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十年一梦,千里孤坟,阴阳两隔。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凄凉,沧桑见证的是两鬓如霜。数得尽的是三千烦恼丝,道不出的是十年的相思情,情也芊芊,意也绵绵。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回忆是无声的叹息,叹息是永远的别离。
昨夜幽梦,重归故乡。小轩窗前,梳妆台边,仍是你生前最美丽的容颜,一颦一笑,宛若生前。四目相视,相顾无言,唯有千行热泪,诉说十年的思念。
十年之间,夫妻情深。十年之后,幽冥永隔。十年两茫茫,若亡灵尚在,“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吧”。也许最断人肠的不是“相逢不识”,纵容颜老去又何妨?一句“相顾无言”,该是最脆弱的画面吧,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语言都在这四目相视中显得苍白,一切行动都在这千行热泪中变得黯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该是一幅凄冷的画面:月影朦胧,短松冈上,风声阵阵。偌大的旷野,一座孤坟独立。死者尚且孤苦,而生者又该何其哀愁?
为情所伤,纵使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一个豪放派的始祖性诗人也在劫难逃。也许他心中该有一处最柔软的角落吧,“带泪,并且不可触摸。”
十年的光阴,从相遇到相知。又十年的岁月,从相别到相念。
十年,苏轼以十年时光为弦,和着血泪,伴着心痛,独品一杯清酒,自赏一轮冷月,在月光之下,在天地之间,谱就一首断肠曲,弹与天下有情人!
我仍记得第一首让我眼睛泛酸的词,是那首语文课本后面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很难想象一位猛男对着语文课本落泪的样子,当然早读摸鱼被抽到背诵全文的情况不算,但就像被某种莫名的情绪击中,我那天愣是一上午没缓过劲来。诗中纵使相逢应不识的自嘲无奈,梦中相顾无言泪千行的思念与悲伤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的强烈共情。所以我觉得东坡先生要为我那天走神被罚站负一定责任。
后来阅历渐增,亦遇见了更多能打动人心的词句,才发现之前不是我没有看过饱含深情的作品,只是人生的厚度不足以与诗人凝练出的感情产生共鸣。我同刘过在安远楼发出“终不似,少年游”的今昔之叹,体会陆游在孤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失意慷慨,哀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壮志难酬,忧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临别依依,恨白居易与元稹“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死生相隔。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又是苏轼,词间尽是豪迈,等宴散人归,却又止不住的落下泪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愿各位少年此生不必识愁,也盼你有同游者行令饮酒共赏此秋。作者潘科灿
江城子 苏轼
《江城子》也是苏轼的一首有名诗词,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下原文和鉴赏。
《江城子》
宋代: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注释
①巫山:此暗指美人。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
②酒新篘:新漉的酒。,过滤酒。
③月华羞: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④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
⑤“试问”三句:化用杜牧诗意,杜有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名。”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
鉴赏
上片主要写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傍晚带雨的乌云在楼头洒落一阵骤雨之后又飘往他方。水向东流,云收雾敛,夕阳映柳,风吹帘动。这意象纷呈又气脉连贯的景色,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令人美不胜收,加之鲜花美酒,使词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这良辰美景。又用“巫山”为美人的出场作了铺垫。
下片转入描写美人。从“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画美人的情态,这是一个明眸如星、巧笑顾盼、翩若惊鸿、轻歌曼舞的美丽形象,她的舞扇带来的缕缕清风,吹散了凝结在词人心头的愁云。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诗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怀一切了。用反问句,流露了他心头的苦闷。词人固然度过了一个良辰美景,暂时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颍州因久雪百姓饥饿自己彻夜不眠,到扬州后吏胥催租,百姓无以为生,自己无力拯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际,酿成浓浓的愁云,积压于心头。他只能借酒浇愁。欢娱吹散春愁只是暂时的,词人尽管狂放豪爽,但深隐于心头的创痛,却是无计消除的,旷达的笔触,只能使读者更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
