内部破坏。盐冻破坏比普通水冻破坏更为严重。依据实际工程情况,提高坍落度,掺加优质矿渣粉和低钙粉煤灰等,实现混凝土性能优化。

2试验方案

2.1原材料

该实验过程中,应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子、水。

2.2配合比

依据具体道面设计规范,将设计强度控制为28d龄期抗弯拉强度,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需在300kgm-3。应用坍落度进行稠度测定时,要将坍落度控制在0.5cm以下,稠度在20s以上。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及性能指标。

2.3试件成型养护与试验测试

(1)试件成型与养护。混凝土试件包括棱柱体和立方体,规格分别为15cm×15cm×55cm和10cm。棱柱体试件能够测定抗弯拉强度或抗折强度,立方体试件可对盐冻剥落量进行测定。试件成型之后,将其放置时间控制在1d,脱模,然后进行养护。完成养护工作之后,取出,在空气中面干数小时,对其抗弯拉强度进行测定。将振捣时间控制在45-60s,生成水泥浆,进行多次抹面。常态引气混凝土因工作性能好,便于出浆整平,无论是振捣时间,还是抹面次数都相对较少,轻抹即可[1]。

(2)普通冻融试验和盐冻剥蚀试验。采用快速水冻法执行混凝土普通冻融试验,经300次冻融循环,抗冻指标DF值不小于60%,表明,混凝土抗冻性合格。抗冻性与该数值成正相关。盐冻试验初期,从10cm立方体试块上,进行混凝土试件切割,厚度以5cm为宜。盐冻剥蚀试验测试面以混凝土上成型面为宜,进行机场环境模拟。应用单面浸泡法测定混凝土抗盐冻侵蚀性。试验过程为冻3h(20℃),融3h(15-20℃),形成初次冻融循环;将4%NaC1溶液作为冻融介质。经数次冻融循环之后,对混凝土剥蚀量进行测定。30次冻融循环之后,剥蚀量在1.0Kgm-2,表明混凝土抗盐冻侵蚀性合格;该数值越小,抗盐冻剥蚀性越高。

(3)测定气泡结构参数。依据《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L/T5241-20xx)》标准,测定和计算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参数。对硬化混凝土各面层气泡结构进行分析之前,要做好制样工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受抹面影响,混凝土上成型面会形成砂浆层,而且水泥浆体会覆盖表层气泡。应用抛光机将表面浆体厚度磨掉1mm左右,露出气泡,从而对表面砂浆层气泡结构参数进行有效分析。采用切割机依据不同深度,对其他层面混凝土样进行有效切割,用以测定该层面混凝土气泡结构参数。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抗弯拉强度

首先,含气量。掺加优质茶皂素引气剂,提高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当含气量为3%-4%时,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提升空间最大。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气泡结构参数和引气泡能够对裂纹扩展进行有效抑制。虽然,通过引气能够提高干硬性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但效果不够显著。其次,掺合料。当含气量和掺合料掺量分别为4.5%和15%时,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90d抗弯拉强度及其增长速率均比无掺合料的混凝土高,而粉煤灰和矿粉复掺的强度增长效果最好。为使后期强度增加,采用该水泥进行混凝土配制时,需要掺加15%Ⅰ级或Ⅱ级低钙粉煤灰和15%矿渣粉,以达到良好的复掺使用效果[2]。

3.2抗冻性和抗盐冻侵蚀性

首先,含气量。混凝土含气量与其DF值呈正相关,该过程中,盐冻产生的剥落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同等含气量状态下,干硬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均比坍落度为20-50mm的常态混凝土低。虽然,引气管使干硬性混凝土DF值提高,剥落量降低,且其抗冻性指标合格,但抗盐冻剥蚀性指标不合格。其次,掺合料。当含气量和掺合料分别为4.5%和15%时,无掺合料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比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大。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能够通过引气,使混凝土具备较好的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

3.3气泡结构参数

首先,含气量。添加优质引气剂,使混凝土平均气泡间距缩小,含气量越高,缩小愈明显,而气泡直径减小。表明,引气使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盐冻侵蚀性提高。其次,离表面深度。比较含气量相近干硬性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各位置气泡结构参数。干硬性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表层气泡结构参数与内部存在差异,均会发生劣化。混凝土离上表面越近,含气量和气泡直径越大,使平均气泡间距变大。深度超过10mm之后,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参数比较稳定。仅水泥浆体中有气泡,使表层混凝土含气量比内部混凝土高。为使抗冻性和抗盐冻侵蚀性相同,同等水胶比下,砂浆含气量要比混凝土高。相较于常态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引气泡稳定性和气泡结构差,需对其进行强力振捣及多次抹面,表面层干硬性混凝土很容易出现含气量损失和气泡结构劣化。上述结果表明,当含气量和水胶比相同时,干硬性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低[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中掺加优质茶皂素引气剂,使其抗弯拉强度提升。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盐冻侵蚀性随含气量增大而提高。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引气,降低掺粉煤灰和矿渣对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盐冻侵蚀性的负面影响。深度超过10mm后,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参数处于稳定状态。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冻害问题。

作者:陈绍东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全兵,陈勇。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优化设计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8):1221-1226.

