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1季度各省份GDP的公布,10强城市排名也随着火热出炉!那么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是怎样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GDP十强城市一季度成绩出炉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在GDP十强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等6个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领跑。而广州和苏州分别是1.8%和1.9%的增速垫底。
数据显示,深圳之所以增长领先,工业加快恢复是主要的亮点。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89.2%。
随着苏州一季度的数据发布,GDP十强城市的座次也已经排定。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居前三和南京位居第十的位置稳定外,涉及到三组六城出现座次反转,广州、成都和杭州分别超过重庆、苏州和武汉,分列第四位、第六位和第八位。
一季度,广州市GDP为6963.92亿元,而重庆市GDP为6932.89亿元,广州反超重庆31.03亿元,重回全国第四的位置。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广州和重庆将围绕“第四城”的位置进入持续的胶着竞争。
广州和重庆的“第四城”之争发酵于2019年。但是,第一财经根据两地统计年鉴梳理,其实早在2017年,重庆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广州。2019年-2021年,广州又反超重庆。2022年,重庆又再次超过广州。
第二组选手则是成都和苏州。一季度,成都GDP为5266.82亿元,同比增长5.3%,相比苏州的5186.64亿元,成都的经济总量略微领先80亿元,因此,苏州失守第六位,成都则晋升一位排名全国第六。
这不是成都第一次超过苏州,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一季度,成都也曾领先苏州101亿元。不过,此后苏州迅速回升,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反超成都,捍卫了自己第六的位置。去年苏州的经济总量仍高出成都3000多亿元,因此,成都挑战苏州的地位还需时日。
第三组选手则是武汉和杭州。2020年,武汉受疫情的冲击,GDP出现负增长,而杭州一跃超过武汉晋升第八位。2021年,杭州仍领先武汉近400亿元。不过,2022年,武汉反超杭州113亿元,重回第八位。
这三组城市的位次已出现多次反转,显示双方激烈的竞争状态,可以预计,未来仍然格局难定,相互竞争前行。实际上,重庆、成都和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与广州、苏州和杭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的竞争,反映了两股力量正在重塑城市格局。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仅上海一座城市的GDP突破了万亿,北京一季度距离万亿仅50亿的差距。
从具体数据来看,深圳基本坐稳了我国各大城市第三位。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深圳全市的GDP总量为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一季度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17.60亿元,同比增长7.6%。
同期,深圳全市的固投同比增长15.0%,较1-2月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深圳全市一季度的制造业投资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6%。
在各类核心的经济指标中,深圳基本已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让广州、重庆等城市望尘莫及。
根据定位,深圳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国际科创中心以及我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另从深圳海关获悉,2023年一季度,深圳全市的贸易总额为7967.6亿元,同比增速为7.4%。其中,深圳一季度的出口5057.0亿元,进口2910.6亿元。
成都反超苏州,升至全国第六!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苏州全市的GDP总量仅为5187亿,名义增速为0.98%,同比增量也仅50个亿。
不少观点提出,苏州似乎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有意思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江苏全省的名义增速高达5.54%。也就是说,苏州一季度的增速确实不怎么亮眼,远低于江苏全省的平均增速。
苏州这几年在全国GDP第六的位置,才没坐稳几年,就已被成都反超。
当然,按照两地的发展趋势,苏州还有望在下面几个季度再次领先成都。
从成都市统计局确认,2023年一季度,成都全市的GDP总量为5266.82亿元,同比增长5.3%。
其中,成都全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9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07.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67.18亿元。
同期,成都全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其中,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8.0%,新型材料产业增长7.3%。
1、消费。
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在GDP核算中,消费就是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指的是除购买新住房以外的最终的产品和服务支出。消费又包括有三大板块,分别是:耐用品消费,如汽车、电视等;非耐用品消费,包括食品、服装等;劳动力消费,如医疗、教育等。购买新住房不算是消费,而算是投资。
2、投资。