扩展阅读:苏轼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水调歌头》《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 《临江仙》 《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
父子三人合称“三苏”,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
亭午时分,窗外蝉鸣嘈杂,习题作业未有一字入心,隧无奈搁笔,揉了揉眉心。正在思考是否要等待噪声过去再提笔时,余光瞥见那本《宋词三百首》,于是欣然起身。
浅读深品,蓝字摘录。一翻页却看到了放假前自己阅读的痕迹:那是苏轼的《江城子》,一条红线,画出的是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被后人评为“千古悼亡之音”,苏子瞻悼的是发妻王弗。王弗出身书香门第,16岁嫁于子瞻,26岁亡故,期间正好十年。这是苏轼最顺心如意的十年,名满天下,层层提拔,“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在王弗去世几年间,苏轼卷进了变法**,新党得势时,他由于政见不合,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被新党压迫。在他43岁调任湖州刺史后,一封《湖州谢表》被新党抓了辫子,爆发了宋史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锒铛入狱,几次濒临砍头之刑。后来旧党得势,他强调王安石新法也有可取之处,又被旧党排挤,自请外调。
他把人生苦楚写进诗词,写纵使相逢应不识,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年间历经宦海浮沉,尘满面,鬓如霜。
可苏轼是旷达的,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而一个人胸中有天地丘壑,自然不会在意那些蝇营狗苟的事,他的乐观不是乐观,因为他的磨难不是磨难。
可是,只有读过诗词的人才会知道苏轼历典八州,“眼前天下午一个不好人”的豁达,知道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节气,懂得李清照“却把青梅嗅”的婉约。水域边缘,藕花深处,浅浅涟漪层层晕开,却是绿罗裙的采莲女“芙蓉向脸两边开”,白雪纷飞,是天人“剪水作飞花”,飘絮之间,新酿米酒,红泥火炉,是友人“能饮一杯无。”更有东坡居士淡烟疏柳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至今犹存我心。
殊不知这一字一句,皆是文人的苦心推敲,一意一蕴,藏着多少墨客的匠心独运。
若有一日,诗词的文化彻底泯灭,“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情怀还能在人们心中自然产生吗?
何处清欢?
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导我背诗,那时只觉得朗朗上口,跟玩儿似的就背下去了。慢慢长大之后,看到春日桃花,知道了什么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夏季盛荷,便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别方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不懂的东西记下来,便是在心理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人间清欢,诗词处。
秋日午后,披一肩长发,慵坐窗前。在一米阳光的爱抚中,握一杯香茗,在茶香悠长的飘逸中,品一首宋词,隔时空,聆听先贤的心声。捧一颗善感的心,欣赏大师灵魂深处的舞蹈,任那温情的文字之石在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打湿了自己的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大文豪苏轼的被世人誉为悼亡诗之首的有名的词作江城子,悼念的是自己的亡妻王弗。既然怀念的是自己的亡妻,那么可以从爱情和亲情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词。
爱情的角度。“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作为苏轼的第一位妻子,王弗是深受苏轼的敬爱的,她秀外慧中,老成持重,陪自己的丈夫读书,在那段红袖添香的日子里,他们的爱情是最为甜蜜的。王弗是苏轼事业上的好伴侣,她对苏轼的仕途极为看重,鼎力相助,不惜躲在帘子后面倾听苏轼与朋友们的对话,为他的人际交往严格把关,并且以她女性特有的敏感直觉做出有价值的判断,告诉自己的丈夫应该小心提防的小人。所以,她凭借自己在苏轼事业上的支持赢得了他的敬爱,在她的“千里孤坟”旁,苏轼亲手为她栽下三万棵雪松,作为自己对亡妻的爱情表白。同时,她还赢得了德高望重的大学究公公苏洵的认可,苏轼最终才会按父亲说的在王弗离世一年之后,又将王弗的棺椁运回四川葬在自己母亲的墓旁。“多情自古伤离别”,大文豪苏轼心胸豁达,却是性情中人,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然娶了第二位妻子王闰之和自己最钟爱的小妾朝云,所以更加显示出诗人对亡妻难能可贵的情深深意绵绵,和牵挂之真切。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正值苏轼政治上的不如意,被贬官流放,与第二位妻子王闰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就像元稹怀念妻子韦丛的时候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她和苏轼应该是一对最纯真质朴的“贫贱夫妻”。虽然,王闰之那么温柔体贴,任劳任怨视前房的孩子如己出,关怀备至,令苏轼感动不已,但是,王弗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最爱的、最需要的人,就是在平静的幸福的日子里会被淡忘,而在人最寂寞、最孤独的时候才会被想起的人,而王弗的名字就在那个夜晚,被苏轼在睡梦中呼之而出。感谢那个夜晚的星星格外明亮,是它们不知疲倦的闪烁才有了这首词的熠熠生辉!