[2]丁汀,叶英华,刘岩。裂缝宽度对机场道面融雪除冰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xx,(07):118-121.

[3]陈士昌,罗勇,李晔,谭悦。抗冻型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xx,(09):172-174+178+15-16.

优化方案 篇5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教学资源 整合 优化 方案设计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4结论

首先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其次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方案设计,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是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的前提,只有在各方面配合的情况才能实施具体的优化方案;再次,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研究,使教学资源从低效益的环节向整合与优化后的高效益的环节流动,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到能产生高效益的部门,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优化方案 篇6

优化 简历 时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弥补我学历低、经验不足的劣势”。可以告诉大家,善于把握和利用成绩的人可以弥补经验与教育方面的不足。

如何量化你的 简历 呢?“SMART”方案是可行之策。

那么什么是“SMART”方案呢?“SMART”方案由下列要素组成:成绩应当是具体(Specific)、可测量(Measurable)、行动导向(Action-oriented)、现实的(Realistic)和时效性(Time-based)的。经验证明,如果一项成就描述包括上述各要素,那么它就会产生影响。

量化工作业绩时,首先要列出你在所从事的每项工作中所取得的一项或多项成就,然后对你的工作成果进行简要描述。雇主们寻觅的是能够提高利润、降低成本和解决问题的人选。百分比或金额数据等具体信息能令你以往取得的成绩变得更真实、更能打动人。

比较如下两种表述方式:

“实行新的销售计划,使销售额在一年之内快速增长。”

“自98年9月开始实行新的销售计划,在广告预算只有200万元的情况下,一年之内使销售额由500万元快速增长至2700万元。”

第二句中的详细数字会令管理者对你的工作成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当你没有具体的数据时,你需要通过估算来得到百分比或金额数据。如果拥有电脑单据或公司文件来证明你的声明是再好不过的,但你很可能缺乏此类材料。某些情况下你只能在自荐信中加以解释,描述自己的成就和实现过程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即使无法以金额、数字或百分比表示的成就也能产生效果。以下陈述均有可能打动潜在的雇主:“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次品率”;“提前将产品推向目标市场”。或者在你对数据没有把握的时候,试着采用“显著地”、“极大地”等词语。例如,“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使次品显著减少”,“与客户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客户忠诚度”等。

成果很有说服力,因此如果你的成就促成了某件重大的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应该在你的 简历 中提及。训练自己挖掘重要成果的能力。如果你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可以试试一种简单的技巧:写简历前先将自己目前或最近的工作岗位所涉及的任务、职责领域和计划列出来,然后针对过去的每项工作重复这种训练。不必在意文字的精彩,重要的是回忆并正确表述你的经历。

列出每项任务与计划后,再来填入具体内容或由此产生的成果。

填空方法迫使你为自己的行为与成就赋予合乎逻辑的结果。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找出每项有价值的功绩。在有多项值得谈及的业绩时,许多人往往发现其一就止步了。应该首先将它们全部列出来,然后再决定简历中的取舍。

量化成绩时,决定使用原始数据还是百分比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位地区销售主管可以说,“三年内销售额从450万元上升至720万美元”,或者“一年内使销售额提高了60%”。两种都是一种表述问题的方法,有时可同时选用,有时需要根据管理者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述方式。

的确,有些朋友的工作量化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你如果做到了,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可以做如下尝试,在你尝试量化某项工作前,查找以前的记录并且拟订改进的方向和目标,然后做持续的跟踪记录。假如本企业的员工流动率较高,而你打算降低它,可以查询过去的记录,看看近几年的员工流动率。随后推行你的新办法,并全程追踪数率的变化。随着它的不断下降,它不但可以为你的升迁和加薪提供依据,而且是你简历中可以证明你个人成就的实际数据。

优化方案 篇7

电影《天下无贼》中有这样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是最贵的?答案是人才!”同样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如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能拥有一套合理的企业的员工培训以及晋升制度,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顺利的。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其中员工的培训以及晋升管理是人力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们国家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虽然人力资源体系管理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在员工培训以及晋升制度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与不足[1-2]。本文首先分析了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员工培训及晋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我们国家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看法和意见