在GDP核算中,投资就是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存货净值的变化就是存货投资,存货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原材料、零部件、最终物品库存的所有变动。
3、政府购买。
在GDP核算中,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公债等部分不计入GDP。政府购买有从居民那里购买劳务和从企业或公司购买商品两种公共支出形式。政府购买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它的扩大和减少,有助于克服萧条和消除通货膨胀。
4、净出口。
净出口,即出口产品价值与进口产品价值的差额。在GDP核算中,只计算净出口是因为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但会被计入为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一部分,所以进口部分需要被减去,否则GDP就多计了。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GDP即地区生产总值,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GDP是一个增加值概念,比如布的价格是50元,生产出来的衣服价格是150元,则这件衣服创造的增加值是100元。各个行业的增加值之和,汇总即得GDP);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即“三驾马车”,但只有全国才会核算、公布此数据,上诉三个指标与我们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但又不完全一样);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省市区只有经济普查数据才会完全采用收入法核算)。
上海、北京和深圳稳居总量前三这是无任何悬念的,但它们的增长情况却有很大不同。在一季度北上的恢复情况也是稳定的,都取得了5%以上的名义增速。其中上海市季度GDP达到了1.05万亿,北京市未能超万亿而略有点遗憾。
深圳却突然发力了,一季度的名义增长率高达10.02%而在前十中领跑。加上它原本体量就大,具有这样的涨幅确实惊人。不过再观察它去年同期只有2%多的增幅也就释然了,是一次触底反弹。深圳的季度总量也达到了7700多亿,领先广州8百多亿了。
广州市去年同期疫情并不突出而增长稳定,因此预期并不会出现大涨情况的。但它只有3.14%的涨幅却很意外,因为竞争者重庆市要超过8%呀。虽说广州因基数较大而最终一季度还是能以几十亿的微弱优势暂居第4,但形势真的不妙呀。
不过更令人震惊的还是苏州,一季度的名义增幅还不到1%,大跌眼镜呀。它只取得了50.3亿增量,总量还不到5200亿,也因此被成都市所超而下滑至第7位,后者取得了7.6%的较高增长。当然从两市季度占比看,苏州在后面还是会反超的,成都只是拿了一次一季度第6位的体验卡。
苏州的折戟可能还是与它出口大跌、工业恢复慢有关的,其实广州也是因汽车业低迷有关。杭州作为三产为主的城市,一季度增速也不到5%一定程度上也是与此相关,从它分产业走向看,抗原材料生产大跌造成它二产名义下滑,从而影响了整体增幅。
因此它一季度虽然仍以4723亿居第8位,而武汉市的强势反弹给它形成极大的压迫力。在2022全年本就略低于武汉,今年这开局更是让杭州难以反超了。
武汉市一季度取得了9.03%的高增,GDP总值达到4317.7亿而反超南京回到第9位,南京虽然有5.66%的稳定增长却也难敌武汉之强势呀。
但问题来了武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业很惨淡呀,它的财税也是下跌状态,何以出现GDP大涨呢?参考它几年来的一季度数据,感觉应该是季调,也就是因疫情让它的各季度GDP的比例失衡了。如去年全年它已超杭州,但一季度却低了近6百亿,明显一季度的比例太低,因此在今年开始调整合理性了。
那么除了武汉外,十大城市中还有没有也在季调的呢?这真的不好说了,增速有点反常的深圳是触底反弹、苏州是工业和出口受挫,其他城市大多增速稳定,非要找一个出来那也就是重庆了,它一季度的财税、出口都不理想,但GDP涨势却很好,您认为是否也是在季调呢?
这也说明季度数据其实只是一种参考,并不能以此来判断各市全年走向的,重头戏还是后面3个季度谁能抓住复苏机会,强势回升,年底见真章!各位对十大城市的全年走势是怎么看的呢?来聊聊吧!
一季度10强城市的具体GDP数据和排名,来看下表:
上海、北京和深圳稳居总量前三这是无任何悬念的,但它们的增长情况却有很大不同。在一季度北上的恢复情况也是稳定的,都取得了5%以上的名义增速。其中上海市季度GDP达到了1.05万亿,北京市未能超万亿而略有点遗憾。
深圳却突然发力了,一季度的名义增长率高达10.02%而在前十中领跑。加上它原本体量就大,具有这样的涨幅确实惊人。不过再观察它去年同期只有2%多的增幅也就释然了,是一次触底反弹。深圳的季度总量也达到了7700多亿,领先广州8百多亿了。
广州市去年同期疫情并不突出而增长稳定,因此预期并不会出现大涨情况的。但它只有3.14%的涨幅却很意外,因为竞争者重庆市要超过8%呀。虽说广州因基数较大而最终一季度还是能以几十亿的微弱优势暂居第4,但形势真的不妙呀。
不过更令人震惊的还是苏州,一季度的名义增幅还不到1%,大跌眼镜呀。它只取得了50.3亿增量,总量还不到5200亿,也因此被成都市所超而下滑至第7位,后者取得了7.6%的较高增长。当然从两市季度占比看,苏州在后面还是会反超的,成都只是拿了一次一季度第6位的体验卡。
苏州的折戟可能还是与它出口大跌、工业恢复慢有关的,其实广州也是因汽车业低迷有关。杭州作为三产为主的城市,一季度增速也不到5%一定程度上也是与此相关,从它分产业走向看,抗原材料生产大跌造成它二产名义下滑,从而影响了整体增幅。
因此它一季度虽然仍以4723亿居第8位,而武汉市的强势反弹给它形成极大的压迫力。在2022全年本就略低于武汉,今年这开局更是让杭州难以反超了。
武汉市一季度取得了9.03%的高增,GDP总值达到4317.7亿而反超南京回到第9位,南京虽然有5.66%的稳定增长却也难敌武汉之强势呀。
但问题来了武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业很惨淡呀,它的财税也是下跌状态,何以出现GDP大涨呢?参考它几年来的一季度数据,感觉应该是季调,也就是因疫情让它的各季度GDP的比例失衡了。如去年全年它已超杭州,但一季度却低了近6百亿,明显一季度的比例太低,因此在今年开始调整合理性了。
那么除了武汉外,十大城市中还有没有也在季调的呢?这真的不好说了,增速有点反常的深圳是触底反弹、苏州是工业和出口受挫,其他城市大多增速稳定,非要找一个出来那也就是重庆了,它一季度的财税、出口都不理想,但GDP涨势却很好,您认为是否也是在季调呢?
这也说明季度数据其实只是一种参考,并不能以此来判断各市全年走向的,重头戏还是后面3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