上阙写的是苏轼的政治浮沉,是在与结发妻子诉说自己在与之阴阳两隔之后的宦海沉浮人生失意;下阙写的是自己与妻子相遇的梦境。最稀松平常的细节往往最令人动容,“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正梳妆”,年轻秀美的妻子在对镜贴花黄,“女为悦己者容”,在古代更为如此,此句足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琴瑟合乐,和苏轼对当时政治如意生活的怀念之情。再次见面的他们,纵有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相思泪翻飞,在彼岸花的鲜艳怒放中,令人唏嘘叹惋。
苏轼对在最苦最难的日子里陪伴自己的第二位妻子王润之充满感激之情,所以在死后与之合葬,长相厮守。对最钟爱的小妾朝云是一种对知己的爱,是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和愉悦。人生难得一知己,苏轼为拥有这样的红颜而欣慰!
苏轼,作为一个优秀的男人,一生拥有着三个优秀女人的爱,和众人的仰慕;而林徽因,作为一个优秀的女人,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她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她让金岳霖默默牵挂了一生。爱情故事丰富了他们的生命,滋养了他们的事业和人生。
亲情的角度。夫妻百年,都是从最初的。浪漫爱情,转变到最后的温馨亲情,而后者才是婚姻幸福长久的保鲜膜。所以,这首词打动人心的地方还在于他是悼念亲人的佳作。“生如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佛教教人参透生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拈花微笑之间。道理都明白,但是,但凡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那份痛彻心扉,那份寒凉刺骨,个中滋味,终生难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的,难忘,难忘母亲弥留时刻的牵挂与不舍;难忘母亲去世后那由温热、柔软变得逐渐冰凉、僵硬的手臂;难忘母亲被火化车拉走时,那忽被一阵风吹起盖在脸上的盖布,露出来的那蜡黄但安宁的仿佛睡着了的脸,你走么?!你真的不再管我们了吗?我在心底绝望呐喊,我清楚的知道,再回来之后那个小盒子里的温热的骨灰已经不再具备母亲的温暖,从此,我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少了一样最为宝贵的东西。我听见,我的心,“哗啦”一声破碎了……
“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一座座,孤坟,像一个个可怜的逗号,在荒凉的野外,只有与明月相伴,与清风低语。昨天,又听到一位同事的老父亲去世的消息,又一位老人结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走了,他们去了哪里?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吗?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有,那么,多年之后亲人之间在奈何桥上相见,是否也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般的感叹呢?
思想的小溪在经典的沃野奔流,敲击下这些文字。这时,楼下悠扬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响起,把我的思想拉回到现实中。一杯香茗已经变凉,从窗外望去,小区里的几个孩子追赶着一个不知从那捡来的破风筝,开心地叫着;几个老人坐在马扎上用很大的声音在说话;一直不读后感知从哪里来的流浪猫在喵喵叫着,寻寻觅觅。忽然记起,幸福,就是活在当下……
皓月当空,他孑然一身,独行于碎石小路,两侧矮松林立,山风微冷,万籁无声。穿过密林,他住了脚,身后树影斑驳,风吹影动,眼前空地,孤坟兀立。
石碑上覆着浅浅一层青苔,他摩挲着有些模糊的碑文,字里行间全是他当年留下的泪迹,只是,温度不再。触到那两个字,手指久久不能移开。王弗,他朝思暮想的名字啊,就这么永远地刻在这冰冷的石碑上了。
念之心切,爱之情深,牵肠挂肚,只此一人。如今相见无期,思愁无际,生死殊途,叫人肝肠寸断。他闭上眼,往事历历在目,无尽的悲痛充斥心间,欲出而不得。
十年如一日,独卧林间的她,只有那寒月相伴,该是怎样的凄楚。
十年如一日,相隔千里的他,对冷月望眼欲穿,又该是怎样的孤寂。
他深深吸了口气,十年漫漫,物是人非,发已斑白,音容皆改,若重逢,她可还相识?
梦中楼上月下,一切宛如从前。小轩窗前,对镜梳妆,盈盈转身,莞尔一笑,那是眉目依旧的她啊!他伸出手想抓住些什么,可指间空无一物。她笑靥如花,他噙泪难语。相顾许久,无言以对,唯有泪千行。恍然梦醒,枕湿欲滴。
窗外月色朦胧,相思难收。回首她离去的刹那,岁月无声让人害怕,他多希望时间停下,可以永远陪着她。看楼下,枯藤长出了枝丫,原来时光早已翩然轻擦。他独登高楼,举杯邀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他知道,王弗离他而去已有十年之久,他亦知道,他再也无法与她相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只是不愿承认,只是不愿忘却。
苏轼一直固执地坚信,只要他不忘她,她便永远活着,活在他心里。
于是,这刻骨铭心的相思之痛注定伴他一生。
苏轼代表作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