1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以及晋升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企业高层并不重视员工培训,缺乏合理的培训制度。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培养,导致了企业的发展要做到节能降本,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对员工的培训产生了很大的忽略,从而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就太少,起不到什么显著的效果,相关培训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在我国的所有的国有与民营的企业中,大概只有5%的企业愿意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员工的培训与管理上[3],这些企业比较重视自己公司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另外一方面,之所以投入的培训资金太少,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员工培训也是一种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具有很大的收益风险性。但我们也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考虑问题,一旦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培训自己的员工,会导致有的员工却被自己的竞争对手挖走,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以及培训投资的失败。

企业员工晋升制度存在晋升制度的不健全、升职环境较差以及晋升渠道单一等问题。由于企业内部利益的驱动,一旦有了晋升渠道之后,企业的员工开始无所不用其极获得晋升的渠道。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存在企业员工的晋升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很少企业的员工晋升适度是完善的。一个完善的员工晋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2)完整领导能力及性格测评;3)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要有良好的人脉关系这是最重要的。在中国的企业的晋升环境是十分恶劣的,企业内部的各种拉帮结派的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依靠很多裙带关系上位的员工还有很多,中国的人情社会决定了我们的企业很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晋升制度。另外我们国家的企业的员工的晋升的渠道十分单一。

2.笔者对我国企业的企业员工培训及晋升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2.1建立合理且有效完善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将企业培训制度化并与企业领导及员工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就会有这一种需求,就是尽可能要降低员工培训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企业员工培训所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在这里笔者认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并能够仅仅只得到企业高层领导口头上的支持,还必须建立一套让领导认可的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员工培训目标的整体实现。所以在这里笔者建议,要把企业员工的培训的实现效果贯彻到企业各级领导的绩效考核制度内去,让企业内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不能只有企业员工的参与,还要有领导的深切的关怀。另外,对于不是领导的普通员工来说,员工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要让员工感受到一种家庭般的关怀,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的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将员工培训与职业管理生涯相结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是对员工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归属感的体现。通过这种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师的员工能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明确自已以后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企业员工在明确了自己再企业的具体发展位置后,才有可能为员工的真实的培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这种培训形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这笔作者还建议中国的企业可以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建议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为了提高员工参加企业培训的这种积极性,企业就必须把培训的奖惩措施落实到实处,使得企业的这种培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并让企业的培训活动与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相挂钩,在培训的过程中,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员工进行物质上的惩罚。

企业要尊重人才与知识。在企业发展的内部,要创造一种尊重人才发展的良好的企业环境。只有企业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企业的员工形成自己主动学习的良好工作习惯。通过这种人才竞争机制的作用,减少我国传统国企论资排辈的现象,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快速的发展晋升渠道,才能使得企业的员工在企业的培训上做到态度认真与负责,进而企业的这种培训风险降到最低。

2.2建立公平完善的企业员工晋升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升降职制度。对于企业员工的发展而言,晋升是企业员工为企业贡献自己能力的一种很大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只有合适的把握好这种驱动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为了激发企业员工为了获得晋升的动力,笔者认为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套合适的升降职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适度的增强岗位的流动性更加有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帮助遭到降职处分的人分析原因,给予他们相关的政策激励,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构建多重晋升渠道以及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通常我们可以知道在一个企业有两条晋升路线,一条是技术晋升路线,一条是管理晋升路线。目前在很多企业这两条路线是分开的,相互独立的,在这里笔者建议,这两条晋升路线可以交互进行,简而言之可以对企业内部那些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管理上的培训,走这种双重的晋升道路,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员工的晋升而言,最终的是营造一种公平的晋升氛围,对于一些重要岗位可以采取公开选取的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晋升评审制度和评审管理委员小组,保证这种晋升结果的公平性。尤其在中国的企业要避免依靠领导的关系进入企业的晋升渠道,这样利用这种不公平竞争的手段获得升职,会严重败坏企业的竞争风气,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3.小结

笔者本文首先分析了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员工培训及晋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我们国家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看法和意见,得到结论如下:

目前我国在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以及晋升制度方面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企业高层并不重视员工培训,缺乏合理的培训制度以及企业员工晋升制度存在晋升制度的不健全、升职环境较差以及晋升渠道单一等问题。

笔者对我国企业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建议主要包括将企业培训制度化并与企业领导及员工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将员工培训与职业管理生涯相结合以及尊重人才与知识;在晋升制度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升降职制度以及构建多重晋升渠道以及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